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马自然保护区常见秋熟植物种子大小变异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欧祖兰 陈延松 +1 位作者 周守标 徐忠东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3-59,共7页
以种子千粒质量为指标,对安徽天马自然保护区61种常见秋熟植物(种子数量在500粒以上)的种子大小进行了测定,并从种子大小与生活型、分类群和种子产量的相关性等方面研究了种子大小的变异规律。结果显示:61种植物的种子大小存在很大变异... 以种子千粒质量为指标,对安徽天马自然保护区61种常见秋熟植物(种子数量在500粒以上)的种子大小进行了测定,并从种子大小与生活型、分类群和种子产量的相关性等方面研究了种子大小的变异规律。结果显示:61种植物的种子大小存在很大变异,种子千粒质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015和79.370 g;根据种子千粒质量可将种子大小划分成A(0~0.05 g)、B(0.05~0.5 g)、C(0.5~5 g)、D(5~50 g)和E(50~500 g)5个等级,分别占总种数的8.20%、31.15%、36.06%、21.31%和3.28%,呈正态分布。61种植物包含乔木、藤本、灌木和草本4种生活型,种子千粒质量平均值分别为24.753、6.884、6.812和1.601 g,不同生活型间的种子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61种植物分属33科,不同科间的种子大小具有极显著差异,但各科间的种子大小与分类系统发育方向没有显著相关性。种子较小且种子产量较高的种类有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奇蒿(A.anomala S.Moore)、薄雪火绒草(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华东藨草(Scirpus karuizawensis Makino)和庐山藨草(S.lushanensis Ohwi)等,显示种子大小与种子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马自然保护区 秋熟植物 种子大小 千粒质量 生活型 种子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