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枣猕猴桃“奇异莓6号”无芽茎段离体再生技术研究
1
作者 郭慧慧 林丛发 +1 位作者 蒋元斌 徐绍翔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5,共7页
取无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具有成本低、取材方便、材料充足等优点。为克服软枣猕猴桃无芽茎段诱导再生率低的问题,以“奇异莓6号”软枣猕猴桃无菌苗无芽茎段为外植体,探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光照强度、温度、苗龄对不定芽诱... 取无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具有成本低、取材方便、材料充足等优点。为克服软枣猕猴桃无芽茎段诱导再生率低的问题,以“奇异莓6号”软枣猕猴桃无菌苗无芽茎段为外植体,探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光照强度、温度、苗龄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IBA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为苗龄30 d的无芽茎段,在光照12 h/d、光照强度50 lx、20℃下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 mg/L ZT,不定芽以间接途径发生,培养40 d无芽茎段两端开始形成淡绿色愈伤组织,培养45 d愈伤组织表面出现红色小点,开始形成不定芽,培养55 d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分化率及不定芽数均到最大,分别为100%、100%及18.87个/块。待苗长至3 cm左右时转到MS+0.4 mg/L IBA中进行生根培养,培养30 d生根率可达100%,平均根数为8.53条/株,根长1.68 cm,根粗0.14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离体培养 无芽茎段 高效再生
原文传递
美洲莲地下茎顶芽离体培养
2
作者 刘青青 于银凤 +1 位作者 田代科 张大生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以美洲莲地下茎顶芽为外植体,主要对消毒处理方法、顶芽初代培养激素种类及其浓度进行摸索,并比较取材时间和培养温度对顶芽离体培养成苗的影响。研究表明:对顶芽采取消毒后去掉一层鳞片再消毒,或在此基础上再去掉一层鳞片,将去掉一层... 以美洲莲地下茎顶芽为外植体,主要对消毒处理方法、顶芽初代培养激素种类及其浓度进行摸索,并比较取材时间和培养温度对顶芽离体培养成苗的影响。研究表明:对顶芽采取消毒后去掉一层鳞片再消毒,或在此基础上再去掉一层鳞片,将去掉一层或两层鳞片后的剩余部分接种至含有0.1%植物组培抗菌保护剂(Plant preservative mixture,PPM)或250 mg∕L头孢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污染率能降低到10.71%—15.99%。外植体在含3 mg∕L激动素(Kinetin,KT)+0.2 mg∕L萘乙酸(1-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的MS(Murashige and Skoog)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后转移至含1 mg∕L KT+0.1 mg∕L NAA的培养基上,或始终在含2 mg∕L KT+0.2 mg∕L NAA培养基上培养,能获得较好的成苗和增殖效果。10—12月份冬季休眠期的芽比3—5月份春季萌芽期至营养生长前期的芽更易培养成苗。30℃较25℃培养更利于顶芽的成苗。该研究建立的美洲莲地下茎顶芽离体培养体系可为该物种的推广应用以及试验研究提供一致性的材料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莲 地下茎 离体培养
下载PDF
果树冬季室内离体嫁接技术
3
作者 赵德英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4年第2期35-35,共1页
冬季室内离体嫁接也称为台式嫁接,是目前国内外果树工厂化育苗常用的嫁接手段,能够实现当年嫁接、当年出圃,具有不受时间和天气因素限制、操作简便、省工省力、成本较低、成活率高等优点,能够显著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苗木繁育效率。冬季... 冬季室内离体嫁接也称为台式嫁接,是目前国内外果树工厂化育苗常用的嫁接手段,能够实现当年嫁接、当年出圃,具有不受时间和天气因素限制、操作简便、省工省力、成本较低、成活率高等优点,能够显著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苗木繁育效率。冬季离体嫁接育成的苗木建园后当年成形,第2年见花,第3年丰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育苗 苗木繁育 育苗周期 天气因素 离体嫁接 省工省力 成活率高 果树
下载PDF
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的手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盛嘉麟 董青福 +3 位作者 史武江 王健岗 崔云甫 钟翔宇 《腹部外科》 2024年第1期7-12,23,共7页
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ex-vivo liver resection and autotransplantation,ELRA)是肝脏外科中的一种复杂术式。ELRA适合于侵犯下腔静脉、门静脉与肝静脉及它们分支的复杂病灶的切除。近几年,经过众多学者对ELRA进行大量的手术实践... 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ex-vivo liver resection and autotransplantation,ELRA)是肝脏外科中的一种复杂术式。ELRA适合于侵犯下腔静脉、门静脉与肝静脉及它们分支的复杂病灶的切除。近几年,经过众多学者对ELRA进行大量的手术实践与研究分析后,ELRA迅速发展。在疾病的适应证中,ELRA着重于晚期肝恶性肿瘤与终末期肝泡型棘球蚴病的治疗。最新的研究中,肝脏Child-Pugh评分B级和残余肝脏体积与标准肝脏体积之比为0.35~0.40的病人也能满足ELRA的肝脏要求。另外,体内临时的门腔静脉分流技术也因其术后死亡率低于过去的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技术而成为术中首选。术中的血管重建,重点围绕肝后下腔静脉重建方式的选择。对于需重建肝后下腔静脉的病人,则根据病灶切除后肝后下腔静脉壁缺损的程度,采用直接缝合、使用补片、使用人工血管的方式进行重建。现结合文献,对上述领域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肝切除 肝移植 静脉转流 血管重建
下载PDF
辣椒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5
作者 李浩宇 贾利 +7 位作者 宋婷婷 汪胜 张于 方凌 张其安 严从生 隋益虎 江海坤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为了建立高效的辣椒离体再生体系,选择5种不同基因型的辣椒无菌苗,研究了添加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对芽诱导分化、芽伸长增殖、生根和移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MS+6.0 mol·L^(-1)6-BA+1.0 mol·L^(-1)IAA+5.0 mol·L^(-1)... 为了建立高效的辣椒离体再生体系,选择5种不同基因型的辣椒无菌苗,研究了添加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对芽诱导分化、芽伸长增殖、生根和移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MS+6.0 mol·L^(-1)6-BA+1.0 mol·L^(-1)IAA+5.0 mol·L^(-1)Ag NO_(3)组合为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可诱导出白色松软的愈伤组织,Flamingo-bill诱导率为100.0%,子叶诱导率为86.7%。MS+3.0mol·L^(-1)6-BA+2.0 mol·L^(-1)IAA+5.0 mol·L^(-1)Ag NO3+1.5 mol·L^(-1)GA3组合为不定芽伸长的最适培养基,Flamingo-bill不定芽伸长率为66.7%,子叶不定芽伸长率为30.0%。MS+0.5 mol·L^(-1)NAA组合为不定芽生根的最适培养基,Flamingo-bill和子叶不定芽生根率均为100.0%。通过Flamingo-bill和子叶外植体均能获得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离体培养 植株再生 外植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受精卵离体孵化技术
6
作者 牛雪莹 任志明 +2 位作者 吴佳颖 母昌考 王春琳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9,共9页
为了探究三疣梭子蟹受精卵的离体孵化技术及效果,本研究先后开展了受精卵块最适分离液种类及作用条件的筛选、分离液处理不同发育期受精卵离体孵化的差异、分离液处理对受精卵卵膜的结构影响,及分离液处理受精卵对孵化后幼体活力的影响... 为了探究三疣梭子蟹受精卵的离体孵化技术及效果,本研究先后开展了受精卵块最适分离液种类及作用条件的筛选、分离液处理不同发育期受精卵离体孵化的差异、分离液处理对受精卵卵膜的结构影响,及分离液处理受精卵对孵化后幼体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木瓜蛋白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离液,在浓度为0.09 g/mL,分离时间30 min时,分离率可达到99%以上;经过分离液处理后的各期受精卵均能孵化出幼体,卵内溞状幼体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高,为89.0%±3.3%,未经处理的对照组为70.0%±4.8%;卵裂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低,为58.0%±3.9%,对照组为31.0%±2.3%,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孵化率明显提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经过分离液处理的受精卵卵膜结构疏松,且厚度降低,符合处理组孵化率增加这一现象,干露、福尔马林溶液胁迫和行为学测试对不同处理组的幼体进行质量评价的结果显示,处理组和对照组幼体活力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实验所获得的分离液可以有效提高三疣梭子蟹受精卵的分离率和孵化率,且不影响幼体质量,可为三疣梭子蟹及其他甲壳动物受精卵的离体孵化提供参考。本研究可为三疣梭子蟹的苗种繁育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也将为基因编辑辅助育种等技术的实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离体孵化 孵化率 活力
原文传递
黄瓜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体系影响因素
7
作者 杨振瑜 张浩宇 +5 位作者 康晓哲 张宇萍 宋晓飞 李晓丽 孙成振 闫立英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为筛选出适合黄瓜多种基因型的胚诱导体系,以‘翡翠’‘津优35’‘瑞光2号’‘京丰268’等4种不同基因型的黄瓜为试材,对黄瓜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组合处理中,4种基因型的试材均表现为花前2 d的黄瓜... 为筛选出适合黄瓜多种基因型的胚诱导体系,以‘翡翠’‘津优35’‘瑞光2号’‘京丰268’等4种不同基因型的黄瓜为试材,对黄瓜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组合处理中,4种基因型的试材均表现为花前2 d的黄瓜未授粉子房采用MS培养基中添加0.07 mg·L^(-1)噻苯隆(TDZ),35℃热激处理2 d的胚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0.8%,20.8%,43.3%,65.0%。不同基因型间胚发生率差异显著,其中,‘京丰268’胚发生率最高,为18.04%,‘瑞光2号’胚发生率最低,为5.23%。35℃热激处理2 d的效果最好,开花前2 d的未授粉子房胚发生率最高。‘翡翠’以0.09 mg·L^(-1) TDZ处理时胚发生率最高,‘瑞光2号’‘津优35’‘京丰268’以0.07 mg·L^(-1) TDZ处理时胚发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未授粉子房 离体培养 胚发生率
下载PDF
高频超声、显微外科解剖及组织学病理观察离体猪胃壁层次结构的对照分析
8
作者 薛静静 王泽城 +2 位作者 陈永健 李少辉 吕国荣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离体猪胃壁分层,分析其与显微外科解剖结构及组织学病理分层的对应关系。方法应用外科手术显微镜、高频超声(探头频率:14 MHz、16 MHz、20 MHz、40 MHz)及组织学病理显微镜观察离体猪胃壁分层;于40 MHz频率超声探...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离体猪胃壁分层,分析其与显微外科解剖结构及组织学病理分层的对应关系。方法应用外科手术显微镜、高频超声(探头频率:14 MHz、16 MHz、20 MHz、40 MHz)及组织学病理显微镜观察离体猪胃壁分层;于40 MHz频率超声探头下观察离体猪胃壁第3层强回声中低回声厚度;清洗刮除离体猪胃壁表面黏液,超声观察胃壁第1层强回声变化;使用发丝分层穿入胃壁组织,观察离体猪胃壁超声表现与显微外科解剖结构及组织学病理分层的对应关系。结果外科手术显微镜下显示,离体猪胃壁自上向下大致分为5层,第1层呈浅粉色,第2层呈略深粉色,第3层呈白色,第4层呈肉橘色,第5层呈白色;超声表现为强-低-强-低-强5层回声,于20~40 MHz频率超声探头下观察离体猪胃壁示第3层强回声中可探及一低回声,其中于40 MHz频率超声探头下测量其厚度为(0.611±0.041)mm,与组织学病理测量的离体猪胃壁黏膜肌层厚度[(0.597±0.027)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7,P=0.376);清洗刮除离体猪胃壁表面黏液前、后第1层强回声厚度[(0.052±0.008)cm vs.(0.019±0.003)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79,P<0.001)。发丝分层穿入离体猪胃壁组织学病理显示,胃壁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及肌层中各可见一空洞,与穿过发丝后的超声表现及显微外科解剖结构对应发丝的位置相仿。结论高频超声可较好地显示离体猪胃壁的组织分层,并与显微外科解剖结构及组织学病理分层对应,可为临床诊断胃壁各层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组织学病理 分层 显微外科 离体胃壁
下载PDF
3种番杏科多肉植物花粉离体萌发条件优化及其活力测定
9
作者 倪文婷 席豪镁 +3 位作者 陈雨萱 孟彤 黄梁施娜 李素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97-100,共4页
本试验以多肉植物枝干番杏、生石花、鲸波为材料,采用离体培养法研究蔗糖、硼酸、氯化钙浓度及培养温度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优化花粉离体萌发条件,并结合TTC染色法对3种多肉植物的花粉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4个因素中,温度对多肉植... 本试验以多肉植物枝干番杏、生石花、鲸波为材料,采用离体培养法研究蔗糖、硼酸、氯化钙浓度及培养温度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优化花粉离体萌发条件,并结合TTC染色法对3种多肉植物的花粉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4个因素中,温度对多肉植物花粉萌发率影响较大,氯化钙影响较小,蔗糖和硼酸对多肉植物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大小因植物种类而异;从花粉萌发率的统计结果来看,培养基中添加12%蔗糖、0.01%~0.02%硼酸、0.01%~0.03%氯化钙,放置在20℃下培养6 h,较适合番杏科多肉植物花粉的萌发。离体培养法和TTC染色法两种检测方法均显示,生石花的花粉活力最高,枝干番杏次之,鲸波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肉植物 番杏科 花粉活力 离体萌发 TTC染色
下载PDF
柳叶马鞭草离体快繁体系建立
10
作者 王思思 蔡菊 +3 位作者 张涛 袁丹丹 杨秀柳 李岩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1,149,F0003,共9页
本研究以柳叶马鞭草盆栽苗为实验材料,探索其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将5~6 cm的带腋芽茎段以75%酒精与20%NaClO组合设计试验,发现用75%酒精消毒30 s, 20%NaClO消毒8 min的效果最好,7 d后污染率为12.78%,死亡率为4.44%,成活率达82.78%。将3~... 本研究以柳叶马鞭草盆栽苗为实验材料,探索其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将5~6 cm的带腋芽茎段以75%酒精与20%NaClO组合设计试验,发现用75%酒精消毒30 s, 20%NaClO消毒8 min的效果最好,7 d后污染率为12.78%,死亡率为4.44%,成活率达82.78%。将3~4 cm腋芽放在添加不同浓度6-BA、NAA的MS培养基中进行增殖诱导培养,发现在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10 mg/L NAA培养时,30 d后诱导率为100%,增殖系数达4.77,产生的丛生芽数目多。将3~4 cm的丛生芽剪成单芽,在培养基为MS+0.10 mg/L NAA进行培养时,15 d后株高差为4.64 cm,芽苗健壮且无枯萎现象。将长势好、高度5 cm左右的柳叶马鞭草无根苗置于培养基中探索IBA、NAA激素浓度,在MS+0.10 mg/L IBA+0.05 mg/L NAA条件下,15 d后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数为40.43,平均根长为3.27 cm;45 d后,平均根长为14.33 cm。进一步以蛭石代替琼脂作为基质,15 d后生根率为100%,平均根长可达4.50 cm, 45 d后平均根长可达42.33 cm,显著高于琼脂基质中的平均根长。自然光条件下炼苗4 d后,移栽至配比为V_(蛭石)∶V_(营养土)=1∶2的基质上,30 d后成活率为9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马鞭草 离体快繁 增殖
下载PDF
珍珠芦荟锦离体再生技术研究
11
作者 林艺辉 陈汉鑫 马馨怡 《福建热作科技》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以健壮的珍珠芦荟锦植株作为材料,对其进行离体再生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添加6-BA的MS培养基最适宜珍珠芦荟锦芽诱导及出锦,不定芽诱导率为17.0%,出锦率为25.3%;在不添加6-BA的MS培养基中,采用纵剖方式将茎尖生长点一切为... 以健壮的珍珠芦荟锦植株作为材料,对其进行离体再生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添加6-BA的MS培养基最适宜珍珠芦荟锦芽诱导及出锦,不定芽诱导率为17.0%,出锦率为25.3%;在不添加6-BA的MS培养基中,采用纵剖方式将茎尖生长点一切为二进行接种的增殖倍数和出锦率都高于常规丛生芽分小丛接种,其增殖倍数提高了0.5倍,出锦率提高了0.6倍;1/2MS生根培养基中添加IBA 0.5 mg·L^(-1)、NAA 1.0 mg·L^(-1)能促进根系生长;采用进口草炭:珍珠岩=4:1基质移栽,移栽成活率最高,达81.3%。该研究结果对于斑锦多肉植物种植资源的保护及其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芦荟 斑锦 离体再生 纵剖 快速繁殖
下载PDF
广亲和砧木小果甜柿离体快繁技术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彬 杜晓云 +4 位作者 陈文兴 郭大勇 徐莉清 张青林 罗正荣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80-1991,共12页
【目的】近年来广亲和砧木类型小果甜柿已经在我国柿产业中广泛应用,但尚未建立起规模化无性系营养繁殖体系,尤其是离体培养的生根条件亟待优化,旨在建立小果甜柿组培快繁体系,并优化其生根条件。【方法】以小果甜柿为试材,重点探讨无... 【目的】近年来广亲和砧木类型小果甜柿已经在我国柿产业中广泛应用,但尚未建立起规模化无性系营养繁殖体系,尤其是离体培养的生根条件亟待优化,旨在建立小果甜柿组培快繁体系,并优化其生根条件。【方法】以小果甜柿为试材,重点探讨无菌离体培养过程中的生长调节剂种类、处理时间,以及暗处理等因素对其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1)休眠芽经75%乙醇消毒30 s,再使用1%次氯酸钠消毒6 min,消毒效果最佳,消毒后的休眠芽接种到含MS(Murashige&Skoog)(含1/2 NH4NO3和1/2 KNO3)+1 mg·L^(-1)玉米素(zeatin,ZT)+0.1 mg·L^(-1)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30 mg·L^(-1)蔗糖+7 g·L^(-1)琼脂+0.6 g·L^(-1)聚乙烯吡咯烷酮-40(polyvinylpyrrolidone-40,PVP-40)的初代培养基上,可获得62.56%的无根试管苗;(2)取初代培养试管苗侧芽接种于DKW+1 mg·L^(-1)ZT+0.1 mg·L^(-1)IAA+1000μmol·L^(-1)甜菜碱+30 mg·L^(-1)蔗糖+7 g·L^(-1)琼脂+0.6 g·L^(-1)PVP-40的培养基上,平均分蘖数1.59个,株高度3.30 cm,叶片数9.49片·株-1,茎节数7.40节·株-1,继代培养时可按照0.5 cm切取带芽茎段继续增殖培养,有效继代数目可达10.46个·代-1;(3)用100 mg·L^(-1)萘乙酸(1-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浸蘸生根处理茎段基部10 min,转入1/2 MS培养基,生根率90.00%,平均总根长度23.17 cm,平均根系表面积6.73 cm^(2),平均根系体积0.19 cm3;(4)茎段在1/2 MS+0.5 mg·L^(-1)NAA+0.2 mg·L^(-1)IBA+5 mg·L^(-1)褪黑素(melatonin,MT)+30 mg·L^(-1)蔗糖+7 g·L^(-1)琼脂+0.6 g·L^(-1)PVP-40的培养基中暗处理10 d后,再接种至无激素1/2 MS培养基上,生根率71.50%,平均总根长度24.14 cm,平均根系表面积9.74 cm^(2),平均根系体积0.27 cm3;(5)生根后的组培苗经闭瓶和开盖炼苗后移栽,成苗率52.5%,移栽至大田8个月后平均株高度49.17 cm,茎粗6.0 mm,可用于接穗的嫁接繁殖。【结论】构建的小果甜柿高效离体快速繁殖体系,为优质甜柿苗木的规模化营养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甜柿 离体培养 生根 驯化 移栽
下载PDF
外科住院医师利用动物离体器官训练手术技能的方法与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媛媛 姜冠潮 +2 位作者 韩一哲 柳琪林 齐学进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索外科住院医师利用动物离体器官进行手术技能训练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期间13家培训基地参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372名外科住院医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动物离体器官训练系... 目的探索外科住院医师利用动物离体器官进行手术技能训练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期间13家培训基地参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372名外科住院医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动物离体器官训练系统培训并进行考核,其中,参加开腹阑尾切除术96人次,参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32人次,参加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71人次。对照组接受传统外科带教模式培训后进行考核,接受开腹阑尾切除术考核16人次、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考核26人次、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考核29人次。结果观察组三种术式培训后成绩均明显高于培训前成绩(均P<0.05);培训后观察组三种术式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各培训基地之间培训前三种术式成绩差异显著(P<0.05);培训后各培训基地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考核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物离体器官手术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外科住院医师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三种术式的外科手术技能,可促进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培训均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手术技能培训 离体动物器官
下载PDF
淡水螯虾类胚胎离体孵化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程顺 韦永春 +6 位作者 蒋文枰 迟美丽 刘士力 郑建波 杭小英 彭苗 李飞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目的】综述淡水螯虾类胚胎离体孵化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为提高孵化效果及出苗同步性,节省人力、物力,实现数字渔业与智慧渔业奠定基础。【方法】从胚胎与初孵幼虾生物学、影响离体孵化的环境因素、影响离体孵化的人为调控因素、离体... 【目的】综述淡水螯虾类胚胎离体孵化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为提高孵化效果及出苗同步性,节省人力、物力,实现数字渔业与智慧渔业奠定基础。【方法】从胚胎与初孵幼虾生物学、影响离体孵化的环境因素、影响离体孵化的人为调控因素、离体孵化装置、研究展望等五个方面介绍国内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结果】离体孵化期间应将水温、水质控制在适宜水平,定期进行消毒,离体胚胎的发育阶段及孵化密度、孵化装置等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必要的人工管理措施也是决定孵化成功与否的关键。【结论】离体孵化技术应用于淡水螯虾类意义重大,而控制适宜的环境条件及应用合理的管理措施是基础。今后在离体孵化装置的优化、离体孵化期间水质与菌群环境的维持、死卵与死虾的挑除、苗种生产的批量化与智能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孵化效率质的提升,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螯虾类 胚胎 离体孵化
下载PDF
文心兰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的筛选及萌发率的测定
15
作者 罗远华 陈燕 +3 位作者 方能炎 林榕燕 钟淮钦 黄敏玲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93-1301,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组分、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对文心兰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文心兰花粉离体萌发的适宜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为文心兰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盛花期当天开放的花朵为试验材料,采用液体培养基...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组分、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对文心兰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文心兰花粉离体萌发的适宜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为文心兰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盛花期当天开放的花朵为试验材料,采用液体培养基,比较蔗糖、H_(3)BO_(3)、Ca(NO_(3))·4H_(2)O、MgSO_(4)·7H_(2)O及KNO_(3)对文心兰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正交试验筛选文心兰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的最佳组合及培养条件;在此基础上,测定收集保存的68份文心兰种质资源的花粉离体萌发率。【结果】一定质量浓度的蔗糖、H_(3)BO_(3)、Ca(NO_(3))·4H_(2)O、MgSO_(4)·7H_(2)O及KNO_(3)对文心兰花粉的离体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各因素的最佳作用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H_(3)BO_(3)、Ca(NO_(3))·4H_(2)O、蔗糖、MgSO_(4)·7H_(2)O及KNO_(3)。正交试验表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组合为100 g·L^(-1)蔗糖+10 mg·L^(-1)H_(3)BO_(3)+50 mg·L^(-1)Ca(NO_(3))·4H_(2)O+20 mg·L^(-1)MgSO_(4)·7H_(2)O+30 mg·L^(-1)KNO_(3),各成分的质量浓度与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一致;培养条件为25℃、黑暗培养48 h。文心兰花粉离体萌发测定结果表明,60.29%的种质资源的花粉能离体萌发,萌发率普遍较低,为0.74%~49.65%。【结论】筛选出文心兰花粉离体萌发适宜的液体培养基组合及培养条件,不同文心兰种质资源的花粉离体萌发率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文心兰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及他人研究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兰 花粉 离体萌发 培养基 萌发率
下载PDF
渗透树脂和氟化物涂布对离体乳前牙白垩色斑块龋损的修复效果及两者渗透能力的比较
16
作者 王芹 王蕊 胥爱文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4期1681-1684,1729,共5页
目的比较渗透树脂和氟化物涂布对离体乳前牙白垩色斑块龋损的修复效果及两者的渗透能力。方法收集有白垩色斑块的早期奶瓶龋损患儿的乳前牙40颗,并制成标本。将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颗。对照组牙齿标本采用氟化物涂抹于牙... 目的比较渗透树脂和氟化物涂布对离体乳前牙白垩色斑块龋损的修复效果及两者的渗透能力。方法收集有白垩色斑块的早期奶瓶龋损患儿的乳前牙40颗,并制成标本。将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颗。对照组牙齿标本采用氟化物涂抹于牙冠龋损表面,实验组牙齿标本采用渗透树脂涂抹于牙冠龋损表面。所有标本处理完成后均浸泡于人工唾液内6个月。比较标本处理后6个月两组的渗透百分数(PP)、L*值、白垩斑评分。分别于标本处理前、标本处理后3个月、标本处理后6个月、再脱矿后,比较两组牙釉质显微硬度值[维氏硬度值(VHN)]。结果标本处理后6个月,实验组的P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L*值均较处理前降低,白垩斑评分均较处理前升高,且实验组L*值低于对照组,白垩斑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标本处理后3个月、6个月及再脱矿后的牙釉质VHN均高于处理前,且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氟化物相比,渗透树脂在离体乳前牙白垩色斑块龋损的治疗中具有更强的渗透力,对釉质硬度、白垩斑的改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色斑块龋损 乳前牙 渗透树脂 氟化物 渗透能力 修复力 离体标本
下载PDF
离体培养条件下莱氏绿僵菌致病形态和非致病形态的转录组分析
17
作者 刘守柱 张希鹏 +4 位作者 郝轩卉 任宪銮 王世贤 聂玉恒 吴蕊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9-56,共8页
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Farlow)Kepler]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寄生过程中有致病和非致病两种形态,但只有致病形态能杀死寄主。为了解莱氏绿僵菌由非致病形态向致病形态转变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这两种形态的菌体进行转录... 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Farlow)Kepler]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寄生过程中有致病和非致病两种形态,但只有致病形态能杀死寄主。为了解莱氏绿僵菌由非致病形态向致病形态转变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这两种形态的菌体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形态的菌体共得到89498个Unigenes,GO注释中与“细胞组分”有关的基因占比最高;KOG注释中与“主要功能预测”有关的基因最多;KEGG注释的“代谢”子类中与“代谢通路”有关的基因最多,在“环境信息过程”子类中与“MAPK信号途径”有关的基因最多,在“细胞过程”子类中与“群体感应”有关的基因也有较高的表达,这初步为莱氏绿僵菌二型性转变的群体感应调节机制提供了基因证据。差异分析表明,莱氏绿僵菌形态转变过程中有3113个基因表达上调,3671个基因表达下调,但差异富集分析未得到有效的结果。综上,莱氏绿僵菌形态转变时基因表达有明显的变化,代谢旺盛、触发群体感应机制并激活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最终完成非致病形态向致病形态的转变。本研究可为深入了解莱氏绿僵菌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绿僵菌 转录组分析 致病形态 非致病形态 形态转变 离体培养
下载PDF
活性炭在华北蓝盆花离体培养中的应用
18
作者 闹干朝鲁 王纯 阿拉坦其其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1期49-52,共4页
以华北蓝盆花茎段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研究活性炭对华北蓝盆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同时筛选炼苗移栽基质和盆栽基质。结果表明,组培苗的生长势随着活性炭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生根时间与对照相比均不... 以华北蓝盆花茎段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研究活性炭对华北蓝盆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同时筛选炼苗移栽基质和盆栽基质。结果表明,组培苗的生长势随着活性炭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生根时间与对照相比均不同程度的延长;适宜华北蓝盆花组培苗生长的培养基配方为MS+3%蔗糖+0.6%琼脂+0.5 g/L活性炭,该处理下组培苗生长势良好,生根率、生根数、根长、株高等均高于对照组;适宜的炼苗移栽基质为蛭石+珍珠岩(1∶1)混合基质,适宜的盆栽基质为营养土+蛭石(1∶1),移栽成活率均达100%。该研究结果为华北蓝盆花离体快繁和种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蓝盆花 离体培养 活性炭 炼苗移栽
下载PDF
兰科植物花粉离体萌发与贮藏研究进展
19
作者 罗远华 钟淮钦 +1 位作者 方能炎 黄敏玲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7期14-16,共3页
兰科植物中普遍存在自交不育、杂交不亲和及花期不遇等现象,因此,研究花粉生活力和贮藏条件成为人工授粉的重要前提。花粉离体萌发是测定花粉生活力的重要方法,本文总结了兰科植物花粉离体萌发与贮藏的研究进展,对花粉离体萌发中的花粉... 兰科植物中普遍存在自交不育、杂交不亲和及花期不遇等现象,因此,研究花粉生活力和贮藏条件成为人工授粉的重要前提。花粉离体萌发是测定花粉生活力的重要方法,本文总结了兰科植物花粉离体萌发与贮藏的研究进展,对花粉离体萌发中的花粉采集、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花粉贮藏中的贮藏温度、花粉含水量等进行了综述;并对花粉萌发与贮藏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花粉 离体萌发 贮藏
下载PDF
酸樱桃离体快繁体系研究
20
作者 杨囡君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9-85,共7页
以酸樱桃为试材,取其春梢、秋梢或实生苗的茎尖或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添加3种不同浓度的激素6-BA、IBA、NAA,进行组织培养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酸樱桃的茎尖(或带腋芽的茎段)用浓度75%乙醇消毒30 s,再用浓度0.1%升汞消毒7... 以酸樱桃为试材,取其春梢、秋梢或实生苗的茎尖或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添加3种不同浓度的激素6-BA、IBA、NAA,进行组织培养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酸樱桃的茎尖(或带腋芽的茎段)用浓度75%乙醇消毒30 s,再用浓度0.1%升汞消毒7 min,接种成活率可达82.9%.酸樱桃生长的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IBA 0.2 mg·L^(-1),增殖系数为4.5.最佳生根培养条件有两种:1)IBA 100 mg·L^(-1)浸蘸植株20 min或IBA 200 mg·L^(-1)浸蘸5 min,生根率均达到100%,根长5.1 cm-8.9 cm.2)1/2 MS+IBA 0.5 mg·L^(-1),生根率为71.4%,平均根长为2.1 cm;最佳移栽基质为蛭石,成活率可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樱桃 离体快繁 组织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