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汉六朝鄂县、沙羡、下隽建置沿革考
1
作者 马孟龙 凡国栋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1,共9页
秦汉六朝鄂县、沙羡、下隽建置沿革一直存在争议。依据传世文献、新出简牍文献、考古遗址踏查,认为今大冶市金牛镇“鄂王城”遗址为战国后期至东汉末,西晋至陈朝的鄂县;今鄂州市城区为东汉末年鄂县,六朝武昌县。秦至东晋的沙羡县在今武... 秦汉六朝鄂县、沙羡、下隽建置沿革一直存在争议。依据传世文献、新出简牍文献、考古遗址踏查,认为今大冶市金牛镇“鄂王城”遗址为战国后期至东汉末,西晋至陈朝的鄂县;今鄂州市城区为东汉末年鄂县,六朝武昌县。秦至东晋的沙羡县在今武汉市武昌区,孙吴末年短暂更名为沙阳县。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为东晋刘宋之汝南县。秦汉下隽县在今湖南省岳阳县,建安十五年迁治今湖北省崇阳县肖岭乡。下隽县的迁治,与建安十四、十五年孙权、刘备在荆州的政治军事势力交替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县 沙羡 下隽 汉昌郡 秦汉六朝政区地理
原文传递
出土文献所见秦汉“道”政区演变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孟龙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122,141,142,共19页
本文利用近三十年发现的出土文献,对秦汉“道”政区演变进行分析。文章指出,目前明确可知秦代至少设置12道。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至少载录23道,反映了吕后初年汉朝直辖区域“道”之设置与长官秩禄级别。依据《秩律》推知,... 本文利用近三十年发现的出土文献,对秦汉“道”政区演变进行分析。文章指出,目前明确可知秦代至少设置12道。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至少载录23道,反映了吕后初年汉朝直辖区域“道”之设置与长官秩禄级别。依据《秩律》推知,秦道长官皆称令,秩级为六百石。西汉初年增置五百石秩级的道,道长官称谓出现令、长之别。西汉中期以后道长官秩级进一步降低,以道长为主。相较于县,道之长官秩级普遍偏低。道始创时间约在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与秦国伐灭义渠戎后管理众多内附游牧民族有关。秦汉道的数量和地域分布十分稳定。战国末年至汉初,道皆设置于秦国旧地边疆,不在六国故地置道。只有汉初的长沙国为了应对南越国军事进攻,在湘水上游置道。汉武帝以后,不再于新开拓的边疆地区置道,道之地域分布格局最终奠定。秦道的数量不超过20个,西汉道的数量不断增加,至哀帝时期达到峰值,随后数量逐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封泥 张家山汉简 《秩律》 秦汉政区地理
原文传递
张家山汉简《秩律》“县道邑缺失”问题辨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孟龙 《出土文献》 CSSCI 2022年第2期1-16,153,共17页
目前学界存在一种看法:张家山汉简《秩律》缺失了几枚载录五百石秩级道名和三百石秩级县、道、邑地名的竹简;《秩律》还存在以“它县邑道长”形式省略未枚举三百石秩级县、道、邑的情况,所以《秩律》绝非汉朝直辖县、邑、道的完整记录... 目前学界存在一种看法:张家山汉简《秩律》缺失了几枚载录五百石秩级道名和三百石秩级县、道、邑地名的竹简;《秩律》还存在以“它县邑道长”形式省略未枚举三百石秩级县、道、邑的情况,所以《秩律》绝非汉朝直辖县、邑、道的完整记录。本文对上述认识逐一辨析,指出《秩律》未缺失地名竹简,也不存在省略枚举地名的情况。《秩律》完整载录吕后初年汉朝直辖县、道、邑,在秦汉政区地理研究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 《秩律》竹简编联 秦汉政区地理 侯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