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原理与技术》
1
《中国种业》 2024年第2期56-56,共1页
《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原理与技术》主要阐述了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的含义与范畴,系统介绍了种质库、种质圃、离体库等保存方式的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的原理与技术,主要包括种子、植株、块根、块茎、茎尖、休眠芽、花粉等保存载体的寿命... 《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原理与技术》主要阐述了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的含义与范畴,系统介绍了种质库、种质圃、离体库等保存方式的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的原理与技术,主要包括种子、植株、块根、块茎、茎尖、休眠芽、花粉等保存载体的寿命延长机制、活力丧失机制和遗传完整性维持机制,种质入库圃前处理、监测预警和繁殖更新等技术,以及库圃设计与建设的工艺技术要求。可为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和设施建设提供指导,也可作为综合型大学、农林师范院校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种质资源 遗传完整性 安全保存 种质 种质 工艺技术要求 综合型大学 保存方式
下载PDF
《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原理与技术》
2
作者 卢新雄 辛霞 刘旭(著) 《中国种业》 2024年第4期22-22,共1页
卢新雄辛霞刘旭/著《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原理与技术》主要阐述了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的含义与范畴,系统介绍了种质库、种质圃、离体库等保存方式的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的原理与技术,主要包括种子、植株、块根、块茎、茎尖、休眠芽、花... 卢新雄辛霞刘旭/著《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原理与技术》主要阐述了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的含义与范畴,系统介绍了种质库、种质圃、离体库等保存方式的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的原理与技术,主要包括种子、植株、块根、块茎、茎尖、休眠芽、花粉等保存载体的寿命延长机制、活力丧失机制和遗传完整性维持机制,种质入库圃前处理、监测预警和繁殖更新等技术,以及库圃设计与建设的工艺技术要求。可为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和设施建设提供指导,也可作为综合型大学、农林师范院校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种质资源 遗传完整性 安全保存 种质 种质 工艺技术要求 综合型大学 保存方式
下载PDF
云南为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打造“生命之舟”
3
作者 曾永会 郝亚鑫(摄影) 《云岭先锋》 2024年第1期54-55,共2页
落户昆明的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种质库”),是我国第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被称为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生命之舟”,承载着保存我国生物战略资源、佑护人类未来的希望。
关键词 种质资源库 生物种质资源 野生生物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中国科学院 种质 人类未来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分析构建冀北地区马铃薯核心种质
4
作者 赵欣蕊 陈啸天 +5 位作者 薛薇 汪磊 蔡心汝 林柏松 刘晓静 崔江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5-812,I0001-I0006,共14页
为合理利用和更好保存马铃薯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冀北地区保存的502份马铃薯种质资源为材料,调查了26个表型性状,以不同块茎肉色进行分组,设置简单比例、对数比例、平方根比例和多样性比例4种取样方法,5%、10%、15%、20%、25%和30%共6种... 为合理利用和更好保存马铃薯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冀北地区保存的502份马铃薯种质资源为材料,调查了26个表型性状,以不同块茎肉色进行分组,设置简单比例、对数比例、平方根比例和多样性比例4种取样方法,5%、10%、15%、20%、25%和30%共6种取样比例,利用2种遗传距离(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和4种聚类方法(类平均法、最长距离法、最短距离法、离差平方和法),探讨最佳取样策略,抽选核心种质。利用遗传多样性特征值、t检验、评价参数和系统聚类等方法对核心种质的表型性状进行评价,以及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表明,平方根比例法能够使核心种质更具代表性,20%为最佳取样比例,欧氏距离优于马氏距离,最优聚类方法为最短距离法,最终抽提出100份马铃薯核心种质,占全部种质的19.92%;核心种质的评价和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100份核心种质消除了大部分遗传冗余,保留了所有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研究为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种质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取样策略 核心种质
下载PDF
基于表型探讨76份沙芦草核心种质构建策略
5
作者 张婷 闫伟红 +3 位作者 李志勇 田青松 张冬梅 王永刚 《中国种业》 2024年第2期93-102,共10页
为了调查收集珍稀濒危沙芦草种质资源,提高保护利用效率,以76份沙芦草种质为材料,测定26个表型性状数据,采用2种遗传距离、3种取样方法、8种系统聚类方法和7种取样比例构建了55组候选沙芦草核心种质,利用筛选得到的最佳构建方案构建初... 为了调查收集珍稀濒危沙芦草种质资源,提高保护利用效率,以76份沙芦草种质为材料,测定26个表型性状数据,采用2种遗传距离、3种取样方法、8种系统聚类方法和7种取样比例构建了55组候选沙芦草核心种质,利用筛选得到的最佳构建方案构建初级核心种质;应用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极差符合率(CR)和变异系数变化率(VR)4个参数检验各取样策略的优劣。同时,以t检验对核心种质的变异程度及代表性进行评价,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表明:“多次聚类偏离度取样法+欧式距离+可变类平均法+25%的取样比例”是构建沙芦草初级核心种质取样最佳策略;核心种质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高于原种质,表明核心种质均匀分布在原始种质范围内,无重叠现象,有效地避免了核心种质的冗余;构建的19份沙芦草种质资源初级核心种质有效且质量较高,能够在保证冗余较少的情况下充分代表原种质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芦草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初级核心种质
下载PDF
上海金山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新新 蒋成国 徐辰超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按照《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和《上海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的要求,上海市金山区于2020年4月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通过统一组织实施,金山区共收... 按照《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和《上海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的要求,上海市金山区于2020年4月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通过统一组织实施,金山区共收集到农作物种质资源132份,包括粮食作物55份,经济作物7份,蔬菜60份,果树10份,收集到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亭林雪瓜和枫泾杜瓜。结合此次普查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长效机制、加强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及加大地方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种质资源 普查 成效 保护利用
下载PDF
贵州枇杷种质资源分布及其产业发展概述
7
作者 杨勇胜 王道静 +7 位作者 陈阳松 范付华 魏椿 余桃 江旭升 李庆宏 李斌 陈树红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52,共15页
贵州立体气候突出,野生枇杷种质资源丰富,性状差异性明显。目前已找到普通枇杷、大花枇杷、小叶枇杷3个种类,普通枇杷在全省广泛分布,大花枇杷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州雷公山一带,小叶枇杷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州兴义市一带。贵州省枇杷商品化栽... 贵州立体气候突出,野生枇杷种质资源丰富,性状差异性明显。目前已找到普通枇杷、大花枇杷、小叶枇杷3个种类,普通枇杷在全省广泛分布,大花枇杷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州雷公山一带,小叶枇杷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州兴义市一带。贵州省枇杷商品化栽培始于1958年,由黔东南州率先从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引进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示范。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贵阳市、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各地州(市)相继开展引种试验及小规模推广应用。截至2010年,在贵阳市、黔东南州、毕节市等地区拥有了万亩以上的规模化种植。特别是2015年以来,贵州各地枇杷种植生产发展速度迅猛,据2022年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全省枇杷种植面积已达2.3万hm^(2),年产量16.3万t,产值达17.1亿元,鲜果采摘期超过2个月。但栽培技术与管理水平仍较低,面积上升与产量增长不成正比,全省平均每666.7 m^(2)商品果产量不足500 kg,提升空间很大。存在问题主要为,一是缺乏地方规范的引、试、推制度体系,盲目性引种,造成品种混杂,良莠不齐,商品性低;二是对遗传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挖掘不足,缺乏地方特色的主导品种,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枇杷品牌创建与营销策略意识不强,形成行业内竞争压价销售,影响效益;四是鲜果产后冷链及深加工产品技术研发滞后,产业附加值增长有限;五是旱涝寒暑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山地果园设施栽培配套条件滞后,抗风险能力不强等。主要围绕贵州枇杷种质资源分布特征、引种与育种、栽培技术演变、产业发展及其制约因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尝试提出贵州枇杷产业当前与未来的主要任务,以推动枇杷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贵州 种质资源 分布 产业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杏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马小雪 章秋平 +8 位作者 赵海娟 张玉萍 徐铭 刘威生 刘硕 刘宁 张玉君 刘家成 王碧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5-637,共13页
【目的】探究杏香气、滋味等果实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筛选优异种质。【方法】利用电子鼻、电子舌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119份杏种质资源的果实品质进行评价。【结果】电子鼻的W5S、W1S、W1W和W2W等4个传感器对杏香气响应敏感;电子舌... 【目的】探究杏香气、滋味等果实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筛选优异种质。【方法】利用电子鼻、电子舌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119份杏种质资源的果实品质进行评价。【结果】电子鼻的W5S、W1S、W1W和W2W等4个传感器对杏香气响应敏感;电子舌测定显示酸味和甜味是杏的主要滋味。相关性分析发现电子舌甜味值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组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酸组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分别代表杏的香气性状、果实滋味性状和酸组分含量性状。结合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认为草滩梅杏等种质在多个果实品质特性方面表现优异。【结论】杏果实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电子鼻和电子舌可以作为一种快速评价方法鉴定杏香气和滋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电子鼻 电子舌 多样性
下载PDF
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多样性分析
9
作者 林霜霜 陆佩兰 +6 位作者 余文权 张海峰 赵杰樑 陈双龙 翁培铭 车建美 葛慈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0-355,共16页
2017-2022年,福建省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共收集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6235份,蔬菜、粮食、果树、经济作物、牧草绿肥分别占33.57%、25.91%、24.35%、14.59%、1.57%;所有资源隶属于83科,229属,313... 2017-2022年,福建省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共收集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6235份,蔬菜、粮食、果树、经济作物、牧草绿肥分别占33.57%、25.91%、24.35%、14.59%、1.57%;所有资源隶属于83科,229属,313种,其中豆科种质资源份数最多,占总数的16.04%。不同地区和海拔是影响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种类和数量的重要因素。全省9个地级市中,三明市收集种质资源数量最多,占20.65%。全省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数量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不同海拔收集数量随着市辖县(市、区)、乡(镇)、村(街道)的数量减少呈现减少趋势。沿海地区如漳州、福州、宁德、泉州、莆田、厦门等6个地级市,海拔0~200 m是种质资源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rillouin丰富度指数最高的海拔区间;闽西北山区,如龙岩、三明、南平等3个地级市,海拔200~400 m、400~600 m、600~800 m种质资源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rillouin丰富度指数较高。不同地级市、不同海拔区间与收集种质资源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三明和龙岩市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莆田和龙岩市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极显著负相关,这与全省农业经济分区有密切关系。通过梳理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挖掘全省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农作物 种质资源 调查 收集 多样性
原文传递
芥蓝新种质创制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10
作者 张德双 辛晓云 +7 位作者 张凤兰 余阳俊 于拴仓 苏同兵 赵岫云 汪维红 李佩荣 卢桂香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6,共7页
采用常规杂交方法,以芥蓝为母本,以甘蓝种的不同变种为父本进行杂交,从F2中选择优良单株,经回交和多代连续自交,最终创制出紫色性状(肉质茎、叶片、叶脉、花蕾)、蜡粉性状(无蜡粉肉质茎、无蜡粉叶片)、肉质茎形状(短纺锤形、柱形)、侧... 采用常规杂交方法,以芥蓝为母本,以甘蓝种的不同变种为父本进行杂交,从F2中选择优良单株,经回交和多代连续自交,最终创制出紫色性状(肉质茎、叶片、叶脉、花蕾)、蜡粉性状(无蜡粉肉质茎、无蜡粉叶片)、肉质茎形状(短纺锤形、柱形)、侧薹性状(早发、多发、颜色紫色或绿色)以及花瓣颜色(浅黄色)等不同类型的芥蓝新种质。应用这些材料成功选育出京紫1号、京紫2号、京紫3号、21M2芥蓝和22M4芥蓝等芥蓝新品种。研究结果为芥蓝种质资源创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芥蓝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蓝 种质 创制 一代杂种
下载PDF
新疆高粱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11
作者 岳丽 山其米克 +3 位作者 王卉 再吐尼古丽·库尔班 毛红艳 刘敏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3-561,共9页
为研究新疆本土高粱(Sorghum)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并筛选萌发期有效抗旱指标,以来源于不同地区的207份高粱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对高粱萌发相关的10个指标进行分析,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 为研究新疆本土高粱(Sorghum)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并筛选萌发期有效抗旱指标,以来源于不同地区的207份高粱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对高粱萌发相关的10个指标进行分析,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高粱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高粱的各萌发指标均受到影响。其中,相对发芽势与萌发抗旱指数相关性最强,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8.328%,分别反映高粱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萌发及发育情况。根据综合得分将207份种质划分为5类,即高度抗旱种质12份、抗旱种质28份、中等抗旱种质87份、干旱敏感种质64份和高度敏感种质16份。筛选出高粱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为相对芽鲜重、萌发抗旱指数、相对干物质转运率,建立了可准确评估高粱萌发期抗旱性的回归方程,为高粱萌发期抗旱性种质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种质 干旱胁迫 主成分分析 萌发期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甘薯抗茎腐病鉴定技术的建立及种质资源抗性分析
12
作者 柴荣耀 游雨欣 +5 位作者 邱海萍 郭峻宁 张震 李斌 沈升法 王艳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9-578,共10页
为优化甘薯种质抗茎腐病鉴定技术,通过分析不同的接种方法和菌液浓度对甘薯种质抗性的影响,建立甘薯抗茎腐病鉴定标准,为甘薯抗病育种奠定基础。利用组培瓶蛭石薯苗擦伤接菌法和最佳接种菌液浓度(1.1×10^(7)CFU·mL^(-1)),对... 为优化甘薯种质抗茎腐病鉴定技术,通过分析不同的接种方法和菌液浓度对甘薯种质抗性的影响,建立甘薯抗茎腐病鉴定标准,为甘薯抗病育种奠定基础。利用组培瓶蛭石薯苗擦伤接菌法和最佳接种菌液浓度(1.1×10^(7)CFU·mL^(-1)),对最具代表性的6个甘薯品种进行接种鉴定,并与田间抗性品种比较进行验证,室内接种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抗性表现基本一致,表明新抗性鉴定技术的鉴定结果具有准确性、可靠性。进一步对65个甘薯材料进行抗病鉴定,发现绝大部分材料表现为感病或中感,7份种质(YD7002、DY7082-1、浙紫薯1号、TF1118、DY7032、南薯88和浙紫薯4号)对甘薯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文章建立了甘薯抗茎腐病的新鉴定技术,鉴定和筛选出对甘薯茎腐病表现稳定抗性的种质,为甘薯抗茎腐病育种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对于甘薯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腐病 种质资源 抗性鉴定
下载PDF
上海市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
13
作者 王国军 卫海滨 +12 位作者 杨华 李天菲 林田 龙渡 刘鸿艳 冯芳君 石群芳 牛婷婷 周丽 王飞 陈亮 罗利军 龙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1-430,共10页
上海市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是对上海市保护单位的农业种质资源进行规范管理和共享利用的服务体系。为了解决当前规模化和多样化的种质分散于不同保护单位,不利于资源信息共享与利用的问题,本研究根据农业种质资源库(圃)的工作... 上海市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是对上海市保护单位的农业种质资源进行规范管理和共享利用的服务体系。为了解决当前规模化和多样化的种质分散于不同保护单位,不利于资源信息共享与利用的问题,本研究根据农业种质资源库(圃)的工作流程研发了以保护单位、资源用户和主管单位为主要角色的一站式共享服务平台,为保护单位建立了管理系统模块,保护单位管理员可进行本单位的种质资源数据管理、资源共享信息发布、申请审核和利用成效管理,促进各保护单位种质资源数据的规范化和共享服务。为资源用户创建了申请共享和利用反馈机制,主要提供种质资源信息查询服务、申请利用服务、利用成效反馈服务等,可同时申请多个保护单位的种质。为主管单位提供全面调查的统计汇总信息,包括全市资源存量、资源分发利用、资源利用成效等信息,实时掌握资源共享动向和利用成效。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将为保护单位、资源用户和主管单位提供便捷的服务,有助于提高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保护单位 共享服务 信息管理
原文传递
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在华南地区夏植的适应性评价
14
作者 郭元元 康德贤 +9 位作者 陈琴 李洋 梁劲 文俊丽 卢发仕 黎冬梅 张力 宋焕忠 农芳玲 陈振东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1,共9页
为鉴定评价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夏植的适应性,选育适宜在华南地区夏植的有棱丝瓜品种提供种质基础,本试验以广西玉林市夏植的44份有棱丝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质夏植中主要农艺性状,并对种质资源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 为鉴定评价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夏植的适应性,选育适宜在华南地区夏植的有棱丝瓜品种提供种质基础,本试验以广西玉林市夏植的44份有棱丝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质夏植中主要农艺性状,并对种质资源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4个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在夏植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以单次采收产量折合产量变异较丰富,多样性指数以第一成瓜节位为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重要性状单次采收折合产量与全生育期长短和单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播种至始收天数和瓜花斑大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第一成瓜节位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原有11个农艺性状指标转化为4个综合因素指标,累积贡献率达71.987%。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四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包括31份种质,属中低产类型;第Ⅱ类群包含1份种质,属晚熟高产类型;第Ⅲ类群包含1份种质,属长生育期高感霜霉病低产类型;第Ⅳ类群包括11份种质,属早熟高产类型。通过农艺性状综合对比分析,筛选出越夏产量表现较佳的5份种质:LCH8、LCH2、LCH4、LCH14、LCH25,适宜作为华南地区夏植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种质资源 夏植 聚类分析 适应性评价
下载PDF
闽楠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与核心种质库构建
15
作者 张俊红 王洋 +5 位作者 周生财 吴小林 吴仁超 杨琪 张毓婷 童再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9,共12页
【目的】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珍稀濒危保护树种闽楠群体的遗传结构,构建核心种质资源库,为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3对多态性SSR引物,分析来自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广西5省(区)27个... 【目的】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珍稀濒危保护树种闽楠群体的遗传结构,构建核心种质资源库,为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3对多态性SSR引物,分析来自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广西5省(区)27个种源地218个闽楠家系425份种质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应用DateTrans1.0联合Popgene32软件计算观测等位基因数(N_(a))、有效等位基因数(N_(e))、观测杂合度(H_(o))、期望杂合度(H_(e))、Shannon信息指数(I)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运用STRUCTURE 2.3.4软件对9个闽楠群体进行遗传类群划分。采用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核心种质库,通过对相关遗传参数的t检验验证核心种质库的有效性。【结果】依据种质来源地的地理分布,218个家系可分成9个群体;种质资源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观测杂合度(H_(o))、期望杂合度(H_(e))均值、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2.159、0.224、0.477和0.841,表明闽楠种质资源群体具较高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9个群体可划分为3个亚群;425份原始种质经最小距离逐步聚类取样得到85份核心种质和340份保留种质,核心种质占原始种质的20%,其N_(a)、N_(e)、H_(o)、H_(e)、I和H保留率分别为92.318%、103.803%、116.652%、105.052%、103.341%和104.664%。t检验表明核心种质和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参数无显著差异,能充分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论】构建的核心种质库在保留原始种质库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上,去除遗传冗余,有利于闽楠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为进一步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群体结构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下载PDF
132份葡萄种质资源叶片对灰霉病的抗性鉴定
16
作者 刘勇 何华平 +7 位作者 王富荣 王会良 艾小艳 朱炜 张杨 甘志猛 龚林忠 张必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0,205,共6页
为明确不同葡萄种质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以132份葡萄种质叶片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病原菌的方法鉴定其对灰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葡萄种质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明显。对灰霉病表现高抗(highly resistant,HR)的种质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 为明确不同葡萄种质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以132份葡萄种质叶片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病原菌的方法鉴定其对灰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葡萄种质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明显。对灰霉病表现高抗(highly resistant,HR)的种质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1.51%;表现抗(resistant,R)的种质14份,占总数的10.61%;表现中抗(middle resistant,MR)的种质89份,占总数的67.42%;表现感病(susceptible,S)的种质22份,占比16.67%;表现高感(highly susceptible,HS)的种质5份,占比3.79%。未发现对灰霉病完全免疫的葡萄种质,其中圆叶葡萄较抗病;其次为美洲种、欧美杂种;欧亚种易感病。此外,地方种质资源郧西葡萄对灰霉病表现良好的抗性。研究结果为抗灰霉病葡萄新品种选育及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优异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种质资源 灰霉病 抗病性 鉴定
原文传递
1000份辣椒种质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7
作者 裴红霞 武旭霞 +1 位作者 冯海萍 高晶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90,共18页
明确辣椒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辣椒育种的亲本选配及种质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收集的1000份辣椒种质的19个形态学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开展果实... 明确辣椒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辣椒育种的亲本选配及种质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收集的1000份辣椒种质的19个形态学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开展果实形状、始花节位、辣椒机械采收理想株型等的育种工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000份辣椒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0.80%~6199.29%,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03~2.274,果实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171对性状形成了相关性,有131对性状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前8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2.75%,8个主成分主要与果实性状有关;聚类分析将1000份种质聚为8类,每类的遗传多样性各不相同,可服务于不同的育种目的。本研究采用的辣椒种质份数多达1000份,遗传多样性丰富,为辣椒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试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种质资源 形态学性状 遗传多样性 果实形状
下载PDF
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18
作者 韩娅楠 行文妍 +4 位作者 史艳艳 程志芳 常晓轲 董晓宇 姚秋菊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为了解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33份加工型辣椒种质的24个农艺性状、8个品质性状和炭疽病抗性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农艺性状中株幅、果梗长度、果肉厚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较大... 为了解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33份加工型辣椒种质的24个农艺性状、8个品质性状和炭疽病抗性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农艺性状中株幅、果梗长度、果肉厚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较大,性状遗传较丰富;单株产量变异系数最大(73.55%),心室数变异系数最小(9.18%)。单株产量与果肉厚、果纵径、果横径极显著正相关。8个品质性状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06.98%和112.44%。相关性分析表明,辣度与粗纤维和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水分含量显著负相关。根据品质性状的隶属度将33份加工型辣椒种质聚为三大类群(Ⅰ、Ⅱ、Ⅲ),平均隶属度分别为0.32、0.47、0.64。炭疽病抗性与农艺、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辣椒炭疽病抗性与水分含量、果纵径、心室数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粗纤维含量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加工型辣椒品种的应用及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型辣椒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字词融合的小麦种质信息实体关系联合抽取
19
作者 刘合兵 贾笑笑 +3 位作者 时雷 熊蜀峰 马新明 席磊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9-1086,共8页
为获得结构化的小麦品种表型和遗传描述,针对非结构化小麦种质数据中存在的实体边界模糊以及关系重叠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字词融合的小麦种质信息实体关系联合抽取模型WGIE-DCWF(wheat germplasm information extraction model based ... 为获得结构化的小麦品种表型和遗传描述,针对非结构化小麦种质数据中存在的实体边界模糊以及关系重叠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字词融合的小麦种质信息实体关系联合抽取模型WGIE-DCWF(wheat germplasm information extraction model based on deep character and word fusion)。模型编码层通过深度字词融合和上下文语义特征融合,提高密集实体特征识别能力;模型三元组抽取层建立层叠指针网络,提高重叠关系的提取能力。在小麦种质数据集和公开数据集上的一系列对比实验结果表明,WGIE-DCWF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小麦种质数据实体关系联合抽取效果,同时拥有较好的泛化性,可以为小麦种质信息知识库构建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质信息 字词融合 实体关系抽取 联合抽取 层叠指针网络 实体识别 关系抽取
下载PDF
酿酒葡萄种质资源果实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20
作者 牛锐敏 许泽华 +3 位作者 沈甜 黄小晶 徐美隆 陈卫平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9,共10页
对40份酿酒葡萄种质资源的14个果实品质性状进行统计,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出适栽和特色品种。结果表明,14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45%~52.73%,其中花色苷含量变异系数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异系数最小... 对40份酿酒葡萄种质资源的14个果实品质性状进行统计,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出适栽和特色品种。结果表明,14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45%~52.73%,其中花色苷含量变异系数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异系数最小,花色苷含量、穗质量、种子数、粒质量4个性状在不同资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结合主要性状分布范围分析,筛选出高花色苷种质‘罗马4号’和高糖高酸高酚种质‘小芒森’。主成分分析将白色酿酒葡萄的8个主要果实性状综合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0%以上,‘小芒森’‘菲尔斯’‘雷司令’等种质综合表现较好;红色酿酒葡萄9个品质指标综合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以上,‘小味儿多’‘马瑟兰’‘赤霞珠685’‘赤霞珠’等种质综合表现较好。通过聚类分析将40份酿酒葡萄种质资源分为5类,第Ⅰ类为小粒、糖酸酚类物质含量高的种质;第Ⅲ类为大穗、糖酸酚类物质含量居中的种质;第Ⅱ类糖酸酚类物质含量处于中等,但果穗、果粒显著小于第Ⅲ类且总酚、单宁含量较高,酸含量较低;第Ⅳ类为大粒、低糖低酸低酚类种质;第Ⅴ类为中粒、低糖高酸中酚类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种质资源 品质性状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