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8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工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建设——以离子交换膜材料制备实验为例
1
作者 毛恒洋 施雯雯 +4 位作者 林钰青 王天石 吴真 李梅生 周守勇 《化工高等教育》 2025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离子交换膜制备是能源化工方向的重要内容。针对离子交换膜制备过程复杂、周期长且涉及大量昂贵精密仪器等特点,文章介绍了离子交换膜材料配方工艺探究虚拟仿真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该实验设置了膜的原料选择、配制、铸膜、成型及表征等... 离子交换膜制备是能源化工方向的重要内容。针对离子交换膜制备过程复杂、周期长且涉及大量昂贵精密仪器等特点,文章介绍了离子交换膜材料配方工艺探究虚拟仿真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该实验设置了膜的原料选择、配制、铸膜、成型及表征等训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膜的系统制备流程,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该实验已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上线,并获得了较好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膜材料 虚拟仿真 能源化工 实验教学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教授团队NSR:新一代离子交换膜——限域离子膜
2
作者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06,共1页
离子交换膜是电渗析、液流电池、电解水、电化学合成氨等电膜过程的关键材料,在离子精准分离、可再生能源储存和转换以及清洁能源生产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子交换膜的主要功能是快速和选择性传递离子、隔离阳极和阴极反应,离... 离子交换膜是电渗析、液流电池、电解水、电化学合成氨等电膜过程的关键材料,在离子精准分离、可再生能源储存和转换以及清洁能源生产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子交换膜的主要功能是快速和选择性传递离子、隔离阳极和阴极反应,离子的渗透性和选择性取决于离子在膜中荷电通道的传递特性,这也决定了电膜过程的效率.本文梳理了离子交换膜历程,并认为发展进程中有三个里程碑:第一个是1925年Michaelis和Fujita首次报道人工合成的离子交换膜;第二个是1978年以微相分离通道而闻名的Nafion膜,并由杜邦公司产业化;第三个是2020年前后随着离子交换膜应用于电化学器件,涌现出超微孔结构的新一代离子交换膜,离子传递不仅依赖功能基团,还取决于膜通道结构和壁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膜 可再生能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NAFION 阴极反应 离子 通道 离子传递
下载PDF
侧链型氟掺杂聚(对三联苯哌啶)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3
作者 张国良 于泽 +2 位作者 张秋根 朱爱梅 刘庆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7,25,共9页
作为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AEMFC)核心部件,阴离子交换膜(Anion exchange membrane,AEM)存在离子电导率和溶胀之间的trade off效应,以及机械性能不足的问题,阻碍其商业化应用.本研究通过合成侧链氟... 作为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AEMFC)核心部件,阴离子交换膜(Anion exchange membrane,AEM)存在离子电导率和溶胀之间的trade off效应,以及机械性能不足的问题,阻碍其商业化应用.本研究通过合成侧链氟原子分别位于多阳离子侧链末端苯环的邻位、间位和对位的3种疏水性侧链型AEM,探究含氟基团位于不同位置对AEM性能影响.其中,侧链氟原子位于多阳离子侧链末端苯环邻位的PTF6 PTPQ2F具有低溶胀(7.13%,80℃)和高离子电导率(165.79 mS/cm,80℃)的特性,且其能够在较苛刻的碱性环境中维持高离子电导保留率(92.42%,80℃,2 mol/L NaOH,1500 h).此外,PTF6 PTPQ2F在单电池功率密度(990 mW/cm^(2),80℃)以及耐久性方面均具有优势.相对于PTF6 PTPQ3F和PTF6 PTPQ4F,PTF6 PTPQ2F的各项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离子交换膜 氟掺杂阴离子交换膜
下载PDF
聚丙烯非均相阳离子交换膜制备工艺的优化
4
作者 袁冶 刘隽 方强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2期79-85,共7页
为提高电去离子(EDI)设备中离子交换膜的性能,探讨了采用热压工艺代替传统压延工艺制备聚丙烯非均相离子交换膜的方法。将聚丙烯作为基础骨架材料与离子交换树脂混合,将材料放置在模具中,并通过热压机热压成型。这种方法旨在增加膜内离... 为提高电去离子(EDI)设备中离子交换膜的性能,探讨了采用热压工艺代替传统压延工艺制备聚丙烯非均相离子交换膜的方法。将聚丙烯作为基础骨架材料与离子交换树脂混合,将材料放置在模具中,并通过热压机热压成型。这种方法旨在增加膜内离子交换树脂含量,以提升离子交换效率,同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边角料浪费,降低成本。通过实验对比得到阳离子交换树脂含量为64%时为最佳配方,在此配方下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制备条件为热压温度230℃、压力30 MPa,该条件下制备出的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交换容量提升至2.351 mmol/g,离子迁移率可以保持在0.895。研究表明通过调整热压条件——温度、压力及离子交换树脂的含量,最终制备出的阳离子交换膜性能获得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膜 聚丙烯 连续电除盐技术 非均相阳离子交换膜
下载PDF
不同离子交换膜在电渗析技术中的应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和莉颖 李辉 +3 位作者 刘卫卫 邹涛 黎爽 杨朔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26,共7页
选用三种不同工艺制备的离子交换膜,详细考察对比不同膜片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含水量、离子交换容量、离子选择透过性、面电阻等理化性质,系统评价不同膜片在盐浓缩电渗析技术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流延法和拉伸法均相膜结构相对... 选用三种不同工艺制备的离子交换膜,详细考察对比不同膜片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含水量、离子交换容量、离子选择透过性、面电阻等理化性质,系统评价不同膜片在盐浓缩电渗析技术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流延法和拉伸法均相膜结构相对致密且均一,孔径分布集中在10 nm以下,元素分布均匀,具有较低的面电阻和能耗,较高的离子选择透过率、电流效率和盐通量;且拉伸法均相膜横向致密、纵向疏松的结构更有利于降低面电阻和能耗,增加电流效率和盐通量。热压法异相膜具有多相结构,膜较厚,且含有一些大孔(<6μm),面电阻和能耗约是均相膜的2倍,同时离子选择透过率、电流效率和盐通量均较低。所选用离子交换膜均能达到在电渗析脱盐应用中对材料热稳定性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电渗析用离子交换膜的结构设计、制备工艺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析 离子交换膜 微观结构 脱盐性能 应用评价
原文传递
电化学中离子交换膜的分析与应用
6
作者 卢胜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24年第3期44-46,共3页
本文将对电化学中离子交换膜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离子交换膜是一种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薄膜,通常由聚合物或复合物制成.它具有选择透过性,通过只允许某些离子通过并阻止其他离子的通过而控制离子在膜两侧... 本文将对电化学中离子交换膜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离子交换膜是一种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薄膜,通常由聚合物或复合物制成.它具有选择透过性,通过只允许某些离子通过并阻止其他离子的通过而控制离子在膜两侧的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膜 选择透过性 离子交换性能 电化学 分析与应用 理解和掌握 知识点 聚合物
原文传递
离子交换膜的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7
作者 孙文超 孙浩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1-4,10,共5页
为了将离子交换膜更好地应用于工业领域,对其性能的掌握与改进是必不可少的。表面改性是提高离子交换膜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已经使用了各种方法来对离子交换膜表面进行改性,包括化学结合表面改性、电辅助沉积表面改性、等离子体表面改... 为了将离子交换膜更好地应用于工业领域,对其性能的掌握与改进是必不可少的。表面改性是提高离子交换膜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已经使用了各种方法来对离子交换膜表面进行改性,包括化学结合表面改性、电辅助沉积表面改性、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吸附表面改性等。这些方法能够产生薄而精细的功能层,并且还能够改变表面的化学结构。本文综述了离子交换膜的表面改性方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于离子交换膜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膜 表面改性 电渗析 选择透过性
下载PDF
全氟离子交换膜运行总结
8
作者 王宏飞 刘静 徐锦程 《氯碱工业》 CAS 2024年第5期16-19,共4页
从到货验收、离子膜单元槽组装、电解槽开车过程、系统稳定运行中产品的品质、电流效率、电耗等对某离子膜的性能进行总结。
关键词 电解槽 全氟离子交换膜 槽电压 电流效率
下载PDF
电化学中离子交换膜知识归纳与典例分析
9
作者 肖炜焱 《中学化学》 2024年第6期27-28,共2页
一、离子交换膜知识归纳。1.离子交换膜的2大主要作用:一是将两极区隔离,阻止两极区产生的物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二是选择性透过离子,具有为平衡电荷、形成闭合回路的作用。2.离子交换膜的主要类型:(1)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一、离子交换膜知识归纳。1.离子交换膜的2大主要作用:一是将两极区隔离,阻止两极区产生的物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二是选择性透过离子,具有为平衡电荷、形成闭合回路的作用。2.离子交换膜的主要类型:(1)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阻止阴离子和气体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膜 闭合回路 典例分析 化学反应 电化学 知识归纳 离子 离子
原文传递
天津大学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刘鑫 研发燃料电池离子交换膜 共谱清洁能源新华章
10
作者 江霖菲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4期12-13,共2页
面对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人类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发展目标,旨在引领世界经济走向绿色健康发展。这对我国科研学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他们迅速响应国家政策。
关键词 离子交换膜 重点实验室 清洁能源 战略发展目标 燃料电池 全球性环境 碳中和 新的挑战
下载PDF
三种均相离子交换膜开发成功
11
作者 葛道才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4-124,共1页
北京廷润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国内首次开发成功三种均相离子交换膜,并已投入批量生产,这三种均相膜分别是均相单片型双极性膜、均相阳离子交换膜及均相阴离子交换膜.这三种膜均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权和专利证书,其详细情况如下:
关键词 均相离子交换膜 技术开发 离子交换膜 离子交换膜 发明专利权 批量生产 双极性 专利证书
下载PDF
电容去离子脱盐技术:离子交换膜复合活性炭电极的性能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红 王刚 +3 位作者 王六平 董强 于畅 邱介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12-1516,共5页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及工业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如何从占世界总储水量96%的海水中获得廉价的淡水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关注。
关键词 活性炭 电容去离子 离子交换膜 脱盐
下载PDF
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栾英豪 张恒 +2 位作者 张永明 李虹 刘燕刚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6,共5页
采用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全氟磺酰基乙烯基醚共聚合成了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通过溶液浇铸法将其制成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PSAIM)。PSAIM膜显示出优良的力学性能、电化学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TGA测试结果表明,PSAIM膜的初始热分解温度... 采用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全氟磺酰基乙烯基醚共聚合成了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通过溶液浇铸法将其制成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PSAIM)。PSAIM膜显示出优良的力学性能、电化学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TGA测试结果表明,PSAIM膜的初始热分解温度超过 400℃;DSC测试结果显示,膜中存在微观相分离,该膜具有三个热转变温度,分别对应于非晶区、离子簇区和结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 溶液浇铸法 耐热性能 力学性能 化学稳定性 氢氧燃料电池
下载PDF
离子交换膜全钒液流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文越华 张华民 +1 位作者 钱鹏 衣宝廉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4-416,共3页
阴离子交换膜JAM-10和阳离子交换膜Nafion-117用于全钒液流电池,其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的研究表明:全氟化Nafion-117膜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优于JAM-10膜,且Nafion-117膜的导电性好,适合大电流充放电,但正、负极钒溶液更易于相互渗透,水... 阴离子交换膜JAM-10和阳离子交换膜Nafion-117用于全钒液流电池,其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的研究表明:全氟化Nafion-117膜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优于JAM-10膜,且Nafion-117膜的导电性好,适合大电流充放电,但正、负极钒溶液更易于相互渗透,水的转移快,电池的库仑效率低于用JAM-10膜的电池。JAM-10膜对阳离子存在排斥效应,可有效抑制正、负极溶液的交叉污染,但水的转移减慢,电极电阻增大;JAM-10膜电池的库仑效率高,而电压效率低,大电流充放电时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膜 全钒液流电池 JAM-10 Nation-117 评价
下载PDF
无电压作用离子交换膜分离去除水中锰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谢德华 施周 +2 位作者 陈世洋 谢鹏 宋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71,共5页
研究了离子交换膜在无外加电压的条件下分离去除原水中锰离子的技术,探讨了锰离子浓度、补偿离子钾离子摩尔浓度、水力搅拌速度、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水中二价锰离子初始摩尔浓度为0.072 7 mmo... 研究了离子交换膜在无外加电压的条件下分离去除原水中锰离子的技术,探讨了锰离子浓度、补偿离子钾离子摩尔浓度、水力搅拌速度、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水中二价锰离子初始摩尔浓度为0.072 7 mmol/L(即4 mg/L)左右时,在下述的实验条件下:水温为(25±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 h,水力搅拌速度为(600±25)r/min,补偿离子钾离子的摩尔浓度是原水中锰离子摩尔浓度的20倍,锰离子去除率达到80%.此外,在实验装置不改变的条件下,进水锰离子摩尔浓度增加到0.727 mmol/L(即40 mg/L)左右时,去除率会降低到66%;补偿钾离子摩尔浓度与进水锰离子摩尔浓度的比值大于20后,再增加其比值,对去除率影响不大;降低搅拌速度到(300±25)r/min,去除率降低到51%;降低水温到(16±1)℃,去除率降低到60%;水力停留时间(HRT)大于6 h后,再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到12 h,去除率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膜 唐南分离 重金属 离子
下载PDF
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机理 被引量:17
16
作者 孟洪 彭昌盛 卢寿慈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6-660,共5页
分析了传统的双电层理论或Donnan膜平衡理论在解释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机理上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空穴传导-双电层”假说,认为离子交换膜在溶液中由于反离子的迁移在膜内留下“离子空穴”,同时在膜的两侧形成“双电层”结构,“空... 分析了传统的双电层理论或Donnan膜平衡理论在解释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机理上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空穴传导-双电层”假说,认为离子交换膜在溶液中由于反离子的迁移在膜内留下“离子空穴”,同时在膜的两侧形成“双电层”结构,“空穴”和“双电层”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溶液中与反离子同号的离子能够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与反离子异号的离子无法进入离子交换膜,从而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在此基础上,用“空穴传导-双电层”假说对离子交换膜在无电场和有电场作用的选择透过性进行了合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透过性机理 离子交换膜 双电层理论 Donnan平衡理论 电渗析
下载PDF
颗粒物对无电压作用下离子交换膜分离去除铜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德华 施周 +2 位作者 谢鹏 陈世洋 刘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47-1250,共4页
在无外加电压条件下研究了颗粒物对阳离子交换膜分离去除铜离子效果的影响。选用硅酸、二氧化硅、氧化铝和水杨酸等4种物质作为颗粒物分别进行实验,其添加量均为50 mg/L。Cu2+及其补偿离子K+的浓度分别为0.0787mmol/L(5 mg/L)和0.787 mm... 在无外加电压条件下研究了颗粒物对阳离子交换膜分离去除铜离子效果的影响。选用硅酸、二氧化硅、氧化铝和水杨酸等4种物质作为颗粒物分别进行实验,其添加量均为50 mg/L。Cu2+及其补偿离子K+的浓度分别为0.0787mmol/L(5 mg/L)和0.787 mmol/L,水温为25±1℃,搅拌强度为600 r/min,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在所述实验条件下运行96 h后,水中无颗粒物干扰时,铜离子去除率为84%;水中存在带负电荷颗粒物(硅酸)和不带电荷颗粒物(二氧化硅和氧化铝)时,铜离子去除率略为下降至81%;而当水中存在带正电荷颗粒物(水杨酸)时,铜离子的去除率进一步下降为79%。研究结果表明带正电荷颗粒物对铜离子的交换去除影响较带负电荷或不带电荷颗粒物大,因为带正电荷颗粒物更易迁移至阳离子交换膜表面甚至进入膜内,并与膜表或膜内离子交换基团结合,从而导致铜离子交换去除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南分离 离子交换膜 颗粒物 离子
下载PDF
阴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严 周玛丽 +1 位作者 郭长萌 裴文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15年第4期41-46,9,共6页
从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材料、制备方法以及阴离子交换膜表面改性分析3个方面概述了阴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阴离子交换膜制备材料主要有壳聚糖类、聚砜类、苯醚类以及聚氟乙烯类;阴离子交换膜最常见的制备方法,一种是从单体出发聚合成基... 从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材料、制备方法以及阴离子交换膜表面改性分析3个方面概述了阴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阴离子交换膜制备材料主要有壳聚糖类、聚砜类、苯醚类以及聚氟乙烯类;阴离子交换膜最常见的制备方法,一种是从单体出发聚合成基膜然后功能基化制备阴离子交换膜,另一种以聚合物为基材,通过相转化的方法制备基膜;对当前阴离子性能的改性主要集中于抗污染性、1价和2价离子分离、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等性能的改性。阴离子交换膜在燃料电池、污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高性能、低成本、新型、绿色环保也是当前需要大力发展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膜 研究进展 离子交换膜材料 制备与改性
下载PDF
离子交换膜处理电镀废水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振业 黄君礼 +1 位作者 傅家谟 盛国英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1-344,共4页
本文针对电镀行业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将离子交换膜应用于离子交换洗脱液的分离处理。并对各室对应物的浓度以及电流效率与时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将该工艺应用于分离处理离子交换洗脱液 ,无论是从环境治理角度 ,还... 本文针对电镀行业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将离子交换膜应用于离子交换洗脱液的分离处理。并对各室对应物的浓度以及电流效率与时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将该工艺应用于分离处理离子交换洗脱液 ,无论是从环境治理角度 ,还是经济效益方面分析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膜 电镀废水 水离解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离子交换膜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穆永信 王三反 +1 位作者 王挺 金美珊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9-122,共4页
总结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于离子交换膜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表面改性、掺混改性的原理、特点及其改性实例,多项研究表明,采用等电沉积、有机溶剂浸融、离子体表面涂层、有机物表面涂层、射线辐射、添加剂共混等技术手段可改善... 总结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于离子交换膜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表面改性、掺混改性的原理、特点及其改性实例,多项研究表明,采用等电沉积、有机溶剂浸融、离子体表面涂层、有机物表面涂层、射线辐射、添加剂共混等技术手段可改善离子交换膜的某些特定性能,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膜 改性 表面 掺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