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6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稻壳通过增强氮代谢途径影响烟草幼苗的生长发育
1
作者 张斌 袁志辉 +3 位作者 彭陆军 周向平 周德英 王锡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为探究发酵稻壳替代炭化稻壳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漂浮育苗中的可行性,以商用基质为对照,用不同比例发酵稻壳(fermented rice husk, FRH)替换湘烟7号栽培基质中的炭化稻壳(carbonized rice husk, CRH),并在温室中漂浮育苗60 d,... 为探究发酵稻壳替代炭化稻壳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漂浮育苗中的可行性,以商用基质为对照,用不同比例发酵稻壳(fermented rice husk, FRH)替换湘烟7号栽培基质中的炭化稻壳(carbonized rice husk, CRH),并在温室中漂浮育苗60 d,测定幼苗形态指标;选取长势最好处理组FRH1,测定根系和生理指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相关代谢通路和关键基因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个处理间整齐度差异不大,但FRH处理生长势优于CRH处理;综合比较,FRH1处理在株高、根冠比和壮苗指数方面优于其他处理。FRH1处理的一级侧根数量、长度和表面积分别为292条、39.7 mm、4.9 cm^(2),根系脯氨酸含量、CAT和SOD活性分别为7.0μg·g^(-1)、232 U·g^(-1)·min^(-1)和45.7 U·g^(-1)·min^(-1),均显著高于CRH处理;FRH1和CRH处理共有294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参与氮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等20个KEGG代谢通路,并得到了显著富集;共挖掘出12个参与氮代谢的关键基因,并通过qRT-PCR进行了验证,同时发现硝酸盐/亚硝酸盐转运体基因newGene_31743在2个处理(FRH1和CRH处理)中相对表达量都较高。与CRH处理相比,FRH1处理中烟苗根系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8%和7%,氮含量上升1.7%(无显著差异)。发酵稻壳替代炭化稻壳进行漂浮育苗可以增强烟草幼苗氮代谢途径,从而改善烟草根系酶活性,提高根系活力,改良根系形态,进而促进烟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稻壳 炭化稻壳 漂浮育苗 烟草幼苗
下载PDF
稻壳生物炭/过硫酸盐降解水中四环素的研究
2
作者 杨威 王国相 +1 位作者 陈俊楠 郭全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1-345,共5页
以稻壳为原料,制备了稻壳生物炭,并运用FTIR、XRD等进行表征,详细研究了稻壳生物炭/过硫酸盐体系对水中四环素的去除效果和机制,并对四环素降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稻壳生物炭对过硫酸盐具有良好的活化性能,能协同过... 以稻壳为原料,制备了稻壳生物炭,并运用FTIR、XRD等进行表征,详细研究了稻壳生物炭/过硫酸盐体系对水中四环素的去除效果和机制,并对四环素降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稻壳生物炭对过硫酸盐具有良好的活化性能,能协同过硫酸盐实现四环素的高效去除。稻壳生物炭/过硫酸盐体系对四环素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单一生物炭、过硫酸盐体系和活性炭/过硫酸盐体系。稻壳生物炭/过硫酸盐体系降解100 mL浓度10 mg/L四环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生物炭投加量3 g/L,过硫酸盐投加量12 mmol/L,反应温度60℃,初始溶液pH为5.5,反应时间为120 min。该条件下,四环素的去除率达93.9%。FTIR证实,制备的稻壳生物炭表面富含羟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可活化过硫酸盐产生更多硫酸根自由基。此外,水中共存阴离子对降解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动力学分析表明,四环素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自由基猝灭实验证实,反应体系主导自由基为硫酸根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过硫酸盐 四环素 稻壳 反应机制
下载PDF
基于腐熟稻壳的育苗混配基质及其应用效果
3
作者 张春梅 汪亚娟 +5 位作者 翟亚南 吕硕 吴晓蕾 高洪波 郜英豪 宫彬彬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7,共7页
为研发以腐熟稻壳为主要成分的育苗基质,在测定腐熟稻壳等单一基质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根据基质理化性质模型,初步确定了以腐熟稻壳为主的11种育苗配方,并以番茄和叶用莴苣幼苗为试材,对配方进一步筛选确定适宜蔬菜幼苗生长的基质配方。... 为研发以腐熟稻壳为主要成分的育苗基质,在测定腐熟稻壳等单一基质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根据基质理化性质模型,初步确定了以腐熟稻壳为主的11种育苗配方,并以番茄和叶用莴苣幼苗为试材,对配方进一步筛选确定适宜蔬菜幼苗生长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腐熟稻壳EC值与容重适宜,但持水孔隙度偏小,不适宜单独作为育苗基质材料;通过模型预测的11种基质配方复合合意值为0.91~0.98,均在育苗基质适宜指标范围内,且11种基质配方的理化性质实测值与模型预估值相对误差较小,为3.23%~9.63%;混配后的腐熟稻壳基质可以满足蔬菜苗期的生长需要,其中腐熟稻壳∶蛭石∶珍珠岩以6∶2∶2的混配基质栽培的番茄和叶用莴苣生长效果最好,壮苗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82.76%和184.80%,植株生长健壮。基质理化性质预测模型用于基质的研发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熟稻壳 复合合意值 理化性质 番茄 叶用莴苣 壮苗指数
下载PDF
稻壳灰粒径对水泥砂浆的碱硅酸反应风险影响
4
作者 刘文丰 李碧雄 +3 位作者 王熠泽 汪知文 陈权 高攀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固废资源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稻壳灰的火山灰活性高,有望作为辅助性胶凝材料用于水泥砂浆或混凝土,但其中K 2O和Na 2O含量较大,需探明不同粒径稻壳灰的掺入可能带来的碱硅酸反应风险.现有研究表明,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能抑制... 固废资源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稻壳灰的火山灰活性高,有望作为辅助性胶凝材料用于水泥砂浆或混凝土,但其中K 2O和Na 2O含量较大,需探明不同粒径稻壳灰的掺入可能带来的碱硅酸反应风险.现有研究表明,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能抑制碱硅酸反应,已得到广泛应用.对比起见,设置了基准组、掺4种粒径粉煤灰组和稻壳灰组,在分别测试其抗压、抗折强度的基础上,测试膨胀率,通过SEM和EDS测试了掺粒径为5μm的稻壳灰试件和未掺稻壳灰试件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试验结果表明:稻壳灰或粉煤灰的掺入均可以提高砂浆的力学性能,稻壳灰粒径越小提高的程度越大,中值粒径为5μm的稻壳灰可以使砂浆28 d抗压强度提高50.6%,抗压强度提高64.7%,效果均好于粉煤灰;稻壳灰的粒径不超15μm时,对砂浆的膨胀率可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优于粉煤灰,5μm的稻壳灰能使14 d膨胀率减小90%,并使骨料表现为无害,而8~20μm粉煤灰均仅减小60%左右的14 d膨胀率,骨料仍表现为有害;稻壳灰的火山灰活性不仅能生成低Ca/Si比的C-S-H凝胶,降低碱含量,还能使砂浆致密性提高,抑制碱离子和水的渗透,从而表现为对碱硅酸反应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硅酸反应 稻壳 粒径 粉煤灰 微观分析
下载PDF
稻壳灰-废旧砖再生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研究
5
作者 王瑜豪 吕梦蝶 +4 位作者 张美琪 周浩 冯少杰 薛丽皎 郭光玲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3期130-134,共5页
为探究稻壳灰-废旧砖再生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探究水灰比、目标孔隙率、废旧砖骨料取代率、稻壳灰掺量对透水混凝土的强度、透水性、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灰比为0.3、目标孔隙率为10%、废旧砖骨料取代率为... 为探究稻壳灰-废旧砖再生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探究水灰比、目标孔隙率、废旧砖骨料取代率、稻壳灰掺量对透水混凝土的强度、透水性、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灰比为0.3、目标孔隙率为10%、废旧砖骨料取代率为40%、稻壳灰掺量为6%时,稻壳灰-废旧砖再生透水混凝土的性能更优,其抗压强度为11.28 MPa、劈裂抗拉强度为1.99 MPa、透水系数为0.56 cm/s、孔隙率为37.5%、50次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为3.7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灰比 废旧砖再生骨料 稻壳 正交试验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稻壳基无定形碳的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穆泊源 杨宗松 +1 位作者 董伟 王宗花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9-4028,4050,共11页
碳基材料是目前锂离子电池最常用的电极材料,然而低温使基于碳基电极的锂离子电池(LIB)容量损失巨大。本文将农业废弃物——稻壳通过高温碳化制得多孔碳,多孔为锂离子(Li^(+))提供更多传输路径及活性位点,并促进Li^(+)在低温下的传输与... 碳基材料是目前锂离子电池最常用的电极材料,然而低温使基于碳基电极的锂离子电池(LIB)容量损失巨大。本文将农业废弃物——稻壳通过高温碳化制得多孔碳,多孔为锂离子(Li^(+))提供更多传输路径及活性位点,并促进Li^(+)在低温下的传输与扩散。研究发现,不同碳化温度对稻壳衍生活性炭(RHC)的微观结构有影响,基于不同RHC电极构建的电池性能也不同。其中,碳化温度为1 000℃获得的RHC-10负极具有最高的剩余可逆比容量,在0.2 C和2 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可达230和147 mAh/g;在不同倍率下循环10圈后再次在0.2C倍率下循环时,仍能保持最高的可逆比容量;在-20和-40℃可逆比容量分别可达175和98 mAh/g,表现出优异的低温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碳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低温性能 稻壳
下载PDF
以稻壳热解炭制备镧负载多孔炭复合电极材料
7
作者 隋光辉 程岩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利用稻壳热解炭为原料制备镧负载多孔炭复合电极材料(La/PCs),先将稻壳热解炭分离出炭前驱体,再采用原位活化/负载的方法制备一系列镧负载多孔炭复合电极材料,分别考察了煅烧温度和浸渍比对其吸附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 利用稻壳热解炭为原料制备镧负载多孔炭复合电极材料(La/PCs),先将稻壳热解炭分离出炭前驱体,再采用原位活化/负载的方法制备一系列镧负载多孔炭复合电极材料,分别考察了煅烧温度和浸渍比对其吸附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和Brunauer-Emmett-Teller比表面积(BET)法研究了该系列镧负载多孔炭复合电极材料的金属结构与价态、元素组成及表面形貌,并分析了孔结构与电容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6 mol/L KOH电解液中,La/PC_900/10材料的电容值为269.45 F/g.在电流密度为0.5 A/g时,由其组装的对称超级电容器具有23.45 W·h/kg的能量密度,此时的功率密度为0.70 kW/kg,并且循环5000次后的电容保持率为86.41%.La/PC_900/10良好的电容性能显示了其作为碳基电极应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潜力.研究结果为稻壳热解炭的利用和镧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热解炭 镧负载多孔炭 复合电极
下载PDF
稻壳灰生态混凝土的力学及植生性能
8
作者 龚芳媛 王书岳 +1 位作者 杜政阳 程雪佼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73-186,共14页
【目的】利用工业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稻壳灰替代硅灰制备稻壳灰生态混凝土,改善生态混凝土的强度和植生性能,降低生态混凝土制造成本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方法】采用稻壳灰部分代替硅灰作为胶凝材料,保持硅灰和稻壳灰质量之和不变,... 【目的】利用工业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稻壳灰替代硅灰制备稻壳灰生态混凝土,改善生态混凝土的强度和植生性能,降低生态混凝土制造成本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方法】采用稻壳灰部分代替硅灰作为胶凝材料,保持硅灰和稻壳灰质量之和不变,对稻壳灰代替硅灰进行第1次配比设计,研究水和胶凝材料的质量比(水胶比)、稻壳灰替代率对稻壳灰生态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确定最佳水胶比和稻壳灰替代率的取值范围;进行第2次配比设计,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研究水胶比、稻壳灰替代率和孔隙率对稻壳灰生态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水胶比和稻壳灰代替率,并采用狗牙根、黑麦草、高羊茅3种草本植物验证稻壳灰生态混凝土的植生性能。【结果】随着稻壳灰替代率的增大,稻壳灰生态混凝土的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佳稻壳灰替代率为55%;3种草本植物均能够在稻壳灰生态混凝土中正常生长,高羊茅植生性能最佳。【结论】稻壳灰可以替代硅灰用作胶凝材料,制备的稻壳灰生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混凝土 稻壳 强度 植生性能 响应面法
下载PDF
酿酒稻壳水分检测方法对比研究
9
作者 闫闫 孟晴 +3 位作者 刘国英 马雷 孙珍坤 汤有宏 《酿酒》 CAS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卤素快速干燥法与GB/T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中定温定时烘干法,分别检测10个不同稻壳样品水分值,发现两种检测方法测得值相近且误差满足标准要求。从综合对比分析结果来看,卤素快速干燥法具有准确度高、稳定... 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卤素快速干燥法与GB/T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中定温定时烘干法,分别检测10个不同稻壳样品水分值,发现两种检测方法测得值相近且误差满足标准要求。从综合对比分析结果来看,卤素快速干燥法具有准确度高、稳定性强、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和使用成本较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水分 卤素快速干燥法 烘箱干燥法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的低碳产品应用研究——以稻壳制一次性餐具为例
10
作者 汪军 张梓茜 《艺术科技》 2024年第3期74-78,共5页
目的:为贯彻落实我国推出的“双碳”战略,体现信守不渝的大国担当和严谨态度,全面推广低碳材料和低碳产品,形成节能降耗、利国利民的系统性机制,提高中国绿色创新设计在全球的产业竞争力。方法:选取符合低碳理念的新型生物质材料——稻... 目的:为贯彻落实我国推出的“双碳”战略,体现信守不渝的大国担当和严谨态度,全面推广低碳材料和低碳产品,形成节能降耗、利国利民的系统性机制,提高中国绿色创新设计在全球的产业竞争力。方法:选取符合低碳理念的新型生物质材料——稻壳材料,并结合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理论,引入“从摇篮到坟墓”这一涵盖产品全部生命周期为介质的理论方法,详细描述稻壳制一次性餐具产业在中国大环境下的发展现状,对比同类竞品生物有机材料及人造材料,进行适用性及耗能方面的筛选,分析生物有机材料在低碳产品设计中的发展潜力,进一步讨论稻壳制一次性餐具在低碳设计理念下的设计实践。结果:文章构建了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与稻壳制一次性餐具的映射关系。针对仍处于新生阶段的稻壳制一次性餐具产业,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稻壳制一次性餐具的低碳设计优化方法,如改进研发设计工艺,逐步使产业向规模化转型,为产业绿色低碳化提供基础性的战略支撑。结论:文章验证了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广泛适用性,为设计师提供了低碳餐具产品材料选择的理论依据和创意指导,以及新时代低碳材料应用的新赛道和新思路,拓展了低碳材料与低碳产品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低碳设计 低碳产品 生命周期评价 稻壳制一次性餐具
下载PDF
强旋涡作用对环形旋涡流化床稀相区稻壳流动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陈佳 宋飞 +2 位作者 张友松 张丽徽 段锋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为了解强旋涡作用对环形旋涡流化床稀相区细小稻壳流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二次风率、二次风分配以及旋流数对气体速度分布和颗粒相流场的分析。试验结果显示:环形旋涡流化床稀相区回流区域面积大小可以反映该区域回流强度,且回流强度随... 为了解强旋涡作用对环形旋涡流化床稀相区细小稻壳流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二次风率、二次风分配以及旋流数对气体速度分布和颗粒相流场的分析。试验结果显示:环形旋涡流化床稀相区回流区域面积大小可以反映该区域回流强度,且回流强度随旋流数S的增大而增强,S<1时,其对切向速度的影响较小,而S在1.6~2.5之间则影响显著;采用二次风不均等分布的方式较二次风均匀分布对加强床内旋流更有利;颗粒在各层二次风喷嘴之间形成悬浮层;颗粒质量流率在不同h/R高度上沿径向随着r/R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且在靠近外筒壁面达到最大值,在不同r/R处则随着高度h/R的增大而减小。在流化床锅炉燃烧细小颗粒时,可通过气固流动特性进行燃烧优化及污染物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旋涡流化床 稀相区 稻壳 流动特性
下载PDF
稻壳灰胶凝材料的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
12
作者 张理涛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期150-154,共5页
为了研究稻壳灰代替水泥作为胶凝材料时再生混凝土的性能,采用稻壳灰代替部分水泥制备再生混凝土,测试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渗透深度。结果表明,稻壳灰替代率为15%制备的再生混凝土,在60天龄期和90天龄期的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其... 为了研究稻壳灰代替水泥作为胶凝材料时再生混凝土的性能,采用稻壳灰代替部分水泥制备再生混凝土,测试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渗透深度。结果表明,稻壳灰替代率为15%制备的再生混凝土,在60天龄期和90天龄期的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其它试验组;掺入稻壳灰后,显著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添加稻壳灰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略有降低,但在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方面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再生粗骨料 再生细骨料 抗压强度 抗氯离子渗透
下载PDF
稻壳及稻壳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玲 周蓉 +4 位作者 沈玉叶 陈有超 唐荣贵 叶桂萍 蔡延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目的】长期种植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会导致土壤酸化加剧,土壤结构破坏。我们比较了施用不同量稻壳和稻壳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团聚体组成的影响,以寻求实现雷竹的可持续生产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盆栽方法进行雷竹幼苗试... 【目的】长期种植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会导致土壤酸化加剧,土壤结构破坏。我们比较了施用不同量稻壳和稻壳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团聚体组成的影响,以寻求实现雷竹的可持续生产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盆栽方法进行雷竹幼苗试验,供试土壤长期种植雷竹,pH为5.3。设置分别施用稻壳、稻壳生物炭10 t/hm^(2)(10H、10B)和30 t/hm^(2)(30H、30B)处理,以不施稻壳和稻壳生物炭的处理为对照(CK)。雷竹幼苗生长262天后,采集土样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采用湿筛法筛分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测定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结果】30H和30B处理均显著降低了<0.053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显著提高了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以及>0.25 mm粒级团聚体(R0.25)含量;10H和10B处理对水稳性团聚体的MWD、GMD以及R0.25含量均无显著影响。30B处理显著增加了>2 mm、0.25~2 mm、0.053~0.25 mm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是>2 mm粒级团聚体;10H和30H处理均显著增加了<0.053 mm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而对其它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施用30 t/hm^(2)的稻壳和稻壳生物炭均能显著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且与施用稻壳相比,施用稻壳生物炭可通过增加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因此,用30 t/hm^(2)的稻壳生物炭替代稻壳施用于雷竹林土壤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固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稻壳生物炭 稻壳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pH 有机碳 全氮
下载PDF
稻壳的综合利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学彬 殷松枝 《现代化农业》 1996年第11期37-38,共2页
稻壳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全国每年稻壳产出量约在1000万t以上,可综合利用生产碳化稻壳、稻壳炭、稻壳煤气和稻壳板等产品,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碳化稻壳 稻壳 稻壳煤气 稻壳 稻壳
下载PDF
稻壳与煤混合燃烧特性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万 刘骁纬 +3 位作者 廖雷 王岗 高振军 ISHNAZAROV Oybek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211,共9页
采用非等温热重法对稻壳、煤及其混合燃料进行燃烧试验,使用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2种方法分析了样品的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分析了掺混比、升温速率对燃烧特性参数的影响,探讨了燃烧过程中混合燃料成分... 采用非等温热重法对稻壳、煤及其混合燃料进行燃烧试验,使用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2种方法分析了样品的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分析了掺混比、升温速率对燃烧特性参数的影响,探讨了燃烧过程中混合燃料成分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混合燃料的点火温度与纯煤相比有明显降低,燃烧特性有明显改善,随着稻壳掺混比由10%升至70%,燃尽温度从730℃降低至650℃,燃尽程度也逐渐变大,失质量从86.1%增至91.5%,综合燃烧特性指数从2.153×10-8增加到1.183×10-7;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混合燃料的燃尽温度和综合燃烧指数均会增大,但点火温度和燃尽程度几乎不变;稻壳与煤混合燃烧时组分间会发生协同作用,且随着稻壳掺混比的增加,协同效应参数逐渐增大,协同效应越来越明显;FWO和KAS法得到的煤的活化能分别为37.66和31.00 kJ/mol,稻壳的活化能分别为20.96和16.30 kJ/mol;混合燃烧过程中,活化能随着温度和转化比而改变,随着稻壳掺混比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燃料 稻壳 燃烧特性 掺混比
下载PDF
污泥-稻壳生物炭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永亮 王玲 +2 位作者 石磊 李慧敏 王学东 《印染助剂》 CAS 2023年第4期33-41,共9页
以给水污泥与稻壳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聚乙烯醇、磷酸和海泡石,通过真空热解方式制备一种可悬浮的颗粒状吸附材料,并将其用于去除模拟印染废水中的亚甲基蓝(MB)。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吸附剂用量、溶液pH、污染物初始质量浓度以及吸附... 以给水污泥与稻壳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聚乙烯醇、磷酸和海泡石,通过真空热解方式制备一种可悬浮的颗粒状吸附材料,并将其用于去除模拟印染废水中的亚甲基蓝(MB)。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吸附剂用量、溶液pH、污染物初始质量浓度以及吸附时间等参数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研究其吸附行为,并利用BET、XRD、SEM-EDS以及FTIR探索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MB初始质量浓度为61 mg/L、颗粒吸附材料用量为8 g/L、pH为8、吸附时间为90 min、吸附温度为25℃的条件下,溶液中的MB达到最大去除率81.66%。等温吸附曲线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度较好,表明吸附材料对MB的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66.67 mg/g。微观分析表明,吸附材料主要是通过中孔及纤维吸附、羟基取代和π-π相互作用吸附废水中的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污泥 稻壳 亚甲基蓝 吸附 印染废水
下载PDF
稻壳灰复合掺合料与纤维协同作用对地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力光 岳喜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05,111,共5页
研究了稻壳灰、粉煤灰、矿渣复掺对地铁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配合比为:砂率40%,粉煤灰10%,矿渣10%,稻壳灰10%,最佳配合比组相较空白组强度提升了21.89%,为64.6 MPa。利用最佳配合比,研究玄武岩纤维的掺量... 研究了稻壳灰、粉煤灰、矿渣复掺对地铁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配合比为:砂率40%,粉煤灰10%,矿渣10%,稻壳灰10%,最佳配合比组相较空白组强度提升了21.89%,为64.6 MPa。利用最佳配合比,研究玄武岩纤维的掺量对地铁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当玄武岩纤维的体积掺量为0.1%时强度最佳,为66.6 MPa;抗渗效果最优,较空白组提升了55.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高性能混凝土 稻壳 玄武岩纤维 抗压强度 抗渗性
下载PDF
污泥-稻壳颗粒生物炭对水中阿莫西林的吸附
18
作者 陈永亮 李慧敏 +1 位作者 石磊 王玲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4-69,共6页
以给水污泥与稻壳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聚乙烯醇、磷酸和海泡石,通过真空热解方式制备一种悬浮颗粒吸附材料,并将其用于模拟废水中阿莫西林的去除。通过批量吸附试验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溶液pH、污染物初始浓度及吸附时间等参数对吸... 以给水污泥与稻壳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聚乙烯醇、磷酸和海泡石,通过真空热解方式制备一种悬浮颗粒吸附材料,并将其用于模拟废水中阿莫西林的去除。通过批量吸附试验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溶液pH、污染物初始浓度及吸附时间等参数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研究其吸附行为,并利用BET、XRD、SEM-EDS及FTIR探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阿莫西林初始浓度为40 mg/L、颗粒吸附材料投加量为6 g/L、pH为8、吸附时间为90 min、温度为25℃的条件下,溶液中阿莫西林最大去除率为77.98%。等温吸附曲线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与Langmiur等温吸附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的拟合较好,表明吸附材料对阿莫西林的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微观分析表明,吸附材料主要是通过吸附材料表面的羧基或醛基吸附废水中阿莫西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污泥 稻壳 阿莫西林 吸附
原文传递
改性稻壳生物炭对水中反硝化过程和N_(2)O排放的影响
19
作者 王朝旭 刘勇超 +5 位作者 常智淋 陈启斌 王永 李作臣 闫铭 魏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08-2916,共9页
为探究H_(2)O_(2)改性和NaBH_(4)改性稻壳生物炭(BC-H_(2)O_(2)和BC-NaBH_(4))对反硝化过程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机理,在制备并测定BC-H_(2)O_(2)和BC-NaBH_(4)理化性质及其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基础上,将未改性生物炭(BC)、BC-H_(2)O_(2)... 为探究H_(2)O_(2)改性和NaBH_(4)改性稻壳生物炭(BC-H_(2)O_(2)和BC-NaBH_(4))对反硝化过程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机理,在制备并测定BC-H_(2)O_(2)和BC-NaBH_(4)理化性质及其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基础上,将未改性生物炭(BC)、BC-H_(2)O_(2)和BC-NaBH_(4)以1%(w/V)的比例分别加入含有厌氧反硝化细菌(DB)的培养体系,开展DB去除模拟废水中低浓度硝酸盐(约10mg/L,以N计)的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表明,H_(2)O_(2)改性增加了生物炭表面的羧基含量,而NaBH_(4)改性增加了生物炭表面的内酯基和酚羟基含量.另外,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与BC相比,BC-H_(2)O_(2)的C=O含量明显增加.DB+BC-H_(2)O_(2)和DB+BC-NaBH_(4)处理的反硝化速率峰值较DB+BC处理提前12h出现,且分别高17.50%和6.32%.与DB+BC处理相比,DB+BC-NaBH_(4)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量增加10.43%,但差异不显著;DB+BC-H_(2)O_(2)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165.54%,N_(2)O/(N_(2)O+N_(2))比值显著增加170.00%,但N_(2)O+N_(2)累积排放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BC-H_(2)O_(2)抑制反硝化过程中N_(2)O向N_(2)还原,进而促进N_(2)O排放,这可能与添加BC-H_(2)O_(2)使培养体系的pH值、碳生物有效性降低以及C=O含量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稻壳生物炭 硝酸盐 反硝化作用 N_(2)O排放
下载PDF
不同种类稻壳酿造特香型白酒的差异性研究
20
作者 曾婷婷 林培 +4 位作者 祝云飞 梁小兵 刘小琴 叶芝红 鲁蒙蒙 《酿酒科技》 2023年第12期60-64,85,共6页
本研究检测了早稻稻壳、晚稻稻壳、粳稻稻壳的容重和吸水率,发现早稻稻壳容重高于晚稻稻壳与粳稻稻壳,吸水率则更低,晚稻稻壳与粳稻稻壳对比该两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利用上述三种稻壳进行模拟酿造试验,发现不同稻壳对发酵升温影响不大... 本研究检测了早稻稻壳、晚稻稻壳、粳稻稻壳的容重和吸水率,发现早稻稻壳容重高于晚稻稻壳与粳稻稻壳,吸水率则更低,晚稻稻壳与粳稻稻壳对比该两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利用上述三种稻壳进行模拟酿造试验,发现不同稻壳对发酵升温影响不大,晚稻稻壳与粳稻稻壳出酒率比早稻稻壳高,基酒酸酯风味成分含量也高于早稻稻壳,早稻稻壳基酒“乳乙比”偏大、高级醇含量更高,感官评分低于晚稻稻壳与粳稻稻壳基酒。进一步地,选用早稻稻壳与晚稻稻壳进行车间生产试验,发现晚稻稻壳的出酒率比早稻稻壳高,早稻稻壳乳酸、乳酸乙酯含量高,“乳乙比”偏大。综合分析,对于特香型白酒的酿造晚稻稻壳要优于早稻稻壳,粳稻稻壳可能也是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香型白酒 稻壳 品种 吸水率 差异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