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5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离散余弦变换的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建模方法
1
作者 常正平 李学文 +3 位作者 严康赫 李晓锋 罗群 王仲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1-209,共9页
为能够更精确、高效地表达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制造偏差建模方法。首先,对构件理论表面进行离散化得到网格模型,计算网格模型节点与对应区域实测点云数据的法向距离以表征制造偏差,进而得到复... 为能够更精确、高效地表达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制造偏差建模方法。首先,对构件理论表面进行离散化得到网格模型,计算网格模型节点与对应区域实测点云数据的法向距离以表征制造偏差,进而得到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场,实现了理论模型与实测数据的融合。其次,采用二维离散余弦正变换,将制造偏差场分解为一系列偏差模态的线性组合,并结合离散余弦变换的能量集中特性与核函数的正交性,对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场组成模态进行识别与筛选,确定了构成制造偏差场的关键模态。然后,对确定的制造偏差场关键模态进行离散余弦逆变换,并重构制造偏差场,实现了构件制造偏差场的数据精简,该方法在保证重构模型精度的同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与数据存储量。最后,通过复合材料蒙皮构件开展实例验证。结果表明:点云数据网格尺寸与重构精度、偏差模态总数成反比,当数据删减率为60.54%时,其相对重构误差为7.62%。研究结果证明了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偏差建模方法可精确、高效地表征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偏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余弦变换 复合材料构件 制造偏差 模态识别
下载PDF
基于ESPCN的离散余弦变换单像素成像方法
2
作者 潘剑 龙佳乐 +2 位作者 张建民 黎在铭 黄昊铭 《光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单像素成像是一种通过少量像素测量重建图像的技术,具备高度灵活性。然而由于每个像素是间接测量的,图像重建质量可能不如传统直接成像技术。文章提出了一种将离散余弦变换(DCT)与高效亚像素卷积神经网络(ESPCN)相结合的单像素成像方法... 单像素成像是一种通过少量像素测量重建图像的技术,具备高度灵活性。然而由于每个像素是间接测量的,图像重建质量可能不如传统直接成像技术。文章提出了一种将离散余弦变换(DCT)与高效亚像素卷积神经网络(ESPCN)相结合的单像素成像方法。通过DCT对少量像素测量进行频域分解,获取低分辨率的频域特征表示,保留了关键的频率信息。ESPCN通过亚像素卷积层将低频特征映射到高分辨率图像,从而实现高质量重构。仿真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网络在提高图像的信噪比与结构相似度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分辨率,证明了该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像素成像 亚像素 卷积神经网络 离散余弦变换 图像重建
原文传递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特征融合的无监督视频目标分割
3
作者 王玉琛 樊佳庆 宋慧慧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5年第2期395-402,共8页
无监督视频目标分割任务旨在对没有人工提供第一帧的目标分割真值掩膜的情况下,对视频中的前景对象进行定位和分割。现有的方法主要关注提高分割精度上,而忽略了内存和计算成本。通常,现有的方法只在空间域内根据重要性对特征进行增强,... 无监督视频目标分割任务旨在对没有人工提供第一帧的目标分割真值掩膜的情况下,对视频中的前景对象进行定位和分割。现有的方法主要关注提高分割精度上,而忽略了内存和计算成本。通常,现有的方法只在空间域内根据重要性对特征进行增强,忽略了特征在频域中的差异性。此外,现有方法也没有充分利用全局语义信息来引导视频目标的分割。为解决上述问题,论文提出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特征融合的轻量级无监督视频目标分割网络。首先,使用轻量的骨干网络同时提取外观与运动特征;接着,设计了离散余弦变换特征融合模块,用于对外观与运动特征的融合与增强;然后,利用大核卷积全局语义引导模块对大核卷积分解,在降低计算量的同时,保持提取全局语义信息的能力;最后,在全局语义信息的引导下逐级聚合频域增强后的多级特征,最终得到精确的分割结果。通过上述设计,论文方法最终只有14.7 M参数量。论文在DAVIS2016、FBMS和DAVSOD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评测,实验结果充分表明,论文方法在J&F、MAE和Fm等多个指标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性能;同时,保持了高效的推理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监督视频目标分割 离散余弦变换 注意力机制 频域分析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快速对抗训练方法
4
作者 王晓淼 张玉金 +2 位作者 张涛 田瑾 吴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30-2238,共9页
为了提升深度神经网络的鲁棒性,从频域的角度提出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快速对抗训练方法.引入对抗初始化生成模块,根据系统的鲁棒性自适应地生成初始化信息,可以更精准地捕捉到图像特征,有效避免灾难性过拟合.对样本进行随机谱变换,... 为了提升深度神经网络的鲁棒性,从频域的角度提出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快速对抗训练方法.引入对抗初始化生成模块,根据系统的鲁棒性自适应地生成初始化信息,可以更精准地捕捉到图像特征,有效避免灾难性过拟合.对样本进行随机谱变换,将样本从空间域变换至频谱域,通过控制频谱显著性提高模型的迁移与泛化能力.在CIFAR-10与CIFAR-100数据集上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以ResNet18为目标网络,面对PGD-10攻击时,本文方法在CIFAR-10上的鲁棒精度较现有方法提升了2%~9%,在CIFAR-100上提升了1%~9%.在面对PGD-20、PGD-50、C&W等其他攻击以及架构更复杂的模型时,均取得了类似的效果.提出方法在避免灾难性过拟合现象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抗样本 快速对抗训练 离散余弦变换(DCT) 鲁棒性 样本初始化
下载PDF
基于二维离散余弦变换的加密图像水印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姜冬梅 方景杰 李雪琴 《电视技术》 2024年第6期214-218,共5页
将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算法与基于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的水印嵌入和提取算法相结合,得到基于二维离散余弦变换的加密图像水印算法。该算法先对嵌入水印进行AES加密,再在DCT域... 将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算法与基于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的水印嵌入和提取算法相结合,得到基于二维离散余弦变换的加密图像水印算法。该算法先对嵌入水印进行AES加密,再在DCT域将加密后的水印嵌入载体图像。提取水印时,算法先对嵌入信息的载体图像进行DCT变换,再在DCT域完成嵌入信息提取,最后对提取的密文信息进行AES解密,得到嵌入水印。通过抗攻击能力分析,证明该算法能够同时保证嵌入信息的隐蔽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加密标准(AES) 离散余弦变换(DCT) 水印嵌入 水印提取 抗攻击能力
下载PDF
二维离散余弦变换及其逆变换的VLSI实现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晗 孙义和 向采兰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6-329,共4页
针对适用于H.263及H.264视频压缩协议的编解码算法,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CT),及二维反离散余弦变换(IDCT),设计了ASIC高速电路,并完成了电路的FPGA模拟验证。在高速算法设计方面,利用一维变换来实现二维变换,通过对变换矩阵的特殊处理,使... 针对适用于H.263及H.264视频压缩协议的编解码算法,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CT),及二维反离散余弦变换(IDCT),设计了ASIC高速电路,并完成了电路的FPGA模拟验证。在高速算法设计方面,利用一维变换来实现二维变换,通过对变换矩阵的特殊处理,使得一维变换中只含移位和加法运算;在电路设计方面,采用流水线结构并行处理数据,用寄存器堆实现矩阵的转置。对算法及电路设计的优化和改进,大大减少了完成一个矩阵二维正反变换所需要的周期数,提高了电路的吞吐率和运算速度。ASIC设计采用0.18μm CMOS工艺,在最坏情况下,综合电路可达到的最高频率为250MHz;FPGA模拟验证最高频率可达170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压缩 离散余弦变换 离散余弦变换 ASIC FPGA
下载PDF
结合离散余弦变换与离散小波变换的无损彩色图像加密算法
7
作者 文小爽 徐源音 +1 位作者 吴昊 张露 《软件导刊》 2024年第5期162-167,共6页
为使图像在网络中进行安全传输,结合频域领域的图像加密相关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首先将明文图像划分为三基色分量,执行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CT)得到DC和AC置乱序列;然后对置乱矩阵执行二维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4个子带矩... 为使图像在网络中进行安全传输,结合频域领域的图像加密相关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首先将明文图像划分为三基色分量,执行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CT)得到DC和AC置乱序列;然后对置乱矩阵执行二维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4个子带矩阵,并对置乱后的子带执行逆二维小波变换得到用于扩散的二进制矩阵;接下来将二维十进制矩阵转化为三维二进制矩阵,并对两个二进制矩阵执行异或运算,将其转化为二维十进制矩阵;最后进行扩散操作得到密文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抵抗明文攻击与非法者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图像加密 离散余弦变换 离散小波变换 三维混沌系统
下载PDF
OFDM系统中基于局部离散余弦变换的信道估计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建英 刘明黎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36-538,543,共4页
论述了一种新的基于局部离散余弦变换(LDCT,local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统信道估计方法。与传统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离散余弦变换(DCT)不同,LDCT基函数具... 论述了一种新的基于局部离散余弦变换(LDCT,local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统信道估计方法。与传统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离散余弦变换(DCT)不同,LDCT基函数具有良好的时域能量集中特性,可迅速捕获信号中的时变成分,有效跟踪信号时频结构的变化,有效地抑制符号间干扰(ISI)和信道加性高斯白噪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基于DFT和基于DCT的信道估计,是一种可行而且有效的信道估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离散余弦变换 信道估计 正交频分复用 离散余弦变换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磁位谱分析及磁异常导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凤旭 张凤琴 +1 位作者 孟令顺 刘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7-304,共8页
针对提高磁异常导数的计算精度,提出磁位离散余弦变换谱的分析方法.根据重磁位场的泊松公式,利用余弦变换给出磁位与磁场分量间的余弦变换谱关系,推导出磁异常n阶导数的余弦变换谱公式.利用余弦变换法计算的无限长水平圆柱体磁异常水平... 针对提高磁异常导数的计算精度,提出磁位离散余弦变换谱的分析方法.根据重磁位场的泊松公式,利用余弦变换给出磁位与磁场分量间的余弦变换谱关系,推导出磁异常n阶导数的余弦变换谱公式.利用余弦变换法计算的无限长水平圆柱体磁异常水平和垂向一阶导数的最大误差分别为-0.28 nT/m、0.47 nT/m;水平一阶导数的误差一般在-3.57%-3.27%之间,垂向一阶导数的误差一般在-1.94%-1.88%之间;计算的磁异常一阶导数值与理论值大致重合,而且不受有效磁化倾角的影响.而Fourier变换法计算的水平和垂向一阶导数最大误差分别为-10.62 nT/m1、4.42 nT/m,计算曲线与理论曲线偏离大,受磁化倾角的影响也较大.这说明与Fourier变换法相比,余弦变换法计算的异常导数精度高,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余弦变换 磁位 磁异常导数 计算精度
下载PDF
离散余弦变换编码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鲁业频 李凤亭 +1 位作者 陈兆龙 朱仁义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6-118,共13页
1974年由Ahmed和Rao提出的离散余弦变换,至今已有30年历史。此间,DCT编码已发展成为JPEG、MPEG、H.26x等图像/视频编码标准中的核心。尽管Shapiro的EZW以及Said等人的SPIHT小波编码的成功应用,对传统的DCT编码提出了挑战,但Xiong等人利... 1974年由Ahmed和Rao提出的离散余弦变换,至今已有30年历史。此间,DCT编码已发展成为JPEG、MPEG、H.26x等图像/视频编码标准中的核心。尽管Shapiro的EZW以及Said等人的SPIHT小波编码的成功应用,对传统的DCT编码提出了挑战,但Xiong等人利用嵌入式DCT块变换之间的直流相关性,以及对DCT后的系数进行策略性重组或层式DCT同样具有小波多分辨率图像的分解特性。此外,基于层次嵌入式DCT、形状自适应DCT、截短DCT、感兴趣区域支撑DCT以及形态DCT等改进形式的编码,都是将基于DCT变换编码推向更高层次。就DCT改进的变换,以及DCT系数的应用,如利用DCT系数实现信息隐藏等,也使得基于常规的DCT变换编码有了更广阔的应用与发展空间,文章就此作了广泛的比较和深入的研究,并指出了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余弦变换 DCT系数 多分辨率分解 区域编码 数字水印 形态DCT
下载PDF
离散余弦变换(DCT)编码在地震勘探数据压缩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财 王培茂 +21 位作者 薛亚丽 刘洋 张智 邵志刚 刘财 王培茂 薛亚丽 刘洋 张智 邵志刚 刘财 王培茂 薛亚丽 刘洋 张智 邵志刚 刘财 王培茂 薛亚丽 刘洋 张智 邵志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7-282,共6页
利用离散余弦变换和游程编码技术相结合进行地震数据体的压缩研究,指出该技术是一种有损压缩技术。对于不同的松散度、信噪比等的数据其压缩比是不同的。在压缩过程中对层间信息和高频成分有一定的损失,损失的程度与数据的压缩比有直接... 利用离散余弦变换和游程编码技术相结合进行地震数据体的压缩研究,指出该技术是一种有损压缩技术。对于不同的松散度、信噪比等的数据其压缩比是不同的。在压缩过程中对层间信息和高频成分有一定的损失,损失的程度与数据的压缩比有直接关系。压缩越大,则数据的损失就越严重,压缩比大到一定程度时,数据恢复后就改变了原有的特征,所以一定要取的适度,这与数据的波形误差与频谱形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余弦变换 DCT 编码 地震勘探 数据压缩 量化
下载PDF
基于内容的离散余弦变换域自适应遥感图像数字水印算法 被引量:32
12
作者 王向阳 杨红颖 邬俊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4-330,共7页
提出一种适于遥感图像知识产权保护和机密信息传递的离散余弦变换域自适应数字水印嵌入算法,该算法能够通过数字水印置乱、嵌入位置自适应选取、嵌入深度智能调节等措施,将二值水印图像信息安全地嵌入到遥感图像(纹理区)的离散余弦变换... 提出一种适于遥感图像知识产权保护和机密信息传递的离散余弦变换域自适应数字水印嵌入算法,该算法能够通过数字水印置乱、嵌入位置自适应选取、嵌入深度智能调节等措施,将二值水印图像信息安全地嵌入到遥感图像(纹理区)的离散余弦变换域中高频系数内。实验结果表明:该遥感图像数字水印算法不仅具有较好的透明性,而且对诸如叠加噪声J、PEG压缩、平滑滤波、几何剪切、图像增强、马赛克等攻击均具有较好的抗差性,整体性能优于Ho等提出的数字水印嵌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数字水印 自适应 离散余弦变换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小波变换的电能质量扰动信号检测方法 被引量:35
13
作者 刘安定 肖先勇 邓武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0-74,共5页
综合离散余弦变换和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原理在时频分析中的优点,提出了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小波变换的电能质量扰动信号检测方法。先通过离散余弦变换检测出各种基频干扰(电压暂降、电压暂升和电压间断)和各次谐波(包括暂态谐波),再利用小... 综合离散余弦变换和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原理在时频分析中的优点,提出了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小波变换的电能质量扰动信号检测方法。先通过离散余弦变换检测出各种基频干扰(电压暂降、电压暂升和电压间断)和各次谐波(包括暂态谐波),再利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原理检测出暂态振荡和暂态脉冲,并实现扰动时间和扰动幅值的测定。该方法具备较强的抗噪能力,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输配电工程 电能质量 离散余弦变换 时频分析 噪声鲁棒性 小波变换 模极大值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区域生长的白粉虱图像分割算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水发 王开义 +2 位作者 刘忠强 杨锋 王志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21-128,共8页
图像分割是病虫害自动识别的难点之一,目前大多基于颜色、纹理等信息采用阈值法或聚类法进行分割,简单,易实现,但分割精度较低。该文针对田间开放环境中,不能用颜色、纹理特征有效分割病虫害图像的问题,引入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 图像分割是病虫害自动识别的难点之一,目前大多基于颜色、纹理等信息采用阈值法或聚类法进行分割,简单,易实现,但分割精度较低。该文针对田间开放环境中,不能用颜色、纹理特征有效分割病虫害图像的问题,引入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提出用清晰度对病虫害图像进行分割,以提高分割精度。DCT的低频信号表示图像轮廓,高频信号表示图像细节,对于病虫害图像,焦点通常聚集在目标区域,该文提出截断DCT高频信号,再与原图做差的方法以区分清晰部分和模糊部分,然后结合病虫图像局部聚合度较高的特性,利用区域生长方法提取完整目标。采用该算法对白粉虱图像进行分割测试,并与阈值法和GMM方法比较:分割结果中,目标的一致性和边缘的清晰度明显好于阈值法和GMM方法,平均正确分类率为98.49%,分别较R,B,Y空间中阈值法和Y空间中GMM方法分类正确率高2.96%、3.28%、3.24%和9.6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基于DCT和区域生长的分割算法鲁棒性高,能够有效地将病虫害区域从自然环境中采集的叶片中分离,可用于分割白粉虱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离散余弦变换 病虫害控制 局部特征 区域生长 白粉虱
下载PDF
采用离散余弦变换的小波图像去噪方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芮挺 王金岩 +1 位作者 沈春林 丁健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4,共4页
提出一种通过对小波域中噪声能量的估计来进行去噪的新方法。算法采用离散余弦变换(DCT)提取小波系数的主要特征,无需对噪声方差进行估计。对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利用 DCT对高频子带进行局部特征提取;利用部分 DCT 系数对小波系数进行重建... 提出一种通过对小波域中噪声能量的估计来进行去噪的新方法。算法采用离散余弦变换(DCT)提取小波系数的主要特征,无需对噪声方差进行估计。对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利用 DCT对高频子带进行局部特征提取;利用部分 DCT 系数对小波系数进行重建,并以重建系数的平均能量作为局部噪声能量的估计;去除原小波系数中的噪声分量后,进行小波逆变换,得到去噪后的图像。实验证明,其峰值信噪比(PSNR)比通常的阈值萎缩法提高了 2-4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小波变换 离散余弦变换 去噪
下载PDF
图像压缩中的快速方向离散余弦变换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波 王红霞 成礼智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6-832,共7页
传统的二维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无法稀疏表示除水平或垂直方向以外的边缘,而具有强方向表示能力的方向预测离散余弦变换(directional prediction DCT,简称DPDCT)计算复杂度又过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方向离散余弦变... 传统的二维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无法稀疏表示除水平或垂直方向以外的边缘,而具有强方向表示能力的方向预测离散余弦变换(directional prediction DCT,简称DPDCT)计算复杂度又过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方向离散余弦变换(fast directional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简称FDDCT).该算法沿给定的方向模式进行变换,避免了DPDCT中的插值运算,可以快速、稀疏地表示图像中各向异性边缘信息.此外,FDDCT通过设计块边界提升,在进一步集中边缘能量的同时保证了算法的完全重构.实验结果表明,FDDCT计算复杂度不超过DCT的1.4倍;采用同样的编码方法,基于FDDCT的压缩图像与基于DCT以及DPDCT的压缩图像相比,峰值信噪比可提高0.4dB^1.6dB,而且边缘细节更加清晰、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压缩 稀疏表示 方向变换 离散余弦变换 零树编码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多光谱纹理图像的茶叶分类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迪 陈孝敬 何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82-1385,共4页
提出一种利用多光谱图像纹理特征进行茶叶分类的新方法。图像由MS3100-3CCD光谱成像仪获得,光谱成像仪提供近红外(NIR)、红色(R)和绿色(G)的3个波段的图像。首先对原图像的NIR波段图像提取均方值,然后应用离散余弦变换算法,构造出8个带... 提出一种利用多光谱图像纹理特征进行茶叶分类的新方法。图像由MS3100-3CCD光谱成像仪获得,光谱成像仪提供近红外(NIR)、红色(R)和绿色(G)的3个波段的图像。首先对原图像的NIR波段图像提取均方值,然后应用离散余弦变换算法,构造出8个带通和高通滤波器对NIR通道的图像进行滤波并提取均方差值,最后应用支持向量机技术,分别对原图像的NIR提取的均方差值和用8个滤波器滤过的图像提取的均方差值进行建模。茶叶样本总共为240个,训练和预测各为120个,每种训练样本和预测样本各为20个。结果表明经过8个滤波器处理图像的识别率为100%,而没有经过滤波处理的纹理图像识别率只有73.33%,说明离散余弦变换算法设计的滤波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纹理识别技术,此实验同时也为茶叶的分类提供一种快速和无损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成像仪 茶叶 纹理特征 离散余弦变换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茶叶近红外光谱数据的离散余弦变换压缩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敏 吕进 +3 位作者 徐立恒 郑颖君 于良子 鲁成银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68-270,共3页
利用离散余弦变换具有的去相关能力,通过引入阈值和保留能量来定量描述茶叶近红外光谱数据 离散余弦变换后的特性.结果表明,离散余弦变换对近红外光谱具有较强的压缩能力。
关键词 茶叶 近红外光谱 离散余弦变换 阈值 保留能量 压缩能力
下载PDF
离散余弦变换的改进的算术傅立叶变换算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宪超 李宁 陈国良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8-90,共3页
离散余弦变换 (DCT)是数字图像处理等许多领域的重要数学工具 .本文通过一种新的傅立叶分析技术———算术傅立叶变换 (AFT)来计算DCT .本文对偶函数的AFT进行了改进 .改进的AFT算法不但把AFT所需样本点数减少了一半 ,从而使所需加法计... 离散余弦变换 (DCT)是数字图像处理等许多领域的重要数学工具 .本文通过一种新的傅立叶分析技术———算术傅立叶变换 (AFT)来计算DCT .本文对偶函数的AFT进行了改进 .改进的AFT算法不但把AFT所需样本点数减少了一半 ,从而使所需加法计算量减少了一半 ,更重要的是它建立起AFT和DCT的直接联系 ,因而提供了适合用于计算DCT的AFT算法 .本文推导了用改进的AFT计算DCT的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这种算法的乘法量仅为O(N) ,并且具有公式一致 ,结构简单 ,易于并行 ,适合VLSI设计等特点 ,为DCT的快速计算开辟了新的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余弦变换 算术傅立叶变换 算法
下载PDF
基于多级离散余弦变换的鲁棒数字水印算法 被引量:28
20
作者 肖俊 王颖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55-1061,共7页
将多级离散小波变换的"多级"思想引入到离散余弦变换中,并对多级离散余弦变换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离散余弦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从多级离散余弦变换系数中选择适当的位置嵌入水印信息.实验结... 将多级离散小波变换的"多级"思想引入到离散余弦变换中,并对多级离散余弦变换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离散余弦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从多级离散余弦变换系数中选择适当的位置嵌入水印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的鲁棒性优于常规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并且它的实时性不受多级变换的影响.此外,该文对多级离散余弦变换中变换系数和变换级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变换系数进行二级变换可以获得最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水印 多级变换 离散余弦变换 鲁棒性 抖动调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