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感化视角下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评价——以石家庄城区为例
1
作者 黄子坤 刘瑞杰 《四川建材》 2025年第1期56-61,共6页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探索街道更新和情感体验修补,旨在构建具有归属感、认同感和亲切感的街道空间,从8个要素构建了情感化视角下的评价模型,并应用AHP法与SD法问卷进行调查。最终结果显示,行人对路面平整程度评价最高,而对景观小品完善...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探索街道更新和情感体验修补,旨在构建具有归属感、认同感和亲切感的街道空间,从8个要素构建了情感化视角下的评价模型,并应用AHP法与SD法问卷进行调查。最终结果显示,行人对路面平整程度评价最高,而对景观小品完善程度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程度评价最低,本研究对街道空间品质和情感体验有参考意义,并为城市规划和街道更新提供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性街道 街道空间品质评价 情感化设计
下载PDF
场景理论下传统村落文旅空间品质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勤 吕双宁 +1 位作者 武仲豪 余传婷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4-32,共9页
近年来,随着传统村落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为应对产业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文旅空间急需提升品质、凸显文化特色和增强文化表现力。本文基于场景理论,通过借鉴国内外文旅空间评价相关理论,建立了戏剧性、真实性、合法性3个主维度和15... 近年来,随着传统村落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为应对产业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文旅空间急需提升品质、凸显文化特色和增强文化表现力。本文基于场景理论,通过借鉴国内外文旅空间评价相关理论,建立了戏剧性、真实性、合法性3个主维度和15个次维度的传统村落文旅空间品质评价体系,并将评价体系运用于京郊3个传统村落进行实践和验证。以期通过场景理论导向的空间品质评价体系提升传统村落文旅空间的场景效益,促进传统村落空间再生和文旅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传统村落 文旅空间 空间品质评价 乡村振兴
下载PDF
门头沟区传统村落街道空间品质评价体系研究
3
作者 魏钰丰 陈喆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2期43-46,共4页
文章在进行北京传统村落保护评估检测的基础上,依据门头沟区传统村落街道空间的特色差异,调整和补充现行的街道空间品质评价标准,最终建立了具有门头沟区特色的传统村落街道空间品质评价指标,利用专家评价、居民打分与严谨逻辑的方法分... 文章在进行北京传统村落保护评估检测的基础上,依据门头沟区传统村落街道空间的特色差异,调整和补充现行的街道空间品质评价标准,最终建立了具有门头沟区特色的传统村落街道空间品质评价指标,利用专家评价、居民打分与严谨逻辑的方法分别确定各个评价指标权重,在研究中同时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确保指标的客观性、可实施性、针对性。最后构建起门头沟区传统村落街道空间品质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头沟区 传统村落 街道空间 空间品质评价
下载PDF
基于实证方法的公共阅读空间品质评价研究——以合肥市罍街“悦·书房”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谢震林 李萍 张路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95-99,共5页
借助线性回归分析原理和模型,依据合肥市包河区罍街“悦·书房”空间品质评价的问卷调研数据,利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对其空间品质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完成相关... 借助线性回归分析原理和模型,依据合肥市包河区罍街“悦·书房”空间品质评价的问卷调研数据,利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对其空间品质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完成相关参数检验,使模型更加精确、可靠。结果表明:罍街“悦·书房”空间品质评价与其空间内的主题、功能、界面、陈设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且主题是首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功能和界面,陈设的影响最小,最后结合罍街“悦·书房”现状,着重分析首要影响因素主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公共阅读空间品质评价分析提供支持,为阅读空间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阅读空间 空间品质评价 空间设计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基于街景分析技术的滨江路空间品质研究——以重庆三代滨江路为例
5
作者 王中德 王小焱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5-51,共7页
滨江路是滨江城市中极具特征性的线性空间,但针对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在特征性指标体系建构及量化评价等方面还有待拓展。结合滨江路环境要素分析构建特征性指标体系,运用基于语义分割的街景分析技术,对重庆市不同时期的3代滨江路展... 滨江路是滨江城市中极具特征性的线性空间,但针对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在特征性指标体系建构及量化评价等方面还有待拓展。结合滨江路环境要素分析构建特征性指标体系,运用基于语义分割的街景分析技术,对重庆市不同时期的3代滨江路展开特征总结与问题剖析。结果表明:1)在指标体系研究方面,应依据不同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有针对性地选取指标;2)在个案层面,由于道路功能的综合提升及城市地形限制的减弱,使新一代滨江路空间品质显著提高;3)跨江立体交通节点对滨江路空间品质影响较大。利用街景技术建立滨江路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所得结论可为其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滨江路 空间品质评价 指标体系 街景影像
下载PDF
基于PSPL调研法的寒地高校室内健身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校区为例
6
作者 邵俊杰 李玲玲 金辰 《当代建筑》 2024年第11期93-97,共5页
本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校区为例,采用PSPL调研法,对校园内的三处室内健身空间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构建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从防护性、舒适性、愉悦性三方面提出了具体更新改造建议,以期为类似健身空间的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 PSPL调研法 高校健身空间 空间品质评价 优化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