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锯缘青蟹神经器官对卵巢发育的调节作用:离体实验 被引量:11
1
作者 金朱兴 叶海辉 +2 位作者 李少菁 黄辉洋 王桂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2-74,共3页
器官联合培养研究表明 ,锯缘青蟹(Scyllaserrata)的脑和胸神经团分泌的性腺刺激激素 (GSH)对卵母细胞的生长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对视神经节则没有显著的影响。在卵巢发育过程中 ,脑和胸神经团GSH的生物活性逐渐增强。
关键词 锯缘青蟹 神经器官 卵巢发育 调节作用 离体实验
下载PDF
锯缘青蟹大颚器对卵巢发育的调节作用:离体实验 被引量:6
2
作者 黄辉洋 叶海辉 +1 位作者 李少菁 王桂忠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95-298,共4页
器官联合培养研究表明,锯缘青蟹大颚器对卵黄发生前期和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随着大颚器的发育,其生物活性逐步增强.
关键词 锯缘青蟹 大颚器 卵巢发育 离体实验 海洋生物
下载PDF
Vc二步发酵离体实验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郝林 冯树 +4 位作者 张成刚 张忠泽 刘阳 谢占武 安海英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89-192,共4页
以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混合培养物的无细胞抽提液为基本反应液 ,在试管中建立了Vc二步发酵离体实验系统 .将底物山梨糖加入反应体系后在pH 7.0 ,35℃下保温 2 4h,2 酮基 L 古龙酸生成 .加入巨大芽孢杆菌胞外活性物质对离体... 以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混合培养物的无细胞抽提液为基本反应液 ,在试管中建立了Vc二步发酵离体实验系统 .将底物山梨糖加入反应体系后在pH 7.0 ,35℃下保温 2 4h,2 酮基 L 古龙酸生成 .加入巨大芽孢杆菌胞外活性物质对离体系统的产酸没有影响 ,一定量的L 山梨糖脱氢酶可促进产酸 .试验了pH、θ/℃、金属离子、电子受体、去污剂等对该系统产酸的影响 ,并就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离体系统产酸的最适pH和θ/℃分别是 8和 40℃ ,Fe3+促进产酸 ,Co2 +抑制产酸 ,2 ,6 二氯酚定酚作为电子受体促进细胞膜组分产酸 ,但对细胞质组分没有影响 ,TritonX 10 0和Tween 80抑制产酸 .图 8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二步发酵 离体实验系统
下载PDF
黄芪女贞子汤抗癌转移作用的离体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孟静岩 片冈宽章 +1 位作者 保岛一树 河野正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黄芪女贞子汤治疗消化道肿瘤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 ,观察黄芪女贞子汤对各种人体消化道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并分析癌细胞培养上清中的 Matrix Matalloproteinase- 7( MMP- 7,m atrilysin)的分泌状况。结... 目的 :探讨黄芪女贞子汤治疗消化道肿瘤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 ,观察黄芪女贞子汤对各种人体消化道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并分析癌细胞培养上清中的 Matrix Matalloproteinase- 7( MMP- 7,m atrilysin)的分泌状况。结果 :黄芪女贞子汤对胃、大肠消化道的 9种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对 3种正常纤维细胞有增殖促进作用 ( P <0 .0 5 ) ;黄芪女贞子汤具有减少 m atrilysin的分泌作用 ( P <0 .0 5 )。结论 :黄芪女贞子汤可能通过减少 m atrilysin的分泌而起到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和抗转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人癌细胞 MatrixMatalloproteinase-7 中医药疗法 离体实验
下载PDF
离体实验模型在评价神经保护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拥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5-377,共3页
关键词 神经保护剂 离体实验模型 OGD
下载PDF
探讨血小板计数在血泵离体实验中的意义
6
作者 徐世伟 陈芳 +1 位作者 陈如坤 丁铭君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97-299,共3页
为了探讨血小板计数在血泵离体实验中的意义。我们用两种滚压泵分成两组 ,作 5对 16小时离体长时间转流实验。血样本为转前作对照组、转流 4 h后每隔 2 h抽 1次。测定项目 :血小板计数、游离血红蛋白。结果两组血小板计数值均随转流时... 为了探讨血小板计数在血泵离体实验中的意义。我们用两种滚压泵分成两组 ,作 5对 16小时离体长时间转流实验。血样本为转前作对照组、转流 4 h后每隔 2 h抽 1次。测定项目 :血小板计数、游离血红蛋白。结果两组血小板计数值均随转流时间延长而呈线性逐渐增加 ,各时点值与前时点比 P<0 .0 5 ,有显著差异。两组游离血红蛋白量也随转流时间延长而呈线性增加。血小板计数与游离血红蛋白呈直线回归相关关系。结论在血泵离体转流实验中 ,血小板计数可反映血细胞碎片的数量 ,因此可以作为一项评价血泵离体溶血性能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血泵 离体实验 人工血泵 溶血
下载PDF
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的离体实验研究
7
作者 南群 程妍妍 +2 位作者 高翔 庞玥 田甄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4-532,共9页
为了探究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在不同消融参数下温度场变化情况,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血管并制备生物体模模拟肾动脉,应用质量分数为0.9%的盐溶液模拟血液流动,构建开环式血液循环系统,执行射频消融术.同时采集消融点上方垂直距离为0~8 m... 为了探究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在不同消融参数下温度场变化情况,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血管并制备生物体模模拟肾动脉,应用质量分数为0.9%的盐溶液模拟血液流动,构建开环式血液循环系统,执行射频消融术.同时采集消融点上方垂直距离为0~8 mm处及血管液体中心处的温度,研究射频消融对血管壁外围组织和血液的影响.液体流速由0.2 m/s上升至0.4 m/s时,血管外围组织与消融点不同距离下的ΔT均呈下降趋势;射频加热时间由2 min增加至4 min时,血管壁外围组织和液体中心的ΔT值均增加,液体中心的最大ΔT值仅0.29℃;位于外围组织的测温点与消融点垂直距离为0、4和8 mm时平均温升值分别为3.90、5.13、0.59℃;温控温度从65℃变化至75℃时,血管外围组织最高ΔT值为6.67℃,液体中心最高ΔT值为2.76℃.射频消融时,液体的快速流动能够带走部分热量,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冷却作用,避免组织和血液热损伤;液体流速在0.2 m/s时,组织的温升值最高为2.67℃,液体流速接近层流速度阈值0.4 m/s时组织的温升最高为1.00℃;相比对照组流速为0时组织最高温升5.02℃而言,冷却作用均较为明显;消融时间从2 min增加到4 min对组织和血液的热量累积均具有一定的叠加效应.但是,对于组织,距离射频电极8 mm测温点处的叠加效应比较微弱,达不到治疗温度,对组织影响较小;血管壁外围组织因远离管内血液而热量散失较慢,位于外围组织的测温点与消融点垂直距离为4 mm时升温6.67℃,可实现位于血管外膜4 mm内交感神经纤维的损毁;时间在4 min内和温控温度小于75℃时,液体最大温升不超过2.76℃,可见对血液温升影响较小.本研究基本验证了血管内执行去肾交感神经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肾动脉 肾交感神经纤维 顽固性高血压 生物 离体实验
下载PDF
微创电动吻合器的优化设计、功能分析与离体实验 被引量:4
8
作者 葛文明 王佩瑶 +5 位作者 刘晨旭 凌宇秀 潘贞 胡钟欣 周宇 宋成利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2-448,共7页
目的开发一款新型电动吻合器,以解决现有产品转角不足、操作不便、难以掌握压榨强度等问题。方法设计一款电动吻合器并加工出样机,利用三坐标影像仪搭建样机功能测试平台测量出样机的运动轨迹曲线,用拟合优度检验来评估理论曲线与测量... 目的开发一款新型电动吻合器,以解决现有产品转角不足、操作不便、难以掌握压榨强度等问题。方法设计一款电动吻合器并加工出样机,利用三坐标影像仪搭建样机功能测试平台测量出样机的运动轨迹曲线,用拟合优度检验来评估理论曲线与测量曲线的一致程度;在前端不同弯曲角度下,吻合新鲜离体猪小肠组织,测试吻合口的吻钉成型率。结果转弯运动与击发运动的测试曲线与理论曲线拟合优度检验理想,而压榨运动的测试曲线与理论曲线的拟合优度在转弯关节弯曲0°~30°时不理想,45°~60°时理想。性能实验中吻钉畸形率低于1.14%,表明弯曲角度对吻合效果无显著影响。结论击发运动和转弯运动的运动学测量曲线与理论曲线一致,压榨运动曲线在不同弯曲角度时存在波动,但不影响吻合效果,电动吻合器的吻合效果符合临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吻合器 微创手术 运动学分析 吻钉成型 离体实验
原文传递
凝固治疗离体实验的研究
9
作者 莫畏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微波电极凝固实验范围和改善凝固形状的效率。方法:采用微波电极对离体牛心肌进行凝固实验。凝固结束后,代表剖面测量凝固体的长径、宽径及充血带的宽度。标本拍照,利用专门的计算软件对凝固体形状、凝固体积、碳化体积进行评... 目的:研究微波电极凝固实验范围和改善凝固形状的效率。方法:采用微波电极对离体牛心肌进行凝固实验。凝固结束后,代表剖面测量凝固体的长径、宽径及充血带的宽度。标本拍照,利用专门的计算软件对凝固体形状、凝固体积、碳化体积进行评估。结果:微波电极对离体牛心肌的凝固形状呈椭球形。相同作用时间(600s),凝固体积随着功率的增大而增加,50W-70W之间增加较快,随功率继续增大,形状退化。相同功率(60W),凝固体积随着时间的延长成非线性增加,420s-720s之间体积增大明显,900s后出现饱和现象;凝固形状随时间的延长更接近球形,功率60W作用时间720s可获得较大的凝固体积和较佳的凝固形状。结论:作用功率和时间对凝固体积和形状有不同的影响。时间420~720s,功率50~70W可高效凝固肌组织,获得较大的凝固范围和较佳的凝固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凝固 离体实验
下载PDF
新型血管吻合器的结构设计及离体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向炀 郭宏波 +3 位作者 职康康 王伟 毛琳 宋成利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2年第2期172-177,共6页
本研究设计了一款新型血管吻合器,通过探究血管与吻合器的相互作用,实现快速高效吻合动静脉血管,为血管端端吻合手术提供可新的方法与器械。通过构建血管吻合器的三维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快速制作了血管吻合器样机,模拟了不同的单侧施... 本研究设计了一款新型血管吻合器,通过探究血管与吻合器的相互作用,实现快速高效吻合动静脉血管,为血管端端吻合手术提供可新的方法与器械。通过构建血管吻合器的三维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快速制作了血管吻合器样机,模拟了不同的单侧施压距离下(0.2、0.3、0.4 mm)血管与吻合环的相互作用。通过体外拉伸实验和渗漏实验,验证血管吻合的有效性。单侧施压距离为0.3 mm时,吻合效果最好,吻合口密封性良好,5 min渗漏量为5.7 mL,其极值水压为(148.25±0.13)mmHg,最大拉伸力为(6.08±1.78)N。本研究的新型血管吻合器可以快速实现血管的端端吻合以及功能重建,通过离体实验初步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后续还需要进一步结构优化设计并进行临床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端端吻合 吻合环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离体实验
下载PDF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单/双极起搏模式下回路阻抗研究及离体实验方案
11
作者 丁鼎 林开斌 +5 位作者 黄冬 郭心维 王延鹏 李帅 李京波 牛金海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2年第3期237-241,247,共6页
心脏起搏器的单/双极起搏模式与其回路阻抗有关联,从而影响其电池使用寿命。该研究构建了心脏起搏器回路阻抗测试的离体实验方案,方案中使用NaCl溶液模拟人体血液环境,采取水浴的方式对实验环境温度进行控制。离体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 心脏起搏器的单/双极起搏模式与其回路阻抗有关联,从而影响其电池使用寿命。该研究构建了心脏起搏器回路阻抗测试的离体实验方案,方案中使用NaCl溶液模拟人体血液环境,采取水浴的方式对实验环境温度进行控制。离体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双极模式的回路阻抗存在显著差异,在与临床人体参数相似的实验条件下,双极模式与单极模式的回路阻抗差值为120~200Ω。实验结果证实了临床上存在双极模式回路阻抗大于单极模式的现象,对临床心脏起搏器起搏模式的优化选择及起搏器功耗降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回路阻抗 单/双极起搏 离体实验
下载PDF
谷氨酰胺和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影响人回结肠粘膜增殖的离体实验 被引量:13
12
作者 Peter Stehle Peter Fuerst 梁存河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背景/目的谷氨酰胺(Gln)对危重患者小肠上皮有一定营养作用。在肠外营养时由于其不够稳定而限制了它的应用,但此不足可通过使用稳定的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Ala-Gln)而克服。本研究目的是验证如下假设,即谷氨酰胺或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 背景/目的谷氨酰胺(Gln)对危重患者小肠上皮有一定营养作用。在肠外营养时由于其不够稳定而限制了它的应用,但此不足可通过使用稳定的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Ala-Gln)而克服。本研究目的是验证如下假设,即谷氨酰胺或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不但可以刺激回肠细胞增殖,而且可以刺激结肠细胞增殖,维护肠屏障功能。方法将正常人回肠、近段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活检标本分别加入谷氨酰胺(2mmol/L)、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2mmol/L)、生理盐水(对照),孵育4小时。S期的细胞用5溴-2脱氧尿苷标记。对被标记的腺管纵向切片和静止期细胞进行记数。结果谷氨酰氨和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可以刺激回肠细胞、近段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腺管细胞的增殖。在回肠标本,整个腺管的细胞均被较好的标记,而在结肠则主要对腺管的基底部分有营养作用。结论谷氨酰胺或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不但对回肠细胞,而且对结肠细胞有营养作用,从而可阻止肠外营养时肠粘膜萎缩,维护肠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 回肠细胞 结肠细胞 肠粘膜增殖 离体实验
下载PDF
免缝合式血管吻合器的离体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晓立 吴越女 +3 位作者 郑秋宝 钟丽红 吴雄婷 蔡真真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75-277,共3页
目的:采用离体动物实验来证实我们研制的一种免缝合大血管吻合器的操作简易性和近期可靠性。方法: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我们设计了一种由内支架和外袖套组成的免缝合式大血管吻合器。我们对比了缝合吻合法和吻合器吻合法的操作时间,以判断... 目的:采用离体动物实验来证实我们研制的一种免缝合大血管吻合器的操作简易性和近期可靠性。方法: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我们设计了一种由内支架和外袖套组成的免缝合式大血管吻合器。我们对比了缝合吻合法和吻合器吻合法的操作时间,以判断两种吻合法的操作简易性;采用静态血管吻合口压力测试装置来检测吻合效果,以判断两种吻合法的近期可靠性。结果:采用缝合吻合法的吻合时间为(784±83.8)秒,吻合器吻合法的吻合时间为(244±37.5)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缝合吻合法的吻合口漏(针眼漏)为100%,吻合器吻合法发生吻合口漏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免缝合大血管吻合器具有操作简易、近期吻合效果可靠的优点,可为大血管手术提供操作简易、近期效果可靠的吻合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缝合式血管吻合器 离体动物实验
下载PDF
舒芬太尼对终末期肺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离体实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娴 王志萍 +3 位作者 王雁娟 孙杰 王谦 黄东晓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23-1024,共2页
许多终末期肺病患者需要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感染治疗,这可能导致免疫功能降低。T淋巴细胞对机体适应性免疫平衡的维持起重要作用。舒芬太尼是肺移植术中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
关键词 肺病患者 舒芬太尼 淋巴细胞分化 终末期 离体实验 外周血 免疫功能降低 麻醉性镇痛药
原文传递
放射线诱导Smad 7基因表达阻断放射性肺纤维化离体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旭伟 杨健 +1 位作者 宋后燕 傅小龙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研究含Egr1基因启动子和Smad7cDNA的重组腺病毒在细胞水平表达Smad7蛋白,是否具有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传导通路从而阻断胶原合成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重组腺病毒感染成纤维细胞(3T6),经深部X线照射后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 目的研究含Egr1基因启动子和Smad7cDNA的重组腺病毒在细胞水平表达Smad7蛋白,是否具有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传导通路从而阻断胶原合成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重组腺病毒感染成纤维细胞(3T6),经深部X线照射后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Smad7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定位。成纤维细胞再经TGFβ1刺激后通过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和3H脯氨酸(3HPro)结合法检测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和胶原合成情况,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每分钟闪烁计数(cpm)值进行定量比较。结果细胞免疫化学结果显示Smad7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内。同位素3HPro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cpm值为3287,对照组cpm值为56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空白组cpm值为3625,与实验组无差别(P=0.741),说明实验组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基础水平相当。3HTdR检测结果显示各组间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别(P=0.312)。结论通过重组腺病毒在成纤维细胞内表达的Smad7蛋白具有在细胞浆内阻断TGFβ1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胶原合成的生物学活性,其抑制胶原合成可能是在转录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线 诱导作用 SMAD7基因 基因表达 放射性肺纤维化 离体实验 TGF-β1 细胞系
原文传递
离体心脏灌流实验方法的类比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海涛 王俊亚 张东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07年第15期116-117,共2页
离体心脏灌流是急性离体动物实验,用于研究各种因素对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普遍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最常见的有离体蟾蜍心脏灌流、大鼠心脏灌流和小鼠心脏工作模型等。
关键词 离体实验 蛙心灌流 类比研究
下载PDF
模拟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囊性成分射频和微波消融的离体实验研究
17
作者 赵丹 赵齐羽 +1 位作者 王彩芬 蒋天安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射频和微波消融的可行性及效能。方法使用目前常用的热消融方式(射频和微波)对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囊性成分的模拟液体(蒸馏水、生理盐水、血液、肝囊肿穿刺液和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穿刺液)进行消融。作用功率为目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射频和微波消融的可行性及效能。方法使用目前常用的热消融方式(射频和微波)对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囊性成分的模拟液体(蒸馏水、生理盐水、血液、肝囊肿穿刺液和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穿刺液)进行消融。作用功率为目前临床常用的热消融功率(35W和50 W),每30 s记录温度值,连续监测10 min,绘制时间温度曲线。观察消融针针尖情况,记录针尖液体固化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特点,必要时送病理检查。比较相同功率消融达到目标温度(60℃)的时间,并使用方差分析比较相同功率的射频和微波消融的热效能差异。结果蒸馏水仅能进行微波消融,而无法进行射频消融。35 W射频消融在生理盐水、肝囊肿穿刺液中比微波消融较早达到消融目标温度[(171.4±3.9)s vs(343.6±5.7)s、(170.2±4.8)s vs(444.5±7.2)s],时间温度曲线上具有较好的热效能(F=228.311、193.632,P均<0.001);50 W射频消融在肝囊肿穿刺液中比微波消融较早达到消融目标温度[(127.3±3.1)s vs(165.7±3.4)s],时间温度曲线上具有较好的热效能(F=47.429,P<0.001);但射频消融在血液和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穿刺液中无法达到消融目标温度。而50 W微波消融能在所有模拟液体中达到消融目标温度,且在血液和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穿刺液中的热效能明显优于射频消融(F=47.429、22.859,P均<0.001)。结论微波消融能对各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囊性成分的模拟液体进行消融,且性能相对稳定。射频消融热效能较高,但对蒸馏水无法消融,对血液和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穿刺液因针尖容易形成积碳而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囊实性结节 射频消融 微波消融 离体实验
原文传递
剪切波弹性成像对比准静态弹性成像评价射频消融效果的离体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保娴 黄光亮 +4 位作者 田文硕 徐明 林满霞 谢晓华 谢晓燕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对比准静态弹性成像在评价离体猪肉组织射频消融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块新鲜的离体猪肉组织,进行不同靶温度的射频消融,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监测消融过程。消融结束后,分别应用普通超声、SWE和准静...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对比准静态弹性成像在评价离体猪肉组织射频消融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块新鲜的离体猪肉组织,进行不同靶温度的射频消融,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监测消融过程。消融结束后,分别应用普通超声、SWE和准静态弹性成像观察消融灶的大小,以大体标本的测量值为标准,并测量消融前后猪肉组织的杨氏模量值及应变率比值的变化。结果除1个靶温度为70℃的消融灶外,11个消融灶的边界能被SWE及准静态弹性成像清晰显示,所测量的消融灶大小与大体标本有很好的相关性;而普通超声不能显示消融灶的边界。消融前后猪肉组织的杨氏模量平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24.2±3.8)kPa对(97.6±29.1)kPa、(9.2±0.7)kPa对(44.5±7.7)kPa和(29.9±3.8)kPa对(181.5±36.7)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随着消融靶温度的增加,消融灶的杨氏模量和应变率比值均增加(均P〈0.01)。结论SWE和准静态弹性成像均为评价射频消融效果的有效方法,优于普通超声;SWE还能应用于消融过程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技术 射频消融 离体实验
原文传递
真圆微波消融与传统微波消融效果对比的离体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楚文颖 李丹 +3 位作者 龙磊 丁建民 周燕 经翔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3-358,共6页
目的比较真圆微波消融(MTA)技术与传统微波消融(MWA)技术的消融效果及受热沉效应影响的程度。方法采用新鲜牛肝,分为MTA组和MWA组,分别建立无血管模型和有血管模型。无血管模型(48例)采用相同功率时间设置,分别为80W12min、90W10min和10... 目的比较真圆微波消融(MTA)技术与传统微波消融(MWA)技术的消融效果及受热沉效应影响的程度。方法采用新鲜牛肝,分为MTA组和MWA组,分别建立无血管模型和有血管模型。无血管模型(48例)采用相同功率时间设置,分别为80W12min、90W10min和100W10min,比较两组消融灶长径(Dl)、短径(Ds1、Ds2)、圆度系数(R)以及距消融针1cm处温度升至60℃所需时间(t)。有血管模型(144例)设置不同血管内径(3mm、5mm、10mm)和血流速度(15cm/s、20cm/s、30cm/s),比较两组消融灶横截面最大半径(Rmax)、面积(Sz)、面积变化率(Sdiff),并监测血管壁处温度变化。结果无血管模型中,相同功率时间下,MTA组Dl小于MWA组(P<0.01),MTA组Ds1、Ds2与MW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MTA组消融灶更接近球形(R更接近1,P<0.01),MTA组t大于MWA组(P<0.01)。有血管模型中,MTA组Sdiff不受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影响,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WA组Sdiff受血管内径影响较为明显(P<0.01),不同血流速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血管内径为10mm时,MTA组Sdiff小于MWA组(P<0.05),血管内径为3mm、5mm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功率时间下,与MWA相比,MTA可以产生大小相当、形态规则、更接近球形的消融灶,且受热沉效应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波消融 热沉效应 离体实验
原文传递
照射实施时间延长对肿瘤细胞杀灭效应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姜玲 熊晓鹏 +3 位作者 胡超苏 欧周罗 朱国培 应红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117,共6页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是21世纪初的主流放射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肿瘤的放射治疗中,但整个放射实施的时间比常规二维照射技术长得多。本研究采用α/β值不同的临床常见肿瘤细胞株——鼻咽癌CNE和肺癌细胞A549细胞株,研究模...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是21世纪初的主流放射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肿瘤的放射治疗中,但整个放射实施的时间比常规二维照射技术长得多。本研究采用α/β值不同的临床常见肿瘤细胞株——鼻咽癌CNE和肺癌细胞A549细胞株,研究模拟IMRT技术的照射时间延长所导致的放射生物效应变化。方法:①离体培养鼻咽癌低分化上皮细胞株CNE、肺腺癌细胞株A549,给予不同剂量的照射,由克隆形成实验求得细胞存活比率(SF),根据LQ模型拟合生存曲线;②对细胞进行分段照射,比较细胞存活比率的变化;③对细胞分别进行总剂量为2Gy、2Gy×2次、2Gy×3次、2Gy×4次的照射,间隔24h,每天2Gy照射的总时间分别为1分57秒(2min组)、20min(20min组)、40min(40min组)。观察延长照射时间对肿瘤细胞存活比率的影响。结果:CNE细胞的α/β值为1.76Gy,A549细胞的α/β值为12.41Gy;随着2次照射时间间隔的延长,细胞存活比率逐渐上升,分别比连续照射时增加了150%和100%,接受照射总剂量为8Gy的鼻咽癌瘤株CNE和肺癌瘤株A549细胞中,2min组细胞存活比率最低,分别为0.0237和0.0243;20min组细胞的存活比率分别为0.0304和0.0296;40min组细胞的存活比率上升至0.0378和0.0359,与2min组相比,两株细胞的双侧t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根据体外实验结果,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放射治疗的生物效应下降。在调强放疗的工作实践中,应尽量减少单次照射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个体化地设计调强放疗方案;或者考虑适当的进行剂量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生物学效应 调强放射治疗 鼻咽癌CNE细胞 肺腺癌A549细胞 离体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