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PK1/RIPK3介导的程序性坏死在离心运动骨骼肌损伤及修复中的作用
1
作者 柯志飞 曹春霞 +5 位作者 尚画雨 雷槟恺 王祯 董云峰 王瑞元 李俊平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3,共10页
目的:观察一次离心运动后不同恢复时程大鼠骨骼肌程序性坏死的趋势变化,分析RIPK1/RIPK3途径在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及修复中的可能作用。方法:70只雄性8周龄Sprague-Dawley(SD)大鼠据体重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n=10)和运动组(E,n=60),其中... 目的:观察一次离心运动后不同恢复时程大鼠骨骼肌程序性坏死的趋势变化,分析RIPK1/RIPK3途径在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及修复中的可能作用。方法:70只雄性8周龄Sprague-Dawley(SD)大鼠据体重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n=10)和运动组(E,n=60),其中E组又根据不同时程分为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2 h、24 h、48 h、72 h、120 h共6组,每组10只。E组大鼠持续性下坡跑(-16°,16 m/min,90 min)。各组分别于相应时程点对比目鱼肌进行取材。透射电镜观察比目鱼肌超微结构变化,蛋白质印迹检测比目鱼肌程序性坏死蛋白RIPK1、p-RIPK1S166、RIPK3、p-RIPK3S232、MLKL、p-MLKLS358、HMGB1、IL-1α等表达。结果:1)一次离心运动后恢复期比目鱼肌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在恢复期12—48 h肌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明显,肌膜下大量线粒体聚集;2)一次离心运动后恢复期比目鱼肌细胞膜形态改变,运动后48 h肌纤维细胞膜不完整、起皱受损明显,72 h与120 h逐渐恢复;3)MLKL表达在恢复期48 h达到峰值,在恢复期24 h(P<0.05)和48 h(P<0.01)明显升高;p-MLKLS358表达在恢复期48 h达到峰值,在恢复期48 h(P<0.01)和72 h(P<0.01)显著升高;p-MLKLS358/MLKL比值在恢复期72 h达到峰值,在恢复期12 h(P<0.05)和24 h(P<0.05)明显降低,72 h(P<0.05)显著升高;HMGB1表达在恢复期48 h达到峰值,在恢复期24 h(P<0.05)和48 h(P<0.01)显著升高;IL-1α表达在恢复期12 h达到峰值,在12 h(P<0.01)、24 h(P<0.05)和48 h(P<0.01)明显升高;4)RIPK1表达在恢复期48 h达到峰值,在恢复期运动后即刻(P<0.01)、12 h(P<0.01)、24 h(P<0.01)、48 h(P<0.01)、72 h(P<0.01)、120 h(P<0.01)均显著升高;RIPK3表达在恢复期48 h达到峰值,在恢复期48 h(P<0.01)、72 h(P<0.01)、120 h(P<0.01)明显升高;p-RIPK1S166蛋白表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恢复期72 h(P<0.01)显著升高;p-RIPK3S232表达在恢复期72 h达到峰值,运动后即刻(P<0.05)和12 h(P<0.05)明显降低,72 h(P<0.05)显著升高。结论:1)一次离心运动后恢复期比目鱼肌发生程序性坏死现象,在运动后48 h相对明显;2)一次离心运动后恢复期比目鱼肌程序性坏死现象可能由RIPK1/RIPK3途径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离心运动 比目鱼肌 程序性坏死 RIPK1 RIPK3
下载PDF
急性非洲猪瘟病毒感染致淋巴结损伤及淋巴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
2
作者 何钢华 徐志高 +5 位作者 李慧 刘玉杰 付静静 黄璐琦 杨鸿 邓桦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79,共7页
为了探讨非洲猪瘟病毒(ASFV)对感染猪淋巴结的损伤作用和致病机制,试验通过对13头猪肌肉注射ASFV毒株Pig/HLJ/18建立急性ASF模型,然后每头猪采集5对淋巴结(颌下、肺门、肝门、肠系膜和腹股沟淋巴结),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并结合透... 为了探讨非洲猪瘟病毒(ASFV)对感染猪淋巴结的损伤作用和致病机制,试验通过对13头猪肌肉注射ASFV毒株Pig/HLJ/18建立急性ASF模型,然后每头猪采集5对淋巴结(颌下、肺门、肝门、肠系膜和腹股沟淋巴结),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并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猪感染ASFV后淋巴结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炎症因子、相关坏死性凋亡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SFV可对淋巴结造成明显损伤,剖检可见淋巴结肿胀、充血、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变甚至血肿样;镜下可见淋巴结被膜下出血,形成广泛微血栓,淋巴细胞崩解、坏死;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相关坏死性凋亡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ASFV可通过破坏淋巴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促使炎症因子和相关坏死性凋亡因子过表达,引起淋巴结出血性炎性损伤,淋巴细胞可能发生程序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淋巴结 炎症因子 坏死性凋亡因子 程序性坏死
原文传递
基于RIP1/RIP3/MLKL介导程序性坏死通路探讨人参皂苷Rb1拮抗LPS诱导的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机制
3
作者 姜明春 孙丽霞 +1 位作者 李大伟 孙宪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2191-2200,共10页
目的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RIP3/混合激酶样蛋白(MLKL)介导的程序性坏死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探讨人参皂苷Rb1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帕金森组、Rb1... 目的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RIP3/混合激酶样蛋白(MLKL)介导的程序性坏死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探讨人参皂苷Rb1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帕金森组、Rb1+帕金森组和Nec-1+帕金森组,每组12只。对照组大鼠黑质内注射生理盐水2μL,然后连续14 d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2 mL/kg);帕金森组大鼠黑质内注射LPS 5μg(2μL),然后连续14 d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2 mL/kg);Rb1+帕金森组大鼠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b1(20 mg/kg)3 d,第4天黑质内注射5μg LPS后,再连续14 d腹腔内注射人参皂苷Rb1(20 mg/kg);Nec-1+帕金森组大鼠黑质内注射LPS 5μg,然后连续14 d腹腔内注射Nec-1(2 mg/kg)。LPS注射后14 d,皮下注射阿扑吗啡(APO)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及小胶质细胞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纹状体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高香草酸(HVA)、二羟苯乙酸(DOPAC)的含量;RT-PCR法检测黑质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情况;化学试剂盒检测黑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及程序性细胞坏死相关蛋白(RIP1、RIP3、MLKL)表达情况。结果皮下注射APO后,帕金森组大鼠出现明显的旋转行为,Rb1+帕金森组和Nec-1+帕金森组大鼠旋转行为均较帕金森组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帕金森组大鼠注射侧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丢失和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注射侧纹状体中DA、DOPAC及HVA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注射侧黑质中SOD活性和TH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MDA含量和IL-1β、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及Iba-1、RIP1、RIP3、MLKL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帕金森组比较,Rb1+帕金森组和Nec-1+帕金森组大鼠注射侧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均减轻;注射侧纹状体中DA、DOPAC及HVA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注射侧黑质中TH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IL-1β、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及Iba-1、RIP1、RIP3、MLKL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其中Rb1+帕金森组大鼠注射侧黑质中SOD活性明显高于帕金森组(P<0.05),MDA含量明显低于帕金森组(P<0.05),但Nec-1+帕金森组SOD活性和MDA含量与帕金森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程序性坏死参与了LPS诱导的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人参皂苷Rb1可通过抑制RIP1/RIP3/MLKL程序性坏死通路发挥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人参皂苷RB1 脂多糖 程序性坏死 小胶质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
下载PDF
苍术素通过激活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诱导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程序性坏死并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
4
作者 王乙波 焦斌 +2 位作者 王小强 陈歭行 曾慈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3,共8页
目的:探讨苍术素(ATR)通过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MLKL)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程序性死亡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使用0~160μmol/L的ATR处理A54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 目的:探讨苍术素(ATR)通过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MLKL)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程序性死亡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使用0~160μmol/L的ATR处理A54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确定后续实验给药浓度。使用ATR和/或RIPK1抑制剂Nec-1(necrostatin-1)、caspase抑制剂Z-VADFMK处理A549细胞,验证ATR是否诱导A549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ATR-L组、ATR-M组、ATR-H组(分别用0、10、20、40μmol/L ATR处理)、ATR+Nec-1组(40μmol/L ATR+50μmol/L Nec-1处理),处理24 h后,采用PI单染及Hoechst33342/PI双染法检测细胞死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死亡形态、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B法检测细胞中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构建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用10 mg/kg ATR(溶于玉米油中)对裸鼠灌胃给药5周,观察ATR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WB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10~160μmol/L的ATR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选择10、20、40μmol/L的ATR进行后续实验。ATR组A549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和ATR+Nec-1组(P<0.01),而ATR+z-VAD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z-VAD组(P<0.01),说明ATR可诱导A549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而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ATR处理组A549细胞发生肿胀,线粒体内脊消失呈空泡化,细胞内容物向外泄漏,细胞核聚集,表现为坏死特征,ATR-L组、ATR-M组、ATR-H组A549细胞死亡率、ROS水平及p-RIPK1、p-RIPK3、p-MLKL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均P<0.01),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与ATR-H组比较,ATR+Nec-1组细胞死亡率、ROS及p-RIPK1、p-RIPK3、p-MLKL表达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均P<0.01)。裸鼠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TR组裸鼠移植瘤体积、移植瘤质量均降低(P<0.05,或P<0.01),而与瘤组织中p-RIPK1、p-RIPK3、p-MLKL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ATR可能通过激活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诱导A549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抑制A549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素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非小细胞肺癌 A549细胞 程序性坏死
原文传递
程序性坏死在缺血性卒中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索一君 曹先明 殷小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程序性坏死是一种受调控的,依赖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和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激活介导的炎性细胞死亡机制,该细胞死亡形式与多种疾病相关。研究显示,程序性坏死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 程序性坏死是一种受调控的,依赖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和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激活介导的炎性细胞死亡机制,该细胞死亡形式与多种疾病相关。研究显示,程序性坏死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回顾了程序性坏死的发生机制,并阐述了其在缺血性卒中疾病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以期为干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和进展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再灌注损伤 程序性坏死 综述
下载PDF
原儿茶酸对肠毒素大肠杆菌K88诱导的猪小肠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和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的影响
6
作者 龚晗秋 徐晓叶 +4 位作者 张敏芳 贺鹏伟 陈少魁 刘玉兰 肖勘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65-4676,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原儿茶酸(PCA)对肠毒素大肠杆菌K88(ETEC K88)诱导的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1细胞)程序性坏死和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分为4个组:对照组、PCA组(40μmol/L PCA作用24 h)、ETEC K88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原儿茶酸(PCA)对肠毒素大肠杆菌K88(ETEC K88)诱导的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1细胞)程序性坏死和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分为4个组:对照组、PCA组(40μmol/L PCA作用24 h)、ETEC K88组(50倍细胞数ETEC K88作用2 h)和PCA+ETEC K88(40μmol/L PCA作用24 h+50倍细胞数ETEC K88作用2 h)组,每组3个重复。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ETEC K88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ETEC K88组相比,PCA+ETEC K88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细胞上清液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ETEC K88刺激导致细胞形态损伤,超微结构破坏,表现为细胞膜破裂,细胞核皱缩,染色质外溢,线粒体出现肿胀并且空泡化;ETEC K88组细胞坏死率显著升高(P<0.05)。与ETEC K88组相比,添加PCA能够保护细胞形态,PCA+ETEC K88组细胞坏死率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ETEC K88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LR4、脂多糖结合蛋白(LBP)、髓样分化蛋白2(MD2)、白细胞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IRA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D 88)的mRNA相对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ETEC K88组相比,PCA+ETEC K88组TNF-α、TLR4、LBP、MD2、IRAK1、TRAF6和MyD88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ETEC K88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Fas相关死亡结构域(FADD)、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动力相关蛋白1(Drp1)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GAM5)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ETEC K88组相比,PCA+ETEC K88组TNFR1、FADD、HMGB1、Drp1和PGAM5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PCA可能通过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和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缓解ETEC K88诱导的IPEC-1细胞的炎症反应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毒素大肠杆菌K88 原儿茶酸 IPEC-1 程序性坏死 TOLL样受体4
下载PDF
程序性坏死与脑梗死相关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斌斌 苗瑞晗 +1 位作者 王学林 刘晓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2-279,共8页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程序性坏死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之一。近些年研究认为程序性坏死参与了脑梗死后神经元损伤,但其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作者就程序性坏死的概念及相关通路、程序性坏死与脑梗死神经元损伤的关...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程序性坏死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之一。近些年研究认为程序性坏死参与了脑梗死后神经元损伤,但其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作者就程序性坏死的概念及相关通路、程序性坏死与脑梗死神经元损伤的关系、程序性坏死标志物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水平、程序性坏死与脑梗死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归纳总结了二者的相关性,为制定新的脑梗死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 综述
下载PDF
厚朴酚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程序性坏死的影响
8
作者 朱静 陈洁 +1 位作者 李红梅 吴成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28-834,共7页
目的探究厚朴酚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和程序性坏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分别用0,5,10,20,40,80μmol/L厚朴酚处理24,48,72 h;用40μmol/L厚朴酚及40μmol/L Nec-1(坏死性凋亡抑制剂)+40μmol/L厚朴... 目的探究厚朴酚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和程序性坏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分别用0,5,10,20,40,80μmol/L厚朴酚处理24,48,72 h;用40μmol/L厚朴酚及40μmol/L Nec-1(坏死性凋亡抑制剂)+40μmol/L厚朴酚处理细胞24 h,然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MCF-7细胞分别用0,2,4,8μmol/L厚朴酚处理细胞10 d,采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MCF-7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透射电镜下观察40μmol/L厚朴酚作用24 h后MCF-7细胞的超微结构。MCF-7细胞分别用0,10,20,40,80μmol/L厚朴酚处理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坏死率和活性氧(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磷酸化RIP3(p-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磷酸化MLKL(p-MLK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0μmol/L厚朴酚相比,5,10,20,40,80μmol/L厚朴酚作用后MCF-7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P<0.01)。与厚朴酚组相比,厚朴酚+Nec-1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P<0.01)。与0μmol/L厚朴酚相比,2,4,8μmol/L厚朴酚显著抑制细胞集落形成(P<0.01)。电镜结果显示40μmol/L厚朴酚作用24 h后MCF-7细胞膜表面均出现空泡结构,部分空泡破裂,符合细胞程序性坏死的部分特征。与0μmol/L厚朴酚相比,10,20,40,80μmol/L厚朴酚处理后MCF-7细胞坏死率、ROS水平和细胞中RIP1、RIP3、p-RIP3、MLKL、p-MLKL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厚朴酚能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程序性坏死,其机制可能与激活RIP3-MLKL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酚 乳腺癌 细胞增殖 程序性坏死 RIP3 ROS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通过ROS/PTEN/PI3K/AKT轴诱导HD11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
9
作者 李广兴 陈阳 +3 位作者 陈凯婷 武梦林 张迪 黄小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240-5251,共12页
旨在探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暴露通过ROS/PTEN/PI3K/AKT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的作用机制。本试验以HD11细胞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C组)、30μmol·L^(-1)DEHP组(L组)、60μmol... 旨在探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暴露通过ROS/PTEN/PI3K/AKT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的作用机制。本试验以HD11细胞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C组)、30μmol·L^(-1)DEHP组(L组)、60μmol·L^(-1)DEHP组(M组)和90μmol·L^(-1)DEHP组(H组)。用不同浓度的DEHP处理HD11细胞24 h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情况,生化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包括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采用AO/EB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和坏死率,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PI3K/AKT通路基因及凋亡与坏死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DEHP暴露可显著抑制HD11细胞的活力,且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80.644μmol·L^(-1)。与对照组相比,L、M、H DEHP组AO/EB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DEHP暴露导致HD11细胞具有典型的凋亡和坏死特征。与对照组相比,L、M、H DEHP组ROS水平呈现上升趋势(P<0.01),L、M、H DEHP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T-AOC水平显著降低(P<0.01),T-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提示DEHP暴露诱导HD11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损伤。此外,与对照组相比,DEHP暴露上调了PTEN/Bax/Caspase-3/Caspase-9/RIPK1/RIPK3/MLKL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而PI3K/AKT/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提示DEHP暴露通过PTEN/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HD11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综上所述,DEHP可以通过调控ROS/PTEN/PI3K/AKT轴诱导HD11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并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HP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程序性坏死
下载PDF
海马程序性坏死在心肺转流诱发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琦 石磊 +4 位作者 刘扬 陈岩 刘祥 谢永达 李亚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海马程序性坏死在心肺转流(CPB)诱发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6月龄,体重400~4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CPB组和CPB+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组(N组),每组15只。建立CPB... 目的探讨海马程序性坏死在心肺转流(CPB)诱发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6月龄,体重400~4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CPB组和CPB+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组(N组),每组15只。建立CPB模型前,N组腹腔注射Nec-16.25 mg/kg,C组和CPB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CPB组和N组建立无血预充心脏不停跳CPB模型60 min。于CPB结束后2 d采用旷场试验评估自主运动能力。于CPB结束后3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认知功能。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分离海马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数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RIP1、p-RIP3和p-MLKL蛋白含量,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三组旷场试验运动速度、路程及中心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CPB组和N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明显升高,p-RIP1、p-RIP3和p-MLKL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器肿胀,溶酶体破裂,部分细胞核发生染色质溶解。与CPB组比较,N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增多,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明显降低(P<0.05),p-RIP1、p-RIP3和p-MLKL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器肿胀程度、溶酶体破裂程度及细胞核染色质溶解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心肺转流可能通过增加海马程序性坏死程度诱发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程序性坏死 心肺转流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靶向结直肠癌的小白菊内酯脂质体纳米颗粒诱导程序性坏死并改善T细胞耗竭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婉瑜 汪枭睿 +7 位作者 杨雨 游俊雄 金军国 曾平 韩钦芮 姚学清 孙学刚 周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74-1681,共8页
目的研究小白菊内酯(PTL)诱导结直肠癌细胞程序性坏死,并通过调节T细胞耗竭抑制结直肠癌的发展的机制,并通过构建其靶向脂质体改进其临床应用。方法通过CCK8实验检测不同结直肠肿瘤细胞经PTL处理后的增殖能力。利用ROS与LDH检测分析PTL... 目的研究小白菊内酯(PTL)诱导结直肠癌细胞程序性坏死,并通过调节T细胞耗竭抑制结直肠癌的发展的机制,并通过构建其靶向脂质体改进其临床应用。方法通过CCK8实验检测不同结直肠肿瘤细胞经PTL处理后的增殖能力。利用ROS与LDH检测分析PTL诱导MC38细胞死亡的方式并进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将24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低剂量PTL组(5 mg/kg)与高剂量PTL组(15 mg/kg),通过在小鼠腹股沟皮下注射MC38细胞构建皮下瘤模型,给药后检测各组小鼠皮下瘤的重量与CD8^(+)T细胞的浸润情况,分析CD8^(+)T细胞耗竭表型的变化。构建PTL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在小鼠回盲部移植肿瘤构建结直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将32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PTL处理组(100μg/mL)、低剂量靶向脂质体TCP-1-PTL-LNPs组(100μg/mL)和高剂量TCP-1-PTL-LNPs组(200μg/mL),尾静脉注射给药,通过免疫组化分析CD8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多种结直肠癌细胞(SW480、DLD1、HCT116和MC38)在PTL作用下随着药物浓度梯度增加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在MC38细胞中,这一效应可被抑制剂Nec-1拮抗,同时免疫蛋白印迹分析显示经PTL处理细胞出现RIP3和MLKL的磷酸化。在小鼠皮下瘤模型中,经流式细胞术分析,与对照组或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PTL组出现了肿瘤CD3^(+)CD8^(+)T细胞的浸润增加(P<0.01),同时PD1hiTIM3^(+)T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而PD1loTIM3-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在小鼠结直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中,经过PTL治疗,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8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使用了高浓度靶向脂质体治疗的肿瘤中CD8表达更进一步增加(P<0.01)。结论小白菊内酯通过诱导细胞程序性坏死、增加肿瘤CD8^(+)T细胞浸润,改善CD8^(+)T细胞耗竭,其靶向脂质体能提高其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菊内酯 结直肠癌 程序性坏死 纳米颗粒 T细胞耗竭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程序性坏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温静 胡爽 +1 位作者 范晓迪 李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1-818,共8页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抗程序性坏死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L929小鼠成纤维肉瘤细胞和3T3小鼠成纤维细胞,以不同浓度的EGCG作用24 h,MTT法观察EGCG毒性。复制TNFα诱导的L929细胞程序性坏死、Z-VAD诱导的L92...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抗程序性坏死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L929小鼠成纤维肉瘤细胞和3T3小鼠成纤维细胞,以不同浓度的EGCG作用24 h,MTT法观察EGCG毒性。复制TNFα诱导的L929细胞程序性坏死、Z-VAD诱导的L929细胞程序性坏死和TNFα复合Z-VAD诱导的3T3细胞程序性坏死三种经典模型,以EGCG干预,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计算EGCG对程序性坏死的抑制率,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在TNFα诱导的L929细胞模型中,Western blot法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和RIP3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和细胞内超氧阴离子含量。结果:EGCG在100 mg/L以下对L929和3T3细胞没有毒性;在12.5~50 mg/L对程序性坏死导致的细胞活力下降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改善细胞形态,同时可以抑制RIP1和RIP3的表达增加、线粒体的过度分裂及线粒体和细胞内超氧阴离子浓度的升高,这些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结论:EGCG具有显著的抗程序性坏死作用,这一作用与其对程序性坏死通路的阻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氧自由基
下载PDF
骨细胞程序性坏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脆性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红旺 苏天 +3 位作者 温鹏 黎祥涛 陈丽英 付昆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8-467,共10页
目的 明确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e osteoporosis, PMOP)脆性骨折患者骨细胞是否发生程序性坏死,探讨骨细胞程序性坏死对PMOP患者脆性骨折的影响,进一步完善PMOP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目的 明确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e osteoporosis, PMOP)脆性骨折患者骨细胞是否发生程序性坏死,探讨骨细胞程序性坏死对PMOP患者脆性骨折的影响,进一步完善PMOP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PMOP股骨颈脆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和骨组织标本。采用TUNEL+受体相关蛋白激酶(receptor interaction protein kinase, RIP)3免疫荧光检测骨组织中发生程序性坏死的骨细胞数量,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检测程序性坏死标志性蛋白RIP1/3、混合谱系激酶配体(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MLKL)及凋亡标志性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透射电镜观察骨细胞的形态学改变,micro-CT重建股骨颈Ward’s三角骨组织微结构;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骨细胞程序性坏死率与骨组织微结构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显示:PMOP股骨颈脆性骨折患者RIP1、RIP3、MLKL、cleaved caspase-3蛋白于骨细胞胞质均有表达,且TUNEL+/RIP3+(程序性坏死细胞)(19.97%±1.83%vs. 5.12%±0.29%)和TUNEL+/cleaved caspase-3+(凋亡细胞)(17.18%±1.32%vs. 3.26±0.41%)百分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IP1(49.38%±2.87%vs. 23.36%±1.25%)、RIP3(26.12%±4.13%vs. 6.74%±0.96%)、MLKL(29.63%±1.23%vs. 7.96%±0.42%)阳性细胞百分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PMOP股骨颈脆性骨折患者骨细胞可见典型的坏死形态学特征;PMOP股骨颈脆性骨折患者Ward’s三角出现明显的骨量丢失,即骨密度[(725.63±10.17)g/cm3vs.(775.19±11.26)g/cm3]、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 TB.Th)[(0.13±0.01)mm vs.(0.16±0.02)mm]、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 TB.N)[(1.35±0.04)mm-1vs.(1.52±0.07)mm-1]小于对照组(P<0.01);而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 TB.Sp)(0.73±0.15)mm vs.(0.61±0.21)mm大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骨细胞程序性坏死与骨密度、Tb.Th、Tb.N呈负相关(P<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脆性骨折患者骨细胞发生了程序性坏死,且该程序性坏死可能是导致PMOP股骨颈脆性骨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脆性骨折 程序性坏死 骨细胞 受体相关蛋白激酶3
下载PDF
程序性坏死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锐 赵翠娟 陈吉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0期191-194,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逐渐取代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HBV)成为进展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但NAFLD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理论研究,目前尚无定论。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细胞生理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逐渐取代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HBV)成为进展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但NAFLD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理论研究,目前尚无定论。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细胞生理活动中关键的一环,在NAFLD的进展中具有举重若轻的作用。因此本文就程序性坏死的发生、调控及与NAFLD的作用进行概述,为NAFLD的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
下载PDF
RIP3/MLKL通过激活4EBP1-eIF4E通路诱导程序性坏死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树超 徐玫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79-985,共7页
目的:程序性坏死是一种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和混合谱系激酶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介导的细胞死亡形式,有研究指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可能参与程序性... 目的:程序性坏死是一种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和混合谱系激酶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介导的细胞死亡形式,有研究指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可能参与程序性坏死的调控,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binding protein 1,4EBP1)-真核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通路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最重要的下游分子通路之一,然而此通路是否参与程序性坏死的发生,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索4EBP1-eIF4E通路在程序性坏死中是否发生改变。方法:首先向小鼠上皮样成纤维细胞系L929细胞中加入程序性坏死诱导剂TSZ(TNF-α/SM-164/Z-VAD-FMK),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坏死情况;进一步向敲除RIP3和MLKL基因的L929细胞中加入TSZ,采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观察细胞坏死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4EBP1和eIF4E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野生型L929细胞用TSZ处理后,坏死细胞增加,4EBP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且磷酸化的4EBP1(phosphorylated 4EBP1,p-4EBP1)/4EBP1值增加(P<0.05或P<0.01),eIF4E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磷酸化的eIF4E(phosphorylated eIF4E,p-eIF4E)/eIF4E值增加(均P<0.01);在敲除L929细胞中的RIP3和MLKL基因后,PI阳性坏死细胞明显减少,4EBP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p-4EBP1/4EBP1值下降(P<0.05或P<0.01),eIF4E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且p-eIF4E/eIF4E值下降(均P<0.01)。结论:4EBP1-eIF4E通路在RIP3/MLKL介导的程序性坏死中发生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混合谱系激酶域样蛋白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 真核起始因子4E
下载PDF
湖羊黄体期注射PGF2α对黄体组织形态、PGF2α受体和程序性坏死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李宇 段春辉 +4 位作者 宋志攀 岳思聪 王媛 张英杰 刘月琴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00-1510,共11页
旨在研究不同黄体期注射前列腺激素(PGF2α)对湖羊育成母羊黄体组织形态、PGF2α受体及程序性坏死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健康、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经同期发情处理的母羊48只,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为黄体前期试验组和对照组、中... 旨在研究不同黄体期注射前列腺激素(PGF2α)对湖羊育成母羊黄体组织形态、PGF2α受体及程序性坏死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健康、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经同期发情处理的母羊48只,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为黄体前期试验组和对照组、中期试验组和对照组和末期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羊,试验组在发情周期第6天(黄体前期)、11天(黄体中期)、16天(黄体末期)注射1 mL PGF2α(0.1 mg),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注射1 mL生理盐水,每次注射后3 h采集黄体组织,用于基因表达检测及HE组织染色检测黄体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注射PGF2α后试验羊黄体组织形态发生了变化,出现炎症细胞浸润与细胞凋亡,其中黄体中期退化程度最高。未注射PGF2α的母羊,黄体前期、中期FPA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黄体末期(P<0.05);黄体前期FP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黄体末期(P<0.05),与黄体中期无显著差异(P>0.05);黄体中期TNF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黄体前期和末期(P<0.05);黄体中期RIPK 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黄体末期(P<0.05),黄体中、末期与黄体前期差异均不显著(P>0.05);TNF-α、RIPK 1和MLKL表达水平在整个黄体期没有显著变化(P>0.05)。黄体前期注射PGF2α显著降低FPA表达水平(P<0.05),显著提高FPB、RIPK 1、MLKL表达量(P<0.05),对TNF-α、TNFR 1、RIPK 3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黄体中期注射PGF2α可以显著上调FPB、TNF-α、RIPK 1与MLKL表达量(P<0.05),对FPA、TNFR 1和RIPK 3表达没有显著影响(P>0.05);黄体末期注射PGF2α可以显著上调RIPK 1表达(P<0.05),对FPA、FPB、TNF-α、RIPK 3和MLKL表达没有显著影响(P>0.05)。FPA与RIPK 3和TNFR 1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5),FPB与MLKL和TNF-α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PGF2α与其受体FPA、FPB结合后可能通过TNF-α/TNFR1通路启动程序性坏死,促进黄体组织退化,FPB在介导PGF2α诱导黄体退化和程序性坏死中发挥主要作用,PGF2α在黄体中期诱导黄体退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羊 前列腺素F2Α 黄体期 程序性坏死 前列腺素受体
下载PDF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对BALB/c小鼠肝脏炎症反应、程序性坏死和焦亡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连欣 王东方 +2 位作者 杨阳 刘玉兰 胡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61-2667,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K88对BALB/c小鼠肝脏炎症反应、程序性坏死和焦亡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25只9周龄、体重(17±1)g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只,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10^(7) CFU/... 本试验旨在研究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K88对BALB/c小鼠肝脏炎症反应、程序性坏死和焦亡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25只9周龄、体重(17±1)g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只,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10^(7) CFU/mL ETEC K88菌液0.2 mL;分别于注射ETEC K880、12、24、36和48 h时屠宰小鼠,取肝脏组织测定炎性因子、程序性坏死和焦亡信号通路关键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1)与0 h相比,小鼠肝脏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24、36和48 h时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12和36 h时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36和48 h时显著升高(P<0.05);2)与0 h相比,小鼠肝脏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12 h时显著升高(P<0.05),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36 h时显著升高(P<0.05),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12、36和48 h时显著升高(P<0.05);3)与0 h相比,小鼠肝脏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36 h时显著升高(P<0.05),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12、36和48 h时显著升高(P<0.05),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24和36 h时显著升高(P<0.05),消皮素D(GSDMD)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12、24和36 h时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18(IL-18)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24 h时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ETEC K88感染引起小鼠肝脏炎症反应,激活了小鼠肝脏程序性坏死和焦亡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肝脏 炎症 程序性坏死 焦亡
下载PDF
天然化合物诱导肿瘤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姚瑶 庞雯文 张春泽 《癌症》 CAS 2023年第11期561-570,共10页
程序性坏死是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模式,可抑制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传统的肿瘤治疗主要以增强细胞凋亡为目标,但许多肿瘤细胞会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因此,发掘克服肿瘤细胞凋亡抗性的天然化合物已成为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 程序性坏死是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模式,可抑制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传统的肿瘤治疗主要以增强细胞凋亡为目标,但许多肿瘤细胞会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因此,发掘克服肿瘤细胞凋亡抗性的天然化合物已成为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程序性坏死可逆转多种肿瘤耐药,对于抗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种来源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天然化合物能够通过程序性坏死抑制肿瘤发生和发展。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天然化合物诱导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天然化合物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化合物 抗肿瘤 程序性坏死 分子机制
下载PDF
经肾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肾脏病大鼠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影响
19
作者 马逸群 周新军 +4 位作者 许华 赵志友 马永刚 王家平 陈士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5984-5990,共7页
目的探讨经肾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慢性肾脏病(CKD)大鼠程序性坏死的影响。方法选取16只SD大鼠建立CKD模型并随机分为慢性肾脏病(B)组、BMSCs治疗(C)组,另随机选16只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N)组、培养基对照(A)组。各组... 目的探讨经肾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慢性肾脏病(CKD)大鼠程序性坏死的影响。方法选取16只SD大鼠建立CKD模型并随机分为慢性肾脏病(B)组、BMSCs治疗(C)组,另随机选16只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N)组、培养基对照(A)组。各组接受干预后第1周末收集血、尿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处死大鼠收集肾脏,采用苏木素-伊红(HE)及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肾脏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表达程度;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A组相比,B、C组肾脏损伤程度、纤维化程度、RIP1与RIP3表达量明显升高,经BMSCs治疗后,C组较B组表达量明显下降(均P<0.05);B组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8表达量明显下降,经BMSCs治疗后明显升高(均P<0.05);B组RIP1、RIP3、p-MLKL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组,经BMSCs治疗后C组各项指标较B组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经肾动脉移植BMSCs可抑制程序性坏死进程从而对慢性肾脏病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慢性肾脏病 程序性坏死 肾动脉途径
下载PDF
鼠三型肝炎病毒诱导暴发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中程序性坏死的肝脏损伤机制
20
作者 刘芸辉 程秋瑜 +4 位作者 钮雨鑫 刘婷婷 张梦 宁琴 陈韬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鼠三型肝炎病毒(MHV-3)诱导暴发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中程序性坏死的肝脏损伤机制。方法:将48只雌性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预处理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4只,腹腔注射200μl含100 PFU MHV-3... 目的:探讨鼠三型肝炎病毒(MHV-3)诱导暴发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中程序性坏死的肝脏损伤机制。方法:将48只雌性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预处理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4只,腹腔注射200μl含100 PFU MHV-3的无菌生理盐水诱导暴发性肝衰竭小鼠模型。观察记录小鼠存活状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程序性坏死关键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表达水平,测定血清转氨酶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并比较坏死面积百分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另46只雌性SPF级Balb/c小鼠建立暴发性肝衰竭小鼠模型,只用于生存分析。结果:在暴发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中,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Nec-1预处理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全部死亡,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Nec-1预处理组小鼠肝脏RIP1、RIP3表达出现明显下调,而生理盐水组小鼠肝脏RIP1表达随时间未出现明显变化。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Nec-1预处理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肝脏病理切片均出现大片坏死,组间坏死情况未发现明显差异。Nec-1预处理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c-1预处理组和生理盐水组间肝脏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程序性坏死不是导致MHV-3诱导暴发性肝衰竭小鼠模型肝脏损伤的主要机制,针对程序性坏死的实验性治疗无法改善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肝炎 肝衰竭 程序性坏死 肝脏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