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4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喀斯特白云岩小流域土壤-表层岩溶带厚度空间异质性特征
1
作者 王发 聂云鹏 +2 位作者 陈洪松 付智勇 连晋姣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6-314,共9页
土壤-表层岩溶带厚度是喀斯特地球关键带的关键指标,明确其空间异质性特征对于理解地球关键带结构演化机理以及评估水源涵养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广西环江木连小流域1.4 km 2范围内,通过高密度电法(ERT)探测45条样线,共获取1731个样点... 土壤-表层岩溶带厚度是喀斯特地球关键带的关键指标,明确其空间异质性特征对于理解地球关键带结构演化机理以及评估水源涵养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广西环江木连小流域1.4 km 2范围内,通过高密度电法(ERT)探测45条样线,共获取1731个样点的土壤-表层岩溶带厚度及环境因子数据资料,研究了土壤和表层岩溶带厚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和表层岩溶带厚度平均值分别为1.15 m和6.44 m,且分别呈现强变异程度和中等变异程度。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分别可以反映土壤和表层岩溶带的空间结构特征。土壤厚度呈现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变程长,空间连续性好;而表层岩溶带呈现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变程短,空间依赖性强。土壤厚度受到环境因子(地形湿度指数、垂直曲率、曲率、坡向、坡度、高程、覆盖度、出露基岩率和植被归一化指数)的多重影响,而表层岩溶带厚度受部分环境因子影响的同时,与土壤厚度和植被类型的相关性更高。研究结果有助于喀斯特区土壤-表层岩溶带演化机理认识,并为土壤-表层岩溶带厚度的空间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关键带 空间异质性 土壤-表层岩溶带 植被类型 白云岩小流域
下载PDF
考虑空间异质性的短距离上学方式选择机理
2
作者 刘阳 付庭友 +1 位作者 石庄彬 何明卫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短距离出行是学生日常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引导短距离上学群体交通方式选择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缓解高峰期间道路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南京市为例,利用贝叶斯分类法识别出南京市学生的短距离出行阈值为2.7 km,在此... 短距离出行是学生日常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引导短距离上学群体交通方式选择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缓解高峰期间道路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南京市为例,利用贝叶斯分类法识别出南京市学生的短距离出行阈值为2.7 km,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多项logit(multinomial logit,MNL)模型与地理加权多项logit(geographically weighted multinominal logit,GWMNL)模型,探讨个人属性、出行特征、家庭特征及建成环境对短距离学生群体上学方式选择的影响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相比MNL模型,GWMNL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度和解释能力,说明学生上学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因居住位置不同存在明显差异.与居住在学校附近的低龄学生相比,核心区与近郊区较短出行距离的高龄学生更倾向于乘坐小汽车上学,而远郊区(六合区和江宁区)的高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积极出行(步行和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上学.小汽车数量对学生选择积极出行、电动自行车及公共交通上学均有消极影响,且这种消极影响从市中心向外围区域逐渐增强.最近公交站距离对居住在核心区与近郊区的学生选择公共交通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对部分远郊地区的学生选择公共交通具有抑制作用,且在南京市的北部和东部地区尤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区域学生群体短距离积极出行引导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上学方式选择 学生通学 地理加权多项logit模型 空间异质性 短距离出行
下载PDF
收缩城市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评价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3
作者 狄乾斌 张洁 陈小龙 《生产力研究》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中国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后,收缩城市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困扰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以山东省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2020年山东省16个地级市相关数据,构建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空间五大维度的城市综合发展水... 中国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后,收缩城市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困扰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以山东省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2020年山东省16个地级市相关数据,构建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空间五大维度的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山东省收缩城市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建立面板数据随机回归模型探析城市收缩形成动因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山东省收缩现象较为普遍,收缩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性。整体上看以鲁中南和鲁西地区收缩程度最深,不同维度方面各收缩城市收缩度以轻度收缩为主,但以鲁南和鲁西地区各维度更为严重;(2)经济和人口因素仍是导致山东省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但失业率的提高、工业烟(尘)排放量增加、人口-城市扩张不协调对山东省城市间人口的流动起加速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城市综合发展水平 空间异质性特征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土壤碳氮含量及同位素的空间异质性
4
作者 陈健 陈淼 +4 位作者 邢红爽 李非凡 刘顺 许格希 史作民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1期23-34,共12页
【目的】探究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土壤碳氮循环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机制,为该地区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与山地森林的过渡区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橿子栎(Quercus baronii)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基... 【目的】探究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土壤碳氮循环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机制,为该地区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与山地森林的过渡区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橿子栎(Quercus baronii)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拉丁超立方体抽样设计对样地土壤进行取样,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样地土壤碳氮含量和碳氮同位素的描述性统计特征、空间异质性、空间相似性及其相关关系。【结果】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橿子栎灌木林土壤δ^(13)C和土壤δ^(15)N分别呈现弱变异和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土壤δ^(13)C和土壤δ^(15)N均呈现正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土壤δ^(13)C的空间聚集性高于土壤δ^(15)N。土壤δ^(13)C的空间异质性由结构性因素主导,土壤δ^(15)N的空间异质性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土壤δ^(13)C与土壤δ^(15)N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并且都与土壤碳氮含量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土壤δ^(13)C与土壤δ^(15)N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并都受到土壤水分、碳氮含量及其比值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结论】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橿子栎灌木林具有不同的土壤碳氮同位素空间变异程度和耦合的碳氮同位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橿子栎 交错带 空间异质性 同位素
下载PDF
肉鸭肠道微生物空间异质性分析
5
作者 牟启铭 刘大鹏 +6 位作者 于思梦 鲁美希 刘同 王真 唐贺贺 侯水生 周正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9-1338,共10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宏基因组测序、物种注释和功能注释比较肉鸭不同肠段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种类、相对丰度差异,探究肉鸭肠道微生物的空间异质性。【方法】选取饲养于相同环境的6周龄北京鸭和连城白鸭共6个个体,依次采集其十二指... 【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宏基因组测序、物种注释和功能注释比较肉鸭不同肠段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种类、相对丰度差异,探究肉鸭肠道微生物的空间异质性。【方法】选取饲养于相同环境的6周龄北京鸭和连城白鸭共6个个体,依次采集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方法获得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相对丰度。基于微生物丰度表,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不同肠段的优势微生物、微生物种类数、微生物相对丰度、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比较,并利用t检验筛选了北京鸭和连城白鸭各肠段的显著差异菌属。【结果】本试验共鉴定到45个菌门、84个菌纲、186个菌目、418个菌科、1400个菌属和3467个菌种。其中4个肠段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四大菌门在不同肠段之间分布存在差异。4个肠段的优势菌属均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Phocaeicola等10个相同菌属,而且优势菌属的种类和丰度在不同肠段存在组间差异。从十二指肠到盲肠,微生物的组成、相对丰度和群落多样性变化显著(P<0.05),其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微生物组成相似性很高,与盲肠微生物存在明显分离;同时,盲肠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也极显著高于其他肠段(P<0.01)。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相比,盲肠微生物的细菌趋化性、氨基糖、核苷酸糖代谢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均上调,且盲肠富集到31个北京鸭和连城白鸭差异菌属,数量高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论】肉鸭盲肠富集的微生物数量、相对丰度、群落多样性均高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本研究结果为解析肉鸭肠道微生物调控机制和精准调控肉鸭的能量代谢水平和免疫机能提供理论依据,为肉鸭肠道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宏基因组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神东矿区干旱空间异质性及其环境驱动机制
6
作者 邵天意 李文华 +3 位作者 包斯琴 王楠 马雅婷 申丛林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5-51,93,共8页
【目的】分析神东矿区干旱空间异质性及其环境驱动机制,为该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精准施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温度干旱植被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ought Index, TVDI)分析神东矿区2002—2018年植被生长季的地表干旱状况,利用... 【目的】分析神东矿区干旱空间异质性及其环境驱动机制,为该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精准施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温度干旱植被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ought Index, TVDI)分析神东矿区2002—2018年植被生长季的地表干旱状况,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干旱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2002—2018年,空间平均TVDI呈持续下降趋势,2018年空间平均TVDI最低,为0.561。年内干旱程度最严重时期集中在5—8月,研究区西南部干旱程度大于东北部。降水、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类型的地理探测器q>10%,以上因子与其他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能增强单因子对干旱空间异质性的解释性能。塌陷区年平均TVDI高于非塌陷区。【结论】TVDI可有效表征矿区干旱状况,降水、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类型为影响研究区干旱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温度干旱植被指数 时空变化 空间异质性 神东矿区
下载PDF
植被覆盖度对空间异质性度量的生物多样性评估的影响
7
作者 赵微 谭荣建 +1 位作者 王敬文 王立志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植被覆盖度是植物群落覆盖地表状况的一个综合量化指标,植被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基于空间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并综合生境、景观及干扰对空间异质性的描述来探索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相对量的评估方法... 植被覆盖度是植物群落覆盖地表状况的一个综合量化指标,植被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基于空间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并综合生境、景观及干扰对空间异质性的描述来探索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相对量的评估方法对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进行评估,并分析植被覆盖度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生物多样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格局,位于研究区东部、南部以及边界上的部分区域,且相对集中。植被覆盖度对生物多样性在一定值的范围内有显著提高作用,但当植被覆盖度超过这个范围后,植被覆盖度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变为缓慢,当植被覆盖度达到更高的值时,会抑制生物多样性;因此自然植被比例的高低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异质性 植被覆盖度 生物多样性 度量
下载PDF
北京园林树木秋色盛期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对热环境差异的响应
8
作者 邢小艺 张梦园 +2 位作者 李晓璐 范舒欣 董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目的】城市化进程影响下,城市内部热环境的空间分布不均导致植物物候的空间异质性突出。秋色盛期作为落叶树种生长季的终点,其空间异质性对于城市植被的年周期固碳量及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会引起秋季季相... 【目的】城市化进程影响下,城市内部热环境的空间分布不均导致植物物候的空间异质性突出。秋色盛期作为落叶树种生长季的终点,其空间异质性对于城市植被的年周期固碳量及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会引起秋季季相景观的空间变化,是监测城市生态及景观动态的一个关键角度,值得深入探究。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旨在揭示北京城市环境中秋色盛期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其对下垫面热环境的响应。【方法】本研究以北京主城区西北城郊梯度上9处公园绿地中的5种秋色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基于地面物候观测对2017—2019年的秋色盛期数据进行采集,基于MODIS地温反演对样地热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对秋色盛期空间差异及其与秋季热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北京主城区各树种的秋色盛期整体发生于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集中于11月上中旬,由早到晚依次为洋白蜡、元宝枫、银杏、水杉、旱柳,且银杏雌株的秋色盛期显著早于雄株。(2)各树种秋色盛期整体上由二环—三环—五环—五环外逐渐提前,城郊物候天数差异达(10.1±0.3) d;样地间物候期整体差异显著,尤其四环外样地的秋色盛期显著早于三环内。(3)各树种秋色盛期与样地秋季平均地温(LST_(a))呈显著正相关(P <0.01),表明北京主城区内秋季地表热量的大量积累会导致秋色盛期延后;各树种秋色盛期对LST_(a)空间差异的响应敏感度平均为(4.11±0.83) d/℃,以洋白蜡和水杉响应最为敏感。【结论】北京主城区的秋色盛期表现出对城市秋季热环境空间差异的显著响应,城市热岛效应是未来气候变化的一个缩影,城市环境中物候期对热环境空间差异的响应可反映未来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的潜在影响,即具有“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色盛期 空间异质性 城市热环境 地表温度 株间差异
下载PDF
顾及尺度效应的矿粮复合区耕地非粮化空间异质性及其关联因素
9
作者 罗松开 罗志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5-275,共11页
深入研究耕地非粮化空间异质性及其关联因素,有助于科学管控耕地非粮化和有效保障粮食安全。该研究以矿粮复合区德兴市为例,从尺度效应和空间近邻效应出发,综合采用莫兰指数、最小二乘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了耕... 深入研究耕地非粮化空间异质性及其关联因素,有助于科学管控耕地非粮化和有效保障粮食安全。该研究以矿粮复合区德兴市为例,从尺度效应和空间近邻效应出发,综合采用莫兰指数、最小二乘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了耕地非粮化在不同尺度下关联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矿粮复合区的耕地非粮化存在3种形式,整体非粮化分布呈现强空间自相关性和强空间异质性,多数尺度下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矿粮复合区耕地非粮化空间异质性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依据情况可以划分为4个区块尺度等级;3)耕地非粮化关联因素在不同尺度上呈现的显著性不一致,小尺度等级下耕地非粮化回归结果的显著率为90.2%,拟合度平均值为0.236,优于其他尺度等级,集水区尺度优于行政村尺度;4)耕地非粮化的关联因素强弱程度也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在小尺度下最显著,主要因素的回归系数平均值均大于0.250,显著率达到92%。研究结果可为耕地非粮化管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效应 空间近邻效应 空间异质性 耕地非粮化 关联因素 矿粮复合区
下载PDF
荒漠草原生物量空间异质性对长期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10
作者 张霞 刘仰乔 +3 位作者 张灿浩 吴萨其拉 朱琳 康萨如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3-1251,共9页
研究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及其动态是认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的基础。本研究以拥有20年放牧历史的内蒙古荒漠草原放牧试验样地中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统计学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空间... 研究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及其动态是认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的基础。本研究以拥有20年放牧历史的内蒙古荒漠草原放牧试验样地中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统计学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放牧显著降低了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对变异系数未发生显著影响;(2)通过半方差函数进行拟合发现,CK,MG和HG处理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空间格局均符合指数模型,LG处理符合高斯模型,且结构比大小随放牧强度降低;(3)通过分形维数发现,随着放牧强度增大,空间分布呈现了较明显的均质化趋势;(4)结合2D和3D空间分布图看出,CK和LG处理中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为斑块化分布,MG和HG地上生物量则为梯度分布,趋于均质化。由此可见,随着放牧强度增大,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空间异质性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 空间异质性 放牧强度 半方差函数
下载PDF
技术创新视角下我国流通业碳排放反弹效应及空间异质性分析
11
作者 韩辉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47,共4页
技术创新是流通业减少碳排放的关键抓手和重要着力点,然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能源消费反弹效应可能部分甚至全部抵消碳减排的努力。为此,本文利用2004-2021年我国省级流通业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技术创新对流通业碳排放... 技术创新是流通业减少碳排放的关键抓手和重要着力点,然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能源消费反弹效应可能部分甚至全部抵消碳减排的努力。为此,本文利用2004-2021年我国省级流通业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技术创新对流通业碳排放的影响并判断是否存在反弹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业 技术创新 反弹效应 碳排放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轻中度盐碱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为例
12
作者 陈梦 刘汉文 +4 位作者 马倩 张奕 李可心 刘志鑫 李洪秀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6,共8页
以黄河三角洲轻中度盐碱地典型分布区(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以下简称黄三角农高区)为研究区域,于2021年10月采用网格布点法,对该区域土壤进行野外采样调查,利用地统计学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究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的... 以黄河三角洲轻中度盐碱地典型分布区(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以下简称黄三角农高区)为研究区域,于2021年10月采用网格布点法,对该区域土壤进行野外采样调查,利用地统计学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究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规律与影响因素,以期为轻中度盐碱地土壤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黄三角农高区土壤有机质含量[0~20 cm土层为(15.85±5.69) g/kg;20~40 cm土层为(11.51±4.32) g/kg]属于4级,整体呈现中等变异。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的空间相关和自相关性高于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粉粒含量和黏粒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含盐量呈显著负相关。东部滨海地区有机质含量低于中部地区,呈现耕地>林地>荒地的趋势,人为利用(耕地、林地)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离海距离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直接影响,较高的pH值和粉黏比是影响土壤有机质积累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明确了黄三角农高区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分布格局,揭示了土地利用类型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以及土壤有机质积累的限制因素,可为该区轻中度盐碱地农业生产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中度盐碱地 黄河三角洲 土壤有机质 空间异质性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西藏林芝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及其空间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健斌 张英 +2 位作者 张志伟 侯磊 曾维莲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1-519,共9页
【目的】揭示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地区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异特性,为当地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10年和2020年2期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获取30 m网格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林芝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其... 【目的】揭示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地区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异特性,为当地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10年和2020年2期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获取30 m网格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林芝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其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林芝市较强和强土地利用程度网格单元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区域和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宽河谷流域,弱和较弱土地利用程度网格单元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区域。2010—2020年,林芝市土地利用程度呈现出由中等和较强等级向强等级转变的态势。林芝市土地利用程度具有较显著的全域空间正相关性,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且集聚的趋势平稳。局域空间自相关特征为市域东北部和西北部为低—低集聚区,市域低海拔和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宽河谷地区为高—高集聚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增加)空间上整体集聚,局域特征以尼洋河宽河谷流域、其他人口活动密集地区和低海拔区为高—高集聚,而低—高集聚区分布在高—高集聚区外围。【结论】林芝市土地利用程度逐渐增强,土地利用程度及其变化都不是随机分布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高的区域彼此相邻,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低的区域彼此相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空间异质性 空间自相关 林芝市
下载PDF
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基于MGWR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强 崔璐明 鄢慧丽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3,共7页
利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剖析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格局,并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对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2—2020年黄河流域不同尺度区域经济绝对与相对差异均较... 利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剖析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格局,并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对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2—2020年黄河流域不同尺度区域经济绝对与相对差异均较为明显,区域经济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地级市、省级、城市群、上中下游。(2)2002—2020年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呈由东至西递减格局,且尺度越小区域经济异质性越强。(3)各影响因素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对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空间模式和影响范围。其中城镇化、分权化、产业结构对黄河流域地级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从东至西递减,区域投资水平对黄河流域上游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海拔对流域内城市经济发展的负向影响由东至西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空间异质性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改进半监督模型的空间异质性农田特征提取研究
15
作者 陈理 韩毅 +3 位作者 杨广 赖有春 郑永军 周宇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3-185,共13页
提取农田信息对智慧农业、环境保护等有重要意义。监督学习模型对不同地貌、区域、种植类型等空间异质性农田的特征提取效果不佳。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半监督学习模型,该模型使用基于加权损失函数的在线难例样本挖掘策略,在Vaihinge... 提取农田信息对智慧农业、环境保护等有重要意义。监督学习模型对不同地貌、区域、种植类型等空间异质性农田的特征提取效果不佳。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半监督学习模型,该模型使用基于加权损失函数的在线难例样本挖掘策略,在Vaihingen数据集中总体精度高达87.1%,相较于其他半监督学习模型的提取效果最好。在吉林一号农田影像数据集进行空间异质性农田特征提取中的对比试验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分别使用拟提取地区和训练集地区的无标注影像训练该模型,均可提高对空间异质性农田特征提取精度,若无标注影像与拟提取地区影像中农田特征相似度高,总体精度可提升2.1~6.1个百分点,总体精度最高可达84.0%。该模型使用更少量的标注信息获得媲美监督学习模型的提取效果;而使用相同量的标注信息,可以通过增加无标注影像以取得比监督学习模型更好的提取效果。本文构建河北献县地区的农田数据集,模型使用吉林一号农田影像数据集(部分1)作为有标注训练集,吉林一号农田影像数据集(部分2)和献县地区高分二号影像数据集作为无标注影像训练后的总体精度高达88.7%。验证了改进后的半监督学习模型可准确有效提取空间异质性农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特征提取 语义分割 半监督学习 空间异质性农田 遥感影像
下载PDF
考虑空间异质性的短距离出行方式选择研究
16
作者 何明卫 肖明阳 +2 位作者 何民 石庄彬 刘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118,127,共8页
促进城市居民短距离出行方式由机动车向慢行交通转移,对缓解机动化出行造成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至关重要。基于昆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建成环境数据,利用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探究了出行者社会经济-人口属性、出行属性与建成环境对... 促进城市居民短距离出行方式由机动车向慢行交通转移,对缓解机动化出行造成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至关重要。基于昆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建成环境数据,利用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探究了出行者社会经济-人口属性、出行属性与建成环境对短距离出行中小汽车和慢行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拟合结果优于全局回归逻辑模型。交叉口密度、道路网密度、人口密度、总POI密度、离退休人员和通勤出行在总体上对短距离出行中的小汽车使用起到负向影响,到CBD距离在总体上起到正向影响,但这些变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在不同区域表现出相反的作用。此外,男性、个体经营者、30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家庭收入越高的群体更倾向于在短距离出行中使用小汽车,而购物和娱乐出行更倾向采用慢行交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短距离出行 地理加权逻辑回归 出行方式选择 空间异质性 建成环境
下载PDF
藏北高原砾石粒径空间异质性研究
17
作者 徐涛 于欢 +3 位作者 孔博 邱霞 胡孟珂 凌鹏飞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砾石是各种水文和侵蚀等过程综合作用的产物,是草地和土壤退化、生态系统恶化的一个标志,反过来这些砾石也影响到侵蚀的各个过程。研究藏北高原地表砾石的空间分异对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地表砾石粒径大小和空间位置为... 砾石是各种水文和侵蚀等过程综合作用的产物,是草地和土壤退化、生态系统恶化的一个标志,反过来这些砾石也影响到侵蚀的各个过程。研究藏北高原地表砾石的空间分异对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地表砾石粒径大小和空间位置为研究对象,通过Moran’s I指数、空间变异函数、地理探测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1)全局Moran’s I指数值为0.481,呈显著的正相关,局部Moran’s I指数显示,研究区东部砾石聚集模式为高-高聚集,中部为低-低聚集,其余区域多呈随机分布。(2)砾石空间异质性由结构因素主导,但是变异函数最佳拟合模型与特征参数值均存在一定差异性,即存在一定的各向异性特征。(3)地理探测器结果显示,NDVI、土地利用类型为影响研究区砾石粒径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人口密度、植被类型、年均降水为次要因素。(4)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优尺度回归为最佳回归模型,NDVI对砾石粒径影响最大,其后依次为土地利用类型、年均降水、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砾石粒径 空间异质性 地理探测器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摩托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多尺度空间异质性分析
18
作者 潘义勇 缪炫烨 吴静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99,共9页
为探究摩托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及程度,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摩托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从人、车、路、环境等方面选取影响因素,利用影响因素的不同带宽值来量化空间异质性程度。研究结果表... 为探究摩托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及程度,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摩托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从人、车、路、环境等方面选取影响因素,利用影响因素的不同带宽值来量化空间异质性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可以定量反映不同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程度;空间异质性程度较大的影响因素中,多云的空间异质性程度最大,疲劳的空间异质性程度最小,而车速的作用强度最强,疲劳的作用强度最弱;车速和T型交叉口均正向影响摩托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多云、涉及车辆数、市区等其他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存在正负差异,对摩托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正/负向影响与地理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安全 摩托车交通事故 空间异质性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尺度
下载PDF
城市功能对餐饮业聚集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19
作者 谭敏 雷雪颖 干晓宇 《住区》 2023年第6期37-44,共8页
餐饮业的聚集利于扩大产业发展规模、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有助于发展城市旅游、塑造城市形象。餐饮业的聚集与城市功能具有较大关联性,且二者的分布具有非均衡性。目前对餐饮业分布影响因素的研究多将城市功能视为区域内均质分布的... 餐饮业的聚集利于扩大产业发展规模、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有助于发展城市旅游、塑造城市形象。餐饮业的聚集与城市功能具有较大关联性,且二者的分布具有非均衡性。目前对餐饮业分布影响因素的研究多将城市功能视为区域内均质分布的对象,较少就不同区域城市功能对餐饮业聚集影响的差异性进行探讨。因此研究基于POI数据,采用局部Getis-Ord Gi*指数探讨城市餐饮业的聚集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城市功能对餐饮业聚集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餐饮业聚集空间的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城市中心区餐饮业聚集程度较大且成片状分布,城市外围餐饮业聚集程度相对较弱且呈孤立点状分布;2.同一城市功能在城市中心区及外围区域对餐饮业聚集的影响机制具有明显差异;3.相较于城市外围区域,城市中心区餐饮业对于单一城市功能的依赖程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业聚集 城市功能 空间规划 空间异质性 POI数据
下载PDF
都市区建成环境对“共享单车+地铁”通勤使用影响的空间异质性——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源园 吴磊 曾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2-884,共13页
“共享单车+地铁”的多模式组合出行被认为能较好地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大都市区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的建设和发展。以中国大都市区之一的深圳市为案例,基于ofo停车位置大数据挖掘“共享单车+地铁... “共享单车+地铁”的多模式组合出行被认为能较好地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大都市区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的建设和发展。以中国大都市区之一的深圳市为案例,基于ofo停车位置大数据挖掘“共享单车+地铁”的接驳使用,应用全局回归分析(OLS回归)、地理加权回归(GWR)和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SGWR)模型对建成环境与“共享单车+地铁”接驳使用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揭示建成环境影响的空间性。研究发现,SGWR比GWR和OLS模型能更好地解释建成环境对驶入接驳的影响,但SGWR并不适用于驶出接驳的建模。模型分析表明,建成环境对不同接驳类型(驶入和驶出接驳)的影响不尽相同,人口密度、主干道和进站客流3个正向因子以及中学数量、地铁站点和交叉路口3个负向因子对驶入接驳的影响呈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差异;相比之下,办公用地、公园广场、公交站点以及出站客流在大部分地铁站点对于驶出接驳的影响表现出正相关,而居住用地、中学数量、地铁站点及CBD距离则表现出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单车 建成环境 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 接驳 空间异质性 深圳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