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砂根成熟果实不同部位生理特性与种子胎生的关系
1
作者 赵财宝 王斌 +3 位作者 潘曲波 王锦 艾星梅 孙媛媛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10期1-6,共6页
研究朱砂根种子胎萌发生与果实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及酶活性的关系,为探讨胎萌发生的生理机制提供依据。以朱砂根胎生与非胎生果实为材料,剥离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胚乳以及胎生种子的胚根,分别测定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可溶性糖、淀... 研究朱砂根种子胎萌发生与果实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及酶活性的关系,为探讨胎萌发生的生理机制提供依据。以朱砂根胎生与非胎生果实为材料,剥离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胚乳以及胎生种子的胚根,分别测定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淀粉酶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朱砂根胎生果实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显著低于非胎生果实,而胚根中的含量均较高;胚根突破种皮后,胎生果实中的SOD和POD酶活性均增加,大多高于非胎生果实,且淀粉含量与SOD呈负相关,与POD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无论是胎生还是非胎生果实,以内果皮的α,β-淀粉酶活性最高,但胎生果实均低于非胎生果实,说明淀粉酶对朱砂根果皮中的淀粉发生了水解作用。胎生果实不同部位的碳水化合物可能协同参与胚发育的代谢过程,其含量被降解用作胚的组织分化发育所需的能量,并在胚内积累,同时启动了相应的抗氧化酶防御系统,尤其是内果皮中较高的碳水化合物、淀粉酶与POD酶活性,可能对朱砂根种子的胎萌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根 种子胎生 成熟果实 生理特性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新疆胎生植物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锡成 李新 赖斌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5-278,285,共5页
植物胎生繁殖的方式有种子胎生和营养体胎生2种类型。新疆胎生植物有10种(含亚种),隶属于5科7属,全部属于营养体胎生。介绍了它们的种类、形态、生境、分布和用途。植物的胎生繁殖丰富了植物繁殖的途径,有利于种群的传播扩散和数量的增... 植物胎生繁殖的方式有种子胎生和营养体胎生2种类型。新疆胎生植物有10种(含亚种),隶属于5科7属,全部属于营养体胎生。介绍了它们的种类、形态、生境、分布和用途。植物的胎生繁殖丰富了植物繁殖的途径,有利于种群的传播扩散和数量的增加,增强了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胎生植物 胎生繁殖 种子胎生 营养体胎生
下载PDF
植物的胎生繁殖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锡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102,共2页
植物的胎生繁殖方式有种子胎生和营养体胎生两种。植物的胎生繁殖丰富了植物繁殖的途径 ,有利于植物种群的传播、扩散和数量的增加 ,增强了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关键词 胎生繁殖 种子胎生 营养体胎生 胎生植物 植物
下载PDF
我国胎生植物概述 被引量:2
4
作者 戴锡玲 庞婉婷 王全喜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共2页
本文介绍了我国胎生植物的概念、类型、形态结构、生理适应性特征及生态学意义。
关键词 胎生植物 种子胎生 营养体胎生
下载PDF
新疆天山胎生植物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锡成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7-9,共3页
植物的胎生繁殖方式有种子胎生和营养体胎生两种。新疆天山的胎生植物有 7种 ,隶属于 5科 5属 ,全属于营养体胎生。本文介绍了它们的种类、形态、生境、分布和用途。植物的胎生繁殖 ,丰富了植物繁殖的途径 ,有利于种群的传播扩散和数量... 植物的胎生繁殖方式有种子胎生和营养体胎生两种。新疆天山的胎生植物有 7种 ,隶属于 5科 5属 ,全属于营养体胎生。本文介绍了它们的种类、形态、生境、分布和用途。植物的胎生繁殖 ,丰富了植物繁殖的途径 ,有利于种群的传播扩散和数量的增加 ,增强了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天山 胎生植物 营养体胎生 种子胎生 生态环境 适应性 植物繁殖
下载PDF
红树植物的胎生现象及其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庆顺 乔红梅 周晓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9-347,共9页
红树植物生长于滨海湿地复杂的生境,包括变化的水体盐度、潮汐海浪冲刷的泥滩等,其繁殖体的顺利萌发并成功定植是红树种群世代延续的关键.部分红树植物通过长期进化产生了一种适应于这种独特生境的称为胎生的有性繁殖方式,即种子在母体... 红树植物生长于滨海湿地复杂的生境,包括变化的水体盐度、潮汐海浪冲刷的泥滩等,其繁殖体的顺利萌发并成功定植是红树种群世代延续的关键.部分红树植物通过长期进化产生了一种适应于这种独特生境的称为胎生的有性繁殖方式,即种子在母体上萌发形成繁殖体,特别是发达的下胚轴.这种结构使它们能携带足够的能量与淡水,并在落地时迅速生根定植.然而,目前对这种可以稳定传代的胎生现象的遗传本质和分子机制还了解甚少.本文从基因组和转录组水平对红树植物胎生的起源与进化及其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为今后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 胎生种子 胎生分子机制 基因组 转录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