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9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秧歌运动的发生与秧歌剧作者身份的转换
1
作者 王俊虎 张宸菡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2-48,共7页
新秧歌运动是延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亡运动背景下组织、引导的,在陕甘宁边区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大众文艺运动。新秧歌运动通过秧歌剧的形式宣传了党的理论主张,激发了边区人民的抗日热情,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文艺工... 新秧歌运动是延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亡运动背景下组织、引导的,在陕甘宁边区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大众文艺运动。新秧歌运动通过秧歌剧的形式宣传了党的理论主张,激发了边区人民的抗日热情,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文艺工作中的优秀典范。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文艺工作的直接指导再到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对人民文教工作的讨论,轰轰烈烈的“秧歌下乡”运动逐渐发展成了全民参与的“乡下秧歌”浪潮,工农兵登上了秧歌剧的创作舞台,成为了新秧歌运动的主角。而工农兵成为秧歌剧的创作者,得益于边区文艺政策的引导和物质条件的改善,也得益于外部条件改善所激发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秧歌运动 秧歌下乡 乡下秧歌 作者身份
下载PDF
祁太秧歌口述史研究
2
作者 赵慧 《戏剧之家》 2024年第9期43-45,共3页
本文对祁太秧歌口述史用“自下而上”的视觉讲述其“个人性”特质成为“社会记忆”到进行抢救性研究保护的意义。探索总结祁太秧歌的特点,结合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将祁太秧歌非遗文化运用到师范大专校园中,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进... 本文对祁太秧歌口述史用“自下而上”的视觉讲述其“个人性”特质成为“社会记忆”到进行抢救性研究保护的意义。探索总结祁太秧歌的特点,结合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将祁太秧歌非遗文化运用到师范大专校园中,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进而实现祁太秧歌的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太秧歌 口述史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海阳大秧歌:扭出人间烟火气
3
作者 朱七七 《旅游世界》 202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在海阳,每到正月,街头巷尾的秧歌锣鼓一响,男女老少便蜂拥而至,争相观看,墙头、屋顶、树上……处处挤满人群,“没有秧歌不叫年”,是海阳人的一句口头禅。海阳大秧歌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和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表演,是一种自娱性的... 在海阳,每到正月,街头巷尾的秧歌锣鼓一响,男女老少便蜂拥而至,争相观看,墙头、屋顶、树上……处处挤满人群,“没有秧歌不叫年”,是海阳人的一句口头禅。海阳大秧歌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和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表演,是一种自娱性的艺术形式。据《海阳县志》记载,海阳秧歌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以粗犷奔放、热烈欢快,质朴坦率,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而闻名。2006年5月20日,海阳大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阳秧歌 秧歌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综合表演 自娱性 风趣幽默 民间技艺 表演风格
下载PDF
商河鼓子秧歌:黄河边的舞蹈
4
作者 刘翠霞 《旅游世界》 2024年第2期153-155,共3页
在曾经的“黄河故道经略之地”商河,流传着一项传承了2000多年的传统民间舞蹈——鼓子秧歌。商河鼓子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2006年5月20日,商河秧歌(鼓子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 鼓子秧歌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东三大秧歌 传统民间舞蹈 黄河故道
下载PDF
新时代吉林市满族秧歌文化发展研究
5
作者 马娜 马智良 徐子淇 《当代音乐》 2024年第3期193-195,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提升,吉林市满族秧歌作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文化,在新时代的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吉林市满族秧歌文化的现状分析,探讨其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提升,吉林市满族秧歌作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文化,在新时代的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吉林市满族秧歌文化的现状分析,探讨其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承传策略,不仅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对满族秧歌文化的理解,也为其他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秧歌 非遗视域 文化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吉林市满族秧歌人才培养策略
6
作者 马娜 蒋明 《当代音乐》 2024年第1期183-185,共3页
吉林市满族秧歌作为满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承载着深厚民族文化与历史记忆的艺术形式,不仅是地方文化的象征,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但在多元文化浪潮中,吉林市的满族秧歌艺术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挑战,亟需新的发展动力和传承路径,... 吉林市满族秧歌作为满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承载着深厚民族文化与历史记忆的艺术形式,不仅是地方文化的象征,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但在多元文化浪潮中,吉林市的满族秧歌艺术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挑战,亟需新的发展动力和传承路径,破解制约吉林市满族秧歌传承与创新的瓶颈。因此,探讨新时代下吉林市满族秧歌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对于推动地方经济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构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秧歌 文化自信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解放与重构:延安时期新秧歌剧中的性别图景
7
作者 勾淳淳 孔岩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延安时期的新秧歌剧将“改造二流子”和妇女劳动英雄建构为革命框架中的政治共同体,在“家庭统一战线”服务于“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情境中,突出表现了新秧歌剧文本中革命话语和集体话语对消解性别冲突、构建两性和谐社会的努力。通过... 延安时期的新秧歌剧将“改造二流子”和妇女劳动英雄建构为革命框架中的政治共同体,在“家庭统一战线”服务于“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情境中,突出表现了新秧歌剧文本中革命话语和集体话语对消解性别冲突、构建两性和谐社会的努力。通过对民族文艺形式的改造与利用,将男女平等观念融入群众文艺之中,在建构新的性别图景的政治性隐喻中虽然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罅隙,但仍为性别平等议题的讨论提供了独有的延安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 秧歌 建构 性别图景
下载PDF
从“鼓子”角色浅析鼓子秧歌中鼓、舞功能和价值的转变
8
作者 李蓓娟 《当代音乐》 2024年第5期150-152,共3页
鼓在民间鼓舞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鼓子秧歌作为民间鼓舞中一种突出的表演形式,有着自身独有的风格特征。持鼓而舞的“鼓子”角色作为整个秧歌中的主力军,在乡土礼仪浓厚的鼓子秧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山东地区的汉族鼓子... 鼓在民间鼓舞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鼓子秧歌作为民间鼓舞中一种突出的表演形式,有着自身独有的风格特征。持鼓而舞的“鼓子”角色作为整个秧歌中的主力军,在乡土礼仪浓厚的鼓子秧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山东地区的汉族鼓子秧歌中典型的“鼓子”角色进行分析,试从“鼓”和舞的内在联系中解析山东鼓子秧歌的舞之功与鼓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子秧歌 民间鼓舞 “鼓子”角色
下载PDF
学前教育专业东北秧歌及教学浅析
9
作者 刘锦儒 《戏剧之家》 2024年第4期130-132,共3页
民族民间舞是舞蹈课较为重要的内容。其中,东北秧歌因其自身的艺术特质,对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具有突出的作用。
关键词 学前教育 秧歌 特质 功能
下载PDF
基于田野调查的昌黎地秧歌创新实践再研究
10
作者 王泓方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期80-82,共3页
昌黎地秧歌因历史变革发展跌宕起伏,为促进昌黎地秧歌更好地创新发展,笔者通过查阅昌黎文化馆历史资料、访谈当地艺人、亲自参与创新实践等田野实践,对昌黎地秧歌的创新发展有了新的认识。通过田野调查领悟到昌黎地秧歌真正存在的社会... 昌黎地秧歌因历史变革发展跌宕起伏,为促进昌黎地秧歌更好地创新发展,笔者通过查阅昌黎文化馆历史资料、访谈当地艺人、亲自参与创新实践等田野实践,对昌黎地秧歌的创新发展有了新的认识。通过田野调查领悟到昌黎地秧歌真正存在的社会价值意义。当今历史条件下国家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号召,激发年轻人对优秀文化创新实践再研究的工作热情,为昌黎地秧歌与民间优秀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昌黎地秧歌 田野调查分析 创新 实践
下载PDF
山东海阳秧歌艺术特性探究
11
作者 杨起帆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海阳秧歌因流传于山东海阳及周边地区而得名,是山东省如今最为出名的三大秧歌之一。海阳县邻近黄海,民间艺术形式多样,表演风格可用豪放、古朴这两个词来形容,其中以海阳秧歌最具民众基础。海阳秧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仅有道具舞蹈,还... 海阳秧歌因流传于山东海阳及周边地区而得名,是山东省如今最为出名的三大秧歌之一。海阳县邻近黄海,民间艺术形式多样,表演风格可用豪放、古朴这两个词来形容,其中以海阳秧歌最具民众基础。海阳秧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仅有道具舞蹈,还有民间小戏,其中的角色大多为大夫、花鼓、货郎等,载歌载舞,表演形式非常灵活,常用的道具有伞、鼓等多种,但又不同于常规用法,以大夫的伞为例,需要与拂尘相配合,快节奏可给予观者以力量美,慢节奏可给予观者以造型美,或洒脱奔放,或气势恢宏,在节奏与气息方面别具一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海阳秧歌 艺术特性 表演风格
下载PDF
民族学视野下川渝黔民歌“薅秧歌”音乐文化之异同
12
作者 郑英 《艺术评鉴》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薅秧歌”是我国重要的民歌种类,其历史可追溯到秦汉以前。在长期传承传播过程中,受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语言文化和地域特色艺术等因素影响,“薅秧歌”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音乐特征。本文通过对川渝黔不同地区的“薅秧歌”进行深... “薅秧歌”是我国重要的民歌种类,其历史可追溯到秦汉以前。在长期传承传播过程中,受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语言文化和地域特色艺术等因素影响,“薅秧歌”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音乐特征。本文通过对川渝黔不同地区的“薅秧歌”进行深入分析,从“薅秧歌”的起源和功能作用、内容唱词和音乐特征、表演形式等方面,总结并分析了川渝黔地区民歌“薅秧歌”音乐文化的共通点和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黔 民歌 秧歌 民族学 山歌
下载PDF
鼓子秧歌的保护与传承
13
作者 王森 《文化产业》 2024年第11期22-24,共3页
鼓子秧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有的特征,包括道具运用富含象征意义、动作设计生动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与精神风貌等。鼓子秧歌不仅承载着鲁北地区悠久的农耕文化,还蕴含着儒家思想的内涵。非遗视野下,鼓子秧歌的保护与... 鼓子秧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有的特征,包括道具运用富含象征意义、动作设计生动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与精神风貌等。鼓子秧歌不仅承载着鲁北地区悠久的农耕文化,还蕴含着儒家思想的内涵。非遗视野下,鼓子秧歌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实行抢救性记录与传承人制度,并结合时代特点创新传承形式。现对鼓子秧歌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其传承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瑰宝,使之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子秧歌 传承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动作设计 民族文化瑰宝 农耕文化 鲁北地区 创新传承
下载PDF
传承本土文化,丰富课程资源——将陕北秧歌融入幼儿园教学的实践探究
14
作者 张燕妮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第1期86-88,共3页
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不少幼儿园积极响应,开始了将传统文化与教育实践相融合的探索,我园也积极引入极具地方特色的陕北秧歌元素,以便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陕北秧歌是一种特殊的传... 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不少幼儿园积极响应,开始了将传统文化与教育实践相融合的探索,我园也积极引入极具地方特色的陕北秧歌元素,以便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陕北秧歌是一种特殊的传统文化形式,蕴含了陕北人民朴素的艺术表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将其融入幼儿园教育有助于更好地传承这一本土文化,同时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秧歌 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认同感 本土文化 实践探究 培养幼儿
下载PDF
简谈“秧歌”
15
作者 付莉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29-130,共2页
"秧歌"是汉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它起源于稻田耕作和农田耕作的劳动生活,是多种民间歌舞的总称,它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汉族地区。
关键词 秧歌 秧歌 东北秧歌 河北秧歌 陕北秧歌 胶州秧歌
下载PDF
高校陕北秧歌传承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雪莲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1期147-150,共4页
陕北秧歌作为民间艺术形式,结合音乐、歌唱、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元素,是陕北人民在劳动实践中的智慧结晶,与其相似的还包括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秧歌等,均是民间舞蹈的代表。陕北秧歌因具备鲜明的地域特色与重要的传承价值,在200... 陕北秧歌作为民间艺术形式,结合音乐、歌唱、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元素,是陕北人民在劳动实践中的智慧结晶,与其相似的还包括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秧歌等,均是民间舞蹈的代表。陕北秧歌因具备鲜明的地域特色与重要的传承价值,在2006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陕北秧歌传承与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文化传承的主途径,开展陕北秧歌传承教学对其传承和发展意义深远。对此,该文通过了解陕北秧歌的起源与嬗变,分析高校陕北秧歌传承教学的影响因素,从民间采风,提炼素材,制订教学计划,建设专门教材,培养专业师资等维度提出教学实践策略,以探索陕北秧歌这一民间艺术的当代传承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陕北秧歌 传承教学 实践策略
下载PDF
论汉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以商河鼓子秧歌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莹 《戏剧之家》 2023年第4期136-138,共3页
不同地区的舞蹈文化与类型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因而民间舞蹈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以及不同形式的表演特色。在当今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中,商河地区的秧歌就是保持较为完好的舞种。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如今的民间舞蹈不断向娱乐化、大众... 不同地区的舞蹈文化与类型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因而民间舞蹈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以及不同形式的表演特色。在当今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中,商河地区的秧歌就是保持较为完好的舞种。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如今的民间舞蹈不断向娱乐化、大众化方向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破坏了原本独具特色的舞蹈形式,使得地方民间舞蹈的内涵被忽视。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保护和传承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性,要想使民间舞蹈文化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其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进而走向更大的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舞蹈 传承 创新 商河鼓子秧歌
下载PDF
非遗“临县秧歌”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承
18
作者 张润红 刘尚武 《体育科技》 2023年第4期69-71,共3页
从理论层面研究非遗“临县秧歌”传统体育文化,从理论传承模式与实践传承模式两方面构建非遗“临县秧歌”在地方高校中的传承模式。其中从传统体育文化科学研究、传统体育文化课程体系、传统体育文化创新研究三方面进行理论传承研究,从... 从理论层面研究非遗“临县秧歌”传统体育文化,从理论传承模式与实践传承模式两方面构建非遗“临县秧歌”在地方高校中的传承模式。其中从传统体育文化科学研究、传统体育文化课程体系、传统体育文化创新研究三方面进行理论传承研究,从成立地方高校传统体育文化兴趣社团、协作地方高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推动地方高校传统体育文化辐射传播与加强地方高校传统体育文化展示交流四方面构建非遗“临县秧歌”的实践传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临县秧歌 传承
下载PDF
我国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探微——由高等艺术院校对东北秧歌的传承谈起
19
作者 张淼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52-156,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的文化结晶,是优秀的民族文化基因,更是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根脉。我们必须要坚定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要更好地去传承与弘扬民族艺术。本文借助“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秧歌、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的文化结晶,是优秀的民族文化基因,更是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根脉。我们必须要坚定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要更好地去传承与弘扬民族艺术。本文借助“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秧歌、高跷秧歌研修研习培训”项目为契机,试图以“文化共同体”的视角解读“民间派”秧歌与“学院派”秧歌主客位双方的影响与接受、限制与制约、互动与过滤,从而辩证地看待秧歌艺术在不同空间的发展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同体 “学院派” “民间派” 秧歌
下载PDF
衡水“非遗”舞蹈疯秧歌的数字活化保护研究
20
作者 李宇博 平萍 《戏剧之家》 2023年第22期111-113,共3页
在衡水地区舞蹈艺术发展的过程中,疯秧歌有着长久的历史,同时也因其富有地方色彩,被人民群众所喜爱。景县疯秧歌的发展过程能够映射出地方民间文化发展,同时也能够体现出衡水地区民间舞蹈文化的特色,而景县疯秧歌的表演形式与内容,也对... 在衡水地区舞蹈艺术发展的过程中,疯秧歌有着长久的历史,同时也因其富有地方色彩,被人民群众所喜爱。景县疯秧歌的发展过程能够映射出地方民间文化发展,同时也能够体现出衡水地区民间舞蹈文化的特色,而景县疯秧歌的表演形式与内容,也对其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力。基于此,本文以景县疯秧歌为研究对象,对其传承与发展进行探讨,并结合现存问题,从数字活化角度出发,对景县疯秧歌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为疯秧歌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秧歌 数字活化 衡水 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