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群点检测任务是指检测与正常数据在特征属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异常数据。大多数基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方法主要从全局角度对数据集中的离群点进行检测,而对局部离群点的检测性能较弱。基于此,本文通过引入快速搜索和发现密度峰值方法改...离群点检测任务是指检测与正常数据在特征属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异常数据。大多数基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方法主要从全局角度对数据集中的离群点进行检测,而对局部离群点的检测性能较弱。基于此,本文通过引入快速搜索和发现密度峰值方法改进K-means聚类算法,提出了一种名为KLOD(local outlier detection based on improved K-means and least-squares methods)的局部离群点检测方法,以实现对局部离群点的精确检测。首先,利用快速搜索和发现密度峰值方法计算数据点的局部密度和相对距离,并将二者相乘得到γ值。其次,将γ值降序排序,利用肘部法则选择γ值最大的k个数据点作为K-means聚类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然后,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将数据集聚类成k个簇,计算数据点在每个维度上的目标函数值并进行升序排列。接着,确定数据点的每个维度的离散程度并选择适当的拟合函数和拟合点,通过最小二乘法对升序排列的每个簇的每1维目标函数值进行函数拟合并求导,以获取变化率。最后,结合信息熵,将每个数据点的每个维度目标函数值乘以相应的变化率进行加权,得到最终的异常得分,并将异常值得分较高的top-n个数据点视为离群点。通过人工数据集和UCI数据集,对KLOD、LOF和KNN方法在准确度上进行仿真实验对比。结果表明KLOD方法相较于KNN和LOF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本文提出的KLOD方法能够有效改善K-means聚类算法的聚类效果,并且在局部离群点检测方面具有较好的精度和性能。展开更多
当前正负类训练样本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已极大地限制了离群检测模型的性能。基于主动学习的离群点检测算法能够通过对样本分布的主动学习,自动合成离群点以平衡训练数据分布。然而,传统的基于主动学习的检测方法缺乏对合成离群点的质量评...当前正负类训练样本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已极大地限制了离群检测模型的性能。基于主动学习的离群点检测算法能够通过对样本分布的主动学习,自动合成离群点以平衡训练数据分布。然而,传统的基于主动学习的检测方法缺乏对合成离群点的质量评估和过滤筛选,导致通过主动学习过程合成的训练样本点中存在样本噪声,并降低了分类模型的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反向标签传播的多生成器主动学习算法(Multi-Generator Active Learning Algorithm Based on Reverse Label Propagation,MG-RLP),其包括多个神经网络生成器和一个用于离群点边界检测的鉴别器。MG-RLP通过多个子生成器生成多分布特征的样本数据,以防止单生成器合成的训练样本过于聚集而导致的模式崩塌问题。同时,MG-RLP利用反向标签传播过程对神经网络生成的样本点进行质量评估,以筛选出可信的合成样本。筛选后的样本被保留在训练样本中用于对鉴别器进行迭代训练,以提升对离群点的检测性能。基于5个公共数据集,对比验证了MG-RLP与6种典型的离群点检测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MG-RLP在AUC和检测精度指标上分别提高了15%和22%,结果验证了MG-RLP的有效性。展开更多
近年来,混合型数据的聚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作为处理混合型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K-prototype聚类算法在初始化聚类中心时通常采用随机选取的策略,然而这种策略在很多实际应用中难以保证聚类结果的质量。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基于离群点检...近年来,混合型数据的聚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作为处理混合型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K-prototype聚类算法在初始化聚类中心时通常采用随机选取的策略,然而这种策略在很多实际应用中难以保证聚类结果的质量。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基于离群点检测的策略来为K-prototype算法选择初始中心,并提出一种新的混合型数据聚类初始化算法(initialization of K-prototype clustering based on outlier detection and density,IKP-ODD)。给定一个候选对象,IKP-ODD通过计算其距离离群因子、加权密度以及与已有初始中心之间的加权距离来判断候选对象是否是一个初始中心。IKP-ODD通过采用距离离群因子和加权密度,防止选择离群点作为初始中心。在计算对象的加权密度以及对象之间的加权距离时,采用邻域粗糙集中的粒度邻域熵来计算每一个属性的重要性,并根据属性重要性的大小为不同属性赋予不同的权重,有效地反映不同属性之间的差异性。在多个UCI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相对于现有的初始化方法,IKP-ODD能够更好地解决K-prototype聚类的初始化问题。展开更多
基于随机划分的隔离森林算法并没有考虑子样本中含有离群点的概率大小,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极差的隔离森林算法,在随机子采样过程中应用极差筛选样本子集,使样本子集中存在较多离群点的概率较大。同时,在隔离树构建过程中通过子节点与其...基于随机划分的隔离森林算法并没有考虑子样本中含有离群点的概率大小,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极差的隔离森林算法,在随机子采样过程中应用极差筛选样本子集,使样本子集中存在较多离群点的概率较大。同时,在隔离树构建过程中通过子节点与其直接父节点的样本量比重控制树的生长形态,以避免生成性能较差的隔离树。在离群值检测数据库(ODDS)中的7个公开数据集以及KDD CUP 99数据集上与8种离群点检测算法比较结果显示,r-iForest算法的准确率高出其他算法2%~40%,且比iForest算法的时间消耗减少约15%。展开更多
文摘离群点检测任务是指检测与正常数据在特征属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异常数据。大多数基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方法主要从全局角度对数据集中的离群点进行检测,而对局部离群点的检测性能较弱。基于此,本文通过引入快速搜索和发现密度峰值方法改进K-means聚类算法,提出了一种名为KLOD(local outlier detection based on improved K-means and least-squares methods)的局部离群点检测方法,以实现对局部离群点的精确检测。首先,利用快速搜索和发现密度峰值方法计算数据点的局部密度和相对距离,并将二者相乘得到γ值。其次,将γ值降序排序,利用肘部法则选择γ值最大的k个数据点作为K-means聚类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然后,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将数据集聚类成k个簇,计算数据点在每个维度上的目标函数值并进行升序排列。接着,确定数据点的每个维度的离散程度并选择适当的拟合函数和拟合点,通过最小二乘法对升序排列的每个簇的每1维目标函数值进行函数拟合并求导,以获取变化率。最后,结合信息熵,将每个数据点的每个维度目标函数值乘以相应的变化率进行加权,得到最终的异常得分,并将异常值得分较高的top-n个数据点视为离群点。通过人工数据集和UCI数据集,对KLOD、LOF和KNN方法在准确度上进行仿真实验对比。结果表明KLOD方法相较于KNN和LOF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本文提出的KLOD方法能够有效改善K-means聚类算法的聚类效果,并且在局部离群点检测方面具有较好的精度和性能。
文摘当前正负类训练样本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已极大地限制了离群检测模型的性能。基于主动学习的离群点检测算法能够通过对样本分布的主动学习,自动合成离群点以平衡训练数据分布。然而,传统的基于主动学习的检测方法缺乏对合成离群点的质量评估和过滤筛选,导致通过主动学习过程合成的训练样本点中存在样本噪声,并降低了分类模型的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反向标签传播的多生成器主动学习算法(Multi-Generator Active Learning Algorithm Based on Reverse Label Propagation,MG-RLP),其包括多个神经网络生成器和一个用于离群点边界检测的鉴别器。MG-RLP通过多个子生成器生成多分布特征的样本数据,以防止单生成器合成的训练样本过于聚集而导致的模式崩塌问题。同时,MG-RLP利用反向标签传播过程对神经网络生成的样本点进行质量评估,以筛选出可信的合成样本。筛选后的样本被保留在训练样本中用于对鉴别器进行迭代训练,以提升对离群点的检测性能。基于5个公共数据集,对比验证了MG-RLP与6种典型的离群点检测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MG-RLP在AUC和检测精度指标上分别提高了15%和22%,结果验证了MG-RLP的有效性。
文摘近年来,混合型数据的聚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作为处理混合型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K-prototype聚类算法在初始化聚类中心时通常采用随机选取的策略,然而这种策略在很多实际应用中难以保证聚类结果的质量。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基于离群点检测的策略来为K-prototype算法选择初始中心,并提出一种新的混合型数据聚类初始化算法(initialization of K-prototype clustering based on outlier detection and density,IKP-ODD)。给定一个候选对象,IKP-ODD通过计算其距离离群因子、加权密度以及与已有初始中心之间的加权距离来判断候选对象是否是一个初始中心。IKP-ODD通过采用距离离群因子和加权密度,防止选择离群点作为初始中心。在计算对象的加权密度以及对象之间的加权距离时,采用邻域粗糙集中的粒度邻域熵来计算每一个属性的重要性,并根据属性重要性的大小为不同属性赋予不同的权重,有效地反映不同属性之间的差异性。在多个UCI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相对于现有的初始化方法,IKP-ODD能够更好地解决K-prototype聚类的初始化问题。
文摘基于随机划分的隔离森林算法并没有考虑子样本中含有离群点的概率大小,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极差的隔离森林算法,在随机子采样过程中应用极差筛选样本子集,使样本子集中存在较多离群点的概率较大。同时,在隔离树构建过程中通过子节点与其直接父节点的样本量比重控制树的生长形态,以避免生成性能较差的隔离树。在离群值检测数据库(ODDS)中的7个公开数据集以及KDD CUP 99数据集上与8种离群点检测算法比较结果显示,r-iForest算法的准确率高出其他算法2%~40%,且比iForest算法的时间消耗减少约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