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陶寺祭祀遗址揭示的五行历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久金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4-333,共10页
《尧典》四仲中星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按通常的理解,可推论出尧时使用农历;但是,《史记·五帝本记》和《史记·历书》却说黄帝"治五气","建立五行","使羲和占日",使用的当是古西羌... 《尧典》四仲中星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按通常的理解,可推论出尧时使用农历;但是,《史记·五帝本记》和《史记·历书》却说黄帝"治五气","建立五行","使羲和占日",使用的当是古西羌系统的五行历。以后九黎乱德,帝尧使复旧常,重新设立羲和之官;《山海经》也说帝尧时上射十日,说明尧时使用五行历。可见尧时使用什么历法存在争议。陶寺祭祀遗址揭示出了帝尧时的观象历法功能,当能揭开尧时历法的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寺 祭祀遗址 土柱 狭缝
下载PDF
红山文化祭祀遗址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崔岩勤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红山文化祭祀遗址类型丰富,多位于山梁或较平坦的山顶上。在红山文化晚期,出现以牛河梁为代表的由"女神庙"、积石冢、祭坛组成的大型祭祀遗址。本文依据已发表的考古资料,就红山文化祭祀遗址的种类及特点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红山文化 祭祀遗址 种类 特点
下载PDF
晋都新田的祭祀遗址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永敏 梁子明 《文物世界》 2000年第5期6-8,共3页
关键词 祭祀遗址 中国 文物考古 山西 出土器物
下载PDF
春秋时期郑国祭祀遗址的音乐文物考古研究
4
作者 黄敬刚 《临沂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21-32,共12页
春秋早中期,先民们继承着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战国早期,封建制度则出现了大的变革,形成五霸争雄,相互割据的局面,礼乐制度遭到诸侯们的僭越,礼崩乐坏、百家争鸣和奢靡之风盛行,但是钟磬悬乐制度与音乐实践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其中制造乐... 春秋早中期,先民们继承着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战国早期,封建制度则出现了大的变革,形成五霸争雄,相互割据的局面,礼乐制度遭到诸侯们的僭越,礼崩乐坏、百家争鸣和奢靡之风盛行,但是钟磬悬乐制度与音乐实践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其中制造乐器、享用音乐和乐器种类都超乎前世。诸如此类的事件不仅在传世文献中多有记载,而且在地下出土有极为丰富的音乐文物中得到佐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郑国 祭祀遗址 音乐考古
下载PDF
元代蒙古皇族祭祀遗址与大型石雕人像 被引量:1
5
作者 乔吉 旭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5-95,共1页
元代蒙古皇族祭祀遗址与大型石雕人像1992年秋,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锡林郭勒盟的文物考古专业人员在该盟正蓝旗境内抢救清理发掘一处被盗掘的遗址时,发现了元朝蒙古皇族祭祀遗址和3尊与真人大小一样、各重1吨多的大型汉白玉... 元代蒙古皇族祭祀遗址与大型石雕人像1992年秋,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锡林郭勒盟的文物考古专业人员在该盟正蓝旗境内抢救清理发掘一处被盗掘的遗址时,发现了元朝蒙古皇族祭祀遗址和3尊与真人大小一样、各重1吨多的大型汉白玉石雕人像。该祭祀遗址位于元上都古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遗址 石雕人像 蒙古汗国 历史文化研究 元上都 蒙古学 汉白玉 锡林郭勒盟 游牧文化 游牧民族
下载PDF
功能·隐喻·观念:青铜纹饰在音乐考古学研究中的功用——以郑国祭祀遗址编钟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曲文静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7-35,共9页
纹饰作为外化于青铜礼器、乐器的文化表征,伴随青铜器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并融汇、承载了青铜器物之文化属性与时代属性。不过,有学者认为音乐考古学研究中无须研究纹饰。纹饰研究在音乐考古学中不可或缺,并针对纹饰与音乐考古学研究的... 纹饰作为外化于青铜礼器、乐器的文化表征,伴随青铜器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并融汇、承载了青铜器物之文化属性与时代属性。不过,有学者认为音乐考古学研究中无须研究纹饰。纹饰研究在音乐考古学中不可或缺,并针对纹饰与音乐考古学研究的关系问题,从纹饰为青铜乐器提供的断代与分组依据、音响功能属性与音乐学意义、纹饰透射出的思想观念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强调音乐考古学的研究目标及其与其他诸学科之间存在互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纹饰 音乐考古 郑国祭祀遗址 编钟
下载PDF
礼乐文化变迁视域下郑国祭祀遗址镈钟形制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曲文静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59-64,共6页
镈最早出现在商代古越族活动区域,造型精美,形制繁缛,西周末期被编入乐悬,其形制亦随其功能改变逐渐产生变化。将学界历来对镈钟的类型学研究进行梳理、分析,进而在镈钟形制变迁中归纳郑国祭祀遗址镈钟的形制特点。认为镈钟的形制伴随... 镈最早出现在商代古越族活动区域,造型精美,形制繁缛,西周末期被编入乐悬,其形制亦随其功能改变逐渐产生变化。将学界历来对镈钟的类型学研究进行梳理、分析,进而在镈钟形制变迁中归纳郑国祭祀遗址镈钟的形制特点。认为镈钟的形制伴随礼乐文化变迁而做出相应改变,郑国祭祀遗址出土镈钟在扉棱、纽部、钟腔等方面均作出相应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文化 郑国祭祀遗址 镈钟
下载PDF
东山嘴祭祀遗址 被引量:1
8
作者 乌凤丽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东山嘴 红山文化 祭祀遗址 新石器时代 考古
下载PDF
传统与革新——从郑国祭祀遗址编钟纹饰看两周礼乐变革之轨迹
9
作者 曲文静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4期44-51,I0007,共9页
纹饰是铸刻于青铜器表最为醒目、直观的艺术语言。同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纹饰呈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之审美观念。郑国青铜器极具特点,其纹饰亦别具一格,引领了两周之际礼乐文化发展的新风尚,被称之为“新郑风格”。文章通过对... 纹饰是铸刻于青铜器表最为醒目、直观的艺术语言。同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纹饰呈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之审美观念。郑国青铜器极具特点,其纹饰亦别具一格,引领了两周之际礼乐文化发展的新风尚,被称之为“新郑风格”。文章通过对郑国祭祀遗址出土镈钟、纽钟之纹饰加以研究与比较,并逐步深入到“新郑风格”的成因、郑国与楚国文化之间的影响以及郑人的礼乐观念等层面,探寻两周礼乐变革之轨迹。文中认为郑国祭祀遗址编钟是两周编钟发展的时代枢纽,在传统与革新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国祭祀遗址 编钟 纹饰 两周 礼乐
下载PDF
理性追求与范式塑造:郑国祭祀遗址编钟形制研究
10
作者 曲文静 《艺术探索》 2020年第4期81-92,共12页
形制分析是青铜编钟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郑国祭祀遗址出土的11套编钟外部形态极为相似,传统的考古类型学难以记录和表达同一器别内细微的形态差异,统计学标准差的方法则能深入到编钟设计的微观层面。郑国祭祀遗址出土编钟展示了春秋... 形制分析是青铜编钟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郑国祭祀遗址出土的11套编钟外部形态极为相似,传统的考古类型学难以记录和表达同一器别内细微的形态差异,统计学标准差的方法则能深入到编钟设计的微观层面。郑国祭祀遗址出土编钟展示了春秋时期郑国的礼乐文明,其在编钟设计、制作方面有着独特的规范和与众不同的体系,充分体现了郑国编钟特有的范式,及其设计与制造者在编钟范式塑造方面的理性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国祭祀遗址 编钟 形制 统计学标准差
下载PDF
海岱、中原地区新石器早中期祭祀遗址对比研究
11
作者 屈谱 《文山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43-46,共4页
海岱地区与中原地区新石器时期早中期的祭祀习俗有部分差异也有部分相近,都存在有自然崇拜、灵魂崇拜和奠基祭祀等形式。自然崇拜的祭祀坑遗存都出现较早,当与原始农业的萌芽相关,常用狗、猪陪葬或祭祀。但不同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等因素... 海岱地区与中原地区新石器时期早中期的祭祀习俗有部分差异也有部分相近,都存在有自然崇拜、灵魂崇拜和奠基祭祀等形式。自然崇拜的祭祀坑遗存都出现较早,当与原始农业的萌芽相关,常用狗、猪陪葬或祭祀。但不同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史前宗教方面的发展有所差异,中原地区对祖先的燔祭出现较早,且在仰韶时期就出现了较为明确的祭祀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岱地区 中原地区 新石器时期 祭祀遗址
下载PDF
基于环境监测的三星堆遗址祭祀坑考古现场预防性保护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振斌 唐飞 +6 位作者 王冲 刘建成 李军 肖庆 冉宏林 孙群 邓宏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79,共9页
目前考古现场保护主要以应急保护技术与临时加固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为主,而关于考古现场预防性保护少有报道。本次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发掘保护构建了由考古舱、考古舱环境调控系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土遗址监测系统、区域气象站、预防性... 目前考古现场保护主要以应急保护技术与临时加固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为主,而关于考古现场预防性保护少有报道。本次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发掘保护构建了由考古舱、考古舱环境调控系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土遗址监测系统、区域气象站、预防性保护措施、监测信息智能管理平台组成的预防性保护体系。发掘前,通过土遗址监测系统和区域气象站获取文物埋藏环境信息和区域气象信息,为考古舱内环境设置提供了依据。发掘过程中,采取舱内温湿度调控、保湿、空气杀菌净化、控制舱内人数与新风换气等预防性保护措施,达到控制考古舱温湿度、减少细菌和真菌总数、降低舱内CO_(2)浓度,减缓象牙等文物失水速度的目的,有效控制了出土文物开裂、酥粉、霉菌暴发等病害发生,为考古发掘与保护赢得了时间。三星堆祭祀坑考古现场预防性保护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为以后重要遗址的现场保护指引了方向、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祭祀 考古现场 埋藏环境 监测 预防性保护
下载PDF
山西侯马西高东周祭祀遗址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金平 谢尧亭 +1 位作者 马教河 梁子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8-36,共19页
2003年3~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侯马市西高村西南约0.5公里的汾河南岸台地上,发现一处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祭祀遗址。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共清理祭祀坑733座。祭祀坑大多成片,密集分布,均为土坑竖穴,以长方形为主,方向多为南北向... 2003年3~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侯马市西高村西南约0.5公里的汾河南岸台地上,发现一处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祭祀遗址。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共清理祭祀坑733座。祭祀坑大多成片,密集分布,均为土坑竖穴,以长方形为主,方向多为南北向。80余座祭祀坑内有壁龛。祭坑坑中的埋牲以羊为主,其次是马,葬式多样。坑内出土遗物362件,一般每坑出土1件。其中玉器256件,种类有龙形佩、壁、璜、瑗、环等,制作精美,为研究东周玉器提供了新资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山西 侯马市 东周时期 祭祀遗址 文物考古 祭祀 埋牲 遗物
原文传递
从古代中日两国的交流看宗像·冲之岛的祭祀遗址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仲殊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1-58,共8页
在日本冲之岛发现23个祭祀遗址,可分"岩上"、"岩阴"、"半岩阴半露天"、"露天"4类型,年代约为4世纪中叶至9世纪后期。祭祀由当时日本的中央政权主持,当地豪族宗像氏参与,目的在于向统管此海域... 在日本冲之岛发现23个祭祀遗址,可分"岩上"、"岩阴"、"半岩阴半露天"、"露天"4类型,年代约为4世纪中叶至9世纪后期。祭祀由当时日本的中央政权主持,当地豪族宗像氏参与,目的在于向统管此海域的女神祈求航海的平安。古代日本与中国交往频繁,这在冲之岛祭祀遗址出土的许多供品上都有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像 冲之岛 祭祀遗址
原文传递
郑国祭祀遗址青铜编钟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敏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69,89,共4页
新郑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址出土的大规模青铜编钟,为充实先秦音乐史、编钟发展史以及东周礼乐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和新的研究空间。本文仅从郑国祭祀遗址青铜编钟的用钟性质、用钟规制以及其断代特征等方面进行考察和探讨... 新郑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址出土的大规模青铜编钟,为充实先秦音乐史、编钟发展史以及东周礼乐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和新的研究空间。本文仅从郑国祭祀遗址青铜编钟的用钟性质、用钟规制以及其断代特征等方面进行考察和探讨,以图解决对郑国祭祀遗址青铜编钟基本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国祭祀遗址 青铜编钟 用钟性质 用钟规制 断代特征
原文传递
牛河梁遗址的上古祭祀文化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丽 《草原文物》 2011年第2期36-39,共4页
上古时期,祀与戎同被看作是"国之大事".作为军事斗争的戎,固然关系到国家或部族的存亡,而作为原始宗教的祀,却制约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其广泛性、经常性和重要性而言,祀对古代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绝不在戎之下.夏商时期的... 上古时期,祀与戎同被看作是"国之大事".作为军事斗争的戎,固然关系到国家或部族的存亡,而作为原始宗教的祀,却制约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其广泛性、经常性和重要性而言,祀对古代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绝不在戎之下.夏商时期的先秦时代是如此,推想更早的新石器时代也必然存在着类似的情况.根据考古中揭示的一些现象,结合先秦典籍的有关记载,使我们有可能对上古祭祀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进行探讨,然而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之前,人们对此却知之甚少,直到辽西地区东山嘴、牛河梁等红山文化大型祭祀遗址被发现以后,情况才大为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河梁 祭祀遗址 新石器时代 内容和形式 原始宗教 先秦时代 先秦典籍 夏商时期 深远影响 社会生活 上古时期 辽西地区 军事斗争 祭祀活动 红山文化 古代社会 广泛性 现象 世纪 考古
下载PDF
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出土玉器工艺探讨
17
作者 叶晓红 田亚岐 张蕾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6-96,共11页
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血池村以东与沟南村之间的山梁和山前台地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数年的考古调查。2016~201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和凤翔县文物旅游局组成联... 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血池村以东与沟南村之间的山梁和山前台地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数年的考古调查。2016~201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和凤翔县文物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血池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由坛、壝、场、建筑和祭祀坑等组成功能结构完整的畤遗存。祭祀坑出土了2200余件(组)器物,包括玉器、青铜车马器、青铜兵器及小型木车马等祭祀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凤翔 出土玉器 考古调查 祭祀遗址 国家博物馆 青铜兵器 考古研究所 陕西省凤翔县
原文传递
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俊才 蔡全法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1-77,共17页
This site lies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eastern Zheng-and-Han city ruins and occupies an area of 22,000 sq m. It was completely excavated in 1996- 1998, which resulted in the discovery of 8 Erligang period, 52 Western ... This site lies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eastern Zheng-and-Han city ruins and occupies an area of 22,000 sq m. It was completely excavated in 1996- 1998, which resulted in the discovery of 8 Erligang period, 52 Western Zhou and 731 Eastern Zhou ash-pits, 98 Western Zhou Wells, 17 burial pits of bronze ritual vessels and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45 horse burial pit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3 Warring States period mold-making kilns, 9 Zhou and Han fireplaces, and 152 tombs of the above periods.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the No. 2 bronze burial pit, No. 14 chime-bells pit and Nos. 14 and 40 horse pits. They yielded, for ritual vessels, nine ding tripods, 8 gui food containers and 9 li tripods, as well as articles of the square pot, round pot, dou stemmed bowl, jian basin and other types; and, for musical instruments, 2 sets of 10-piece niuzhong semicircalar-handled bells and 1 four-piece set of bozhong large bells. In character, the site must be the remains of sacrificial ceremonies to the god of the land and the god of grain, the conductor of which must have been the ruler of the Zheng State. Its discover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not only to the study of the layout of Zhen-and-Han city, the location of ancestral temples in it, and the periodization, dating and casting techniques of its bronzes, but also to inquiry into the ritual and the institutions of using animal victims and ding tripods in the Zhou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新郑市 郑匡祭祀遗址 中国 文物考古 地层堆积 文化遗迹 出土铜器
全文增补中
新郑郑国祭祀遗址考古亲历记
19
作者 蔡全法 《河南文史资料》 2006年第1期125-136,共12页
郑韩故城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是东周时期郑国和韩国的故都,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3月,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前身)在郑韩故城正式设立文物工作站,长期对郑韩故城进行勘探调查、考古发掘... 郑韩故城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是东周时期郑国和韩国的故都,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3月,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前身)在郑韩故城正式设立文物工作站,长期对郑韩故城进行勘探调查、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数十年来,重要发现接连不断,但最使人难忘的是郑国祭祀遗址的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考古研究所 考古发掘 河南 东周时期 新郑郑国 祭祀遗址
原文传递
磁山祭祀遗址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2
20
作者 卜工 《文物》 1987年第11期43-47,共5页
据古文献记载,我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这一情况的生动写照。迄今,考古工作者相继发现的辽宁喀左东山嘴、内蒙古包头附近和辽宁牛河梁等祭祀遗址,已证明这种活动的发... 据古文献记载,我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这一情况的生动写照。迄今,考古工作者相继发现的辽宁喀左东山嘴、内蒙古包头附近和辽宁牛河梁等祭祀遗址,已证明这种活动的发端颇为久远。然而,中原地区在前仰韶时代是否已经存在祭祀遗址,构成这类遗址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似言者甚少。本文主要根据磁山遗址遗迹构成的具体情况作一些分析,以作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遗址 村落遗址 灰坑 祭祀活动 遗址遗迹 粮食加工 长方形 中原地区 初步探讨 文献记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