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积极综合护理模式对慢性心衰伴心肾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1
作者 梁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78-181,共4页
分析积极综合护理模式对慢性心衰伴心肾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CRS(心肾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配到... 分析积极综合护理模式对慢性心衰伴心肾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CRS(心肾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配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6人。对照组接受了标准的基础护理,而研究组则接受了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的疾病应对态度、自我感受负担、BMI、营养状况及症状改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在缓解呼吸困难、贫血、水肿和乏力等症状方面所需时间更短,且这种差异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P<0.05)。两组的BMI均有所增加,MQSGA评分均有下降,但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两组的SPBS评分均有所下降,SCSQ评分均有所上升,研究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突出,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积极综合护理模式对于减轻慢性心衰合并CR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主观感受负担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能够促进患者体重增加,优化其应对疾病的态度和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伴心肾综合 积极综合护理模式 临床症状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积极综合护理模式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综合评价
2
作者 贾彦娟 何战斌 《临床研究》 2025年第4期172-175,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积极综合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并综合评价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积极综合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并综合评价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积极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再住院率;比较干预前后的血压、心率、心功能指标;观察干预前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功能(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脏每搏输出量(SV)、6 min步行试验(6MWD)及血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均较干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LVEF、LVESD、SV、6MWD及NT-proBN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LHFQ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MLHFQ评分及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综合护理模式能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和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疾病认知,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综合护理模式 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