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MSCTA表现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学东 徐文坚 +6 位作者 李绍科 高红 林吉征 张传玉 李峥 孙磊 王燕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79-782,共4页
目的探讨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我院行MSCTA的PAU15例,以横轴位CT为主,结合二维及三维重组对PAU的部位,大小及合并征象进行分析。结果15例共17个病... 目的探讨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我院行MSCTA的PAU15例,以横轴位CT为主,结合二维及三维重组对PAU的部位,大小及合并征象进行分析。结果15例共17个病灶。均表现为主动脉壁上的溃疡状突起,龛影口部与主动脉腔相连,可表现"狭颈征",尤其在曲面重组(CPR)图像上明显。伴有局部或弥漫性主动脉壁内血肿(IMH)。间接征象包括主动脉壁钙化斑块、主动脉扩张等。结论MSCTA上主动脉溃疡伴随局限或广泛的IMH者均可诊断为PAU,MSCTA为诊断PAU的有力工具,诊断应以薄层横轴位和CPR图像为主,容积再现(VR)图像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主动脉壁间血肿、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和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朴飞 吕梁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2期148-151,共4页
主动脉壁间血肿(AIH)、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和主动脉夹层(AD)有相似的易患因素和临床表现,临床有时不易鉴别,但三者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不同。本文对AIH、PAU和AD的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壁间血肿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多排螺旋CT诊断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青春 唐德秋 +4 位作者 刘进才 肖文莲 罗光华 吴晓东 陆从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的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表现及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20例PAU患者的临床、放射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归纳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无症状,15... 目的探讨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的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表现及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20例PAU患者的临床、放射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归纳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无症状,15例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起病,20例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PAU的特征性CT表现:20例均可见外翻凸起"火山口"状溃疡、内膜钙化斑块和主动脉管壁广泛粥样硬化增厚,单发溃疡8例,多发溃疡12例。PAU的并发症征象:范围不一壁间血肿20例;假性动脉瘤6例;主动脉扩张1例;透壁性主动脉破裂2例。该组患者中5例无症状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并定期影像学随诊观查;15例有症状患者起初采取积极内科保守治疗并密切影像随诊,5例病灶稳定且症状明显好转;8例最终及时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包括1例症状持续且溃疡深度增加,5例假性动脉瘤和2例主动脉破裂;1例假性动脉瘤和1例主动脉扩张不允许手术治疗。结论 PAU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MDCTA是首选的诊断手段,临床症状明显伴并发症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复查并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 主动脉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治疗策略
下载PDF
43例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随访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伟军 陈述 +1 位作者 权晖 李金保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容积作为病情进展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诊治的无外科干预指征的43例PAU患者的药物治疗及随访资料,观察随访期内CT血管造影显示的PAU容积变化情况。结果 7例... 目的探讨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容积作为病情进展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诊治的无外科干预指征的43例PAU患者的药物治疗及随访资料,观察随访期内CT血管造影显示的PAU容积变化情况。结果 7例患者主动脉溃疡病变出现进展,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手术组首诊时最大PAU容积为(1.21±0.07)cm3,非手术组为(0.84±0.14)cm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AU的容积与病情进展相关,它可以预测患者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病变是否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 随访 血管容积
下载PDF
MSCT在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国华 朱亮飞 +1 位作者 张盾 吴卫强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17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研究讨论MSCT在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患者140例,对其进行128-MSCT胸腹联合检查,把得出的数据进行MPR、CPR、MIP、VR等处理。结果所选取的患者MPR图像很好地表现出... 目的研究讨论MSCT在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患者140例,对其进行128-MSCT胸腹联合检查,把得出的数据进行MPR、CPR、MIP、VR等处理。结果所选取的患者MPR图像很好地表现出了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部位、大小、数量、形态等,MIP可以很好地显示出主动脉的轮廓,以及溃疡的形态结构。结论 MSCT可以准确地诊断出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病变,诊断结果准确,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特点 被引量:4
6
作者 葛乃永 李绍东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878-1881,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PAU)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A确诊的46例PAU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溃疡的部位、数目、形态、分布及分型,并记录随访时溃疡的动态改变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均... 目的探讨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PAU)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A确诊的46例PAU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溃疡的部位、数目、形态、分布及分型,并记录随访时溃疡的动态改变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均可见主动脉壁内龛影,形状为蘑菇形、乳头形、不规则形、半圆形,以前三者居多;病灶多见于腹主动脉及胸腹主动脉,以多发溃疡病灶为主,以Stanford B型常见。有32例患者并发壁间血肿。短、中期随访中,PAU增大患者12例,病灶形态以蘑菇形、半圆形、乳头形为主;PAU缩小4例,稳定30例,形态以不规则形溃疡为主。长期随访中,6例患者PAU保持稳定并趋于好转。结论 PAU的典型位置是胸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常伴发壁间血肿;壁内龛影是MSCTA特征表现,其形态可能与临床转归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穿透性硬化性溃疡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腔内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淑珍 朱宪明 +3 位作者 刘志平 王坚 李伟 雷鹏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6期791-793,共3页
目的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腔内治疗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共3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行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患者资料,所有患者... 目的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腔内治疗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共3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行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加强化下行右侧股动脉切开,在介入治疗下行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术后1、3、6及12个月及之后每年均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复查,比较患者术后血肿吸收率、溃疡修复率,围术期有无脊髓缺血及支架远端有无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100%。共植入36枚支架,4例患者溃疡位置较低且为多发溃疡,术中植入2枚支架,其中第二枚支架为渐细支架。4例患者溃疡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2例直接封闭左侧锁骨下动脉,2例先行腋-腋转流后再行支架植入术。围术期无死亡,1例(3%)患者术后2周出现进食咽下困难(食道造影未见受压)3个月后全身消耗死亡。1(3%)例患者支架远端出现假性动脉瘤二次行支架植入术。伴发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血肿在1年左右完全吸收。13例(40.6%)患者术后发热给予对症(激素+消炎痛)治愈。无截瘫、无支架内漏、无支架移位,无脑梗死及脏器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对于持续性胸痛不缓解、血压控制不满意;溃疡直径≥20 mm或深度≥10 mm;伴发主动脉内壁间血肿患者控制血压、心率治疗2周、复查CTA血肿吸收后;均应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穿透性硬化性溃疡 腔内修复术 血管腔内支架
下载PDF
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穿透性溃疡的CTA表现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思 平学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97-698,I0001,共3页
目的提高主动脉粥样硬化穿透性溃疡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粥样硬化穿透性溃疡主动脉CTA检查资料,分析总结病变的分布特点、影像学特征及并发症。结果 32例患者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位于升主动脉的1例,主动脉弓的24例,胸... 目的提高主动脉粥样硬化穿透性溃疡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粥样硬化穿透性溃疡主动脉CTA检查资料,分析总结病变的分布特点、影像学特征及并发症。结果 32例患者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位于升主动脉的1例,主动脉弓的24例,胸主动脉的5例,腹主动脉的2例。其中单发并灶9例,多发病灶23例,且以合并局限或广泛壁间血肿、假性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居多。穿透性溃疡形态学分型,分别为半圆型3例、蘑菇型25例、乳头型10例及不规则型6例。结论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影像学检查,对动脉粥样硬性溃疡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硬化 溃疡 CT
下载PDF
Stanford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腔内治疗32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李淑珍 单鸿伟 +4 位作者 刘志平 朱宪明 王坚 李育敏 李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7期614-616,共3页
目的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腔内治疗的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共3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4例,合并主动脉... 目的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腔内治疗的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共3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4例,合并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术。结果除1例(3%)患者术后3个月死亡,1例(3%)患者支架远端出现假性动脉瘤二次行支架植入术外,其余患者术后1、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均行CTA复查,效果好。结论对于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单发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早期采取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效果佳;伴发主动脉内壁间血肿的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应控制血压、心率,治疗2周,复查CTA血肿吸收后,再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穿透性硬化性溃疡 腔内修复术 血管腔内支架
下载PDF
穿透性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合并夹层急救护理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晶 姜玲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第10期950-950,共1页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aortic ulcer,PAU)是指在主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的溃疡,溃疡穿透弹性膜,并在主动脉壁中层形成血肿,属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一种。有证据表明,40%-50%的PAU可并发...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aortic ulcer,PAU)是指在主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的溃疡,溃疡穿透弹性膜,并在主动脉壁中层形成血肿,属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一种。有证据表明,40%-50%的PAU可并发主动脉夹层,或在发生时就可能发生破溃出血,有学者认为它们是主动脉夹层的早期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硬化 主动脉 溃疡 护理
下载PDF
腔内修复术在胸降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边虹 修磊 石冰清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胸降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的胸降主动脉穿透性溃疡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患者均采用腔内修复治疗,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无...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胸降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的胸降主动脉穿透性溃疡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患者均采用腔内修复治疗,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无内漏、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修复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胸降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穿透性硬化性溃疡 覆膜支架
下载PDF
浅析超声声学造影诊断腹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利蓉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548-1549,共2页
目的:通过对腹部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穿透性溃疡患者进行超声造影(acoustic contrast)诊断,分析超声造影(acoustic contrast)的临床医学诊断意义。方法:将近期就诊与某院的5例腹部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穿透性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 目的:通过对腹部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穿透性溃疡患者进行超声造影(acoustic contrast)诊断,分析超声造影(acoustic contrast)的临床医学诊断意义。方法:将近期就诊与某院的5例腹部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穿透性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使用超声造影(acoustic contrast)对这5例患者进行检查,并且将这5例患者的CT血答造影检查结果和超声造影(acoustic contrast)检查结果进行相比较。结果:5例患者的超声造影(acoustic contrast)检查结果均显示,4例患者均确诊为腹部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穿透性溃疡,超声造影(acoustic contrast)的检测准确率要高于常规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结论:将超声造影(acoustic contrast)用于诊断腹部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穿透性溃疡,能够为医学诊断提高准确的影响信息依据,具有临床诊断推广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诊断 腹部主动脉硬化性穿透性溃疡 临床意义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粥样硬化穿透性溃疡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青春 陆瑶 +3 位作者 唐德秋 肖文莲 罗光华 吴晓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MSCTA)在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中应用价值。方法 14例PAU均进行了64-MSCTA胸腹联合检查,将原始数据在工作站进行MPR、CPR、MIP及VR等后处理。结果 14例患者CT横轴位原始图像、MPR图像均能很...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MSCTA)在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中应用价值。方法 14例PAU均进行了64-MSCTA胸腹联合检查,将原始数据在工作站进行MPR、CPR、MIP及VR等后处理。结果 14例患者CT横轴位原始图像、MPR图像均能很好显示PAU的部位、数目、大小、深度、形态及并发症(包括壁内血肿、假性动脉瘤及主动脉破裂)。MIP及VR图像可任意角度立体显示主动脉全程轮廓、钙化斑块及溃疡形态。结论主动脉MSCTA是诊断主动脉粥样硬化穿透性溃疡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的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硬化 溃疡 主动脉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下载PDF
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穿透性硬化性主动脉溃疡
14
作者 钱永 刘婷婷 +3 位作者 王雪梅 高众 石俊 韩亮亮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8期641-642,共2页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ath-eroscleroticaorticulcer,PAU)指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在其表面破溃形成溃疡,穿透动脉壁中膜乃至外膜;临床上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壁内血肿等均可表现为急性主动脉综...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ath-eroscleroticaorticulcer,PAU)指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在其表面破溃形成溃疡,穿透动脉壁中膜乃至外膜;临床上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壁内血肿等均可表现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PAU破裂的危险明显高于主动脉夹层,在急诊病例中约409/6患者死亡。本研究采用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PAU,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穿透性主动脉溃疡 硬化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先水 段早辉 +6 位作者 毛青青 林国刚 叶义 吴春江 苏青青 宋尚龙 朱立文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通过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探讨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均经介入、手术或保守治疗证实,其中47例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 目的:通过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探讨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均经介入、手术或保守治疗证实,其中47例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诊,5例以胸闷、其他部位不适或体检就诊。观察溃疡的部位、形态、大小、深度、数量及周围结构关系。结果:52例患者中单发溃疡48例,多发溃疡4例。52例患者中并发主动脉壁内血肿35例,并发假性动脉瘤2例,并发主动脉夹层2例;30例伴有心包积液或(和)胸腔积液,其中2例为中等量血性胸腔积液。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对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作出准确诊断,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硬化 溃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轻度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早中期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潇一 王嵘 +2 位作者 高长青 龚志云 成楠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8年第1期16-20,11,共6页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伴轻度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早中期结果,为其围术期应用IABP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5月至2014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伴轻度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早中期结果,为其围术期应用IABP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5月至2014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CABG的CAD伴轻度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按围术期是否应用IABP分为IABP组和非IABP组。比较两组术前左心功能、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 SCOREⅡ)预测死亡率与在院死亡率。对在院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及术后近远期生存率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免除率。结果共有480例患者纳入研究,IABP组44例,非IABP组436例。IABP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非IABP组,Euro SCOREⅡ预测死亡率高于非IABP组。术后两组在院死亡率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ABP植入、近期心肌梗死、术前危急状态、重症监护室(ICU)天数、术后室颤是在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中期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IABP组MACCEs发生率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高于非IABP组。结论围术期应用IABP、近期心肌梗死、术前危急状态、术后室性心律失常、ICU天数为接受CABG的CAD伴轻度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在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围术期应用IABP是降低在院死亡率保护因素,达到应用指征时积极应用能取得良好的近中期效果,但其积极应用同时增加了患者气管插管时间、ICU天数和近中期MACCE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左心功能不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围术期 生存率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双源CT血管成像特征
17
作者 侯珺 魏定福 《医疗装备》 2018年第6期39-40,共2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双源CT血管成像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10月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50例,均接受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溃疡病程、数量以及部位:B型溃疡49例,A型溃疡1例;47例单发溃... 目的分析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双源CT血管成像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10月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50例,均接受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溃疡病程、数量以及部位:B型溃疡49例,A型溃疡1例;47例单发溃疡(2例降主动脉下段,2例降主动脉中段,8例降主动脉上段,27例主动脉弓,1例升主动脉,3例腹主动脉下段,4例腹主动脉上段),3例多发溃疡;4例处于慢性期,46例处于急性期。溃疡形态学表现:7例为不规则形,4例为半圆形,2例为指状,21例为蘑菇状,16例为乳头状。溃疡合并症:34例出现主动脉壁血肿,2例出现假性动脉瘤,2例出现主动脉夹层;伴有心包积液患者28例。结论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接受双源CT血管成像进行疾病的诊断,可以取得较高的价值,能够为其疾病治疗提供依据,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血管成像 主动脉 硬化性溃疡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筛查与内科治疗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爱红 许樟荣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2期5-8,共4页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LEAD)是指下肢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动脉狭窄、闭塞、下肢远端组织缺血坏死。糖尿病合并LEAD是导致足部溃疡和下肢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LEAD)是指下肢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动脉狭窄、闭塞、下肢远端组织缺血坏死。糖尿病合并LEAD是导致足部溃疡和下肢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更为重要的是LEA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和病死率明显增加。糖尿病合并LEAD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其临床表现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 下肢动脉 下肢截肢 下肢血管 足部溃疡 动脉狭窄 心血管事件 下肢远端 动脉
下载PDF
主动脉粥样硬化斑溃疡穿孔1例尸检报告
19
作者 段永顺 沈宾鸿 《沈阳部队医药》 1995年第5期505-506,共2页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8岁,因发热半月以糖尿病酮症和发热待查收入院。10年前患糖尿病,间断服用降糖药。近半月无诱因出现发热,伴胸闷、胸痛。体检:体温38.8℃,脉搏120/min,血压17/11 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律齐,无...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8岁,因发热半月以糖尿病酮症和发热待查收入院。10年前患糖尿病,间断服用降糖药。近半月无诱因出现发热,伴胸闷、胸痛。体检:体温38.8℃,脉搏120/min,血压17/11 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律齐,无杂音。肝脾未触及,周身淋巴结不大,皮肤无破溃,双下肢无浮肿。血白细胞12.7×10~9/L,中性0.88。血糖13.3mmol/L,血酮体3.44mmol/L,尿糖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硬化 溃疡穿孔 病例报告 动脉 糖尿病 双下肢 发热待查 主动脉根部 淋巴结 降糖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