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城市化与水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评估——以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为例
1
作者 胡亮 徐亚龙 尚正永 《城市建筑》 2024年第3期61-63,93,共4页
生态科技城区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空间城市化与水环境耦合协调关系是评估生态科技城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2022年度空间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扬州生态... 生态科技城区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空间城市化与水环境耦合协调关系是评估生态科技城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2022年度空间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2022年度空间城市化与水环境的耦合度C=0.97,处于高水平耦合等级,耦合协调度D=0.66,处于初级协调阶段,空间城市化与水环境和谐共融。最后,进一步结合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规划基期年和2022年的建成区面积、路网密度、公园绿地覆盖率、水面率、水系连通度等数据以及相关政策文件,阐明了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空间城市化与水环境和谐共融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城市化 水环境 耦合协调 生态科技新城
下载PDF
北京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11
2
作者 孙平军 丁四保 修春亮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5,共8页
文章首先基于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概念与内涵构建评价指标,在综合测度1990-2008年间北京市各系统的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上的耦合容量系数模型和改进的耦合协调度函数,评价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规律和作用机理。评... 文章首先基于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概念与内涵构建评价指标,在综合测度1990-2008年间北京市各系统的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上的耦合容量系数模型和改进的耦合协调度函数,评价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规律和作用机理。评价结果表明:(1)各系统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整个城市化过程是一个由人口导向型城市化向经济导向型城市化演变的过程;(2)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彼此之间的耦合协调性整体水平都较高,且处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并表现出与城市化划分基本一致的阶段性特征;(3)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及其彼此间的耦合协调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体制改革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等的影响和作用。最后就北京市的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分析与评价可以作为城市规划明晰城市发展阶段和质量、确定城市合理规模、安排规划实施时序、制定对策建议以及检验规划效应的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 北京
下载PDF
安徽省空间城市化安全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 被引量:6
3
作者 戴为民 侍仪 陈雪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59,共5页
在界定空间城市化安全的涵义、构建空间城市化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警限标准的基础上,基于1999—2010年统计数据,对安徽省空间城市化安全进行了实证分析。1999—2010年,安徽省空间城市化安全由轻微不安全转变为基本安全。虽然... 在界定空间城市化安全的涵义、构建空间城市化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警限标准的基础上,基于1999—2010年统计数据,对安徽省空间城市化安全进行了实证分析。1999—2010年,安徽省空间城市化安全由轻微不安全转变为基本安全。虽然城市用地快速扩张,但是规模偏小,仍处于或迫近合理区间;城市人口密度迅速上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缓慢提高,促进空间城市化安全提升;人均耕地资源虽然有所减少,但是由于耕地资源丰富,仍然处于基本安全等级;人均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城市化安全 指标体系 实证分析 安徽省
下载PDF
中国当代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与社会风险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婕 胡滨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2,共7页
趋势和比较分析我国人口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表明我国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远滞后于空间城市化。其实质为社会、文化、制度的构建与经济增长的不同步,究其缘由,除了政策制度的因素外,资本和权力的勾连以及"经济达尔文主义"... 趋势和比较分析我国人口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表明我国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远滞后于空间城市化。其实质为社会、文化、制度的构建与经济增长的不同步,究其缘由,除了政策制度的因素外,资本和权力的勾连以及"经济达尔文主义"是其"质料因"和"动力因"。这种对城市化经济性的过度追求必将带来土地金融危机、社会极化、空间区隔和"原子化社会",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缺乏尊严感和安全感,集聚社会风险。因此,城市化发展应从规模的追求转向到对质的追求,构筑一种"城市如家"和"充满选择机会"的城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空间城市化 社会风险 资本和权力 经济达尔文主义
下载PDF
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与社会风险--对我国当代城市化发展的一项剖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胡滨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8,共10页
我国城市化进路中,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远远滞后于空间城市化,其实质为社会、文化、制度的构建与经济增长的不同步。究其缘由,除了政策制度的因素外,资本和权力的勾连以及"经济达尔文主义"是其"质料因"和"... 我国城市化进路中,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远远滞后于空间城市化,其实质为社会、文化、制度的构建与经济增长的不同步。究其缘由,除了政策制度的因素外,资本和权力的勾连以及"经济达尔文主义"是其"质料因"和"动力因"。这种对城市化经济性的过度追求必将带来土地金融危机、社会极化、空间区隔和"原子化社会",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缺乏尊严感和安全感,集聚社会风险。因此,城市化发展应从规模的追求转向到对质的追求,构筑一种"城市如家"和"充满选择机会"的城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空间城市化 社会风险 资本和权力 经济达尔文主义
下载PDF
中国的人口城市化为什么滞后于空间城市化——基于中国式分权的视角 被引量:6
6
作者 谢冬水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101,共11页
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同时考虑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的中国式分权视角,对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现象进行解释。理论分析表明,在由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相互嵌入构成的中... 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同时考虑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的中国式分权视角,对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现象进行解释。理论分析表明,在由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相互嵌入构成的中国式分权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和改善政绩,具有偏重推进空间城市化、忽视推进人口城市化的动机。利用2000年~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式分权下的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间竞争越激烈,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的程度就越严重。因此,为了实现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的同步协调发展,中国需要对现行财税制度和地方政府治理机制进行相应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 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 空间城市化 中国式分权
下载PDF
空间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相统一的城市化模式与持续经济增长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英东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83,共7页
在改革前一阶段,中国形成了政府主导的空间城市化与市场自发的人口城市化并行的城市化模式。以基础设施与房地产投资为主要内容的空间城市化,以农民工进城务工为主线的人口城市化,都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地方政府主导的空间城... 在改革前一阶段,中国形成了政府主导的空间城市化与市场自发的人口城市化并行的城市化模式。以基础设施与房地产投资为主要内容的空间城市化,以农民工进城务工为主线的人口城市化,都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地方政府主导的空间城市化与农民工自发进城的人口城市化模式不仅自身存在很大缺陷,而且相互之间严重脱节,导致城市化的收益递减,成本不能有效分摊,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房地产市场难以持续良性运行,人口城市化速度减缓,严重妨碍经济持续增长。通过改变地方政府的激励与行为模式,确立空间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相统一的新型城市化模式,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空间城市化 深度城市化 经济增长
下载PDF
江苏的空间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姚震宇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1-65,共5页
与全国的水平相比,江苏人口城市化经历了特殊的N型发展轨迹,其内在的原因在于改革前国家战略规划的抑制和改革后苏南模式的兴衰。在中央和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推动下,江苏的空间城市化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经历了以小城镇... 与全国的水平相比,江苏人口城市化经历了特殊的N型发展轨迹,其内在的原因在于改革前国家战略规划的抑制和改革后苏南模式的兴衰。在中央和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推动下,江苏的空间城市化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经历了以小城镇建设为重心和以地级城市为中心两个不同阶段。在人口城市化方面,90年代中期伊始的城市化机制无益于解决一大批跨区域流动人口的异地城市化;在空间城市化方面,目前的城市化机制造成了"假性城市化"和"南城北乡"空间格局。这些问题的主要影响于它改变了社会的二元结构问题的表现方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智慧和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 假性城市化
下载PDF
上海空间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影响的动态计量分析
9
作者 徐群 韩雯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40,共4页
本文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建成区面积、人均住房使用面积、铺装道路面积以及农业人口人均GDP的发展情况,根据1990年至2009年四个指标对应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回归预测方法,研究上海的建成区面积、人均住房使用面... 本文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建成区面积、人均住房使用面积、铺装道路面积以及农业人口人均GDP的发展情况,根据1990年至2009年四个指标对应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回归预测方法,研究上海的建成区面积、人均住房使用面积、铺装道路面积三个空间城市化进程衡量指标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至今,上海在不断推进空间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人口的非农化转移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提升了农业人口的人均GDP,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式发展。最后,针对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了合理规划城镇建设用地以促进上海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城市化 农业发展 建成区 动态计量分析
下载PDF
东北地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112
10
作者 孙平军 丁四保 +1 位作者 修春亮 魏冶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0-457,共8页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内在协调与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首先通过构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内在表征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以东北地区(指的是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来综合测度...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内在协调与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首先通过构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内在表征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以东北地区(指的是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来综合测度其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水平;其次运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其协调程度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经济城市化主导人口、空间城市化,但整体水平不高,平均水平基本处于加速发展阶段(0.25~0.35);②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异明显,其中人口城市化整体呈现出由北往南递减的趋势,而经济城市化则成由南往北递减的趋势,两者"内在互补(互异)"趋势非常明显;③三者城市化协调度低,且区域差异明显,由南往北递减趋势非常明显;④依据彼此间协调度主宰程度,将其划分为综合协调导向型,人口-经济、人口-空间、经济-空间协调导向型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 协调性 均方差赋权法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非协调发展及成因 被引量:42
11
作者 蔡继明 熊柴 高宏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22,共8页
从城镇与农村人均建设用地增加幅度的比较,和城市与县城、建制镇人均建设用地增加幅度的比较,及相关国际比较中,我们都可以判定:我国空间城市化已经过快,人口城市化相对滞后严重,二者之间确实呈现了比较严重的非协调发展。如果继续保持... 从城镇与农村人均建设用地增加幅度的比较,和城市与县城、建制镇人均建设用地增加幅度的比较,及相关国际比较中,我们都可以判定:我国空间城市化已经过快,人口城市化相对滞后严重,二者之间确实呈现了比较严重的非协调发展。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在2030年70%的人口城镇率的目标下,我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需增加约11万平方公里。显然,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从地方政府的成本收益角度可以发现,地方政府推动空间城市化的动力很大,而在人口城市化方面则几乎没有动力。究其根源,则在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财政制度和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机制。因而,推进我国人口城镇与空间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上述制度,从而调整地方政府的相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 地方政府行为 制度根源
原文传递
工业化、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基于韩、美、日等OECD国家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喆 陈伟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7-181,共5页
本文旨在对工业化、人口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落脚点是空间城市化的扩张规律。文章分析了城市化的内涵及产业、人口和空间3个维度;介绍了钱纳里定律,并将空间维度纳入该分析框架,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空间城市化起步于... 本文旨在对工业化、人口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落脚点是空间城市化的扩张规律。文章分析了城市化的内涵及产业、人口和空间3个维度;介绍了钱纳里定律,并将空间维度纳入该分析框架,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空间城市化起步于工业化初期,加快于工业化中期,且在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仍将长期持续。韩国、美国和日本等OECD国家实证研究的结果支持了这一假说。因此,对于刚刚进入工业化后期的中国而言,城市空间扩张的压力将持续存在,建立高效的农地转用制度紧迫而必要。为此,一方面,我国需要从技术角度加强政府规划和监管;另一方面,加快改革现有行政垄断的农地转用制度体系,以市场化为导向探索建立土地征用与农民自主流转并存的新制度,逐步形成城市化和工业化良性互动、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人口城市化 空间城市化 土地城市化 农地转用
原文传递
非正义化与找回社会:空间城市化中社会风险质变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广利 赵云亭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5,共7页
社会风险质变是理解当前社会非正义化与"社会脆化"的重要视角。它是阶段性社会风险受到"冷处理",积聚、质变为社会结构性风险的动态过程。经济锦标赛、制度改革和迎合、道义价值的辩护以及社会理性程度低是空间城... 社会风险质变是理解当前社会非正义化与"社会脆化"的重要视角。它是阶段性社会风险受到"冷处理",积聚、质变为社会结构性风险的动态过程。经济锦标赛、制度改革和迎合、道义价值的辩护以及社会理性程度低是空间城市化中社会风险质变的发生力量。风险利益评估、风险界定以及对抗争行为的漠视是社会风险质变的具体机制。社会风险质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发展代价,其直接后果是社会结构性风险的产生,并进一步造成社会风险分配不公以及社会的非正义化,使社会陷入发展和纠错困境中。找回社会,改变经济锦标赛的发展路径,构筑"强国家-强社会"的发展模式,让经济发展嵌入到社会完善之中是摆脱社会非正义化、走出纠错困境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城市化 社会风险 时间转移 纠错困境 社会定位
下载PDF
空间城市化机制和人口城市化目标——对中国当代城市化发展的一项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姚震宇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35,共10页
无论从城市人口变化还是城市空间变化角度观察,以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中国的城市化都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90年代中期以来的城市化是以地方政府经营土地使用权为内在动力的空间城市化过程,这一机制是由一系列土地法规催生形成的... 无论从城市人口变化还是城市空间变化角度观察,以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中国的城市化都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90年代中期以来的城市化是以地方政府经营土地使用权为内在动力的空间城市化过程,这一机制是由一系列土地法规催生形成的。这一城市化机制的主要问题在于:它无意于解决人口城市化中跨省市流动人口的异地城市化问题;它造成空间意义上低效率的假性城市化;更为重要的是,它造成了具有宏观影响的土地金融风险。本文基此认为,应该制定相关政策调整和规范地方政府策动的空间城市化机制,规避其产生的问题,通过激励设计促进城市化在机制与目标方面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空间城市化 地方政府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的耦合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明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4-20,共7页
城市化作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所构成的复杂运行系统,其内在要素的耦合性程度高低对于城市化的正常运转及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文章通过对"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的综合测度及耦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我... 城市化作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所构成的复杂运行系统,其内在要素的耦合性程度高低对于城市化的正常运转及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文章通过对"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的综合测度及耦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基本呈现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的运行格局;其经济城市化导向型的省区多以东部地区为主,人口城市化导向型的省区多以中部地区为主,空间城市化导向型的省区多以西部地区为主;我国的人口—经济城市化、人口—空间城市化、经济—空间城市化及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总体均处于耦合性的拮抗阶段,但就空间分布来看,人口—经济城市化、人口—空间城市化、经济—空间城市化呈现为多数省区处于拮抗阶段、少数省区处于低水平耦合和磨合阶段的发展状态;而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却全部位于低水平耦合和拮抗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经济城市化 空间城市化 耦合性
下载PDF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城市化进程空间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森 蒲勇健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6,共9页
文章在修正传统城市化指数基础上,从空间角度对重庆各区县城市化进程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城市化进程存在明显的空间集群现象;1998-2008年间重庆市各地区城市化第二产业比率指数和第三产业比率指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明显增强;而城市... 文章在修正传统城市化指数基础上,从空间角度对重庆各区县城市化进程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城市化进程存在明显的空间集群现象;1998-2008年间重庆市各地区城市化第二产业比率指数和第三产业比率指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明显增强;而城市化非农人口比率指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逐年减弱。因此,将城市化重心转移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比单纯通过扩大城市范围、增加非农人口比例来提高城市化率更能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空间集群 空间城市化模型 城市化指数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下载PDF
陕西省人口—空间—经济—社会城市化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靳美娟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8年第2期107-115,共9页
城市化是一个涉及到人口、空间、经济、社会等诸方面结构转换的复杂运行系统,其内部结构的耦合协调程度关系到城市的良性发展及其城市化质量的提升。为此,以陕西省10个地级市为例,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化综合水... 城市化是一个涉及到人口、空间、经济、社会等诸方面结构转换的复杂运行系统,其内部结构的耦合协调程度关系到城市的良性发展及其城市化质量的提升。为此,以陕西省10个地级市为例,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标体系,再结合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陕西各地市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城市化发展水平和相互间的耦合协调状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从城市化来看,陕西省城市化水平总体偏低,呈现以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为主导的发展态势;从耦合协调度来看,全省总体处于中度耦合协调水平;除省会城市西安人口—空间—经济—社会城市化协调状态良好隶属高度耦合协调类型外,其余地市内部城市化协调状态欠佳,属于中度或低度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因此,今后陕西省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要注意合理引导,注重各地市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内部的协调发展,以全面提升城市化发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经济城市化 空间城市化 社会城市化 耦合协调度 陕西省
下载PDF
山东省“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贡献度及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君 孙希华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47-352,共6页
针对城市化三个子系统,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学、物理模型和GIS技术研究了山东省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贡献度及其协调性的空间差异,结论如下:(1)山东省整体城市化类型属空间导向型;(2)山东省17地市的城市化有显著空间差异... 针对城市化三个子系统,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学、物理模型和GIS技术研究了山东省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贡献度及其协调性的空间差异,结论如下:(1)山东省整体城市化类型属空间导向型;(2)山东省17地市的城市化有显著空间差异,济南、青岛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青岛市的经济城市化水平一枝独秀,威海市的空间城市化水平最高;(3)现阶段山东省整体城市化协调度仍处于拮抗阶段.最后,提出了有利于山东省"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 贡献度 协调度 容量耦合系数模型
下载PDF
“人口—经济”集聚视角下的湖北省城市化空间演化过程与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海波 黄亚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6-91,共6页
研究利用1984~2008年湖北省76个市县单元的人口、GDP等统计数据,综合运用相应的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城市化空间演化过程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进入了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该阶段城市化空... 研究利用1984~2008年湖北省76个市县单元的人口、GDP等统计数据,综合运用相应的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城市化空间演化过程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进入了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该阶段城市化空间发展具有非均衡极化特征,人口、经济加速向特定地域集聚极化发展的特征日益显著,并在局部地区形成了连绵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湖北省城市化空间演化过程中具有城市化要素集聚不对称性和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等突出问题。要实现健康城市化的发展目标,湖北省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选择差异化的城市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 经济集聚 城市化空间过程 湖北省
下载PDF
湘潭市城市化空间格局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锬 袁开国 全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599-5601,5613,共4页
以湘潭市城区作为研究区域,选用20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中期和2000年3个时期已解译处理的TM遥感数据,利用景观格局研究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在斑块水平上,通过计算斑块特征指数,包括斑块数、斑块面积等指标,... 以湘潭市城区作为研究区域,选用20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中期和2000年3个时期已解译处理的TM遥感数据,利用景观格局研究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在斑块水平上,通过计算斑块特征指数,包括斑块数、斑块面积等指标,结合相关统计资料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得出区域土地利用景观单元特征指数,并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探讨湘潭市城市化空间格局变化,讨论十年间城市化进程对该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可以看到至2000年,耕地面积占湘潭市总面积的37.56%,比80年代末期下降了1.10个百分点,合理加大耕地转化力度,城镇用地面积呈增长趋势,其中由耕地转化面积占5.17%,城镇用地面积稳固提升,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增长速度之首,增长幅度达1.79个百分点。同时有部分林地向耕地转化,所占比例为0.32%,耕地面积趋于动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空间格局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湘潭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