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4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戈非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1
作者 李书苹 赵可 +3 位作者 张苗 邱鸣寒 宋腾 王华庆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6-61,共6页
目的 观察瑞戈非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26例,均应用瑞戈非尼(80 mg、120 mg或160 mg,每日口服1次,连续用药21 d,停药7 d,28 d... 目的 观察瑞戈非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26例,均应用瑞戈非尼(80 mg、120 mg或160 mg,每日口服1次,连续用药21 d,停药7 d,28 d为一周期)联合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200 mg、特瑞普利单抗240 mg、卡瑞利珠单抗240 mg或信迪利单抗200 mg,均在第1天静脉输注,21 d为一周期)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6例难治性pMMR/MSS的转移性结肠癌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7%(2/26)、均为部分缓解(PR),DCR为65.3%(17/26),PFS为3.5个月,OS为24.3个月。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和无肝转移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4.5、3.3个月,两者比较,χ2=0.447,P=0.504;中位OS分别为16.8、24.9个月,两者比较,χ2=0.115,P=0.735。瑞戈非尼80 mg、120 mg治疗的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肠癌患者中位PFS分别为3.3、4.5个月,两者比较,χ2=1.796,P=0.180;中位OS分别为24.9、24.3个月,两者比较,χ2=0.118,P=0.732。既往未用瑞戈非尼和既往应用瑞戈非尼的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肠癌患者中位PFS分别为2.6、4.0个月,两者比较,χ2=5.411,P=0.02;中位OS分别为14.7、24.3个月,两者比较,χ2=0.05,P=0.824。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手足皮肤综合征(80.7%)、高血压(30.7%)、乏力(19.2%)、毛细血管增生症(23.1%),其中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4/26)。结论 瑞戈非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可使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延长,安全性可。肝转移与否不影响联合治疗的效果,应用过瑞戈非尼的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疗效优于未应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瑞戈非尼 结直肠癌 无进展生存期
下载PDF
逍遥散对胃癌荷瘤共病抑郁小鼠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的增敏作用及机制探讨
2
作者 陈军 张兆星 +3 位作者 米婧 屈红艳 胡蓉 李静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89-195,共7页
目的 观察逍遥散对胃癌荷瘤共病抑郁小鼠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治疗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皮下移植胃癌细胞系——MCF细胞构建荷瘤小鼠共60只,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荷瘤共病抑... 目的 观察逍遥散对胃癌荷瘤共病抑郁小鼠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治疗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皮下移植胃癌细胞系——MCF细胞构建荷瘤小鼠共60只,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荷瘤共病抑郁组、PD-1抑制剂组、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每组15只。荷瘤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共饲养56天;荷瘤共病抑郁组是在荷瘤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以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干预,每天行适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在第1天、15天、29天、43天小鼠尾静脉注射适量生理盐水;PD-1抑制剂组是在荷瘤共病抑郁组的基础上,将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改为PD-1抑制剂;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是在PD-1抑制剂组的基础上,将生理盐水灌胃改为逍遥散水提物灌胃。分组后第57天,荷瘤对照组、荷瘤共病抑郁组进行糖水偏好测试、陌生环境摄食实验,分析两组小鼠的行为学变化。计算荷瘤共病抑郁组、PD-1抑制剂组、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小鼠的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获取小鼠瘤体,并测量瘤体体积及重量,计算抑瘤率;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 IDO)、犬尿氨酸(kynurenine, Kyn)、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hR)的数值;对肿瘤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叉头样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3,Foxp3)表达情况。结果 (1)行为学改变:与荷瘤对照组比较,荷瘤共病抑郁组的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P<0.01),摄食潜伏时间显著延长(P<0.01)。(2)生存率差异:荷瘤共病抑郁组小鼠生存率为20%,PD-1抑制剂组小鼠生存率为26.7%,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小鼠生存率为40%。(3)肿瘤增值差异: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瘤体体积小于PD-1抑制剂组(P<0.05),PD-1抑制剂组小于荷瘤共病抑郁组(P<0.05);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瘤体重量显著小于PD-1抑制剂组(P<0.01),PD-1抑制剂组显著小于荷瘤共病抑郁组(P<0.01);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的抑瘤率为35.4%优于PD-1抑制剂组的22.1%。(4)相关蛋白表达差异: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IDO的表达显著低于PD-1抑制剂组及荷瘤共病抑郁组(P<0.01);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Kyn的表达显著低于PD-1抑制剂组(P<0.01),PD-1抑制剂组小于荷瘤共病抑郁组(P<0.05);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AhR的表达显著低于PD-1抑制剂组及荷瘤共病抑郁组(P<0.01);(5)各组小鼠肿瘤组织Foxp3表达情况:与荷瘤共病抑郁组比较,PD-1抑制剂组、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PD-1抑制剂组比较,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逍遥散对PD-1抑制剂的增敏作用可能与通过下调IDO、Kyn、AhR水平,进而有效降低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增值与分化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犬尿氨酸 叉头样转录因子3 芳香烃受体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言子琪 陈斯泰 《癌症进展》 2024年第3期253-256,294,共5页
基底细胞癌(BCC)和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发病率最高的两大皮肤癌,且发病率逐年增加。大多数cSCC和BCC患者的预后较好,常规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放化疗和免疫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局部晚期/转移性cSCC和BCC患者可以选择全身治疗,但化疗... 基底细胞癌(BCC)和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发病率最高的两大皮肤癌,且发病率逐年增加。大多数cSCC和BCC患者的预后较好,常规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放化疗和免疫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局部晚期/转移性cSCC和BCC患者可以选择全身治疗,但化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和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HHI)的治疗效果不佳、耐药性和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不断研究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已成为局部晚期/转移性cSCC的一线标准治疗药物和晚期/转移性BCC的二线治疗药物。本文对PD-1抑制剂在cSCC和BC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皮肤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免疫治疗 转移 晚期
下载PDF
阿帕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胡晓彤 于泉 蔡照华 《大医生》 2024年第5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用于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0例晚期CR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PD-1抑制...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用于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0例晚期CR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PD-1抑制剂治疗,20例)和观察组(采用阿帕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2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及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PFS及OS均长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除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RCCE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晚期CRC患者效果较佳,可改善免疫微环境,延长患者生存期,无明显不良反应,建议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晚期结直肠癌
下载PDF
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应用仑伐替尼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肝癌
5
作者 徐军红 姚红兵 +5 位作者 王雪尧 郭威 陆才进 吴嘉兴 蒋建晖 赵东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2-767,共6页
目的 探讨卡瑞丽珠单抗(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和FOLFOX方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 探讨卡瑞丽珠单抗(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和FOLFOX方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并且接受每日一次口服仑伐替尼治和卡瑞丽珠单抗静脉输注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观察组给予FOLFOX方案经HAIC化疗,并且接受每日一次口服仑伐替尼治和卡瑞丽珠单抗静脉输注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复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采用m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体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然而,观察组在疾病控制率、总体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这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OLFOX-HAIC化疗方案联合卡瑞丽珠单抗及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安全有效,不会造成不良反应,且可以延长患者的OS和PFS,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仑伐替尼 FOLFOX方案 中晚期肝癌 肝动脉灌注化疗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6
作者 江雪 葛晓英 +1 位作者 郑丹 鲍蕾蕾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靶免联合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毒性。抗血管生成药物不仅可以使肿瘤血管系统正常化... 靶免联合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毒性。抗血管生成药物不仅可以使肿瘤血管系统正常化,还可以介导免疫微环境,增强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本文总结了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概述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回顾和分析这些一线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以及差异性,并对其真实世界研究进行探讨,为后续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 抗血管生成药物
下载PDF
放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光辉 冯小兵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131-134,149,共5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放疗除了射线本身能够破坏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激发体内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效应达到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放疗的免疫调节作用为...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放疗除了射线本身能够破坏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激发体内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效应达到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放疗的免疫调节作用为全身抗肿瘤反应提供了新的亮点。通过恢复抗肿瘤免疫发挥全身作用的PD-1/PD-L1抑制剂与放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已经显示放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因此联合治疗被认为是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放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放疗 联合治疗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治疗晚期实体瘤致甲状腺功能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彭雨卫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治疗晚期实体瘤致甲状腺功能相关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选取溧阳市中医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晚期实体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PD-1抗体治疗,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基线...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治疗晚期实体瘤致甲状腺功能相关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选取溧阳市中医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晚期实体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PD-1抗体治疗,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基线甲状腺功能轻度异常,但未达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标准)30例,观察组(基线甲状腺功能正常)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中共有12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除甲状腺功能相关不良反应外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治疗中使用PD-1抗体有可能造成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因此在治疗期间要做好用药管理和监测,尤其是对于基线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 晚期实体瘤 甲状腺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单抗治疗食管癌诱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斯明 周嘉雄 +1 位作者 张海瑜 李民英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期228-230,共3页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由于其疗效显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中,特别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CD1,也称PD-1)单抗。但随着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CD1LG1,也称PD-L1)...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由于其疗效显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中,特别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CD1,也称PD-1)单抗。但随着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CD1LG1,也称PD-L1)抑制剂在国内外临床应用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不良反应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单抗 食管癌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王建新 时沛 +1 位作者 李颖璐 孙义长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0期2297-2300,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PD-1)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多西他赛组(n=50)和单抗组(n=52),多西他赛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化疗,单抗组患者在多西他赛组的...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PD-1)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多西他赛组(n=50)和单抗组(n=52),多西他赛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化疗,单抗组患者在多西他赛组的基础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抗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55.77%,与多西他赛组患者的3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抗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71.15%,高于多西他赛组患者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CD8^(+)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单抗组患者CD3^(+)、CD4^(+)水平均高于多西他赛组,CD8^(+)水平低于多西他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单抗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多西他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1.54%,与多西他赛组患者的5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化疗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岳光成 魏旭东 杨天宇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4期2715-2719,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90例COPD合并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0),...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90例COPD合并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72.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同TNM分期患者CD3^(+)、CD4^(+)水平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CA125、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同TNM分期患者KPS评分及总改善率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KPS评分及总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00%,与对照组患者的3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抑制剂治疗COPD合并NSCLC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活质量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萍 张志勇 +1 位作者 王兴东 李正果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receptor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晚期肝癌患者...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receptor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晚期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的实体瘤疗效、安全性、生存时间,以及治疗前和治疗2个周期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水平。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75.00%)高于对照组(52.5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2个周期后血清VEGF、AF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Ⅲ度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8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1,22)个月,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5,13)个月,长于对照组的5(3,10)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生存时间为15(15,22)个月,与对照组的14(13,21)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ACE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肝癌可降低血清VEGF和AFP水平,提高疾病控制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且安全性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晚期肝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甲胎蛋白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改英 李薇 苏延军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1期1246-1248,1260,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晚期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紫杉醇脂质体/培美曲塞+铂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替...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晚期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紫杉醇脂质体/培美曲塞+铂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健康状态(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EA、CA125、CA19-9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CEA、CA125、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健康状态,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晚期肺癌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甘劭丁 倪海阳(综述) 聂汉祥(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328-1331,共4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PD-L1)和PD-L2(PD-L2)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PD-1/PD-L1或PD-L2信号通路在癌症免疫中被广泛研究,且在调节感染、自身免疫和过敏性炎性反应中至关重要。研究表明,PD-L1和PD-L2可以调节T细胞的...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PD-L1)和PD-L2(PD-L2)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PD-1/PD-L1或PD-L2信号通路在癌症免疫中被广泛研究,且在调节感染、自身免疫和过敏性炎性反应中至关重要。研究表明,PD-L1和PD-L2可以调节T细胞的激活和功能,调节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启动或停止。文章综述总结了PD-1/PD-L1或PD-L2信号通路的基本特征、与免疫耐受的关系及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 支气管哮喘
下载PDF
探究应用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药物治疗肺鳞癌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张河衍 杨力宝 +1 位作者 黄松华 张金华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药物在肺鳞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抗PD-1药物+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药物在肺鳞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抗PD-1药物+常规治疗)2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O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DC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1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EA(4.04±0.75)ng/mL、SCCA(0.85±0.19)μg/L、CYFRA21-1(2.09±0.35)ng/m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7、7.043、8.575,P<0.05)。结论在肺鳞癌的临床治疗中,开展免疫治疗时,应用抗PD-1药物,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药物 肺鳞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6
作者 湛云飞 张佳秀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8期83-86,共4页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98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98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静脉滴注白蛋白紫杉醇+卡铂,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帕博利珠单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VC)、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在NSCLC中的疗效较好,有利于改善肺部健康、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化疗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免疫疗法联合S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
17
作者 徐晓娅 石相如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2225-2228,共4页
目的:分析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免疫疗法与SOX方案(替吉奥+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麻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2020年4月~2021年4月84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联合组,各42例... 目的:分析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免疫疗法与SOX方案(替吉奥+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麻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2020年4月~2021年4月84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联合组,各42例。常规组应用SOX方案治疗,联合组则联合PD-1免疫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药物毒副作用,随访12个月的生存状况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常规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6.19%和73.81%,联合组为52.38%和92.86%,联合但ORR与DCR较常规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糖链抗原724(CA724)、糖链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均明显下降,相比常规组,联合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生存率相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12个月后,常规组的生存率为52.38%和7.14%,联合组为78.57%和26.19%,联从事组较常规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联合组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免疫疗法联合S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效果明显,能够显著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患者生存周期,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免疫疗法 替吉奥 奥沙利铂 胃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免疫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
18
作者 钱钰婷 夏俊贤 李梦君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4期160-164,共5页
目的 IMPassion 131试验的阴性结果表明免疫治疗在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mTNBC)中的应用效果仍不明确。该研究旨在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抑制剂联合化疗对mTNB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 目的 IMPassion 131试验的阴性结果表明免疫治疗在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mTNBC)中的应用效果仍不明确。该研究旨在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抑制剂联合化疗对mTNB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筛选出2022年3月前发表PD-1/PD-L1免疫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m TNBC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主要研究结果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总生存(OS)和安全性。应用Review Manager version5.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3项Ⅲ期RCT进行荟萃分析,纳入2 400例晚期mTNBC患者。在意向性人群(ITT)中,免疫联合化疗组较单纯化疗组显著延长PFS{风险比(HR):0.82[0.74,0.90],P<0.0001}和提高ORR{优势比(OR):1.38[1.16,1.63],P=0.0002}。在PD-L1(+)的亚组中同样可以观察到免疫联合化疗组较单纯化疗组延长PFS{HR:0.73[0.64,0.85],P<0.0001}和提高ORR{OR:1.58[1.25,1.99],P=0.0001}。免疫联合化疗组较单纯化疗组没有提高OS{ITT:HR:0.97[0.75,1.25],P=0.80;PD-L1+:HR:0.87[0.56,1.34],P=0.53}。免疫联合化疗组更容易发生3级不良反应{OR:1.32[1.11,1.57],P=0.002}和严重不良事件{OR:1.40[1.08,1.80],P=0.01}。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导致毒性激增的主要因素{OR:2.35[1.26,4.36],P=0.007}。结论 免疫联合化疗延长了mTNBC患者的PFS,并提高了mTNBC患者的ORR,且毒性可控,总体生存优势尚未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 免疫抑制剂 化疗 乳腺癌 无进展生存期 不良事件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巍 王丽娜 +1 位作者 张黎明 胡荣杭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1期1176-1179,1191,共5页
肺癌病死率在过去十年中有所下降,部分原因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应用。近些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已迅速从研究药物发展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药物,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通过调... 肺癌病死率在过去十年中有所下降,部分原因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应用。近些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已迅速从研究药物发展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药物,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通过调节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NSCLC患者中显示出卓越的抗肿瘤疗效,产生了持久的临床反应,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均较传统化疗具有更高的应答率,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OS)并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本文对PD-1/PD-L1抑制剂在NSCLC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生物标志物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玉娜 李湘奇 《癌症进展》 2023年第4期355-361,共7页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侵袭性乳腺癌亚型,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富集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的特点,其比多数其他类型的乳腺癌亚型患者可能更早开始受益于免疫检查点的封锁和治疗。目前,程序性死亡受...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侵袭性乳腺癌亚型,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富集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的特点,其比多数其他类型的乳腺癌亚型患者可能更早开始受益于免疫检查点的封锁和治疗。目前,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D-L1已被批准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指标。但PD-1/PD-L1抑制剂在TNBC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尚不明确。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单药及与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放疗联合治疗在TNB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