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离子型稀土尾矿制备多孔免烧陶粒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晶 严义云 +2 位作者 严群 焦向科 罗仙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9-133,共5页
为实现离子型稀土尾矿的综合利用,减少离子型稀土尾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赣南足洞离子型稀土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多孔免烧陶粒,考察了胶凝材料、激发剂、发泡剂的用量对陶粒性能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镜(SEM)对所制陶粒的微观形貌进行了... 为实现离子型稀土尾矿的综合利用,减少离子型稀土尾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赣南足洞离子型稀土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多孔免烧陶粒,考察了胶凝材料、激发剂、发泡剂的用量对陶粒性能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镜(SEM)对所制陶粒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用该离子型稀土尾矿制备多孔免烧陶粒的适宜固体原料配方为稀土尾矿占76%、水泥占10%、生石灰占8%、石膏占4%、铝粉占2%。按此配方制备的陶粒吸水率为30.28%、显气孔率为49.96%、真密度为1.65 g/cm3、抗压强度为3.17 MPa,且含泥量、盐酸可溶率和孔隙率均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可用作水处理滤料。SEM分析结果显示,所制陶粒内部孔隙发达,颗粒表面有水化硅酸钙生成。以上研究成果证明,以离子型稀土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多孔免烧陶粒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矿 多孔免烧陶粒 原料配方
下载PDF
南方离子型稀土尾矿的漂白除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华银 聂鑫 汪永清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5,共5页
以赣南离子型稀土尾矿为原料,采用还原—络合法,以保险粉(Na_2S_2O_4)为还原剂,草酸为络合剂进行稀土尾矿除铁漂白实验。研究了矿浆pH值、反应温度、保险粉用量、漂白时间、加药次数、草酸用量等工艺条件对稀土尾矿除铁漂白效果的影响... 以赣南离子型稀土尾矿为原料,采用还原—络合法,以保险粉(Na_2S_2O_4)为还原剂,草酸为络合剂进行稀土尾矿除铁漂白实验。研究了矿浆pH值、反应温度、保险粉用量、漂白时间、加药次数、草酸用量等工艺条件对稀土尾矿除铁漂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赣南稀土尾矿除铁漂白工艺条件为:pH值为3、反应温度50℃、保险粉用量3%、反应时间60 min、加药次数4次、草酸用量2.5%,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处理后尾矿中Fe_2O_3含量从2.11%降低到1.43%,白度从57.7提高至7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矿 漂白除铁 还原—络合法
下载PDF
江西定南县离子型稀土尾矿周边水体氮污染状况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30
3
作者 师艳丽 张萌 +5 位作者 姚娜 曾萍 冯兵 陈明 李发东 张依章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103,共10页
为探究"稀土王国"江西省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矿对周边水体环境的影响,以离子型稀土矿分布密集区定南县濂江月子河流域和龙迳河龙头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研究区特征污染物ρ(NH^+4-N)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 为探究"稀土王国"江西省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矿对周边水体环境的影响,以离子型稀土矿分布密集区定南县濂江月子河流域和龙迳河龙头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研究区特征污染物ρ(NH^+4-N)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揭示其主要污染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离子型稀土矿停产整顿半年后,濂江月子河流域和龙迳河龙头流域ρ(NH^+4-N)超过1. 00和2. 00 mg/L的采样点分别达72%和68%;p H范围为2. 95~7. 66,平均值分别为6. 23和5. 53,水体总体上偏酸性;ρ(TN)、ρ(NH^+4-N)、EC与ρ(NO^-3-N)变异系数较大,均介于0. 80~1. 50之间.②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ρ(NH^+4-N)与ρ(TN)、E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 01);ρ(NH^+4-N)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 05).③流经稀土尾矿区的水体中ρ(NH^+4-N)随距离增加呈现明显的空间梯度分布特征,即距稀土矿区边界200 m处水体中ρ(NH^+4-N)最高(12. 20~200. 00 mg/L),其次为1. 15 km内(3. 69~11. 80 mg/L)及3. 5 km以上水体(0. 80~1. 51 mg/L),矿区周边未受到采矿活动影响的水体中ρ(NH^+4-N)最低(0. 03~0. 15 mg/L).④PCA结果表明,2条河流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ρ(TN)、ρ(NH^+4-N)、p H和EC,主要受到周边稀土矿山尾矿的强烈影响.研究显示,离子型稀土矿原位浸矿开采停产半年后,重点小流域水体中ρ(NH^+4-N)高概率超标的现状仍然存在,受稀土开采活动影响较大.建议进一步开展重点小流域NH^+4-N剩余"库容"精算和矿山周边地表水定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矿 赣南 水污染 NH^+4-N 分布特征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尾矿的氨氮淋洗去除 被引量:7
4
作者 秦磊 胡世丽 +3 位作者 宋晨曦 王观石 卢加程 尹升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95-1404,共10页
针对离子型稀土尾矿中的氨氮残留污染问题,研究淋洗除铵对尾矿的影响,比较氯化钙、氯化镁和钙镁混合液分别在0.01、0.015和0.02 mol/L下的除铵效率,然后利用塔板理论分析除铵效率,优选除铵方案。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条件下,3种淋洗剂淋... 针对离子型稀土尾矿中的氨氮残留污染问题,研究淋洗除铵对尾矿的影响,比较氯化钙、氯化镁和钙镁混合液分别在0.01、0.015和0.02 mol/L下的除铵效率,然后利用塔板理论分析除铵效率,优选除铵方案。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条件下,3种淋洗剂淋洗尾矿的除铵效率分别为62.49%~73.95%、58.64%~65.9%和53.22%~58.92%,除铵效率与淋洗剂中阳离子交换能力和浓度均呈正相关。基于塔板理论计算,3种淋洗剂下的理论塔板高度分别为10.00~11.10 mm、18.15~20.81 mm和12.72~18.77 mm,单块塔板的除铵效率分别为1.35%~1.23%、1.05%~0.88%、和1.10%~0.95%。理论塔板高度越小,单块塔板的平均除铵效率越高,尾矿整体氨氮去除效果就越好。考虑对矿山环境保护的要求,选用0.015 mol/L的氯化钙作为淋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矿 土壤残留氨氮 淋洗剂 原位淋洗 塔板理论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尾矿深层土壤剖面铵态氮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任富天 张秋英 +5 位作者 杨广 柏杨巍 高红杰 李兆 刘山宝 王健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7-527,共11页
稀土元素在国家经济、战略上意义重大,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稀土元素的需求急剧增加,由稀土矿山开采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原位浸矿开采过程中大量使用铵盐作为浸矿剂,造成矿区水土环境受到严重化学... 稀土元素在国家经济、战略上意义重大,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稀土元素的需求急剧增加,由稀土矿山开采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原位浸矿开采过程中大量使用铵盐作为浸矿剂,造成矿区水土环境受到严重化学污染,其中尾矿土壤铵态氮残留尤为严重。然而,稀土矿区土壤中铵态氮沿深层剖面(200cm以下)变化机制仍不清楚。选择江西赣南足洞矿区典型离子型稀土尾矿矿山(2003年开始采矿,2007年闭矿),对表层土壤、深层土壤进行系统采样,共157件土壤剖面样品,测定了土壤pH、质量含水率和铵态氮含量。结果表明:(1)土壤酸化严重和高浓度铵态氮残留是采矿活动遗留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2)矿山关闭12年后,尾矿土壤平均pH为3.87,铵态氮浓度为60~204.3 mg·kg^(-1),是未开矿土壤铵态氮背景值的12倍~40倍。(3)土壤pH和含水率影响铵态氮的吸附和解吸附过程,原位淋洗技术是去除残留铵态氮有效方法。研究成果有望为离子型稀土尾矿土壤中铵态氮迁移转化规律和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矿 原位浸 深层土壤剖面 土壤铵态氮 土壤pH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尾矿制备地聚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严义云 严群 +2 位作者 罗仙平 焦向科 王金庆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共4页
为实现二次资源的高效利用,在研究稀土尾矿特性的基础上,对稀土尾矿进行球磨-煅烧活化预处理,以活化后稀土尾矿为主要硅铝原料,以水玻璃为碱激发剂,通过浇注成型得到地聚合物试样,并对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a、Al摩尔比对地聚合物的... 为实现二次资源的高效利用,在研究稀土尾矿特性的基础上,对稀土尾矿进行球磨-煅烧活化预处理,以活化后稀土尾矿为主要硅铝原料,以水玻璃为碱激发剂,通过浇注成型得到地聚合物试样,并对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a、Al摩尔比对地聚合物的抗压强度影响最大,当n(Na)/n(Al)为0.8,水玻璃模数为1.5,水固比为0.5时,地聚合物的7 d抗压强度最大为18.89 MPa。XRD和SEM分析表明,试样内部形成了无定型的铝硅酸盐凝胶,形成凝胶的反应物主要来源于稀土尾矿中的高岭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矿 地聚合物 活化 抗压强度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尾矿硫酸镁高效淋洗脱除氨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肖信锦 王慧娟 +3 位作者 黄金 邓扬悟 谢芳芳 王林生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1,共7页
针对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尾矿残存氨氮带来的长期拖尾问题,通过室内柱浸模拟矿区环境,采用淋洗药剂集中淋洗的方法脱铵,开展了淋洗药剂筛选、淋洗工艺优化、淋洗效果验证及尾矿残留淋洗药剂的脱除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镁是适合赣... 针对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尾矿残存氨氮带来的长期拖尾问题,通过室内柱浸模拟矿区环境,采用淋洗药剂集中淋洗的方法脱铵,开展了淋洗药剂筛选、淋洗工艺优化、淋洗效果验证及尾矿残留淋洗药剂的脱除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镁是适合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尾矿氨氮淋洗的药剂;当硫酸镁溶液的浓度为2.5%(质量分数)、pH值为5、注液强度为0.3 mL/min时,淋洗效果较好,淋洗液固比为2.9时,尾矿氨氮淋出率为96.97%。将硫酸镁淋洗尾矿在pH值为5.7的雨水中浸泡60天后,浸泡液氨氮浓度低于15 mg/L的直接排放标准。集中淋洗后的尾矿加注顶水可将尾矿中残留的镁离子淋洗下来循环利用,不会对离子型稀土尾矿矿区造成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矿 氨氮 硫酸镁 淋洗 除铵 脱镁
原文传递
离子型稀土尾矿除铵效果对比 被引量:17
8
作者 宋晨曦 秦磊 +4 位作者 胡世丽 王观石 邓振乡 彭陈亮 齐晋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69-976,共8页
离子型稀土尾矿存在氨氮残留污染问题,分析尾矿中氨氮的赋存形式能更有效地处理尾矿中的氨氮。通过室内柱浸实验、浸泡除铵实验和淋洗除铵实验,分析稀土尾矿中氨氮残留的赋存形式,并根据色层塔板理论计算和比较2种除铵方式下的除铵效率... 离子型稀土尾矿存在氨氮残留污染问题,分析尾矿中氨氮的赋存形式能更有效地处理尾矿中的氨氮。通过室内柱浸实验、浸泡除铵实验和淋洗除铵实验,分析稀土尾矿中氨氮残留的赋存形式,并根据色层塔板理论计算和比较2种除铵方式下的除铵效率。结果表明,尾矿中氨氮残留赋存形式包括离子交换态氨氮、不可流动溶液残留氨氮、物理吸附氨氮和化学吸附氨氮。其中主要以化学吸附氨氮为主,占尾矿氨氮残留量的30.47%~40.73%;物理吸附氨氮含量最少,占尾矿氨氮残留量的4.86%~5.34%。3种硫酸铵单耗下淋洗方式的单位体积清水除铵效率为53.84%、54.05%和75.77%;浸泡方式的单位体积清水除铵效率为14.4%、20.66%和23.10%;淋洗方式效率相比浸泡方式更有效。在处理尾矿氨氮中使用淋洗方式能有效地解决尾矿残留氨氮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矿 氨氮残留赋存形式 色层塔板理论 浸泡除铵 淋洗除铵
原文传递
离子型稀土堆浸场地复合土壤固化剂正交实验研究
9
作者 陈飞 张仕彬 +1 位作者 谢蕴忠 王俊峰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7-894,共8页
为解决离子型稀土堆浸场地边坡土壤稳定问题,研发新型环保土壤固化剂,对减少离子型稀土堆浸场地水土流失,稳定矿山边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方法,设计了9组不同质量配比的复合土壤固化剂实验方案,并进行室内直剪实验... 为解决离子型稀土堆浸场地边坡土壤稳定问题,研发新型环保土壤固化剂,对减少离子型稀土堆浸场地水土流失,稳定矿山边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方法,设计了9组不同质量配比的复合土壤固化剂实验方案,并进行室内直剪实验测试加固土的抗剪强度,对直剪实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土壤固化剂中硅酸盐水泥对提高固化土的黏聚力贡献最大,其次为水性聚氨酯和膨润土;膨润土在改善固化土内摩擦角方面优于硅酸盐水泥和水性聚氨酯。综合分析结果,对于离子型稀土堆浸场地,复合土壤固化剂以膨润土∶碳酸氢钠∶水性聚氨酯∶硅酸盐水泥∶水=10∶1∶10∶20∶100的质量配比可以达到良好的固化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矿 复合土壤固化剂 正交实验 直剪实验 固化机理
下载PDF
保水剂对干湿循环的响应及对稀土尾砂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10
作者 贺燕子 田芷源 +1 位作者 马瑞 朱绪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0-219,共10页
【目的】南方地区离子型稀土尾矿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强烈的干湿交替条件加剧了土壤水分亏缺。保水剂由于吸水持水能力强,研究其在稀土尾矿区的应用对于提升土壤水分条件、促进尾矿区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方法】通过模拟土壤吸... 【目的】南方地区离子型稀土尾矿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强烈的干湿交替条件加剧了土壤水分亏缺。保水剂由于吸水持水能力强,研究其在稀土尾矿区的应用对于提升土壤水分条件、促进尾矿区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方法】通过模拟土壤吸水和蒸发过程,分析了6次干湿循环条件下保水剂粒径(1.0~2.0 mm、0.45~1.0 mm、<0.18 mm)及浓度(0.2%、0.4%、0.6%)对尾砂土保水和持水能力的影响,为开展保水剂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稀土尾砂区土壤水分条件差,其土壤饱和含水量(SWC)显著低于未采矿区自然土(36.21%<39.85%),自然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快、完全干旱时间较短;添加保水剂能显著改善尾砂土壤水分状况,尾砂土SWC提升了0.12~0.91倍,通过抵御土壤水分蒸发,土壤完全干旱时间延长了0.67倍,土壤保水持水能力得到提升。(2)保水剂应用效果主要受到土壤干湿循环因素的影响,经历6次干湿循环后添加保水剂的尾砂土SWC从54.87%降至39.33%,土壤完全干旱时间缩短,土壤中的保水剂吸水倍数(SC)从47.19 g/g降至18.01 g/g;削弱效应主要发生在初次循环后,相比循环1次,循环2次后尾砂土SWC和保水剂SC分别降低19.43%和9.39 g/g,尽管如此经历多次循环后应用保水剂的尾砂土水分条件仍优于未采矿区自然土壤(39.33%>34.25%)。(3)保水剂施用方式中,浓度是影响保水剂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粒径则主要影响保水剂吸水性能,两者交互作用显著,浓度和粒径越大,土壤保水持水能力提升效果越好,相比浓度0.2%、粒径<0.18 mm的保水剂,添加浓度0.6%、粒径1.0~2.0 mm的保水剂后,尾砂土SWC和保水剂SC分别提升0.41倍和0.62倍,土壤完全干旱时间延长0.67倍;土壤干湿循环通过破坏保水剂网状结构削弱了其在土壤中的浓度和粒径效应,高浓度和大粒径保水剂更耐久,6次循环后添加0.6%、1.0~2.0 mm的保水剂的尾砂土SWC和保水剂SC分别为46.27%和23.91 g/g。【结论】保水剂在稀土尾砂区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基于保水剂对土壤干湿循环响应机制,添加0.6%、1.0~2.0 mm的保水剂对提升尾砂土保水持水能力及延缓土壤干旱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干湿循环 离子型稀土尾矿 土壤水分条件 土壤蒸发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根际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谢东 李丝雨 +2 位作者 何森 潘涛 董伟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4-71,共8页
文中综述了植物修复的种类,以植物提取修复为例描述了重金属超累积植物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近年来发现的重金属超累积优势物种.从土壤养分、土壤酶活及微生物群落等角度分析了不同重金属污染修复植物对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重点对重金... 文中综述了植物修复的种类,以植物提取修复为例描述了重金属超累积植物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近年来发现的重金属超累积优势物种.从土壤养分、土壤酶活及微生物群落等角度分析了不同重金属污染修复植物对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重点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尤其是离子型稀土尾矿植物修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离子型稀土尾矿土壤修复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 根际微生态 微生物群落 离子型稀土尾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