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恩格斯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思想研究——基于不来梅时期的文献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仕伟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3-53,共11页
不来梅时期是青年恩格斯成长的重要阶段。恩格斯从小就树立了追求自由与真理的理想并关注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但是刚到不来梅的恩格斯,就在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考察中,陷入乐观与悲观的矛盾境地;与格雷培兄弟的通信争论促使恩格... 不来梅时期是青年恩格斯成长的重要阶段。恩格斯从小就树立了追求自由与真理的理想并关注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但是刚到不来梅的恩格斯,就在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考察中,陷入乐观与悲观的矛盾境地;与格雷培兄弟的通信争论促使恩格斯认识到科学与宗教的根本对立,并对神学理论和整个宗教进行了批判,进而对自己的宗教信仰进行了清算;恩格斯的英国旅行以及对德国交通运输技术的关注促使他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巨大生产力功能。因此,恩格斯在不来梅初步认清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对他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 不来梅时期
下载PDF
论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仕伟 刘艳红 《唐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5-60,共6页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问世标志着恩格斯实现了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思想:揭示了科学技术发展所催生的英国工业革命是以引发整个社会革命为结果的,且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与社会互动发...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问世标志着恩格斯实现了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思想:揭示了科学技术发展所催生的英国工业革命是以引发整个社会革命为结果的,且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与社会互动发展;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异化;强调了无产阶级只有掌握科学技术,才能建立起使科学技术良性运行的社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科学技术与社会思想
下载PDF
东北亚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凡 马会端 张明国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313-316,共4页
论述了STS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与进程,指出STS是一门交叉、综合学科,其宗旨是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机制。进一步明确指出:STS不同于以往研究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把科学看做一种认知过程,把技... 论述了STS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与进程,指出STS是一门交叉、综合学科,其宗旨是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机制。进一步明确指出:STS不同于以往研究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把科学看做一种认知过程,把技术看做一种生产过程,同时还把科学技术看做一种社会过程,它们是一个相互结合的有机整体。在对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东北亚国家STS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后,分析了STS研究的历史阶段性,并进一步提出了21世纪东北亚的STS研究应朝着区域化、建制化、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研究
下载PDF
科学技术人类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新领域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珺珺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2-109,共8页
科学技术人类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出现,一是缘于人类学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二是受到科学社会学研究新范式的推动。文章考察人类学家、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的研究工作,综述国外科学技术人类学的研究状况,阐明了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人类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出现,一是缘于人类学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二是受到科学社会学研究新范式的推动。文章考察人类学家、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的研究工作,综述国外科学技术人类学的研究状况,阐明了科学技术人类学的研究内容是研究与科学技术相关的文化现象,说明科学技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文章最后就我国开展科学技术人类学研究的意义、工作范式的转换、研究科学技术人员的参与以及其他有关问题,提出了若干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人类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 人类学 田野调查 民族志
下载PDF
公众理解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新领域 被引量:6
5
作者 莫少群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公众理解科学”作为学术研究领域的出现缘于当代西方科学的社会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科学与公众之间社会性的距离增大并演变成某种社会危机。本文概述了这个领域中的三种主要经验研究进路,并就在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提... “公众理解科学”作为学术研究领域的出现缘于当代西方科学的社会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科学与公众之间社会性的距离增大并演变成某种社会危机。本文概述了这个领域中的三种主要经验研究进路,并就在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提出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理解科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素养 研究领域
下载PDF
技术评估的缘起与传播——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宏观决策 被引量:9
6
作者 顾淑林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4年第6期20-31,共12页
技术评估(Technology Assessment)于本世纪六十年代首先在美国兴起,十余年间流传很广。技术评估通过系统地收集、调查和分析有关技术及其可能产生的广泛影响,为制定国家科技政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提起技术评估,我国读者容易想到可行性研... 技术评估(Technology Assessment)于本世纪六十年代首先在美国兴起,十余年间流传很广。技术评估通过系统地收集、调查和分析有关技术及其可能产生的广泛影响,为制定国家科技政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提起技术评估,我国读者容易想到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评价,甚至以为它们就是一回事。其实不然。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评价是针对一项具体的技术或一个具体的工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评估办公室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技政策 科学技术力量 技术选择 办公室主任 政策研究 科学技术活动 评估报告 社会发展
下载PDF
论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文化进步——兼论中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徐祥运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7,23,共8页
 近现代文明的发展,是以科学技术的参与程度作为重要的标志。科学技术作为理性的主要载体,逐渐地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现代文化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文化。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依次是首先对文化的物质层次发生作用,然后对文化的...  近现代文明的发展,是以科学技术的参与程度作为重要的标志。科学技术作为理性的主要载体,逐渐地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现代文化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文化。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依次是首先对文化的物质层次发生作用,然后对文化的制度层次发生作用,最后对文化结构的观念层次发生作用,从而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科学技术注入中国文化的历程是艰难而曲折的,改造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使之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宣传科学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是21世纪的中国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与社会 文化结构 传统文化 中国
下载PDF
科学技术与社会文明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永谦 张俊心 华升 《科学学研究》 1983年第1期45-58,共14页
本文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观点阐述了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分析了马克思逝世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社会文明进步的影响,探讨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对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 本文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观点阐述了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分析了马克思逝世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社会文明进步的影响,探讨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对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明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功能 自然科学 人类社会 现代科学技术 社会文明 科学 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下载PDF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年会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贾向桐 肖梦涵 王泽政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38-45,共8页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前沿问题”研讨会于2021年6月18日至19日在天津市南开大学隆重召开。与会代表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特别是针对科学发现及其逻辑探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前沿问题”研讨会于2021年6月18日至19日在天津市南开大学隆重召开。与会代表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特别是针对科学发现及其逻辑探究、人工智能及其哲学反思、科学技术与社会、信息网络问题及治理等主题进行了系统讨论,并提出了诸多新观点与新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基础 信息网络 科学技术与社会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浅析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玲玲 王丹云 《科技资讯》 2015年第3期218-218,共1页
STS(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是一门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探索三者之间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科学、技术与社会是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关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研究由来已久,国... STS(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是一门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探索三者之间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科学、技术与社会是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关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也进行了很多论述,该文主要对国内外对STS的研究现状进行汇总,让更多的人了解STS的研究内容,关注STS的动态发展,从哲学的角度看到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现状 产业 中国语境
下载PDF
STS《科学技术与社会》选修课建设
11
作者 吴峰 彭攀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2000年第3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STS 科学技术与社会 选修课建设 高等教育
下载PDF
科学技术与社会风尚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立明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986年第8期30-32,共3页
社会风尚同科学技术互相制约 1.社会风尚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按社会学的观点,社会风尚是社会的产物,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它是观念性的社会控制形式,它对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有不同程度的控制、约束力量。科学技术是一种知识形态,是人... 社会风尚同科学技术互相制约 1.社会风尚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按社会学的观点,社会风尚是社会的产物,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它是观念性的社会控制形式,它对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有不同程度的控制、约束力量。科学技术是一种知识形态,是人们“社会行为”的产物。人们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是一种“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必然也要受社会风尚的控制、约束,主要表现在它通过制约人们追求科学的创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风尚 科学技术活动 社会行为 主要表现 创造精神 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与社会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标新立异 道德观念
下载PDF
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简介
13
作者 黄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6-136,共1页
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研究室。现有研究人员23人,其中教授10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生4人,是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主要研究... 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研究室。现有研究人员23人,其中教授10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生4人,是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主要研究基地之一。研究中心主任、科技史学科带头人万辅彬教授自2000年起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该专业委员会目前挂靠在本中心。研究中心一直坚持自己的特色,下设少数民族科技史、科技考古、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思想与文化、教育技术史等五个研究室。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技术史和科技考古研究有较多成果,在教学、研究和社会咨询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几年来注重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研究,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与社会 发展研究中心 民族大学 广西 中国少数民族 科学技术 专业委员会 简介
下载PDF
全新的思维全方位的探讨──谈“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
14
作者 席泽宗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37-37,共1页
全新的思维全方位的探讨──谈“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席泽宗*在我国政府制定的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我国21世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大国策。由此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为。个突出的... 全新的思维全方位的探讨──谈“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席泽宗*在我国政府制定的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我国21世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大国策。由此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为。个突出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套“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与社会 新的思维 全方位 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 人文社会科学 席泽宗 审美文化 科教兴国 社会协调发展
下载PDF
面对时代挑战的快速反应──谈“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
15
作者 王绶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37-37,共1页
面对时代挑战的快速反应──谈“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王绶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时常谈论到当今世界的“知识爆炸”,其直接引发可以归于当代猛进的*技术创造和技术运用,而在这种“知识爆炸”的*产物中,占很大分量的又正是新的技术创... 面对时代挑战的快速反应──谈“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王绶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时常谈论到当今世界的“知识爆炸”,其直接引发可以归于当代猛进的*技术创造和技术运用,而在这种“知识爆炸”的*产物中,占很大分量的又正是新的技术创造和新*的技术运用,蕴蓄看新的“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与社会 时代挑战 科教兴国 新兴工业国家 技术运用 知识爆炸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地位与作用 技术创造 发展观
下载PDF
学科相互交叉的丰硕成果──谈“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
16
作者 王乃彦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36-36,共1页
学科相互交叉的丰硕成果──谈“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王乃彦编者按:“科学技术夸社会(STS)”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诞生于是国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由于古代在了一种新的思雄模式和价值观,适应了当代世界科技经济社会... 学科相互交叉的丰硕成果──谈“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王乃彦编者按:“科学技术夸社会(STS)”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诞生于是国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由于古代在了一种新的思雄模式和价值观,适应了当代世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时需要,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丰硕成果 科学技术进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地区经济结构 经济均衡发展 生产力要素
下载PDF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环境目标相结合
17
作者 曹京华 《科学与社会》 1997年第2期50-51,共2页
社会认为最棘手的环境问题是什么?科学和技术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作为美国国家科学院运作手臂的国家研究理事会最近一份研究报告的主题.这份题为《把科学和技术与社会的环境目标相结合》的报告指出,研究与发展的持... 社会认为最棘手的环境问题是什么?科学和技术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作为美国国家科学院运作手臂的国家研究理事会最近一份研究报告的主题.这份题为《把科学和技术与社会的环境目标相结合》的报告指出,研究与发展的持续努力将创造更多的生产和使用能源的机会,从而大大降低大气中的碳排放量和使自然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与社会 环境目标 环境问题 国家研究理事会 科学技术 研究与发展 可再生能源 美国国家科学 生产和使用 矿物燃料
下载PDF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
18
作者 张德瑛 《甘肃教育》 北大核心 1994年第Z2期85-86,共2页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长庆石油技校张德瑛一、STS教育的目标从目前看来,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课程可由三个方面组成:1.使学生(乃至于教师)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足够的认识;2.帮助学生把特...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长庆石油技校张德瑛一、STS教育的目标从目前看来,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课程可由三个方面组成:1.使学生(乃至于教师)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足够的认识;2.帮助学生把特定的与科学技术和社会问题有关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 物理学科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科学技术 现代化教育手段 万有引力定律 教育体制改革 发展方向 社会发展
下载PDF
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
19
作者 袁贤才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 1997年第4期45-48,共4页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悼词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像马克思那样,对任何领域的每个科学成就,不管它是否已实际运用,都感到真正的喜悦。”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悼词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像马克思那样,对任何领域的每个科学成就,不管它是否已实际运用,都感到真正的喜悦。”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72、575页)一百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重温恩格斯的讲话,仍然倍感亲切,深受启发和教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与社会 推动社会进步 《邓小平文选》 马克思恩格斯 自然科 推动作用 高科技 科学技术 毛泽东
下载PDF
工程现代化的中国话语与实践形态——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20
作者 高天宇 高丽杰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26,共2页
2024年4月20日,第六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论坛在中国矿业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 2024年4月20日,第六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论坛在中国矿业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承办,《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联合协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矿业大学 社科版 南京大学 中国话语 实践形态 科学技术与社会 《自然辩证法通讯》 西北工业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