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心识心与穷理尽心——朱子关于心灵自身理解问题的论辩与深化
1
作者 李健芸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在心灵自身理解问题上,朱子有其独特的思考。通过批判当时思想界普遍存在的“察心”“识心”“观心”之类的说法,朱子指出心灵的自身理解不能停留于将心灵的目光聚焦在旋起旋灭的知觉运用上,更非以心灵自身为对象加以观照和探寻。这两... 在心灵自身理解问题上,朱子有其独特的思考。通过批判当时思想界普遍存在的“察心”“识心”“观心”之类的说法,朱子指出心灵的自身理解不能停留于将心灵的目光聚焦在旋起旋灭的知觉运用上,更非以心灵自身为对象加以观照和探寻。这两种做法,前者无视心灵活动所依之根据,于实践上无益,后者则在理论上存在根本的困难。在朱子看来,心灵真正的自身理解就是把握心灵的本质和心灵活动所依之根据,即天理。心灵通达真己之路不能通过空洞的自身直观而达到,而是要通过具体而丰富的即物穷理过程,才能最终抵达作为心、物、心物关联之共同根据的天理。朱子所展示出来的思想,将心灵自身理解这一哲学问题推进到新的思考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心 观心 尽心 格物穷理
下载PDF
论朱子对“格物”工夫的分说与会通——以“穷理”“择善”“致知”为考察中心
2
作者 赵项飞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在不同的情境下,朱子对“格物”工夫有不同的诠释方式。当立足于形下世界时,他认为“格物”便是“穷理”,其目的在于明事物“所以然”与“所当然”之理;当立足于形上本体时,他认为“格物”便是“择善”,其目的在于明自身禀赋于天的“仁... 在不同的情境下,朱子对“格物”工夫有不同的诠释方式。当立足于形下世界时,他认为“格物”便是“穷理”,其目的在于明事物“所以然”与“所当然”之理;当立足于形上本体时,他认为“格物”便是“择善”,其目的在于明自身禀赋于天的“仁义礼智”之性;当立足于本体之发用时,他认为“格物”便是“致知”,其目的在于确立“应接事物”的光明“主宰”之心。在朱子看来,“致知格物,便是择善”。因此,“穷理”“择善”“致知”三者之间名异而实同,皆可会通于“格物”。由此可以澄清朱子的“格物”工夫,既具有认识论的意义,又具有修养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格物 穷理 择善 致知
下载PDF
明末清初“格物穷理之学”中的科学思想
3
作者 景天魁 魏厚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72-79,共8页
“格物穷理”一词源于宋明理学,是中国本有的概念。徐光启等一批明末清初士人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吸收了大量科学思想,并将之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格物穷理”加以改造,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思想——“格物穷理之学”。“格物... “格物穷理”一词源于宋明理学,是中国本有的概念。徐光启等一批明末清初士人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吸收了大量科学思想,并将之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格物穷理”加以改造,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思想——“格物穷理之学”。“格物穷理之学”中蕴含着实证性、实验性科学思想和实用性科学技术。实证是“格物穷理”之体,实验是“格物穷理”之法,实用是“格物穷理”之用,三者一起构成完整的“格物穷理之学”。“格物穷理之学”的发展,不仅是当时士人用之改造中国社会的群学自觉,还是一场推动当时中国向近代科学化转变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格物穷理之学” 科学思想 实证 实验 实用
下载PDF
宋明理学格物穷理思想对法象药理学构建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胜 秦竹 +1 位作者 熊洪艳 马凤丽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6,共3页
以张载、程颢、程颐、朱熹、薛瑄等宋明理学家为代表,从分析他们的格物论入手,指出其格物穷理思想对法象药理学构建所起的重要影响。宋明理学与法象药理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最终使中医药发展没有走上科学实证的道路。应当正确、全... 以张载、程颢、程颐、朱熹、薛瑄等宋明理学家为代表,从分析他们的格物论入手,指出其格物穷理思想对法象药理学构建所起的重要影响。宋明理学与法象药理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最终使中医药发展没有走上科学实证的道路。应当正确、全面认识传统文化思想与中医药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格物穷理 法象药理学
下载PDF
哲学之为穷理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嘉映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哲学追索根本的道理,使各种道理贯通的道理。追索根本道理,不是无限向前追逐,而是对道理之为道理进行反思。穷理并不是从一个现成道理追向另一个隐藏更深的现成道理或曰客观规律,仿佛它像对象那样独立于人类理解,可从外部加以掌握。根... 哲学追索根本的道理,使各种道理贯通的道理。追索根本道理,不是无限向前追逐,而是对道理之为道理进行反思。穷理并不是从一个现成道理追向另一个隐藏更深的现成道理或曰客观规律,仿佛它像对象那样独立于人类理解,可从外部加以掌握。根本道理作为反思之理,始终与我们对道理的领会和理解密不可分。道理只在语言中获得其确定的形式。概念考察是穷理的核心。概念考察关心的不是语义学,是道理。哲学是对常理的反思,这种反思须借助自然概念展开。一个哲学家对某一概念的使用,可能与我们通常的用法不尽相同,但他的这种新用法,只能依据延伸这个概念原本所包含的道理,而不是通过对这个概念进行人为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理 穷理 反思 自然概念
下载PDF
略论朱子学中的穷理精密派——以“北溪之陈、双峰之饶”为中心 被引量:8
6
作者 许家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29-35,66,共8页
陈淳与饶鲁被吴澄视为朱子学中穷理精密派之代表,陈淳的穷理精密充分体现于《北溪字义》对朱子《四书》范畴的训释,饶鲁的穷理之学则见诸对朱子《四书集注》的批判性阐释。饶鲁通过对文本之义的细致解析,剖析了朱注存在过粗、隔层等偏... 陈淳与饶鲁被吴澄视为朱子学中穷理精密派之代表,陈淳的穷理精密充分体现于《北溪字义》对朱子《四书》范畴的训释,饶鲁的穷理之学则见诸对朱子《四书集注》的批判性阐释。饶鲁通过对文本之义的细致解析,剖析了朱注存在过粗、隔层等偏离文意的多种情况,并以通贯比较的方法,指出朱注在综合与分析上的差失,又从工夫实践着眼批评朱注的空泛不足。陈淳、饶鲁治学虽皆具穷理精密之特点,然陈淳以畅通发明朱注为宗旨,更具照着讲的意味;饶鲁对朱注的各种挑刺,则颇有入室操戈而接着讲的精神。从穷理精密这一治学特色的角度来考察朱子学派,是对据地域、师承等因素划分朱子学派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朱子学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淳 饶鲁 朱子学 穷理精密派
下载PDF
从“学而时习”到“静坐穷理”——儒学的笃行精神及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弱化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30,共8页
"学而时习"展现了先秦儒学的笃行精神,这一精神深刻关联着儒学的实学性,儒学因其"为己性"与"事功性"而彰显实学品格,此品格之落实则在于笃行。然而,在宋明理学那里,由于其论学重点向"静坐"和&q... "学而时习"展现了先秦儒学的笃行精神,这一精神深刻关联着儒学的实学性,儒学因其"为己性"与"事功性"而彰显实学品格,此品格之落实则在于笃行。然而,在宋明理学那里,由于其论学重点向"静坐"和"穷理"的"逻辑性"转移,笃行精神因此而被弱化,宋明理学便也难免背实蹈虚和流荡之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儒学 笃行 宋明理学 穷理 复性 静坐
下载PDF
《易传》性命合一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玉建 《管子学刊》 CSSCI 2011年第4期39-43,共5页
作为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哲学的集大成者,《易传》对先秦尤其是战国时期儒家争辩愈来愈激烈的性命论这一哲学主题,给予了积极、正面的理论回应。《易传》确立的以"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为标识的性命合一论,既是对先秦儒家性命论... 作为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哲学的集大成者,《易传》对先秦尤其是战国时期儒家争辩愈来愈激烈的性命论这一哲学主题,给予了积极、正面的理论回应。《易传》确立的以"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为标识的性命合一论,既是对先秦儒家性命论的一次全面、深刻的理论整合与开新,同时对后世儒家性命之学的演变与发展,具有范导性的哲学意义。本文从性命范畴内涵的确立、性命合一论的理论建构等方面,分析、揭示了《易传》性命之学的思想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性命合一 穷理 尽性 至于命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微信传播中的语言哲学——日常词语穷理的困惑与出路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涛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8-91,共4页
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媒体时代,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微信传播最为广泛和迅捷。微信传播的核心在于揭示和探究事理,日常说理词尤显重要。当前,微信穷理面临诸多困惑,因为其语言经常掩盖了思想,有必要反思和寻求摆脱困惑的出路。具体说来,微... 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媒体时代,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微信传播最为广泛和迅捷。微信传播的核心在于揭示和探究事理,日常说理词尤显重要。当前,微信穷理面临诸多困惑,因为其语言经常掩盖了思想,有必要反思和寻求摆脱困惑的出路。具体说来,微信语言一方面要摆脱主体习惯性偏见的困惑;另一方面要避免因语言模糊性所带来的束缚。探究日常词语穷理的困惑与出路有利于辨析微信信息的价值和改善微信传播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传播 主体习惯性偏见 日常词汇 穷理
原文传递
“格物穷理”巧循自然——《天工开物》造物思想的生态意蕴与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5-109,共5页
通过对以《天工开物》为主体的宋应星相关文献的研究,归纳出宋应星所践行的基于明代社会背景与知识脉络的"格物穷理"认识论,以及这一认识论与《天工开物》中所呈现的"巧循自然"造物方法论之间的密切关联。指出《天... 通过对以《天工开物》为主体的宋应星相关文献的研究,归纳出宋应星所践行的基于明代社会背景与知识脉络的"格物穷理"认识论,以及这一认识论与《天工开物》中所呈现的"巧循自然"造物方法论之间的密切关联。指出《天工开物》造物思想是在明代社会与技术背景的基础上,对传统造物智慧中顺承自然这一生态意识的理性建构与深入拓展,从而揭示其自觉而深刻的生态意蕴与恒久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工开物》 造物思想 格物穷理 巧循自然
下载PDF
论“即物穷理”之“即”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旭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57,共5页
在对"即物"说的研究中,通过对"即"字的字源学与语用学分析,认为"即"这个字的源初意义在于:在共同在场中的不断去远,并且进入……之中,与……融合为一。以此为出发点,重新阐释了"即物穷理"说、&... 在对"即物"说的研究中,通过对"即"字的字源学与语用学分析,认为"即"这个字的源初意义在于:在共同在场中的不断去远,并且进入……之中,与……融合为一。以此为出发点,重新阐释了"即物穷理"说、"即物以物物"说以及与"即"相关的一些哲学命题,指出"即物"说体现着一种与物合一,切入事物本身之存在的思维方式,也是人达到"物物而不物与物"这一境界的唯一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物 穷理 与物合一
下载PDF
张载的“大心无我”“穷理尽性”的心性功夫论析解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锋航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1-26,共6页
功夫论是张载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张载心性理论在个人修养、实践层面的落实和体现。张载的心性工夫论是把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与《中庸》的"至诚"、"尽性"和《易传》的"穷神知化"、&qu... 功夫论是张载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张载心性理论在个人修养、实践层面的落实和体现。张载的心性工夫论是把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与《中庸》的"至诚"、"尽性"和《易传》的"穷神知化"、"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整合和提升,提出了"大其心"的直觉体认方法。张载的功夫论表现为一个"成性"的修养过程,最终实现"至于命"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大其心 穷理尽性 心性工夫论
下载PDF
《穷理查德年鉴》中的实用主义文化传统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爱军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6期83-88,共6页
实用主义哲学是美国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的美国,与清教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穷理查德年鉴》是富兰克林的传世经典之一,其中所倡导的伦理观和价值观是美国资本主义精神的原动力,和美国实用主义文... 实用主义哲学是美国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的美国,与清教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穷理查德年鉴》是富兰克林的传世经典之一,其中所倡导的伦理观和价值观是美国资本主义精神的原动力,和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实用主义 文化传统 本杰明·富兰克林 穷理查德年鉴
下载PDF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论语》“学而”章与君子之道
14
作者 周浩翔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69,共6页
《论语》以"学而"章开篇,首言学。孔子率先垂范,一生学而不厌,好学不已,教弟子博学约礼,多识前言往行,可知"学"之一事乃孔门家法。儒家之学作为成德之教,首重为学。孔门论学,乃"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学。&... 《论语》以"学而"章开篇,首言学。孔子率先垂范,一生学而不厌,好学不已,教弟子博学约礼,多识前言往行,可知"学"之一事乃孔门家法。儒家之学作为成德之教,首重为学。孔门论学,乃"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学。"时习而悦"是君子成己之象,"有朋自远方来而乐"是君子成人之象,成己、成人皆所以穷理以尽性。"人不知而不愠",乃所以为君子之道,而君子之道,贵在知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理 尽性 知命 《论语》 君子
下载PDF
张载的“穷理”说
15
作者 方旭东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0-89,共10页
关键词 穷理 张载 二程 道学 诠释
下载PDF
论牟宗三对“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解读
16
作者 黎馨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2-145,共4页
在《易传》中天人相通带有道德和理性的色彩,"生生"是天的特性,也是人的特性,落实于人就是人主体性力量的存在,牟先生指出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正面的意义",即人通过道德实践而上达不已之"天命&q... 在《易传》中天人相通带有道德和理性的色彩,"生生"是天的特性,也是人的特性,落实于人就是人主体性力量的存在,牟先生指出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正面的意义",即人通过道德实践而上达不已之"天命"与《易传》的整个体系符合。但是《说卦传》中"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天命"的本意更接近"命运"的意味,牟先生将"至于命"界定为"道德实践无法跨越的界限",也可以说是敏锐而忠实的。进一步对比《孟子》"天命"观,其内涵既有命运、命限的意味,又有道德的内容,并且是笼统的用"命运、命限"含摄"道德之正命","天"或"天命"并非全善。综合"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两方面内容,其与"尽心知性知天"有其一致性,牟宗三先生对两者比拟自有其一定的道理。总的来说,自孔子到孟子至于《易传》,"天"的神性和不可知的因素被逐渐的削弱,人主体性的强调和自信成为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孔子 孟子
下载PDF
格物、致知与居敬、穷理——政治伦理视野下朱熹忠德修养的主要方法与实践路径
17
作者 欧阳辉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17-126,共10页
格物、致知、居敬和穷理是朱熹忠德修养的主要方法与实践路径。格物和致知主要体现为朱熹的忠德认识论,是属于"道问学"的修养进路。居敬和穷理主要体现为道德实践论,是属于"尊德性"的修养进路。格物和致知属于朱熹... 格物、致知、居敬和穷理是朱熹忠德修养的主要方法与实践路径。格物和致知主要体现为朱熹的忠德认识论,是属于"道问学"的修养进路。居敬和穷理主要体现为道德实践论,是属于"尊德性"的修养进路。格物和致知属于朱熹忠德修养实践"外在超越"的范畴,强调外在的"客观知识范畴"。居敬和穷理则属于忠德修养实践的"内向超越"的范畴,强调的是"主体价值范畴"。格物、致知、居敬、穷理一脉相承,四者相互促进、互相转化、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朱熹忠德思想的养成,是忠德之人可学而至最基本的修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德 格物 致知 居敬 穷理
下载PDF
李时珍“格物穷理”之否定观
18
作者 王宗仁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24,共2页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此诗高度概括了为学者格物穷理的追求:经由一番月影徘徊的迷茫始得活水,清甜自知,淋漓酣畅。不仅大理学家朱子有如此感慨,一切有大成就者均不能例外,明...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此诗高度概括了为学者格物穷理的追求:经由一番月影徘徊的迷茫始得活水,清甜自知,淋漓酣畅。不仅大理学家朱子有如此感慨,一切有大成就者均不能例外,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尤其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穷理 李时珍 否定观 医药学家
下载PDF
“穷理盘道要修的真功夫”--读陈嘉映《说理》
19
作者 陈常燊 《哲学分析》 2011年第5期185-196,共12页
在近年来的系列文著、访谈中,陈嘉映先生多次提到“哲学是讲道理的艺术”、“哲学在于穷理”等旨趣,所言看似平淡,实则凝聚了先生数十年哲学思考之结晶。从《泠风集》到《语言哲学》,从《从感觉开始》到《哲学·科学·常识》,
关键词 穷理 语言哲学 说理 旨趣 平淡 感觉
下载PDF
求知穷理 利国为民
20
作者 王思斌 《浙江学刊》 CSSCI 1996年第5期137-137,共1页
求知穷理 利国为民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思斌教授我国社会学的产生是以“经世之学”的面貌出现的,自其诞生之日起它便将沉重的责任和执着的追求置于自己的肩上。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面对我国社会变革的呼唤和国际学术... 求知穷理 利国为民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思斌教授我国社会学的产生是以“经世之学”的面貌出现的,自其诞生之日起它便将沉重的责任和执着的追求置于自己的肩上。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面对我国社会变革的呼唤和国际学术发展的激励,我国社会学逐渐确定了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社会变迁 穷理 理论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学 社会结构 我国社会 进城农民 家庭结构的变化 社会科学期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