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氮供给对小麦离体穗培养粒重、微量元素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苏达 王志敏 +3 位作者 周顺利 丁传燕 张胜全 张英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2-1077,共6页
为了解碳氮供给与小麦粒重、Fe、Zn、Mn、Cu等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在离体穗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不同浓度C(蔗糖)、N(硝酸铵)供给对小麦粒重、微量元素(Fe、Zn、Mn、Cu)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 为了解碳氮供给与小麦粒重、Fe、Zn、Mn、Cu等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在离体穗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不同浓度C(蔗糖)、N(硝酸铵)供给对小麦粒重、微量元素(Fe、Zn、Mn、Cu)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糖浓度的增大,粒重和Fe、Mn含量都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4%糖浓度时,均达到最高值;籽粒Zn、Cu和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随糖浓度增大而持续降低。随着培养基N浓度的增加,粒重和Fe、Zn、Mn、Cu含量多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多在N浓度为0.07%时达到最高值,尤以灌浆中期开始的培养表现明显;籽粒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随N浓度增大而持续增加。由此可见,外源C、N供给对粒重、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含量有明显的调控效应。一定的糖供给可同时提高粒重和Fe、Mn含量,一定的N供给可同时提高粒重及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离体穗培养 碳氮供给 粒重 蛋白质含量 微量元素含量
下载PDF
影响水稻幼穗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选明 周朴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14-319,共6页
用水稻幼穗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了影响其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有关因素,建立了高频率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培养程序。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之间体细胞胚胎发生率的差异达到612%;生长素2,4D对诱导水稻体细胞胚起重要的调控作... 用水稻幼穗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了影响其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有关因素,建立了高频率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培养程序。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之间体细胞胚胎发生率的差异达到612%;生长素2,4D对诱导水稻体细胞胚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细胞分裂素BA有一定的协同促进作用。干燥处理可提高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率,愈伤组织含水量在60%~80%范围的培养效果较好;外源DNA溶液浸泡发育早期的心状体细胞胚,其进一步发育时异常胚的频率显著增加,成苗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培养 体细胞胚胎发生
下载PDF
小麦穗培养系统的建立及其在花、粒发育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志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5年第6期1-5,共5页
本文介绍了小麦开花前和开花后穗培养的方法,并对穗培养方法在花,粒发育生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评述。
关键词 小麦 穗培养 籽粒形成
下载PDF
杂交水稻幼穗培养体胚发生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刘选明 周朴华 何立珍 《作物研究》 1993年第1期12-15,共4页
利用籼粳型和籼籼型以及光温敏核不育型共5个组合杂交水稻的幼穗进行离体培养探讨杂交水稻的愈伤组织诱导和体细胞胚胎发生,除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与体细胞胚外,在所试验材料研究中还显示出以下趋势:(1)籼粳型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籼籼... 利用籼粳型和籼籼型以及光温敏核不育型共5个组合杂交水稻的幼穗进行离体培养探讨杂交水稻的愈伤组织诱导和体细胞胚胎发生,除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与体细胞胚外,在所试验材料研究中还显示出以下趋势:(1)籼粳型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籼籼型,两者又都高于光温敏核不育型;(2)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愈伤组织的胚细胞生活力为关。材料之间胚性细胞生活力与体胚发生率呈籼梗型≥光温敏核不育型>籼籼型的趋势;(3)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和获得大量体胚的培养程序,为进行两系杂交稻的有关基因导入等遗传操作提供了较理想的研究材料。此外,光温敏核不育系杂交后幼穗培养得到体胚尚属国内外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穗培养 体胚发生
下载PDF
珍珠粟幼穗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初报
5
作者 韩玉琴 于世选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3-24,共2页
珍珠粟是一种粮饲兼用的一年生作物。具有抗旱、耐瘠、耐盐碱等特点。子粒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11.91~19.62%。淀粉含量59.35~64.49%。子粒可食用。茎秆含糖量高,可做青贮饲料。珍珠粟原产于非洲。近年来。
关键词 珍珠粟 穗培养 植株再生 育种
下载PDF
水稻杂种幼穗培养衍生后代的性状分离及变异(英文)
6
作者 褚启人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5-10,共6页
本文以4个水稻杂交组合的F_1为材料,经离体幼穗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就再生后代的性状变异及分离规律进行了分析。株高、穗长等10个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离体幼穗培养的衍生后代与F_2代有显著差异。平均数比较时,经L.S.D法测定有极显著... 本文以4个水稻杂交组合的F_1为材料,经离体幼穗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就再生后代的性状变异及分离规律进行了分析。株高、穗长等10个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离体幼穗培养的衍生后代与F_2代有显著差异。平均数比较时,经L.S.D法测定有极显著差异。对10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时发现,衍生后代的性状分离倾向于易培养的亲本。因此认为,这种性状分离的方式很可能与培养过程中配子的选择性及适应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状分离 穗培养 水稻 杂种
下载PDF
谷子幼穗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树录 郑国锠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89年第2期158-160,共3页
谷子劫穗培养再生植株及体细胞胚胎发生国内已有简报。我们在进行谷子幼穗培养高频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的同时,利用组织学、解剖学及扫描电镜方法观察到了谷子幼穗培养中的体细胞胚胎发生,为进一步开展谷子原生质体培养及其抗... 谷子劫穗培养再生植株及体细胞胚胎发生国内已有简报。我们在进行谷子幼穗培养高频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的同时,利用组织学、解剖学及扫描电镜方法观察到了谷子幼穗培养中的体细胞胚胎发生,为进一步开展谷子原生质体培养及其抗性突变育种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报道谷子幼穗培养中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学观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穗培养 体细胞胚发生
下载PDF
影响小麦幼穗培养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蒋有绎 刘建平 +1 位作者 赵克勇 王秀琴 《北京农业科学》 1996年第2期19-21,共3页
影响小麦幼穗培养因素的研究蒋有绎,刘建平,赵克勇,王秀琴(北京市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100081)小麦幼穗培养由于具有取材容易、消毒方法简便、再生频率高等优点而成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这一新的育种途径经常采用的技术。目前,... 影响小麦幼穗培养因素的研究蒋有绎,刘建平,赵克勇,王秀琴(北京市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100081)小麦幼穗培养由于具有取材容易、消毒方法简便、再生频率高等优点而成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这一新的育种途径经常采用的技术。目前,国内外都已有报道用小麦幼穗作外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培养 育种
下载PDF
外源激素、培养基对水稻幼穗培养直接分化和脱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慧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3期5-7,共3页
以 Lemont 为材料,用 N6、MS、R4和 SH 4种培养基及5种不同激素配比水平进行水稻幼穗培养,比较了基本培养基和各种激素配比对体细胞分化和脱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是调控细胞分化和脱分化的决定因素,培养基亦起到重要的作用。R4培... 以 Lemont 为材料,用 N6、MS、R4和 SH 4种培养基及5种不同激素配比水平进行水稻幼穗培养,比较了基本培养基和各种激素配比对体细胞分化和脱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是调控细胞分化和脱分化的决定因素,培养基亦起到重要的作用。R4培养基附加2毫克/升激动素(KT)和0.5毫克/升萘乙酸(NAA),可使幼穗直接分化出大量植株,而在相同的激素配比中,N6、MS 和SH 培养基对幼穗直接出苗的效果相差甚远。在1—2毫克/升2,4-D 存在的各种激素配比中,R4培养基最适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培养 外源激素 穗培养
下载PDF
水稻单、二倍体幼穗培养及其后代变异品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平夷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4年第5期327-330,共4页
水稻草倍体幼穗在含2,4-D的MS培养基上培养可以产生二倍体植株,并易再生成植株;经几代繁殖筛选,育出4个生物特性和农艺性状优于亲本的突变品系,田间试验表明,可用于农业生产上。
关键词 水稻 单倍体 二倍体 穗培养 突变品系
下载PDF
通过幼穗培养建立小麦缺体无性系
11
作者 薛秀庄 阎博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27-30,共4页
以阿勃小麦缺体植株未抽出的幼穗为外植体,通过离体培养获得了幼穗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从而建立了这些缺体的体细胞无性系。不同缺体间在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分化率上表明明显差异,阿勃2D缺体的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最高,... 以阿勃小麦缺体植株未抽出的幼穗为外植体,通过离体培养获得了幼穗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从而建立了这些缺体的体细胞无性系。不同缺体间在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分化率上表明明显差异,阿勃2D缺体的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最高,缺体小麦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与缺失的染色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体小麦 穗培养 体细胞无性系 小麦
下载PDF
优良玉米自交系的雄穗培养
12
作者 D.R.Pareddy J.F.Petolino 张妙霞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1990年第3期42-45,共4页
用玉米雄穗进行培养,使之能正常发育,这对于基础与应用研究都具有重要作用,但这一技术在遗传操纵方面的研究历来受到基因型特异性的影响。本文目的是对15个商用玉米自交系的雄穗培养反应进行筛选,并确定满足每一基型雄穗培养的适宜条件... 用玉米雄穗进行培养,使之能正常发育,这对于基础与应用研究都具有重要作用,但这一技术在遗传操纵方面的研究历来受到基因型特异性的影响。本文目的是对15个商用玉米自交系的雄穗培养反应进行筛选,并确定满足每一基型雄穗培养的适宜条件。用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幼雄穗分生组织,结果发现不同的基因型要求不同的蔗糖浓度(0.2~0.3M),附加0.1μM激动素和水解酪蛋白(30mg·L^(-1)的Ms培养基适用于大多数基因型。Oh43对培养的反应较好,而B73和Mo17的反应较差。A619、A632、H99、LH38、Pa91和U94的培养雄穗产生了成熟的三核花粉粒。由此可见,本文的雄穗培养技术适用于一系列优良玉米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穗培养 基因型 培养 液体培养 玉米雄 水解酪蛋白 激动素 蔗糖浓度 培养反应
下载PDF
蔗糖和谷氨酰胺及植物激素对水稻离体培养穗淀粉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潘晓华 李木英 +1 位作者 熊伟 曹黎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离体穗培养技术研究了蔗糖、谷氨酰胺和不同植物激素对杂交稻组合汕优 10号、KA 2 46 9穗培 4~ 6d籽粒的溶液、蔗糖吸收 ,以及籽粒淀粉积累和淀粉合成的酶活性的影响。在 5~ 15g L蔗糖浓度范围内 ,随着培养液中蔗糖浓度的提高 ,... 采用离体穗培养技术研究了蔗糖、谷氨酰胺和不同植物激素对杂交稻组合汕优 10号、KA 2 46 9穗培 4~ 6d籽粒的溶液、蔗糖吸收 ,以及籽粒淀粉积累和淀粉合成的酶活性的影响。在 5~ 15g L蔗糖浓度范围内 ,随着培养液中蔗糖浓度的提高 ,籽粒吸收溶液、蔗糖的量及淀粉积累、蔗糖合成酶、ADPG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枝酶活性增加。降低培养液中谷氨酰胺浓度 ,籽粒的物质积累和籽粒活性下降。ABA对淀粉合成的酶有促进作用 ,其余 3种植物激素对离体穗培籽粒吸收溶液和蔗糖及淀粉合成的酶活性有负效应。本研究认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离体穗培养 蔗糖 植物激素 淀粉积累
下载PDF
蔗糖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穗籽粒建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志敏 黄琴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共2页
利用麦穗离体培养技术 ,研究了不同蔗糖浓度和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籽粒形成和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开花后的早期阶段 (籽粒形成期 )是决定穗粒重的关键时期 ,此期蔗糖供给和激素水平的变化对穗粒数和粒重均有显著调控作用。蔗糖与激... 利用麦穗离体培养技术 ,研究了不同蔗糖浓度和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籽粒形成和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开花后的早期阶段 (籽粒形成期 )是决定穗粒重的关键时期 ,此期蔗糖供给和激素水平的变化对穗粒数和粒重均有显著调控作用。蔗糖与激素以及不同激素之间对籽粒生长的互作调控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培养 籽粒建成 小麦 籽粒 穗培养 蔗糖 植物生长调节剂 粒重
下载PDF
小麦穗离体培养下干物质及锌元素的积累规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丽娜 王志敏 +3 位作者 蒿宝珍 侯飞 邵云 李春喜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70,共5页
以花后2 d的济麦20为试验材料,利用离体穗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低锌(19.5μg/mL Zn)和高锌(195μg/mL Zn)处理下离体穗各器官干物质及锌元素的积累规律,以探讨锌对籽粒建成和籽粒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离体穗干物质积... 以花后2 d的济麦20为试验材料,利用离体穗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低锌(19.5μg/mL Zn)和高锌(195μg/mL Zn)处理下离体穗各器官干物质及锌元素的积累规律,以探讨锌对籽粒建成和籽粒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离体穗干物质积累总量呈增加趋势。高锌处理有利于倒二节、穗下节、旗叶、旗叶鞘、穗轴和颖壳干物质的积累,其籽粒干物质量却明显降低,仅为低锌处理的十分之一。因此,高锌处理离体穗干物质积累总量低于低锌处理。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离体穗各器官锌含量呈增加趋势,且高锌处理下各器官锌含量均明显高于低锌处理。不同器官锌含量存在差异,表现为旗叶较高,而籽粒较低。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离体穗锌积累量呈"快-慢-快"的递增趋势,高锌处理除籽粒外其他器官锌的积累量远高于低锌处理。低锌处理下锌主要积累于颖壳、籽粒和旗叶,籽粒锌积累量占总量的20%;而高锌处理下锌主要积累于颖壳和旗叶,在籽粒中积累较少,仅占总积累量的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穗培养 干物质 积累
下载PDF
云南疣粒野生稻幼穗一步成苗培养与植株再生 被引量:2
16
作者 殷富有 丁玉梅 +5 位作者 王玲仙 孙一丁 付坚 黄兴奇 李忠森 程在全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47-1148,共2页
1 植物名称 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 Baill.)云南类型。 2 材料类别 幼穗(0.3~4.0cm)。 3 培养条件 云南疣粒野生稻的幼穗培养采用一次成苗分化培养基(1)为MS+6-BA2.5mg·L^-1(单位下同)+NAA1.0+CH300+Gln50... 1 植物名称 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 Baill.)云南类型。 2 材料类别 幼穗(0.3~4.0cm)。 3 培养条件 云南疣粒野生稻的幼穗培养采用一次成苗分化培养基(1)为MS+6-BA2.5mg·L^-1(单位下同)+NAA1.0+CH300+Gln500;壮苗培养基(2)为MS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粒野生稻 穗培养 培养条件 植株再生 云南 分化培养 植物名称
下载PDF
谷氨酰胺供应水平对离体培养小麦穗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琴 姜东 +2 位作者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9-554,共6页
选用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Triticumaestivum)品种,运用离体穗培养技术,研究了谷氨酰胺供应水平对小麦穗籽粒重、淀粉和蛋白质及其组分积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中谷氨酰胺供应水平的提高,粒重、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量... 选用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Triticumaestivum)品种,运用离体穗培养技术,研究了谷氨酰胺供应水平对小麦穗籽粒重、淀粉和蛋白质及其组分积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中谷氨酰胺供应水平的提高,粒重、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量均呈单峰曲线,在6g.L-1谷氨酰胺水平时达到最大值;籽粒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随谷氨酰胺浓度的提高呈上升趋势,而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籽粒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的变化与总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而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在2 ̄6g.L-1谷氨酰胺浓度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此后则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离体穗培养 淀粉 蛋白质 蛋白组分 籽粒蛋白质含量 籽粒淀粉 供应水平 组分含量 离体培养
下载PDF
秋水仙碱在小麦远缘杂种F_1幼穗脱分化培养中的双重效应
18
作者 伍碧华 周永红 郑有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43-348, ,共6页
在N6 附加秋水仙碱50-0 、100-0 、150-0、200-0 、250-0 和300-0mg/L 的培养基( 对照为0-0mg/L) 上离体培养了Roegneria ciliaris var.japonensis ×... 在N6 附加秋水仙碱50-0 、100-0 、150-0、200-0 、250-0 和300-0mg/L 的培养基( 对照为0-0mg/L) 上离体培养了Roegneria ciliaris var.japonensis ×Triticum aestivum cv.J- 11、R.kamoji×Hordeum vulgare、Triticum aestivum cv.Chinese Spring ×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和( Triticum durum ×Dasypyrum villosum) 双二倍体×P.huashanica 4 个杂交组合的小麦远缘杂种F1 幼穗,结果发现,秋水仙碱对小麦远缘杂种F1 幼穗脱分化具有明显的双重效应。一方面秋水仙碱具有促进小麦远缘杂种F1 幼穗脱分化的正效应,表现为愈伤化时间明显早于对照,如杂交组合R.Ciliarisvar.japonensis×T.aestivum cv.J- 11 和T.aestivum cv.C.S×P.huashanica于接种后一周内即有一半的外植体愈伤化,而对照始终没达到半愈期;同时,4 个杂交组合的平均脱分化率显著高于对照,如秋水仙碱浓度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小麦 远缘杂种 穗培养 双重效应
下载PDF
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割穗离体培养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顾坚 刘琨 +3 位作者 李绍祥 田玉仙 杨和仙 杨木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简易高效的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以2个小麦杂种F1和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小麦×玉米杂交中杂交穗割穗离体培养与田间自然生长的单倍体胚诱导效果、授粉后不同割穗时间和不同培养液配方对得胚率... 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简易高效的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以2个小麦杂种F1和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小麦×玉米杂交中杂交穗割穗离体培养与田间自然生长的单倍体胚诱导效果、授粉后不同割穗时间和不同培养液配方对得胚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穗离体培养的得胚率比田间自然生长高2倍,两者的得胚率分别为31.6%和9.6%;割穗培养的最佳时期为授粉后24 h;不同的穗培养液配方对颖果结实率和得胚率均有明显影响,在培养基中添加磷酸二氢钾有利于提高颖果结实率和得胚率。因此,小麦×玉米杂交后24 h割穗,杂交穗在含有100 mg/L 2,4-D,40 g/L蔗糖,10 mg/L硝酸银,8 mL/L亚硫酸和3 g/L磷酸二氢钾的培养液中培养,单倍体胚诱导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杂交 离体培养 单倍体胚诱导 结实率
下载PDF
穗离体培养下温度对小麦蛋白质及其组分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20
作者 魏凌基 周洪华 +4 位作者 王金玲 王娜 米瑞 王祥军 孟祥卫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42,共4页
本实验采用穗离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对小麦蛋白质及其组分和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扬花前3天至乳熟期间,温度对小麦籽粒总蛋白质的含量影响不大,但对蛋白质组分影响较大,低温有利于清蛋白的形成,高温有利于醇溶蛋... 本实验采用穗离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对小麦蛋白质及其组分和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扬花前3天至乳熟期间,温度对小麦籽粒总蛋白质的含量影响不大,但对蛋白质组分影响较大,低温有利于清蛋白的形成,高温有利于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形成;同时试验还表明低温条件下小麦茎杆总蛋白含量高于高温培养下的茎杆含量;不同培养温度对小麦结实率和粒重也有影响,小麦1.2小花和整穗可见花结实率随温度增高而上升,到20℃时达到最大,分别为96.36%和72.11%,百粒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74013。另外本试验还对受温度影响的13个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3个指标可以压缩为3个因子,因子1可以命名为产量因子,决定总变异的48.0454%,因子2和因子3可合称为蛋白质组分和粒重因子决定总变异的51.95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培养 温度 小麦 蛋白质 组分 产量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