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田间机收元胡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与试验
1
作者 刘珂 魏伟锋 +2 位作者 朱纪跃 李高伟 高震南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8,共7页
为提高机收元胡所用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准确性,通过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结合的方法对元胡离散元参数进行标定。首先,采用物理试验确定元胡基本物性参数范围;其次,依据物理试验测定的参数范围进行休止角的显著性试验,得到对元胡休止角影... 为提高机收元胡所用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准确性,通过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结合的方法对元胡离散元参数进行标定。首先,采用物理试验确定元胡基本物性参数范围;其次,依据物理试验测定的参数范围进行休止角的显著性试验,得到对元胡休止角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元胡间滚动摩擦系数、元胡与钢板间滚动摩擦系数、元胡间碰撞恢复系数;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缩小显著性参数取值范围,并通过响应面试验建立休止角与显著因素的最优二阶回归方程;以物理试验休止角为目标获取最佳参数组合:元胡间滚动摩擦系数0.08、元胡与钢板间滚动摩擦系数0.32、元胡间碰撞恢复系数0.49。最后,在对比标定模型参数下仿真堆积体与实际堆积体,测得二者的休止角和堆体外形轮廓无明显差异,表明该最佳参数组合可作为元胡机收过程中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模型 参数标定 休止角 收获机械
下载PDF
考虑颗粒间黏结力的黏性土壤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 被引量:88
2
作者 武涛 黄伟凤 +3 位作者 陈学深 马旭 韩子奇 潘潼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3-98,共6页
【目的】实现黏性土壤离散元模型的接触参数与接触模型参数标定。【方法】基于土壤堆积角物理试验结果,采用考虑颗粒间黏结力的"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进行土壤堆积角仿真试验,借助GEMM(Generic EDEM material mode... 【目的】实现黏性土壤离散元模型的接触参数与接触模型参数标定。【方法】基于土壤堆积角物理试验结果,采用考虑颗粒间黏结力的"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进行土壤堆积角仿真试验,借助GEMM(Generic EDEM material model database)数据库获得离散元模型关键参数(包括JKR表面能、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与动摩擦系数),进一步运用Box-Behnken试验方法进行堆积角仿真试验。【结果】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分析获得了堆积角回归模型,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表明该模型极显著,试验因素对堆积角的影响为二次多项式,且存在复杂的一次与二次交互作用。以堆积角40.45°为目标对回归模型进行寻优,得到了优化解:JKR表面能7.91J·m-2;恢复系数0.66;静摩擦系数0.83;动摩擦系数0.25。以此优化解进行仿真试验获得的堆积角为39.73°。堆积角仿真试验与物理试验在堆积角度和形状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结论】可利用该优化参数对样品土壤进行进一步的黏性土壤与触土部件间的离散元仿真,从而揭示黏性土壤在触土部件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土壤 离散元模型 接触参数 JKR接触模型 黏结力 堆积角
下载PDF
船舶在碎冰区航行的离散元模型及冰载荷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紫麟 刘煜 +2 位作者 孙珊珊 卢云亮 季顺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8-877,共10页
采用离散元模型对碎冰区浮冰与船舶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研究.碎冰由三维圆盘单元构成,并考虑其在海流作用下的浮力、拖曳力和附加质量.船体结构由一系列三角形单元组合构造.通过海冰与船体单元间的接触判断和接触力计算,确定海冰... 采用离散元模型对碎冰区浮冰与船舶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研究.碎冰由三维圆盘单元构成,并考虑其在海流作用下的浮力、拖曳力和附加质量.船体结构由一系列三角形单元组合构造.通过海冰与船体单元间的接触判断和接触力计算,确定海冰与船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以上离散单元模型对不同冰况(冰速、冰厚、冰块尺寸和密集度)以及航速条件下,海冰对船体的动力作用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对比分析了以上因素对船体冰载荷的影响,可为冰区船舶的安全运行和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模型 碎冰区 船体 冰载荷
下载PDF
海冰动力过程的改进离散元模型及在渤海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季顺迎 王安良 +2 位作者 米丽丽 刘煜 李宝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67,共14页
海冰的断裂、重叠和堆积等离散分布特性广泛地存在于极区和副极区的不同海域,并对海冰的生消、运移过程有着重要影响。针对海冰在不同尺度下的离散分布特点,发展海冰动力过程的离散元方法有助于完善海冰数值模式,提高海冰数值模拟的计... 海冰的断裂、重叠和堆积等离散分布特性广泛地存在于极区和副极区的不同海域,并对海冰的生消、运移过程有着重要影响。针对海冰在不同尺度下的离散分布特点,发展海冰动力过程的离散元方法有助于完善海冰数值模式,提高海冰数值模拟的计算精度。为此,本文针对海冰生消运移过程中的非连续分布和形变特性,发展了适用于海冰动力过程的改进离散元模型(MDEM)。不同于传统离散元方法,该模型将海冰离散为具有一定厚度、尺寸和密集度的圆盘单元。海冰单元设为诸多浮冰块的集合体,其在运移和相互接触碰撞过程中,依照质量守恒发生单元尺寸、密集度和厚度的相应变化。基于海冰离散性和流变性的特点,该模型采用黏弹性接触本构模型计算单元间的作用力,并依据Mohr-Coulomb准则计算海冰法向作用下的塑性变形及切向摩擦力。为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本文对海冰在规则水域内的运移和堆积过程进行了分析,离散元计算结果与解析值相一致;此外,对旋转风场下海冰漂移规律的模拟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精确性。在此基础上,对渤海辽东湾的海冰动力过程进行了48h数值分析,计算结果与卫星遥感资料和油气作业区的海冰现场监测数据吻合良好。在下一步工作中将考虑海冰离散元模拟中的热力因素影响,发展具有冻结、断裂效应的海冰离散元模型,更精确地模拟海冰动力-热力耦合作用下的生消和运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动力学 离散元模型 堆积冰 渤海
下载PDF
聚氨酯发泡道床离散元模型建立及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肖宏 吕亚鑫 迟义浩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91,共8页
聚氨酯发泡道床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道床结构,该道床是在道砟空隙内填充聚氨酯柔性材料,与刚性的道砟颗粒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轨道结构。针对其非连续、多种介质并存的结构特征,提出一种多元介质填充结构的离散元建模方法,首次实现... 聚氨酯发泡道床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道床结构,该道床是在道砟空隙内填充聚氨酯柔性材料,与刚性的道砟颗粒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轨道结构。针对其非连续、多种介质并存的结构特征,提出一种多元介质填充结构的离散元建模方法,首次实现离散元模型中刚柔介质的耦合。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碎石道床相比,聚氨酯发泡道床具有良好的弹性,残余变形较小,有利于保持道床断面的几何形状;聚氨酯泡沫材料可有效减小道砟间的法向和切向接触力,从而有效减少道砟颗粒的挤压、摩擦作用;聚氨酯发泡道床道砟间接触力的分散性较小,受力比较均匀;聚氨酯发泡道床的刚度比普通碎石道床刚度减小40.67%~50.93%;聚氨酯发泡道床的最优固化宽度建议为80 cm,此时道床累积沉降最小、接触力最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发泡道床 离散元模型 介质 刚柔耦合 力学特性
下载PDF
非饱和重塑黄土的一种简化离散元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郭鸿 黄文华 +1 位作者 李军 魏鸿林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8-453,共6页
黄土是一种水敏性颗粒材料,其强度受含水率影响十分明显。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利用颗粒离散元方法,建立了一种非饱和黄土的简化离散元模型。在对非饱和黄土的力学特性进行离散元模拟分析后,与室内三轴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对比... 黄土是一种水敏性颗粒材料,其强度受含水率影响十分明显。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利用颗粒离散元方法,建立了一种非饱和黄土的简化离散元模型。在对非饱和黄土的力学特性进行离散元模拟分析后,与室内三轴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对比模型和试验结果发现:不同含水率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受土体颗粒间摩擦系数直接影响,表现为试样含水率越高,摩擦系数越小,说明该离散元模型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反映重塑黄土的土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黄土 离散元模型 含水率 三轴试验
下载PDF
谷壳垫料颗粒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 被引量:4
7
作者 陶志影 孙家伟 +4 位作者 韩志恒 刘橙 张林 叶鼎承 何金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2-369,共8页
为了得到异位发酵床垫料颗粒精准的离散元模型接触参数,以谷壳作为发酵床垫料,对谷壳部分物理参数及其物理力学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利用离散元仿真软件进行谷壳堆积角的模拟试验。选用Hertz-Mindlin(no slip)模型作为颗粒之间的接触模型,... 为了得到异位发酵床垫料颗粒精准的离散元模型接触参数,以谷壳作为发酵床垫料,对谷壳部分物理参数及其物理力学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利用离散元仿真软件进行谷壳堆积角的模拟试验。选用Hertz-Mindlin(no slip)模型作为颗粒之间的接触模型,以堆积角作为评价指标,选取谷壳间的静摩擦系数、谷壳间的滚动摩擦系数及谷壳的剪切模量3个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与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相结合对垫料谷壳颗粒离散元模型参数进行筛选,得到对谷壳堆积角有显著影响的参数,从而来找出最佳参数组合,使得模拟试验中颗粒的堆积角与现实中颗粒的自然堆积角一样,从而建立准确的离散元仿真模型。结果表明:颗粒堆积角影响比较明显的参数有静摩擦系数、滚动摩擦系数和剪切模量3个参数,且静摩擦系数影响最大。剪切模量为3.75e+8Pa,静摩擦系数为0.41,滚动摩擦系数为0.15时,模拟试验的堆积角值与实际谷壳颗粒的堆积角值最为接近。说明试验标定的参数精准,可以为颗粒床离散元仿真建模基本参数的标定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翻抛刀具的设计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壳 离散元模型接触参数 堆积角 物理特性
下载PDF
蓝亚麻蒴果离散元模型仿真参数标定 被引量:7
8
作者 徐福龙 贺俊林 +3 位作者 王月华 李姣姣 刘少华 吴楠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44-153,共10页
【目的】对蓝亚麻蒴果离散元模型仿真参数进行标定.【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法、物理试验法测定了蓝亚麻蒴果的基本物理参数(千粒质量、含水率、三轴尺寸、密度、泊松比、剪切模量)和接触力学参数(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 【目的】对蓝亚麻蒴果离散元模型仿真参数进行标定.【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法、物理试验法测定了蓝亚麻蒴果的基本物理参数(千粒质量、含水率、三轴尺寸、密度、泊松比、剪切模量)和接触力学参数(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的取值或取值范围.以物理试验法测定的各参数为仿真试验参数选择依据,利用Minitable18软件进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物理试验法粗测得的参数进行显著性筛选;进一步以实际休止角与仿真试验休止角的相对误差作为评价指标,对显著性参数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通过仿真逼近预测法对显著性参数进行寻优.最后,以较优参数组合进行仿真试验验证,测得对应仿真试验休止角,并与实际休止角进行对比.【结果】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表明:蓝亚麻蒴果间的滚动摩擦系数对仿真试验蒴果休止角影响显著;由最陡爬坡试验结果可得蓝亚麻蒴果间的滚动摩擦系数为0.18;仿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试验休止角与实际休止角相对误差为0.95%.【结论】应用上述各方法及优化试验来标定蓝亚麻蒴果离散元模型仿真参数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亚麻蒴果 离散元模型 仿真参数标定 仿真试验
下载PDF
生物炭基肥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与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任德志 张露籍 +2 位作者 宫元娟 孟军 赫天一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7-455,共9页
生物炭基肥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农业投入品,然而生物炭基肥料还田施用的机械化程度尚属较低水平。为促进生物炭基肥料机械化还田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寻求最优生物炭基肥离散元模型接触参数组合,指导生物炭及炭基肥料还田机械的设计和试制... 生物炭基肥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农业投入品,然而生物炭基肥料还田施用的机械化程度尚属较低水平。为促进生物炭基肥料机械化还田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寻求最优生物炭基肥离散元模型接触参数组合,指导生物炭及炭基肥料还田机械的设计和试制,提出了一种真实试验与仿真试验结合的方法,对生物炭基肥颗粒数学模型开展研究,验证数值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以生物炭颗粒堆积角的实际测量值为目标值,通过物料特性研究了创建法向力、切向力和附着力接触模型,利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SSS Rocky DEM对生物炭基肥颗粒离散元参数进行标定,设计Placket-Burman试验获取对堆积角有显著影响的参数,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得到显著因素参数区间,最后通过Box-Behnken试验优化参数组合。结果表明:生物炭基肥料颗粒粒径占比2mm为35%,3 mm颗粒占比为42%,4 mm颗粒占比为23%,颗粒平均含水率为5%,测得炭颗粒堆积角实际值为23.65°;对炭基肥颗粒接触参数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炭—炭滚动摩擦系数、炭颗粒表面能JKR以及炭—钢滚动摩擦系数,最优化参数组合为炭—炭滚动摩擦系数0.36、炭颗粒表面能0.30、炭-钢滚动摩擦系数0.20,仿真堆积角试验值与真实试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72%,验证了仿真参数及试验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研究结果为生物炭基肥料离散元模型参数选取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基肥 Rocky 离散元模型 参数标定
下载PDF
尼龙粉末在SLS预热温度下的离散元模型参数确定及其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谭援强 肖湘武 +1 位作者 张江涛 姜胜强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3,共8页
尼龙粉末是增材制造中常用的粉体材料,温度对其流动性有重要影响.探索尼龙粉末增材制造预热温度下的流动性是研究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工艺中粉体铺展成形的基础.选取SLS技术中的尼龙粉末为原材料,采用离散... 尼龙粉末是增材制造中常用的粉体材料,温度对其流动性有重要影响.探索尼龙粉末增材制造预热温度下的流动性是研究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工艺中粉体铺展成形的基础.选取SLS技术中的尼龙粉末为原材料,采用离散元数值方法,研究尼龙粉末的流动行为,是增材制造工艺数值模拟和铺粉工艺优化的研究热点.以Hertz-Mindlin模型为基础,基于Hamaker理论模型和库伦定律,在尼龙粉末的接触动力学模型中引入范德华力和静电力,建立预热温度下尼龙粉末流动的离散元模型(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通过对比相应实验结果,标定了该模型的参数.对加热旋转圆筒中尼龙粉末流动过程进行了DEM数值模拟,校核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并研究了粉体粒径分布对尼龙粉末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尼龙粉末黏附力是静电力与范德华力的共同作用结果;随着粉体粒径的增大,尼龙粉末崩塌角增大,流动性增强;相对于高斯粒径分布,粒径均匀分布的尼龙粉末颗粒流动性更强.研究结果可指导SLS中铺粉工艺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激光烧结 尼龙粉末 离散元模型 预热温度 流动性
下载PDF
西南区坡耕地紫色土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聂晨旭 杨明金 +3 位作者 李守太 杨玲 赵立军 陈小兵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4-463,共10页
土壤离散元模型是离散元法研究土壤与触土部件相互作用的基础。为了获得西南区坡耕地紫色土离散元模型,本文基于堆积试验,采用EDEM2020软件中的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以休止角为响应值,结合土壤本征参数实测试验,对模型参数... 土壤离散元模型是离散元法研究土壤与触土部件相互作用的基础。为了获得西南区坡耕地紫色土离散元模型,本文基于堆积试验,采用EDEM2020软件中的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以休止角为响应值,结合土壤本征参数实测试验,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实测参数包括土壤密度、含水率、休止角、粒径分布、颗粒-颗粒静摩擦系数、颗粒-45钢静摩擦系数,利用Origin2021b软件图像数字化工具处理图像,得到实际休止角为34.11°,变异系数为0.452%。利用Design-Expert11软件设计了Plackett-Burman试验,对影响拟合休止角的9个参数进行筛选,得到4个影响显著参数,即颗粒表面能、颗粒-颗粒滚动摩擦系数、颗粒-45钢静摩擦系数、颗粒-45钢滚动摩擦系数。设计最陡爬坡试验进一步缩小模型参数取值范围,设计Box-Behnken试验,对模型进行分析优化,得到4个参数最优组合,即颗粒表面能0.134 J/m^(2),颗粒-颗粒滚动摩擦系数0.231,颗粒-45钢静摩擦系数1.045,颗粒-45钢滚动摩擦系数0.228。结果表明,仿真休止角与实际休止角相对误差为2.07%,一致性较好,可为紫色土离散元仿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壤 离散元模型
下载PDF
粗粒料颗粒破碎三维离散元模型及其在密度桶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靖 叶华洋 朱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134,共8页
采用局部应力集中的最大接触力破碎准则,将阿波罗填充模式和最大接触力方向相结合,考虑整体破碎与局部破碎两种破碎模式,建立模拟粗粒料颗粒破碎的离散元模型,对大粒径堆石料的大型相对密度试验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破碎模式... 采用局部应力集中的最大接触力破碎准则,将阿波罗填充模式和最大接触力方向相结合,考虑整体破碎与局部破碎两种破碎模式,建立模拟粗粒料颗粒破碎的离散元模型,对大粒径堆石料的大型相对密度试验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破碎模式下的细观力学响应存在较大差异,模拟大粒径堆石料的局部破碎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堆石块体强度越高,级配偏差对于极值干密度影响程度越大;密度桶高径比过小时,不利于堆石体的振动密实和颗粒重排列,此时试验级配最大干密度的测量值可能远低于理论值,以测量值作为堆石料现场压实检测判别标准,可能会出现相对密度大于1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模型 颗粒破碎 相对密度 振动压实 密度桶试验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模型的冰阻力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刚旭皓 田于逵 +1 位作者 季少鹏 寇莹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9,共6页
为了研究船舶冰阻力的预报方法,采用离散元模型对冰区航行船舶在平整冰中航行的冰阻力进行数值计算。船体结构由三角形网格离散,同时利用具有粘结-破碎特性的球体单元、三维拓展圆盘和拓展多面体单元构造海冰的离散元模型,并考虑拖曳力... 为了研究船舶冰阻力的预报方法,采用离散元模型对冰区航行船舶在平整冰中航行的冰阻力进行数值计算。船体结构由三角形网格离散,同时利用具有粘结-破碎特性的球体单元、三维拓展圆盘和拓展多面体单元构造海冰的离散元模型,并考虑拖曳力和浮力对海冰的影响。本文基于离散元方法,计算船模受到的总的冰阻力,研究海冰厚度、弯曲强度和航行速度对冰阻力的影响,并与Lindqvist经验模型计算的冰阻力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可为冰区航行船舶冰阻力预报以及初步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区航行船舶 冰阻力 离散元模型 经验模型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离散元模型建立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芸芸 杨波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0-113,共4页
针对传统动力法建立离散元模型存在的缺点,对其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动力法可以在整个填充区域内随机地投放颗粒,不需要人为指定颗粒投放区域,这样就缩短了后续动力计算的时间。改进动力法建立离散元模型主要包括:根据级配曲线或者指定... 针对传统动力法建立离散元模型存在的缺点,对其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动力法可以在整个填充区域内随机地投放颗粒,不需要人为指定颗粒投放区域,这样就缩短了后续动力计算的时间。改进动力法建立离散元模型主要包括:根据级配曲线或者指定的半径区间生成初始颗粒半径集合,并将其投放到填充区域内;将投放后的颗粒导入PFC2D进行计算。在PFC2D计算过程中,为了避免颗粒飞到填充区域外,在初始计算阶段将颗粒半径缩小一半,后续采用颗粒半径逐步放大法将颗粒半径恢复为初始值。某些情况下在移除辅助建模边界后,为了避免颗粒出现飞溢现象,采用颗粒半径微调法逐步减小颗粒间及颗粒与边界之间的接触边界力。以某边坡为例,采用改进后的动力法快速正确地建立其离散元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模型 动力法 半径逐步放大法 颗粒半径微调法
下载PDF
不同填充颗粒半径水稻种子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 被引量:38
15
作者 张荣芳 焦伟 +3 位作者 周纪磊 祁兵 刘虎 夏倩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27-235,共9页
气固两相流耦合仿真被广泛运用在气力式排种器工作过程的研究中,因确定性颗粒轨道数值计算模型的需求,种子多采用颗粒聚合的方法建模,该方法采用的填充球颗粒半径越小、数量越多就越能接近种子的真实形态,但会造成仿真计算资源过度消耗... 气固两相流耦合仿真被广泛运用在气力式排种器工作过程的研究中,因确定性颗粒轨道数值计算模型的需求,种子多采用颗粒聚合的方法建模,该方法采用的填充球颗粒半径越小、数量越多就越能接近种子的真实形态,但会造成仿真计算资源过度消耗、仿真时间增长。为研究不同填充球半径的水稻种子模型对颗粒间的动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寻找种子模型最佳的填充球颗粒数量,本文以水稻种子为研究对象,借助三维扫描与逆向拟合的方法获取种子外形轮廓,分别采用不同半径(0.30、0.21、0.18、0.16、0.15 mm)的球颗粒对其进行填充,形成气固耦合的水稻颗粒粘结聚合模型。采用无底圆筒提升、滑落堆积的真实试验与仿真测定,采用曲面响应法,以休止角为指标,标定出不同填充球颗粒半径种子模型的种间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通过圆筒提升和滑落堆积试验对参数进行验证,以仿真试验休止角的变异系数为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填充球半径的减小,仿真结果越接近真实值;通过水稻正压式排种器气固两相流耦合仿真进行验证,以充种率为指标,结果表明填充颗粒半径为0.21 mm,仿真时长与仿真精度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子 离散元模型 标定 填充颗粒半径
下载PDF
蚕豆种子离散元模型仿真参数标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月华 贺俊林 +2 位作者 杨虎虎 郭彦汐 卢家宣 《农业工程》 2023年第1期79-84,共6页
为确定蚕豆种子离散元模型仿真参数,采用基本球单元组合方法建立蚕豆种子离散元模型。通过物理试验测定蚕豆种子与钢板间接触参数,在EDEM软件中对蚕豆种子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标定,得到蚕豆种子与钢板间碰撞恢复系数为0.46、静摩擦系数为... 为确定蚕豆种子离散元模型仿真参数,采用基本球单元组合方法建立蚕豆种子离散元模型。通过物理试验测定蚕豆种子与钢板间接触参数,在EDEM软件中对蚕豆种子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标定,得到蚕豆种子与钢板间碰撞恢复系数为0.46、静摩擦系数为0.437和滚动摩擦系数为0.053。以种间接触参数为因素,以实测堆积角与仿真堆积角相对误差为指标,进行最陡爬坡试验、3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得到蚕豆种间碰撞恢复系数为0.25、静摩擦系数为0.53和滚动摩擦系数为0.083。利用最佳参数组合进行仿真试验,蚕豆种子堆积角实测值与仿真值的相对误差为1.1%。结果表明,标定的仿真接触参数可用于蚕豆种子颗粒的离散元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种子 离散元模型 仿真参数标定 堆积角
下载PDF
盐渍土路基的离散元模型及破坏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桂林 何飞 王飞 《路基工程》 2010年第2期167-168,共2页
通过建立路基的离散元模型,数值模拟了盐渍土路基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响应,给出了组成路基颗粒在荷载作用后的位移大小和运动方向,并把路基划分成10层,对比分析了各层位移量的大小。
关键词 盐渍土路基 离散元模型 数值模拟 力学响应
下载PDF
籽瓜籽瓤离散元模型构建及籽瓤分离过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浩博 李声元 +2 位作者 黄晓鹏 吴劲锋 万芳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4-154,共11页
【目的】针对QW-QZ-2型籽瓜破碎取籽分离机瓜籽含杂率高和筛网各部分分离效率差异大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籽瓤分离过程,为籽瓜破碎取籽机的结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省白银市“靖远一号”品种籽瓜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法... 【目的】针对QW-QZ-2型籽瓜破碎取籽分离机瓜籽含杂率高和筛网各部分分离效率差异大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籽瓤分离过程,为籽瓜破碎取籽机的结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省白银市“靖远一号”品种籽瓜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法测量籽瓜各组分的本征参数,利用Hertz-Mindlin with JKR模型,以堆积角为响应标定籽瓜各组分接触参数,进行籽瓜籽瓤分离数值模拟试验,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利用标定的参数建立籽瓜籽瓤分离数值模拟模型,经试验确定籽瓜破碎取籽机分离辊的较优转速为110~130 r/min,瓜籽含杂率为3.98%~4.03%,在该转速下筛筒区域的瓜瓤分离净度均大于20%且分布较为平均,有效避免了各区域分离效率的差异和分离辊部分区域磨损较大的问题。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瓜籽含杂率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71%,瓜瓤分离净度的最大相对误差为6.33%,均满足作业要求。【结论】所建立的离散元模型模拟精度较高,能够满足籽瓜籽瓤分离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瓜 破碎取籽机 籽瓤分离 离散元模型
下载PDF
基于甘蔗耕地黏土离散元参数标定的流变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彪 杨鑫三 +2 位作者 王京云 陈警 沈卫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6-44,共9页
针对华南宿根甘蔗的耕地土壤因多级复合团聚显现的逐层异构黏重性,为表征其特异性流变行为,该研究通过重黏土的离散元参数标定,构建团粒几何、力学属性多层演变的非匀质耕层模型,进而分析仿生壁板的推进阻力。结合休止角与三轴压缩试验... 针对华南宿根甘蔗的耕地土壤因多级复合团聚显现的逐层异构黏重性,为表征其特异性流变行为,该研究通过重黏土的离散元参数标定,构建团粒几何、力学属性多层演变的非匀质耕层模型,进而分析仿生壁板的推进阻力。结合休止角与三轴压缩试验及仿真结果,JKR表面能、恢复系数与动摩擦因数是影响重黏土流变响应的显著因子,不同耕层间参数差异明显。蕴含团粒级配分布、本征接触属性与黏聚特性的离散元模型具有表征多耕层复合流变性能的能力,通过三轴力学试验验证得到的本构响应偏差低于9.27%。采用该模型计算出的仿生耕作壁板推进阻力与土槽实测推进阻力之间的相对误差仅8.3%,表明对机具—土料互作关系的预测有效且较准确。研究结果可为触土部件适应性设计与动力学优化提供数据支持和模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黏土 离散元模型 参数标定 黏聚特性 流变行为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模型的土石混合体直剪试验分析 被引量:40
20
作者 赵金凤 严颖 季顺迎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土石混合体是由高强度块石和低强度土体组成的一类特殊工程地质材料,其力学性质可通过直剪试验进行确定.论文针对土石混合体的细观材料特性,分别采用球形颗粒单元和非规则组合颗粒单元模拟土体和块石材料,对其在不同含石量和颗粒粘结强... 土石混合体是由高强度块石和低强度土体组成的一类特殊工程地质材料,其力学性质可通过直剪试验进行确定.论文针对土石混合体的细观材料特性,分别采用球形颗粒单元和非规则组合颗粒单元模拟土体和块石材料,对其在不同含石量和颗粒粘结强度下的直剪试验过程进行离散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的抗剪强度随着含石量和粘结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不同法向应力下直剪试验的离散元分析,确定了不同含石量下土石混合体材料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论文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土石混合体的抗剪强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直剪试验 离散元模型 含石量 内摩擦角 粘聚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