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姬锋养 赵艳 +2 位作者 陈志 石瑛 李爱东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遂宁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顽固性面瘫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一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单一组在... 目的探讨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遂宁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顽固性面瘫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一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单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神经功能分级(H-B)评分、面瘫Portmann评分、Sunnybrook量表、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结果单一组和联合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且联合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单一组H-B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2.63±0.54)分比(4.01±0.73)分,联合组(1.67±0.49)分比(4.03±0.71)分(P<0.05),且联合组H-B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单一组和联合组GDNF(12.16±3.33)mg/L比(8.92±1.35)mg/L、(15.54±3.42)mg/L比(8.89±1.37)mg/L、NGF水平(12.16±3.33)mg/L比(8.92±1.35)mg/L、(15.54±3.42)mg/L比(8.89±1.37)mg/L、面瘫Portmann评分(15.31±1.03)分比(6.69±0.68)分、(17.24±1.16)分比(6.72±0.71)分、Sunnybrook量表评分(69.16±10.67)分比(36.42±10.17)分、(78.64±11.56)分比(36.17±10.13)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GDNF、NGF水平、面瘫Portmann评分、Sunnybrook量表评分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总复发率(3.33%)低于单一组(13.33%)(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单一组(75.00%)(P<0.05)。结论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可改善顽固性面瘫病人临床症状及面神经功能,疗效较好且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刺穴位 经筋透刺法 穴位注射 神经生长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对神经外科患者便秘疗效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崔玉霞 张建男 吴梅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6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对神经外科患者便秘疗效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神经外科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电脑抽签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增...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对神经外科患者便秘疗效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神经外科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电脑抽签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增加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症状缓解时间、满意度、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的74.00%(3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便秘症状自评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symptom,PAC-SYM)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76.00%(38/50)(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穴位按摩治疗神经外科患者便秘有良好效果,可促进患者症状缓解,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安全可靠,临床可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便秘 穴位贴敷 穴位按摩 胃肠功能
下载PDF
三维数字儿童蒙医针刺穴位可视化系统的研发
3
作者 刘宇航 孙瑞芬 +7 位作者 木日根吉雅 王星 李志军 刘亚楠 郝韵腾 蔡永强 张少杰 李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223-3228,共6页
背景:目前中医成人针刺穴位数字化、可视化系统相关报道日益增多,且中医儿童针刺穴位数字化、可视化系统及蒙医训练针刺手法仿真系统已有报道,但蒙医面向儿童群体此类系统尚未见报道。目的:研发蒙医儿童针刺穴位仿真系统,希望供临床教... 背景:目前中医成人针刺穴位数字化、可视化系统相关报道日益增多,且中医儿童针刺穴位数字化、可视化系统及蒙医训练针刺手法仿真系统已有报道,但蒙医面向儿童群体此类系统尚未见报道。目的:研发蒙医儿童针刺穴位仿真系统,希望供临床教学、施术手法练习及针刺安全性研究使用。方法:在学龄前男童断层解剖数据集基础上运用PhotoShop 2021与Digihuman Reconstruction System软件完成儿童三维数字化虚拟解剖模型及内部多器官组织的构建;通过Unity数据库语言编制蒙医顶会穴等27个穴位的相关注释信息库;在儿童3D打印头颈部树脂模型上选用蒙医金针、银针录制针刺穴位教学视频;在Unity3D软件中整合儿童解剖模型、穴位注释信息库及针刺操作视频并编写代码,成功创建集仿真针刺训练、临床教学及针刺安全性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三维数字儿童蒙医针刺穴位可视化系统。结果与结论:①该研究基于真实儿童标本,为减少二维分割错误,采用手动逐层分割断面图像法,最大程度确保3D模型精度的前提下,使用3D软件Digihuman Reconstruction System提取和保存独立分割数据,与PhotoShop.2021软件共同完成儿童头颈部外层皮肤与其内部骨性结构、颈脊髓、血管和神经、肌肉及韧带等数十个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后,于MeshLab软件中完成各独立结构基本形态和整体轮廓完整性核验工作,并利用3-matic research 13.0软件进行最终精细化调校及解剖位置确认,成功模拟还原学龄前儿童头颈部真实解剖形态。②该研究运用Unity3D软件将儿童三维模型、针刺操作视频和穴位注释库三者整合,成功构建三维数字儿童蒙医针刺穴位可视化系统。③该研究以中国学龄前男童真实连续断层超薄数据集为基础,实现了中国首个蒙医儿童头颈部针刺穴位三维数字化、可视化系统的研发,较既往针刺软著更贴合亚洲儿童解剖形态学发育特点,在蒙医针刺安全性研究、临床教学及针刺模拟训练等领域具有极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蒙医 针刺 穴位 可视化 断层解剖 安全性 穴位毗邻 3D打印 仿真系统
下载PDF
参芪补肺汤联合穴位按摩对气虚证结直肠癌术后化疗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陈丽霞 罗云婷 +11 位作者 徐晶晶 刘震 李蕊 张葵 张纯娟 冷安明 胡孝平 周旭 刘姗 缪玲 杨怡 何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37,共4页
目的考察参芪补肺汤联合穴位按摩对气虚证结直肠癌术后化疗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2组均给予XELOX化疗方案,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补肺汤联合穴位按摩,疗程... 目的考察参芪补肺汤联合穴位按摩对气虚证结直肠癌术后化疗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2组均给予XELOX化疗方案,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补肺汤联合穴位按摩,疗程3周。检测中医证候疗效、外周血液三系指标(WBC、RBC、PLT)、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变化。结果观察组腹痛腹泻、神疲乏力、纳眠差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恶心呕吐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液三系指标减少(P<0.05),但观察组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2组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补肺汤联合穴位按摩可改善气虚证结直肠癌术后化疗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补肺汤 穴位按摩 XELOX化疗方案 常规治疗 结直肠癌 化疗 气虚
下载PDF
耳穴揿针联合栀黄散穴位贴敷在胆石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孙惠 郭晓娟 何婷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联合栀黄散穴位贴敷对胆石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耳穴揿针组(40例),B组:穴位贴敷组(40例),C组:联合治疗组(40例)。A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揿针治疗,按压4~6次/d,1~3 min/次,5 ...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联合栀黄散穴位贴敷对胆石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耳穴揿针组(40例),B组:穴位贴敷组(40例),C组:联合治疗组(40例)。A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揿针治疗,按压4~6次/d,1~3 min/次,5 d 1个疗程,双耳交替操作。B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栀黄散穴位贴敷,贴敷于双侧胆俞穴、双侧肝俞穴、右侧期门穴、双侧阳陵泉穴,贴敷时间为4~6 h,2次/d,5 d 1个疗程。C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耳穴揿针和栀黄散穴位贴敷治疗。通过疼痛数值评分量表(NRS)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0.5、1、2、24、48 h疼痛评分;治疗前后3组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胆红素、肝功能(ALT)变化情况;通过B超检查治疗前后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结果干预后3组患者疼痛评分时间效应值、CRP、胆红素、ALT数值、胆囊壁厚度均低于干预前,胆囊收缩功能较干预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时间效应值、CRP、胆红素、ALT数值、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时间效应值、CRP、胆红素、ALT数值、胆囊壁厚度均低于A、B两组,胆囊收缩功能高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揿针和栀黄散穴位贴敷应用于胆石症患者,均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降低炎症作用,促进肝功能恢复,增强胆囊收缩功能。将两者联合应用,临床疗效更加显著,能够加速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耳穴揿针 穴位贴敷 联合应用
原文传递
二陈止嗽润肺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6
作者 乔亚珍 钟新春 刘超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评估二陈止嗽润肺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94例老年急性支气管炎患者(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研究,将纳入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中医治疗组,各47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 目的评估二陈止嗽润肺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94例老年急性支气管炎患者(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研究,将纳入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中医治疗组,各47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中医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二陈止嗽润肺方及穴位敷贴治疗,各组数据观察: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咳嗽气粗、口干口苦、痰多黄稠、烦躁不安等)积分变化、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变化、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呼气峰流速百分比(PEF%)指标变化、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74%,45/47)高于常规治疗组(82.98%,39/47),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证候(咳嗽气粗、口干口苦、痰多黄稠、烦躁不安等)积分、PaO_(2)及PaCO_(2)、FVC、FEV1、PEF%、IL-4、IL-6、hs-CRP等指标均改善,中医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咳嗽气粗、口干口苦、痰多黄稠、烦躁不安等)积分、PaO_(2)及PaCO_(2)、FVC、FEV1、PEF%、IL-4、IL-6、hs-CRP等指标治疗后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1例恶心,中医治疗组患者1例皮肤过敏,两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P>0.05。结论二陈止嗽润肺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症状及肺功能改善,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支气管炎 二陈止嗽润肺方 穴位敷贴 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厚朴排气合剂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产后抑郁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功能及抑郁情绪的影响
7
作者 王海锋 孟怡 +1 位作者 刘青 景邵春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46-49,54,共5页
目的:探讨厚朴排气合剂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产后抑郁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后抑郁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组给予厚朴排气合剂联合经皮穴位... 目的:探讨厚朴排气合剂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产后抑郁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后抑郁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组给予厚朴排气合剂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胃肠道障碍症状评分、胃泌素(GAS)、胃动素(MTI)、腹胀发生率、腹胀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总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肠道障碍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AS、MTI水平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率为11.7%,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状态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与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厚朴排气合剂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有效促进产后抑郁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缓解腹胀和抑郁情绪,而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 胃肠功能障碍 腹胀 厚朴排气合剂 经皮穴位电刺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疏肝消瘿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袁加文 彭文波 +3 位作者 李馨蕊 闫丹丹 单静怡 何婧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1-695,共5页
目的:探讨疏肝消瘿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及对甲状腺激素、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微血管密度(MVD)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疏肝消瘿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及对甲状腺激素、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微血管密度(MVD)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疏肝消瘿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TSH),以及超声指标(RI、PI、MVD)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其中医证候积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FT3和FT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H水平比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TSH水平降低更多(P<0.05);治疗后2组患者RI、PI、MVD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RI、PI、MV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消瘿方联合穴位敷贴可以改善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TSH表达水平,减少RI、PI、MVD值,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疏肝消瘿方 穴位敷贴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游离甲状腺素 游离三碘甲状腺素 超声指标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沈文娟 贾桃桃 +1 位作者 杨国容 张杨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2-436,共5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科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造成育龄期妇女月经不调及不孕最常见的原因。PCOS患者多伴有肥胖,肥胖型PCOS患者中代谢综合征和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肥胖者。本病临床治疗以口服药物、手术治疗及生活调...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科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造成育龄期妇女月经不调及不孕最常见的原因。PCOS患者多伴有肥胖,肥胖型PCOS患者中代谢综合征和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肥胖者。本病临床治疗以口服药物、手术治疗及生活调控为主,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依从性低、易发生卵巢过度刺激征甚至禁忌证等缺点。穴位埋线是一种中医特色疗法,具有疗效持久、成本低、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故从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PCOS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肥胖 穴位埋线 综述 研究进展 免疫 炎症反应 糖代谢
下载PDF
穴位按摩联合微波理疗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梁微 李霞 +5 位作者 陈利冬 凌瑛 董有娣 蒋利香 冯小芳 黄江琼 《微创医学》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微波理疗预防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导管护理基础上进行微...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微波理疗预防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导管护理基础上进行微波理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均长于干预前,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长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微波理疗应用于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能有效降低D-二聚体水平,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按摩 微波理疗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肝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及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11
作者 戴敏 杨子昌 +3 位作者 胡瑞霖 李倩倩 易剑敏 虞琦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肝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TEAS组从麻醉前开始至术毕始终给予TEAS,对照组...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肝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TEAS组从麻醉前开始至术毕始终给予TEAS,对照组不进行电流刺激。记录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POCD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血清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24 h VAS评分接近(P>0.05)。与对照组相比,TEAS组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更少(P<0.05)。与术前1 d相比,两组术后1、3、7 d MMSE评分更低,且组间对比显示TEAS组的MMSE评分更高(P<0.05)。TEAS组的POCD总发生率(24.00%)明显比对照组(68.00%)更低(P<0.05)。与术前1 d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S-100β、NSE、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TEAS组术后1 d的血清S-100β、NSE、IL-6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更低。TEAS组术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肝癌患者术中行TEAS治疗可发挥镇痛作用,同时还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脑损伤,降低POCD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部分切除术 认知功能障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炎症因子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周天热针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女性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及对性激素T、LH/FSH的影响
12
作者 王芬 金钰钧 +1 位作者 靳鹏超 陈淑彦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周天热针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女性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及对性激素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的良性调节。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科室门诊收治的女性单纯性肥胖患者90例,将90例女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周天热针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女性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及对性激素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的良性调节。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科室门诊收治的女性单纯性肥胖患者90例,将90例女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予以运动干预、饮食疗法以及穴位埋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周天热针法治疗。比较两组肥胖程度变化及性激素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体质量、腰围、臀围、腰臀比、BMI与F%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天热针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女性单纯性肥胖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对女性性激素表达有良性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单纯性肥胖 穴位埋线 周天热针法 性激素
下载PDF
经穴推拿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及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
13
作者 夏乾颖 吴惠霞 +2 位作者 周正霞 陈娴 朱玉洁 《循证护理》 2024年第7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采用经穴推拿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对便秘及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采用经穴推拿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对便秘及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穴推拿和中药穴位贴敷。比较两组便秘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等。结果:干预期间,观察组病人便秘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肌钙蛋白、脑钠肽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时,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穴推拿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可有效预防AMI病人便秘,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有利于促进心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穴推拿 中药穴位贴敷 便秘 心血管事件 护理
下载PDF
“白乳散”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寒凝血瘀型中重度癌性疼痛48例临床研究
14
作者 王小龙 孙波 +1 位作者 周东亚 周雷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在使用三阶梯止痛法的基础上加用白乳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中重度癌性疼痛(简称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寒凝血瘀型中重度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治... 目的:观察在使用三阶梯止痛法的基础上加用白乳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中重度癌性疼痛(简称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寒凝血瘀型中重度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乳散穴位贴敷。2组均以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卡氏评分(KPS评分)以及血清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止痛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止痛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治疗后治疗组局部冷痛、形寒畏冷、舌质紫暗证候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对照组除形寒畏冷外,其余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除形寒畏冷外,其余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NRS、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KPS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5-H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β-EP水平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2%(P<0.05)。结论:在使用三阶梯止痛法的基础上加用白乳散穴位贴敷可显著改善寒凝血瘀型中重度癌痛患者的中医证候、睡眠质量、生存质量,调节血清5-HT、β-EP等疼痛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且穴位贴敷使用安全,并可减轻三阶梯止痛法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乳散 癌性疼痛 穴位贴敷 三阶梯止痛法 寒凝血瘀 5-羟色胺 Β-内啡肽
下载PDF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ERAS理念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并发症风险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5
作者 利雪珍 白志宝 +2 位作者 张璠 黄欣谊 薛文静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9期80-83,共4页
目的:分析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并发症风险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 目的:分析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并发症风险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ERAS护理,观察组采取中药穴位贴敷联合ERAS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采取中药穴位贴敷联合ERAS理念干预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结直肠癌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大黄散穴位贴敷的中西医结合便秘防治护理在肛肠术后的应用观察
16
作者 曹娟 沈碧娟 陈玉卿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比较对肛肠术后患者采取大黄散穴位贴敷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与传统一般护理对预防便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150例肛肠手术后患者预防便秘的方法,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大黄... 目的比较对肛肠术后患者采取大黄散穴位贴敷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与传统一般护理对预防便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150例肛肠手术后患者预防便秘的方法,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大黄散穴位贴敷观察组和传统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在一般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大黄散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排便积分、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便秘发生情况、便秘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等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排便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7)。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排便积分低于对照组(P=0.03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大便性状改善,便秘发生率降低,灌肠率降低,腹痛减少,肠道出血比例降低,肛门疼痛减少,预防便秘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肛肠术后患者采用大黄散穴位贴敷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便秘防护护理,与传统一般护理方法比较,能更好改善患者便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肠术后 便秘 穴位贴敷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下载PDF
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贴敷联合穴位药熨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17
作者 王肖萍 田丽 《河北中医》 2024年第3期447-450,455,共5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贴敷联合穴位药熨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脾胃虚寒型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贴敷联合穴位药熨治疗,对照组60例予多潘立酮片治疗,2...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贴敷联合穴位药熨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脾胃虚寒型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贴敷联合穴位药熨治疗,对照组60例予多潘立酮片治疗,2组均治疗28天。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58/6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46/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项主要症状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主要症状评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贴敷联合穴位药熨治疗脾胃虚寒型FD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主要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穴位贴敷疗法 药熨疗法 子午流注法
下载PDF
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杨乐 黄丽娜 +1 位作者 蒋冰容 杨复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1∶1的比例随机分成4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穴位贴敷、C组为常... 目的探讨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1∶1的比例随机分成4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穴位贴敷、C组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坐式偏瘫复原操锻炼、D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穴位贴敷和坐式偏瘫复原操,各30例。4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采用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量表、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简式Fugl-Meyer评分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4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各项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D组各项评分优于A、B、C组(P<0.05)。结论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锻炼,能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择时 穴位贴敷 坐式偏瘫复原操
下载PDF
球后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眼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漆涛 刘爱琳 +4 位作者 刘祥波 钟超 吉冰 罗锐 刘斌 《中医研究》 2024年第3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球后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眼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单侧眼部病变的眼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眼周取穴患侧攒竹、阳白、鱼腰、丝竹空、睛明、四白,远端取双... 目的:观察球后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眼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单侧眼部病变的眼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眼周取穴患侧攒竹、阳白、鱼腰、丝竹空、睛明、四白,远端取双侧穴合谷、曲池、太冲、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治疗,留针20~30 min,其间间断行针,保持得气感,1次/d,5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球后穴位注射治疗,将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25 mL、维生素B12注射液1 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加入生理盐水共10 mL制成混合药液,用吸取过混合药液的一次性医用无菌注射器针头在球后穴处垂直刺入皮肤,并靠眶下壁垂直进针约3 cm,回抽注射器无回血即可缓慢推注混合药液3 mL,1次/d,5次为1个疗程。观察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评分、眼部症状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组治疗结束后第1天、第7天、第30天、第90天的NRS评分和眼部症状评分均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后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眼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球后穴位注射 针刺 数字评定量表评分 眼部症状评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营养教育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营养的影响
20
作者 张凤玲 秦越 张金兰 《光明中医》 2024年第6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个性化营养教育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指导,观察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个性化营养教育。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各项...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个性化营养教育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指导,观察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个性化营养教育。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2组干预后营养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营养指标除总蛋白(TP)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血糖指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个性化营养教育有助于合理调配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膳食结构,促进食欲,改善营养状况,稳定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着 肝硬化 糖尿病 穴位贴敷 个性化营养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