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狩猎物到王权象征——《诗经》中鹿意象的象征性阐释 被引量:8
1
作者 李佳 陈庆元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6-50,共5页
《吉日》中的鹿意象是行猎的对象。《鹿鸣》保留着早期狩猎祭祀以鹿为"牺牲"、合族聚餐以鹿为美食的余痕。作为主要猎物和"牺牲"的鹿,在《灵台》一诗中又成为王权的象征。上古鹿崇拜在周朝礼仪化过程中渐次脱去其... 《吉日》中的鹿意象是行猎的对象。《鹿鸣》保留着早期狩猎祭祀以鹿为"牺牲"、合族聚餐以鹿为美食的余痕。作为主要猎物和"牺牲"的鹿,在《灵台》一诗中又成为王权的象征。上古鹿崇拜在周朝礼仪化过程中渐次脱去其原始、神秘与血腥的色彩,并以碎片化方式存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鹿意象 狩猎对象 祭祀牺牲 王权象征
下载PDF
卜辞所见商代的羌族 被引量:2
2
作者 孟鸥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5-32,共8页
甲骨文记载的商代羌族,实已成为殷商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是商重要的战争对手,也是商代祭祀牺牲的重要来源,他们还为商从事农业劳动及其它杂役。他们与商的关系时好时坏,他们为商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卜辞 羌族 战争 祭祀牺牲 生产劳动
下载PDF
天坛牺牲所建筑沿革述略
3
作者 朱江颂 《北京文博文丛》 2019年第3期20-26,共7页
历史上的牺牲所是明清两朝各坛庙祭祀用动物(牺牲)饲养、举行选牲、视牲礼、看牲祀典礼仪和所内祭祀牺牲神和司牲神的场所。明代皇帝大祀之前须到牺牲所行"视牲礼","视牲礼"是由皇帝或太常寺等官员在正祭之前审查... 历史上的牺牲所是明清两朝各坛庙祭祀用动物(牺牲)饲养、举行选牲、视牲礼、看牲祀典礼仪和所内祭祀牺牲神和司牲神的场所。明代皇帝大祀之前须到牺牲所行"视牲礼","视牲礼"是由皇帝或太常寺等官员在正祭之前审查用牲准备情况的礼仪,以表示重视和虔诚。《春明梦余录》载:"旧制,岁以十二月朔旦驾亲临阅,以后每夕轮一大臣继视之。"《明会典》载:"嘉靖九年,令冬夏至大祀,及祈谷礼,俱正祭前五日,上亲视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明梦余录 朔旦 祭祀牺牲 明清两朝 建筑沿革 太常寺 祈谷礼 《明会典》
原文传递
复调话语的渊源:论巴赫金的宗教人类学第一原则 被引量:2
4
作者 Л.А.戈戈季什维利 凌建侯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5年第2期18-27,共10页
本文探究的是巴赫金的"道德第一原则"即存在中绝对的自我—排除原则的来龙去脉。这一原则首次形成于宗教人类学与道德哲学领域即《论行为哲学》中,以此原则为基础制定出了存在的建构模式。这一模式的特色就在于自我论方法与... 本文探究的是巴赫金的"道德第一原则"即存在中绝对的自我—排除原则的来龙去脉。这一原则首次形成于宗教人类学与道德哲学领域即《论行为哲学》中,以此原则为基础制定出了存在的建构模式。这一模式的特色就在于自我论方法与价值论方法在结构上的结合。这使得巴赫金能够建立起全新的存在建构模式。在保存下来的《论行为哲学》文本中巴赫金的自我—排除之我本身从这个意义上看就已经以双功能之我的面目出现了,这个我被视为是祭祀者与牺牲者共存的同一张面孔。而从宗教来源这个维度出发,是一条直接通向复调小说作者功能的道路,这个功能从起源上看是与祭祀者与牺牲者为同一面孔这种神秘原型联系在一起的。在文学层面上说,这一神话成分似乎被一分为二:独白小说的作者起着祭祀者的作用,而复调小说的作者起着牺牲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第一原则 绝对的自我一排除之原则 存在事件的建构模式 双功能 祭祀者与牺牲者的原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