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地非农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许恒周 吴冠岑 郭玉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1,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并进行验证。研究方法: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常规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的结果均显示,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并进行验证。研究方法: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常规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的结果均显示,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验证了"耕地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且当经济增长质量(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达到1.4087时,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逐渐减小;区域间的耕地非农化确实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关系,即相邻地区耕地非农化数量变动1%,会导致本地区耕地非农化数量平均变动0.1627%。研究结论:系统地识别、评估区域间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联动性,对于促进区域间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非农化 经济增长质量 库兹涅茨曲线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下载PDF
产业结构变迁对碳减排的影响研究——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 被引量:32
2
作者 孙攀 吴玉鸣 鲍曙明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3-98,共6页
基于1999—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从合理化、高级化两个方面重点考察了产业结构变迁对省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分别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产业结构合理化、... 基于1999—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从合理化、高级化两个方面重点考察了产业结构变迁对省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分别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均对碳减排起到积极影响;碳排放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在减排活动中,应加强省域间合作,持续增加科技研发投入,重点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碳排放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原文传递
农业科研投资的经济效益测算、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及中国的实证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兆亮 罗小锋 +2 位作者 张昭 张俊飚 李容容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15,共5页
以边际收益作为表征指标,探讨2002~2014年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经济效益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的经济效益呈缓慢下降趋势;华中、华北、华南和东北区的经济效益较高,而西北区则相对较低;区域农业科研投资经济效益... 以边际收益作为表征指标,探讨2002~2014年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经济效益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的经济效益呈缓慢下降趋势;华中、华北、华南和东北区的经济效益较高,而西北区则相对较低;区域农业科研投资经济效益存在空间集聚,但集聚效应呈弱化态势;耕地经营面积、劳动力素质等因素会对农业科研投资经济效益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投资 边际收益 时空特征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影响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于艳萍 张秀华 钱争鸣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08年第11期25-31,共7页
学术界对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流动能够缩小地区差距;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劳动力流动会扩大地区发展差距。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通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中国各省区经... 学术界对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流动能够缩小地区差距;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劳动力流动会扩大地区发展差距。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通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中国各省区经济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向和强度表现不同,对地区差距的影响是劳动力流入与劳动力流出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地区经济差距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下载PDF
浅析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创新中的应用
5
作者 任羽菲 《中国经贸》 2016年第1期112-112,共1页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创新方面的应用,能很好地发现影响省域创新成效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是以科学解决科学问题的成功案例.本文简单介绍了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介绍了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创新中...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创新方面的应用,能很好地发现影响省域创新成效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是以科学解决科学问题的成功案例.本文简单介绍了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介绍了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创新中的应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省域创新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县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研究 被引量:47
6
作者 杨春 陆文聪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29,共6页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首次从县域的视角对2007年中国2400多个县份的粮食生产区域格局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7年中国县域粮食生产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区域格局特征,县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形成不仅与人均耕地面积、经济效益比...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首次从县域的视角对2007年中国2400多个县份的粮食生产区域格局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7年中国县域粮食生产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区域格局特征,县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形成不仅与人均耕地面积、经济效益比、生产技术、非农就业机会、城镇化和人均GDP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与相邻县粮食生产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区域格局 县域粮食发展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及其成因实证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被引量:115
7
作者 陆文聪 梅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40-152,共13页
基于1978—2005年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集中度从大区和省区两个层面综合考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趋势,并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角度,采用Moran’s I指数验证了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总量数据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Panel Dat... 基于1978—2005年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集中度从大区和省区两个层面综合考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趋势,并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角度,采用Moran’s I指数验证了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总量数据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Panel Data结合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空间格局变化的成因。计量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数量及其受教育程度,化肥、农机动力等投入,有效灌溉面积,农村水库库容量等因素均对各地区粮食生产总量的增长起到显著正向作用;而除涝面积,自然灾害成灾受灾面积比例,农民非农就业收入比重等因素对粮食生产总量的变化起到负向作用;且空间误差参数结果表明本地区的粮食生产会受到相邻地区粮食生产负方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区域格局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面板数据
下载PDF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分析——以兰新铁路辐射带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建豹 白永平 +1 位作者 李建虎 侯成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4-149,共6页
利用空间分析法确定兰新铁路辐射带的辐射范围,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综合运用SPSS、GeoDA和ARCGIS分析区域经济差异后发现:在兰新铁路辐射带内,兰州市市辖区、乌鲁木齐市市辖区、嘉峪关市、哈密市、阿拉善左旗的经济发展水平... 利用空间分析法确定兰新铁路辐射带的辐射范围,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综合运用SPSS、GeoDA和ARCGIS分析区域经济差异后发现:在兰新铁路辐射带内,兰州市市辖区、乌鲁木齐市市辖区、嘉峪关市、哈密市、阿拉善左旗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比其它地区高,甘肃段内区域经济差异较大,新疆段内区域经济差异较小;区域经济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可知,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市场规模、经济结构、工业化、虚拟变量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虚拟变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回归系数最大,说明农村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区域投资水平对经济发展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差异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兰新铁路辐射带 成因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测算——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 被引量:115
9
作者 吴玉鸣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37,48,共14页
本文基于扩展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中国省域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空间依赖性,测算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及规模报酬情况。得到的结论有:中国省域农业产出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空间分布表现为局... 本文基于扩展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中国省域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空间依赖性,测算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及规模报酬情况。得到的结论有:中国省域农业产出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空间分布表现为局域集聚的特征;劳动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弹性为0.50,资本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弹性为0.43,而土地的贡献不显著,劳动和资本是中国省域农业产出最为主要的决定因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研究区域农业产出行为不应忽视空间效应,在制定农业政策时,需要考虑邻近省域之间的农业生产互动,引导各个区域合理地投入农业生产要素,提高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农业产出 弹性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能源压力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视角 被引量:27
10
作者 姜磊 季民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72-1077,共6页
21世纪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迅猛而粗放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倍增,这给能源生产和供给带来巨大压力。由于产业结构和区位的异同,各省的能耗呈现空间异质和空间趋同;部分能耗通过空间效应来解释,可以改正传统能耗... 21世纪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迅猛而粗放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倍增,这给能源生产和供给带来巨大压力。由于产业结构和区位的异同,各省的能耗呈现空间异质和空间趋同;部分能耗通过空间效应来解释,可以改正传统能耗模型的估计偏差。采用能源消费总量作为环境压力的衡量指标,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将能源消费的空间效应纳入到STIRPAT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省域能源消费在空间上存在依赖性,人口、社会富裕度和第二产业比重与能源消费皆为正相关,随着人口、社会富裕度和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对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逐渐增加。适当地控制人口、社会倡导低碳生活以及节能降耗均能缓解能源压力,同时制定差异化的区域能源消费调控措施也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STIRPAT模型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原文传递
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Bootstrap Moran检验功效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欧变玲 龙志和 林光平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1-96,共6页
当误差项不服从独立同分布时,利用Moran's I统计量的渐近检验,无法有效判断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2SLS估计残差间存在空间关系与否。本文采用两种基于残差的Bootstrap方法,诊断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残差中的空间相关关系。大量Monte ... 当误差项不服从独立同分布时,利用Moran's I统计量的渐近检验,无法有效判断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2SLS估计残差间存在空间关系与否。本文采用两种基于残差的Bootstrap方法,诊断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残差中的空间相关关系。大量Monte Carlo模拟结果显示,从功效角度看,无论误差项服从独立同分布与否,与渐近检验相比,Bootstrap Moran检验都具有更好的有限样本性质,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尤其是,在样本量较小和空间衔接密度较高的情况下,Bootstrap Moran检验的功效显著大于渐近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 BootstrapMoran检验 功效 蒙特卡洛
下载PDF
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的决定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 被引量:30
12
作者 吴玉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4-132,共9页
应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各省域的能源消费行为、决定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显示,我国各个省域的能源需求主要由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决定,价格机制在调控能源需求方面还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应用空间... 应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各省域的能源消费行为、决定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显示,我国各个省域的能源需求主要由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决定,价格机制在调控能源需求方面还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应用空间滞后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和空间误差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能源消费行为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检验证实:邻近区域的能源消费行为未能影响到本地区的能源消费,但能源利用效率等被忽略的因素对邻近区域的能源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决定因素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
下载PDF
城市化、区域创新集群与空间知识溢出——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实证 被引量:26
13
作者 姜磊 季民河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6-90,共5页
通过空间自相关性指标量测分析发现,中国创新活动呈区域化状态,有明显的空间集群现象,并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环渤海湾和长三角城市群。基于截面数据所建立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发现:城市化、研发投入和市场化均有助于知识的空... 通过空间自相关性指标量测分析发现,中国创新活动呈区域化状态,有明显的空间集群现象,并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环渤海湾和长三角城市群。基于截面数据所建立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发现:城市化、研发投入和市场化均有助于知识的空间溢出;空间误差模型(SEM)中城市化变量的估计非常显著,明显高于普通最小二乘估计(OLS)的结果;并且参数λ显著为正,相邻地区的创新产出对本地区创新产出有正向影响,存在知识在空间上的溢出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区域创新集群 空间知识溢出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下载PDF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研发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06
14
作者 吴玉鸣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85,130,共13页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常系数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变系数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中国省域研发与创新的计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31个省域创新能力的贡献主要由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实现,大学研发对区域创新能力...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常系数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变系数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中国省域研发与创新的计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31个省域创新能力的贡献主要由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实现,大学研发对区域创新能力没有明显的贡献,大学研发与企业研发的结合没有对区域创新表现出显著的作用。局域地理加权回归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对省域的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寻求建立大学研发与企业研发之间的技术转移渠道和相互作用机制是目前大学、企业研发与省域创新联动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知识生产函数 研发 创新
原文传递
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Moran检验的渐近分布 被引量:2
15
作者 欧变玲 龙志和 林光平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9-86,共8页
基于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的2SLS残差,证明误差项服从正态独立同分布时,空间滞后模型Moran检验渐近服从正态分布,提出OLL-Moran检验②.Monte Carlo实验结果显示,与KP-Moran检验相比,提出的OLL-Moran检验的水平扭曲更低、功效更高.OLL-Mo... 基于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的2SLS残差,证明误差项服从正态独立同分布时,空间滞后模型Moran检验渐近服从正态分布,提出OLL-Moran检验②.Monte Carlo实验结果显示,与KP-Moran检验相比,提出的OLL-Moran检验的水平扭曲更低、功效更高.OLL-Moran检验具有良好的有限样本性质,能够更有效地检验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估计残差间的空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 OLL-Moran检验 2SLS估计 蒙特卡洛
下载PDF
空间计量经济学前沿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江 吴玉鸣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41,共12页
数字经济时代区域要素流动愈发明显,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和经济地理正发生着剧烈的、持续的和趋势性的变化,对空间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提出了重大需求,在此背景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为重要。为深化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数字经济时代区域要素流动愈发明显,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和经济地理正发生着剧烈的、持续的和趋势性的变化,对空间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提出了重大需求,在此背景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为重要。为深化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认识,促进其在经济管理学领域实证研究中的规范应用,文章在充分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着眼于空间计量经济学前沿理论、方法与应用,从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及技术、模型体系及拓展、国内应用现状、不足及反思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文献分析与总结,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和方向。未来国内空间计量经济学应在技术理论研究、模型应用体系,及方向上进行不断推进,以提升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模型设定与选择 模型估计 空间权重矩阵
下载PDF
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在区域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述评
17
作者 张晓青 来守军 韩光彦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年第6期1-6,共6页
空间经济计量模型把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融入普通回归分析中,近些年来该方法不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应用研究均呈现爆炸式增长。通过回顾众多研究成果,总结得出国外该模型广泛应用于经济收敛、技术扩散、税收、投资、人口与就业、犯罪、... 空间经济计量模型把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融入普通回归分析中,近些年来该方法不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应用研究均呈现爆炸式增长。通过回顾众多研究成果,总结得出国外该模型广泛应用于经济收敛、技术扩散、税收、投资、人口与就业、犯罪、环境科学、公共卫生等领域;指出由于考虑空间效应对区域经济社会要素的影响,因此具有其它模型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在区域科学研究中,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相比之下,中国在社会领域的应用研究尚显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经济计量模型 区域科学 空间效应
下载PDF
专利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关联机制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被引量:69
18
作者 张继红 吴玉鸣 何建坤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9,共7页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利用省域专利授权总数及三种类型的专利授权与经济增长数据,对我国31个省域专利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进行了空间计量经济实证分析。
关键词 专利创新 区域经济增长 关联机制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下载PDF
豫皖湘赣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建伟 赵建吉 +3 位作者 肖文杰 苗长虹 姜海宁 刘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0-146,共7页
豫皖湘赣四省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聚类分析、ESDA及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豫皖湘赣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总量和绝对差异... 豫皖湘赣四省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聚类分析、ESDA及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豫皖湘赣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总量和绝对差异都在拉大,相对差异和集中程度都在降低后,有趋于稳定趋势;(2)空间分布上大致形成以省会城市为核心、中间高四周低的圈层等级结构;(3)空间格局上,空间集聚态势进一步强化,逐步形成以郑州市和南昌市为核心的两大高高集聚区;(4)空间交互作用是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5)劳动力成本对产业转移有负向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吸引力、技术创新能力、集聚效应、成本因素、对外开放度、区位条件及产业结构对产业转移具有正向作用,市场吸引力、集聚效应及对外开放度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承接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豫皖湘赣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被引量:89
20
作者 吴玉鸣 李建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5-391,共7页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技术进步、管理效率提高的重要标志,正确、科学测算TFP对区域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及政策研究非常重要。运用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技术进步、管理效率提高的重要标志,正确、科学测算TFP对区域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及政策研究非常重要。运用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方法,基于2003年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对中国大陆省级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空间计量经济测算分析。结果发现,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测算我国省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中具有较好效果,利用这种方法测算的2003年中国大陆31个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结果比较符合工业生产率发展实际;在影响我国省域工业生产率的因素中,工业资本投入是造成工业经济增长率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各个省域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劳动生产率水平偏低是制约我国省域工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瓶颈因素;2003年我国省域工业生产率增长是由资本和技术共同推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自相关 空间效应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