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1
作者 毛冰佳 朱玉芬 张繁 《海南医学》 2025年第6期883-888,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延续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后)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6 min步行距离、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COPD评估测试(CAT)]及康复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EV1、FVC、6 min步行距离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FEV1、FVC、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1.73±0.35)L、(3.53±0.42)L、(452.94±54.79)m,明显大(长)于对照组的(1.46±0.32)L、(2.95±0.38)L、(393.63±47.63)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CAT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SAS、SDS、CAT评分分别为(38.26±4.12)分、(40.72±5.67)分、(10.23±2.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12±5.33)分、(52.09±6.24)分、(16.72±3.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康复依从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可提升患者康复依从性,改善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稳定 微信 家庭参与式 风险管理 功能
下载PDF
甘氨酸茶碱、乙酰半胱氨酸颗粒联合布地格福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李洪鑫 王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05-008,共4页
分析甘氨酸茶碱、乙酰半胱氨酸颗粒联合布地格福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接诊的76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的为甘氨酸茶碱、乙酰半胱氨酸... 分析甘氨酸茶碱、乙酰半胱氨酸颗粒联合布地格福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接诊的76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的为甘氨酸茶碱、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的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布地格福药物。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甘氨酸茶碱、乙酰半胱氨酸颗粒联合布地格福的方式,使患者治疗有效率大幅度地提升,改善患者肺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茶碱 乙酰半胱氨酸颗粒 布地格福 治疗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效果
下载PDF
苏子降气汤联合噻托溴铵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有效性及对肺功能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徐昕亚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苏子降气汤、噻托溴铵联合干预的有效性以及对患者肺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市红十字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分析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苏子降气汤、噻托溴铵联合干预的有效性以及对患者肺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市红十字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苏子降气汤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2.24±0.64)L、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3.54±0.58)L、1秒率(FEV1/FVC)(81.7±8.74)%、呼气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4.43±0.91)L/s、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 O2)(98.94±8.74)%、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 O2)(71.67±7.19)mm Hg(1 mm Hg=0.133 k Pa),高于对照组的80.00%、(1.89±0.59)L、(2.71±0.83)L、(74.37±8.22)%、(3.81±0.86)L/s、(89.75±8.33)%、(63.78±7.27)mm Hg(P<0.05)。结论苏子降气汤、噻托溴铵联合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有效性,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苏子降气汤 噻托溴铵 功能
下载PDF
六字诀呼吸操联合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崔长钉 董莹莹 金新新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5年第3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六字诀呼吸操联合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0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稳定... 目的探讨六字诀呼吸操联合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0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稳定期COPD拟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即将出院时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肺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六字诀呼吸操和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的肺康复训练,分别在两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后进行效果测评。结果出院时,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在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指标、6 min步行试验、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生活质量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六字诀呼吸操联合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简单易学,将其应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效果明显,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字诀 呼吸操 八段锦 慢性阻塞性疾病
下载PDF
常规护理联合呼吸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影响
5
作者 赵丹丹 许晓霞 +3 位作者 沈霞 葛进男 张小风 葛蕾蕾 《全科护理》 2025年第1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呼吸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肺功能、呼吸肌肌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132例稳定期COPD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 目的:探讨联合呼吸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肺功能、呼吸肌肌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132例稳定期COPD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呼吸操干预,两组均持续4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肺功能指标[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1)/FVC)和峰值呼气流量(PEF)]、呼吸肌力[最大吸气压力(PI_(max))和最大呼气压力(PE_(max))]和生活质量[COPD病人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肺功能指标(FEV_(1)、FEV_(1)/FVC、PEF)和呼吸肌肌力(PI_(max)、PE_(max))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呼吸操能明显改善稳定期COPD病人呼吸功能,提高呼吸肌肌力,提升生活质量,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呼吸操 慢性阻塞性疾病 呼吸功能 呼吸肌肌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八段锦结合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6
作者 刘摩 徐涛 +3 位作者 陈健 罗玲华 胡洪菱 冯珍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1期18-22,29,共6页
目的探讨八段锦结合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5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吸气肌训练组(21例)、八段锦运动组(22... 目的探讨八段锦结合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5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吸气肌训练组(21例)、八段锦运动组(22例)、八段锦+吸气肌组(22例)。八段锦运动组采用八段锦运动治疗,吸气肌训练组进行渐进式吸气肌抗阻训练治疗,八段锦+吸气肌组同时进行八段锦运动和吸气肌训练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最大吸气压(MIP)、呼吸困难评分(mMRC)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八段锦+吸气肌组HAMA评分低于吸气肌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八段锦+吸气肌组HAMD评分低于吸气肌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八段锦+吸气肌组MIP高于八段锦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mMRC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八段锦+吸气肌组mMRC评分低于八段锦运动组、吸气肌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SF-36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八段锦+吸气肌组SF-36评分高于吸气肌训练组、八段锦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运动联合吸气肌抗阻训练可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吸气肌训练 慢性阻塞性疾病 焦虑情绪 抑郁情绪
下载PDF
温肺祛痰散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血清IL-2及sIL-2R的影响
7
作者 朱海燕 陈淑琴 周琴 《陕西中医》 CAS 2025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温肺祛痰散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痰浊阻肺型稳定期COPD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 目的:观察温肺祛痰散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痰浊阻肺型稳定期COPD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缩唇腹式呼吸。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温肺祛痰散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咳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血清IL-2、sIL-2R水平变化,并记录两组疗效和COPD急性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治疗8周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内COPD急性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CD3^(+)、CD4^(+)、CD4^(+)/CD8^(+)、IL-2升高(P<0.05),中医症候积分、咳嗽评分、CD8^(+)、sIL-2R降低(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CD3^(+)、CD4^(+)、CD4^(+)/CD8^(+)、IL-2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积分、咳嗽评分、CD8^(+)、IL-2、sIL-2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肺祛痰散可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免疫功能,调节血清IL-2及sIL-2R的表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祛痰散 缩唇腹式呼吸 痰浊阻 稳定 外周血T淋巴细胞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健肺功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谢超群 陈子颖 +2 位作者 谢芳芳 顾元嘉 姚斐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I0001,共6页
目的探究健肺功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76例符合条件的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药物组38例和功法组38例。药物... 目的探究健肺功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76例符合条件的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药物组38例和功法组38例。药物组采用单纯基础药物干预,规律使用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商品名:思力华,由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规格:18μg/粒),吸入治疗,1次/d,7次/周,持续治疗12周;功法组在药物的基础上增加健肺功训练,45 min/次,1次/d,4次/周,持续治疗12周。在治疗前、治疗12周采用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百分比(FEV1%pred)评估患者肺功能;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功法组在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以及SF-36量表得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组相比,功法组在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F-36量表在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肺功可明显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功能 生活质量 调息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常规肺康复方案联合4S卧位康复操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林冰巍 《护理学》 2025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索稳定期COPD患者实施4S卧位康复操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医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肺康复方案治疗,研究组... 目的:探索稳定期COPD患者实施4S卧位康复操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医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肺康复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加以4S卧位康复操干预,并分析2组干预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常规肺康复方案基础上加以实施4S卧位康复操6月后,结果提示,相比常规肺康复干预措施组(对照组),常规肺康复方案 + 4S卧位康复操组(研究组)的6MWT以及mMRC评分显著升高,CAT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4S lying position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in stable COPD patients. Methods: From June 2023 to June 2024, stable COPD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ealth Community Group Hospital of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Yuhuan Cit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51 cases) and study group (49 case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4S recumbent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implementation of 4S lying position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the 6MWT and mMRC scores of conventional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 4S lying position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group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CAT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4S lying position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can not only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the severity of respiratory fatigue, but also enhance the exercise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稳定 4S卧位康复操
下载PDF
血清miR-34a、TLR4水平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
10
作者 李琪 蔡佩芬 王孟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6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34a(miR-34a)、Toll样受体4(TLR4)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S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SCOPD患者107例,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根据患者临床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41例及预后...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34a(miR-34a)、Toll样受体4(TLR4)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S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SCOPD患者107例,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根据患者临床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41例及预后不良组66例,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导致不良预后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评估血清miR-34a、TLR4水平对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FVC、FEV1及FEV1/FVC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血清miR-34a、TLR4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FVC、FEV1、FEV1/FVC、miR-34a、TLR4水平均为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P<0.01)。miR-34a联合TLR4预测SCOPD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36%、78.05%(P<0.01)。结论miR-34a、TLR4水平均为SCOPD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是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慢性阻塞性 微小RNA-34a TOLL样受体4 稳定 预后 用力活量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功能与肺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王姗姗 张梓楠 +3 位作者 魏颖俊 周静静 高冰洋 屈妍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功能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就诊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康复科60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组间基线一般资料匹配的原...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功能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就诊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康复科60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组间基线一般资料匹配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及吸氧等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EDP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肺康复治疗。所有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_(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膈肌活动度(DE)、用力呼吸时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增厚分数(DTF)、6分钟步行距离(6MWD)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FVC、FEV_(1)、FEV_(1)/FVC%、DTee、DTei和DE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中,FEV_(1)%pred、6MW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两组DTF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P联合肺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膈肌功能与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呼吸功能 体外膈肌起搏器 康复
下载PDF
不同频率膈神经电刺激结合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12
作者 袁凯 赵志伟 +2 位作者 岳迪 李艳 王昌明 《中国医刊》 2025年第3期337-342,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频率膈神经电刺激结合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探索性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上海同仁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51例,按照膈神经电刺激频率的不同... 目的分析不同频率膈神经电刺激结合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探索性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上海同仁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51例,按照膈神经电刺激频率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A组(50例)进行吸气肌训练,B组(51例)进行吸气肌训练联合10 Hz膈神经电刺激,C组(50例)进行吸气肌训练联合30 Hz膈神经电刺激。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FVC),呼吸效率指标浅快呼吸指数(RSBI)、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吸气压(MIP),呼吸肌表面肌电图指标呼吸肌肌力(RMS),腹肌功能指标腹横肌增厚率、下腹肌肌电均方根,膈肌活动度指标平静呼吸膈肌活动度(QDM)、用力呼吸膈肌活动度(FDM),运动耐力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6MWT),并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和改良Borg评分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呼吸困难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FVC、FEV_(1)、FEV_(1)/FVC、RSBI、MEP、MIP、膈肌及腹横肌RMS、腹横肌增厚率、下腹肌肌电均方根、膈肌QDM及FDM、6MWT距离、SGRQ及改良Borg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FVC、FEV_(1)、FEV_(1)/FVC、MEP、MIP、膈肌及腹横肌RMS、腹横肌增厚率、下腹肌肌电均方根、膈肌QDM及FDM、6MWT距离明显高于治疗前,且C组高于B组和A组、B组高于A组,而三组RSBI、SGRQ及改良Borg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C组低于B组和A组、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 Hz膈神经电刺激结合吸气肌训练可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增强膈肌活动度及运动耐力,且有利于优化呼吸肌功能,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电刺激 吸气肌训练 慢性阻塞性疾病
下载PDF
宣肺止嗽合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多中心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
13
作者 许大庆 黄燕 +9 位作者 贺思云 高元元 梁爱武 顾问 王韶华 张会娟 宋月红 严智林 宋敏平 吕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0,共3页
目的 评价宣肺止嗽合剂在临床“真实世界”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1年11月国内8家医院的122例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服用宣肺止嗽合剂后症状体征(咽痛、咳嗽、咳痰、... 目的 评价宣肺止嗽合剂在临床“真实世界”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1年11月国内8家医院的122例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服用宣肺止嗽合剂后症状体征(咽痛、咳嗽、咳痰、胸痛、咽痒、肺部啰音等),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患者治疗后发热、咽痛、咳嗽、咳痰、胸痛、咽痒、肺部啰音消失率分别为85.71%、50.94%、52.58%、38.46%、91.67%、37.84%,消失时间为分别为(7.25±3.90)d、(8.03±4.11)d、(8.09±5.32)d、(8.44±4.86)d、(7.07±5.21)d、(8.94±4.48)d。治疗后,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稳定期COPD相对安全且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嗽合剂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真实世界
原文传递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远程肺康复训练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金霞 曹译丹 +3 位作者 张瑛 高秀娟 覃玉兰 张馨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8期935-940,共6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整合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远程肺康复训练的最佳证据。方法检索医脉通、美国胸科协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UpToDate、BMJBestPractice、PubMed、Webof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1月... 目的检索、评价并整合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远程肺康复训练的最佳证据。方法检索医脉通、美国胸科协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UpToDate、BMJBestPractice、PubMed、Webof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1月1日,提取国内外关于稳定期COPD患者远程肺康复训练的相关证据。由2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总结。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证据总结1篇,Meta分析与系统评价6篇,随机对照试验8篇,队列研究1篇。最终形成了40条证据,分为定义、意义、适宜人群、场所、多学科团队、远程医疗推广、远程肺康复措施、监测与随访、评价指标、远程康复效果10个类别。结论该研究系统回顾了稳定期COPD患者远程肺康复训练的最佳证据,并形成具体的推荐意见,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远程肺康复训练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康复 远程康复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下载PDF
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余东 陈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8期10-12,34,共4页
目的观察双联支气管舒张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8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双联组,各49例。常规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双联组采用乌美溴... 目的观察双联支气管舒张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8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双联组,各49例。常规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双联组采用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气道炎症指标、肺功能指标、症状恢复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双联组治疗结束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常规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均高于常规组,吸气阻力低于常规组;双联组治疗3、6个月后的COPD评估测试评分(CAT)均低于常规组,呼吸困难指数(m MRC)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双联组治疗1、3、6个月后的症状加重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双联组治疗期间的药物相关副反应发生率为12.24%(6/49),略高于常规组的8.16%(4/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支气管舒张剂能减轻稳定期COPD的气道炎症反应,对促进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均有积极意义。且与常规用药方案相比,双联支气管舒张剂未明显增加用药风险,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双联支气管舒张剂 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 常规药物治疗
下载PDF
氨茶碱结合特布他林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PCT、TNF-α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李明珠 薛慧 +1 位作者 陈冲 王惠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氨茶碱结合特布他林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及特布他林治疗... 目的探讨氨茶碱结合特布他林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及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通气量(MVV)及呼气峰流速(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膈肌厚度、膈肌活动度、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茶碱结合特布他林治疗稳定期COPD的临床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氨茶碱 特布他林 降钙素原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碳酸血症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叶青 田瑞雪 +1 位作者 侯洪颜 颜卫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67-71,76,共6页
目的分析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45例需长期氧疗的稳定期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呼吸支持模式分为长期家庭氧疗(LTOT)组、无创通气(NIV)组、H... 目的分析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45例需长期氧疗的稳定期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呼吸支持模式分为长期家庭氧疗(LTOT)组、无创通气(NIV)组、HFNC组,每组15例。比较3组患者出院后一般情况、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呼吸状况、生活质量及步行试验结果。结果随访期内,HFNC组、NIV组住院次数、急性加重次数均少于LT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12个月,3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_(a)(CO_(2))]低于出院前,动脉血氧分压[p_(a)(O_(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高于出院前,且HFNC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大于NIV组、LT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3、6、12个月,3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逐渐降低,6 min步行距离(6MWD)均逐渐增加,且HFNC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大于NIV组、LT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NC可有效减轻稳定期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肺功能,促进血气指标恢复正常,还可提升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降低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高碳酸血症 家庭氧疗 无创通气 经鼻高流量氧疗 功能
下载PDF
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18
作者 张刚 贺俊景 +2 位作者 孙杰梅 周丽格 邢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5-1110,1117,共7页
目的 应用3D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成像技术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6例COPD患者与31名年龄、性别... 目的 应用3D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成像技术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6例COPD患者与31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肺功能测试、血常规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估及3.0T MRI扫描。由2名观察者独立测量各脑区的APT值并评估其一致性,比较两组间各脑区的APT值差异,探讨多脑区APT值与肺功能、血液指标及Mo 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者间对多脑区APT值的测量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OPD组脑区APT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双侧苍白球(t=2.490、2.168)、右侧丘脑(t=2.754)、壳核(t=2.137)、颞叶灰质(t=3.533)和枕叶灰质(t=2.345)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脑区APT值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r=-0.390~-0.084),其中双侧苍白球的相关性较强(r=-0.390、-0.370,P<0.05);COPD组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与多脑区APT值呈负相关的趋势(r=-0.339~-0.010,P均>0.05),而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与多脑区APT值呈正相关的趋势(r=0.084~0.587)。结论 APTw作为一种新型的MRI技术,在检测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非侵入性监测疾病进展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慢性阻塞性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二羟丙茶碱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19
作者 王琼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讨二羟丙茶碱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入的200例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采用数字标记方式,按照患者入选顺序将其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 目的:探讨二羟丙茶碱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入的200例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采用数字标记方式,按照患者入选顺序将其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单一用药)与试验组(联合用药),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比较不同组间的炎性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比较不同组间各项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量(FEV1)、FEV1/FVC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为10%,对照组为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联合使用二羟丙茶碱与盐酸氨溴索药物,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降低炎性因子反应,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二羟丙茶碱 盐酸氨溴索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疗效果 炎性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阈值负荷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
20
作者 纪俊 韩青 蔡菡萏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190-1194,共5页
目的探究阈值负荷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2019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呼吸... 目的探究阈值负荷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2019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呼吸训练,研究组予阈值负荷吸气肌训练。比较2组干预前后吸气肌功能、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及运动耐力。结果干预前,2组吸气肌[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P)]、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1)/FVC)和呼吸流量峰值(PEF)]、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运动耐力[改良版呼吸困难量表(mMRC)、6 min步行试验距离(6 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MIP、MEP、FVC、FEV_(1)、FEV_(1)/FVC、PEF和PaO_(2)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mMRC评分和PaCO_(2)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6MWT长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阈值负荷吸气肌训练,可提高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功能和肺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阈值负荷吸气肌训练 呼吸肌 功能 动脉血气分析 运动耐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