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9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蓝旗夏季鸟类种类组成及分布特点
1
作者 红梅 乌义罕 +1 位作者 宝金财 赵格日乐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2014-2020年及2023年每年的6月和7月,采用样线法对正蓝旗夏季鸟类物种组成及分布特点进行实地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8种,隶属19目41科,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8目24科88种,雀形目鸟类17科40种。种类组成以雀形目、鸻形目和雁形目为主;夏候鸟72... 2014-2020年及2023年每年的6月和7月,采用样线法对正蓝旗夏季鸟类物种组成及分布特点进行实地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8种,隶属19目41科,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8目24科88种,雀形目鸟类17科40种。种类组成以雀形目、鸻形目和雁形目为主;夏候鸟72种,留鸟34种,旅鸟2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鸟类区系组成以古北种为主。4种生境鸟类物种丰富度从多到少的排序为湿地(100种)、灌草丛-半灌木(43种)、榆树疏林(30种)、草原(29种)。8年期间鸟类种数呈现平稳趋势。重视湿地生境的保护管理工作,同时加大灌草丛-半灌木、榆树疏林和草原生境鸟类的监测力度,对正蓝旗夏季鸟类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蓝旗 浑善达克沙地 夏季鸟类 种类组成 分布特点
下载PDF
乌江鱼类种类组成及多样性
2
作者 王雪 吕振宇 +5 位作者 曾圣 王伟 黄福江 闵文武 向燕 刘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1-151,共11页
为了解乌江鱼类本底资源数据,实验对乌江鱼类种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2017—2021年,先后在贵州省乌江流域进行野外调查12次。对收集到的5065尾、约204kg渔获物进行统计,共鉴定出107种,隶属于6目22科73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53种,... 为了解乌江鱼类本底资源数据,实验对乌江鱼类种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2017—2021年,先后在贵州省乌江流域进行野外调查12次。对收集到的5065尾、约204kg渔获物进行统计,共鉴定出107种,隶属于6目22科73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53种,占采集总数的49.53%。乌江鱼类物种多样性G-F指数为0.57,上、中、下游G-F指数分别为0.40、0.47和0.45,上游鱼类科属间的多样性小于中、下游。乌江中游鱼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3.54、9.63和0.81。渔获物分析结果显示,中华倒刺鲃、尼罗罗非鱼、蛇、鲫和䱗的重量和数量占比均位于渔获物前十。将IRI值大于500的列为乌江优势种,则有鲫、䱗、中华倒刺鲃和马口鱼。研究表明,乌江梯级水电的开发对流域鱼类种类组成和渔获物组成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长江全面禁捕前开展的调查,研究结果丰富了乌江鱼类资源本底数据,将对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种类组成 多样性 保护 贵州省 乌江
原文传递
滇池外来水生植物种类组成与分布特征研究
3
作者 董晋延 王飞 +3 位作者 黄立成 杨姣姣 鲁斌 潘珉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0期13-19,23,共8页
2019-2020年通过开展滇池外来水生植物现场调查,同时借助卫星遥感与无人机影像的解译,对目前滇池外来水生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原产地、入侵等级以及主要外来种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以了解滇池外来水生植物的现存情况,为滇池生态保护... 2019-2020年通过开展滇池外来水生植物现场调查,同时借助卫星遥感与无人机影像的解译,对目前滇池外来水生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原产地、入侵等级以及主要外来种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以了解滇池外来水生植物的现存情况,为滇池生态保护、外来水生植物监测及科学防控提供基础性资料。结果表明:滇池外来水生植物共有8科14属14种,其中湿生植物7种,挺水植物3种,漂浮植物2种,沉水植物2种;起源于南美洲的水生植物外来种有8种,北美洲4种,非洲1种,亚洲(中国其他区域)1种;Ⅰ级恶性入侵种有7种,Ⅲ级局部入侵种有2种,Ⅴ级有待观察种有5种。滇池主要外来水生植物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分布于滇池外海西南岸、南岸、东南岸,总面积达733.40亩,约占滇池外海水生植物总面积的4.11%;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分布于滇池外海西南岸和南岸,总面积为177.73亩,约占滇池外海水生植物总面积的1.00%。滇池受到外来水生植物入侵的因素可归纳为生境碎片化、水质恶化和水生态退化3个方面,而营造湖滨适宜生境、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和恢复乡土水生植物可能是防止滇池外来水生植物入侵的有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水生植物 种类组成 分布面积 粉绿狐尾藻 凤眼蓝
下载PDF
吉林东部边境地区鼠类及其体外寄生虫的种类组成调查
4
作者 任清明 郑东春 +4 位作者 祖禄 崔巍 王治 刘国平 王峰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3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 调查吉林东部边境地区鼠类及其体外寄生虫的种类组成。方法 笼日法捕鼠,采集鼠体外寄生虫,记录分类鉴定鼠及体外寄生虫种类。结果 在吉林东部边境地区4市县捕鼠1 257只,经鉴定计4科10属12种,优势种为朝鲜姬鼠(34.77%)、黑线姬鼠(28... 目的 调查吉林东部边境地区鼠类及其体外寄生虫的种类组成。方法 笼日法捕鼠,采集鼠体外寄生虫,记录分类鉴定鼠及体外寄生虫种类。结果 在吉林东部边境地区4市县捕鼠1 257只,经鉴定计4科10属12种,优势种为朝鲜姬鼠(34.77%)、黑线姬鼠(28.56%)和棕背鼠平(17.66%)。采获蚤类1 015只,分属4科10属15种,优势种为栉头细蚤(28.67%)、二齿新蚤(23.65%)和同源栉眼蚤指名亚种(21.57%)。采获革螨1 897只,计4科5属11种,优势种为耶氏厉螨(40.06%)和厩真厉螨(33.11%)。采获恙螨2 563只,计1科4属9种,优势种为田宫新恙螨(21.69%)、波氏新恙螨(19.51%)和高丽新恙螨(18.73%)。不同鼠体外寄生的蚤、革螨、恙螨的主要种群组成有所不同。结论 调查发现吉林东部边境地区鼠类12种及其体外寄生虫35种,该研究为吉林东部边境地区鼠类及其体外寄生虫防治和口岸检疫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东部 体外寄生虫 种类组成
原文传递
庙岛群岛浮游动物群落种类组成与时空分布
5
作者 金晓杰 袁廷柱 +6 位作者 何健龙 付萍 宋秀凯 孙珊 王立明 于潇潇 由丽萍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文章于2018年8月、10月和2019年2月、5月对庙岛群岛海域59个站位进行4个航次的水质及浮游动物调查,统计分析I型网采集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时空分布及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庙岛群岛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93种,分属13大类,其... 文章于2018年8月、10月和2019年2月、5月对庙岛群岛海域59个站位进行4个航次的水质及浮游动物调查,统计分析I型网采集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时空分布及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庙岛群岛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93种,分属13大类,其中桡足类和浮游幼虫均为25种,共占比53.8%。各季节出现的优势种有一定差异,中华哲水蚤在四季当中均为优势种。全年大型浮游动物的丰度在3.0~2 720 ind/m^(3)之间波动,平均值为122.41 ind/m^(3);生物量在0.25~3 106.75 mg/m^(3)之间波动,平均值为172.15 mg/m^(3);多样性指数介于0.058~3.670之间,平均值为1.431;均匀度指数介于0.030~0.922之间,平均值为0.467;丰富度指数介于0.362~7.964之间,平均值为2.358。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各环境因子中温度与盐度对浮游动物的分布影响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岛群岛 浮游动物 时空分布 种类组成 环境因子
下载PDF
西沙海域晋卿岛大型海藻种类组成和生物量
6
作者 杨超杰 严定龙 +5 位作者 冯育智 何家珍 马邵斌 吴淑武 张炜 王妍奇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7,37,共8页
为了调查西沙海域晋卿岛大型海藻的资源状况,于2022年4月对西沙海域晋卿岛开展了调查,并利用定性、定量2种方法对该海域大型海藻的种类组成、生态分布特征、温度性质等进行分析。本次共采集大型海藻25种,隶属3门12目14科19属,其中:红藻... 为了调查西沙海域晋卿岛大型海藻的资源状况,于2022年4月对西沙海域晋卿岛开展了调查,并利用定性、定量2种方法对该海域大型海藻的种类组成、生态分布特征、温度性质等进行分析。本次共采集大型海藻25种,隶属3门12目14科19属,其中:红藻门6目6科8属9种,绿藻门4目6科8属12种,褐藻门2目2科3属4种。此次采集的大型海藻种类绿藻最多,约占总数的48%;其次是红藻,约占总数的36%;褐藻种数最少,约占总数的16%。分析得出,在此次采集到的大型海藻种类中,红藻门的平均生物量最大,为16.08 g·m^(-2),褐藻门的平均生物量最小,为6.89 g·m^(-2)。本次调查能够全面了解海藻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对于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极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卿岛 大型海藻 种类组成 温度性质 生物量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土著鱼类种类组成及区系资源分布特征研究
7
作者 李洪池 龚君华 《西藏农业科技》 2023年第3期63-69,共7页
为了对雅鲁藏布江土著鱼类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必须充分了解其种类组成和区系资源特征。经近年来对雅鲁藏布江流域土著鱼类实地采集调查,结合雅鲁藏布江流域多年的鱼类调查名录,对该江域土著鱼类组成、分布区系特点进行了研究,... 为了对雅鲁藏布江土著鱼类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必须充分了解其种类组成和区系资源特征。经近年来对雅鲁藏布江流域土著鱼类实地采集调查,结合雅鲁藏布江流域多年的鱼类调查名录,对该江域土著鱼类组成、分布区系特点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其资源特征,对其现有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显示:雅鲁藏布江流域土著鱼类共42种,隶属于3目5科20属,在种类组成上主要以裂腹鱼亚科鱼类、条鳅亚科鱼类和鮡科鱼类为主;区系组成较为单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在资源特征方面,雅鲁藏布江土著鱼类的主要食料基础为水中昆虫和藻类,但也随着土著鱼类生境不同在食性种类上有所变化,表明其食性具有可塑性。雅鲁藏布江土著鱼类在繁殖策略上也有其各自独特性。在种群数量变动上,资源价值利用较强的土著鱼类种群有下降的趋势,但绝大部分土著鱼类种群仍处于原始的动态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土著鱼类 种类组成 区系分布 资源特征
下载PDF
阿鲁科尔沁旗南部夏季鸟类种类组成及分布特点
8
作者 乌义罕 红梅 +5 位作者 宝金财 赵格日乐图 巴达荣贵 宋飞 乌力吉孟和 王娜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3年第4期11-18,共8页
2014—2023年6月和7月份,采用样线法对阿鲁科尔沁旗南部不同生境夏季鸟类物种组成及分布特点进行实地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17种,隶属于18目40科,包括非雀形目鸟类17目23科82种,雀形目鸟类17科35种;夏候鸟74种,留鸟27种,旅鸟16种;国家Ⅰ... 2014—2023年6月和7月份,采用样线法对阿鲁科尔沁旗南部不同生境夏季鸟类物种组成及分布特点进行实地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17种,隶属于18目40科,包括非雀形目鸟类17目23科82种,雀形目鸟类17科35种;夏候鸟74种,留鸟27种,旅鸟16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鸟类区系组成以古北种为主。3种生境中分布的鸟类种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湿地(99种)、林地(35种)、草原(34种),鸟类种数在8 a期间逐年增加。将进一步加强湿地生境的保护管理,重视林地和草原生境鸟类的监测,对阿鲁科尔沁旗南部夏季鸟类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鲁科尔沁旗 夏季鸟类 种类组成 分布特点
下载PDF
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178
9
作者 郭沛涌 沈焕庭 +2 位作者 刘阿成 王金辉 杨元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92-900,共9页
于 1 999年枯水期 (2~ 3月份 )、丰水期 (8月份 )、2 0 0 0年枯水期 (2~ 3月份 )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采样调查 ,研究了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初步探讨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影响及长江河口水环境的... 于 1 999年枯水期 (2~ 3月份 )、丰水期 (8月份 )、2 0 0 0年枯水期 (2~ 3月份 )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采样调查 ,研究了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初步探讨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影响及长江河口水环境的生物监测。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 87种 ,甲壳动物占绝对优势 ,共 5 9种。在所有浮游动物中桡足类 3 1种 ,其次为水母类 ,有 9种 ,此外 ,枝角类、毛颚类各 8种。3次采样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主要有河口半咸水种和近岸低盐种类如华哲水蚤 (Sinocalanus sinensis)、火腿许水蚤 (Schmackeria poplesia)、虫肢歪水蚤 (Tortanus vermiculus)、真刺唇角水蚤 (Labidocera euchaeta)等 ,还有长江径流带到河口的淡水种如近邻剑水蚤 (Cyclops vicinus vicinus)、英勇剑水蚤 (Cyclops strenuus)、透明 (Daphnia hyalina)等。一些浮游动物可作为水系指示种 ,其分布、数量反映了不同水系分布变化 ,长江河口浮游动物有 5类水系指示种。通过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群落聚类分析发现 ,1 999、2 0 0 0年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相似 ,可分为河口类群、近岸类群和近外海类群。1 999年丰水期只形成近岸和近外海类群。浮游动物种类数由口门内向口门外方向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浮游动物种类数由北向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长江口附近海域春季浮游硅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 被引量:55
10
作者 高亚辉 虞秋波 +4 位作者 齐雨藻 邹景忠 陆斗定 李扬 陈长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044-1048,共5页
20 0 2年春季 ,在长江口附近海域典型赤潮高发区 2 8个大面站位采集了 5 3个样品 ,从中共鉴定出隶属于 31个硅藻属的 80个种和变种 ;其中种类多样性较高的属为圆筛藻属 (Coscinodiscus) ,有 17个种 ,斜纹藻属 (Pleurosigma) ,有 8个种... 20 0 2年春季 ,在长江口附近海域典型赤潮高发区 2 8个大面站位采集了 5 3个样品 ,从中共鉴定出隶属于 31个硅藻属的 80个种和变种 ;其中种类多样性较高的属为圆筛藻属 (Coscinodiscus) ,有 17个种 ,斜纹藻属 (Pleurosigma) ,有 8个种和变种 ;数量上较优势的种为柔弱拟菱形藻 (Pseudo nitzschiadeli catissma) ,为 3.4 8× 10 3 cells·L-1,占 2 8.5 4 % ;具槽直链藻 (Melosirasulcata) ,为 1.4 3× 10 3 cells·L-1,占16 .98% ;尖刺拟菱形藻 (Pseudo nitzschiapungens) ,为 0 .71× 10 3 cells·L-1,占 9.85 % .它们在大部分站位中都有出现 ;柔弱拟菱形藻和尖刺拟菱形藻的高细胞密度区主要出现在 12 30E断面的站位 ,而具槽直链藻则主要出现在长江口的 31~ 32°N断面的站位 .浮游硅藻总细胞丰度变化于 0 .4 3× 10 3 ~ 2 3.3× 10 3 cells·L-1,平均 4 .6 1× 10 3 cells·L-1;在 12 3°E、30 .5°N的DD15站位 ,无论表层还是中层 ,浮游硅藻总细胞丰度均最高 (表层 ,1.85× 10 4cells·L-1;中层 ,2 .33× 10 4cells·L-1) .从水平分布看 ,浮游硅藻呈不均匀分布态势 ,从垂直分布看 ,大部分站位的表层浮游硅藻丰度高于中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种类组成 生态分布 长江口
下载PDF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63
11
作者 俞存根 陈全震 +2 位作者 陈小庆 宁平 郑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0-417,共8页
根据2006年8月、2007年1、5、11月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32°00′N,127°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所获得的游泳动物调查资料,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 根据2006年8月、2007年1、5、11月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32°00′N,127°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所获得的游泳动物调查资料,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趋势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鱼类种类约有139种,隶属14目、56科、105属,其中日本红娘鱼、绿鳍鱼、六丝矛尾虎鱼、细条天竺鱼、海鳗、黑、星康吉鳗、小黄鱼、前肛鳗、短吻舌鳎、棘头梅童鱼等25种鱼类占鱼类总渔获量的84.18%,是调查海域桁杆拖网的主要捕捞鱼类,而其它种类的渔获量较少。不同季节的经济鱼类渔获物组成相差较大,而优势种种类组成变化较少。渔获量高峰期主要出现在夏季,从不同区域的渔获率分布趋势来看,春、夏、秋季的鱼类渔获率都以江外渔场最高,其次是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居第三,而杭州湾河口区的鱼类渔获率明显偏低。冬季鱼类渔获率分布趋势与春夏秋季不同,以长江口渔场为最高,其次是舟山渔场,而江外渔场和杭州湾河口区渔获率明显偏低。与以往(20世纪60年代初)调查结果相比,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鱼类种数组成、种群动态及群落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
下载PDF
辽东湾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研究:Ⅰ.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被引量:43
12
作者 刘录三 孟伟 +3 位作者 郑丙辉 李新正 雷坤 李中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8-123,共6页
于2007年7月下旬在辽东湾进行了29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生物79种;其中包括多毛类18科24种,甲壳动物15科19种,软体动物13科24种,棘皮动物4科6种,其他类群5种.整个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现象不明显,优势度指数大... 于2007年7月下旬在辽东湾进行了29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生物79种;其中包括多毛类18科24种,甲壳动物15科19种,软体动物13科24种,棘皮动物4科6种,其他类群5种.整个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现象不明显,优势度指数大于1%的物种仅有5种,分别为光滑河篮蛤、日本倍棘蛇尾、日本浪漂水虱、纽虫和西格织纹螺.调查区内底栖动物种类数、栖息密度以及生物量的高值区与低值区呈斑块状互相嵌套.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68.28m-2,平均生物量为22.75g/m2;其中软体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30.52m-2,生物量为6.92g/m2;多毛类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4.48m-2,生物量为4.15g/m2;甲壳类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2.76m-2,生物量为1.86g/m2;棘皮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6.38m-2,生物量为8.64g/m2.1959年渤海各分区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10.29~12.83g/m2.与其相比,除莱州湾外,目前各分区的平均生物量(16.45~22.75g/m2)均显著升高,变化幅度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种类组成 栖息密度 生物量 辽东湾
下载PDF
东海大陆架海域经济蟹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50
13
作者 俞存根 宋海棠 +1 位作者 姚光展 吕华庆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60,共8页
根据1998年5月、8月、11月和1999年2月东海区虾蟹类资源调查结果,用重量资源密度作为经济蟹类数量分布的数量指标,对东海区经济蟹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趋势以及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东海调查海区,经... 根据1998年5月、8月、11月和1999年2月东海区虾蟹类资源调查结果,用重量资源密度作为经济蟹类数量分布的数量指标,对东海区经济蟹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趋势以及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东海调查海区,经济蟹类主要有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武士蟳Charybdis miles、光掌蟳Charybdis riversandersoni和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等。经济蟹类渔获量约占蟹类总渔获量的62.8%,渔获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年间有二个汛期,一个出现在春夏季,以细点圆趾蟹为主要捕捞对象,兼捕光掌蟳、日本蟳等,渔场的主体分布在东海北部近海,渔场范围较小,蟹群集中,是捕捞生产条件较为理想的渔场;另一个出现在秋冬季,以三疣梭子蟹为主要捕捞对象,兼捕武士蟳、日本蟳、锈斑蟳、红星梭子蟹等。高生物量分布区主要出现在长江口、大沙、舟山渔场20—60m水深海域,是东海三疣梭子蟹和日本蟳的主要渔场,该渔场也是捕捞条件较为理想的渔场。在长江口以南的东海南部海域也有经济蟹类的较高生物量分布区,是武士蟳和锈斑蟳的渔场,该渔场具有范围较大,蟹群较分散的特征,所捕捞的品种往往只能作为兼捕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蟹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渔场 东海
下载PDF
中国水产养殖种类组成、不投饵率和营养级 被引量:38
14
作者 唐启升 韩冬 +2 位作者 毛玉泽 张文兵 单秀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9-758,共30页
根据1950–2014年水产养殖种(类)有关统计和调研数据,并在对养殖投饵率、饲料中鱼粉鱼油比例、各类饵料(配合饲料、鲜杂鱼/低值贝类/活鱼、天然饵料等)营养级等基本参数进行估算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中国水产养殖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 根据1950–2014年水产养殖种(类)有关统计和调研数据,并在对养殖投饵率、饲料中鱼粉鱼油比例、各类饵料(配合饲料、鲜杂鱼/低值贝类/活鱼、天然饵料等)营养级等基本参数进行估算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中国水产养殖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不投饵率和营养级的特点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中国水产养殖结构相对稳定,变化较小,其显著特点是种类多样性丰富、优势种显著、营养层次多、营养级低、生态效率高、生物量产出多。其中:(1)养殖种类296个、品种143个,合计为439个。种类组成区域差异明显,淡水养殖鱼类占绝对优势,如2014年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和罗非鱼排名前6个种类的养殖占淡水养殖产量69.6%,其次为甲壳类、其他类、贝类及藻类,而海水养殖则以贝藻类为主,如2014年牡蛎、蛤、扇贝、海带、贻贝和蛏6个种(类)的养殖占海水养殖产量71.3%,其次为甲壳类、鱼类及其他类;(2)养殖种类多样性特征显著,与世界其他主要水产养殖国家相比,独为一支,具较高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发展态势良好;(3)由于养殖方式从天然养殖向投饵养殖转变,不投饵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从1995年90.5%降至2014年53.8%(淡水35.7%,海水83.0%),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保持较高的水准;(4)与世界相比,营养级低且较稳定。由于配合饲料的广泛使用及其鱼粉鱼油使用量减少,近年营养级略有下降,从2005年较高的2.32降至2014年2.25(淡水2.35,海水2.10)。营养级金字塔由4级构成,以营养级2为主,近年占70%,表明其生态系统有较多的生物量产出。中国水产养殖未来发展需要遵循绿色、可持续和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探讨适宜的、特点各异的新生产模式,发展以养殖容量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水平的水产养殖管理,建设环境友好型的水产养殖业,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类组成 多样性 不投饵率 营养级 水产养殖 中国
下载PDF
渤海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特点Ⅰ.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 被引量:59
15
作者 毕洪生 孙松 +1 位作者 高尚武 张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15-721,共7页
以 1 959年全国海洋普查浮游动物中网周年标本为材料 ,对渤海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渤海浮游动物群落以近岸广温种为主 ,主要优势种包括小拟哲水蚤 ( Paracalanus parvus)、双毛纺锤水蚤 ( Acartia bifilosa)、强额拟哲水蚤( Par... 以 1 959年全国海洋普查浮游动物中网周年标本为材料 ,对渤海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渤海浮游动物群落以近岸广温种为主 ,主要优势种包括小拟哲水蚤 ( Paracalanus parvus)、双毛纺锤水蚤 ( Acartia bifilosa)、强额拟哲水蚤( 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拟长腹剑水蚤 ( Oithona similis)、墨氏胸刺水蚤 ( Centropages mcmurrichi)、中华哲水蚤( 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 ( Labidocera enchaeta)、强壮箭虫 ( Sagitta crassa)等。由于受海流影响 ,渤海中也有少量暖水性种类出现 ,包括 Euchaeta rimana Bradford1 974、精致真刺水蚤 ( Euchaeta concinna)、刺尾角水蚤 ( Pontellaspinicauda)、羽环纽鳃樽 ( Cyclosalpa pinnata)、长吻纽鳃樽 ( Brooksia rostrata)、锯齿海樽 ( Doliolum denticulatum)、肥胖箭虫 ( Sagitta enflata)和介形类。聚类分析和主要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 :受海流影响 ,春季 ( 5月份 )渤海浮游动物群落可以划分成近岸型、受黄海海流影响的外海型以及过渡类型。夏季 ( 8月份 )由于水文条件的差异 ,群落结构比较复杂。秋、冬季( 1 1月份、2月份 )主要是以近岸类型为主 ,这可能同该海区盛行东北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生态 渤海
下载PDF
三亚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被引量:44
16
作者 尹健强 张谷贤 +2 位作者 谭烨辉 黄良民 李开枝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9,共9页
根据1998年10月至1999年8月在三亚湾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已鉴定出终生浮游动物118种和浮游幼虫11个类群,其中桡足类种数最多,其次为水母类。调查区的浮游动物群落可划分为河口内湾类群、暖温带... 根据1998年10月至1999年8月在三亚湾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已鉴定出终生浮游动物118种和浮游幼虫11个类群,其中桡足类种数最多,其次为水母类。调查区的浮游动物群落可划分为河口内湾类群、暖温带类群、暖水沿岸类群、广布暖水外海类群等4个生态类群,并以后二者的种类占绝大多数。浮游动物优势种的季节演替不明显,以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占主导地位。浮游动物生物量季节变化显著,呈单周期型,秋季为高峰期,春季为低谷期。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量为129mg·m-3,除秋季外,平面分布比较均匀。毛颚类的数量居首位。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浮游植物密度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湾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季节变化 数量分布
下载PDF
浙江中北部沿岸春、夏季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被引量:37
17
作者 周永东 金海卫 +3 位作者 蒋日进 张洪亮 张亚洲 潘国良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0-889,共10页
根据2008年4,5,6月在浙江中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45个站位开展的产卵场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海区共出现鱼卵、仔稚鱼64个种类,分别隶属13目36科47属,能鉴定到种的有47种,鉴定到科的有1... 根据2008年4,5,6月在浙江中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45个站位开展的产卵场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海区共出现鱼卵、仔稚鱼64个种类,分别隶属13目36科47属,能鉴定到种的有47种,鉴定到科的有17种。3个航次的调查共采集到鱼卵5 846个和仔稚鱼5 502个。其中4月最少,仅采集到鱼卵366个和仔稚鱼1 445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6.26%、26.26%;5月份共采集到鱼卵1 530个和仔稚鱼1 551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26.17%、28.19%;6月份数量最多,共采集到鱼卵3 950个和仔稚鱼2 506个,分别占总数的67.57%、45.55%,4—6月鱼卵、仔稚鱼的数量呈月递增趋势。鱼卵中石首鱼科未定种最多占10.06%,其次黄姑鱼占6.45%,再次为凤鲚占总数的6.06%。凤鲚仔稚鱼数量最多,占总种类数的34.06%,其次为虾虎鱼科仔稚鱼,占24.25%,再次为鲻科鱼类仔稚鱼,占23.57%。调查发现杭州湾是凤鲚的主要产卵场,其仔稚鱼也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内,少量分布在舟山渔场和鱼山渔场。小黄鱼产卵场主要分布在舟山渔场、鱼山渔场外侧。从产卵时间和渔场分布来看,鱼山渔场是最早集中的水域,随着时间推移,产卵场的中心区向北部水域的舟山渔场转移。研究的海域内重要经济鱼类大黄鱼、小黄鱼、银鲳的鱼卵数量百分比明显下降,由1960年的优势种成为现在的非优势种;主要经济鱼类中鳓、凤鲚所占比例相对增加,但绝对数量有所下降。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沿岸水域资源补充量有所减少,这可能与水域环境变化及过度捕捞导致亲体量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卵 仔稚鱼 种类组成 分布 浙江中北部沿岸
下载PDF
杭州湾海域春、秋季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25
18
作者 谢旭 俞存根 +4 位作者 周青松 李德伟 叶深 郑基 余求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6-663,共8页
采用底层拖网法,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数量分布的指标,进行了杭州湾调查海域2012年5月(春季)、10月(秋季)2个季节的鱼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数量分布等研究。结果表明:(1)杭州湾海域春、秋两季共获得并鉴定出的鱼类有31种,隶属于9目15... 采用底层拖网法,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数量分布的指标,进行了杭州湾调查海域2012年5月(春季)、10月(秋季)2个季节的鱼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数量分布等研究。结果表明:(1)杭州湾海域春、秋两季共获得并鉴定出的鱼类有31种,隶属于9目15科,其中以石首鱼科和■虎鱼科的种类为最多,各有5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6.7%;鳀科鱼类次之,有4种,占总种数的13.3%,优势种有睛尾蝌蚪■虎鱼、龙头鱼、刀鲚、棘头梅童鱼;(2)根据鱼类适温性可将该海域的鱼类分为暖水性、暖温性和冷温性3种适温类型,以暖温性种类为主,暖水性种类次之,而冷温性种类极少,仅有1种;(3)根据其生态习性,可分为河口性、沿岸性和近海性3种生态类群;(4)渔获数量分布规律是春季在调查海域的内侧或者说中西部较高,而湾口较低,秋季则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秋季 杭州湾
下载PDF
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及特征种 被引量:31
19
作者 杜飞雁 王雪辉 +4 位作者 贾晓平 杨圣云 马胜伟 陈海刚 李纯厚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77-892,共16页
利用2008年4个航次在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124个站次海洋生物调查资料,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特征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变化显著、种类更替明显。2008年共采获大型底栖动物104科279种(类)... 利用2008年4个航次在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124个站次海洋生物调查资料,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特征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变化显著、种类更替明显。2008年共采获大型底栖动物104科279种(类),各季种类平均更替率高达63%。(2)优势种组成较为稳定,单一种的优势地位显著。粗帝汶蛤(Timoclea scabra)为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第一优势种,周年均保持极高的优势地位。除粗帝汶蛤外还有毛头梨体星虫(Apionsoma trichocephala)、脑纽虫(Cerebratulina sp.)、独毛虫(Tharyx sp.)和中蚓虫(Mediomastus sp.)为大亚湾周年优势种,优势种组成较为稳定。(3)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以多毛类为特征种类。多毛类在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代表和反映了整个群落的特征。(4)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情况反映了大亚湾海域环境状况。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更替明显、特征种季节变化大,反映出大亚湾海域环境季节变化明显,尤其是春、夏和秋3季,秋、冬季较为稳定。优势种组成的年际变化表明,大亚湾海域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此外,多毛类在底栖动物群落中地位的突显,也反映出大亚湾海域营养水平的变化。对比历史资料分析,结论认为,大亚湾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远低于历史水平,群落简单化趋势仍较为明显。虽然因采样区域和样品分选工具的差异,2008年种类远多于2004年调查结果,但仍低于1987年的473种。此外,1987年底栖动物的站均出现种数为50.6种/站,最高可达100种/站。2008年站均出现种数为15.0种/站,最高种数为38种/站,依然远低于历史水平。本研究旨在为系统开展大亚湾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更为全面、丰富、准确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大型底栖动物 种类组成 特征种 南海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青蟹属(Scylla)的种类组成 被引量:83
20
作者 林琪 李少菁 +1 位作者 黎中宝 王桂忠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19,共9页
为调查青蟹属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种类组成及明确优势种的种类,采集了13个地区共413只青蟹。通过形态比较,确认有4个种,它们是: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紫螯青蟹(Scylla tranquebarica),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榄绿青蟹(Scyl... 为调查青蟹属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种类组成及明确优势种的种类,采集了13个地区共413只青蟹。通过形态比较,确认有4个种,它们是: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紫螯青蟹(Scylla tranquebarica),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榄绿青蟹(Scylla olivacea)。这4个种类可以从头胸甲额缘4齿的长度(FMSH/DFMS)、形状,螯足腕节内刺的有无、螯足及步足斑纹来区分。其中拟穴青蟹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他3个种仅在海南和北部湾被发现。在拟穴青蟹中有9.7%的成熟个体和33.3%未成熟个体具有螯足内刺,因此不能仅凭借这个特征来鉴别拟穴青蟹。本文对青蟹属4个种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蟹属 种类组成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