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兴山地区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盛贤才 郭战峰 刘新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兴山地区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储层较为发育。在野外露头剖面测量的基础上,结合常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图像分析、物性分析等测试手段,认为该区中上寒武统白云岩有效储层主要为泥粉晶云岩、颗粒云岩和细晶—中晶云岩...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兴山地区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储层较为发育。在野外露头剖面测量的基础上,结合常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图像分析、物性分析等测试手段,认为该区中上寒武统白云岩有效储层主要为泥粉晶云岩、颗粒云岩和细晶—中晶云岩等。泥粉晶云岩的有效储集空间以晶间孔为主;颗粒云岩主要包括鲕粒云岩、砂屑云岩和砾屑云岩等,有效储集空间主要包括粒间孔和粒内溶孔;细晶—中晶云岩非选择性溶孔和晶间孔较为发育。储层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其中沉积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决定了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尽管平坦的沉积底形以及频繁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导致储层多呈薄层状,但储层厚度较大,而且白云石化和埋藏阶段的选择性溶蚀使得颗粒云岩以及细晶—中晶云岩孔隙度变高,连通性变好,成为中上寒武统较好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寒武统 白云岩 储集空间 孔隙类型 兴山地区 秦岭—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晚白垩世以来构造演化的石英ES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学刚 杨坤光 王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8-316,共9页
运用α石英热活化ESR定年法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58件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ESR年龄范围主要集中在晚白垩世以来(99.2~3.4 Ma)。结合区域地质事实分析,晚白垩世以来,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的... 运用α石英热活化ESR定年法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58件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ESR年龄范围主要集中在晚白垩世以来(99.2~3.4 Ma)。结合区域地质事实分析,晚白垩世以来,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73.1~52.3 Ma伸展断陷期、39.1~27.2 Ma伸展-挤压的转换期和22.8~3.4 Ma挤压期;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89~70.1 Ma挤压隆升期、61.6~43.2 Ma伸展断陷期、37.2~22.6 Ma伸展-挤压的转换期和15.6~3.9 Ma挤压期。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和北缘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基本相同,但是受多种因素控制,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晚白垩世的构造演化存在较大差异。ESR测年结果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已有的地质事实相吻合,验证了ESR测年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大别造山带 ESR测年 新生代 演化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晚古生代构造环境与油气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泽光 方成名 +1 位作者 杨潇 高长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2-147,共6页
通过对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认为,略阳庄科和大西洋中脊的岩石可归为一类,其特征是K2O/SiO2比值低,TiO2/SiO2比值高,其∑REE值低,稀土模式平缓,不富集轻稀土,介于大陆和大洋拉斑玄武岩之间;略阳三岔子、石泉两河和... 通过对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认为,略阳庄科和大西洋中脊的岩石可归为一类,其特征是K2O/SiO2比值低,TiO2/SiO2比值高,其∑REE值低,稀土模式平缓,不富集轻稀土,介于大陆和大洋拉斑玄武岩之间;略阳三岔子、石泉两河和日本岛弧地区的岩石其特征是K2O/SiO2比值高,TiO2/SiO2比值低,其∑REE值高,稀土模式为陡右倾,富轻稀土。综合研究认为晚古生代西秦岭(勉略—阿尼玛卿—索托湖—麻扎)为古特提斯大洋环境,往东经镇巴—城口—青峰—襄樊—周家湾—广济为坳拉槽特征。同时期造山带南侧主要受古特提斯洋的影响处于海相沉积的伸展环境;北侧处于隆起状态下的陆内坳陷沉积。南侧二叠系碳酸盐岩、泥页岩及煤系是主要烃源岩,以生气为主;北侧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是主力烃源岩,晚燕山—喜山期二次生烃具有重要的油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火山岩 环境 盆地原型 晚古生代 油气远景 秦岭—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加里东期古隆起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战峰 刘新民 +1 位作者 盛贤才 马登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5,共5页
加里东期在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江汉平原地区存在一个继承性古隆起,前人所称的"鄂中古陆"是其具体的表现。"鄂中古陆"在时间上存在于晚震旦世末—中寒武世,在平面上主要展布于江汉平原北部神农架—保康—荆门—... 加里东期在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江汉平原地区存在一个继承性古隆起,前人所称的"鄂中古陆"是其具体的表现。"鄂中古陆"在时间上存在于晚震旦世末—中寒武世,在平面上主要展布于江汉平原北部神农架—保康—荆门—京山及以北地区,向北东越过现今的青峰—襄樊—广济断裂带,其后古隆起继承性发展,控制了中扬子地区加里东期北高南低的古地貌特征。加里东期古构造可划分为东秦岭堑垒带、中扬子北部隆起带、中扬子中部斜坡带、中扬子南部坳陷带等4个单元。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加里东期古隆起对油气成藏条件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古隆起是早期液态烃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是目前江汉平原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突破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震旦系—下古生界 古隆起 加里东期 江汉平原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部海相地层油气勘探潜力及选区方向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振武 郭战峰 刘新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6-171,共6页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与其南侧毗邻盆地,是在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复杂构造系统,共同构成造山带南缘逆冲推覆系。震旦—志留纪为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经历了早期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与其南侧毗邻盆地,是在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复杂构造系统,共同构成造山带南缘逆冲推覆系。震旦—志留纪为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经历了早期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至晚中生代—新生代发生块断造山。多期、多类型原型盆地的横向并列、纵向叠加奠定了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并提供了多种勘探领域。区内前陆冲断构造带勘探潜力大,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后期改造程度弱,应着重从"内幕型"、"影子盆地型"、"非常规型"气藏等不同领域进行选区,力争实现勘探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油气潜力 勘探选区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部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特征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淼 云金表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3-188,共6页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伸展—走滑关联断裂体系控制的中新生代盆地与大别地区变质核杂岩组成了完整的伸展拆离体系。盆地沿北西西与北东向基底断裂带分布特征、盆地沉降方向的转变过程以及与造山带北侧前陆盆地体系的时空分布关系...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伸展—走滑关联断裂体系控制的中新生代盆地与大别地区变质核杂岩组成了完整的伸展拆离体系。盆地沿北西西与北东向基底断裂带分布特征、盆地沉降方向的转变过程以及与造山带北侧前陆盆地体系的时空分布关系,均揭示盆地群的发育经历了造山挤压与区域伸展2个发育阶段。它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由挤压到造山后伸展的演化过程具有同步特点。综合造山带深部地球物理特征、造山后期"气球膨胀式"花岗质杂岩的发育过程,推断造山带上叠伸展盆地具有区域伸展与造山带深部调整双重体制动力。盆地群的形成是东秦岭—大别造山带陆内俯冲、松弛与区域伸展共同控制形成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盆地 前陆盆地 山松弛 秦岭—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秦岭—大别造山带(湖北段)重力场特征与造山带构造 被引量:12
7
作者 梁学堂 毛新武 +3 位作者 曾春芳 胡正祥 杨廷安 余文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6-457,共12页
利用区域重力资料,通过位场分离、转换技术,揭示了造山带深部构造特征。正的线状重磁异常带及各阶小波细节,清晰地反映了桐柏—大别及东秦岭造山带南缘缝合带的位置,特别是重力异常小波四阶逼近,深部构造特征更加醒目。在鄂西北地区岩... 利用区域重力资料,通过位场分离、转换技术,揭示了造山带深部构造特征。正的线状重磁异常带及各阶小波细节,清晰地反映了桐柏—大别及东秦岭造山带南缘缝合带的位置,特别是重力异常小波四阶逼近,深部构造特征更加醒目。在鄂西北地区岩石圈所呈现出的"立交桥式"双层结构中,自由空间、均衡重力、剩余重力异常及小波各阶细节明显地反映出相对浅部的造山带近东西向延伸的构造特征;各阶逼近结果则反映了相对深部的地壳-岩石圈地幔南北向伸展的构造特征。应用地球物理资料来研究地球岩石圈结构、构造,除深层地震外,区域重力也是最有效方法手段之一。特别是近年来二维小波变换技术日趋成熟,为应用区域重力资料解决诸如造山带深部构造等疑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大别造山带 重力场特征 小波多尺度分析 勉略缝合带 立交桥式构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综合地层分区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璘 左文超 +2 位作者 徐春燕 李浩 黄波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1年第6期569-576,共8页
地层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地质实体之一。通过利用25万区调最新成果(特别是1∶25万麻城幅区调),以地层实体特征为研究对象,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两侧地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地层分区划分方案。根据地层综合特征和差异性,将研究区划分... 地层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地质实体之一。通过利用25万区调最新成果(特别是1∶25万麻城幅区调),以地层实体特征为研究对象,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两侧地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地层分区划分方案。根据地层综合特征和差异性,将研究区划分为2个地层大区、4个地层区和9个地层分区,并对各地层区不同时代不同环境形成的地层主要岩性组合及主要地层群组间的接触关系进行了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大别造山带 综合地层分区 岩性组合 接触关系
下载PDF
秦岭—大别造山带区域地壳Sm-Nd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侯广顺 曹树凯 杨贺杰 《甘肃地质》 2010年第1期15-20,共6页
对秦岭—大别造山带大量Nd同位素资料进行统计,获得了该地区陆壳基底和区域花岗岩类的147Sm/144Nd平均值,分别为0.136和0.108。基于区域资料获得的二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2DM)比用147Sm/144Nd=0.118做参数的计算结果要普遍偏老,两种... 对秦岭—大别造山带大量Nd同位素资料进行统计,获得了该地区陆壳基底和区域花岗岩类的147Sm/144Nd平均值,分别为0.136和0.108。基于区域资料获得的二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2DM)比用147Sm/144Nd=0.118做参数的计算结果要普遍偏老,两种结果的差异随着模式年龄的偏老明显偏大。本研究获得的该区域地壳147Sm/144Nd组成特征与元素丰度资料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结合稀土元素综合对比,表明前人获得的该区域元素丰度资料偏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ND同位素 组成特征 元素丰度 秦岭—大别造山带
原文传递
东秦岭-大别及两侧的大地构造旋回与油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何治亮 程喆 +2 位作者 徐旭辉 何明喜 郭占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中元古代以来,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的盆地群经历了5大构造旋回。中条(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区形成了冀辽、豫陕、徐淮坳拉槽。晋宁运动后,随着Rodinia古大陆解体,隶属于原特提斯洋系的秦岭—大别洋逐渐形成,扬子和华北克拉通边缘... 中元古代以来,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的盆地群经历了5大构造旋回。中条(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区形成了冀辽、豫陕、徐淮坳拉槽。晋宁运动后,随着Rodinia古大陆解体,隶属于原特提斯洋系的秦岭—大别洋逐渐形成,扬子和华北克拉通边缘经历了从大陆裂谷到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过程,加里东中期运动(中奥陶世中期)后从伸展体制转为聚敛体制,俯冲—碰撞山系与聚敛型盆地相间的格局形成。加里东晚期或海西早期,早期分离的陆块重新拼合,泥盆纪总体为堑—垒相间的构造格局。晚二叠世,南部部分地区形成了小规模裂谷群,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后转为挤压体制,它们经历了拼贴—碰撞—压榨的过程,并于侏罗纪末燕山主幕达到极致。白垩纪以来,形成了陆内伸展—走滑—弱挤压为主的盆地群,盆地再次被以伸展、走滑方式肢解。5大盆地旋回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盆地原型及组合,形成了条件迥异的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纵向上构成了8套成藏组合。受构造演化和热体制控制的有效烃灶和有效保存是研究区成藏富集的主控因素。南北两侧盆地形成了众多勘探领域,除已建成油气工业生产基地的南襄、江汉新生代盆地外,北侧地区包括洛—伊晚古—早中生代残留盆地、太康残留盆地、周口叠加复合盆地、信阳复合盆地等,造山带内部的有南襄盆地深层的古生界,南侧地区包括江汉平原区前第三纪复合盆地、宜昌—当阳古生代的改造型残留盆地、鄂东南冲断带下的影子盆地、大洪山冲断带下的影子盆地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领域 盆地原型 大地构旋回 南华北 中扬子 秦岭—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秦岭—大别勉略结合带蛇绿岩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赖绍聪 张国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062-1071,共10页
秦岭—大别勉略结合带乃是秦岭—大别造山带的组成部分和中国大陆最后拼合的主要具体结合带之一,该带是一个复杂的、包括不同成因岩块的蛇绿构造混杂带。带内蛇绿岩主要出露在南秦岭略阳—勉县—五里坝一带以及大别山南缘随县—京山一... 秦岭—大别勉略结合带乃是秦岭—大别造山带的组成部分和中国大陆最后拼合的主要具体结合带之一,该带是一个复杂的、包括不同成因岩块的蛇绿构造混杂带。带内蛇绿岩主要出露在南秦岭略阳—勉县—五里坝一带以及大别山南缘随县—京山一带。带内超基性岩类主要为方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稀土特征为轻稀土亏损,铕富集型;辉绿岩均为轻稀土富集型。变质火山岩可区分为3种类型:一为轻稀土亏损的洋脊拉斑玄武岩,Ti/V、Th/Ta、Th/Yb、Ta/Yb值表明其为MORB型玄武岩,代表本区消失了的洋壳岩石;第二类为初始洋壳型变质玄武岩,以黑沟峡和大别南缘周家湾岩片为代表;第三类为岛弧火山岩组合。这表明勉略洋盆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曾经历过一个较完整的有限洋盆的发生、发展与消亡过程,这期间秦岭已成为一独立的岩石圈微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大地构 结合带 秦岭—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基于科学钻探技术的老湾金矿带金成矿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建立 郭鹏 +2 位作者 陈英男 赵焕 魏从玲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9-268,共10页
老湾金矿带位于秦岭—桐柏—大别造山带中部,是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床。为进一步探索深部第二找矿空间,实施了老湾金矿3006.42 m科学钻探。钻探穿透地表花岗岩后在深部又发现隐伏花岗岩体,两岩体在空间上毗邻,通过元素统计分析方法... 老湾金矿带位于秦岭—桐柏—大别造山带中部,是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床。为进一步探索深部第二找矿空间,实施了老湾金矿3006.42 m科学钻探。钻探穿透地表花岗岩后在深部又发现隐伏花岗岩体,两岩体在空间上毗邻,通过元素统计分析方法对两岩体进行了元素丰度及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发现老湾花岗岩和老湾隐伏花岗岩的元素丰度均高于中国二长花岗岩的平均值,且老湾隐伏花岗岩体明显高于老湾花岗岩体。两岩体具有不同的元素组合特征,老湾花岗岩的元素分布较均匀,而老湾隐伏花岗岩的元素分布离散程度较悬殊且Au、W、Mo局部高度富集,具备形成钼钨矿(化)体的条件。老湾隐伏花岗岩的Au、Bi具有高度相关性,受同一地质因子控制,并具有幔源成因特点,表明老湾隐伏花岗岩与金成矿关系密切,为老湾地区金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老湾金矿是处在秦岭—大别造山带构造背景下,受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影响的产物,深源幔源岩浆热液为金成矿提供了主要的金铋物质来源及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钻探 老湾(隐伏)花岗岩 元素组合特征 成矿机制 秦岭—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河南商城县罗家湾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探讨
13
作者 徐公权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3期473-480,共8页
秦岭—大别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钼矿成矿带,其间蕴藏着多种类型钼矿床,罗家湾钼矿即产于此成矿带。在总结罗家湾钼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结合矿区岩石化学、矿石硫、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对该矿的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成矿机理和找... 秦岭—大别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钼矿成矿带,其间蕴藏着多种类型钼矿床,罗家湾钼矿即产于此成矿带。在总结罗家湾钼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结合矿区岩石化学、矿石硫、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对该矿的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成矿机理和找矿前景。研究表明,钼矿化的范围、规模、品位、产状等与罗家湾花岗斑岩体高度一致,矿化具有分带性并与蚀变分带呈现高度相关;花岗斑岩来源于地壳与地幔的混合物,成矿物质钼是花岗斑岩自身携带而来,属斑岩型钼矿;中生代以来,造山带陆内俯冲,使地壳增厚、下部地壳发生部分重熔,形成了含钼花岗岩浆,至燕山期,岩浆顺NWW向桐柏—商城断裂带和NNE向商城—麻城断裂带交汇部位侵位于地壳浅部而成矿。研究成果可为探寻本区成矿远景和大别山地区寻找Au、Ag、Cu、Pb、Mo等金属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湾钼矿 秦岭—大别造山带 斑岩型钼矿 成矿机理 河南商城
下载PDF
湖北省随枣北部钼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14
作者 曾琳 刘杰 吴松 《低碳世界》 2023年第7期58-60,共3页
秦岭—大别造山带是我国钼矿的主要聚集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Mo、Au和W等矿产基地与重要的矿集区之一。桐柏造山带处于东秦岭钼矿聚集区和西大别钼矿聚集区之间的有利区位,近年来,受西大别造山带的钼矿找矿成果启发,在桐柏杂岩中相继... 秦岭—大别造山带是我国钼矿的主要聚集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Mo、Au和W等矿产基地与重要的矿集区之一。桐柏造山带处于东秦岭钼矿聚集区和西大别钼矿聚集区之间的有利区位,近年来,受西大别造山带的钼矿找矿成果启发,在桐柏杂岩中相继发现了黄家沟和尖水田钼矿。为解决钼矿成矿以及开采期间可能遇到的问题,以湖北省随枣北部的钼矿为例,对钼矿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研究,探讨了区内钼矿成矿特征、成因类型以及成矿机理,明确今后找矿方向,促进钼矿找矿工作,力求取得找矿突破,以期为找矿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大别造山带 桐柏山带 钼矿
下载PDF
雪峰山西侧秭归—五峰段海相层系油气地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旭兵 王传尚 刘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7-201,206,共6页
雪峰山西侧地区秭归—五峰段海相层系发育4套优质烃源岩,包括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水井沱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烃源岩有机碳丰度介于0.21%~9.77%之间,其中水井沱组烃源岩有机碳丰度大... 雪峰山西侧地区秭归—五峰段海相层系发育4套优质烃源岩,包括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水井沱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烃源岩有机碳丰度介于0.21%~9.77%之间,其中水井沱组烃源岩有机碳丰度大于等于1.99%,最大为9.77%,是研究区最好的烃源岩。震旦系灯影组蛤蟆井段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相对较高,平均值分别为8.23%和3.66×10-3μm2,是研究区内最好的储集层。根据研究区震旦系—中三叠统海相层系生、储、盖层的发育情况,可将其划分为3个海相层系成藏组合类型(下组合2个,上组合1个)。震旦系—下寒武统石牌组油气组合在研究区内保存完整,并可形成下生上储型和上生下储型2个次级生储组合类型;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储集层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层系 烃源岩 储集层 油气成藏组合 秭归—五峰段 雪峰山西侧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