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表面彩绘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邵安定 梅建军 +2 位作者 杨军昌 陈坤龙 孙伟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28,共10页
为全面了解秦始皇帝陵园出土青铜水禽表面彩绘装饰工艺的技术内涵,利用显微观察、偏光显微鉴定、拉曼光谱分析等手段,对秦始皇帝陵园K0007陪葬坑出土彩绘青铜水禽表面彩绘装饰工艺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白色颜料为骨白... 为全面了解秦始皇帝陵园出土青铜水禽表面彩绘装饰工艺的技术内涵,利用显微观察、偏光显微鉴定、拉曼光谱分析等手段,对秦始皇帝陵园K0007陪葬坑出土彩绘青铜水禽表面彩绘装饰工艺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白色颜料为骨白,黑色颜料为炭黑;彩绘层为多层绘制而成,在结构上与秦陵出土陶俑、陶马表面彩绘具有明显区别;彩绘绘制技法包括平涂及堆绘两种,其中堆绘主要用于羽毛纹路羽轴的绘制,施彩工具可能为毛笔或毛刷。彩绘作为青铜器的装饰工艺主要出现于秦汉时期,但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可能与彩绘装饰自身的脆弱性以及青铜器的功能由礼容器转变为实用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园 彩绘青铜水禽 骨白 炭黑 绘制工艺
下载PDF
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基体材质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邵安定 梅建军 +2 位作者 杨军昌 陈坤龙 孙伟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8,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的工艺特征,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对采自14件青铜水禽不同部位、芯骨以及表面补片的27个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青铜水禽及芯骨、表面补片的成型工... 为了进一步揭示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的工艺特征,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对采自14件青铜水禽不同部位、芯骨以及表面补片的27个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青铜水禽及芯骨、表面补片的成型工艺以铸造为主。在合金成分方面,所有样品显示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均为铜锡二元合金,含锡量在9~12%之间。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本文进一步对秦始皇帝陵园出土青铜器材质特征以及影响材质选择的因素及理念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园 彩绘青铜水禽 合金成分
下载PDF
秦始皇帝陵园出土青铜水禽泥芯的初步科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邵安定 梅建军 +2 位作者 杨军昌 陈坤龙 孙伟刚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80,共9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的工艺特征,本文利用多种分析手段对采自8件青铜水禽的17个泥芯样品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虽然青铜水禽泥芯在材质上大体相似,均由黏土基体、粉砂、砂粒以及植物添加物组成,但... 为了进一步揭示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的工艺特征,本文利用多种分析手段对采自8件青铜水禽的17个泥芯样品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虽然青铜水禽泥芯在材质上大体相似,均由黏土基体、粉砂、砂粒以及植物添加物组成,但不同水禽、同一水禽不同部位的泥芯应该使用了不同的泥料。而且,水禽泥芯在微量元素上明显有别于秦始皇帝陵园周边的土壤,初步认为水禽的制作地点并非秦陵地区。由于现有资料的欠缺,对青铜水禽铜矿矿料来源以及生产地点的探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园 青铜水禽 泥芯 科学分析
下载PDF
2010年度秦始皇帝陵园礼制建筑遗址考古勘探简报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仲立 孙伟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0,共17页
为进一步探索秦始皇帝陵园的陵寝布局及结构,2010年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陵考古队在此前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对陵园进行了考古勘探,本年度的工作集中在历年未进行考古工作的内城以内西北部区域。通过勘探,基本探明了此区域内地下遗存... 为进一步探索秦始皇帝陵园的陵寝布局及结构,2010年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陵考古队在此前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对陵园进行了考古勘探,本年度的工作集中在历年未进行考古工作的内城以内西北部区域。通过勘探,基本探明了此区域内地下遗存的分布情况及内涵,发现了秦始皇帝陵园内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大型礼制建筑遗址。现将本次建筑遗址勘探收获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园 2010年勘探 陵寝建筑
下载PDF
2009年度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勘探简报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仲立 孙伟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5,共6页
In 2009,archaeological drilling at the Qinshihuang Mausoleum had been continued by the Shaanx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The investigation mainly focuses on the layout of the Mausoleum and the surrounding ar... In 2009,archaeological drilling at the Qinshihuang Mausoleum had been continued by the Shaanx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The investigation mainly focuses on the layout of the Mausoleum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where have not been explored before.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the northern gate of the outer wall and two burial pit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usoleum have been found.In addition,the shape and structure of the northern gate were fully studied and investigated.Both of these results enrich our understanding of underground cultural remains and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the design and layout of the Qinshihuang Mausole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9年 秦始皇帝陵园 勘探 布局结构
下载PDF
秦始皇帝陵园陪葬坑破坏现象解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治国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13,共9页
考古发掘和勘测发现,秦始皇帝陵园内的部分陪葬坑曾遭到火焚,坑内的陪葬品也大都有缺失和移动,对于这一现象,有学者认为这是秦人自己造成的,是当时的丧葬仪式的需要。通过对相关考古迹象和传世文献记载的分析与研究,认为在经过全面考古... 考古发掘和勘测发现,秦始皇帝陵园内的部分陪葬坑曾遭到火焚,坑内的陪葬品也大都有缺失和移动,对于这一现象,有学者认为这是秦人自己造成的,是当时的丧葬仪式的需要。通过对相关考古迹象和传世文献记载的分析与研究,认为在经过全面考古发掘的、遭到火焚和破坏的陪葬坑中,大都发现有从外部进入陪葬坑的考古迹象,说明这些陪葬坑在建成之后,曾经有人从外部进入陪葬坑,并进行了焚烧和破坏。因此,陪葬坑的被焚和破坏,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而破坏者最有可能是项羽的部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园 陪葬坑 焚烧 破坏
下载PDF
秦始皇帝陵园K0006陪葬坑性质试探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治国 赵毅民 《文博》 2014年第5期34-39,共6页
目前,学术界对秦始皇帝陵园K0006陪葬坑的性质有不同的观点,大体上有象征廷尉、厩苑、宫厩和太仆等中央机构官署几种意见。笔者认为,该陪葬坑位于陵园的内城之中,坑中的袖手俑身份为文官,并可能手持铜斧,随葬的木车、马以及御手俑表现... 目前,学术界对秦始皇帝陵园K0006陪葬坑的性质有不同的观点,大体上有象征廷尉、厩苑、宫厩和太仆等中央机构官署几种意见。笔者认为,该陪葬坑位于陵园的内城之中,坑中的袖手俑身份为文官,并可能手持铜斧,随葬的木车、马以及御手俑表现的是准备出行的状态。在秦时的职官中只有御史大夫属下的御史能够与所有这些特征贴合,因此,该陪葬坑表现的应该是负有记事和护驾职能的御史在待命随从皇帝出行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0006陪葬坑 御史 秦始皇帝陵园
下载PDF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1999)》简介
8
作者 田雨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6-46,共1页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1999)》,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全书有文字280页,文后有52幅彩版。定价130元。本书回顾了秦始皇帝陵园多年来的考古成就,重点报告了近年来的考古钻探成果,首次...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1999)》,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全书有文字280页,文后有52幅彩版。定价130元。本书回顾了秦始皇帝陵园多年来的考古成就,重点报告了近年来的考古钻探成果,首次正式发表了1998~1999年秦陵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及修复、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考古勘探工作提供的新资料将使学术界对秦始皇帝陵园的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1999)》 秦始皇帝陵园 考古工作 陕西 陪葬坑 文物修复 文物保护
原文传递
秦始皇帝陵园出土青铜水禽的补缀工艺及相关问题初探 被引量:9
9
作者 邵安定 梅建军 +2 位作者 杨军昌 陈坤龙 孙伟刚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6-104,共9页
前言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中西青铜器制作工艺研究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中国青铜器制作自二里头时期就形成了组合块范铸造的工艺传统,与西方古代以失蜡铸造为主的工艺传统明显有别。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园 彩绘青铜水禽 铜片镶嵌补缀工艺
原文传递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0)》出版发行
10
作者 萧汶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3-93,共1页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0)》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著,文物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精装本,全书有正文287页,文后有彩色图版95幅。定价180元。本书是2000年度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工作各项科研成果的综...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0)》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著,文物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精装本,全书有正文287页,文后有彩色图版95幅。定价180元。本书是2000年度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工作各项科研成果的综合性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 陪葬坑 秦陵 出版发行
原文传递
秦始皇帝陵园方向新探
11
作者 申茂盛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6,共6页
根据新的考古发掘、钻探材料,认为秦始皇帝陵园的方向不应是"坐西向东",而应是"坐南向北"。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园 墓向 墓道 中轴线
原文传递
秦始皇帝陵园K9801陪葬坑出土石质甲胄的保护修复
12
作者 刘江卫 《文物天地》 2022年第6期35-35,共1页
秦始皇帝陵园K9801陪葬坑出土了大量石质的铠甲与胄,这是首次发现的秦代按照1:1仿实物制作的甲胄,填补了这一时期防护装备实物的空白,对研究秦代及中国古代甲胄的发展史具有重要作用。这批出土文物主要存在崩裂、起泡、层解、变形等病... 秦始皇帝陵园K9801陪葬坑出土了大量石质的铠甲与胄,这是首次发现的秦代按照1:1仿实物制作的甲胄,填补了这一时期防护装备实物的空白,对研究秦代及中国古代甲胄的发展史具有重要作用。这批出土文物主要存在崩裂、起泡、层解、变形等病害现象,甲片、胄片有不同程度的散乱和重叠,工作人员开展了考古发掘现场抢救性保护、脆弱文物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现场 保护修复 秦始皇帝陵园 陪葬坑 防护装备 石质 甲胄 抢救性保护
原文传递
秦始皇陵出土青铜水禽的铸造工艺及其文化联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邵安定 《美术大观》 2023年第1期58-69,共12页
本文揭示了秦始皇帝陵园K0007号祭祀坑出土的一组彩绘青铜水禽的铸造工艺特征。这组青铜水禽于2001—2003年被发掘出土,共计46件,包括20件鸿雁、20件天鹅和6件仙鹤,不仅是实体大小,而且造型生动、典雅而多样,不少水禽表面仍可见黑、白... 本文揭示了秦始皇帝陵园K0007号祭祀坑出土的一组彩绘青铜水禽的铸造工艺特征。这组青铜水禽于2001—2003年被发掘出土,共计46件,包括20件鸿雁、20件天鹅和6件仙鹤,不仅是实体大小,而且造型生动、典雅而多样,不少水禽表面仍可见黑、白两色的彩绘残余。科学检测揭示出一系列前所未见的工艺特征,包括颈部铜隔档、芯骨、芯撑、空腔铸造和补缀铜片等,表明这组水禽很可能是采用失蜡工艺铸造成型的。这一发现意义重大,为战国至秦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联系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园 青铜水禽 失蜡工艺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秦始皇帝陵北部西侧建筑遗址的性质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伟刚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74,共6页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汉书·楚元王传》记载秦始皇帝陵“宫观之盛,不可胜原”。历史文献对秦始皇帝陵...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汉书·楚元王传》记载秦始皇帝陵“宫观之盛,不可胜原”。历史文献对秦始皇帝陵园内建筑遗址的记载仅寥寥数语,文献记载的“宫观”类建筑屡被提及,但其具体所指及内容迄今为止尚无明确的认识和学术界认可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园 陵寝建筑 朝寝 “宫观”
原文传递
真实的秦始皇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清波 《西部大开发》 2019年第6期132-137,共6页
我是西北大学考古学教授段清波,在成为西北大学的教师之前,我曾经在秦始皇陵做过十年的考古队长。通过十年的考古工作,我们对秦始皇陵地上地下的文物进行了大面积的勘探和局部的发掘获得了对秦始皇、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园乃至于对秦文... 我是西北大学考古学教授段清波,在成为西北大学的教师之前,我曾经在秦始皇陵做过十年的考古队长。通过十年的考古工作,我们对秦始皇陵地上地下的文物进行了大面积的勘探和局部的发掘获得了对秦始皇、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园乃至于对秦文明的一些新的认识。这些新的认识和我们从《战国策》《史记》《汉书》等文献中所得到的对秦、秦始皇、秦代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历史进程的认识,首先说说秦始皇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秦二世 妖魔化 秦帝国 秦始皇陵园 秦始皇帝陵园
下载PDF
秦始皇的外藏系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段清波 《西部大开发》 2019年第7期132-137,共6页
上一次我们聊了秦始皇、秦帝国、秦文化一些负面形象的来龙去脉的问题。这次我们要聊的是包括兵马俑在内的秦始皇陵最富有特色的外藏系统。代表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外藏系统通过40年的考古发现,我们对秦始皇陵的基本布局有了相对清晰的认... 上一次我们聊了秦始皇、秦帝国、秦文化一些负面形象的来龙去脉的问题。这次我们要聊的是包括兵马俑在内的秦始皇陵最富有特色的外藏系统。代表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外藏系统通过40年的考古发现,我们对秦始皇陵的基本布局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现在知道整个秦始皇帝陵由秦始皇帝陵、秦始皇帝陵园和秦始皇帝陵区,这三重空间概念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园 中央集权体制 秦始皇 秦始皇 陪葬坑
下载PDF
秦始皇帝陵一号兵马俑陪葬坑发掘报告(2009~2011年)
17
作者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1-81,共1页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外的一组大型陪葬坑。2009年6月至2011年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一号坑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发掘面积200平方米,涉及Q8、Q9、Q10三条隔墙和G9、G10两条过洞。本书即是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的报告。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园 陪葬坑 发掘 兵马俑坑 东门外 博物院
原文传递
秦陵出土青铜水禽锈体组织结构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菲 梅建军 +2 位作者 杨军昌 邵安定 陈坤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5,共9页
本研究旨在研究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锈体的结构形貌及其形成原因。采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荧光光谱(XRF)、金相显微分析和离子色谱分析(IC)等多种分析手段,对青铜水禽锈体的组织结构及其埋藏土壤进行了分析检测。结... 本研究旨在研究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锈体的结构形貌及其形成原因。采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荧光光谱(XRF)、金相显微分析和离子色谱分析(IC)等多种分析手段,对青铜水禽锈体的组织结构及其埋藏土壤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高湿、火烧、人为破坏的特殊埋藏环境是该批青铜水禽严重矿化的主要原因,而有些矿化严重的部分为稳定的粉状锈蚀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有害锈";从组织的微观腐蚀特征来看,铸态枝晶结构的样品α相优先腐蚀;而铸后受热组织则呈晶间腐蚀的特点,腐蚀由晶粒间界向品粒发展;锈体层状结构的产生与Cu_2O溶解产生空隙,并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生成了孔雀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园 青铜水禽 腐蚀产物 锈蚀机理
下载PDF
2021年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
19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2期175-175,共1页
1月24日,由陕西省文物局和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陕西省考古学会主办的第二届(2021年)“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在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宣布了“第二届陕西省重要考... 1月24日,由陕西省文物局和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陕西省考古学会主办的第二届(2021年)“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在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宣布了“第二届陕西省重要考古新发现”获奖名单,入选的考古新发现项目分别是西安太平遗址、周原先周建筑与西周城址、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西汉帝陵-霸陵遗址、咸阳洪渎原墓葬群、西安新小寨元代赵氏家族墓地共六项,入围项目分别是西安月登阁隋唐墓地、西安杜城铸铁遗址、汉长安城兆伦锺官铸钱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新发现 汉长安城 西汉帝陵 秦始皇帝陵园 霸陵 赵氏家族 墓葬群 城东门
下载PDF
多彩的秦文明
20
作者 段清波 《西部大开发》 2019年第5期133-139,共7页
曾率队对秦陵地区300万平方米范围内进行考古勘探,新发现近20座陵园陪葬坑,发现了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秦陵地宫组排水系统,并首次发现陵园城墙内外长达近8000米的廊坊建筑。百戏俑vs希腊罗马雕塑经过40多年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我们对秦... 曾率队对秦陵地区300万平方米范围内进行考古勘探,新发现近20座陵园陪葬坑,发现了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秦陵地宫组排水系统,并首次发现陵园城墙内外长达近8000米的廊坊建筑。百戏俑vs希腊罗马雕塑经过40多年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我们对秦始皇帝陵园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有时感觉非常幸运,我们比古人,甚至比司马迁幸运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园 陪葬坑 秦始皇 战国晚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