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0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物与结膜炎患病风险的相关分析
1
作者 易湘龙 雒梅 +3 位作者 王怡佳 胡鹿梅 沙玛丽·哈力木别克 王凯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251-1257,共7页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物与结膜炎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以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8494例结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同时期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CO)、颗粒物(PM2.5和PM10)、臭...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物与结膜炎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以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8494例结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同时期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CO)、颗粒物(PM2.5和PM10)、臭氧(O3)、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日均浓度以及温度、湿度的日均值。采用准泊松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分布式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以及随机森林分析空气污染指标与结膜炎患病风险的相关性。分别对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等的结膜炎人群进行亚组分析。结果CO短期暴露与结膜炎门诊就诊人数相对风险之间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滞后3 d时,CO短期暴露对结膜炎每日门诊就诊人数相对风险影响显著,相应的效应估计为1.006(1.002,1.010)。亚组中女性人群、19~64岁人群、处于暖季的人群为结膜炎易感人群。结论乌鲁木齐大气中的CO短期暴露与结膜炎患病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疾病 时间序列分析 空气污染物 门诊就诊 结膜炎
下载PDF
北京市某区空气污染物与医院门诊量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朱春晓 刘晓涛 +2 位作者 张蕊 石琼 甄国新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4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某区的空气污染物与医院门诊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2018年某区医院日门诊总量和分病种日门诊量以及同期的环保每日监测资料,比较空气污染物与医院门诊量的关系。结果NO_(2)超标日的日门诊总量高于达标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目的探讨某区的空气污染物与医院门诊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2018年某区医院日门诊总量和分病种日门诊量以及同期的环保每日监测资料,比较空气污染物与医院门诊量的关系。结果NO_(2)超标日的日门诊总量高于达标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62,P=0.006);NO_(2)、CO、PM_(10)、PM_(2.5)超标日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日门诊量高于达标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NO_(2)=-6.488,PNO_(2)<0.001;ZCO=-2.402,PCO=0.016;ZPM_(10)=-4.343,PPM10<0.001;ZPM_(2.5)=-3.317,PPM_(2.5)=0.001);NO_(2)、PM_(2.5)超标日的循环系统疾病的日门诊量高于达标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NO_(2)=-3.629,PNO_(2)<0.001;ZPM_(2.5)=-3.009,PPM_(2.5)=0.003);PM_(2.5)超标日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高于达标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93,P=0.007)。结论北京市某区空气污染增加可能对医院门诊量、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增加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物 门诊量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下载PDF
泰州市空气污染物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门诊量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3
作者 王莉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28-432,共5页
目的研究空气污染物浓度与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门诊就诊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泰州市2022年某综合性医院全年逐日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门诊量,及每日PM_(10)、PM_(2.5)、SO_(2)、NO_(2)、CO、O_(3)⁃8h等污染物数据,以及日均温度、湿度、气... 目的研究空气污染物浓度与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门诊就诊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泰州市2022年某综合性医院全年逐日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门诊量,及每日PM_(10)、PM_(2.5)、SO_(2)、NO_(2)、CO、O_(3)⁃8h等污染物数据,以及日均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空气污染物浓度与门诊量的关系。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除PM_(2.5)与O_(3)⁃8h间不相关,其余空气污染物间均两两相关(P值均<0.05)。单污染物模型中,PM_(2.5)、PM_(10)、O_(3)⁃8h、SO_(2)日均质量浓度每升高10μg/m^(3),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分别增加1.51%(95%CI:0.97%~2.06%)、0.49%(95%CI:0.17%~0.82%)、5.67%(95%CI:0.96%~10.6%)、0.31%(95%CI:0.06%~0.55%);CO日均质量浓度每升高100μg/m^(3),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增加0.37%(95%CI:0.05%~0.70%);NO_(2)日均质量浓度每升高10μg/m^(3),循环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0.75%(95%CI:0.19%~1.30%)。双污染物模型中,纳入其他污染物,PM_(2.5)和NO_(2)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和循环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PM_(2.5)和NO_(2)质量浓度的升高可能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发病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物 PM_(2.5) PM_(10) 呼吸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基于空气污染物控制的历史文化街区外部空间形态优化策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4
作者 刘晖 林紫珊 王雨萌 《新建筑》 2023年第6期138-143,共6页
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历史文化街区易受到交通污染的影响,对其空气污染状况的研究可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提供环境品质提升方面的对策。选取武汉市16个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厘清街区空间形态与空气污染物扩散分布... 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历史文化街区易受到交通污染的影响,对其空气污染状况的研究可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提供环境品质提升方面的对策。选取武汉市16个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厘清街区空间形态与空气污染物扩散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历史文化街区空气污染物扩散分布的重要因素是街区的街道空间形态与建筑布局。继而基于污染物控制,针对性提出外部空间形态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空气污染物 数值模拟 外部空间
下载PDF
育龄男性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与不育风险关联:重庆市PREBIC队列研究
5
作者 郭瑛 陈卿 +11 位作者 王童 周文正 周妮娅 杨桓 李丽丽 王艺蒙 孙磊 敖琳 刘晋祎 周玮 漆洪波 曹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93-901,共9页
目的探讨育龄男性的空气污染物(PM_(10)、PM_(2.5)、SO_(2)、O_(3)、NO_(2)、CO)暴露水平与不育风险的关联。方法重庆市孕前生殖健康与出生结局队列(Preconception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Birth Outcomes Cohort,PREBIC)于2018年11月... 目的探讨育龄男性的空气污染物(PM_(10)、PM_(2.5)、SO_(2)、O_(3)、NO_(2)、CO)暴露水平与不育风险的关联。方法重庆市孕前生殖健康与出生结局队列(Preconception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Birth Outcomes Cohort,PREBIC)于2018年11月开始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招募进行孕前健康检查的育龄男性建立基线,随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12个月无保护性交后未能实现临床妊娠的定义为不育。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评估研究对象入组前3个月(生精周期)个体化空气污染暴露水平。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单污染物模型分析男性空气污染物暴露对不育的影响及关键易感窗口,双污染物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贝叶斯核机器回归模型分析空气污染物对不育的联合影响及交互作用。结果共有2297名男性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在进行多重检验校正后,男性入组前90 d PM_(10)暴露水平最高四分位数与最低四分位数相比较,不育的相对风险提高29.3%(OR=1.293,95%CI:1.022~1.636,P=0.008)。关键易感窗口的分析中,PM_(10)在0~90 d各阶段均呈现出与不育的关联,未观察到显著的易感窗口。空气污染物的联合效应及交互作用分析中未观察到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结论男性PM_(10)暴露可能会增加不育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物 不育 联合效应 交互作用 窗口期 生殖健康
原文传递
基于自适应时序分解的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凌德森 王晓凯 朱涛 《测控技术》 2023年第1期83-91,98,共10页
为准确、有效地预测空气污染物浓度,建立了基于自适应完整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排列熵(PE)的门控循环单元(GRU)空气污染物预测模型。首先利用CEEMDAN算法对非线性信号的自适应分解能力将原始序列分解为一组不同频率、复杂度的固... 为准确、有效地预测空气污染物浓度,建立了基于自适应完整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排列熵(PE)的门控循环单元(GRU)空气污染物预测模型。首先利用CEEMDAN算法对非线性信号的自适应分解能力将原始序列分解为一组不同频率、复杂度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和一个残差分量(REC),其次根据PE算法将复杂度相近的IMF分量和REC一起进行重新组合,最后将重组后的子序列分别使用GRU模型进行预测,并将子序列预测结果相加得到最终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EEMDAN-PE-GRU模型预测的误差明显低于其他模型,验证了该模型对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 自适应完整集成经验模态分解 排列熵 门控循环单元 神经网络
下载PDF
气象因素与空气污染物对上消化道出血就诊人次的影响
7
作者 郑频 覃宗帅 +1 位作者 陈海燕 覃月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229-1236,共8页
目的:分析百色市气象因素与空气污染物对百色市上消化道出血就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2021年百色市空气污染数据、气象数据和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就诊信息。基于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控制混杂因素的影... 目的:分析百色市气象因素与空气污染物对百色市上消化道出血就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2021年百色市空气污染数据、气象数据和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就诊信息。基于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分别构建当日浓度(lag0)、滞后1~7 d(lag1~lag7)的大气污染物的单污染物模型,并计算相对危险度和比值比及其95%可信区间(95%CI)。选取比值比最高时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最佳滞后日浓度,采用双变量响应面模型,进行单污染物—气温交互模型分析。结果:上消化道出血就诊人次1391例。大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臭氧(O_(3)-8 h)浓度与日均气温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呈负相关关系(P<0.01),其中与PM_(10)关联性最强(ρ=0.950)。相对于参考温度20℃,低温(7℃)在滞后lag2和lag6分别使百色市人群上消化道出血就诊人次增高1.25(95%CI:1.0055~2.2052)、1.32(95%CI:1.0012~2.9860)。PM_(2.5)、PM_(10)、SO_(2)、NO_(2)在最佳滞后日可分别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就诊人次上升0.34%(95%CI:1.0007~1.0062)、0.26%(95%CI:1.0005~1.0047)、0.86%(95%CI:1.0019~1.0153)、1.31%(95%CI:1.0050~1.0213)。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中温与高浓度PM_(2.5)对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存在协同增强效应(RERI=0.674,95%CI:0.395~0.952)。结论:低温和PM_(2.5)、PM_(10)、SO_(2)、NO_(2)污染物暴露会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素 空气污染物 上消化道出血 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广西百色市气象因素与空气污染物对眼干燥症的影响
8
作者 何乾尚 韦涛 +3 位作者 陈丰 黄成飞 陈湘西 农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3期99-105,110,共8页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气象因素与空气污染物对眼干燥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2022年百色市人民医院眼干燥症患者门诊就诊信息,并收集同期百色市气象资料和大气污染物数据。运用基于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气象因...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气象因素与空气污染物对眼干燥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2022年百色市人民医院眼干燥症患者门诊就诊信息,并收集同期百色市气象资料和大气污染物数据。运用基于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气象因素、空气污染物与眼干燥症门诊就诊人次的相关性,并进一步采用双变量响应面模型对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物对眼干燥症发病风险的交互作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2018—2022年百色市人民医院眼干燥症日均门诊就诊人次为1.0人次。相对于平均气温23.8℃,高温(37.5℃)在滞后3 d时可使眼干燥症门诊就诊人次增高1.255倍(95%CI:0.861~1.830),低温(7℃)在0 d时可使眼干燥症门诊就诊人次上升1.215倍(95%CI:0.660~2.236)。相对于平均风速1.8级,高风速(7级)在滞后2 d时可使眼干燥症门诊就诊人次增高2.297倍(95%CI:0.534~9.880)。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高温与高浓度臭氧(O_(3))或一氧化碳(CO)交互项显著(P<0.05)。结论高温和低温、高风速会增加百色市眼干燥症门诊就诊人次,且高温时高浓度O_(3)、CO对就诊人次的影响效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空气污染物 眼干燥症 广义相加模型 时间序列研究 交互作用
下载PDF
塑胶运动场空气污染物的无人机采样与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莫汶政 邹颖通 +5 位作者 黄乔芸 陈伟妮 李思杰 李佳佳 乔佳 胡斌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1-258,共8页
在高温环境下,塑胶运动场通常会持续释放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健康风险的挥发性有机物。本研究采用无人机载固相微萃取-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现场分析塑胶运动场的空气污染物,检测出挥发性空气污染物苯并噻唑和苯,并使用标准品与... 在高温环境下,塑胶运动场通常会持续释放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健康风险的挥发性有机物。本研究采用无人机载固相微萃取-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现场分析塑胶运动场的空气污染物,检测出挥发性空气污染物苯并噻唑和苯,并使用标准品与标准谱图验证。实验进一步考察了方法的稳定性、灵敏度和定量检测等性能,并测定了几个运动场的空气污染物含量。此外,还考察了在不同高度和不同气温条件下苯并噻唑和苯的扩散与分布。结果发现,苯并噻唑和苯污染物主要集中于近地面,并且主要在高温条件下产生。无人机载固相微萃取-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快速测定不同空域中的空气污染物及其分布情况,有望为复杂环境条件下污染物的现场分析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固相微萃取(SPME) 便携式质谱 塑胶运动场 垂直分布 空气污染物
下载PDF
空气污染物诱导肺(呼吸)毒性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曹美宜 曾悦 黄清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7,共10页
诱发肺(呼吸)毒性/疾病是空气污染物暴露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表观遗传修饰与肺(呼吸)功能密切相关,其在空气污染物暴露致肺(呼吸)毒性中的作用机制已引起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颗粒物、香烟烟雾、柴油机尾气及其他空气污染物通过调控... 诱发肺(呼吸)毒性/疾病是空气污染物暴露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表观遗传修饰与肺(呼吸)功能密切相关,其在空气污染物暴露致肺(呼吸)毒性中的作用机制已引起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颗粒物、香烟烟雾、柴油机尾气及其他空气污染物通过调控表观遗传修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ncRNAs等)诱导肺(呼吸)毒性的机制研究进展,指出空气污染物暴露可改变生物体的表观遗传修饰特征,导致相关基因表达失调、炎症反应、细胞凋亡、DNA损伤,从而诱发一系列肺(呼吸)毒性/疾病,并总结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希望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物 肺(呼吸)毒性 表观遗传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空气污染物监测的大气环境治理措施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代廷宽 杨海毅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3年第6期65-68,共4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国家对空气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为准确掌握空气污染的情况,相关部门通过利用空气污染物监测获取大量数据信息、制定大气环境治理方案的方式,多举措做好空气污染物监测工作,...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国家对空气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为准确掌握空气污染的情况,相关部门通过利用空气污染物监测获取大量数据信息、制定大气环境治理方案的方式,多举措做好空气污染物监测工作,全面提高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实效。文章基于空气污染物监测对大气环境治理进行研究,阐述了空气污染物监测的内容和技术方法,以及大气环境治理的创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气环境治理措施,以期通过研究为优化空气污染物监测和大气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物监测 大气环境治理 技术方法 措施
下载PDF
新装修房屋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甜甜 薛利新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3期142-144,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性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因此,人们购置新房或翻新旧房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促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性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因此,人们购置新房或翻新旧房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促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技术的革新带来了更多种类的新型装修材料,与之同时而来的是更加复杂多样的空气污染物。本文主要分析近年来新装修房屋内空气污染物及其常见来源和防治措施,为有效控制室内空气污染,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和保障居民身体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装修 室内 空气污染物 甲醛 TVOC
下载PDF
2015—2021年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浩楠 邢波 吕彦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3年第1期17-27,共11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环境也面临着挑战。在过去一段时间,全国城市普遍受到空气污染的严重影响,尤其是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污染和近期的臭氧(O_(3))污染。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发展的关键板块,其环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环境也面临着挑战。在过去一段时间,全国城市普遍受到空气污染的严重影响,尤其是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污染和近期的臭氧(O_(3))污染。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发展的关键板块,其环境问题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本文中,我们系统地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六种空气污染物(CO、NO_(2)、O_(3)、PM_(10)、PM_(2.5)和SO_(2))的时空变化特征。在2015—2021年,京津冀地区的CO、PM_(10)、PM_(2.5)和SO_(2)年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浓度分别降低0.11 mg/m^(3)、7.7 mg/m^(3)、5.4 mg/m^(3)和4.2 mg/m^(3),而NO_(2)和O_(3)-8h年平均浓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京津冀中南部地区SO_(2)、CO和NO_(2)的浓度较高,而京津冀北部地区的CO、NO_(2)和PM浓度较低;然而O_(3)受到空间变化的影响较小。在3月,京津冀地区几乎所有城市的PM_(10)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靠近内蒙古的张家口市。这可能是受到来自中国西北地区沙尘的影响。O_(3)的季节特征显示,O_(3)浓度在夏季到达高峰;其昼夜变化特征表明,O_(3)浓度在下午到达高峰。虽然京津冀地区的PM污染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污染物浓度仍高于中国环境空气质量(China 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CNAAQ)标准,并且该地区的O_(3)污染正不断恶化,未来需协同控制PM和O_(3)污染,以改善该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京津冀地区 空气污染物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某高速公路隧道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国亮 秦丹 刘陈鸿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3年第2期83-86,共4页
文章针对某高速公路隧道内空气污染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探究隧道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其控制技术。采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高速公路隧道内空气污染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通过实验分析隧道内空气污染物的横向和... 文章针对某高速公路隧道内空气污染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探究隧道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其控制技术。采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高速公路隧道内空气污染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通过实验分析隧道内空气污染物的横向和纵向分布特征,为解决隧道内空气污染问题,提出一种组合控制技术方案。通过实验验证,该组合控制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隧道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改善隧道内空气质量,同时为解决城市道路交通引起的空气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空气质量 空气污染控制技术 空气污染物分布规律
下载PDF
短距离下不同出行方式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
15
作者 耿一硕 李赛 +3 位作者 武鹏鹏 齐玲 曹素珍 段小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51-4960,共10页
为探究通勤者短距离下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差异,利用便携式个体空气暴露监测仪在北京某固定路线对公交车、地铁、自行车3种绿色出行方式以及非绿色出行方式小轿车的NO_(2)、CO、O_(3)、PM_(2.5)和PM_(10)5种空气污染... 为探究通勤者短距离下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差异,利用便携式个体空气暴露监测仪在北京某固定路线对公交车、地铁、自行车3种绿色出行方式以及非绿色出行方式小轿车的NO_(2)、CO、O_(3)、PM_(2.5)和PM_(10)5种空气污染物进行暴露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出行方式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地铁对NO_(2)的暴露浓度最高(46.46μg/m^(3)),公交车对CO的暴露浓度(1334.99μg/m^(3))略高于其他3种方式,骑行对O_(3)、PM_(2.5)和PM10的暴露浓度最高,平均分别为28.83μg/m^(3)、16.12μg/m^(3)和18.66μg/m^(3).在考虑旅行时间和吸入率后,自行车的空气污染物暴露剂量均最高,其次是公交车、地铁和小轿车;环境浓度对不同出行方式的个体暴露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当环境NO_(2)、CO浓度较低(NO_(2)≤18μg/m^(3),CO≤300μg/m^(3))而O_(3)浓度较高时(O_(3)>65μg/m^(3))时,地铁出行对此3种污染物的个体暴露浓度均低于其他方式;当环境NO_(2)、CO浓度较高(NO_(2)>18μg/m^(3),CO>500μg/m^(3))而O_(3)浓度较低时,小轿车出行对此3种污染物的暴露浓度较低;当环境中颗粒物浓度较低时(PM_(2.5)≤20μg/m^(3),PM_(10)≤30μg/m^(3)),地铁和公交车出行对颗粒物的暴露浓度均较低.通勤者应根据空气污染状况与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出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空气污染物暴露 出行方式 交通微环境 北京市
下载PDF
取样时间对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精度的影响建模研究
16
作者 赵光磊 曲红拥 张英红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10期133-137,共5页
为了分析取样时间与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精度之间的影响关系,构建影响模型。从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设置模型参数。针对气态和颗粒两种类型的空气污染物,模拟空气样本的采样与监测过程。在考虑环境因素的情况下,以污染扩散理论为支持,确... 为了分析取样时间与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精度之间的影响关系,构建影响模型。从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设置模型参数。针对气态和颗粒两种类型的空气污染物,模拟空气样本的采样与监测过程。在考虑环境因素的情况下,以污染扩散理论为支持,确定取样时间对污染物浓度监测精度的影响机理及影响参数取值,得出反映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精度的模型输出结果。模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模型输出的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误差与实际监测误差之间的平均偏差均低于0.1 mg/m^(3),且影响模型的最大运行时间为1.2s,满足时效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样时间 空气污染物浓度 污染监测 监测精度
下载PDF
环境空气污染物指标与育龄女性性激素及生殖功能指标变化分析
17
作者 林银翠 滕伟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4期782-786,共5页
目的:探讨环境空气污染指标与育龄女性性激素水平及生殖功能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6月在本院体检的957例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性激素水平和生殖功能指标,收集研究对象附近环境空气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数据,通过线性... 目的:探讨环境空气污染指标与育龄女性性激素水平及生殖功能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6月在本院体检的957例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性激素水平和生殖功能指标,收集研究对象附近环境空气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数据,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空气污染物对育龄女性性激素水平及生殖功能的影响。结果:957例女性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抗缪勒氏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窦卵泡数(AFC)分别为42.39±7.48pg/ml、5.61±0.95IU/L、7.34±0.86IU/L、1.56±0.28ng/ml、84.34±10.65pg/ml、7.17±1.58个;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空气PM_(2.5)浓度与PM_(10)、CO浓度高度相关(r=0.87、0.86,P<0.05),PM_(10)浓度与CO、SO_(2)浓度高度相关(r=0.74、0.72,P<0.05);空气PM_(2.5)、PM_(10)、CO、NO_(x)、O_(3)浓度升高时育龄女性E2、FSH、LH、AMH、INHB、AFC水平降低,SO2浓度升高时AMH水平降低(均P<0.05),且存在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在累积第5天累积效应达到最大。结论:本次调查的育龄女性性激素水平和生殖功能指标在正常范围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升高时女性激素水平和生殖功能出现下降,且存在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女性 空气污染物 性激素 生殖功能 影响
下载PDF
上下文特征注入融合的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
18
作者 魏思 李欣泽 +2 位作者 郤丽媛 刘紫君 董哲为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3年第9期196-201,共6页
空气质量预测能够预知区域空间内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对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和人身健康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现有空气污染物预测模型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上下文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提出了一种上下文特征注入的空气污染物预测模型。首先... 空气质量预测能够预知区域空间内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对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和人身健康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现有空气污染物预测模型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上下文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提出了一种上下文特征注入的空气污染物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循环神经网络和深度置信网络分别学习和提取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的时间序列特征和上下文特征。然后,使用向量融合机制将提取到的上下文特征注入到时间序列特征中,生成新的融合特征。最后,将新的高阶融合特征送入预测器,对空气污染物浓度做出准确可靠的预测。实验选用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共55个月的PM2.5污染物浓度数据,并与LSTM、GRU、BiLSTM预测模型相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特征注入模型在多种场景下都能够准确地拟合空气污染物浓度的真实值,预测精度优于传统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各项评价指标均较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物浓度 PM2.5 时间序列 上下文因素 特征融合 门控循环单元
下载PDF
兰州市新装修房屋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监测结果分析
19
作者 曾甜甜 薛利新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177-178,136,共3页
目的:分析2020~2022年50套兰州市新装修房屋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氨、苯、甲苯和二甲苯监测数据,为有效控制室内空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兰州市新装修6个月内的50套房屋作为检测对象,检测室内甲醛、总挥发... 目的:分析2020~2022年50套兰州市新装修房屋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氨、苯、甲苯和二甲苯监测数据,为有效控制室内空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兰州市新装修6个月内的50套房屋作为检测对象,检测室内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氨、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结果:50套新装修房屋内,甲醛超标率为16.0%,总挥发性有机物超标率为86.0%,氨超标率为8.0%,苯超标率为6.0%,甲苯和二甲苯超标率为0.0%。结论:兰州市50套新装修房屋室内空气中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严重超标,氨和苯也不同程度超标,提示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污染已成为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装修房屋 空气污染物 甲醛 总挥发性有机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