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书院课艺:联结书院学与科举学的历史文献
1
作者 刘海峰 赵凯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1,共11页
在上千年的中国书院史上,多数书院都重视以考促学。从流传形态来看,清代书院课艺主要分为课艺原件、编入别集中的课艺和以书院名义选编的课艺总集三大类别;就主课艺内容而言,清代书院课艺大体包括制艺试帖、经史词章、时务西学等门类。... 在上千年的中国书院史上,多数书院都重视以考促学。从流传形态来看,清代书院课艺主要分为课艺原件、编入别集中的课艺和以书院名义选编的课艺总集三大类别;就主课艺内容而言,清代书院课艺大体包括制艺试帖、经史词章、时务西学等门类。书院课艺数量与书院数量、考课次数、书院额数和刊刻频率直接相关。尽管历史上汗牛充栋的书院课艺多已散佚,但其现存数量依旧十分巨大,无法准确估算。清代书院课艺具有一定的经学、文学、史学、书院学和科举学价值,深入挖掘其中的有用元素,可以从书院考课内容与科举考试内容、考课衡文标准与科举衡文标准、书院育人目标与科举取士目标、科举人物的思想观念与关系网络、书院生徒平时成绩与科考录取率等方面,考察书院学与科举学的共生和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院 课艺 书院 科举学 联结
下载PDF
“日本科举学”的思想射程与话语批评
2
作者 吴光辉 陈晓隽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93,133,共10页
中国的科举制度随着唐朝律令在日本的施行而传播到“岛国”日本,逐渐形成了极为独特的“日本科举学”。“日本科举学”不仅融入平安时代以来的以律令与文学为核心的选才制度、以儒学典籍为内容的考试制度、明治初期以招募人才为目的的... 中国的科举制度随着唐朝律令在日本的施行而传播到“岛国”日本,逐渐形成了极为独特的“日本科举学”。“日本科举学”不仅融入平安时代以来的以律令与文学为核心的选才制度、以儒学典籍为内容的考试制度、明治初期以招募人才为目的的议会提案,而且进入到战后日本的科举研究之中。日本在接受与把握科举制度的过程中,也将众多的学问融汇在一起,构筑起跨领域、多学科的思想射程,更在一个世界场域、东亚考察、中国视角的框架下构筑起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话语批评,贯穿了日本主体性的身份转换与文化认同。正是这样的承传与冲突、曲折与反复,令“日本科举学”的历史建构跌宕起伏、回味无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日本科举学 思想射程 东亚文化共同体
下载PDF
盛况空前:第二十二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苑津山 《教育与考试》 2023年第6期31-40,共10页
2023年9月1日至3日,由秦淮区人民政府主办,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研究分会、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秦淮区教育局、秦淮区文化和旅游局协办,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承办的“... 2023年9月1日至3日,由秦淮区人民政府主办,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研究分会、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秦淮区教育局、秦淮区文化和旅游局协办,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承办的“第二十二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成功举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学 科举文化 科举 秦淮区 炎黄文化研究 教育考试院 国际术研讨会 厦门大
下载PDF
科举学教学推广初探——基于科举学课程效果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郑若玲 刘盾 《教育与考试》 2016年第4期21-27,38,共8页
科举学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富有魅力的专学。近十年来,经由会议、报纸、杂志、电视、博物馆等各种渠道,科举学研究逐渐广为人知,影响日大。然而,教学推广的渠道却相对被忽视。笔者自2007年起在厦门大学开设2学分的本科生公共选... 科举学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富有魅力的专学。近十年来,经由会议、报纸、杂志、电视、博物馆等各种渠道,科举学研究逐渐广为人知,影响日大。然而,教学推广的渠道却相对被忽视。笔者自2007年起在厦门大学开设2学分的本科生公共选修课《科举与高考》,从十年的教学中深感科举学课程对于科举学推广颇有效果。通过课程的学习,改变了他们此前对科举的偏见甚至错误认识,促使他们重新认识与思考历史,形成了比较客观理性的历史认识与态度。科举学建立虽仅短短20余年,但因其内容博大精深,故能渐行渐远。有了科举学相关课程教学传播之助推,科举学必能广播天下、行之愈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学 科举学课程 推广 效果.
下载PDF
显后成学 实至名归——评刘海峰教授《科举学导论》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根洲 《大学教育科学》 2007年第1期86-89,共4页
《科举学导论》是刘海峰教授十四年致力于科举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心血力作。全书约四十九万言,共分十八章,不但提纲挈领地论述了科举学的涵义、内容、结构,而且对这一综合性较强的专学进行了学说的锤炼和理论的锻造,其特色可概括为“大、... 《科举学导论》是刘海峰教授十四年致力于科举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心血力作。全书约四十九万言,共分十八章,不但提纲挈领地论述了科举学的涵义、内容、结构,而且对这一综合性较强的专学进行了学说的锤炼和理论的锻造,其特色可概括为“大、实、理、新、美”五个方面。2005年8月出版的《科举学导论》为科举制百年祭献上了一道文化飨宴,也为科举学这一学科确立了“原点”,更为科举学构建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和发展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学导论》 刘海峰 科举学 综合性专
下载PDF
跨学科视野的“新科举学”:概念系统与方法论 被引量:3
6
作者 冯用军 《考试研究》 2011年第6期88-94,共7页
科举运行及其影响有多久,科举学的历史就有多久。以研究对象、范式与方法论为依据,科举学可分为"新科举学"与"旧科举学"。"旧科举学"停止于1905年,而"新科举学"则诞生于此时。"旧科举学&q... 科举运行及其影响有多久,科举学的历史就有多久。以研究对象、范式与方法论为依据,科举学可分为"新科举学"与"旧科举学"。"旧科举学"停止于1905年,而"新科举学"则诞生于此时。"旧科举学"是"分科应考之学","新科举学"是"研究分科应考之学",前者关注科考的内容与偏好,后者聚焦科举运行的规律。由于科举及其运行具有先天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所以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是"新科举学"呈现出的典型方法论特征。本文认为,"新科举学"研究对象独特、方法论层次分明,跨学科视野可以成为解决其学科建设过程中概念系统和方法论核心问题的独特路径,并能从学理和逻辑上证实新科举学学科群的分化与整合符合学科制度化的外在规律(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内在规律(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科举学 “新科举学 概念系统 方法论
下载PDF
中国科举学研究的里程碑──刘海峰《科举制与“科举学”》评介
7
作者 刘虹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第2期F003-F003,共1页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刘海峰教授,孜孜求索数十载而铸就的力作——《科举制与“科举学”》,已由贵州教育出版社于2004年9月出版发行。这是刘海峰教授继《唐代教育与选举制度综论》、《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中国考试发展史...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刘海峰教授,孜孜求索数十载而铸就的力作——《科举制与“科举学”》,已由贵州教育出版社于2004年9月出版发行。这是刘海峰教授继《唐代教育与选举制度综论》、《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中国考试发展史》、《学优则仕:教育与科举》.《中国科举史》之后的又一部研究科举考试的规模恢弘的学术著作,也是第一部提出关于“科举学”概念并围绕其进行研究的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举考试 刘海峰 科举制与“科举学”》 书评 科举学 元研究
下载PDF
科举学跨学科研究评价:原则、技术与标准 被引量:10
8
作者 冯用军 赵雪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6,126,共9页
科举学开宗立学二十六年来,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已经从单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演进到跨学科研究的新时代。跨学科研究已成为科举学研究重要而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有望成为科举学界的主流方法论。在合理界定科举... 科举学开宗立学二十六年来,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已经从单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演进到跨学科研究的新时代。跨学科研究已成为科举学研究重要而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有望成为科举学界的主流方法论。在合理界定科举学跨学科研究评价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分析科举学跨学科研究评价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科举学跨学科研究评价的主要技术与核心标准,以期从评价上推动科举学及其分支学科领域研究的繁花怒放,加速科举学理论大厦迈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学 科研究 评价 原则 技术 标准
下载PDF
科举民俗与科举学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海峰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27,共7页
科举习俗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庆习俗、饮食习俗、游乐习俗、社交习俗、建筑习俗等都打上了科举的烙印。本文在论述与科举相关的婚庆习俗、博状元习俗、“闱姓”赌榜习俗、文昌崇拜习俗的基础上,论述科举学的广博性。科举习俗鼓... 科举习俗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庆习俗、饮食习俗、游乐习俗、社交习俗、建筑习俗等都打上了科举的烙印。本文在论述与科举相关的婚庆习俗、博状元习俗、“闱姓”赌榜习俗、文昌崇拜习俗的基础上,论述科举学的广博性。科举习俗鼓励民间百姓读书应举高中,多数是寓意吉祥、积极向上的,不过也有一些消极的部分。科举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应忽视的重要的文化遗产,应该加以系统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对其中的科举习俗亦应作如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考试 科举学 民俗
下载PDF
科举学的文化视角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亚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7-33,共7页
从文化角度研究科举学具有整体综合的优势,有助于加深对科举考试的本质、功能及其演变规律的认识,全面评价其历史意义与现实影响。科举制与民族传统文化构成双向关系,在长期考试实践中形成品类繁多的科举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 从文化角度研究科举学具有整体综合的优势,有助于加深对科举考试的本质、功能及其演变规律的认识,全面评价其历史意义与现实影响。科举制与民族传统文化构成双向关系,在长期考试实践中形成品类繁多的科举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和重要表现,科举制既存在历史局限性,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科举考试创设的公平竞争机制及其所彰显的择优选才旨向,是科举文化的精华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学 文化 科举文化
下载PDF
科举政治与科举学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海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3-149,共7页
科举政治是指以考试选拔为官员主要录用方式的官僚政治。科举时代多数中高层官员由进士出身,而科举牢笼天下英才,不仅能消弭反叛力量,所选拔者尤多报效国家的志士。科举与古代地缘政治、吏治、朋党等问题都有密切的关系。科举是中国古... 科举政治是指以考试选拔为官员主要录用方式的官僚政治。科举时代多数中高层官员由进士出身,而科举牢笼天下英才,不仅能消弭反叛力量,所选拔者尤多报效国家的志士。科举与古代地缘政治、吏治、朋党等问题都有密切的关系。科举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从隋唐到明清1300年间,大部分政治精英从科举选拔出来,科举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产生的影响利大于弊。科举政治研究从一个侧面有力地支撑着科举学,促使科举学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科举政治 科举学 进士 同年
下载PDF
科举术语与“科举学”的概念体系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海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4-89,共6页
漫长的科举历史形成了一批专门术语和相关词汇 ,大体可分为科目名称、科第名位、贡院规制、考试内容、科第习俗等几大类。这些古代科举术语和词汇构成了“科举学”这一庞大而专门的概念体系的主体 ,使“科举学”具有自身特定的话语系统... 漫长的科举历史形成了一批专门术语和相关词汇 ,大体可分为科目名称、科第名位、贡院规制、考试内容、科第习俗等几大类。这些古代科举术语和词汇构成了“科举学”这一庞大而专门的概念体系的主体 ,使“科举学”具有自身特定的话语系统和学术规范。它让研究者有稳定的范式可循 ,并支撑着“科举学”的学科构架 ,使“科举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科举制度 科举术语 科举学 人才选拔
下载PDF
科举学研究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亚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84,共7页
科举学以其求真的学术品格、开放的学科体系,在保存历史、认知规律和阐释文化中,给人以新的启迪与借鉴。科举学研究表明:科举时代的教育并非只有"应试教育"而无"素质教育",我们应保存和重构完整的教育史;科举考试... 科举学以其求真的学术品格、开放的学科体系,在保存历史、认知规律和阐释文化中,给人以新的启迪与借鉴。科举学研究表明:科举时代的教育并非只有"应试教育"而无"素质教育",我们应保存和重构完整的教育史;科举考试的某些规律至今仍发挥潜在作用,值得深入探索与观照;科举考试虽产生考试崇拜的负面影响,但它所蕴含的公平竞争的人文价值,足可与古代奥林匹克体育竞技精神、当代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精神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学 保存历史 认知规律 阐释文化
下载PDF
科举学的学科与专学辨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泽强 张继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1,共3页
1992年刘海峰先生提出创建科举学,从而引发了关于科举学是学科还是专学的争论,可谓见仁见智。在严格意义上,科举学当前是专学而非学科,但这不否认科举学将来成为学科的可能性。学科与专学的区别不在于两者的学术水平有高低之分而在于两... 1992年刘海峰先生提出创建科举学,从而引发了关于科举学是学科还是专学的争论,可谓见仁见智。在严格意义上,科举学当前是专学而非学科,但这不否认科举学将来成为学科的可能性。学科与专学的区别不在于两者的学术水平有高低之分而在于两者的发展取向和资源获取渠道不同。科举学的学科和专学争论隐藏着利益诉求,但是在逐利同时不能忘却"学"的本真蕴义:探索知识,指导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学 诉求 蕴义
下载PDF
再论科举文献与科举学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海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71,118,共9页
科举文献是指直接记载科举制度及其运作的历史的文献,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或严格意义的科举文献是指独立存在的专门的科举文献,广义的科举文献还包括非独立存在的科举文献。科举文献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自成体系、具国际性、命运... 科举文献是指直接记载科举制度及其运作的历史的文献,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或严格意义的科举文献是指独立存在的专门的科举文献,广义的科举文献还包括非独立存在的科举文献。科举文献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自成体系、具国际性、命运多舛。科举文献的价值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其命运也经历了翻天覆地、变废为宝的转换。科举文献从一个方面有力地支撑着科举学的学科构架,使科举学这一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专学得以逐步成为显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科举文献 科举学
下载PDF
科举文学与“科举学”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海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6-182,共7页
从考试内容和文体来看,科举具有文学考试性质。科场试文与当时的文学密切相关,各种文学流派的升沉消长及文风变易皆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科举学"的视角研究文学,可以大大拓宽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度与厚度,而科举文学研... 从考试内容和文体来看,科举具有文学考试性质。科场试文与当时的文学密切相关,各种文学流派的升沉消长及文风变易皆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科举学"的视角研究文学,可以大大拓宽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度与厚度,而科举文学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又从另一个方面推动"科举学"走向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科举学 八股文 试帖诗
下载PDF
“策学”与科举学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海峰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4-123,共10页
"策学"之名最早出现于隋代,是一个比"科举学"出现得更早的古老的词语。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策学"与中国科举史相始终,曾经盛行过一千三百年。古代的"策学"就是准备应对经学、史学和百科知... "策学"之名最早出现于隋代,是一个比"科举学"出现得更早的古老的词语。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策学"与中国科举史相始终,曾经盛行过一千三百年。古代的"策学"就是准备应对经学、史学和百科知识考试的一门专学,是指备考科举中的策问而出现的专门之学。清代"策学"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不仅"策学"文献种类繁多、发行量大,而且推陈出新,到晚清时期,还出现许多以西学或自然科学为内容的"策学"著作。"策学"文献对研究当时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其考试内容有直接的价值,从策问题目和对策内容往往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关注的重点、政治方向和文风的变迁,并为研究当时学术和文化提供一种特别的史料。"策学"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将从一个方面促使科举学走向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科举学 科举文献
下载PDF
论“科举学”的广博性——以福建科举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海峰 《东南学术》 2001年第2期112-116,共5页
本文认为“科举学”的研究对象虽然十分专门独特,但研究空间却非常广阔,从福建的科举历史,便能看出“科举学”的广博性。福建文化是受科举考试的推动而崛起的,进士和举人构成了福建历史上政治、文化和教育人才的主体。“科举学”的... 本文认为“科举学”的研究对象虽然十分专门独特,但研究空间却非常广阔,从福建的科举历史,便能看出“科举学”的广博性。福建文化是受科举考试的推动而崛起的,进士和举人构成了福建历史上政治、文化和教育人才的主体。“科举学”的广博性,充分体现在科第人物成千上万、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影响地域无远不届几个方面。“科举学”可以成为研究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独特视角,其研究空间要超过大多数专学,因而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福建 考试 人才 科举学
下载PDF
宾兴研究与科举学 被引量:8
19
作者 毛晓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86,共7页
"宾兴研究"是科举学的新兴研究门类。从科举起源来说,宾兴曾是广义科举制最早的源头;从科举典礼来说,宾兴礼的出现使科举典礼系统与科举制度分级相互呼应;从科举经费来说,宾兴既是政府财政性科举经费的统称,也是民间捐资助考... "宾兴研究"是科举学的新兴研究门类。从科举起源来说,宾兴曾是广义科举制最早的源头;从科举典礼来说,宾兴礼的出现使科举典礼系统与科举制度分级相互呼应;从科举经费来说,宾兴既是政府财政性科举经费的统称,也是民间捐资助考经费的统称;从科举社会研究来说,宾兴作为古代教育第三部门,为研究者从社会结构与功能的综合性角度对科举社会进行剖析,提供了极佳的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兴研究 科举学 科举典礼 科举社会
下载PDF
再论科举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侧重谈对高考改革的历史借鉴 被引量:7
20
作者 郑若玲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7,共7页
科举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早已在百年前退出历史舞台,但考试选才这种方式依然存在,科举学因此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科举“追求至公”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与普适性;科举促进社会流动对改善当今社会结构具有积极示范意... 科举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早已在百年前退出历史舞台,但考试选才这种方式依然存在,科举学因此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科举“追求至公”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与普适性;科举促进社会流动对改善当今社会结构具有积极示范意义;科举立法缜密确保考试权威公正亟待当今考试法治借鉴。科举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不仅体现在对当今教育考试制度建设的启发借鉴上,还可延展到教育乃至政治领域的许多方面,从科举的公平性、社会流动、考试立法等角度谈古论今,仅是科举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之“冰山一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学 公平 社会流动 考试立法 高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