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肝消瘿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袁加文 彭文波 +3 位作者 李馨蕊 闫丹丹 单静怡 何婧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1-695,共5页
目的:探讨疏肝消瘿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及对甲状腺激素、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微血管密度(MVD)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疏肝消瘿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及对甲状腺激素、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微血管密度(MVD)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疏肝消瘿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TSH),以及超声指标(RI、PI、MVD)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其中医证候积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FT3和FT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H水平比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TSH水平降低更多(P<0.05);治疗后2组患者RI、PI、MVD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RI、PI、MV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消瘿方联合穴位敷贴可以改善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TSH表达水平,减少RI、PI、MVD值,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疏肝消瘿方 穴位敷贴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游离甲状腺素 游离三碘甲状腺素 超声指标
下载PDF
二陈止嗽润肺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2
作者 乔亚珍 钟新春 刘超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评估二陈止嗽润肺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94例老年急性支气管炎患者(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研究,将纳入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中医治疗组,各47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 目的评估二陈止嗽润肺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94例老年急性支气管炎患者(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研究,将纳入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中医治疗组,各47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中医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二陈止嗽润肺方及穴位敷贴治疗,各组数据观察: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咳嗽气粗、口干口苦、痰多黄稠、烦躁不安等)积分变化、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变化、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呼气峰流速百分比(PEF%)指标变化、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74%,45/47)高于常规治疗组(82.98%,39/47),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证候(咳嗽气粗、口干口苦、痰多黄稠、烦躁不安等)积分、PaO_(2)及PaCO_(2)、FVC、FEV1、PEF%、IL-4、IL-6、hs-CRP等指标均改善,中医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咳嗽气粗、口干口苦、痰多黄稠、烦躁不安等)积分、PaO_(2)及PaCO_(2)、FVC、FEV1、PEF%、IL-4、IL-6、hs-CRP等指标治疗后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1例恶心,中医治疗组患者1例皮肤过敏,两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P>0.05。结论二陈止嗽润肺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症状及肺功能改善,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支气管炎 二陈止嗽润肺方 穴位敷贴 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吴敏敏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期151-153,共3页
目的 探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0例小儿哮喘缓解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维持治疗(布地奈... 目的 探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0例小儿哮喘缓解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维持治疗(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观察组在采用常规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配合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并随访观察1年,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哮喘发作次数、急诊就医次数和住院次数。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哮喘发作次数、急诊就医次数和住院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患儿哮喘的发作次数、急诊就医次数和住院次数,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该疗法独特、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值得儿科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 小儿 哮喘缓解期
下载PDF
穴位敷贴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肩背部疼痛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黄秀菊 卢小倩 +1 位作者 唐美连 李晓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94-0098,共5页
探讨穴位敷贴与特定电磁波联合治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肩背部疼痛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有纳入4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穴位敷贴联合特定电... 探讨穴位敷贴与特定电磁波联合治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肩背部疼痛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有纳入4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穴位敷贴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NRS评分,以及48小时肩背痛症状消失率,以及出院时止痛效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干预后各时间点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受干预后48小时,肩背部疼痛的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痛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敷贴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背痛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肩背疼痛,提高患者的止痛效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敷贴 特定电磁波 腹腔镜 胆囊切除 肩背疼痛
下载PDF
中药热奄包联合足底穴位敷贴治疗高原原发性失眠症疗效及对患者睡眠效率、生活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马玲 李玉华 +2 位作者 张红智 王骏 王界成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热奄包联合足底穴位敷贴治疗高原原发性失眠症(PI)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睡眠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高原PI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 目的:研究中药热奄包联合足底穴位敷贴治疗高原原发性失眠症(PI)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睡眠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高原PI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热奄包联合足底穴位敷贴,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总时间(TST)、睡眠维持率(SE)、快动眼睡眠相潜伏期(RL)均高于对照组,觉醒时间(AWT)、睡眠潜伏期(SL)、觉醒次数(AT)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项评分和PSQI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联合足底穴位敷贴治疗高原原发性失眠症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提升睡眠效率,改善PSQI评分,增加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中药热奄包 足底穴位敷贴 睡眠效率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严氏苍山太阳炷燎穴位敷贴治疗阳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周文龙 马杰 +1 位作者 严骅 严世芸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47-51,共5页
目的观察严氏苍山太阳炷燎穴位敷贴治疗阳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阳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治疗组72例,两组均给予标准化西药治疗,对照组加用空白自发热贴膏,治疗组加用“严氏苍山太阳炷燎... 目的观察严氏苍山太阳炷燎穴位敷贴治疗阳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阳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治疗组72例,两组均给予标准化西药治疗,对照组加用空白自发热贴膏,治疗组加用“严氏苍山太阳炷燎穴位敷贴”药物自发热贴膏,两组疗程均为90 d。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主次症与兼症分层、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以及B型钠尿肽(BNP)水平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试验过程中,对照组脱落8例、治疗组脱落7例,最终完成试验者130例,其中治疗组65例、对照组65例。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积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③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主次症与兼症分层得到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MLHFQ评分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MLHFQ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⑤治疗后,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均得到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⑥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6MWT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6MWT距离增加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BNP水平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⑧两组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严氏苍山太阳炷燎穴位敷贴对阳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与BNP的改善、运动耐量的提升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阳虚血瘀型 严氏苍山太阳炷燎 穴位敷贴 艾灸 中医药疗法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穴位敷贴联合雷火灸辅助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蒋徐灵 龚桂香 +1 位作者 时增玉 李莲丽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穴位敷贴联合雷火灸辅助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开展临床研究,采用单双号法对患者进行分组,50例单号患者纳入对照组,50例双号... 目的:观察和分析穴位敷贴联合雷火灸辅助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开展临床研究,采用单双号法对患者进行分组,50例单号患者纳入对照组,50例双号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均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辅助应用穴位敷贴治疗,观察组辅助应用穴位敷贴联合雷火灸治疗。比较两组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泡通气量(AV)、每升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KCO),发热、咳嗽、气促、喘息等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效果,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8(IL-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 d后,两组DLCO、AV、KCO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气促、喘息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hs-CRP、TNF-α、IL-2及IL-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辅助应用穴位敷贴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确切,不仅能降低气道反应性,还能缓解躯体不适症状,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敷贴 雷火灸 老年 支气管肺炎
下载PDF
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的效果
8
作者 蔡莲珠 颜小润 +1 位作者 张骄莹 温炜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119-121,共3页
目的 探析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82例,根据奇偶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康复指导... 目的 探析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82例,根据奇偶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康复指导,观察组实施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患肢周径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预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7.56%较对照组的80.49%高(P <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肢、下肢周径均较对照组更小(P <0.05);观察组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红细胞聚集性(EA)均较对照组更低(P <0.05);观察组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Barthel指数(BI)较对照组更高(P <0.05)。结论 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应用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肢周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肢体肿胀 穴位敷贴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效果
下载PDF
基于TLR4/NF-κB通路探讨穴位敷贴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疗效的影响
9
作者 付江平 井小进 +2 位作者 佘悦 刘媛媛 李付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88-91,共4页
目的 分析基于TLR4/NF-κB通路探讨穴位敷贴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左卡巴斯汀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穴位敷贴治疗... 目的 分析基于TLR4/NF-κB通路探讨穴位敷贴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左卡巴斯汀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证候积分变化、鼻通气功能变化、TLR4/NF-κB通路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鼻通气能力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情况更优(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TLR4/NF-κB通路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TLR4/NF-κB通路抑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同时降低治疗后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过敏性鼻炎患儿TLR4/NF-κB通路表达有关,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NF-κB通路 穴位敷贴 过敏性鼻炎 儿童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穴位敷贴联合集束化护理对ICU机械通气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10
作者 吴丽琴 陈兰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9期156-159,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集束化护理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胃肠功能障碍(GI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泉州市第一医院ICU收治的64例GI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接受集束化护...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集束化护理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胃肠功能障碍(GI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泉州市第一医院ICU收治的64例GI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接受集束化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穴位敷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与衰竭(GIDF)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腹围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GIDF评分,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肠鸣音恢复、进食恢复时间,腹围和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集束化护理可改善GID患者胃肠功能,促进排气、排便和身体健康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痞满 胃肠功能障碍 机械通气 重症监护室 穴位敷贴 集束化护理
下载PDF
穴位敷贴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疼痛程度、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1
作者 侯丹 吴文 +2 位作者 陈吉莎 邹炜炜 沈洁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6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疼痛程度、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6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的8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疼痛程度、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6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的8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敷贴,比较两组产后疼痛程度、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产后24、48、72 h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敷贴可缓解经阴道分娩初产妇的产后疼痛,提高其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敷贴 初产妇 舒适度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清热解毒通腑汤配合穴位敷贴辅治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洪超 李庭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250-252,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通腑汤配合穴位敷贴辅治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加用清热解毒通腑汤及穴位敷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通腑汤配合穴位敷贴辅治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加用清热解毒通腑汤及穴位敷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II)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D-LA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解毒通腑汤配合穴位敷贴辅治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胃肠功能障碍 清热解毒通腑汤 穴位敷贴
下载PDF
中药穴位敷贴与康艾注射液在铂类联合化疗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李欣雨 汪欣文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与康艾注射液预防恶性肿瘤患者铂类联合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山西省中医院进行治疗的92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铂...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与康艾注射液预防恶性肿瘤患者铂类联合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山西省中医院进行治疗的92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铂类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与护理,观察组采用穴位敷贴联合康艾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便秘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的方式能够改善恶性肿瘤患者铂类联合化疗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铂类联合化疗 穴位敷贴 康艾注射液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机械排痰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对PCT、SAA及WBC指标的改善
14
作者 魏来 成丽华 +1 位作者 顾悦 张龙英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4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方法,探析机械排痰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对机体炎症指标及预后的影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2月盐城市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运用随机数表...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方法,探析机械排痰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对机体炎症指标及预后的影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2月盐城市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同时使用机械排痰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临床症状变化时间及机体炎症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PCT、SAA及WB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临床症状用时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治疗中运用机械排痰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可改善患儿病理及生理指标,减轻临床症状,有效控制炎性反应,促进患儿身体快速康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排痰 中药穴位敷贴 小儿支气管肺炎 降钙素原 血清淀粉样蛋白A
下载PDF
中医特色护理结合穴位敷贴干预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症状评分及肺功能的影响研讨
15
作者 戴瑞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73-0176,共4页
探讨中药特色护理配合穴位敷贴法对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临床表现及肺功能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诊断出 CVA的80名儿童,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传统的治疗和护理方式,另一组采用中药特征护理配合穴位敷... 探讨中药特色护理配合穴位敷贴法对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临床表现及肺功能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诊断出 CVA的80名儿童,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传统的治疗和护理方式,另一组采用中药特征护理配合穴位敷贴进行干预。对病人临床表现和肺部机能的影响。结果 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之中的FEV1(L)、FVC(L)、FEV1(L)/FVC(%)、PEF(L/s)评分分别为(1.28±0.21)、1.89±0.28)、68.54±5.32)、4.95±1.03),对照组的FEV1(L)、FVC(L)、FEV1(L)/FVC(%)、PEF(L/s)评分分别为(1.47±0.18)、(1.64±0.25)、(64.43±5.41)、(3.90±0.72),观察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其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9.41±3.05),而对照组则为(3.34±1.21)。结论 采用中医特征护理配合穴位敷贴法治疗儿童咳嗽、气喘等病症,可使其得到明显的缓解,同时也可提高其肺功能,提高其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特色护理 穴位敷贴干预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中医症状评分 肺功能影响
下载PDF
通心痹膏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马小东 薛刚 +4 位作者 王道成 汪满意 屈长宏 鲁月凤 殷俊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究通心痹膏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热毒痰瘀、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扬州大学临床中医学院(扬州市中医院)中医辨证属热毒痰瘀、气阴两虚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探究通心痹膏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热毒痰瘀、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扬州大学临床中医学院(扬州市中医院)中医辨证属热毒痰瘀、气阴两虚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CSAP)住院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随机工具进行简单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痹膏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血脂四项水平等相关观察指标,进行临床综合有效率评价;分析患者一般性体征、肝肾功能、血尿便、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2组治疗方案对CSAP患者均有效果,且观察组的临床综合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上升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痹膏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可以改善热毒痰瘀、气阴两虚证CSAP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对降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具有一定作用,且药物经济性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痹 穴位敷贴 耳穴压豆 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发酵白芥子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Th17/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
17
作者 张晴 穆金霞 +3 位作者 屈玉明 郝重耀 张天生 肖楷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 探究发酵白芥子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发酵组、非发酵组及假贴组,每组8只。空白组用生理盐水代... 目的 探究发酵白芥子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发酵组、非发酵组及假贴组,每组8只。空白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干预,其余组大鼠均用卵清蛋白和氢氧化铝混合液致敏建立支气管哮喘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天雾化激发1 h前,地塞米松组给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 mg/kg,1次/d,共10次;发酵组、非发酵组将药物贴敷于大鼠大椎、膻中、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穴,每次5 h,1次/d,共10次;假贴组用同样方法贴敷凡士林;空白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于末次雾化激发时观察各组大鼠哮喘行为并计分;干预结束后,取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取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ELISA法检测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IL-17、IL-22、IL-10、IL-3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假贴组大鼠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受损脱落,管腔明显狭窄,气道壁不完整,肺泡内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肺泡间隔明显增厚;哮喘行为学评分、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7和IL-22水平、肺组织中IL-17和IL-2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0和IL-35水平、肺组织中IL-10和IL-3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和假贴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发酵组、非发酵组大鼠支气管上皮较完整,偶见上皮细胞脱落,支气管黏膜偶见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轻微增生;哮喘行为学评分、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7和IL-22水平、肺组织中IL-17和IL-2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0和IL-35水平、肺组织中IL-10和IL-3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地塞米松组、发酵组、非发酵组间肺组织病理形态、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各炎症指标水平和肺组织中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发酵白芥子穴位敷贴能有效减轻支气管哮喘大鼠哮喘发作症状和气道炎症,降低体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调节Th17/Treg免疫失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气道炎症 发酵白芥子 穴位敷贴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中药膏方固体化棒棒糖联合穴位敷贴在小儿过敏性咳嗽中的应用
18
作者 袁华 黄华 +1 位作者 马海龙 袁洋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 研究中药膏方固体化棒棒糖联合穴位敷贴在小儿过敏性咳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于盐城市中医院儿科就诊的76例过敏性咳嗽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 研究中药膏方固体化棒棒糖联合穴位敷贴在小儿过敏性咳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于盐城市中医院儿科就诊的76例过敏性咳嗽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膏方固体化棒棒糖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2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积分、血常规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并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随访半年期间小儿过敏性咳嗽复发次数。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WBC、CRP低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半年期间,观察组过敏性咳嗽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中药膏方固体化棒棒糖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临床症状积分,减轻炎症反应,且能减少过敏性咳嗽复发次数,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咳嗽 小儿 膏方 固体化棒棒糖 穴位敷贴
下载PDF
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吴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分析穴位敷贴治疗对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7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穴位敷贴联合基础治疗,对照组单纯... 目的:分析穴位敷贴治疗对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7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穴位敷贴联合基础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基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鼻症状总分(TNS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S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RQLQ中除情感维度外,其余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QLQ中的实际问题、鼻部症状及眼部症状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QLQ中除眼部症状和鼻部症状外,其余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基础治疗AR的效果优于单纯基础治疗,可有效减轻相关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穴位敷贴 临床疗效 鼻症状总分 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
下载PDF
揿针疗法联合穴位敷贴对脑梗死后顽固性呃逆患者胃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20
作者 李芳 刘培良 +1 位作者 杨艳娟 付廷飞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640-643,共4页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联合穴位敷贴对脑梗死后顽固性呃逆患者胃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和穴位敷贴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和穴位敷贴联合揿针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联合穴位敷贴对脑梗死后顽固性呃逆患者胃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和穴位敷贴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和穴位敷贴联合揿针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两组收缩频率、收缩幅度、胃排空率,两组精神状态、睡眠、饮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等。结果治疗后,两组sICAM-1、s VCAM-1、GMP-140水平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大(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频率、收缩幅度、胃排空率升高,且观察组收缩频率、收缩幅度、胃排空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精神状态、睡眠、饮食评分升高,且观察组精神状态、睡眠、饮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46%,高于对照组的61.54%(P<0.05)。结论脑梗死后顽固性呃逆患者经揿针疗法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后,收缩频率、收缩幅度、胃排空率升高,且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顽固性呃逆 揿针疗法 穴位敷贴 胃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