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1
1
作者 叶鹏 陈勇 +3 位作者 曾庆乐 何晓峰 李彦豪 赵剑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7-75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缝合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 VCD)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自2009年7月~2012年7月,113例主动脉瘤或夹层患者行EVA...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缝合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 VCD)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自2009年7月~2012年7月,113例主动脉瘤或夹层患者行EVAR,其中男性106例,女性7例,年龄29~85(59.4&#177;13.5)岁。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60例,胸主动脉瘤3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48例,另有2例同时发现胸及腹主动脉瘤。65例胸主动脉的EVAR术分别缝合1条股动脉,50例腹主动脉的EVAR术分别缝合2条股动脉,共缝合165条股动脉。均采用VCD(Perclose ProGlide,美国Abbott)预缝合技术经皮穿刺途径完成EVAR术。术后采用CT或彩超随访股动脉,评价双侧股动脉缺血情况。结果113名患者成功完成115例次EVAR术(其中2名合并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分期共行4次EVAR术),共采用347枚VCD修复165条股动脉。使用支架输送器外径包括14 Fr 38例,16 Fr 12例,18 Fr 25例,20 Fr 24例,22 Fr 29例,24 Fr 37例。其中1条股动脉缝合失败,2条缝合后出现即时急性闭塞,1例术后1月出现右股动静脉瘘,均行外科处理痊愈,缝合成功率为97.6%(161/165)。分组统计2枚VCD缝合成功率,结果显示≤18Fr组缝合成功率明显优于≥20Fr组(分别为98.7%和81.1%,P=0.0003)。分组统计前后50%病例的2枚VCD缝合成功率,结果分别为82.9%和95.2%(P=0.013)。术后随访12~50(26&#177;9)月未发现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发生,CT或彩超提示未见有明显股动脉狭窄。结论采用VCD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EVAR术安全可行,对于合适的病例,在度过学习曲线后可作为传统股动脉切开的备选方法。输送器外鞘外径大于或等于20Fr可能是缝合失败需转外科处理和需2枚以上VCD缝合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修复术 完全经皮穿刺途径 血管缝合器 预缝合技术
下载PDF
不同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汤长春 陈然 +3 位作者 关贤颂 刘赵云 赵杨程 贾颖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9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心血管介入中心2014年1月~2015年2月患者91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其中经肱动脉途径设为A组(28例),经桡动脉途径设为B组(31例),经股动脉途径设为C组(32例),比较不同穿...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心血管介入中心2014年1月~2015年2月患者91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其中经肱动脉途径设为A组(28例),经桡动脉途径设为B组(31例),经股动脉途径设为C组(32例),比较不同穿刺途径的平均穿刺操作时间、动脉血管痉挛、穿刺成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三组手术成功率比较,A组较B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9%vs87.1%,P<0.05),A组的平均动脉穿刺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6)min vs(4.5±1.4)min,P<0.05)],但在相关的并发症方面,B组血管痉挛较A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4%vs 7.1%,P<0.05),但在皮下淤血方面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vs 50.0%,P<0.05),在皮下血肿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vs 17.9%,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是一种安全性较高,血管并发症少的检查方法,股动脉穿刺途径可替补,肱动脉穿刺途径并发症多,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途径 冠状动脉介入 可行性 安全性
下载PDF
肱动脉穿刺途径介入治疗后假性动脉瘤诊治2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甄利波 王培军 +2 位作者 田祥 李子志 刘炳木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150-1151,共2页
目的探讨肱动脉穿刺途径介入治疗后假性动脉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例病例。结果 2病例分别通过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栓塞法和压迫修复法治疗均获成功。结论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等方法创伤小、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肱动脉穿刺途径 介入 假性动脉瘤
原文传递
双侧股动脉闭塞患者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穿刺途径的选择
4
作者 史壮宏 吕凤兰 王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8-778,共1页
关键词 股动脉闭塞 血管介入治疗 穿刺途径 颈总动脉闭塞 高血压病史 双侧 入院查体 动脉斑块形成
下载PDF
两种穿刺途径行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56例临床观察
5
作者 张振伟 《颈腰痛杂志》 2012年第3期234-236,共3页
臭氧髓核消融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得到广泛应用,而穿刺技术是影响本病疗效的重要环节。L5S1椎间隙由于受髂骨的阻挡,针尖不易达到理想的位置。2007-2009年间,我们采取小关节突内缘和侧后方入路两种穿刺途径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56例,分... 臭氧髓核消融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得到广泛应用,而穿刺技术是影响本病疗效的重要环节。L5S1椎间隙由于受髂骨的阻挡,针尖不易达到理想的位置。2007-2009年间,我们采取小关节突内缘和侧后方入路两种穿刺途径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56例,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5S1椎间盘突出症 穿刺途径 臭氧髓核消融术
下载PDF
经皮穿刺途径双“J”管置入结合经皮穿刺肾造瘘术治疗肾后性肾衰竭
6
作者 赵许亚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4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途径双"J"管置入结合经皮穿刺肾造瘘术治疗肾后性肾衰竭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近期收治的因各种原因并发肾后性肾衰竭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先行经膀胱镜下双"J"管置入失败,后改...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途径双"J"管置入结合经皮穿刺肾造瘘术治疗肾后性肾衰竭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近期收治的因各种原因并发肾后性肾衰竭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先行经膀胱镜下双"J"管置入失败,后改用经皮途径。结果 52例患者均为经尿路双"J"管失败患者,其中39例患者行经皮输尿管双"J"管置入成功。置管失败的13例肾积水严重患者于B超定位后X线引导下开展肾穿刺造瘘手术,留置造瘘管进行引流。经皮穿刺途径双"J"管置入操作平均时间(45.6±11.9)min(30~50min)。首次穿刺成功22例(95.7%)。实验室检查:BUN4~9mmol/L,平均(6.5±1.8)mmol/L;SCR160~460mmol/L,平均(302±109.7)mmol/L;47例BUN、SCR恢复正常。2例并发症均是造瘘管轻度出血。结论经皮穿刺途径双"J"管置入结合经皮穿刺肾造瘘治疗经尿路途径失败的肾后性肾衰竭患者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途径双“J”管置入 经皮穿刺肾造瘘 肾后性肾衰竭
下载PDF
上尿路疾病经皮穿刺途径诊疗安全共识 被引量:6
7
作者 中国医促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学专业委员会 +10 位作者 安恒庆 陈兴发 姜华 梁亮 路恵茹 王海峰 吴文起 肖博 薛力 杨文增 张晋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07-111,共5页
1955年,GOODWIN等[1]首次描述了采用经皮肾穿刺引流对1例肾积水患者实行了肾盂减压术ADDINNE.Ref.{BA2E23B6-F64C-4EAE-A009-74741AFE8C52}。目前,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发展迅猛,包括对肾脏及上尿路病变的多种经皮途径的治疗。对集合系统进... 1955年,GOODWIN等[1]首次描述了采用经皮肾穿刺引流对1例肾积水患者实行了肾盂减压术ADDINNE.Ref.{BA2E23B6-F64C-4EAE-A009-74741AFE8C52}。目前,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发展迅猛,包括对肾脏及上尿路病变的多种经皮途径的治疗。对集合系统进行成功穿刺并安全建立通道是上尿路经皮手术操作的最初步骤。利用建立经皮通道,泌尿外科医生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肾结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恶性或良性肿瘤、集合系统感染和症状性肾囊肿等。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ercutaneous nephrostomy,PCN)是在影像学手段引导下,向肾集合系统内置入导管,使梗阻部位以上的尿路得以减压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操作常被用于建立临时性尿液分流通道,以缓解梗阻性结石、脓肾或继发于恶性肿瘤的压迫梗阻。常用的经皮穿刺引导方式包括超声、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超声引导能够实时且相对准确地显示肾集合系统,明确引导穿刺针的方向及深度,具有较高的成功率,避免了传统X线定位技术带来的辐射问题。在我国随着超声定位技术的广泛推广,绝大多数单位都可以采用超声定位技术进行经皮肾穿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病变 经皮穿刺途径诊治 安全共识
下载PDF
经股静脉穿刺途径实现选择性降主动脉造影一例
8
作者 祝金明 李淑梅 +7 位作者 张文琪 贺玉泉 刘斌 李树岩 回长玲 马丽华 陈宏盛 穆兴国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5期285-286,共2页
关键词 降主动脉造影 穿刺途径 股静脉 血液循环系统 选择性血管造影 动脉导管末闭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鞘管
下载PDF
不同穿刺途径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金炜 李冠海 +2 位作者 张明德 刘献儒 马小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86-1488,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和经桡动脉穿刺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75例患者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其中37例行经皮桡动脉穿刺设为A组,38例行选择性经股动脉穿刺设为B组。术后对射线曝光时间(min)、手术操作时间(m...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和经桡动脉穿刺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75例患者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其中37例行经皮桡动脉穿刺设为A组,38例行选择性经股动脉穿刺设为B组。术后对射线曝光时间(min)、手术操作时间(min)、造影剂量(mL)、血管并发症、术后24h内自理能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的年龄[A组(44.6±6.3)岁,B组(47.8±8.3)岁]、射线曝光时间[A组(21.5±10.5)min,B组(20.3±10)min]、手术操作时间[A组(42.5±10.3)min,B组(41.2±10)min]、造影剂用量[A组(62±15)mL,B组(60±10)mL]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经股动脉途径高于桡动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生活自理能力(A组术后即可下床活动,生活自理;B组术后身体制动24h,生活不能自理),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经桡动脉穿刺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安全、可靠、血管并发症少的检查方法,可逐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途径 脑血管造影 安全性 可靠性
下载PDF
介绍一种改进的膝关节穿刺途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东升 《中医正骨》 2003年第10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膝关节 穿刺途径 骨外科 解剖结构
下载PDF
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对股动脉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卫东 李菁华 杨莉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7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通过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对股动脉的影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风险,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方法选取100例A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腹股沟处皮... 目的探讨通过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对股动脉的影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风险,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方法选取100例A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腹股沟处皮肤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92.2±13.8)min、术后恢复成功率90.0%、术后感染2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 完全经皮穿刺途径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股动脉
下载PDF
两种穿刺途径行化疗后局部皮肤反应的观察
12
作者 康建华 张凤梅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4年第6期525-525,共1页
为了观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行化疗和传统的外周静脉输液行化疗后局部皮肤的反应的观察 ,将化疗病人 98例随机分为 A组和 B组各 49例 ,A组为锁骨下静脉置管行化疗 ,B组为传统的外周静脉行化疗。结果显示 ,A组和 B组行化疗后局部皮肤反... 为了观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行化疗和传统的外周静脉输液行化疗后局部皮肤的反应的观察 ,将化疗病人 98例随机分为 A组和 B组各 49例 ,A组为锁骨下静脉置管行化疗 ,B组为传统的外周静脉行化疗。结果显示 ,A组和 B组行化疗后局部皮肤反应的比较 (P<0 .0 5 )差异有显著性 ,A组明显优于 B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途径 化疗 局部皮肤反应 锁骨下静脉 肿瘤 并发症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经鼻烟壶区动脉和经桡动脉穿刺途径的对比分析
13
作者 吴佳 孙慧 赵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0280-0280,312,共2页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经鼻烟壶区动脉和经桡动脉两种穿刺途径的对比。方法:选取143例行冠脉造影手术的患者按照穿刺途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选择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手术,干预组选择经鼻烟壶区动脉行冠脉造影手术,对比两组穿刺...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经鼻烟壶区动脉和经桡动脉两种穿刺途径的对比。方法:选取143例行冠脉造影手术的患者按照穿刺途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选择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手术,干预组选择经鼻烟壶区动脉行冠脉造影手术,对比两组穿刺的成功率、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穿刺的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烟壶区动脉行冠脉造影手术的并发症率比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手术更低,术后的止血时间更短,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与要求,优先选择经鼻烟壶区动脉穿刺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鼻烟壶区动脉 桡动脉 穿刺途径
下载PDF
经房间隔穿刺途径介入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尹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107-0109,共3页
探讨经房间隔穿刺途径介入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PFO)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接收的60例PFO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行经卵圆孔途径介入封堵术失败后转以经房间隔穿刺途径介入封堵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为研究组,其余32... 探讨经房间隔穿刺途径介入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PFO)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接收的60例PFO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行经卵圆孔途径介入封堵术失败后转以经房间隔穿刺途径介入封堵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为研究组,其余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PFO残余分流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患者苏醒时间更长,并发症发生率及不同时间PFO残余分流率更低(P<0.05);两组间住院时间相当,(P>0.05)。结论 经房间隔穿刺途径介入封堵术是治疗PFO与经卵圆孔途径介入封堵术相比,安全性更优,可以完全消除PFO的存在,从而降低卒中或其他血栓事件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介入封堵术 房间隔穿刺途径
下载PDF
影像引导胸椎病变经皮同轴穿刺活检的穿刺途径选择 被引量:2
15
作者 缪冬镠 倪才方 +4 位作者 陈珑 刘一之 金泳海 朱晓黎 邹建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胸椎病变经皮穿刺活检的穿刺途径选择,评估影像引导下胸椎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透视或CT引导下对34例患者的胸椎病变行经皮同轴穿刺活检。其中19例于透视引导下接受19次经皮穿刺活检,另15例于CT引导下接受17次穿... 目的探讨胸椎病变经皮穿刺活检的穿刺途径选择,评估影像引导下胸椎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透视或CT引导下对34例患者的胸椎病变行经皮同轴穿刺活检。其中19例于透视引导下接受19次经皮穿刺活检,另15例于CT引导下接受17次穿刺活检。结果 34例共接受36次胸椎病变穿刺活检,其中2例各接受两次穿刺活检。采用经椎弓根途径穿刺22次,采用经肋椎关节途径穿刺10次,采用经肋间隙途径穿刺4次。影像证实36次活检穿刺针均位于病灶内,穿刺成功率100%。其中31次活检病理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一致,无假阳性结果发生,穿刺活检最终诊断成功率86.1%。所有病例无穿刺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影像引导胸椎病变同轴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微创的介入诊断技术,选择合适的穿刺途径有助于提高穿刺及诊断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穿刺途径 影像引导 同轴活检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介入手术患者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萍 王香枝 路培 《临床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124-125,共2页
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诊断和治疗操作可避免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及限制活动给患者带来的不便等,但若其护理不得当,可引起桡动脉痉挛,手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现将其护理要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笔... 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诊断和治疗操作可避免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及限制活动给患者带来的不便等,但若其护理不得当,可引起桡动脉痉挛,手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现将其护理要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8月至2006年11月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脏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住院的患者391例,其中男21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途径 经桡动脉 并发症 护理 患者 介入手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不稳定型心绞痛
原文传递
三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途径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君 《浙江实用医学》 2000年第3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适应证 穿刺途径
下载PDF
从解剖学角度探讨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的穿刺途径
18
作者 王怀福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2001年第10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介入治疗 穿刺途径 解剖学特点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王东 孙朝阳 +1 位作者 沈桂冬 陈进业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间动脉穿刺成功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时间、X线曝光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穿刺相关血管并发症、迷走反射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穿刺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与对照组股动脉穿刺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造影时间、穿刺相关血管并发症、迷走反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桡动脉组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安全可行,且易止血,术后无须卧床,并发症少,创伤小,可作为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首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 冠状动脉支架术 桡动脉途径穿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