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禽呼肠病毒RT-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莹 谢芝勋 +4 位作者 刘加波 庞耀珊 邓显文 谢志勤 谢丽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13,共5页
根据禽呼肠病毒(ARV)的S1基因序列设计一套RT-LAMP引物,以样品的cDNA为模板,用Bst DNA聚合酶,在63.5℃恒温条件下进行扩增,扩增后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直接或在紫外灯下观察判定扩增结果。该方法可检测出ARV标准株和分离株,具有很好的... 根据禽呼肠病毒(ARV)的S1基因序列设计一套RT-LAMP引物,以样品的cDNA为模板,用Bst DNA聚合酶,在63.5℃恒温条件下进行扩增,扩增后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直接或在紫外灯下观察判定扩增结果。该方法可检测出ARV标准株和分离株,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最低能检测出1个拷贝的pMD18-T-S1阳性质粒,敏感性很高。该方法无需特殊仪器,简便,快速,适用于禽呼肠病毒的临床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病毒 S1基因 RT-LAMP
下载PDF
禽呼肠病毒主要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秦宇 韦平 谢芝勋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2期18-21,共4页
禽呼肠病毒能引起鸡的腱鞘炎、吸收 障碍综合征和呼吸道疾病。目前已得到鉴定 的该病毒蛋白有15个,每个蛋白的结构和功 能各不相同。以三聚体形式存在的σ3蛋白 是与致病性有关的细胞结合蛋白;P10蛋白 是能提高病毒侵入细胞能力的跨膜... 禽呼肠病毒能引起鸡的腱鞘炎、吸收 障碍综合征和呼吸道疾病。目前已得到鉴定 的该病毒蛋白有15个,每个蛋白的结构和功 能各不相同。以三聚体形式存在的σ3蛋白 是与致病性有关的细胞结合蛋白;P10蛋白 是能提高病毒侵入细胞能力的跨膜融合蛋 白;σ1具有核苷酸焦磷酸酶和结合宿主双链 RNA的功能,因而能水解NTP及抑制干扰 素的合成;σNS与μNS一起形成一个引导 mRNA和病毒颗粒到病毒合成场所及细胞间 质的框架;具有转录酶活性的μ2蛋白能提高 ARV对细胞的攻击能力;λ3蛋白具有鸟苷酸 转移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病毒 基因组 编码蛋白 结构 功能 干扰素
下载PDF
禽呼肠病毒P10、P17非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秦春香 谢芝勋 谢丽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12期70-74,共5页
根据GenBank上的禽呼肠病毒(ARV)S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跨越P10和P17非结构蛋白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13个ARV毒株进行RT—PCR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结果显示,13个ARV毒株的P10蛋白基因ORF全长均为297bp,编码98个氨基酸;P1... 根据GenBank上的禽呼肠病毒(ARV)S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跨越P10和P17非结构蛋白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13个ARV毒株进行RT—PCR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结果显示,13个ARV毒株的P10蛋白基因ORF全长均为297bp,编码98个氨基酸;P17蛋白基因ORF全长为441bp,编码146个氨基酸。这13个ARV毒株P10、P17蛋白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在96.6%~100%和95.2%~99.3%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98.2%~100%和91.9%~99.0%之间。将这13个ARV毒株与Gen Bank上其他正呼肠病毒毒株,包括番鸭株(DRV)和飞狐上分离到的内尔森海湾病毒(Nelson Bay Vir US,NBV)及两个澳洲分离株(ARM—1和SOM-4)进行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呼肠病毒有地域和种类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病毒 P10、P17非结构蛋白基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禽呼肠病毒3个编码蛋白的基因密码子偏爱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谢丽基 谢芝勋 +2 位作者 刘加波 庞耀珊 邓显文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12期19-23,共5页
应用EMBOSS的CHIPS和CUSP程序对禽呼肠病毒(ARV)3个编码蛋白的基因密码子偏爱性进行分析,其结果与大肠埃希菌、酵母及人的密码子偏爱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RVσC、ARVσB和ARVσNS的Nc(Effective number of condons)值为56.689、56.457... 应用EMBOSS的CHIPS和CUSP程序对禽呼肠病毒(ARV)3个编码蛋白的基因密码子偏爱性进行分析,其结果与大肠埃希菌、酵母及人的密码子偏爱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RVσC、ARVσB和ARVσNS的Nc(Effective number of condons)值为56.689、56.457和51.532。3种蛋白的部分编码密码子使用频率有较大的差异,其与大肠埃希菌、酵母及人的密码子偏爱性也有不同,表明ARVσC和ARVσNS的密码子与原核生物及人的相差较大,其表达系统选择在酵母较为合适,而ARVσB的密码子与原核生物较近,其表达系统选择在大肠埃希菌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病毒 密码子 偏爱性
下载PDF
禽呼肠病毒感染对SPF鸡外周血T细胞亚型变化和细胞因子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昆丽 谢芝勋 +6 位作者 黄莉 谢丽基 刘加波 邓显文 谢志勤 范晴 罗思思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为探讨禽呼肠病毒(ARV)对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8+T细胞数量变化和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了ARV感染后1、7、14、21、28、35d感染组和对照组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8+... 为探讨禽呼肠病毒(ARV)对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8+T细胞数量变化和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了ARV感染后1、7、14、21、28、35d感染组和对照组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8+T细胞含量和细胞因子IL-1β、IL-6、IL-17、IL-18、IFN-γ、TNF-α基因mRNA相对转录时相。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SPF鸡感染ARV后7d和14dCD4+、CD8+T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其中感染7d,CD8+T细胞含量差异显著(P<0.05);感染后1、21、28、35d感染组CD4+、CD8+T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感染1d后CD4+、CD8+T细胞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说明外周血T细胞亚型变化是ARV感染的重要表现之一。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L-1β、IL-6(除7d外)、IL-18(除14d外)和TNF-α在整个感染过程中表达上调,IL-17和IFN-γ除感染1d外,均表达下调,说明IL-1β、IL-6、IL-17、IL-18、IFN-γ和TNF-α均参与了ARV的感染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病毒 细胞因子 转录水平 流式细胞术 外周血淋巴细胞
下载PDF
禽呼肠病毒σC基因的表达及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6
作者 董嘉文 孙敏华 +1 位作者 李林林 胡奇林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16,共6页
将RT-PCR扩增得到的禽呼肠病毒(ARV)S1133毒株的σC基因克隆至pMD-18T-Simple载体,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该基因片段为ARVσC基因。将该基因亚克隆至pET32a(+)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32a-σC。该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经1.0mmol/L I... 将RT-PCR扩增得到的禽呼肠病毒(ARV)S1133毒株的σC基因克隆至pMD-18T-Simple载体,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该基因片段为ARVσC基因。将该基因亚克隆至pET32a(+)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32a-σC。该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经1.0mmol/L IPTG诱导5h得到最佳表达。pET32a-σC蛋白的分子质量为55ku,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能与AR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将纯化好的ARVσC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确定了该方法的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2μg/mL,血清的最适稀释度为1∶400。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接种过ARV疫苗的65份临床血清样品,测得44份为阳性,阳性率为67.7%;未接种ARV疫苗的30份血清样品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病毒 σC基因 克隆与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禽呼肠病毒NAU-8902株接种一日龄SPF雏鸡的病理变化及病毒在鸡体内的分布
7
作者 陈士友 陈溥言 +2 位作者 蔡宝祥 吴建明 郑明球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2年第1期58-59,45,共3页
一日龄SPF雏鸡接种呼肠病毒NAU-8902株后,主要的病理学变化是关节炎、心肌炎、肠炎、肾炎、脾肿大、法氏囊萎缩和肠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等。与其他毒株不同的是,NAU-8902还能引起大部分组织的出血性变化。从人工接种雏鸡的跗关节、肝... 一日龄SPF雏鸡接种呼肠病毒NAU-8902株后,主要的病理学变化是关节炎、心肌炎、肠炎、肾炎、脾肿大、法氏囊萎缩和肠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等。与其他毒株不同的是,NAU-8902还能引起大部分组织的出血性变化。从人工接种雏鸡的跗关节、肝脏、脾脏、空肠、肾脏、法氏囊等回收到接种的病毒。其中以跗关节和脾脏内含毒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病毒 病理 体内分布
原文传递
禽呼肠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系中的增殖规律 被引量:3
8
作者 沈文康 谢芝勋 +10 位作者 王盛 黄莉 谢丽基 黄娇玲 曾婷婷 张艳芳 张民秀 罗思思 范晴 谢志勤 邓显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3,共4页
为研究禽呼肠病毒(AR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DF1)上的增殖规律,将ARV S1133株接种至DF1细胞,连续传代3次后观察细胞病变(CPE),RT-PCR检测病毒核酸。结果显示,ARV S1133株对DF1细胞有很好的亲嗜性,并出现典型的CPE。按照Reed-Meunch方法测量... 为研究禽呼肠病毒(AR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DF1)上的增殖规律,将ARV S1133株接种至DF1细胞,连续传代3次后观察细胞病变(CPE),RT-PCR检测病毒核酸。结果显示,ARV S1133株对DF1细胞有很好的亲嗜性,并出现典型的CPE。按照Reed-Meunch方法测量7个时间点的TCID50,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显示,ARV感染DF1细胞后的0h^12h为静止期,12h^48h为快速增长期,并在48h达到最大的病毒效价,TCID_(50)为10^(-8.9)/0.1mL,为进一步研究ARV的致病机理,以及在DF1上研制禽呼肠病毒细胞灭活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病毒 鸡胚成纤维细胞 病毒效价 一步生长曲线
下载PDF
禽呼肠病毒琼扩抗原和血清的制备
9
作者 赵光辉 孙建宏 +2 位作者 韩正博 刘景利 冯新畅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5-49,共5页
以禽呼肠病毒S1133毒株尿囊腔接种10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无菌收集24 h^120 h的死胚尿囊液,加1 mL/L的甲醛灭活,浓缩制得琼扩抗原;用该抗原制成灭活苗两次免疫SPF鸡,无菌采血分离制备阳性血清;选用SPF鸡无菌采血分离制备阴性血清... 以禽呼肠病毒S1133毒株尿囊腔接种10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无菌收集24 h^120 h的死胚尿囊液,加1 mL/L的甲醛灭活,浓缩制得琼扩抗原;用该抗原制成灭活苗两次免疫SPF鸡,无菌采血分离制备阳性血清;选用SPF鸡无菌采血分离制备阴性血清。经过效价测定制备16单位琼扩抗原,8单位阳性血清;取免后的SPF鸡血样4个20~2-5稀释分别与1单位~8单位琼扩抗原做琼扩试验,确定了应该用4单位或8单位琼扩抗原做工作抗原;并以血清中和试验为参照证明琼扩试验在血清抗体监测中的可行性。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禽呼肠病毒琼扩抗原与血清,为用琼扩试验定量检测禽呼肠病毒感染禽和疫苗免疫禽的抗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病毒 琼扩抗原 琼扩试验 血清中和试验
下载PDF
禽呼肠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元坤 曹三杰 +1 位作者 文心田 陈华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8期39-43,共5页
禽呼肠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正呼肠病毒属,基因组为线性双股RNA,由分节段的10个基因片段组成,根据核酸电泳迁移率可分成3组,即大基因节段(L),中基因节段(M)和小基因节段(S),它们编码10种结构蛋白,4种非结构蛋白。目前,已完成了L3,M3,S1,S2... 禽呼肠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正呼肠病毒属,基因组为线性双股RNA,由分节段的10个基因片段组成,根据核酸电泳迁移率可分成3组,即大基因节段(L),中基因节段(M)和小基因节段(S),它们编码10种结构蛋白,4种非结构蛋白。目前,已完成了L3,M3,S1,S2,S3和S4基因的克隆表达,建立了重组σA蛋白,重组σN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ELISA以及σB-ELISA等分子诊断方法。文章阐述了禽呼肠病毒基因组的特性及病毒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旨在为禽呼肠病毒的诊断、预防和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病毒 基因组 病毒蛋白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鸡滑液囊支原体和禽呼肠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莉 谢芝勋 +6 位作者 王盛 邓显文 谢志勤 谢丽基 曾婷婷 黄娇玲 张艳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根据禽呼肠病毒σC和鸡滑液囊支原体vlhA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不同荧光基团标记的TaqMan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建立能同时鉴别诊断鸡滑液囊支原体和禽呼肠病毒(ARV)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特异地鉴别检测ARV和MS... 根据禽呼肠病毒σC和鸡滑液囊支原体vlhA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不同荧光基团标记的TaqMan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建立能同时鉴别诊断鸡滑液囊支原体和禽呼肠病毒(ARV)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特异地鉴别检测ARV和MS,与其他病原体无交叉反应,检测敏感性均可达到2×10拷贝数。此外,该方法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良好而稳定的准确性,临床样品检出率与传统检测方法相符。因此,该基于TaqMan探针建立的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灵敏、准确、实时、重复性好等优点,不仅可用于鸡群中这两种病原体的鉴别检测和疫病监测,也有利于这两种病原体感染的有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TAQMAN 鸡滑液囊支原体 禽呼肠病毒
下载PDF
鸡细小病毒与禽呼肠病毒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12
作者 奉彬 谢芝勋 +10 位作者 邓显文 张艳芳 黄娇玲 王盛 范晴 谢志勤 黄莉 谢丽基 曾婷婷 罗思思 刘加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18,共5页
建立可同时检测鸡细小病毒(Chicken parvovirus,ChPV)与禽呼肠病毒(Avian reovirus,ARV)的二重PCR方法,为防控ChPV与ARV提供技术支撑。根据鸡细小病毒NS1基因和禽呼肠病毒σC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用于检测ChPV和ARV,通过优... 建立可同时检测鸡细小病毒(Chicken parvovirus,ChPV)与禽呼肠病毒(Avian reovirus,ARV)的二重PCR方法,为防控ChPV与ARV提供技术支撑。根据鸡细小病毒NS1基因和禽呼肠病毒σC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用于检测ChPV和ARV,通过优化二重PCR的反应体系,特异性、敏感性试验评价建立的ChPV与ARV二重PCR。优化后的二重PCR反应体系为:2×PCR Mix 12.5μL,其中ChPV与ARV的上、下游引物各1.0μL,混合模板2.0μL,ddH2O补足25μL;最佳的反应程序为:95℃5min;95℃1min,56.1℃1min,72℃1min,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结果显示,建立的二重PCR能够同时扩增出204bp ChPV和405bp ARV片段;该方法对ChPV与ARV的检测敏感性分别达到58fg和53fg,但对鸡新城疫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马立克病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病原体均无特异性扩增,对ChPV与ARV混合感染的临床阳性病料的检测结果与各病毒单项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4%以上。建立的二重PCR可用于ChPV与ARV感染的快速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细小病毒 禽呼肠病毒 二重PCR 特异性 敏感性
下载PDF
禽呼肠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后Toll样受体mRNA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蓝元喜 谢芝勋 +9 位作者 黄莉 谢丽基 邓显文 范晴 罗思思 谢志勤 黄娇玲 张艳芳 王盛 曾婷婷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共5页
为分析禽呼肠病毒(ARV)标准毒株S1133株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后对相关鸡Toll样受体(ChTLRs)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作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和分析ARV-S1133感染CEF后ARV结构蛋白σC和ChTLRs的mRNA转录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表明,ARV-... 为分析禽呼肠病毒(ARV)标准毒株S1133株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后对相关鸡Toll样受体(ChTLRs)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作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和分析ARV-S1133感染CEF后ARV结构蛋白σC和ChTLRs的mRNA转录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表明,ARV-S1133感染CEF 10h后,ARVσC蛋白的mRNA相对表达量开始迅速上升,在48h达到峰值;同时,感染CEF中的ChTLR3、ChTLR5、ChTLR7、ChTLR15和ChTLR21mRNA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在感染72h内各个受体的mRNA表达量呈波浪式变化。5个不同滴度的ARV感染CEF 24 h后,ChTLR3、ChTLR5、ChTLR7、ChTLR15、ChTLR21mRNA转录水平与病毒滴度均呈正线性相关。上述结果表明,ARV感染后可诱导CEF ChTLR3、ChTLR5、ChTLR7、ChTLR15、ChTLR21的mRNA转录水平发生变化,可能与禽呼肠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病毒 鸡Toll样受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 转录水平
下载PDF
禽呼肠病毒S1733株σNS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志勤 谢芝勋 +5 位作者 刘加波 庞耀珊 邓显文 谢丽基 范晴 罗思思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0,共5页
用体外表达的禽呼肠病毒(ARV)σNS蛋白作为筛选抗原,筛选出σNS蛋白的特异单克隆抗体,并对制备的抗体特性进行鉴定。将纯化浓缩的禽呼肠病毒S1733毒株100μg免疫Balb/c小鼠,取四免后3d的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用间接ELISA... 用体外表达的禽呼肠病毒(ARV)σNS蛋白作为筛选抗原,筛选出σNS蛋白的特异单克隆抗体,并对制备的抗体特性进行鉴定。将纯化浓缩的禽呼肠病毒S1733毒株100μg免疫Balb/c小鼠,取四免后3d的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用间接ELISA测定融合细胞分泌的抗体效价,阳性孔细胞经3次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通过Western blot、Dot-ELISA、直接免疫荧光试验、病毒中和试验等方法对获得的单抗特性进行检测。经σNS蛋白筛选和克隆成功获得1株杂交瘤细胞株SB2-1K3,该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能稳定分泌抗禽呼肠病毒σNS蛋白的抗体,腹水抗体效价达105以上,与其他参试非禽呼肠病毒毒株没有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病毒中和试验证明其没有中和能力,可以用于禽呼肠病毒的特异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病毒 σNS蛋白 单克隆抗体 制备 鉴定
下载PDF
禽呼肠病毒S1基因编码蛋白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伟 黄莉 谢芝勋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86,共5页
禽呼肠病毒是正呼肠病毒属的重要成员之一,能感染禽类,直接危害肉鸡、蛋鸡、幼龄火鸡和雏番鸭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死亡,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人们对禽呼肠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进展,特别是关于禽呼肠病毒的S1基... 禽呼肠病毒是正呼肠病毒属的重要成员之一,能感染禽类,直接危害肉鸡、蛋鸡、幼龄火鸡和雏番鸭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死亡,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人们对禽呼肠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进展,特别是关于禽呼肠病毒的S1基因编码蛋白的机制。禽呼肠病毒的基因组含有10个双链RNA基因片段,其中的9个基因片段均是以核糖体扫描翻译机制来合成对应的病毒蛋白。但S1基因片段的结构较为特殊,其RNA基因片段含有3个相互重叠的基因编码区,并利用不同的翻译机制分别合成3种蛋白,即非结构蛋白p10、p17和结构蛋白σC。这3种蛋白的主要作用分别是引起病毒感染的细胞与周围正常细胞之间的融合,促进病毒在细胞内的繁殖,帮助病毒吸附易感细胞表面的受体等。论文着重介绍禽呼肠病毒S1基因编码蛋白的相关合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病毒 S1基因片段 蛋白翻译起始机制
下载PDF
禽呼肠病毒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伟 谢丽基 谢芝勋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5-170,共6页
呼肠病毒能感染鸡、火鸡和番鸭等禽类,主要引起雏鸡病毒性关节炎和腱鞘炎、矮小综合征和吸收障碍综合征及免疫抑制,以及雏番鸭肝坏死等。与哺乳动物呼肠病毒相比,禽呼肠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论文阐述了禽呼肠病毒的... 呼肠病毒能感染鸡、火鸡和番鸭等禽类,主要引起雏鸡病毒性关节炎和腱鞘炎、矮小综合征和吸收障碍综合征及免疫抑制,以及雏番鸭肝坏死等。与哺乳动物呼肠病毒相比,禽呼肠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论文阐述了禽呼肠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其所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该病毒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病毒 病毒基因组 病毒蛋白的结构及功能
下载PDF
陶氏化学格利特消毒剂GLUTEX GS2对禽呼肠病毒杀灭效果的测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亚雄 仇正兴 毛慧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4年第3期32-33,共2页
本研究参照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关于消毒剂在干燥的非生物表面的抗病毒效果测评方法,评定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的格利特消毒剂GLUTEX GS2对禽呼肠病毒的杀毒效力。结果表明:经合成硬水1:256倍稀释的格利特消毒剂GLUTEX GS2,在与干燥处... 本研究参照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关于消毒剂在干燥的非生物表面的抗病毒效果测评方法,评定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的格利特消毒剂GLUTEX GS2对禽呼肠病毒的杀毒效力。结果表明:经合成硬水1:256倍稀释的格利特消毒剂GLUTEX GS2,在与干燥处理的禽呼肠病毒膜充分接触10 min后,病毒活性低于1.5个滴度,表明此消毒剂对禽呼肠病毒具有杀灭效力,可用于此病毒的日常消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病毒 病毒效果 评测 GLUTEX GS2消毒剂
下载PDF
禽呼肠病毒套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8
作者 毕研丽 王金良 +5 位作者 郭广君 杨慧 吕素芳 宋峰 苗立中 沈志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24,共4页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禽呼肠病毒(ARV)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外部引物的扩增片段大小为478 bp,内部引物的扩增片段大小为247 bp,建立了适合ARV快速检测的套式RT-PCR方法(RT-nested-PCR)。采用该方法对REV毒株进行了检测,均能扩增...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禽呼肠病毒(ARV)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外部引物的扩增片段大小为478 bp,内部引物的扩增片段大小为247 bp,建立了适合ARV快速检测的套式RT-PCR方法(RT-nested-PCR)。采用该方法对REV毒株进行了检测,均能扩增到247 bp的条带,而禽流感病毒(H9亚型)、新城疫病毒、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白血病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马立克病病毒和鸭瘟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00 pg,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 fg,第2次比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高105倍。该检测方法表明,所建立的逆转录套式RT-PCR方法比普通RT-PCR方法敏感性高,具有重复性好、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优点,可用于禽呼肠病毒的临床诊断、病料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病毒 逆转录套式RT-PCR 检测
下载PDF
禽呼肠病毒胰酶敏感株与胰酶抵抗株经蛋传播的比较
19
作者 AL-M.,SL 李运敏 《国外兽医学(畜禽传染病)》 1997年第3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鸡病 禽呼肠病毒 传播
下载PDF
禽呼肠孤病毒在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中的血清流行率和风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郑好 杨霞 +8 位作者 张素 赵一萌 汤君宇 高丽 曹红 马国明 王占新 郑世军 王永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禽呼肠孤病毒(ARV)在我国流行范围较广,感染家禽后使其出现病毒性关节炎、生长不良和产蛋量下降等表现,对我国养禽业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我国蛋鸡群中ARV的流行情况及存在的感染风险因素,本试验在2022年11月—2023年3月从北京... 禽呼肠孤病毒(ARV)在我国流行范围较广,感染家禽后使其出现病毒性关节炎、生长不良和产蛋量下降等表现,对我国养禽业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我国蛋鸡群中ARV的流行情况及存在的感染风险因素,本试验在2022年11月—2023年3月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陕西、湖北和重庆9个省市的45个蛋鸡养殖场(其中包括祖代蛋鸡群、父母代蛋鸡群和商品代蛋鸡群),收集共计45份调查问卷和968份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ARV抗体,并结合调查问卷,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方法找到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风险因素。ELISA检测结果显示,968份血清样本中检出阳性863份,阳性率为89.15%(95%CI:87.0%~9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进全出饲养模式下的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概率显著低于区域性全进全出饲养模式或不同日龄、不同批次混养饲养模式下的蛋鸡,且具有较强程度的关联(P<0.05,0.1<OR<0.3);生物安全防控严格的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5万只以上)的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概率显著低于生物安全防控存在不足的小型养殖场(2万~5万只)的蛋鸡,且具有较强程度的关联(P<0.05,0.1<OR<0.3);员工不注意对鸡舍消毒的养殖场饲养的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概率显著高于员工对鸡舍具有较强或一般消毒意识的养殖场饲养的蛋鸡,具有中等程度的关联(P<0.05,1.5<OR<3.0)。综上所述,饲养模式、养殖场规模和员工对鸡舍的消毒意识可能是产蛋鸡群感染ARV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呼肠病毒(ARV) 抗体检测 风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