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穿路管道的结构计算
1
作者 白宏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0166-0169,共4页
输水管线布置应遵循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且避免与现有重要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作用与功能相矛盾,利用好现有工程;管线尽量顺直,减少拆迁,少占农田,少毁植被,保护环境;应选择最佳的地形和地质条件,管道尽量沿整体地势敷设,埋深应根据冻深... 输水管线布置应遵循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且避免与现有重要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作用与功能相矛盾,利用好现有工程;管线尽量顺直,减少拆迁,少占农田,少毁植被,保护环境;应选择最佳的地形和地质条件,管道尽量沿整体地势敷设,埋深应根据冻深情况、外部荷载情况、管道管材强度及穿越工程的交叉角度等要求确定,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路 计算 承载力极限状态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下载PDF
浅析穿路构筑物的受力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冬辰 何淑英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10期227-228,共2页
管线在穿越道路时,通常采用加设套管对穿路管线进行保护,这类穿路的埋地构筑物在地下会受到恒载(覆土荷载)和活载(车辆荷载)的共同作用。该文按埋地构筑物不同的埋设深度,对所受覆土荷载和车辆荷载的应力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埋地构... 管线在穿越道路时,通常采用加设套管对穿路管线进行保护,这类穿路的埋地构筑物在地下会受到恒载(覆土荷载)和活载(车辆荷载)的共同作用。该文按埋地构筑物不同的埋设深度,对所受覆土荷载和车辆荷载的应力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埋地构筑物所受的应力合力,绘制出应力随埋设深度变化的曲线图。穿路建构筑物的埋置深度在1~2 m之间受力最小;埋深在0~1 m间,构筑物所受的荷载以车辆荷载为主;埋深大于2 m时,所受荷载以土压力为主;应力曲线图为合理选择套管形式和确定管线埋设深度提供了依据,为相关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穿路 套管保护 车辆荷载 土压力 应力曲线
下载PDF
埋地穿路钢质管道承受竖向载荷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明 关沂山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年第2期70-76,共7页
埋地穿路钢质管道承受的竖向载荷包括土壤载荷和路面载荷两部分,是管道稳定性校核和强度校核的重要参数,竖向载荷计算方法的探讨对管道建设和安全运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土壤载荷和路面载荷的计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选取方法... 埋地穿路钢质管道承受的竖向载荷包括土壤载荷和路面载荷两部分,是管道稳定性校核和强度校核的重要参数,竖向载荷计算方法的探讨对管道建设和安全运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土壤载荷和路面载荷的计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选取方法不同则计算结果不同,土壤载荷的计算方法主要有GB 50332公式法和有限元法;路面载荷的计算方法主要有Holl积分法、JTG D60分布角法、AWWA M45分布角法和有限元法。通过分析各种计算方法的特点,以及不同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找出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确定不同管径、不同埋深等条件下宜选用的计算方法,这对于准确确定管顶竖向载荷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出大管径深埋管道的稳定性和强度校核不应只考虑管顶竖向载荷作用,某些情况下管道侧向载荷比竖向载荷还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穿路钢质管道 土壤载荷 面载荷 总的竖向载荷 计算方法
下载PDF
管线穿路阴极保护探讨及应用
4
作者 盛红莉 《商情》 2011年第46期56-56,63,共2页
概述了在沙特阿拉伯国家施工埋地管线穿路处的阴极保护的设计。分析了阴极保护的具体计算及选择,以及在工程项目应用中取得的良好效果。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沙特 管线穿路 阴极保护
下载PDF
腮腺前缘咬肌入路与穿腮腺入路手术治疗髁突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对比
5
作者 程维 肖祎婷 李雅冬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目的:研究腮腺前缘咬肌入路(retromandibular transmasseteric anterior parotid approach,RMTMAP)与传统穿腮腺手术入路(retromandibular transparotid approach,RMTP)对髁突骨折患者术后面神经损伤及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各大中... 目的:研究腮腺前缘咬肌入路(retromandibular transmasseteric anterior parotid approach,RMTMAP)与传统穿腮腺手术入路(retromandibular transparotid approach,RMTP)对髁突骨折患者术后面神经损伤及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各大中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万方及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关于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入路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1月,并进行手动检索以避免遗漏。共纳入7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为中至高等,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7篇文献纳入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均能达到满意的效果,RMTMAP组较RMTP组的术后面神经损伤发生率更低[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0.49,95%CI=0.25~0.97,P=0.04],RMTMAP组术后涎瘘发生率较低(RR=0.35,95%CI=0.15~0.85,P=0.02),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MTMAP组术后面神经损伤及涎瘘的发生率均小于RMTP组,且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折 腮腺前缘手术入 穿腮腺手术入 meta分析
下载PDF
高速公路桥梁下穿高压线路施工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6
作者 王博 荣海生 +1 位作者 王杰 叶宁波 《建筑安全》 2024年第2期42-47,共6页
高速公路桥梁下穿高压线路施工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安全要求高。以杭甬高速复线项目附海互通A、B匝道连续先后下穿2条220 kV高压线路、1条500 kV高压线路施工为例,结合有关技术标准和现场调查,如结构物与导线净空距离、杆塔与结构... 高速公路桥梁下穿高压线路施工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安全要求高。以杭甬高速复线项目附海互通A、B匝道连续先后下穿2条220 kV高压线路、1条500 kV高压线路施工为例,结合有关技术标准和现场调查,如结构物与导线净空距离、杆塔与结构物水平距离、高压线附近有影响的结构物统计的情况,从高压线路下桥梁桩基、墩柱及现浇梁施工技术安全措施及日常安全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核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生产条件;严格执行现场运输及起重吊装安全管理措施;设置限高安全防护网和红外线激光雷达安全报警系统等安全防护技术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设备和高压电力设施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桥梁 穿高压线 施工安全
下载PDF
改良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在髁突重建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唐辉 王浪 +4 位作者 王雷 饶鹏程 罗道文 付光新 肖金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0-296,共7页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在髁突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患者(女性9例,男性7例)采用改良的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行髁突重建术。术后定期随访,通过患者腮腺涎瘘、面神经功能、张口度、咬合关系、...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在髁突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患者(女性9例,男性7例)采用改良的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行髁突重建术。术后定期随访,通过患者腮腺涎瘘、面神经功能、张口度、咬合关系、面部瘢痕等临床指标评价髁突重建后的功能,通过曲面体层片、CT及三维CT重建影像学检查评估移植肋骨肋软骨的位置和形态。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所有患者面形恢复好,切口瘢痕隐蔽,无腮腺涎瘘,张口度和咬合关系良好,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经治疗后痊愈。影像学结果显示,所有移植肋骨肋软骨存活,处于正常解剖位置。结论改良的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在髁突重建术中可降低涎瘘和面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术野清晰,且切口瘢痕隐蔽,未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耳屏缘切口 腮腺前缘穿咬肌入 肋骨肋软骨移植 髁突重建 面神经损伤 腮腺涎瘘 切口瘢痕
下载PDF
颌后经腮腺前穿咬肌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效果
8
作者 王云肖 潘志燕 +5 位作者 代福月 董轩 韩立娜 马旭亮 田荣祥 孟卫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4期121-124,共4页
目的分析颌后经腮腺前穿咬肌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髁突中低位骨折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2例)。... 目的分析颌后经腮腺前穿咬肌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髁突中低位骨折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绕下颌角切口联合钛板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选择颌后经腮腺前穿咬肌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口腔活动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面神经损伤、口偏斜、涎腺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个月的张口、下颌前伸运动、下颌侧方运动幅度均高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的张口、下颌前伸运动、下颌侧方运动幅度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颌后经腮腺前穿咬肌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可提高其效果,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情况,改善口腔活动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后经腮腺前穿咬肌入 可吸收接骨板 髁突中低位骨折 面神经损伤
下载PDF
穿腮腺入路治疗髁颈及髁突基底部骨折 被引量:9
9
作者 郭家平 李志进 +4 位作者 董青山 王翔 孙传孔 侯君 唐建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探讨穿腮腺入路治疗髁颈及髁突基底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5例(21侧)髁颈及髁突基底部骨折患者选择穿腮腺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15例患者,21例侧髁突骨折行手术治疗。19例侧髁突骨折选择2块接骨板固定,2例侧选择1块接... 目的:探讨穿腮腺入路治疗髁颈及髁突基底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5例(21侧)髁颈及髁突基底部骨折患者选择穿腮腺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15例患者,21例侧髁突骨折行手术治疗。19例侧髁突骨折选择2块接骨板固定,2例侧选择1块接骨板固定。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复查全口曲面断层片或三维CT示骨折断端对位良好。除1例患侧后牙暂时性轻度开外,所有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复查,张口度32~45mm(平均38mm)。3例侧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无1例出现永久性面瘫。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涎瘘、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相对于髁突骨折的颌后及颌下入路,穿腮腺入路行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容易暴露,可直视下完成骨折复位固定,是治疗髁颈和髁突基底部骨折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腮腺入 髁突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耳周小切口穿腮腺径路治疗髁突颈部及基底部骨折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立 林李嵩 +6 位作者 施斌 朱小峰 邱宇 黄跃 余学元 廖云阳 饶振雄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耳周小切口穿腮腺径路行髁突颈部及基底部等中低位骨折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38侧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采用耳屏前或内,或绕耳垂小切口,穿经腮腺组织后行骨折段的解剖复位及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到3... 目的探讨应用耳周小切口穿腮腺径路行髁突颈部及基底部等中低位骨折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38侧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采用耳屏前或内,或绕耳垂小切口,穿经腮腺组织后行骨折段的解剖复位及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到3年,从患者的外形、张口度、咬合功能、并发症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1例出现一侧暂时性面神经功能不全,1例出现涎瘘,其他患者均外形满意,咬合关系良好,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张口度最大者4.2cm,最小者3.3cm,术后CT示所有患者骨折段均完全解剖复位。结论较之传统的手术径路,应用耳周小切口经腮腺径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具有切口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能达到直视下进行手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骨折 穿腮腺径
下载PDF
共振隧穿电路中翻转-传输代数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弥 张海鹏 +1 位作者 吕伟锋 孙玲玲 《电子器件》 CAS 2009年第2期281-284,共4页
在传统数字电路开关-信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基于共振隧穿RT(Resonant Tunneling)电路的翻转-传输理论,建立了适用于共振隧穿电路的翻转-传输代数系统,确定了两种联结运算,并用共振隧穿器件实现了该两种联结运算的基本电路... 在传统数字电路开关-信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基于共振隧穿RT(Resonant Tunneling)电路的翻转-传输理论,建立了适用于共振隧穿电路的翻转-传输代数系统,确定了两种联结运算,并用共振隧穿器件实现了该两种联结运算的基本电路结构。为设计共振隧穿电路特别是基本逻辑电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信号理论 翻转-传输理论 共振隧穿 代数系统
下载PDF
穿腮腺入路手术治疗成人髁状突骨折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廖涛 曹裕中 +1 位作者 谢思根 邱成端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21-23,F0004,共4页
目的 探讨穿腮腺入路手术治疗成人髁状突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40例成人髁状突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髁状突矢状骨折12例,髁状突颈部骨折15例,髁颈下骨折13例。术后定期随访,评价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40例骨折患者... 目的 探讨穿腮腺入路手术治疗成人髁状突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40例成人髁状突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髁状突矢状骨折12例,髁状突颈部骨折15例,髁颈下骨折13例。术后定期随访,评价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40例骨折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疤痕隐蔽;无涎漏发生,无永久性面瘫患者;张口度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恢复理想。结论 穿腮腺入路行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直视下完成骨折复位固定,术后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腮腺入 髁状突 内固定
下载PDF
浅谈过路套管内穿管施工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谢桂芝 《科技资讯》 2011年第24期132-132,共1页
阿曼污水管网工程,是由水电集团公司承建的第一个大型污水处理工程,工程涉及7500余户的入户连接,约380km管道,除去4.7km的主干线顶管外,仅穿路的分支管线就达47处,约1.9km长,其中最长的一处穿路管道长75m。该工程处于首都闹市区,每天车... 阿曼污水管网工程,是由水电集团公司承建的第一个大型污水处理工程,工程涉及7500余户的入户连接,约380km管道,除去4.7km的主干线顶管外,仅穿路的分支管线就达47处,约1.9km长,其中最长的一处穿路管道长75m。该工程处于首都闹市区,每天车流量大,地下设施繁多,且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复杂(表层为流沙、下面为硬砂砾),因此过路管道多采用非开挖法铺设的施工方法,既采取先做套管,然后在套管内部铺设永久管道。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在各种情况下过路套管内铺设永久设计管道的施工方法,确保了过路管道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穿路管道 施工方法
下载PDF
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穿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率 陈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评估在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的条件下,进行穿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方法:14例患者接受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的穿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共植入15枚种植体。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拍摄CB... 目的:评估在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的条件下,进行穿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方法:14例患者接受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的穿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共植入15枚种植体。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拍摄CBCT,测量植骨区骨量变化及上颌窦假性囊肿变化。结果:全部手术中无囊肿破裂和上颌窦黏膜穿孔,愈合期种植体骨结合良好,随访期无种植体脱落。术前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为(6.85±1.07)mm.术中提升高度为(6.93±2.07)mm。术后窦底提升高度(GBH)为(13.88±1.87)mm、1年后骨愈合后窦嵴距(GSH-1)(12.76±2.03)mm。随访期内,囊肿增大3例,基本不变3例,减小5例,消失3例。结论: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同时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穿上颌窦顶入 上颌窦底提升 假性囊肿
下载PDF
穿腮腺入路治疗髁突骨折5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海凤 史俊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包括囊内骨折在内的髁突骨折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中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51例髁突骨折采用穿腮腺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术后查阅病例资料,进行定期随访,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下颌骨包括囊内骨折在内的髁突骨折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中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51例髁突骨折采用穿腮腺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术后查阅病例资料,进行定期随访,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解剖复位,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关节活动正常,瘢痕隐蔽。结论:穿腮腺入路治疗髁突骨折是较好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腮腺入 髁突 骨折
原文传递
长距离管棚加固技术在盾构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建平 叶丽君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782-784,共3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新建地铁线路下穿既有运营线路的情况。为减少下穿施工对既有运营线路的影响,需要对下穿部位进行加固。本文通过对螺旋出土跟管钻进、斜面钻头导向纠偏的长距离管棚加固技术应用情况的介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新建地铁线路下穿既有运营线路的情况。为减少下穿施工对既有运营线路的影响,需要对下穿部位进行加固。本文通过对螺旋出土跟管钻进、斜面钻头导向纠偏的长距离管棚加固技术应用情况的介绍,得出了合理的结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管棚 螺旋出土 跟管钻进 穿既有线 盾构
下载PDF
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髁突基部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鹏 刘冰 +3 位作者 魏博 冯璐 郭亚霖 翟孝庭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5-628,633,共5页
背景颌面部骨折中,髁突基部骨折较难处理。对于髁突基部骨折大多采用绕下颌角弧形切口或附加耳屏前切口,因切口距离骨折线远,操作比较困难,不能垂直于骨面进行钻孔拧入螺钉,从而无法应用可吸收接骨板钉进行内固定。目的本研究拟通过颌... 背景颌面部骨折中,髁突基部骨折较难处理。对于髁突基部骨折大多采用绕下颌角弧形切口或附加耳屏前切口,因切口距离骨折线远,操作比较困难,不能垂直于骨面进行钻孔拧入螺钉,从而无法应用可吸收接骨板钉进行内固定。目的本研究拟通过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髁突基部骨折,并与传统的绕下颌角切口联合钛板钉固定进行比较以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9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进行治疗的髁突基部骨折患者20例,其中观察组10例患者采用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钉固定,对照组10例患者采用绕下颌角弧形切口及钛接骨板固定。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张口恢复时间及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例数,并通过咬合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及X线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4.3±1.1)cm vs(7.5±2.6)cm,P=0.000]、手术时间[(45.3±18.7)min vs(57.2±7.3)min,P=0.016]、出血量[(20.3±6.8)mL vs(38.3±7.1)mL,P=0.032]、术后并发症(10%vs 100%,P=0.000)及张口度恢复时间[(28±7)d vs(43±5)d,P=0.0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涎瘘,手术效果良好。结论以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行髁突基部骨折坚强内固定,可直视操作,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良好,是一种较好的髁突基部骨折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基部骨折 微型钛板 坚强内固定 可吸收接骨板 颌后切口穿腮腺入
下载PDF
超浅埋市政隧道下穿快速路施工沉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永贵 郭建民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11年第6期49-51,共3页
以广州市大观路与车陂路系统改善工程中新建下穿东环快速路的隧道为工程背景,分析软弱围岩下浅埋大断面的市政隧道近距离穿越快速路的沉降和隧道围岩收敛情况,其计算结果可为同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市政隧道 超浅埋大跨径 穿快速 数值分析 沉降
下载PDF
下颌后越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治疗髁突低位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光明 邹智荣 +2 位作者 王卫红 许彪 曾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后越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在髁突低位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利用5具国人成人男性标本,对颞下颌关节及腮腺区解剖进行观察。结合局部解剖,对18例髁突低位骨折患者采用下颌后越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达腮腺... 目的:探讨下颌后越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在髁突低位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利用5具国人成人男性标本,对颞下颌关节及腮腺区解剖进行观察。结合局部解剖,对18例髁突低位骨折患者采用下颌后越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达腮腺筋膜表面,沿腮腺筋膜表面向前解剖分离到腮腺前缘,将腮腺组织向后牵开显露咬肌表面,钝分离咬肌,暴露骨折断端,用一块L型钛板复位固定骨折。结果:18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正常,无1例患者出现面瘫。术后3个月复诊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对于髁突低位骨折,应用下颌后越腮腺穿咬肌入路,操作简单,创伤小,利于保护面神经,术野清晰,便于复位固定。且切口隐蔽,术后瘢痕不明显。熟知颞下颌关节及腮腺区的解剖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及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低位骨折 下颌后越腮腺前缘穿咬肌入 临床解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