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北麓乡村植物景观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
1
作者 李喆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选取陕西省秦岭北麓5个村落作为试验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熵值法等相结合,探讨了秦岭北麓乡村地区植物丰富度对乡村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远离城镇的乡村植物多样性单一,物质丰富度偏低,其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得分偏低。多元线性... 选取陕西省秦岭北麓5个村落作为试验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熵值法等相结合,探讨了秦岭北麓乡村地区植物丰富度对乡村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远离城镇的乡村植物多样性单一,物质丰富度偏低,其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得分偏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ielou均匀度指数与社会效应、美感效果、生态质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Menhinick丰富度指数与美感效果、生态质量、文化价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综上,提出了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应立足资源优势,选择适合乡村景观发展的优势特色植物,有效增加评价较低乡村近水生境、居民点周边、农田边缘、林地比例和物种丰富度等建议,以期在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维护农村的环境治理,为乡村景观建设中植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 物种丰富度 乡村景观 多元线性回归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秦岭北麓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及模式
2
作者 袁磊 马涛 +3 位作者 韩双宝 李甫成 吴玺 李海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69,共8页
秦岭北麓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分析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模式对于加强秦岭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推进关中平原乃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9—2021年在渭河流域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所获取的资料,运用... 秦岭北麓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分析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模式对于加强秦岭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推进关中平原乃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9—2021年在渭河流域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所获取的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水文地球化学反向模拟等方法,分析了秦岭至渭河河谷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及模式。结果表明:由基岩区至细土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HCO3-Ca型向HCO3·SO4-Ca·Na型转变,溶解性固体总量(TDS)浓度由254 mg/L增至889 mg/L,分带性不强;随着地下水流动,水-岩作用主要由碳酸盐岩风化溶滤控制向硅酸盐岩与岩盐风化溶滤控制转变,同时阳离子交换作用增强;14C测年显示研究区地下水年龄多在2 450 a以内,地下水循环更新快,蒸发浓缩作用不显著;山前洪积扇作为地下水重要的涵养区与径流通道,对于关中平原潜水和承压水水质保障有关键作用,由于洪积扇含水层防污性能差,在地下水开发利用和工农业活动中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保护 秦岭北麓 水文地球化学 溶解性固体总量(TDS) 离子比 演化规律
下载PDF
基于CMIP6的秦岭北麓未来极端降水洪涝风险分析
3
作者 杨璐莹 霍艾迪 +3 位作者 赵志欣 钟芳倩 王星 陈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0,66,共7页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降水的风险评估已成为学术界和各国政府广泛关注的焦点。为准确分析秦岭北麓在全球变暖情景下未来洪涝灾害事件风险时空分布,基于CMIP6降水数据、地理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结合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降水的风险评估已成为学术界和各国政府广泛关注的焦点。为准确分析秦岭北麓在全球变暖情景下未来洪涝灾害事件风险时空分布,基于CMIP6降水数据、地理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结合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未来两种情景(SSP245和SSP585)、两个时段(2040—2060年和2070—2090年)的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危险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于蓝田县和山区低洼地区,随着年份及情景的变化,危险性有明显的增高趋势;2)脆弱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在周至县、鄠邑区和长安区北部及山区公路地区;3)极端降水洪涝致灾风险等级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蓝田县和临潼区,不同情景下洪涝致灾风险随时间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风险分析 极端降水指数 CMIP6 秦岭北麓
下载PDF
基于多种水文学方法的秦岭北麓典型河流生态流量分析
4
作者 李学武 黄领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3,17,共5页
为科学确定秦岭北麓典型河流沣河的生态流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合理开发秦岭北麓水资源,基于沣河秦渡镇水文站1953~2013年连续实测月径流资料,使用Tennant法、90%保证法、最枯月平均流量法、Tessman法、年内展布法、Texas法、典型水文... 为科学确定秦岭北麓典型河流沣河的生态流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合理开发秦岭北麓水资源,基于沣河秦渡镇水文站1953~2013年连续实测月径流资料,使用Tennant法、90%保证法、最枯月平均流量法、Tessman法、年内展布法、Texas法、典型水文频率年法及NGPRP法8种水文学方法计算沣河生态流量值。通过分析对比结果表明,Texas法在满足程度、水文节律方面表现较好,最终推荐Texas法作为沣河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并给出生态流量推荐值。研究结果可为秦岭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秦岭北麓 沣河 Texas法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秦岭北麓农商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
5
作者 田文苗 刘俊霞 景国文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31-137,共7页
产业兴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农商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趋势。以秦岭北麓西安段4区2县为研究对象,构建农商文体旅5个维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5个维度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兴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农商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趋势。以秦岭北麓西安段4区2县为研究对象,构建农商文体旅5个维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5个维度产业融合发展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周至县综合发展水平最低。从耦合协调水平来看,各地区间产业融合发展不均衡;协调度方面,蓝田县、鄠邑区以及周至县处于失调发展阶段。从产业发展类型看,总体属于商业发展滞后型和文化发展滞后型,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 农商文体旅产业融合 耦合协调度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秦岭北麓生态安全性时空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侯康 唐豪杰 +2 位作者 马丽霞 刘佳薇 吴思琪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1-51,共11页
为深入了解秦岭北麓地区生态状况,利用高分遥感数据,借助模糊层次法构建生态安全演变评估模型,并结合时空变异及其驱动因子分析,探讨秦岭北麓的生态安全现状。研究发现:秦岭北麓地区的生态安全性整体呈增长趋势,生态安全中级以上区域面... 为深入了解秦岭北麓地区生态状况,利用高分遥感数据,借助模糊层次法构建生态安全演变评估模型,并结合时空变异及其驱动因子分析,探讨秦岭北麓的生态安全现状。研究发现:秦岭北麓地区的生态安全性整体呈增长趋势,生态安全中级以上区域面积占比从67.5%增长到71.9%;生态安全性在南部整体高于北部,并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生态安全演化呈先下降后增长的态势,其中土地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和PM_(2.5)被确认为主要的驱动因素,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86和0.79,说明城市化进程的人为活动和生态保护政策对秦岭北麓地区的生态安全性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不仅为秦岭北麓地区的生态安全性提供了科学评估,还为区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制定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 生态安全性 模糊层次分析法 时空分析 生态保护
下载PDF
秦岭北麓主要大峪中百合属野生花卉的分布
7
作者 王军利 千小绵 +6 位作者 周佳 孙越赟 吴佐斌 李乐 冯树林 高莹 王博 《辽宁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采用线路调查、野外踏查、标本鉴定及文献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法,用5年多的时间,对秦岭北麓30条主要大峪中的百合属野生花卉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其一,秦岭北麓主要大峪中分布有8种百合属野生花卉,分别是卷丹(Lilium lancifoliu... 采用线路调查、野外踏查、标本鉴定及文献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法,用5年多的时间,对秦岭北麓30条主要大峪中的百合属野生花卉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其一,秦岭北麓主要大峪中分布有8种百合属野生花卉,分别是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野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var.Colchesteri(Van Houtte)Wilson ex Stapf)、高原百合(Lilium duchartrei Franch)、白花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var.Leucanthum Baker)、川百合(Lilium davidi Duchartre)、渥丹(Lilium concolor Solisb)、山丹丹(Lilium pumilum DC)和大花卷丹(Lilium leichtlinii Hook f.var.Maximowiezii(Regel)Baker),其中分布最广的为卷丹,在所调查的每一条峪中均有分布;其次是野百合和川百合,在大多数所调查的峪中有分布。其二,百合属野生花卉深受峪中居民喜爱,在当地栽种较为普遍。其三,秦岭北麓中植物多样性有增加的趋势,但由于游客随意采挖,以及野猪等野生动物取食等原因,百合属野生花卉在其间的生存受到一定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 百合 野生植物 资源调查
下载PDF
秦岭北麓大百合属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及应用研究
8
作者 王博 千小绵 +3 位作者 周佳 李乐 王军利 冯树林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34-38,共5页
为探究大百合属(Cardiocrinum)野生植物在秦岭北麓的存在及分布情况,项目组用5 a多的时间,对秦岭北麓24条峪进行了多季节、多次的实地考察,初步探明2种大百合属野生植物在秦岭北麓有居群分布,它们分别是云南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 为探究大百合属(Cardiocrinum)野生植物在秦岭北麓的存在及分布情况,项目组用5 a多的时间,对秦岭北麓24条峪进行了多季节、多次的实地考察,初步探明2种大百合属野生植物在秦岭北麓有居群分布,它们分别是云南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 var.Yunnanense(Elwes)Steara)和荞麦叶大百合(Cardiocrinum cathayanum.),其中荞麦叶大百合为首次在秦岭地区被发现,且仅在西安市鄠邑区的太平峪有分布,而云南大百合在秦岭北麓大多峪口有分布。文章对2种大百合的形态特征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述及探索,以期为大百合属野生植物资源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 大百合属 资源调查
下载PDF
秦岭北麓猕猴桃园斑衣蜡蝉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9
作者 李建军 姚春潮 刘占德 《西北园艺(果树)》 2023年第5期34-35,共2页
近年来,陕西猕猴桃产区斑衣蜡蝉危害趋重,该虫主要以成、若虫刺吸猕猴桃主干、枝叶和果实,不但影响枝条发育、叶片光合效能和果实品质,还能传播溃疡病菌。基于几年来的生产调查和研究分析,总结了斑衣蜡蝉在陕西秦岭北麓猕猴桃园的危害... 近年来,陕西猕猴桃产区斑衣蜡蝉危害趋重,该虫主要以成、若虫刺吸猕猴桃主干、枝叶和果实,不但影响枝条发育、叶片光合效能和果实品质,还能传播溃疡病菌。基于几年来的生产调查和研究分析,总结了斑衣蜡蝉在陕西秦岭北麓猕猴桃园的危害表现、识别特征、发生规律,提出了清除寄主、人工灭卵捕杀、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衣蜡蝉 猕猴桃 危害 发生规律 综合防控 秦岭北麓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秦岭北麓西安段农村电子商务路径重构
10
作者 冯晓兰 《辽宁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60-63,共4页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国家经济保持稳定的重要作用点,农村电商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文中立足党中央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部署,以电子商务为助推秦岭北麓西安段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国家经济保持稳定的重要作用点,农村电商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文中立足党中央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部署,以电子商务为助推秦岭北麓西安段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从农村电商推动其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思考并提出推动秦岭北麓西安段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大力发展和提升农村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秦岭北麓西安段 农村电子商务
下载PDF
基于不同相似度方法的秦岭北麓典型流域相似度研究
11
作者 张帅 黄领梅 张高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5,共6页
为了更准确地进行流域相似识别,为无资料流域寻找合适的参证流域来估算其水资源状况。以陕西省西安市秦岭北麓5个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其气候、下垫面和径流三方面的9个特征因子,结合变异系数法赋权,采用加权余弦相似度和加权欧... 为了更准确地进行流域相似识别,为无资料流域寻找合适的参证流域来估算其水资源状况。以陕西省西安市秦岭北麓5个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其气候、下垫面和径流三方面的9个特征因子,结合变异系数法赋权,采用加权余弦相似度和加权欧氏距离相似度分别计算流域之间的相似度,再采用新安江模型进行参数移植验证。结果表明:加权余弦相似度准确性优于加权欧氏距离相似度,较适宜于研究流域的相似度计算。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的径流量估算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余弦相似度 参数移植 新安江模型 相似流域 秦岭北麓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角下秦岭北麓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盟 刘丽丽 娄媛蓉 《城市建筑》 2023年第2期204-206,共3页
本文以秦岭北麓隧道洞口景观为例,从地域文化视角下,总结和思考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方法。首先对不同类型的隧道洞口及其视觉美学特点进行研究归纳;其次提出了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六个基本原则;最后对秦岭北麓隧道洞口地域文化进行概述,提... 本文以秦岭北麓隧道洞口景观为例,从地域文化视角下,总结和思考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方法。首先对不同类型的隧道洞口及其视觉美学特点进行研究归纳;其次提出了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六个基本原则;最后对秦岭北麓隧道洞口地域文化进行概述,提取该地区特色文化符号,进而总结秦岭北麓的隧道洞口的在地性设计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洞口 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 秦岭北麓
下载PDF
基于“流域—功能—地貌”框架的生态保护修复实施路径--以秦岭北麓(西安段)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霞 吕红亮 +2 位作者 朱天琳 罗隆诚 孔烨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133,共7页
为解决秦岭北麓(西安段)区域存在的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生物栖息地破碎化、水土流失、湿地萎缩退化等问题,在系统分析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胁迫因子、生态系统质量和退化程度、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基础上,按照“流域—功能—地貌”框架,依... 为解决秦岭北麓(西安段)区域存在的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生物栖息地破碎化、水土流失、湿地萎缩退化等问题,在系统分析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胁迫因子、生态系统质量和退化程度、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基础上,按照“流域—功能—地貌”框架,依据“一中心、两重点、六要素、九工程”的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思路,聚焦秦岭北麓(西安段)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等核心生态功能提升,考虑地貌单元与流域单元的完整性,划分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确定生态保护修复绩效目标,并提出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保护修复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生态保护修复 秦岭北麓 “流域—功能—地貌”框架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以秦岭北麓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凌 苏鹏宗 刘星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8期173-175,192,共4页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土地利用变化往往会造成区域碳收支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空间模型评估碳储量的方法也逐渐被广泛认可和接受...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土地利用变化往往会造成区域碳收支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空间模型评估碳储量的方法也逐渐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具有数据获取容易、空间制图表达效果好的优势,应用较为广泛。秦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秦岭北麓邻近西安市,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冲突较为显著,秦岭北麓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有利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秦岭北麓为研究区,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然后运用InVEST模型量化评估碳储量,明确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秦岭北麓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2005—2015年,林地和建设用地增长较为显著,碳储量的时间变化比较稳定。本研究可为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InVEST模型 碳储量时空变化 秦岭北麓
下载PDF
渭南市秦岭北麓退化防护林现状及修复模式浅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博 庄丽娟 +3 位作者 高治中 石磊 王晓华 权亚萍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1期65-68,共4页
渭南市秦岭北麓退化防护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整体生态防护功能的发挥。按照《陕西省三北工程退化林草调查技术方案》规定的调查方法,对渭南市秦岭北麓临渭区、华州区、华阴市、潼关县退化防护林进行调查分析,秦岭北麓退化防护林总... 渭南市秦岭北麓退化防护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整体生态防护功能的发挥。按照《陕西省三北工程退化林草调查技术方案》规定的调查方法,对渭南市秦岭北麓临渭区、华州区、华阴市、潼关县退化防护林进行调查分析,秦岭北麓退化防护林总面积21 354.74 hm^(2),从面积结构上看,华州区>华阴市>临渭区>潼关县;从退化林起源看,天然林面积大于人工林面积;从退化原因面积分布上看,生理>立地>人为>灾害;从退化程度面积分布上看,中度>轻度>重度。退化类型主要有4种,提出更替修复、抚育修复、择伐补植修复、渐进修复、封育修复等5类9种修复措施,在制定小班修复技术措施时,应结合具体情况科学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 退化防护林 林分修复
下载PDF
秦岭北麓(西安段)碳排放和碳汇分析与预测研究
16
作者 王岩 管子隆 +1 位作者 李菲 刘园 《西北水电》 2023年第5期15-20,25,共7页
秦岭北麓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对该区域的碳排放和碳汇进行分析与预测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秦岭北麓(西安段)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分析区域碳排放时空格局,采用CASA模型分析区域碳汇时空分布格局,分... 秦岭北麓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对该区域的碳排放和碳汇进行分析与预测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秦岭北麓(西安段)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分析区域碳排放时空格局,采用CASA模型分析区域碳汇时空分布格局,分别采用STIRPAT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区域未来碳排放和碳汇量。结果表明:秦岭北麓(西安段)预计可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碳排放量峰值为5.94×10^(7) t/a,但是难以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2060年的区域净碳汇量为-2.26×10^(7) t/a。研究成果可为秦岭北麓(西安段)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 碳排放 碳汇 CASA模型 STIRPAT模型 灰色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SOM神经网络的秦岭北麓保护区域村庄分类与发展策略
17
作者 赵哲 吕楠 姜翠梅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8-616,共9页
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秦岭范围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举措。协调秦岭北麓区域内生态保护与镇村发展间的矛盾,是未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合理制定秦岭生态保护与区域内村镇建设规划方... 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秦岭范围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举措。协调秦岭北麓区域内生态保护与镇村发展间的矛盾,是未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合理制定秦岭生态保护与区域内村镇建设规划方案,构建考虑生态保护区特点及乡村自身属性特征村庄的多维度乡村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引入SOM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适用于秦岭北麓区域生态特点的乡村分类模型与指标体系,基于区域内475个村庄的调查数据识别乡村类型,提出了针对不同乡村特征的发展策略。研究表明:经过充分训练的SOM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可以有效识别不同村庄的相同特征值属性,村庄类型识别精度较高,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科学性,为乡村政策制定和优化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区域 乡村分类 评价指标体系 SOM神经网络算法 发展策略
下载PDF
基于FCN算法的秦岭北麓建设用地多时序遥感监测分析研究
18
作者 赵燕伶 谢涛 +3 位作者 荣豪 郝旋捷 杨张瑜 李宁 《矿产勘查》 2023年第9期1740-1748,共9页
为全面掌握秦岭北麓建设用地分布情况及转化机制,促进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秦岭北麓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对象,以2019—2021年的高分一号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通过建立样本库,选取实验区,采用FCN(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 为全面掌握秦岭北麓建设用地分布情况及转化机制,促进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秦岭北麓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对象,以2019—2021年的高分一号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通过建立样本库,选取实验区,采用FCN(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实验区和秦岭北麓全区多时序影像进行智能提取,实现秦岭北麓建设用地变化监测。从对建设用地图斑分布情况、变化趋势以及变更因素的分析来看,秦岭北麓12个季度建设用地面积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建设用地转入类型以其他用地和耕地为主,转出则以其他用地为主。通过有效掌握秦岭北麓建设用地变更机制,对提升国土综合监管及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 FCN算法 遥感监测 样本库
下载PDF
2010—2020年秦岭北麓NDVI时空变化分析——以西安市为例
19
作者 马凌 张恒毅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9期34-36,共3页
以MODIS卫星的MOD13A2数据产品为基础,本文利用最大值合成法和差值法,从像元尺度对西安市2010—2020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0年,西安市NDVI明显升高,城市中心和秦岭山脉的植被覆盖变化呈不同趋势;... 以MODIS卫星的MOD13A2数据产品为基础,本文利用最大值合成法和差值法,从像元尺度对西安市2010—2020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0年,西安市NDVI明显升高,城市中心和秦岭山脉的植被覆盖变化呈不同趋势;植被覆盖区域改善面积为3 047.15 km~2,其中轻度改善区域占97.99%,退化区域面积为1 810.21 km~2,其中轻度退化区域占83.31%。本研究可为秦岭北麓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 NDVI 时空变化
下载PDF
秦岭北麓中段水环境生态修复实践研究
20
作者 张亚龙 王博学 +2 位作者 段磊 付心怡 祁淑媛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2期150-154,共5页
为进一步遏制秦岭北麓水生态恶化趋势,以提升水环境质量为核心,针对秦岭北麓中段河流水环境问题及农村黑臭水体问题现状,开展水环境生态修复实践探索。基于“尊重自然、柔性治水”的治理思路;以防洪保安为前提,针对秦岭北麓中段河流通... 为进一步遏制秦岭北麓水生态恶化趋势,以提升水环境质量为核心,针对秦岭北麓中段河流水环境问题及农村黑臭水体问题现状,开展水环境生态修复实践探索。基于“尊重自然、柔性治水”的治理思路;以防洪保安为前提,针对秦岭北麓中段河流通过开展河道整治、水景观建设、堤岸绿化等河道综合整治建设,着力恢复与优化河流自然生态系统,实现河道生态修复治理目标。基于“截污治污”的整治思路;通过开展排水管网建设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村内居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实现黑臭水体清除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中段 水环境生态修复 河道生态修复治理 黑臭水体综合整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