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2篇文章
< 1 2 2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穴位疗法缓解产后宫缩痛的选穴规律
1
作者 贝丽君 王慧敏 +1 位作者 徐萌艳 杨若冰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艾灸、针灸、穴位按摩等穴位疗法缓解产后宫缩痛的选穴配伍规律。方法 采用主题词加关键词的检索方式,收集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艾灸、针灸、穴位按摩等穴位疗法缓解产后宫缩痛的选穴配伍规律。方法 采用主题词加关键词的检索方式,收集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数据库和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自建库以来至2023年7月穴位疗法缓解产后宫缩痛的相关文献,应用Excel软件统计所涉穴位处方,对文献类型、研究对象、干预方法,以及腧穴使用频次、分布、归经进行总结。进行穴位频次描述性分析和选穴规律关联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及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高频腧穴进行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结果 (1)共纳入153篇文献,提取处方182条,涉及腧穴42个,总频次576次;(2)腧穴使用频次居前3为关元、气海、三阴交;(3)所选经脉主要为任脉;(4)选穴多在腹部和下肢部;(5)在腧穴配伍方面,关元-气海的支持度最高;(6)频次≥20的高频腧穴可分为2个有效聚类群。结论 穴位疗法缓解产后宫缩痛常用的方法为艾灸,在施治方法及腧穴经络选择上存在一定规律,重视任脉的使用,并结合远近配穴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宫缩痛 穴位疗法 数据挖掘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治疗失眠的穴位疗法
2
作者 田少飞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4年第2期15-16,共2页
身处快节奏生活当中的我们,精神压力随之增加,由此引发的失眠成为常见状态,具体表现为爱发脾气、急躁、伴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症状。
关键词 入睡困难 穴位疗法 失眠 多梦 精神压力 急躁 具体表现
下载PDF
针刺穴位疗法预防全身麻醉脊柱外科术后恶心呕吐的进展
3
作者 彭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89-0192,共4页
术后恶心呕吐(PONV)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在开展全麻脊柱外科手术之后,PONV易使得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并对预后有着一定的影响,故预防PONV已成为目前外科手术患者最为重要的一项管理内容。目前,术后恶心呕吐的发... 术后恶心呕吐(PONV)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在开展全麻脊柱外科手术之后,PONV易使得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并对预后有着一定的影响,故预防PONV已成为目前外科手术患者最为重要的一项管理内容。目前,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机制仍没有明确,但从联合用药、单一用药方式来预防PONV,效果不佳,主要是因药物治疗并不能将PONV完全的预防,再加上部分患者在应用药物后还会出现副作用,从而会加重机体的负担。随着临床对PONV的深入研究,发现非药物干预方法,即针刺疗法有着操作简单、绿色、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能在刺激特殊穴位的同时达到平衡阴阳、对脏腑功能起到调理的效果,会降低PONV的发生。本文针对全身麻醉脊柱外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机制进行分析,评估针刺穴位疗法的作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穴位疗法 预防 全身麻醉 脊柱外科 术后恶心呕吐
原文传递
电刺激穴位疗法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孙卫 习斌 +1 位作者 肖泽埠 罗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22期1-4,20,共5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穴位疗法对脑出血(ICH)术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50例IC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牵伸训练... 目的:探讨电刺激穴位疗法对脑出血(ICH)术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50例IC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牵伸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1 h/次,1次/d,5次/周,持续4周。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穴位疗法,每次选用1~3个主穴,再选若干个配穴,周一至周五操作,每日1次,周六、周日休息,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改良Ashworth分级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实验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改良Ashworth分级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穴位疗法可促进ICH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电刺激穴位疗法 术后康复 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穴位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选穴规律
5
作者 赵一平 范郁山 +4 位作者 贺煜竣 林睿 莫亚茹 黄亮亮 苗芙蕊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9期2374-2378,共5页
目的 总结穴位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穴位疗法治疗DNB的文献,建立选穴处方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治疗DNB... 目的 总结穴位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穴位疗法治疗DNB的文献,建立选穴处方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治疗DNB的腧穴的使用频次、归经、分布部位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SPSS Statistics 26软件的组间连接对腧穴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4.1软件的Apriori算法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68篇文献,提取出91个处方,涉及腧穴63个。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关元、中极、肾俞;63个腧穴主要分布于膀胱经、任脉、脾经、胃经,分布部位为腹部、腰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治疗DNB的腧穴组合有6类,分别为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膀胱俞-肾俞,阴陵泉,水道,足三里,脾俞-三焦俞,次髎-秩边。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最高的腧穴组合为关元-中极,其次为关元-气海,再者为中极-膀胱俞、肾俞-膀胱俞。结论 穴位疗法治疗DNB的选穴主要以温补下元、促进膀胱气化为原则,其腧穴配伍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穴位疗法 选穴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穴位疗法在骨折术后疼痛的应用现状及其选穴规律
6
作者 高银玉 范东英 +1 位作者 高雪华 朱芸娟 《循证护理》 2023年第10期1792-1797,共6页
通过掌握骨折术后疼痛的病因病机,总结治疗骨折术后疼痛的中医适宜技术,并归纳其选穴规律,以期为医护人员筛选中医适宜技术及穴位处方提供参考。
关键词 骨折 穴位疗法 术后疼痛 选穴规律 护理 综述
下载PDF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应用加减正容汤方联合电针穴位疗法的作用研究
7
作者 施思思 郑宏飞 张玉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225-228,共4页
目的分析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应用加减正容汤方联合电针穴位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0例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段进行分组,即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西药干预(设为对照组),2019年1... 目的分析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应用加减正容汤方联合电针穴位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0例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段进行分组,即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西药干预(设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30例患者应用加减正容汤方联合电针穴位疗法(设为观察组),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将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较对照组(73.33%,22/30)高(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OD水平明显高、MDA水平明显低(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P<0.05)。结论加减正容汤联合电针穴位疗法明显缓解了后天麻痹性斜视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改善了机体状态,促进了预后效果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穴位疗法 正容汤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
原文传递
中医穴位疗法联合热奄包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8
作者 周福梅 李鸿菲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2期314-316,共3页
目的 探究中医穴位疗法联合热奄包在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后偏瘫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 目的 探究中医穴位疗法联合热奄包在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后偏瘫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穴位疗法联合热奄包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肢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运动轨迹和外周面积值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运动轨迹和外周面积值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穴位疗法联合热奄包干预用于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偏瘫 中医穴位疗法 热奄包
下载PDF
中医穴位疗法联合阿瑞匹坦三联疗法对高致吐化疗方案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治疗效果
9
作者 杜彦秋 张新法 +4 位作者 管霞 王玉梅 刘敬芹 王洛珍 王京芬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2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疗法联合阿瑞匹坦三联疗法对高致吐化疗方案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临沂市肿瘤医院肿瘤中心接受高致吐化疗方案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疗法联合阿瑞匹坦三联疗法对高致吐化疗方案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临沂市肿瘤医院肿瘤中心接受高致吐化疗方案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阿瑞匹坦三联疗法止吐,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穴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化疗后24 h和第4天的恶心呕吐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营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疗法联合阿瑞匹坦三联疗法对高致吐化疗方案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及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穴位疗法 化疗 不良反应 阿瑞匹坦 地塞米松
下载PDF
穴位疗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斌 尹莹 +3 位作者 罗光伟 贾珉 邹燃 王琼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66-1469,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疗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本院针灸门诊及住院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治疗,治疗组在... 目的:探讨穴位疗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本院针灸门诊及住院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之上结合穴位注射和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哮喘症状积分、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ECP、IL-5、IL-10、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哮喘症状积分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90.0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FEV1、PEF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ECP、IL-5、IL-10水平治疗后3个月明显低于治疗后(P<0.05);治疗组ECP、IL-5、IL-10水平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CD_4^+、CD_4^+/CD_8^+水平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CD_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疗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患者ECP、IL-5、IL-10水平,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疗法 支气管哮喘 缓解期
原文传递
冬病夏治穴位疗法对稳定期脾肾阳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马敏敏 张惠勇 +2 位作者 段晨霞 鹿振辉 郭晓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3-927,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温阳抗寒法"和"穴位疗法"的冬病夏治穴位疗法对稳定期脾肾阳虚型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及在稳定期COPD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 目的:观察基于"温阳抗寒法"和"穴位疗法"的冬病夏治穴位疗法对稳定期脾肾阳虚型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及在稳定期COPD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冬病夏治("温阳抗寒敷贴方"穴位敷贴+"喘可治"穴位注射),2次/周,12次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6个月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肺功能、急性发作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咳、痰、喘、中医证候总积分、日常生活、焦虑心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咳、痰、喘、闷、中医证候总积分、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心理症、焦虑心理、生存质量总积分、FEV1/pre、FEV1/FVC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胸闷、FEV1/pre、FEV1/FVC较治疗前显著加重或下降(P<0.01或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急性发作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温阳抗寒法"和"穴位疗法"的"冬病夏治"特色治疗具改善COPD患者气道通气功能效应,可能延缓或阻止COPD气道通气功能进行性下降;能减少COPD患者急性加重效应,改善COPD患者生存质量,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发挥综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脾肾阳虚 冬病夏治 温阳抗寒法 穴位疗法
原文传递
不同穴位疗法对高强度军训士兵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立红 陈志刚 +2 位作者 沈忠民 董茂生 林建强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疗法对高强度军训士兵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120名男性士兵随机分为训练对照组(n=30)、穴位电疗组(n=30)、穴位艾灸组(n=30)和穴位注射组(n=30)。除训练对照组外,其余3个干预组士兵,从高强度军事训练前2周开始分别...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疗法对高强度军训士兵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120名男性士兵随机分为训练对照组(n=30)、穴位电疗组(n=30)、穴位艾灸组(n=30)和穴位注射组(n=30)。除训练对照组外,其余3个干预组士兵,从高强度军事训练前2周开始分别采用穴位电疗(电疗参数为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20 mA,30 min/次,1次/天)、穴位艾灸(艾条温和灸,30 min/次,1次/天)和穴位注射(生理盐水,1 ml/穴,1/Qod)3种方法刺激双侧足三里穴,连续2周。分别测试各组训练前和训练第1、5天时5 km跑成绩、血浆乳酸(L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训练第1天和第5天,各干预组5 km跑成绩、SOD活力、SOD/MDA比值均显著优于训练对照组(P<0.05,P<0.01),LA含量、MDA浓度均显著低于训练对照组(P<0.01)。训练第5天,穴位电疗组5 km跑成绩显著优于穴位注射组(P<0.01),穴位电疗组与穴位艾灸组SOD活力均显著高于穴位注射组(P<0.05,P<0.01)。四组LA含量、MDA浓度及SOD活力在训练第1天和第5天均显著高于实验前(P<0.01),训练对照组SOD/MDA比值显著低于实验前(P<0.01),各干预组训练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针灸疗法能减少高强度军训士兵机体血乳酸堆积,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效防治运动性疲劳,穴位电疗组疗效略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穴位疗法 乳酸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原文传递
穴位疗法治疗哮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斌 尹莹 +4 位作者 罗光伟 陈奇志 梁亚光 莫松雅 黄白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疗法治疗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哮病缓解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分别采用穴位疗法、穴位注射、舒利迭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2月后(近期)、停止治疗3月后(远期)三个时间点的哮喘症状积分、ACT评分(... 目的:观察穴位疗法治疗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哮病缓解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分别采用穴位疗法、穴位注射、舒利迭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2月后(近期)、停止治疗3月后(远期)三个时间点的哮喘症状积分、ACT评分(Asthma Control Test)、肺功能,并记录3组近、远期疗效情况。结果:在哮喘症状积分、ACT评分、肺功能方面比较:A组近期、远期与B组、C组同期比较,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近期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B组(80.00%)和C组(66.67%),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远期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B组(76.67%)和C组(63.33%),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疗法治疗哮病缓解期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疗法 哮病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穴位疗法治疗哮病的临床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亚光 李斌 +5 位作者 谢俊刚 尹莹 罗光伟 贾珉 莫松雅 黄白银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疗法对哮病缓解期患者临床疗效的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哮病缓解期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穴位疗法,B组给予穴位注射,C组给予舒利迭治疗,共治疗8周... 目的:探讨穴位疗法对哮病缓解期患者临床疗效的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哮病缓解期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穴位疗法,B组给予穴位注射,C组给予舒利迭治疗,共治疗8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近期)和停止治疗3个月后(远期)的哮喘控制情况(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以及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近期)、停止治疗3个月后(远期)的皮质醇(COR)、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白介素5(IL-5)、白介素10(IL-10)的水平,并对3组近远期疗效及COR、CD4^+、CD8^+、CD4^+/CD8^+、IL-5、IL-10)的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近期疗效,A组治疗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B组(80.00%)和C组(6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远期疗效,A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B组(76.67%)和C组(6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2个月后和停止治疗3个月后的COR、CD4^+、CD8^+、CD4^+/CD8^+、IL-5、IL-10的水平与B组、C组同期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疗法通过补肾、健脾、通肺气可能改善哮病患者COR、CD4^+、CD8^+、CD4^+/CD8^+、IL-5、IL-10水平的变化,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疗法 哮病 皮质醇 T淋巴细胞亚群 白介素
下载PDF
抚触联合中药熨穴位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 被引量:4
15
作者 贺进英 王云鹏 +1 位作者 高海妮 张淳珂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23期2934-2935,共2页
目的观察抚触联合中药熨穴位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厌食症小儿4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抚触联合中药熨穴位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儿保颗粒口服,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2%,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 目的观察抚触联合中药熨穴位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厌食症小儿4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抚触联合中药熨穴位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儿保颗粒口服,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2%,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抚触联合中药熨穴位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触 中药熨穴位疗法 小儿厌食症
下载PDF
脑卒中抑郁患者实施情志护理及穴位疗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6
作者 黎佩华 黎佩芳 +1 位作者 梁惠芳 温雅敏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7年第5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1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均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情志护理及穴位疗法。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入院确诊后和治...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1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均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情志护理及穴位疗法。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入院确诊后和治疗20d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20d干预组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情志护理及穴位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情志护理 穴位疗法
下载PDF
创研激光经络穴位疗法治疗耳鸣症 被引量:4
17
作者 邱德明 李少芬 李少敏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8期41-43,共3页
目的探寻理想的耳鸣症治疗方法。于1985年开始激光经络穴位疗法治疗耳鸣症的创研工作,已收治各类耳鸣病人1808例(3307只患耳)。方法应用氦-氖激光治疗仪之光纤头接触性照射医风、翳明、风池、听宫、耳门、百会等穴位,每穴(每次)10~15m... 目的探寻理想的耳鸣症治疗方法。于1985年开始激光经络穴位疗法治疗耳鸣症的创研工作,已收治各类耳鸣病人1808例(3307只患耳)。方法应用氦-氖激光治疗仪之光纤头接触性照射医风、翳明、风池、听宫、耳门、百会等穴位,每穴(每次)10~15min,剂量9.555~286.623J/cm2,每日治疗1次,7~14天为1疗程。结果1808例3307耳近期疗效耳鸣消失1469例(81.25%)2686耳(81.22%)、显著减轻和减轻313例(17.31%)577耳(17.45%)、无效26例(1.44%)44耳(1.33%),总有效率98.56%例98.67耳;其中1139例2043耳随访观察1~9年,结果耳鸣消失936例(82.18%)1678耳(82.14%)、显(有)效188例(16.51%)340耳(16.64%)、无效15例(1.32%)25耳(1.22%),总有效率98.68%例98.78%耳。结论激光经络穴位疗法治疗耳鸣症是作者首创的成果技术,其近期疗效良好、远期效果稳定而理想,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治疗 激光经络穴位疗法 氦-氖激光 首创
下载PDF
激光经络穴位疗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2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邱德明 马兴德 邱素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笔者于1985~1994年应用激光经络穴位疗法(LMPT)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DUB)症124例,临床近期治愈104例,占83.9%;有效18例,占14.5%;无效2例,占1.6%;总有效率98.4%。其中78例经过... 笔者于1985~1994年应用激光经络穴位疗法(LMPT)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DUB)症124例,临床近期治愈104例,占83.9%;有效18例,占14.5%;无效2例,占1.6%;总有效率98.4%。其中78例经过1~5年随访,痊愈64例,占82.0%;有效13例,占16.7%;无效1例,占1.3%;总有效率为98.7%。临床结果表明,LMPT治疗DUB症的近期疗效良好,远期效果满意,具有推广应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子宫出血 子宫出血 穴位疗法 激光
下载PDF
经脉通治疗仪隔姜片穴位疗法预防痔瘘术后尿潴留4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革兰 李婷珊 黄颖娴 《齐鲁护理杂志》 2014年第12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脉通治疗仪隔姜片穴位疗法预防痔瘘术后患者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痔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吴茱萸盐袋加穴位局部热敷按摩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 目的:探讨经脉通治疗仪隔姜片穴位疗法预防痔瘘术后患者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痔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吴茱萸盐袋加穴位局部热敷按摩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经脉通治疗仪隔姜片穴位疗法。观察三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膀胱尿液潴留量,第1次排尿时间及排尿量,尿潴留与其性别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及常规组(P<0.05),观察组膀胱内尿量<400 ml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和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距第1次排尿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和常规组(P<0.05),而排尿量则明显多于对照组和常规组(P<0.01);发生尿潴留的患者中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经脉通治疗仪通过局部加热刺激穴位,结合隔姜穴位治疗,辅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排尿时间,增加患者术后第1次排尿量,降低尿潴留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瘘术后 经脉通治疗仪 姜片 穴位疗法 尿潴留
下载PDF
心肝宝胶囊联合肝病治疗仪穴位疗法治疗老年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翔 尚双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33期3720-3723,共4页
目的评价心肝宝胶囊联合肝病治疗仪穴位疗法治疗老年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4例老年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肝病治疗仪穴位... 目的评价心肝宝胶囊联合肝病治疗仪穴位疗法治疗老年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4例老年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肝病治疗仪穴位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肝宝胶囊,2组治疗时间均为48周。治疗后,评价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血清肝功能指标、HBV DNA水平、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并检测肝脾影像学指标(脾厚度、脾静脉内径及门静脉内径)水平。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HBV DNA载量均显著下降(P均<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脾影像学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P均<0. 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心肝宝胶囊联合肝病治疗仪穴位疗法治疗老年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效果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值得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肝宝胶囊 肝病治疗仪穴位疗法 老年人 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