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穗粒重的甜高粱耐旱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高丽娜 杨斌 +2 位作者 金志琴 胡文明 徐翠莲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39-44,共6页
干旱是限制作物生产潜力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为解析甜高粱耐旱的分子机制,识别与耐旱性状关联的显著SNP位点,采用田间耐旱鉴定方法在甜高粱生育中后期进行水分控制,以400份甜高粱种质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滴灌条件下的穗粒重得出的耐胁迫指... 干旱是限制作物生产潜力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为解析甜高粱耐旱的分子机制,识别与耐旱性状关联的显著SNP位点,采用田间耐旱鉴定方法在甜高粱生育中后期进行水分控制,以400份甜高粱种质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滴灌条件下的穗粒重得出的耐胁迫指数作为表型数据,重测序获得的7079个SNP标记作为基因型数据,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LM)分别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分布在甜高粱第9号染色体和第10号染色体上的SNP数目相对较多;对SNP基因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从7079个SNP标记提取到两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可将基因型分为两组;400份甜高粱种质穗粒重耐胁迫指数呈现右偏的正态分布;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和混合线性模型的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检测到9个显著的SNP位点,它们分别位于甜高粱第1,3,4,7,8和9号染色体以及3条super_1122染色体片段上,且具有相同的物理位置,并且两种方法检测到的SNP位点的变异碱基也无差异。两种模型对于甜高粱穗粒重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结果较为一致,此结果可为甜高粱耐旱候选基因的挖掘和抗旱分子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穗粒重 耐胁迫指数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下载PDF
水稻植株含氮量与穗粒重的关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全志 丁艳锋 +1 位作者 黄丕生 凌启鸿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3-18,共6页
采用田间和水培试验的方法,对水稻生育中后期不同器官的含氮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植株根、茎鞘、叶各器官的含氮量与后期穗粒重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抽穗前10 d 顶四鞘及抽穗期各叶位叶片含氮量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之间, 穗后... 采用田间和水培试验的方法,对水稻生育中后期不同器官的含氮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植株根、茎鞘、叶各器官的含氮量与后期穗粒重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抽穗前10 d 顶四鞘及抽穗期各叶位叶片含氮量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之间, 穗后19 d 顶二、顶三鞘的含氮量与千粒重、单株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顶二鞘的含氮量可作为后期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含氮量 穗粒重 植株器官 栽培
下载PDF
玉米穗粒重与果穗三维几何特征关系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锦忠 张洪生 +2 位作者 赵延明 宋希云 王新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367-4374,共8页
【目的】从穗粒重与果穗三维几何关系的角度探索籽粒产量的制约因素,寻找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途径。【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采集了10个品种的果穗几何特征,分析了穗粒重对果穗几何特征组合的回归,以及穗粒重与穗大小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从穗粒重与果穗三维几何关系的角度探索籽粒产量的制约因素,寻找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途径。【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采集了10个品种的果穗几何特征,分析了穗粒重对果穗几何特征组合的回归,以及穗粒重与穗大小特征的相关性。矩形度定义为果穗面积占其外接矩形面积的比例,分别与穗长+穗粗、穗面积、穗体积组合建立回归方程。【结果】上述3种组合方程,分别解释了品种间籽粒产量总变异的77.7%、70%和78.7%,矩形度的贡献大于或者约等于穗大小几何特征。同样结构的回归方程在矫正品种产量后,解释了环境间籽粒产量总变异的81.3%—82.0%,矩形度的贡献小于穗大小几何特征。穗大小对籽粒产量的简单决定系数为:在品种间,三种维数的大小特征都不显著;在环境间,穗长、穗粗、穗面积、穗体积分别为0.387、0.167、0.590、0.571。【结论】穗大小单一特征的重要性次序为:穗体积>穗面积>穗长、穗粗,穗矩形度是反映穗形态的一个重要性状,与穗大小特征相组合,能够高精度预测穗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图像处理 穗粒重 几何特征 数量关系
下载PDF
大穗型小麦穗粒重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探讨 被引量:16
4
作者 朱新开 郭文善 +2 位作者 王永吉 封超年 彭永欣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7-71,共5页
通过分析大穗型小麦穗粒重分布特征及粒数与粒重之间的关系 ,表明 :(1)大穗条件下穗粒数和粒重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 ,与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不同年度之间极值相近 ;(2 )随着每小穗结实粒数增加 ,每小穗平均粒重增加 ,二者呈极显... 通过分析大穗型小麦穗粒重分布特征及粒数与粒重之间的关系 ,表明 :(1)大穗条件下穗粒数和粒重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 ,与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不同年度之间极值相近 ;(2 )随着每小穗结实粒数增加 ,每小穗平均粒重增加 ,二者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但不同花位粒重变异幅度增大 ,籽粒整齐度变小 ;(3 )不同结实粒数的小穗每花位籽粒重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当每小穗结实粒数为 2时 ,以第 1粒粒重最大 ,当每小穗结实粒数为 3、4、5时 ,以第 2粒粒重最大 ,当每小穗结实粒数为6、7时 ,以第 3粒粒重最大 ,当每小穗结实粒数为 8时 ,以第 4粒粒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小麦 穗粒重 分布规律 相互关系
下载PDF
玉米新选自交系穗粒重和百粒重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石明亮 洪德林 +4 位作者 薛林 胡加如 黄小兰 江建华 郭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2,共7页
利用江苏省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育成的玉米3个自交系S1、S3和S7组配的2个组合S1×S3和S3×S7的P1、P2、F1、B1、B2、F26个世代,运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和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玉米穗粒重和百粒重性状的遗传分... 利用江苏省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育成的玉米3个自交系S1、S3和S7组配的2个组合S1×S3和S3×S7的P1、P2、F1、B1、B2、F26个世代,运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和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玉米穗粒重和百粒重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穗粒重性状在2个组合中均表现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百粒重性状在S1×S3组合中表现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在S3×S7组合中表现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自交系S3在穗粒重性状上含有比S7或S1效应大的主基因,可用于改良江苏省主推品种苏玉19的穗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粒重 粒重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冬小麦开花期光合源构成及其对穗粒重的贡献 被引量:9
6
作者 谢连杰 田奇卓 +3 位作者 李娜娜 王树亮 刘国伟 裴艳婷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5,共5页
采用剪摘叶片、包穗方法研究了4个冬小麦品种开花期不同光合源构成及其对穗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不同光合器官占总绿色面积的比例为:叶片49.82%~55.27%,茎鞘24.76%~30.83%,穗部19.11%~21.68%;4个品种非叶器... 采用剪摘叶片、包穗方法研究了4个冬小麦品种开花期不同光合源构成及其对穗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不同光合器官占总绿色面积的比例为:叶片49.82%~55.27%,茎鞘24.76%~30.83%,穗部19.11%~21.68%;4个品种非叶器官绿色面积与叶片面积的比例依次为1.00:1,1.01:1,0.81:1和0.96: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不同光合器官对穗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叶片37.62%~55.49%、茎鞘23.78%~31.72%、穗部20.73%~30.65%,不同穗型品种比较,大穗型品种的茎鞘和穗部贡献率均大于多穗型品种,而叶片的贡献率则相反;不同叶位叶片的贡献率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倒四叶,4个品种一致。当某一叶片损失后,剩余邻近叶片的光合速率有明显的补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开花期 光合源 分布 穗粒重 贡献
下载PDF
灰翅麦茎蜂对不同品种春小麦穗粒重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利敏 杜晓莉 +3 位作者 贾豪 王爱玲 侯生英 高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5-16,共2页
在青海省湟水流域民和、西宁、大通3地田间播种12个春小麦品种以测定灰翅麦茎蜂幼虫蛀茎危害对各品种单株穗粒重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供试春小麦品种被害单株穗粒重显著下降,损失率为9.4%~37.3%。辐阿1号损失率低,... 在青海省湟水流域民和、西宁、大通3地田间播种12个春小麦品种以测定灰翅麦茎蜂幼虫蛀茎危害对各品种单株穗粒重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供试春小麦品种被害单株穗粒重显著下降,损失率为9.4%~37.3%。辐阿1号损失率低,显示一定的耐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翅麦茎蜂 春小麦 穗粒重 损失率
下载PDF
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3
8
作者 傅兆麟 马宝珍 +2 位作者 王光杰 赵玉华 李广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2-94,共3页
以 57个冬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 ,在稀植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数均为显著正相关 ,相关程度大小为旗叶面积>旗叶宽 >旗叶长 ;2旗叶长、宽... 以 57个冬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 ,在稀植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数均为显著正相关 ,相关程度大小为旗叶面积>旗叶宽 >旗叶长 ;2旗叶长、宽和面积与千粒重均为正相关 ,但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3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重均为正相关 ,其中旗叶宽和面积与穗粒重相关达极显著水平 ,旗叶长与穗粒重显著相关。由此可见 ,旗叶大小对穗粒重有着显著正向效应 ,因此在育种栽培过程中 ,注意增加旗叶面积对提高穗粒重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旗叶 穗粒重 产量 旗叶面积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小麦开花后光合物质在不同穗位间的分配及其与穗粒重的关系 被引量:33
9
作者 贺明荣 王振林 张杰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0-194,共5页
选用 4个小麦品种 (系 )分别代表大、小粒品种 ,研究了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对植株光合速率、14 C同化物分配和穗部性状的影响。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后 ,小粒品种 (鲁麦 14、山农 4 8— 2 )于灌浆中、后期的光合速率提高 ,大粒品种 (鲁 2 1595... 选用 4个小麦品种 (系 )分别代表大、小粒品种 ,研究了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对植株光合速率、14 C同化物分配和穗部性状的影响。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后 ,小粒品种 (鲁麦 14、山农 4 8— 2 )于灌浆中、后期的光合速率提高 ,大粒品种 (鲁 2 15953、核生 2号 )则表现为降低 ;灌浆初期 14 CO2 的标记测定结果显示 ,分配到穗部的 14 C同化物因去除顶端两小穗而有所增加 ,但从占整个麦穗 14 C同化物总量的比例来看 ,分配到中、下部特别是下部小穗的比例显著增加。结果表现为成熟期不孕小穗减少 ,整穗结实率和千粒重同步提高 ,穗粒重补偿性增长。这表明 ,在同化物供应充足的前提下 ,运用栽培技术措施或生长调节物质增加籽粒形成和灌浆初期同化物向下部小穗的分配 ,可有效地提高穗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合物质 分配 穗粒重
下载PDF
小麦不同光合器官对穗粒重的作用及基因型差异研究 被引量:50
10
作者 魏爱丽 王志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57-61,共5页
通过剪叶、包穗、包秆等处理研究了小麦不同器官对粒重的作用 ,并对其基因型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器官对千粒重的贡献在器官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 ,而在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 ,对穗粒重的贡献在器官之间及基因型与器官的互作间呈... 通过剪叶、包穗、包秆等处理研究了小麦不同器官对粒重的作用 ,并对其基因型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器官对千粒重的贡献在器官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 ,而在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 ,对穗粒重的贡献在器官之间及基因型与器官的互作间呈极显著差异 (穗和叶之间差异不显著 ) ,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各器官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有一定关系。在一定株高范围内 ,叶片对粒重的贡献随穗面积的增大而增加 ,穗对粒重的贡献随穗面积的增大而有减小的趋势 ,茎鞘光合的贡献与穗面积和株高呈正相关 ,贮藏物质的贡献与叶片的贡献呈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千粒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单茎叶面积与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 ,穗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型 光合器官 穗粒重
下载PDF
高产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成东梅 彭涛 +4 位作者 高燕 赵伟峰 司清林 张庆社 于金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1798-11799,共2页
[目的]为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植条件下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及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12个供试品种的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重、穗粒数均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中... [目的]为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植条件下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及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12个供试品种的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重、穗粒数均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中旗叶宽、面积与穗粒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与穗粒重呈正相关,穗粒数对穗粒重的作用大于千粒重,穗粒数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旗叶长、宽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均为负值,旗叶面积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最大,旗叶宽的间接影响大于旗叶长的间接影响。[结论]旗叶面积是影响穗粒重及其构成因子的重要因素。穗粒数对穗粒重的贡献最大,在育种中提高穗粒数应注意选择旗叶的宽与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叶 穗粒重 方差分析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小麦维管解剖结构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梅方竹 周广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13,共7页
对大、中、小 3种不同粒型的 6个小麦品种主要营养器官的横切解剖研究结果表明 ,维管组织对穗粒重贡献程度是维管束数量大于维管束面积 ,且维管束面积与粒重大小成正比关系。回归分析表明 ,旗叶、旗下叶及茎、穗轴维管束数量可以作为“... 对大、中、小 3种不同粒型的 6个小麦品种主要营养器官的横切解剖研究结果表明 ,维管组织对穗粒重贡献程度是维管束数量大于维管束面积 ,且维管束面积与粒重大小成正比关系。回归分析表明 ,旗叶、旗下叶及茎、穗轴维管束数量可以作为“流”对生产力性状影响程度较大的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维管理织 穗粒重 解剖结构 维管束数量 维管束面积
下载PDF
安徽沿淮和淮北地区小麦穗粒重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青 赵莉 +3 位作者 何贤芳 朱昭进 汪建来 姚大年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0-325,共6页
为给重穗型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2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穗粒重与产量、产量三要素及其他18个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穗粒重、收获指数、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穗粒重与产量呈... 为给重穗型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2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穗粒重与产量、产量三要素及其他18个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穗粒重、收获指数、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穗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收获指数、单茎生物产量、单茎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三叶的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穗数、籽粒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穗粒重把小麦品种划分为三大类:重穗型,穗粒重≥1.8g;中穗型,穗粒重为1.4~1.8g;轻穗型,穗粒重≤1.4g。沿淮和淮北地区可通过着重提高穗粒数、同步提高单茎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途径提高穗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粒重 粒数 粒重 产量
下载PDF
青海春小麦穗粒重与其它农艺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利敏 贾豪 +3 位作者 王爱玲 杜晓莉 侯生英 高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4-37,共4页
对11个春小麦品种穗粒重与其它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各衣艺性状均值范围是:穗粒重0.81~1.86g;单株重2.5~3.9g;经济系数0.31~0.58;穗粒数24.5~47.9粒;千粒重32.9~48.2g;... 对11个春小麦品种穗粒重与其它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各衣艺性状均值范围是:穗粒重0.81~1.86g;单株重2.5~3.9g;经济系数0.31~0.58;穗粒数24.5~47.9粒;千粒重32.9~48.2g;株高70.3~109.7cm;穗长7.0~9.8cm;成穗数298~526穗/m2。决定穗粒重高低的首要性状是单株重。穗粒数的增加会使穗粒重略有上升,而株高或穗长的增加在总体效应上会使穗粒重略有下降。对供试品种建立了穗粒重与其它显著性状的回归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穗粒重 农艺性状 小麦
下载PDF
粳稻剑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淑芳 李玉发 +1 位作者 王凤华 刘洪欣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4年第5期9-11,共3页
以60份北方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正常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剑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剑叶宽和面积均与穗粒数呈正相关,剑叶长与穗粒数呈负相关。其中,剑叶宽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大小为宽... 以60份北方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正常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剑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剑叶宽和面积均与穗粒数呈正相关,剑叶长与穗粒数呈负相关。其中,剑叶宽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大小为宽>面积。剑叶长和剑叶面积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剑叶宽未达显著水平。剑叶长、宽和面积均与穗粒重呈正相关,其中剑叶宽和面积与穗粒重达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剑叶大小对穗粒重有着显著正向效应。因此,在栽培过程中,注意增加剑叶面积对提高穗粒重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剑叶 穗粒重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玉米穗粒重无损测量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金辉 马钦 +4 位作者 朱德海 王越 张晓东 刘哲 李绍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2-226,231,共6页
目前,国内玉米穗部考种大多采用目测尺量等传统手段,并且进行穗粒重测试时必须要经过脱粒环节,造成了对玉米果穗样本的破坏,无法保留考种原材料,不利于果穗精细化育种。为此,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利用可见光成像技术和X光成像技术,通过... 目前,国内玉米穗部考种大多采用目测尺量等传统手段,并且进行穗粒重测试时必须要经过脱粒环节,造成了对玉米果穗样本的破坏,无法保留考种原材料,不利于果穗精细化育种。为此,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利用可见光成像技术和X光成像技术,通过测量与计算果穗的三维几何性状,根据果穗质量分布特征建立了3种穗粒重估算模型:基于单粒重的穗粒重计算模型、基于容重的穗粒重计算模型和基于轴重的穗粒重计算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单粒重的穗粒重计算模型和基于容重的穗粒重计算模型对果穗品种依赖较强,计算误差较强;相比较之下,基于单粒重的穗粒重计算模型比基于容重的计算模型拟合效果要更加好一些;相比于单粒重模型和容重模型,通过轴重模型来计算穗粒重有着较高的精确度,平均误差精度能达到1.30%,而且数据波动小,测量结果较稳定。该方法能够满足玉米果穗考种的基本需求,为实现考种流水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粒重 无损测量 计算机视觉 可见光成像 X光成像
下载PDF
有芒小麦芒与穗粒重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宫晶 傅兆麟 +2 位作者 孙丽娜 余薇 何丽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4期11977-11979,共3页
为了探索有芒小麦穗间芒长与粒重的关系,选取66个小麦品种,对不同基因型小麦芒长,芒黄速率与穗粒数、穗重以及千粒重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芒长与穗粒数、穗重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线性关系不显著。芒黄速率与穗粒数呈负... 为了探索有芒小麦穗间芒长与粒重的关系,选取66个小麦品种,对不同基因型小麦芒长,芒黄速率与穗粒数、穗重以及千粒重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芒长与穗粒数、穗重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线性关系不显著。芒黄速率与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穗重、千粒重呈正相关,线性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芒长 芒黄速率 粒数 穗粒重
下载PDF
小麦生育中后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春喜 姬生栋 +1 位作者 石惠恩 姜丽娜 《麦类作物》 CSCD 1998年第3期48-51,共4页
通过对1991~1993两年不同品种和不同施氮处理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测定,对小麦生长发育中NRA变化动态及其与穗粒重、千粒重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时期的叶片NRA在开花期为最大,开花前呈上... 通过对1991~1993两年不同品种和不同施氮处理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测定,对小麦生长发育中NRA变化动态及其与穗粒重、千粒重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时期的叶片NRA在开花期为最大,开花前呈上升趋势,开花之后随籽粒灌浆而逐渐下降,穗部(籽粒和颖片)NRA在开花后逐渐上升,开花后15~21d达到最大,之后又逐渐下降;叶片、籽粒NRA以及NRA总量与穗粒、千粒重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育中后期 硝酸还原酶活性 穗粒重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花丝、结实及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洪俭 吴兰云 李文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在夏播条件下,研究了文黄、掖107自交系6个播期的花丝数目、结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穗粒重等5个性状。结果表明,播期与花丝数目、结实粒数和结实率无明显相关性;夏至后播种千粒重明显降低,穗粒重大幅度下降。通径分析显示... 在夏播条件下,研究了文黄、掖107自交系6个播期的花丝数目、结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穗粒重等5个性状。结果表明,播期与花丝数目、结实粒数和结实率无明显相关性;夏至后播种千粒重明显降低,穗粒重大幅度下降。通径分析显示,各因子与穗粒重相关密切程度为结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花丝数;各因子对穗粒重的直接效应值为文黄结实粒数>千粒重>花丝数>结实率,掖107结实率>花丝数>千粒重>结实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花丝 结实 穗粒重 制种
下载PDF
高产小麦穗粒重补偿性增长效应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明荣 曹鸿鸣 王振林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6-8,共3页
研究了高产条件下去除小穗对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1~3个小穗,小麦的千粒重和结实率同步提高,穗粒重补偿性增长,平均增加7%~10%;8个供试品种的千粒重皆因去小穗而增加,且存在增长极限。各品... 研究了高产条件下去除小穗对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1~3个小穗,小麦的千粒重和结实率同步提高,穗粒重补偿性增长,平均增加7%~10%;8个供试品种的千粒重皆因去小穗而增加,且存在增长极限。各品种的千粒重和穗粒重最大增长幅度均与粒重成负相关,说明8个小麦品种(系)皆为“源”限制性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粒重 补偿性增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