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4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稠油油藏蒸汽-空气复合火驱特征分析及参数优化
1
作者 袁士宝 任梓寒 +3 位作者 杨凤祥 孙新革 蒋海岩 宋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
针对常规火驱存在热利用率低和高黏油启动慢的问题,以新疆红浅1井区稠油油藏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模型对比了常规火驱和蒸汽-空气复合火驱的驱油特性和燃烧特性,通过对复合火驱各区带的温度、含油饱和度等参数进行分析,探究了蒸汽-空气复... 针对常规火驱存在热利用率低和高黏油启动慢的问题,以新疆红浅1井区稠油油藏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模型对比了常规火驱和蒸汽-空气复合火驱的驱油特性和燃烧特性,通过对复合火驱各区带的温度、含油饱和度等参数进行分析,探究了蒸汽-空气复合火驱协同增效作用,并对蒸汽-空气复合火驱的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提产增效的主要机理是湿蒸汽吸收已燃区中滞留的热量变为过热蒸汽,并被高速流动的空气携带穿过燃烧前缘,使冷油区原油黏度大幅度降低,在提高驱油效率的同时增大了蒸汽冷凝带的宽度、燃烧波及体积和火线推进速度;注入参数的优化能提高复合火驱的开发效果,水气比越大,产能越高,而采用段塞注入会降低产能,为满足经济效益开发,最佳水气比应为3.0×10^(-3)m^(3)/m^(3)左右,最佳注汽段塞间隔应为90~120 d。该研究成果对火驱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驱 湿式燃烧 燃烧特征 驱油机理
下载PDF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防砂介质的原油-地层砂协同复合堵塞机制与规律
2
作者 董长银 刘洪刚 +4 位作者 韩耀图 李进 胡泽根 战鑫杰 王浩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1,共9页
针对稠油出砂井防砂介质堵塞问题,使用稠油与水混合液携带地层砂,开展单向驱替流动、热采交变吞吐流动两种模式下的挡砂堵塞驱替模拟试验,揭示不同条件下割缝、绕丝、复合滤网和砾石层等多类型防砂介质的稠油-地层砂协同堵塞机制与规律... 针对稠油出砂井防砂介质堵塞问题,使用稠油与水混合液携带地层砂,开展单向驱替流动、热采交变吞吐流动两种模式下的挡砂堵塞驱替模拟试验,揭示不同条件下割缝、绕丝、复合滤网和砾石层等多类型防砂介质的稠油-地层砂协同堵塞机制与规律,根据堵塞机制和定量关系,构建稠油-地层砂对防砂介质堵塞程度和动态产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高黏度稠油对防砂层多孔介质具有明显堵塞作用,渗透率损伤可高达70%;稠油防砂井中,存在稠油和地层砂对防砂介质的协同堵塞机制,稠油以束缚油的形式占据介质空间,加剧内部分选桥架堵塞,最终造成90%以上渗透率损害,但同时挡砂效果得到提升;热采蒸汽交变吞吐生产方式对稠油-地层砂的协同堵塞具有明显的解除堵塞效应;但随着交替轮次的增加,解堵和渗透率恢复幅度逐渐下降;对于稠油油藏防砂,建议挡砂精度相比常规油藏防砂精度放宽1~2个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防砂介质 协同堵塞 堵塞机制 交变解堵 蒸汽吞吐
下载PDF
深层稠油油藏降黏泡沫驱驱油特征及机理研究
3
作者 党法强 李松岩 +2 位作者 李明鹤 何晓琳 李兆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降黏泡沫驱结合了降黏剂乳化降黏和泡沫选择性封堵的优势,可进一步提高开发后期深层稠油油藏的采收率。通过室内实验,根据降黏泡沫剂的降黏效果、起泡性能、泡沫稳定性,优选出合适的降黏泡沫剂浓度;通过单岩心驱替实验对比不同驱替方式... 降黏泡沫驱结合了降黏剂乳化降黏和泡沫选择性封堵的优势,可进一步提高开发后期深层稠油油藏的采收率。通过室内实验,根据降黏泡沫剂的降黏效果、起泡性能、泡沫稳定性,优选出合适的降黏泡沫剂浓度;通过单岩心驱替实验对比不同驱替方式下降黏泡沫驱驱油特征以及开采效果,通过并联岩心实验研究不同渗透率级差下降黏泡沫的分流能力,明确降黏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结果表明:降黏泡沫驱过程中,降黏剂可以促进稠油乳化降黏,泡沫可以有效封堵大孔喉,同时抑制氮气窜流。二者结合有效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提高驱替压差,降低含水率。降黏泡沫驱可以在降黏泡沫剂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13%的采收率。非均质条件下,降黏泡沫驱可以有效降低高渗透岩心窜流,迫使流体转向进入低渗透岩心发挥乳化降黏作用,扩大波及范围的同时提高了洗油效率。降黏泡沫驱技术能显著提高深层低渗透稠油油藏的采收率,其优化了油流分布,增强乳化与减少稠油黏度,为深层稠油高效开发提供了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油藏 降黏剂驱 泡沫驱 降黏泡沫驱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CO_(2)对稠油油藏的物性调控及辅助蒸汽驱提高采收率
4
作者 魏鸿坤 王健 +3 位作者 许天寒 路宇豪 周娅芹 王俊衡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27,共7页
为提高稠油油藏蒸汽驱后期开发效率,聚焦“双碳”背景下CCUS-EOR(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体系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J6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CO_(2)作用前后的稠油四组分分析,测试饱和压力、膨胀系数、黏度和密度变化情况,探究CO... 为提高稠油油藏蒸汽驱后期开发效率,聚焦“双碳”背景下CCUS-EOR(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体系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J6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CO_(2)作用前后的稠油四组分分析,测试饱和压力、膨胀系数、黏度和密度变化情况,探究CO_(2)对稠油物性的调控效果;通过并联岩心物理模拟实验研究CO_(2)辅助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稠油黏度主要受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影响,稠油随着CO_(2)溶解气量的增加,饱和压力由2.08 MPa上升至11.11 MPa,膨胀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7.6%;同时,黏度降低30.5%,密度减小3.5%。表明CO_(2)在提高饱和压力的同时,通过优化膨胀系数、黏度和密度,有效改善了稠油物性。此外,采用CO_(2)辅助蒸汽驱后,在CO_(2)溶解降黏、破乳的作用下,稠油采收率从38.55%提高至46.46%,相比纯蒸汽驱提高了7.91%。为CO_(2)辅助蒸汽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可为同类型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J6区 稠油油藏 CO_(2) 蒸汽驱 提高采收率 物性调控 四组分分析 物理模拟
下载PDF
番禺油田群稠油油藏储集层构型特征及剩余油挖潜
5
作者 涂乙 戴建文 +4 位作者 杨娇 王亚会 王华 唐中昊 李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针对番禺油田群稠油油藏采出程度低、隔夹层发育、剩余油预测难等问题,亟需提高储集层构型解剖和预测精度。利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采用自然伽马回返率和大数据统计技术,识别储集层3级、4级和5级构型界面,研究各级次夹层的分布模式,... 针对番禺油田群稠油油藏采出程度低、隔夹层发育、剩余油预测难等问题,亟需提高储集层构型解剖和预测精度。利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采用自然伽马回返率和大数据统计技术,识别储集层3级、4级和5级构型界面,研究各级次夹层的分布模式,定量表征储集层构型单元砂体内部结构以及夹层的展布形态,分析剩余油赋存模式及其主控因素,厘清构型界面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层中发育的3级斜交型前积夹层能延缓流体垂向渗流,4级叠置型水平夹层能阻止流体垂向窜流;剩余油运移能量和方向主要受3级夹层、4级夹层及韵律差异控制。利用低产低效井侧钻10口调整井,初期总产量为680.00 m~3/d,侧钻后日产油量为侧钻前的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禺油田群 稠油油藏 储集层 构型界面 隔夹层 定量识别 剩余油分布 挖潜技术
下载PDF
春风油田沙湾组稠油油藏倾斜油水界面成因
6
作者 张德尧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2,共8页
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复杂,运用传统油水界面观点难以解释,影响该油田勘探开发进程。以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P601-20区块为例,开展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及成藏动力学研究,结合油藏开发动态资料,分析春风油田沙湾组一段... 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复杂,运用传统油水界面观点难以解释,影响该油田勘探开发进程。以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P601-20区块为例,开展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及成藏动力学研究,结合油藏开发动态资料,分析春风油田沙湾组一段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及其成因。研究认为:该油田油水关系复杂是由于油藏存在倾斜油水界面,其油藏类型仍然为构造-岩性油藏,并且存在边底水;储集层物性、断层、地层压力、构造运动等方面,形成倾斜油水界面的主要原因是构造运动导致油藏调整,原油稠化和地层构造平缓加剧了油水界面调整滞后,该油藏属于非稳态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凸起 春风油田 沙湾组 稠油油藏 油水关系 倾斜油水界面 非稳态油气藏
下载PDF
中国南海东部稠油油藏双功能驱油剂评价与应用
7
作者 李勇锋 朱立国 +3 位作者 程佳 孟科全 刘平 石祖宽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针对中国南海东部稠油油藏注入压力高、地层能量补充不足、油水流度比大、水驱效率低的问题,在中国南海东部X油田应用了由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和十六烷基类增强剂配制的双功能驱油剂。结果表明:该驱油剂够使亲油疏水界面转变为亲水疏油界... 针对中国南海东部稠油油藏注入压力高、地层能量补充不足、油水流度比大、水驱效率低的问题,在中国南海东部X油田应用了由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和十六烷基类增强剂配制的双功能驱油剂。结果表明:该驱油剂够使亲油疏水界面转变为亲水疏油界面,与目标油藏稠油界面张力低至1.35×10^(-4)mN/m,与空白水驱相比,岩心物模试验注入压力降低16.74%~28.42%,采收率提高15.5%以上。中国南海东部X油田A井组矿场试验表明:与措施实施前相比,水井注入压力由6.79 MPa下降至1 MPa,视吸水指数由73.78 m^(3)/(d·MPa)提高至703.22 m^(3)/(d·MPa),井组日增油114 m^(3)/d,阶段增油11243 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双功能驱油剂 室内研究 矿场试验
下载PDF
渤海稠油油藏冷采产能测试技术参数限值研究
8
作者 段宇 秦润森 常会江 《天津科技》 2024年第3期8-10,共3页
通过分析渤海稠油油藏冷采测试数据,结合油藏工程理论公式及油藏数值模拟计算,确定渤海稠油油藏冷采测试黏度参数限值。在此基础上,利用油田冷采产能测试资料,评价热采产能,形成渤海稠油油藏热采产能评价方法。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评价油... 通过分析渤海稠油油藏冷采测试数据,结合油藏工程理论公式及油藏数值模拟计算,确定渤海稠油油藏冷采测试黏度参数限值。在此基础上,利用油田冷采产能测试资料,评价热采产能,形成渤海稠油油藏热采产能评价方法。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评价油田是否适合冷采测试和指导油藏合理产能配置,从而节省勘探成本、提升油田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冷采测试 产能评价 地层原油黏度 技术界限
下载PDF
稠油油藏注蒸汽后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
9
作者 高旸昭 王强 +1 位作者 曾旭洋 徐小钰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5期145-147,共3页
蒸汽吞吐稠油开采技术在多个油田已经进行了应用。在多轮次蒸汽吞吐过程,近井筒储层物性对开采产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近井筒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尤为重要。基于某油田稠油开采实际工况进行了多轮次蒸汽吞吐对储层渗透率的实验研... 蒸汽吞吐稠油开采技术在多个油田已经进行了应用。在多轮次蒸汽吞吐过程,近井筒储层物性对开采产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近井筒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尤为重要。基于某油田稠油开采实际工况进行了多轮次蒸汽吞吐对储层渗透率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多轮次蒸汽吞吐的开发过程中,储层的渗透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储层渗透率降低幅度可达56.5%;该实验研究结果将为稠油油田的后期开发效果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储层损害 渗透率 规律分析
下载PDF
海上常规稠油油藏控水稳油技术研究及应用
10
作者 杨志玮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2期0118-0121,共4页
海上常规稠油油藏具有原油粘度高、流动性差、连通关系复杂等特点,注水开发呈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含水上升率高的“双低一高”态势,注采矛盾突出,油藏管理难度大。为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本文从分析稠油油藏发育特点... 海上常规稠油油藏具有原油粘度高、流动性差、连通关系复杂等特点,注水开发呈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含水上升率高的“双低一高”态势,注采矛盾突出,油藏管理难度大。为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本文从分析稠油油藏发育特点及开发形势入手,综合考虑注采对应关系、注入产出状况、地层压力保持状况以及剩余油潜力方向,优化制定并实施了提高注水温度、分层注采比优化、注采井网梳理等五项控水稳油技术措施,为稠油油藏稳产提供了有利保障,对海上同类油藏水驱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稠油油藏 水驱开发 注采优化 井网梳理 控水稳油
下载PDF
水平井+CO_(2)吞吐改善中低渗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机制解析——以大港油田刘官庄埕隆1601区块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燕 赵贤正 +9 位作者 周立宏 李东平 张杰 周华兴 章杨 王海峰 夏国朝 田木国 庄永涛 王栋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3年第2期166-178,共13页
大港油田刘官庄埕隆1601区块特稠油油藏由于受原油粘度大、渗透率低、油层厚度薄、出砂及地面环境复杂等苛刻条件的制约,多年来常规的开采技术无法实现动用,为此开展了“水平井+CO_(2)吞吐”技术研究及矿场试验。利用室内实验及数值模... 大港油田刘官庄埕隆1601区块特稠油油藏由于受原油粘度大、渗透率低、油层厚度薄、出砂及地面环境复杂等苛刻条件的制约,多年来常规的开采技术无法实现动用,为此开展了“水平井+CO_(2)吞吐”技术研究及矿场试验。利用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手段,开展增油机制研究及注采参数优化,结果表明CO_(2)与稠油在非混相状态下混溶后,稠油粘度由16800 mPa·s下降至69 mPa·s,降粘率达99.6%,原油启动压力梯度由19.1 MPa/m降低至0.2 MPa/m,储层绝对渗透率提高了约41.86%,有效提高了稠油的流动性能;优化后的合理注采参数为:单位水平段注入强度3.5~5.5 t/m,单位水平段注入速度0.5~0.6 t/(m·d),闷井时间为25~35 d,单位水平段产液强度为0.075~0.125 m3/(m·d),采用“抽油机+液力反馈泵+电加热杆”及水力喷射泵两种注采一体化工艺。矿场“水平井+CO_(2)吞吐”技术试验证实,单井单轮次增油1000~2000 t,最高增油达4000 t以上,换油率2.0~4.5 t/t,技术和经济效果显著,证实了该技术的可靠实用性,为中低渗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渗透稠油油藏 CO_(2)吞吐 增油机制 水平井 矿场试验
原文传递
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阻流环的分布特征及突破开采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秀田 徐宏光 +3 位作者 张仲平 谢向东 贾蕾 王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74,共8页
随着稠油油藏吞吐轮次的增加,原油黏度较小的组分被优先采出,近井带周围会形成高黏阻流环,储层渗流能力降低,导致周期产油量、周期产液量,周期气油比持续降低。为了弄清阻流环的形成机制及对渗流的影响,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对... 随着稠油油藏吞吐轮次的增加,原油黏度较小的组分被优先采出,近井带周围会形成高黏阻流环,储层渗流能力降低,导致周期产油量、周期产液量,周期气油比持续降低。为了弄清阻流环的形成机制及对渗流的影响,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周期稠油性质、渗流特征以及阻流环影响下的黏度场、温度场、压力场和饱和度场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轮次吞吐后轻质组分被优先采出,重质组分留下,在近井带40~60 m处形成以沥青质、胶质等重质组分堆积为主的环状高黏阻流环;阻流环的宽度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加而增大,阻流环会降低储层的渗流能力,影响了油藏中流场的分布特征,对远井区稠油的渗流起到遮挡作用,导致井间的原油难以有效动用;为了消除阻流环的不利影响,形成了基于阻流环分布的“前置降黏+高压搅动”“高效降黏+气体增能”2类释放产能促效引效开采技术。研究成果为多轮次吞吐稠油油藏持续高效开发提供实验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轮次吞吐 稠油油藏 阻流环模式 四场分布 降黏开采
下载PDF
歧口凹陷刘官庄低饱和度稠油油藏储层评价关键参数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伟峰 许恩爱 +1 位作者 李海燕 邵徽发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78-82,87,共6页
刘官庄油田馆Ⅲ油组发育大面积稠油低饱和度油藏,油水层测井曲线特征对比度低、流体识别困难,传统的区域性岩电参数定量计算含油饱和度误差大。在油藏背景条件下,从稠油低饱和度油藏储层的特点入手,通过分析储层独特的测井响应特征,提... 刘官庄油田馆Ⅲ油组发育大面积稠油低饱和度油藏,油水层测井曲线特征对比度低、流体识别困难,传统的区域性岩电参数定量计算含油饱和度误差大。在油藏背景条件下,从稠油低饱和度油藏储层的特点入手,通过分析储层独特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出利用实测电阻率与构建水层电阻率的比值进行流体性质识别,有效消除岩性、物性、含水饱和度对电阻率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反映储层含油性质,实现对稠油油层有效评价;同时,依托该套稠油储层上部标准水层,利用pickett图版,确定不同类型稠油低饱和度油层岩电参数,提高了含油饱和度计算的精度。现场应用证实,测井评价结果与试油结果相吻合,有力支撑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低饱和度 稠油油藏 储层分类
下载PDF
蒙古林砾岩稠油油藏火驱配套举升工艺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磊 穆化巍 +3 位作者 陈洪 刘媛 闫暄崎 闫雪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0-348,共9页
为了解决蒙古林砾岩火驱油藏采油井出现的气锁、砂卡、管柱腐蚀等问题,进一步提高采油井的生产时率,提升火驱开发的生产效果,通过调研国内实施火驱油田的技术现状,进行了火驱举升工艺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有杆泵采油依然是最合适的举升... 为了解决蒙古林砾岩火驱油藏采油井出现的气锁、砂卡、管柱腐蚀等问题,进一步提高采油井的生产时率,提升火驱开发的生产效果,通过调研国内实施火驱油田的技术现状,进行了火驱举升工艺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有杆泵采油依然是最合适的举升工艺。优化设计了专用防砂泵的结构,柱塞和泵筒的配合间隙为0.1 mm,并设计了独立的过砂沉砂通道,沉砂腔环空为8 mm,满足防砂需求;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确定了井下气液分离器的最优结构组合,采用螺距4 cm、二次沉降段20 cm,分离效率可达85%以上;进行了防腐蚀材料的优选,认为BG90-3Cr可实现抗腐蚀能力与经济性的兼顾。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举升工艺管柱兼具防砂、防气、防腐蚀的特点。截至2023年3月30日,M10-215井在高气液比情况下已连续稳定生产125 d,与同区块新钻采油井相比,生产时间延长了86 d以上,累计增油265 t,为后续火驱油藏的深度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林油田 砾岩稠油油藏 火驱 举升工艺 气液比 防砂泵 气液分离器 防腐
下载PDF
高孔高渗高含水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动用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乐平 屈思敏 +5 位作者 李丰辉 王庆利 张梨 罗翔 冯鑫 任宜伟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2期33-42,共10页
针对CFD11-1油田943砂体大量剩余油无法动用的问题,结合动态数据和生产数据,将注入流体、地层倾角、渗透率韵律和级差4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对油藏剩余油分布类型以及影响海上高孔高渗油藏剩余油动用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 针对CFD11-1油田943砂体大量剩余油无法动用的问题,结合动态数据和生产数据,将注入流体、地层倾角、渗透率韵律和级差4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对油藏剩余油分布类型以及影响海上高孔高渗油藏剩余油动用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孔高渗高含水稠油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类型可分为油藏边缘井网未控制、井间未控制、相对低渗绕流和构造高部位4种;2)注入流体是影响不同类型剩余油动用的首要因素,说明注入流体优选和有效波及仍是未来提高海上油藏采收率的主要方向之一。注入流体与不同剩余油类型的结合应兼具经济性和环保性,例如构造高部位的气驱与活性水相比仅降低1.59个百分点;3)相比于气驱,活性水驱扩大平面波及效率,有效减弱指进效应,边部剩余油井组采出程度提高了12.88个百分点;4)剩余油动用敏感性因素分析显示,注入流体和地层倾角是影响采出程度的主控因素,受油藏高孔高渗影响,渗透率韵律和级差已经不是限制流体流动的主要因素,其对采出程度的影响不超过1%。该研究成果对海上高孔高渗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主控因素 采出程度 敏感性 活性水驱 数值模拟 高孔高渗 稠油油藏 高含水
下载PDF
缝洞型稠油油藏掺稀开采井试井分析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16
作者 李璐 李柏颉 +3 位作者 操银香 丁磊 袁飞宇 李尧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88,共6页
在塔河缝洞型稠油油藏开采过程中,通常采用掺稀降黏的技术进行生产,掺稀降黏开采井井筒条件复杂,井底压力测试难度较大,主要通过测试环空液面数据折算井底压力进行分析。目前,已有的井底压力折算方法对于掺入稀油的影响考虑不足,并且常... 在塔河缝洞型稠油油藏开采过程中,通常采用掺稀降黏的技术进行生产,掺稀降黏开采井井筒条件复杂,井底压力测试难度较大,主要通过测试环空液面数据折算井底压力进行分析。目前,已有的井底压力折算方法对于掺入稀油的影响考虑不足,并且常规试井解释无法处理关井前注稀油防堵塞措施的影响。考虑掺入稀油的影响,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掺稀开采井的液面数据井底压力折算方法,同时针对不同测试曲线特征,分别建立了多级流量处理及变井筒储集效应处理的分析方法,综合形成了一套改进的掺稀开采井的液面数据试井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进行现场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可靠性较好,为缝洞型稠油油藏掺稀降黏开采井的液面数据分析从数据处理到试井解释提供了一整套实用的应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掺稀降黏开采井 液面恢复 压力折算 变井筒储集效应 试井分析
下载PDF
井楼油田稠油油藏延长生命周期开发对策
17
作者 费永涛 刘宇 +4 位作者 胡德鹏 吴可可 刘宁 李星 张悦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6期72-75,共4页
井楼油田历经20个轮次的蒸汽吞吐后,仍有80%的地质储量滞留地下,利用现井网继续吞吐难以采出,针对存在问题,综合运用检查井取心分析、油藏数值模拟等手段,刻画出浅薄层稠油油藏的“串珠状”剩余油空间分布形态和单“珠”储量,提出围绕... 井楼油田历经20个轮次的蒸汽吞吐后,仍有80%的地质储量滞留地下,利用现井网继续吞吐难以采出,针对存在问题,综合运用检查井取心分析、油藏数值模拟等手段,刻画出浅薄层稠油油藏的“串珠状”剩余油空间分布形态和单“珠”储量,提出围绕“串珠状”剩余油部署加密水平井,并与原井网协同实施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的开发对策,为类似油藏进一步延长生命周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层稠油油藏 超高轮次蒸汽吞吐 “串珠状”剩余油 开发对策
下载PDF
中深薄层难动用储量稠油油藏效益开发实践与认识——以春光油田春17块为例
18
作者 李长宏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3年第11期85-88,共4页
春17块稠油油藏具有埋藏较深、油层厚度薄、隔夹层厚度小且分布不稳定的特点。针对试采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油藏地质特征综合研究,优化开发方案部署,采用水平井提高单井控制储量和产能、采用丛式井降低开发成本,配套应用CO_(2)强化采油、... 春17块稠油油藏具有埋藏较深、油层厚度薄、隔夹层厚度小且分布不稳定的特点。针对试采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油藏地质特征综合研究,优化开发方案部署,采用水平井提高单井控制储量和产能、采用丛式井降低开发成本,配套应用CO_(2)强化采油、注采一体化、井筒掺稀油降粘等工艺技术,实现了效益开发。春17块中深薄层难动用储量效益开发,为难动用低品位稠油油藏效益开发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17块 难动用 稠油油藏 效益开发
下载PDF
海上深薄层稠油油藏转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19
作者 李鑫 《世界石油工业》 2023年第4期73-79,共7页
针对渤海湾地区海上M油田井深、井斜大、油层分散及井网不规则,在常规生产和蒸汽吞吐开发方式下采收率受限等问题,通过建立非均质三维地质模型、三相(水、油、气三相)四组分(水、油、氮气、二氧化碳)非均质热采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采... 针对渤海湾地区海上M油田井深、井斜大、油层分散及井网不规则,在常规生产和蒸汽吞吐开发方式下采收率受限等问题,通过建立非均质三维地质模型、三相(水、油、气三相)四组分(水、油、氮气、二氧化碳)非均质热采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室内实验与油藏类比等方法相结合,确定蒸汽驱为最优开发方式,利用一套层系、大井距不规则井网、定向井注汽定向井采油的组合形式,优化单位体积注汽速率在1.8~2.0 t/(d·hm^(2)·m),井底干度达到40%以上,采注比0.8~1.2,继续吞吐2~3轮后转蒸汽驱,预计实验井组采收率可达43.5%,较蒸汽吞吐方式可提高14.2%,实现该油田经济有效开发,也为同类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稠油油藏 深薄层 蒸汽驱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适合中深层稠油油藏的两亲性稠油乳化降黏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永清 鲁霖懋 +2 位作者 周其勇 秦嘉敏 陈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0-167,共8页
为了有效降低稠油黏度,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热采开发后的采收率,以甲基丙烯酰胺MAA、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有机硅表面活性单体T-Si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适合稠油油藏化学降黏开采用的MDT-1型两亲性稠油乳化降黏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 为了有效降低稠油黏度,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热采开发后的采收率,以甲基丙烯酰胺MAA、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有机硅表面活性单体T-Si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适合稠油油藏化学降黏开采用的MDT-1型两亲性稠油乳化降黏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价其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当MDT-1型乳化降黏剂质量浓度为5 g/L时,对目标稠油样品的降黏率可以达到99.22%;对目标稠油的静态洗油率可以达到68.9%;注入1 PV质量浓度为5 g/L的MDT-1型乳化降黏剂后,油藏采收率可比水驱阶段提高37.08百分点;MDT-1型乳化降黏剂与稠油所形成的油水乳状液稳定性较差(120 min脱水率大于80%),乳化降黏后不会增加破乳脱水的工作难度。MDT-1型乳化降黏剂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润湿性、降黏性、驱油性,且洗油效果较好,能够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热采采收率。研究成果对中深层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乳化降黏剂 两亲型聚合物 界面活性 破乳脱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