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痛点注射并穴位体表电刺激与单纯痛点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被引量:1
1
作者 姜韬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4期2005-2005,共1页
肩关节周围炎目前治疗方法虽很多,但效果不一。寻求一种即能立即止痛,又有远期疗效,还能有效恢复肩关节功能的方法,是临床观察的目的。采用局部痛点注射并穴位体表电刺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从其疼痛的缓解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与单纯局... 肩关节周围炎目前治疗方法虽很多,但效果不一。寻求一种即能立即止痛,又有远期疗效,还能有效恢复肩关节功能的方法,是临床观察的目的。采用局部痛点注射并穴位体表电刺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从其疼痛的缓解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与单纯局部痛点注射的疗效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痛点注射 穴位体表电刺激 单纯痛点注射 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 疗效
下载PDF
体表穴位电刺激配合导乐助产用于分娩的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涛 李东红 +2 位作者 杨海霞 朱红霞 苏心镜 《河南中医》 2015年第7期1646-1648,共3页
目的:观察体表穴位电刺激配合导乐助产用于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对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拟经阴道分娩的足月产妇120例,按分娩顺序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例。Ⅰ组为变频体表穴位电刺激配合导乐助产组,Ⅱ组为单一变频体表穴位电刺激组... 目的:观察体表穴位电刺激配合导乐助产用于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对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拟经阴道分娩的足月产妇120例,按分娩顺序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例。Ⅰ组为变频体表穴位电刺激配合导乐助产组,Ⅱ组为单一变频体表穴位电刺激组,Ⅲ组为单一导乐助产组,Ⅳ组为对照组,自然分娩,不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观察4组孕妇分娩镇痛效果(VAS评分)及镇痛前后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镇痛效果:4组产妇潜伏期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跃期及第二产程Ⅰ、Ⅱ、Ⅲ组产妇VAS评分与潜伏期及Ⅳ组产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产妇活跃期及第二产程VAS评分与Ⅱ、Ⅲ组产妇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组产妇活跃期NE、E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产妇胎儿娩出前NE、E含量均低于活跃期及Ⅱ、Ⅲ、Ⅳ组胎儿娩出前NE、E含量,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表穴位电刺激配合导乐助产用于分娩镇痛操作简便,临床效果确切,能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镇痛 体表穴位刺激 导乐助产 VAS评分 应激激素 新生儿评分
下载PDF
体表穴位电刺激配合导乐助产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敬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7期259-260,共2页
目的探讨体表穴位电刺激配合导乐助产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由阴道分娩的产妇患者140例,且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给予导乐助产,观察组(70例)则添加体表穴位电刺激助产,对比两组产妇不同产程时的疼痛评分差异。结果... 目的探讨体表穴位电刺激配合导乐助产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由阴道分娩的产妇患者140例,且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给予导乐助产,观察组(70例)则添加体表穴位电刺激助产,对比两组产妇不同产程时的疼痛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表穴位电刺激配合导乐助产能有效缓解产妇分娩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的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穴位刺激 导乐助产 分娩镇痛
下载PDF
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电刺激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75
4
作者 金真 张蔚婷 +4 位作者 罗非 张奎伶 张磊 曾亚伟 韩济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5-280,共6页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研究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体表电刺激 (transcutaneouselectricnervestimulation ,TENS)的反应。实验对 11名志愿者进行了 2 2次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成像过程中 ,每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了 2和 10 0HzTENS刺激 ,刺激...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研究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体表电刺激 (transcutaneouselectricnervestimulation ,TENS)的反应。实验对 11名志愿者进行了 2 2次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成像过程中 ,每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了 2和 10 0HzTENS刺激 ,刺激部位为左腿足三里和三阴交穴。结果为不同频率TENS都激活了初级和次级躯体感觉区。频率特异性的激活信号出现在与运动相关的区域、丘脑、边缘系统和联络皮层。结果显示 ,在相同穴位给予不同频率的TENS可以在大脑引起不同的反应 ,提示 2和 10 0HzTENS可能激活了不同的神经通路 ,这些神经通路分别在中枢神经系统起着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功能性脑成像 穴位体表电刺激 针灸 镇痛 频率
下载PDF
穴位神经电刺激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谷静 王国年 李铭铭 《黑龙江医学》 2009年第8期604-606,共3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仿根术患者超前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能否减轻术后恶心、呕吐(PONV)并将其效果与应用昂丹斯琼进行比较。方法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麻醉前30 min应用HANS,B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 目的观察乳腺癌仿根术患者超前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能否减轻术后恶心、呕吐(PONV)并将其效果与应用昂丹斯琼进行比较。方法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麻醉前30 min应用HANS,B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昂丹斯琼,C组为对照组。3组均实行硬膜外麻醉,术后病人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术后测定2 h、6 h、12 h、24 h、48 h的VRS评分,恶心、呕吐情况,止吐药的需要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12 h内的PONV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B组各时段内PONV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A、B组两组术后各时段恶心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A组仅术后6 h内的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B组各时段内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结论应用HANS刺激内关穴可以降低乳腺癌仿根术后患者的12 h内PONV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体表穴位刺激 昂丹斯琼
下载PDF
韩氏穴位刺激仪对胃镜检查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杨代和 陆莉 林菊珊 《上海针灸杂志》 2003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 研究韩氏穴位刺激仪 (HANS)对胃镜检查的应激反应有无抑制作用 ,并以异丙酚麻醉对该方法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 ASA ~ 级 12 0例门诊胃镜检查病人 ,随机分成 4组 , 组为 HANS, 组为异丙酚 , 组为 HANS+异丙酚 , 组为... 目的 研究韩氏穴位刺激仪 (HANS)对胃镜检查的应激反应有无抑制作用 ,并以异丙酚麻醉对该方法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 ASA ~ 级 12 0例门诊胃镜检查病人 ,随机分成 4组 , 组为 HANS, 组为异丙酚 , 组为 HANS+异丙酚 , 组为对照组 ,不予任何镇痛措施。结果  组 MAP、HR、血浆皮质醇 (Cor)和血糖 (Clu)浓度均比 组低 (P<0 .0 5 ) ,流涎、恶心呕吐和屏气不良反应亦比 组少 (P<0 .0 5 ) ,比 组更得到病人接受 (P<0 .0 5 ) ; 组异丙酚用量比 组少 ,Sp O2 比 组高 (P<0 .0 1) ,并且无血压下降。结论  HANS能抑制胃镜检查过程中的应激反应 ,能减少异丙酚麻醉的药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穴位刺激 胃镜检查 应激反应 韩氏穴位刺激 异丙酚麻醉 镇痛效果
下载PDF
推拿配合穴位神经刺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
7
作者 胡炳铨 徐秀英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5期42-43,共2页
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的退行性疾病。笔者1994年10月~1997年12月,采用牵引下手法整复,配合韩济生教授研制的LH202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 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的退行性疾病。笔者1994年10月~1997年12月,采用牵引下手法整复,配合韩济生教授研制的LH202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0例中,男61例,女39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推拿疗法 穴位体表电刺激
下载PDF
变频体表穴位电刺激超前镇痛对无痛人流术患者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王俐红 朱红霞 +1 位作者 苏心镜 郝文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1-694,共4页
目的:探讨变频体表穴位电刺激超前镇痛对无痛人流术麻醉效果及麻醉剂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Ⅰ组予变频体表穴位电刺激10min后再行丙泊酚静脉麻醉,穴取次髎、肾俞,疏密波,频率2Hz... 目的:探讨变频体表穴位电刺激超前镇痛对无痛人流术麻醉效果及麻醉剂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Ⅰ组予变频体表穴位电刺激10min后再行丙泊酚静脉麻醉,穴取次髎、肾俞,疏密波,频率2Hz/100Hz,刺激时间15~20min;Ⅱ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麻醉效果、麻醉剂用量、麻醉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Ⅰ组患者术中及术后BP、H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组患者术中BP下降、HR减慢,与术前及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丙泊酚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114.3±6.1)mg vs(193.2±8.9)mg,P〈0.05];术后苏醒时间Ⅰ组明显早于Ⅱ组[(5.6±1.2)min vs(10.1±3.9)min,P〈0.05];Ⅰ组麻醉效果Ⅰ级率高于Ⅱ组(P〈0.05);Ⅰ组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宫缩痛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均P〈0.05)。结论:变频体表穴位电刺激超前镇痛能显著提高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剂用量,缩短麻醉后苏醒时间,提高了无痛人流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人流术 超前镇痛 体表穴位刺激 麻醉效果
原文传递
体表穴位电刺激对45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姗姗 吕宾 +2 位作者 赵靓 王小剑 孟立娜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6-250,共5页
目的 通过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观察体表穴位电刺激(TEA)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食管动力的影响,为RGERD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方法 纳入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45例RGERD患者,采用TEA仪对其内关穴和足三里... 目的 通过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观察体表穴位电刺激(TEA)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食管动力的影响,为RGERD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方法 纳入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45例RGERD患者,采用TEA仪对其内关穴和足三里穴进行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进行食管HRM,比较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远端收缩积分(DCI)、食管下括约肌(LES)以上7 cm处波幅、LES以上3 cm处波幅、食管体部速度和收缩前沿速度等食管动力相关参数的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 45例RGERD患者根据LESP值,分成LES低压组(10例)和LESP正常组(35例);根据食管动力参数,分成食管动力障碍组(25例)和食管动力正常组(20例)。予TEA治疗后,LES低压组LESP为(14.83±4.17) mmHg(1 mmHg=0.133 kPa),高于治疗前的(9.54±2.4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P=0.001);食管动力障碍组LESP为(19.04±5.91) mmHg,高于治疗前的(16.20±6.09)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P=0.001);LESP正常组和食管动力正常组治疗前后的LES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食管动力障碍组DCI为(530.76±215.53) mmHg·cm·s,高于治疗前的(363.92±279.17) mmHg·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5);食管动力障碍组治疗前后LES以上7 cm处波幅、LES以上3 cm处波幅、食管体部速度和收缩前沿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食管动力正常组治疗前后各项食管动力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TEA可提高RGERD食管动力障碍患者的LESP和DCI,改善食管整体收缩力度,提高食管廓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 体表穴位刺激 高分辨率测压 食管 食管动力
原文传递
平冲降逆汤结合体表穴位电刺激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涂焱华 袁朵 《四川中医》 2021年第5期96-99,共4页
目的:观察平冲降逆汤结合体表穴位电刺激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合计纳入93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由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患者(46例)奥美拉唑治疗,... 目的:观察平冲降逆汤结合体表穴位电刺激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合计纳入93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由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患者(46例)奥美拉唑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平冲降逆汤结合体表穴位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胃脘灼痛、嗳气反流、脘腹胀满、心烦易怒等)积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胃动力(MTL)及胃泌素(GAS)水平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及胃食管反流病向关生活质量量表(GERD-HRQL)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87%)高于对照组患者(82.6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胃脘灼痛、嗳气反流、脘腹胀满、心烦易怒等中医症状积分、MTL及GAS水平、GERDQ及GERD-HRQL量表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胃脘灼痛、嗳气反流、脘腹胀满、心烦易怒等中医症状积分、MTL及GAS水平、GERDQ及GERD-HRQL量表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胃脘灼痛、嗳气反流、脘腹胀满、心烦易怒等中医症状积分、MTL及GAS水平、GERDQ及GERD-HRQL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2.13%)低于对照组患者(15.22%),P<0.05。结论:平冲降逆汤结合体表穴位电刺激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胃肠功能恢复好,生活质量提升,不良反应率降低,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平冲降逆汤 体表穴位刺激
原文传递
白细胞增长仪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
11
作者 姜维美 蒋华 +1 位作者 陈福芳 陈谦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年第12期740-741,共2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增长仪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因化疗而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SPW-1A型白细胞增长仪,交替电脉冲刺激双侧足三里及三阴交穴进行体表穴位电刺激治疗。结... 目的:观察白细胞增长仪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因化疗而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SPW-1A型白细胞增长仪,交替电脉冲刺激双侧足三里及三阴交穴进行体表穴位电刺激治疗。结果:治疗组45例白细胞数上升达正常水平32例(71%),对照组37例白细胞数上升达正常水平14例(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白细胞增长仪交替电脉冲刺激双侧足三里及三阴交穴进行体表穴位电刺激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增长仪 体表穴位刺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