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山东省和安徽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1
作者 邵立志 吉星 +5 位作者 孙利厂 朱树娇 王佳芸 何涛 王冉 杨章平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为了探明江苏省、山东省和安徽省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试验于2023年从三省部分规模化鸡养殖场采集鸡粪便、鸡毛蛋、鸡卵黄以及病死鸡的鸡腿、骨髓、关节、心脏、脾脏、肺脏和肠道内容物样品共918份,使用选... 为了探明江苏省、山东省和安徽省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试验于2023年从三省部分规模化鸡养殖场采集鸡粪便、鸡毛蛋、鸡卵黄以及病死鸡的鸡腿、骨髓、关节、心脏、脾脏、肺脏和肠道内容物样品共918份,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APEC;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分离菌株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型)、菌体(O)抗原分型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分离菌株的主要流行特征。结果显示,共分离获得390株APEC,分离率为42.48%;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91.03%,355/390)、头孢噻呋(82.82%,323/390)、庆大霉素(81.03%,316/390)和四环素(77.95%,304/390)的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0.51%,2/390)和黏菌素(3.08%,12/390)比较敏感,耐药基因以blaEC(98.97%,386/390)、blaTEM(80.00%,312/390)、aph(6)-Id(54.10%,211/390)、erm(D)(98.46%,384/390)、tet(A)(81.79%,319/390)和floR(63.33%,247/390)为主;毒力基因分析发现,所有分离菌株至少含有4种毒力基因。共鉴定出68种血清型,其中优势血清型为O78(11.03%,43/390)、O180(7.95%,31/390)和O15(7.18%,28/390),MLST共鉴定出71种ST型,主要的ST型为ST117(15.90%,62/390)、ST155(8.46%,33/390)和ST162(8.21%,32/390);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共分为4个进化分支,不同省份鸡养殖场分离菌株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相距较远。结果表明,江苏省、山东省和安徽省鸡源APEC的流行血清型为O78、O180和O15,主要流行ST型为ST117,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较多,鸡养殖场应当继续加强APEC的流行病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大肠杆菌(apec)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血清型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河南汝南县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和毒力基因分布
2
作者 冯笑丽 《家禽科学》 2025年第3期22-26,共5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汝南县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采集来自汝南县部分家禽养殖场疑似感染APEC家禽的脑、心脏、肝脏等病料,利用细菌分离培养、血清型PCR和凝集试验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O1、O2、O18、O7... 本研究旨在了解汝南县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采集来自汝南县部分家禽养殖场疑似感染APEC家禽的脑、心脏、肝脏等病料,利用细菌分离培养、血清型PCR和凝集试验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O1、O2、O18、O78血清型占比分别为43.2%、21.5%、15.8%、12.5%,其它血清型为7.0%。毒力基因iucD、tsh、iss、irp2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00.0%、95.4%、87.1%、82.3%。所有菌株至少携带2种毒力因子,以携带3~5种最多。研究结果为开展汝南县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大肠杆菌 PCR 血清型 毒力基因
下载PDF
湖南省部分地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生物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伯承 燕海峰 +4 位作者 罗阳 王慧 杨俊 陈一峰 周望平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3期28-37,共10页
为探究湖南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物特性,从部分地区规模肉鸡场采集122份病死鸡临床肝脏样品,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方法进行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定,利用大肠杆菌持家基因phoA进行PCR扩增,对纯化鉴定后的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种系发育群检测... 为探究湖南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物特性,从部分地区规模肉鸡场采集122份病死鸡临床肝脏样品,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方法进行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定,利用大肠杆菌持家基因phoA进行PCR扩增,对纯化鉴定后的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种系发育群检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毒力基因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出83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鉴定出15种血清型,其中O2、O1、O78、O14为优势血清型,种系发育群分为B2、B1、A和D群,高致病性株主要来自B2、B1群;MLST分析共得到12种ST型,其中ST95、ST481、ST350为主要ST型;分离株irp2、fyuA、iutA、fimC毒力基因携带率为100%,其中38.55%菌株同时携带irp2、afa、fyuA、iutA、hlyF、iss、papC、fimC毒力基因;雏鸡致病性试验检出高致病性菌株46株(55.42%)、中等致病性菌株31株(37.35%)、低等致病性菌株6株(7.23%);分离株对10种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其中对四环素和新生霉素耐药最严重,耐药率分别为96.38%和92.77%。结果表明,湖南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遗传关系整体复杂多态,且致病性较高,耐药广泛,提示该地区应加强对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大肠杆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MLST 耐药
下载PDF
基于减法蛋白组学和反向疫苗学方法设计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1和O78血清型多表位疫苗
4
作者 陈洪 吴双 +5 位作者 车业贵 邱树磊 周子祥 王奕 王永娟 袁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25-5438,共14页
【目的】设计针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O1和O78血清型的多表位疫苗(multi-epitope vaccine,MEV),为APEC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结合减法蛋白组学和反向疫苗学进行研究。通过CD-HIT... 【目的】设计针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O1和O78血清型的多表位疫苗(multi-epitope vaccine,MEV),为APEC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结合减法蛋白组学和反向疫苗学进行研究。通过CD-HIT、BLASTP等工具去除APEC O1、O78蛋白序列中的冗余和不相似蛋白。将APEC O1、O78中相似蛋白与鸡参考蛋白质组进行BLASTP比对,去除同源蛋白,保留非同源蛋白。采用DEG、VFDB等数据库筛选具有毒力的必需蛋白。利用在线工具PSORTb和VaxiJen v 2.0筛选候选蛋白。使用在线工具NetCTL 1.2和NetMHCⅡpan 4.0预测T淋巴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和Ⅱ类分子结合表位,用在线工具IEDB预测B淋巴细胞表位。经在线工具VaxiJen v 2.0评估抗原性后,将合格的表位通过柔性linker串联成多表位疫苗。对设计的多表位疫苗进行抗原性、理化性质、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通过分子对接和免疫模拟分别评估多表位疫苗与免疫受体的结合能力及免疫效果,优化密码子便于克隆表达。【结果】经筛选后,选择12个CLT表位、12个HTL表位和12个B淋巴细胞表位构建多表位疫苗MEV-O1O78。多表位疫苗MEV-O1O78分子质量为69.81 ku,为稳定亲水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存在7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中,α-螺旋、延长链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7.93%、10.81%和81.27%。三级结构拉氏图显示,优势区域中含有的残基数占95.6%。免疫模拟结果显示,多表位疫苗MEV-O1O78能引起良好的体液免疫,并提高部分细胞因子的表达,经密码子优化确保设计的多表位疫苗MEV-O1O78在大肠杆菌K12表达系统中高效、稳定地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设计了含36个优势表位的APEC O1和O78多表位疫苗MEV-O1O78,可为研发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多表位疫苗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大肠杆菌(apec) 血清型 多表位疫苗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HlyE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春晓 王利丽 +6 位作者 赵奇 孙欣艺 侯冠欣 刘畅 史秋梅 吴同垒 张志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7,共7页
为评估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溶血素HlyE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对APEC溶血素HlyE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和纯化,并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将纯化蛋白利用透析袋在4℃透析后,利用血琼脂平板对其溶血活性进行检测。SD... 为评估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溶血素HlyE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对APEC溶血素HlyE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和纯化,并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将纯化蛋白利用透析袋在4℃透析后,利用血琼脂平板对其溶血活性进行检测。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并纯化到分子量约为36 ku的重组HlyE蛋白(rHlyE),经ND-2000超微量核酸蛋白测定仪测定纯化后蛋白浓度为0.65 mg/mL;溶血活性检测结果显示,rHlyE具有溶血活性。以透析后的rHlyE作为抗原,按照50μg/只的剂量免疫小鼠,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PBS,共免疫3次间隔14 d,并于首免后不同时间采血,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两组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并于三免后18 d以2 LD_(50)的APEC菌液攻毒小鼠,观察7 d内小鼠的死亡情况;于首免后28 d剖杀各组小鼠取其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型比率,对rHlyE的免疫原性进行评估。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该蛋白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分泌高表达量的IgG抗体,抗体水平于三免后15 d达到最高水平。rHlyE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免疫组小鼠基本无明显临床症状,7 d内存活率达80%;而对照组小鼠表现明显临床症状,于攻毒后3 d内全部死亡。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小鼠的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型比率均升高。上述结果表明,rHlyE在大肠杆菌BL21中为部分可溶性表达,将其免疫小鼠后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应答,并且可对小鼠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明确了APEC HlyE蛋白的免疫原性,为APEC免疫保护蛋白的筛选以及疫苗研发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大肠杆菌 重组HlyE蛋白 原核表达 溶血活 免疫原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39味中药及其复方对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6
作者 赵双 王冠男 +5 位作者 周子凡 寇宇宁 陈春琴 焦梦珍 于忠娜 于雷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1,共5页
试验旨在筛选抑制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O78地方流行株的有效中药。采用打孔法测定39味中药及其复方对APEC的抑菌效果,使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3... 试验旨在筛选抑制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O78地方流行株的有效中药。采用打孔法测定39味中药及其复方对APEC的抑菌效果,使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39味中药中有9味中药对APEC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五味子、洛神花和黄柏对APEC高度敏感,MIC依次为31.25、31.25、500 mg/mL,MBC依次为62.5、125、500 mg/mL;蒲公英、红花和石榴皮中度敏感,MIC与MBC均大于或等于500 mg/mL;丹皮、何首乌和荷叶低度敏感;其余中药无抑菌效果。复方中五味子+洛神花配伍药效最好,MIC与MBC分别为31.25 mg/mL与125 mg/mL。说明在39味中药中五味子、黄柏、洛神花和复方五味子+洛神花(1∶1)对APEC有比较好的体外抑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大肠杆菌 中药 复方 药敏试验 体外抑菌
下载PDF
天蚕素对H_(9)N_(2)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共感染肉鸡的干预作用
7
作者 王许刚 卢佳慧 +5 位作者 袁佳欣 常伽翌 范雨欣 李龙飞 张瑞华 徐彤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3-78,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天蚕素对H_(9)N_(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共感染致炎性渗出的干预效果,为临床H_(9)N_(2)亚型AIV与APEC共感染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试验选取150只14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 试验旨在探讨天蚕素对H_(9)N_(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共感染致炎性渗出的干预效果,为临床H_(9)N_(2)亚型AIV与APEC共感染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试验选取150只14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肉鸡使用无菌生理盐水0.2 mL滴鼻,APEC感染组肉鸡使用含2.09×109 CFU APEC O2菌株肉汤0.2 mL滴鼻,H_(9)N_(2)感染组肉鸡使用H_(9)N_(2)病毒尿囊液(约105 EID50 H_(9)N_(2)病毒)0.2 mL滴鼻,H_(9)N_(2)+APEC感染组肉鸡使用0.2 mL APEC O2菌株肉汤离心后的沉淀与0.2 mL H_(9)N_(2)病毒尿囊液混匀得到的病毒尿囊液滴鼻,H_(9)N_(2)+APEC干预组肉鸡采用与H_(9)N_(2)+APEC感染组相同处理后,使用天蚕素饮水(300 mg/kg)+基础饲粮饲喂,其余各组正常饮水+基础饲粮饲喂。正式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H_(9)N_(2)+APEC感染组肉鸡临床症状极为明显,死亡率显著升高(P<0.05),气管和肺脏病变最为严重。与H_(9)N_(2)+APEC感染组相比,H_(9)N_(2)感染组和APEC感染组在感染后第3、7、14、21 d时的H_(9)N_(2)病毒拷贝数和APEC载量均显著降低(P<0.05);H_(9)N_(2)+APEC干预组在感染后第3、7、14、21 d时的H_(9)N_(2)病毒拷贝数均显著降低(P<0.05),H_(9)N_(2)+APEC干预组在感染后第7、14、21 d时的APEC载量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天蚕素可以缓解H_(9)N_(2)亚型AIV、APEC以及两者共感染引起的肉鸡呼吸道症状,降低死亡率,其机制与天蚕素降低病原在组织内的载量及修复呼吸系统、改善呼吸机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H_(9)N_(2)亚型流感病毒 致病大肠杆菌 合并感染 天蚕素
原文传递
蛋鸡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噬菌体制剂体外杀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亮 《畜禽业》 2024年第2期13-16,共4页
为研究噬菌体制剂对蛋鸡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从某蛋鸡养殖场采集疑似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的病料,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分析和药物敏感试验等操作,选择其中代表性菌株开展噬菌体制剂体外杀菌试验。结果可见有深紫... 为研究噬菌体制剂对蛋鸡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从某蛋鸡养殖场采集疑似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的病料,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分析和药物敏感试验等操作,选择其中代表性菌株开展噬菌体制剂体外杀菌试验。结果可见有深紫黑色且带金属光泽细菌生长;镜检可见呈红色两端钝圆的短杆菌;生化鉴定,符合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PCR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为大肠杆菌。累计从152份样品中分离到大肠杆菌49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9株分离菌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等耐药率分别高达89.8%、89.8%、93.6%、98.0%、85.7%、100%,临床耐药情况严重。选用5株代表性菌株开展噬菌体制剂体外杀菌试验,与氟苯尼考相比,噬菌体制剂体外杀菌效果更优。复合噬菌体制剂可用于蛋鸡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致病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噬菌体制剂 体外杀菌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被引量:1
9
作者 边青岩 艾培培 +1 位作者 曹玲芝 贾敬亮 《北方牧业》 2024年第13期4-4,共1页
大肠杆菌是大肠埃希氏菌的俗称,属于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的一员。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哺乳动物和禽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之一,大部分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是无致病性的,并且对维护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少数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大肠埃希氏菌的俗称,属于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的一员。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哺乳动物和禽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之一,大部分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是无致病性的,并且对维护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少数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能引起鸡、鸭、鹅及其他多种禽类的肠道外疾病,即禽大肠杆菌病,该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常见有心包炎、肝周炎、卵黄性腹膜炎、关节炎、败血症,甚至脑炎等。APEC能够引起小鼠的脑膜炎症状,证明APEC也能引起哺乳动物的疾病,因此,APEC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病原学APEC为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呈短杆状,两端钝圆,散在或成对存在;多数菌株有周生鞭毛,但也有无菌毛的变异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腹膜炎 大肠杆菌 致病大肠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 正常菌群 肝周炎 埃希氏菌属 防控措施
下载PDF
双组份系统调控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于鲁敏 王香菲 +3 位作者 王依洁 徐仰慧 刘若晗 王晓哲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一种典型的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够引起各种肠道外疾病,给禽类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生物被膜作为一种保护细菌的物理屏障用于抵御抗生素的损伤及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宿主持续和反复性感染。双组份...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一种典型的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够引起各种肠道外疾病,给禽类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生物被膜作为一种保护细菌的物理屏障用于抵御抗生素的损伤及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宿主持续和反复性感染。双组份系统是普遍存在于各类细菌中主要的信号传导系统,参与调控细菌抗生素耐药性和生物被膜的形成。为了解由生物被膜造成的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机制,文章详述了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并综述了双组份系统调控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以期探寻阻断双组份系统信号转导的新方法以破坏生物被膜的形成作为控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的治疗策略,从而为防治由生物被膜引起的抗生素耐药性以及持续或反复性感染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大肠杆菌 生物被膜 双组份系统 感染
下载PDF
一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分析
11
作者 刘晓娟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25-27,共3页
为了探明河南地区白羽肉鸡养殖场肉鸡大量发病死亡原因,采用细菌平板划线法对病鸡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经LB琼脂平板与伊红美蓝鉴别性琼脂平板划线培养,得到形状均匀、大小一致的菌落。PCR与生化试验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禽致病性大... 为了探明河南地区白羽肉鸡养殖场肉鸡大量发病死亡原因,采用细菌平板划线法对病鸡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经LB琼脂平板与伊红美蓝鉴别性琼脂平板划线培养,得到形状均匀、大小一致的菌落。PCR与生化试验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药敏纸片法试验测定常见抗生素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土霉素、哌拉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耐药,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和新霉素敏感,对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卡那霉素和金霉素中等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生化鉴定 耐药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菌蜕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小妹 马跃 +2 位作者 李安兴 谢明权 张哓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3-427,共5页
菌蜕是通过PhiX174噬菌体溶菌基因E的可调控表达而形成的、缺少细胞浆和核酸且无繁殖能力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菌体。这种非变性的灭活方式使菌蜕完好保留了细菌的各种抗原成分和免疫黏附分子,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和固有的免疫佐剂性质以及... 菌蜕是通过PhiX174噬菌体溶菌基因E的可调控表达而形成的、缺少细胞浆和核酸且无繁殖能力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菌体。这种非变性的灭活方式使菌蜕完好保留了细菌的各种抗原成分和免疫黏附分子,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和固有的免疫佐剂性质以及免疫系统靶向性质。菌蜕的这些生物学特点使其在作为新型非变性灭活菌苗、作为递呈异源抗原的重组疫苗以及作为DNA疫苗甚至药物的载体方面都显现出巨大的研究开发前景。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热敏诱导、pR、pL串联双启动子表达E基因的、具有不同抗性标记和复制起点的系列溶菌载体,比国外用pR或pL单启动子的溶茵载体在K-12株大肠杆菌(如XL1-blue)的溶茵效率高一个指数级。本研究还成功制备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coli,APEC)野毒株的菌蜕,为进一步进行菌蜕疫苗的开发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蜕 致病大肠杆菌 灭活疫苗
下载PDF
辽宁禽大肠杆菌病血清型、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调查
13
作者 程安琪 陈宇山 +4 位作者 许大伟 朱琪 宋青 李德生 李冰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3期66-69,共4页
研究旨在了解辽宁地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的流行情况,为防控临床鸡大肠杆菌病提供指导。从辽宁某规模化鸡场采集106株APEC,通过PCR方法对大肠杆菌9种毒力基因、8种血清型及8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106株鸡源APEC中,优势抗... 研究旨在了解辽宁地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的流行情况,为防控临床鸡大肠杆菌病提供指导。从辽宁某规模化鸡场采集106株APEC,通过PCR方法对大肠杆菌9种毒力基因、8种血清型及8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106株鸡源APEC中,优势抗原为O1(33.96%,36/106)、O78(19.81%,21/106);携带ibeB(检出率96.23%,102/106)、FimH(检出率86.79%,92/106)、FimC(检出率83.96%,89/106)、YijP(检出率69.81%,74/106)等毒力基因;耐药基因gyrA、tetA、blaTEM、blaCTX-M、aac、sul1的检出率均在57%以上。研究表明,辽宁地区鸡源APEC的血清型复杂多样,且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研究结果为辽宁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大肠杆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下载PDF
不同地区101个禽源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致病性试验 被引量:21
14
作者 高崧 吴长新 +3 位作者 文其乙 焦新安 张如宽 刘秀梵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3-16,共4页
从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大肠杆菌病疑似病禽中分离并鉴定出大肠杆菌595株,鉴定出其中440个分离株的血清型。采用Rosenberg氏报道的方法,测定了来自不同地区的60个优势血清型分离株对SPF鸡、30个其他常见血... 从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大肠杆菌病疑似病禽中分离并鉴定出大肠杆菌595株,鉴定出其中440个分离株的血清型。采用Rosenberg氏报道的方法,测定了来自不同地区的60个优势血清型分离株对SPF鸡、30个其他常见血清型及11个国内少见血清型分离株对普通易感鸡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所测定的101个分离株均为致病株,且90%以上属高、中度致病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致病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四种抗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5
15
作者 金文杰 秦爱建 +4 位作者 郑志明 黄训良 邵红霞 刘岳龙 张永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1-404,共4页
氨基糖苷类药物曾经是临床最为常用而有效的抗生素,长期应用与不合理使用使得该药物效果不尽理想。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耐药基因相关序列,设计引物,结果从禽源大肠杆菌基因组中扩增出4种抗氨基糖苷类药物基因aadA1、strA、strB、aph(3... 氨基糖苷类药物曾经是临床最为常用而有效的抗生素,长期应用与不合理使用使得该药物效果不尽理想。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耐药基因相关序列,设计引物,结果从禽源大肠杆菌基因组中扩增出4种抗氨基糖苷类药物基因aadA1、strA、strB、aph(3′),经pGEX-T-easy和pET32a载体克隆和序列分析,证明扩增获得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参考序列同源性达到97%以上。对分离保存的216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检测,结果表明:aadA1阳性率高达49.1%,strA和strB的阳性率分别为56%和65.7%,aph(3′)的阳性率为16.2%;近三分之二的被检菌株携带有2种以上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被检菌株对链霉素耐药率为68.9%,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38.9%。本研究结果说明禽类细菌的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基本呈正相关,临床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与耐药基因的普遍存在有着很大的关系,提示控制禽源耐药细菌对人类健康与卫生安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 致病大肠杆菌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6
作者 欧阳凤菊 李兆利 +7 位作者 赫明雷 刘慧芳 司微 刘思国 王春来 倪洪波 王宇 曲娟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72-676,共5页
为确定影响细菌生物被膜(BF)的形成条件,本研究采用BF体外定性观察和定量粘附性检测两种方法对1株野生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在不同环境(培养时间、培养基类型、引导载体类型、营养条件)下产生BF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野生禽致... 为确定影响细菌生物被膜(BF)的形成条件,本研究采用BF体外定性观察和定量粘附性检测两种方法对1株野生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在不同环境(培养时间、培养基类型、引导载体类型、营养条件)下产生BF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野生禽致病性E.coli其宿主体外BF最适形成条件是培养时间为48h,培养基为5%TSB、引导载体为平底96孔聚苯乙烯微孔板(美国Corning Costar)。其生长周期为8h时开始起始粘附、24h形成若干微菌落、36h微菌落粘连、48h形成完整的BF、72h细菌脱落开始下一轮的BF生长。糖分和适量的无机盐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BF的形成和被膜内细菌的粘附性提高。该研究表明禽致病性E.coliBF的形成周期,并为抑制其形成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大肠杆菌 生物被膜 细菌粘附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7
作者 马兴树 范翠蝶 夏玉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不同血清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coli,APEC)引起的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作者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新亚群分类、病型、生境、毒力因子和致病机理作了综述,...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不同血清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coli,APEC)引起的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作者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新亚群分类、病型、生境、毒力因子和致病机理作了综述,同时为有效防控禽大肠杆菌病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大肠杆菌 亚群分类 生境 毒力因子 致病机理
下载PDF
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祥 高崧 +1 位作者 焦新安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54-57,共4页
  1885年,Escherich氏分离并描述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它构成了所有温血动物大肠中主要的需氧微生物菌群.……
关键词 致病机理 OMP 血清型 血清变种 大肠杆菌 菌毛抗原 大肠杆菌败血症 分离株 病原大肠杆菌 致病菌株
下载PDF
影响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信号分子AI-2产生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白灏 韩先干 +4 位作者 刘蕾 祁克宗 刘海文 丁铲 于圣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220-3226,共7页
【目的】探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在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培养条件下,信号分子AI-2(Autoinducer-2,AI-2)的合成与luxS和pfs的转录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哈维弧菌BB170(vibrio harveyi BB170... 【目的】探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在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培养条件下,信号分子AI-2(Autoinducer-2,AI-2)的合成与luxS和pfs的转录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哈维弧菌BB170(vibrio harveyi BB170)检测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培养条件下APEC的AI-2活性。同时利用Real-time PCR检测APEC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培养条件下luxS和pfs的转录水平。【结果】APEC在不同生长时期的AI-2活性与luxS的转录水平保持一致。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麦芽糖和NaCl后,AI-2活性和luxS转录水平都上调,加入蔗糖后则都下调,两者保持一致性。AI-2活性与pfs的转录水平则并不一致。【结论】APEC的AI-2产生水平与luxS的转录水平有高度的相关性,而与pfs的转录水平没有显著相关性;葡萄糖、麦芽糖和NaCl,促进AI-2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大肠杆菌 信号分子AI-2 LUXS PFS REAL-TIME PCR
下载PDF
抑制差减杂交筛选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组差异片段及其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祥 赵娟 +2 位作者 高崧 焦新安 刘秀梵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0-684,共5页
采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037株(血清型O78)与非致病菌株K-12MG1655以及同一O2血清型高致病菌株E058与低致病菌株E526进行基因组差异片段克隆与分析。从E037株中共检出17个... 采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037株(血清型O78)与非致病菌株K-12MG1655以及同一O2血清型高致病菌株E058与低致病菌株E526进行基因组差异片段克隆与分析。从E037株中共检出17个特异性差异片段,E058株中共检出32个特异性差异片段。经同源分析,这些序列可分为4类:质粒相关序列、噬菌体相关序列、已知功能序列、未知功能序列。这些差异片段包含许多重要的大肠杆菌毒力相关基因,如大肠杆菌素、气杆菌素受体、铁基因簇等。49个片段中,14个片段与其它微生物基因组同源性较高。结果表明,大肠杆菌高致病株与低致病菌株或非致病菌株基因组间存在较多差异基因,其中包括毒力、毒力相关基因、代谢以及噬菌体等基因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大肠杆菌 抑制差减杂交 基因组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