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人工感染鸡胚孵化雏鸡的带毒比较
1
作者 徐凤霞 孙万里 +3 位作者 张亚文 常爽 王一新 赵鹏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80-85,共6页
为比较血液和粪便等样品采用不同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的准确率,从而为制定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净化程序提供参考,利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构建REV垂直传播感染雏鸡模型,分别采用DF-1细胞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荧光定量... 为比较血液和粪便等样品采用不同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的准确率,从而为制定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净化程序提供参考,利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构建REV垂直传播感染雏鸡模型,分别采用DF-1细胞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对1日龄雏鸡血液和胎粪样品,7~70日龄鸡(每隔1周)的血液和泄殖腔棉拭子样品,进行REV检测和结果比较。结果显示:对1日龄出壳的SPF鸡血浆进行检测,荧光定量RT-PCR灵敏度最高,阳性检出率为100%(25/25),其次为病毒分离,阳性检出率为96%(24/25),RT-PCR检出率最低;对1日龄出壳的SPF鸡胎粪进行检测,荧光定量RT-PCR与病毒分离灵敏度一致,阳性检出率均为80%(20/25),RT-PCR检出率最低,为28%(7/25)。对7~70日龄鸡(每隔1周)进行血液和泄殖腔棉拭子检测,3种方法阳性检出率与1日龄检测情况总体相似,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荧光定量RT-PCR、病毒分离和RT-PCR。结果表明,在同一检测时间点使用同一检测方法,胎粪/泄殖腔棉拭子REV阳性检出率基本低于血液检出率。本研究初步比较了不同方法检测REV人工感染鸡胚孵化雏鸡的带毒情况,为实施REV净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病毒分离 RT-PCR 荧光定量RT-PCR
下载PDF
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的动态监测
2
作者 徐凤霞 孙万里 +3 位作者 张亚文 常爽 王一新 赵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7,共7页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染REV模型,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在不同日龄记录各组鸡的体重和死亡情况,并综合运用反转录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3种检测方法对各感染组进行REV的动态监测。结果显示:(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腔感染组和卵黄囊感染组SPF鸡体重增长在感染后第21~70天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9和63天显著升高(P<0.05),腹腔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2天显著升高(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血浆中REV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21天显著高于腹腔感染组(P<0.05);(2)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自出壳即可检测到病毒血症阳性,并在感染后第21天时达到排毒高峰,腹腔感染组SPF鸡在感染后第14天时达到排毒高峰;(3)卵黄囊感染同居组的10只SPF鸡在感染后第7天时即检测到2只鸡呈病毒血症阳性,腹腔感染同居组SPF鸡在感染后第21天时检测到1只鸡呈阳性;(4)3种检测方法中,RT-qPCR和IFA检出REV效果更好。本试验通过分析不同途径感染REV后鸡群血浆中的带毒状态,为REV感染的科学防控和净化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 排毒规律 反转录PCR(RT-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赵丽青 王树峰 +1 位作者 吴延功 王志亮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5-798,共4页
基于Light Cycler平台,利用SYBR GreenI染料能特异与双链DNA结合而发荧光的特性,建立了一种荧光PCR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方法。整个检测过程2 h内可以完成,病毒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0-7,在特异性试验中,REV有特异性的... 基于Light Cycler平台,利用SYBR GreenI染料能特异与双链DNA结合而发荧光的特性,建立了一种荧光PCR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方法。整个检测过程2 h内可以完成,病毒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0-7,在特异性试验中,REV有特异性的扩增曲线,而禽流感病毒和阴性对照一样,没有特异性扩增。对REV患鸡各器官组织进行了荧光PCR检测,各脏器病毒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肝、脾、腺胃、肾、肌胃,肝脏中的病毒含量最高,肌胃中的病毒含量最少,肺中没有检测到病毒。基于SYBR GreenI的荧光PCR方法检测REV快速、敏感、特异性好,为开展REV病原学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无污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 real—time PCR 检测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被引量:3
4
作者 翟新验 王兴龙 +1 位作者 卢胜明 刘月焕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44-448,I0005,共6页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方法。方法提取感染REV-T和脾坏死病毒(SNV)的SPF鸡胚成纤维细胞DNA为模板,利用前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区引物进行扩增。采集肿瘤病鸡,以及人工感染REV 28 d后鸡...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方法。方法提取感染REV-T和脾坏死病毒(SNV)的SPF鸡胚成纤维细胞DNA为模板,利用前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区引物进行扩增。采集肿瘤病鸡,以及人工感染REV 28 d后鸡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胸腺、法氏囊等器官,进行扩增。同时将采集的脏器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试验(IHC)。结果REV-T感染的组织未检测出电泳条带,而SNV感染的细胞中检测到了一条300bp特异而清晰的电泳条带,而且SNV感染的鸡组织中,PCR方法检测到了特异的条带。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到了肿瘤组织,肿瘤细胞的形态、分布。结论PCR检测REV更快捷,特异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GD09株的分离与全基因组测序 被引量:2
5
作者 史伟伟 刘红波 +2 位作者 徐成刚 廖明 曹伟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0-174,共5页
从广东某鸡场送检的疑似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病鸡中采集病料,处理后经接种DF-1细胞,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离并鉴定出1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命名为GD09。... 从广东某鸡场送检的疑似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病鸡中采集病料,处理后经接种DF-1细胞,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离并鉴定出1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命名为GD09。依据已发表的REV前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6对引物,采用分段扩增的方法完成了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基因组序列全长8295bp,符合典型的复制完全型反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基因序列中不含已知致癌基因。将该分离株的亚群特异性gp90基因序列与国内外各参考株相应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D09分离株与中国分离株HA9901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相似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gp90 分离与鉴定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LTR序列的启动子功能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文明 丁家波 +1 位作者 姜世金 崔治中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4年第3期255-258,共4页
通过PCR方法,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扩增并克隆进pUC-18质粒多克隆位点(MCS)的EcoRI和SacI之间,并以BGH基因的多聚腺苷酸序列作为终止子克隆到SphI和HindⅢ之间,构建成重组质粒pUC-LTR。将GFP基因和REV... 通过PCR方法,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扩增并克隆进pUC-18质粒多克隆位点(MCS)的EcoRI和SacI之间,并以BGH基因的多聚腺苷酸序列作为终止子克隆到SphI和HindⅢ之间,构建成重组质粒pUC-LTR。将GFP基因和REV囊膜糖蛋白gp90基因分别克隆到pUC-LTR载体中,获得质粒pUC-LTR-GFP和质粒pUC-LTR-gp90。重组质粒经转染48h,能够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本研究提示,REVLTR能够作为启动子构建表达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 长末端重复序列(LTR) 启动子 表达质粒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对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白洁 曾显营 +4 位作者 祁小乐 李鑫 李倩倩 陈化兰 田国彬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1-294,共4页
为研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对禽流感病毒(AIV)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将1日龄SPF鸡经腹腔感染REV HLJR0901株后,分别于10日龄免疫重组AIV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 LH5-6)及10日龄和24日龄... 为研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对禽流感病毒(AIV)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将1日龄SPF鸡经腹腔感染REV HLJR0901株后,分别于10日龄免疫重组AIV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 LH5-6)及10日龄和24日龄两次免疫r LH5-6疫苗,并设未感染REV的免疫对照组,于免疫后检测血清HI抗体,并采用H5N1亚型高致病性AIV攻毒。结果显示:实验鸡感染REV后HI抗体滴度均低于相应的未感染REV的免疫对照组。感染REV后,免疫一次Re-6灭活疫苗、r LH5-6活疫苗及两次r LH5-6活疫苗的实验鸡攻毒后的存活率分别为70%、60%及80%,排毒鸡数分别为4/10、4/10及3/10;未感染REV的免疫鸡均不发病、不死亡、不排毒;空白对照组实验鸡攻毒后3 d内全部死亡并且排毒。本研究表明,REV对AIV灭活疫苗和活疫苗均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加强免疫r LH5-6疫苗可以部分减轻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流感疫苗 免疫效果 影响
下载PDF
肉鸡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赵丽青 王树峰 +1 位作者 吕朋 吴延功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39,共3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引起鸡、鸭、鹅、火鸡及其它禽类的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它是以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综合征、淋巴组织和其它组织的慢性肿瘤形成为特征的一群病理综合征,由于病毒引起的肿瘤以网状组织增...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引起鸡、鸭、鹅、火鸡及其它禽类的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它是以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综合征、淋巴组织和其它组织的慢性肿瘤形成为特征的一群病理综合征,由于病毒引起的肿瘤以网状组织增生为特征,因此称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流行病学分析 肉鸡 诊断 感染 肿瘤形成 网状细胞 淋巴组织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囊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瞿晓兰 王宏俊 +1 位作者 陈小玲 章振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154-157,共4页
以本实验室保存的REV毒株为模板,采用RT_PCR技术扩增了REV env部分基因,长为939 bp,并进行亚克隆到pMD18_T质粒载体上,连接、转化、鉴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质粒pET_env,将目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REV的env基因与已发表的SNV株、中... 以本实验室保存的REV毒株为模板,采用RT_PCR技术扩增了REV env部分基因,长为939 bp,并进行亚克隆到pMD18_T质粒载体上,连接、转化、鉴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质粒pET_env,将目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REV的env基因与已发表的SNV株、中国HA9901株以及A株同源性均达94%以上,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4%以上。将该基因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ET_32a重组,并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宿主菌BL21中,用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的蛋白用SDS_PAGE电泳,免疫印迹和薄层凝胶扫描分析,表达产物与理论推理一致;免疫印迹结果证明,表达的env蛋白可被REV阳性血清所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ENV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下载PDF
从病鸡肿瘤组织中同时检测出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桂平 陆熹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J亚群白血病病毒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 同时检测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肿瘤 病鸡 长末端重复序列 反转录病毒 virus PCR方法
下载PDF
一例蛋鸡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和禽白血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11
作者 张栋 杨凯 +2 位作者 刘波 刘娜 孔令静 《家禽科学》 2017年第10期38-40,共3页
某蛋鸡场80日龄蛋鸡出现渐进性消瘦和生长发育不良,剖检可见腺胃肿大,乳头挤压出现脓性分泌物。无菌取病死鸡的腺胃进行荧光定量RT-PCR/PCR检测,结果显示该样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禽白血病病毒均为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剖检病... 某蛋鸡场80日龄蛋鸡出现渐进性消瘦和生长发育不良,剖检可见腺胃肿大,乳头挤压出现脓性分泌物。无菌取病死鸡的腺胃进行荧光定量RT-PCR/PCR检测,结果显示该样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禽白血病病毒均为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蛋鸡场发病的原因是由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和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白血病病毒 RT-PCR/PCR
下载PDF
一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诊断与防治
12
作者 葛仕豪 《山东畜牧兽医》 2010年第8期94-95,共2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是由反转录病毒属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群所引起鸡、火鸡、鸭及其他禽类的一组病理综合症。RE是一种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家禽感染后,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造成禽类免疫应答能力降低,甚...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是由反转录病毒属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群所引起鸡、火鸡、鸭及其他禽类的一组病理综合症。RE是一种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家禽感染后,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造成禽类免疫应答能力降低,甚至免疫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免疫抑制性疾病 防治 诊断 反转录病毒 经济损失 免疫应答 免疫失败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星 韦平 《家禽科学》 2007年第10期43-46,共4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 RE)是由反转录病毒科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 Virus REV)引起的鸡、鸭、火鸡和其他禽的一群病理综合征,该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病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 RE)是由反转录病毒科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 Virus REV)引起的鸡、鸭、火鸡和其他禽的一群病理综合征,该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病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形成。该病能引起禽的免疫抑制.并可导致严重的疫苗污染.对养禽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Robinson和Twiehaus于1958年首次在美围分离了REV(T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肉皮 反转录病毒 肿瘤形成 Virus 综合征 网状细胞 淋巴组织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诊断与防控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婷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年第11期5-6,共2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一组反转录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群——引起的火鸡、鸡、鸭及其他禽类的一组病理学综合症,包括免疫抑制、急性致死性网状细胞瘤、矮小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一组反转录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群——引起的火鸡、鸡、鸭及其他禽类的一组病理学综合症,包括免疫抑制、急性致死性网状细胞瘤、矮小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从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诊断与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科学防控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诊断 防控
下载PDF
鸡胚中人工感染网状内皮增殖病病毒的检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永平 崔治中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6,共3页
为了模仿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REV)垂直感染鸡胚,在1和3日龄的发育SPF鸡胚人工接种不同剂量的REV,并继续孵化至12日龄。在将发育鸡胚制成成纤维细胞单层后,再用抗REV单克隆抗体11B118作间接荧光抗体反应检测REV。结果表明,从所有人工感染... 为了模仿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REV)垂直感染鸡胚,在1和3日龄的发育SPF鸡胚人工接种不同剂量的REV,并继续孵化至12日龄。在将发育鸡胚制成成纤维细胞单层后,再用抗REV单克隆抗体11B118作间接荧光抗体反应检测REV。结果表明,从所有人工感染REV的鸡胚12日龄制备的成纤维细胞中均能在培养48h检测出REV。该方法可用于检测生产弱毒疫苗的SPF鸡胚及其相应细胞有无REV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免疫荧光试验 SPF鸡胚 病毒检测 疫苗
下载PDF
病毒REV与ALV-J经鸡胚垂直传播共感染对雏鸡的协同致病性
16
作者 马凌遥 王一新 +2 位作者 赵鹏 常爽 蔡曼珊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0期141-148,共8页
【目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均可通过鸡胚垂直传播,且两者在鸡胚中的自然共感染已有报道,但两者经鸡胚共感染的致病性未有研究。建立... 【目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均可通过鸡胚垂直传播,且两者在鸡胚中的自然共感染已有报道,但两者经鸡胚共感染的致病性未有研究。建立ALV-J与REV垂直传播共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ALV-J与REV垂直传播共感染的致病作用及其对禽白血病净化检测的影响,以期为推动多病原协同净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鸡胚接种方式构建分别携带ALV-J、REV及两者共感染的雏鸡感染模型,通过孵化率、死亡率、体重、胎粪ALV-p27抗原检出率、病毒血症阳性率等指标分析REV与ALV-J在垂直传播中共感染的致病性。【结果】ALV-J+REV共感染组鸡胚孵化率为65.71%,低于单感染组和空白组(CK);共感染组死亡率高于单感染组和CK。7日龄时CK、ALV-J组、REV组、ALV-J+REV组雏鸡平均体重分别为59.25、50.83、49.67、43.78 g,共感染加重了对雏鸡生长的抑制。ALV血浆病毒分离结果显示,ALV-J组、ALV-J+REV组阳性率在各日龄均为100%,CK均为0%。采集肛拭子检测ALV-p27抗原结果显示,ALV-J+REV组雏鸡阳性率在1、3、7、14日龄分别为91.30%、94.12%、90.90%和100%,肛拭子的ALV-J p27阳性检出率低于血浆病毒分离。比较免疫器官发育指数结果显示,ALV-J和REV单感染均导致雏鸡免疫器官萎缩,共感染加重免疫器官萎缩程度。免疫器官病毒载量显示,REV与ALV-J共感染促进了ALV-J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同时ALV-J也促进了REV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结论】相对于ALV-J和REV单感染,两者共感染降低了鸡胚孵化率、增加了雏鸡死亡率、增强了对雏鸡生长的抑制作用,对诱导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萎缩的影响更加显著,且两者在共感染过程中对彼此复制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病毒(ALV)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 垂直传播 共感染 致病性 净化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gp9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识别区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明铭 李晓齐 +2 位作者 曹红 王永强 郑世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85,共11页
为了制备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gp9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应用His-gp90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经过筛选、3次亚克隆后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REV-gp9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 为了制备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gp9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应用His-gp90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经过筛选、3次亚克隆后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REV-gp9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G5-B8、3G5-A10和1G12。经间接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方法检测,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解离常数(Kd)分别为6.483×10–10、4.844×10–10和9.330×10–10,3株单抗的亚型分别为Ig G1、Ig G1和Ig G2b。经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测,3株单抗均能识别REV感染DF-1细胞后产生的gp90蛋白。以Western blotting方法利用单抗检测不同截短的gp90蛋白,初步确定3G5-B8和3G5-A10 2株单抗抗原识别区均位于gp90蛋白第200-245位氨基酸,而1G12株单抗识别区包含第230-235位氨基酸。这些单抗为REV的诊断和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gp90蛋白 单克隆抗体 亲和力 抗原表位
原文传递
一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与马立克氏病混合感染的诊断
18
作者 张玉玲 李莉娟 王雯慧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5-126,298,299,共4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指由反转录病毒科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引起鸡、鸭、鹅、火鸡和其他禽类的一种病理性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矮小病综合征、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近...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指由反转录病毒科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引起鸡、鸭、鹅、火鸡和其他禽类的一种病理性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矮小病综合征、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近几年该病在我国许多省(区)鸡群中均有感染的报道[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混合感染 马立克氏病 诊断 反转录病毒 网状细胞 淋巴组织 综合征
原文传递
REV引起免疫抑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宇文延清 吴延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6-78,共3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群 (REVs)主要包括 REV- T株、CS株 (鸡合胞体病毒 )、SN株 (脾坏死病毒 )、 DIA株 (鸭传染性贫血病毒 )以及从我国分离到的 REV- C4 5株 ,主要引起禽类免疫抑制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对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REV 免疫抑制 研究进展 免疫系统 免疫力 鸡合胞体病毒 脾坏死病毒
下载PDF
2010年山东地区鸡痘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车国喜 刘思当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第1期56-57,共2页
近几年来,鸡痘(Fowlpox FP)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严重程度也呈增强趋势,由鸡痘导致的经济损失日趋严重。很多研究资料表明,目前鸡痘严重发病与鸡痘病毒整合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关系密切[1]。
关键词 发病情况调查 鸡痘病毒 山东地区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严重程度 经济损失 研究资料 发病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