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矮秆突变体20F421的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
1
作者 刘忠祥 周文期 +5 位作者 李永生 王晓娟 杨彦忠 连晓荣 何海军 周玉乾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9,共8页
矮秆资源是农作物矮化育种的物质基础,发掘矮秆基因资源对培育矮秆新品种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明确^(252)CF裂变快中子辐射诱变玉米自交系KWS49筛选得到的矮秆突变体20F421的遗传特性和矮化机理,以20F421为材料分别与玉米自交系PH6WC、B73... 矮秆资源是农作物矮化育种的物质基础,发掘矮秆基因资源对培育矮秆新品种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明确^(252)CF裂变快中子辐射诱变玉米自交系KWS49筛选得到的矮秆突变体20F421的遗传特性和矮化机理,以20F421为材料分别与玉米自交系PH6WC、B73、Mo17及KWS49杂交构建F_(1)和F_(2)分离群体,分析矮秆性状的遗传模式,并以(20F421/B73)F_(2)为定位群体,采用混池转录组测序(bulked segregant RNA-seq,BSR-seq)方法初步定位突变基因。结果表明,与KWS49相比,20F421的植株高度为95.2 cm,降低47.89%;穗位高度为23.9 cm,降低64.54%;茎秆节间长度显著缩短、叶片较直立密生,自交结实良好。遗传分析表明,F2分离群体野生型(高秆)与突变型(矮秆)植株性状分离比例符合3∶1,表明该突变体受单个核隐性基因控制;BSR-seq结果将突变基因定位在1号染色体177~255 Mb之间。通过与B73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发现,该区间内含有矮秆基因Br2,将20F421与br2突变体杂交进行等位性检测,F_(1)和F_(2)的株高均没有发生性状分离,表现为突变体20F421和br2表型,推测20F421的矮秆突变基因为矮秆基因Br2的等位突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克隆突变基因奠定基础,也为解析玉米矮化机理和培育矮秆玉米新品种提供重要基因资源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杆 突变体 表型鉴定 遗传分析
下载PDF
抗枯萎病宝岛蕉早花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2
作者 赵明 龙芳 +7 位作者 武鹏 莫天利 黄相 苏祖祥 魏守兴 邹瑜 张欣 林志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0-550,共11页
【目的】筛选鉴定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的早花突变体,为进一步利用突变体株系选育适应性更广的香蕉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多代组织培养繁育结合田间种植对比试验,依据生育期短、抗病性强、株高矮、株产高和遗传稳定筛选目... 【目的】筛选鉴定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的早花突变体,为进一步利用突变体株系选育适应性更广的香蕉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多代组织培养繁育结合田间种植对比试验,依据生育期短、抗病性强、株高矮、株产高和遗传稳定筛选目标,从宝岛蕉早花突变后代中筛选优良株系,以宝岛蕉为对照,按照香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对优良突变株系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进行观察鉴定,测定分析植株球茎生长点部位碳、氮营养累积以及成花相关激素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R)、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含量差异,通过ISSR分子标记检测突变体及其野生型之间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以宝岛蕉和主栽品种(桂蕉6号及巴西蕉)为对照,利用伤根浸菌法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并在广西和海南开展区域种植试验及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筛选获得优良突变株系0523(简称0523),其新植蕉平均株高280.0 cm,假茎基围80.5 cm、中围60.0 cm,较宝岛蕉分别减小14.0%、5.8%和11.8%,新抽总叶片数26~29片;果实营养品质和单株产量与宝岛蕉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0523球茎生长点碳氮比较宝岛蕉显著提高19.0%(P<0.05,下同),GA和IAA含量显著降低24.8%和22.6%,ABA和ZR含量与宝岛蕉相比略有增加,差异不显著。抗病性苗期鉴定结果显示0523为中抗且偏强,抗性水平与宝岛蕉相比略有提高,桂蕉6号为高感。突变株系0523与宝岛蕉的多态性比率为8.8%,遗传相似系数为0.95,二者存在差异。0523在广西和海南各试验点第1、2造蕉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5%和3.5%,较主栽品种降低87.8%和94.1%,各试验点发病率均显著低于主栽品种。0523第1、2造蕉的生育期较宝岛蕉显著缩短,与主栽品种无显著差异。【结论】突变株系0523具有抗枯萎病、早熟、矮化、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可用来培育大面积推广的香蕉新品种,或作为亲本育种材料应用于香蕉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花突变体 抗枯萎病 选育 香蕉
下载PDF
西瓜果实网条突变体的转录组分析
3
作者 王志强 杜慧莹 +4 位作者 李程 郭松 田梅 杨万邦 于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85-1395,共11页
以条纹自交系西瓜(TD)和网条突变体西瓜(WT)为材料,通过分离群体的条纹性状比例探索西瓜的条性状遗传基础;以转录组测序及表达差异分析为基础,探索网条突变体西瓜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谱变化,筛选出条纹自交系与网条突变体西瓜之间表达... 以条纹自交系西瓜(TD)和网条突变体西瓜(WT)为材料,通过分离群体的条纹性状比例探索西瓜的条性状遗传基础;以转录组测序及表达差异分析为基础,探索网条突变体西瓜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谱变化,筛选出条纹自交系与网条突变体西瓜之间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57个,主要富集于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生物碱生物合成通路、氨基酸代谢通路等7种代谢途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对核心基因的进一步分析,初步挖掘出部分网条突变体西瓜中有关生物胁迫抗性的基因变化情况,进一步筛选确定西瓜深绿条纹基因(ClGS,watermelon dark-green stripe)、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5编码基因、UDP-葡萄糖基转移酶编码基因、类长春碱合成酶编码基因、叶绿素a-b结合蛋白编码基因可能是决定西瓜网条果皮性状的核心基因;qRT-PCR验证结果表明,条纹自交系西瓜与网条突变体西瓜在基因表达上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为西瓜不同果皮条纹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也为阐明西瓜不同果皮条纹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果皮条纹 转录组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 突变体
原文传递
搭载实践十号卫星的不同小麦品种突变体鉴定与分析
4
作者 张福彦 李浩 +5 位作者 陈晓杰 王嘉欢 程仲杰 赵婉 范家霖 张建伟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为探讨卫星搭载对小麦农艺性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分子水平变异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技术对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搭载周麦18、周麦22和汶农1... 为探讨卫星搭载对小麦农艺性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分子水平变异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技术对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搭载周麦18、周麦22和汶农14小麦品种干种子的SP3代农艺性状变异和SP5代突变系的HMW-GS和SSR分子标记多态性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发现,航天诱变SP3代农艺性状与其野生型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小麦品种对太空环境的敏感性不同。航天搭载能够诱发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和基因组DNA发生变异,发现3个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变异频率分别为2.15%、3.66%和5.21%,其中汶农14突变体HMW-GS亚基变异频率最高。21个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周麦18和周麦22的航天诱变突变体与其野生型差异标记数量均不超过2个,而汶农14航天诱变的部分突变体与其野生型间差异标记数量较多,且株高和穗型等性状发生了遗传分离。综上,航天诱变使小麦基因组和蛋白组发生变异,所创制的优异特色突变体可为小麦育种的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的研究利用提供丰富的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卫星搭载 突变体 农艺性状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下载PDF
基于花粉形态学筛选猕猴桃突变体的研究
5
作者 何利钦 张茜 +4 位作者 庄启国 鲁松 王明忠 陈绪玲 王丽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8-186,共9页
花粉形态特征可作为猕猴桃属植物的分类依据。现有的研究方法需要使用扫描电镜测量花粉形态的多项特征,不能满足猕猴桃遗传育种工作的需求。为了探究一种基于猕猴桃花粉形态筛选突变体的新方法,以39份不同猕猴桃花粉为试验材料(包含雌... 花粉形态特征可作为猕猴桃属植物的分类依据。现有的研究方法需要使用扫描电镜测量花粉形态的多项特征,不能满足猕猴桃遗传育种工作的需求。为了探究一种基于猕猴桃花粉形态筛选突变体的新方法,以39份不同猕猴桃花粉为试验材料(包含雌株花粉15份、雄株花粉23份、突变体两性花花粉1份),运用扫描电镜在较低倍数(1 000×)下观察,选取5项特征指标进行测量,对供试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正态分布分析。结果表明,39份样本均为N3C4P5型,赤道面观均为三裂圆形,具3条萌发沟;主成分分析中PC1、PC2贡献的总方差为96.27%;载荷图表明,在较低倍数下5个花粉形态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得分图表明,样本中的雌株花粉和雄株花粉存在明显分离,它们的形态学相似度不大,极轴长度与赤道轴长度的比值(P/E)与赤道轴长度(E)二者夹角最大,具有区分意义;P/E的正态分布曲线轴须图将数据结果可视化,根据样本的区间差异筛选离群的突变体,筛选出突变体材料4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花粉形态 扫描电镜 突变体
下载PDF
大白菜蜡质缺失突变体YW71的遗传及序列变异分析
6
作者 杨双娟 唐昊 +8 位作者 赵艳艳 魏小春 王志勇 苏贺楠 张文静 李林 王坐京 原玉香 张晓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以大白菜蜡质突变体YW71为对象,研究其亮绿无蜡粉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调控基因。通过遗传分析,表明YW71中的亮绿无蜡粉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等位基因互补实验证明YW71的亮绿性状是BrWAX2等位突变引起的。序列分析表明,在YW71中BrWAX... 以大白菜蜡质突变体YW71为对象,研究其亮绿无蜡粉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调控基因。通过遗传分析,表明YW71中的亮绿无蜡粉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等位基因互补实验证明YW71的亮绿性状是BrWAX2等位突变引起的。序列分析表明,在YW71中BrWAX2基因在第3个外显子末端发生了39 bp的缺失,进而引起转录水平的可变剪切和翻译水平的提前终止。表达模式分析表明,BrWAX2基因在YW71茎和叶中表达量显著下降。此外,研究针对39 bp的变异开发并验证了共显性标记BrWAX2-In Del1。研究结果丰富了白菜类蔬菜蜡质突变遗传资源,将为亮绿无蜡粉品种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亮绿突变体 等位基因互补实验 序列变异分析
下载PDF
芝麻染色体加倍突变体的鉴定及生物学性状分析
7
作者 马琴 高蓬华 +7 位作者 李思达 琚铭 王慧丽 张欣童 段迎辉 张海洋 徐桂真 苗红梅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2,共9页
为探索染色体加倍对芝麻染色体核型和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对通过EMS诱变创制获得的97个染色体加倍突变体开展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染色体组验证、核型特征分析,并选取其中1份种质(M1-01)与其二倍体(豫芝11号)进行生物学性状比较分... 为探索染色体加倍对芝麻染色体核型和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对通过EMS诱变创制获得的97个染色体加倍突变体开展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染色体组验证、核型特征分析,并选取其中1份种质(M1-01)与其二倍体(豫芝11号)进行生物学性状比较分析。染色体观察结果显示,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突变体的染色体数目由26条增加至52条;染色体组型为3B,对称性较二倍体降低。生物学性状比较显示,四倍体突变体较二倍体花期延长11 d,生育期延长15 d,株高增加31.20 cm,茎粗增加0.63 cm,花冠长和宽分别增加0.28 cm和0.44 cm,蒴果宽和厚分别增加0.25 cm和0.39 cm,而单蒴粒数仅为10粒,较二倍体降低86.11%,结实率极差,且单株产量显著降低,降幅达83.82%。四倍体突变体籽粒油脂含量降低至37.54%,较二倍体下降14.85个百分点,而蛋白质含量为23.53%,较二倍体增加2.63个百分点;油酸含量提高12.43个百分点,亚油酸含量则下降11.24个百分点,油酸和亚油酸比值由0.88提高到1.54。本研究结果可为芝麻重要性状遗传研究及四倍体种质利用提供重要信息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EMS诱变 四倍体突变体 染色体核型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st1的表型特征与遗传分析
8
作者 林秋云 王克喜 +5 位作者 胡伟 贺治洲 谢振宇 周玉杰 龙开意 林越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5-79,共5页
分蘖发育相关的水稻突变体是水稻分蘖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的理想材料。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st1之前由辐射诱变获得,通过田间调查突变体st1的主要农艺性状,发现与野生型SIPI的单株有效分蘖数比较,突变体st1的分蘖数显著增加,达到野生型SIPI... 分蘖发育相关的水稻突变体是水稻分蘖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的理想材料。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st1之前由辐射诱变获得,通过田间调查突变体st1的主要农艺性状,发现与野生型SIPI的单株有效分蘖数比较,突变体st1的分蘖数显著增加,达到野生型SIPI的3倍以上。将突变体st1与野生型SIPI杂交获得F_(1)代,种植后发现F_(1)代植株的株高和分蘖数均接近野生型SIPI,收获F_(1)代植株上自交的种子即F_(2)代种子,种植后发现存在株高和分蘖数差异显著的2种表型植株,分别有矮秆多分蘖植株和接近野生型SIPI表型的植株。分别统计这2种表型植株在群体中的数量并通过卡方测验检测。结果表明,F_(2)代群体中矮秆多分蘖植株与接近野生型SIPI表型的植株数量比符合1∶3。利用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测序分析方法定位ST1候选基因,发现有3个主峰,但都没有显著的候选位点。通过qRT-PCR方法检测10个已报道的矮秆多分蘖相关基因在突变体st1中的表达量变化,发现在突变体st1中D53、D3和TE的表达水平都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多分蘖 突变体st1 表型特征 遗传分析
下载PDF
玉米籽粒皱缩突变体sh2019的分子标记初步定位
9
作者 关海英 董瑞 +7 位作者 刘铁山 刘春晓 何春梅 王娟 刘强 徐倩 张茂林 汪黎明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3,共6页
玉米籽粒作为光合产物的重要贮藏器官,其发育直接影响百粒重和产量。本研究以玉米籽粒皱缩突变体sh2019、野生型玉米自交系Mo17及两者的杂交F_(2)代为材料,进行表型分析、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初步定位。结果表明,突变体sh2019籽粒干瘪,... 玉米籽粒作为光合产物的重要贮藏器官,其发育直接影响百粒重和产量。本研究以玉米籽粒皱缩突变体sh2019、野生型玉米自交系Mo17及两者的杂交F_(2)代为材料,进行表型分析、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初步定位。结果表明,突变体sh2019籽粒干瘪,种皮皱缩,百粒重和出苗率均比野生型显著下降,分别下降43.55%和69.56%。遗传分析发现突变体sh2019的籽粒皱缩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F_(2)分离群体借助集团分离分析法进行的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sh2019基因被定位于玉米3号染色体上约30.18 Mb的物理距离内。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展sh2019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皱缩突变体sh2019 分子标记定位 表型分析 遗传分析
下载PDF
苜蓿抗寒突变体生理生化及性状指标分析
10
作者 李如来 冯鹏 +5 位作者 郑海燕 牛忠林 靳晓春 吴丽丽 蒋佰福 姜雪琪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5期122-126,共5页
为选育在黑龙江省可越冬的理想紫花苜蓿品种。以‘龙牧806’零磁空间诱变处理后二代群体中获得的lm1609、lm1625、lm1704三个抗寒突变体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发芽指标、越冬率、产量特性指标及根系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抗寒性能鉴定。3个突... 为选育在黑龙江省可越冬的理想紫花苜蓿品种。以‘龙牧806’零磁空间诱变处理后二代群体中获得的lm1609、lm1625、lm1704三个抗寒突变体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发芽指标、越冬率、产量特性指标及根系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抗寒性能鉴定。3个突变体发芽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发芽势、简化活力指数lm1609显著高于lm1625、lm1704,分别为82.05%、469.82(P<0.05);3个突变体的越冬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突变体和对照6月6日起始株高差异不显著,随着植株生长,7月6日和8月6日lm1609、lm1704显著高于lm1625和对照;突变体lm1609、lm1625、lm1704三者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对照(P<0.05);三个苜蓿突变体植株根系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显著高于对照,并且突变体lm1609 POD、SOD最高,分别达到304.85 OD470/(min·g)、208.41 U/g(P<0.05)。lm1609突变体具有较高的抗寒特性及产量特性,是为理想的抗寒突变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磁空间 紫花苜蓿 诱变突变体 抗寒性
原文传递
一株拟南芥宽叶形突变体atscamp的分离鉴定
11
作者 郝雪峰 贾晓宇 +2 位作者 曹海艳 亢春霞 裴雁曦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38,共7页
叶片是主要的光合作用器官,选育利于光合作用的叶片形态已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atscamp是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突变体库(约6000株系)中筛选获得的1株叶片宽大突变体。Tail-PCR分析该突变体为AT1G11180位点的插入,该基因位点编... 叶片是主要的光合作用器官,选育利于光合作用的叶片形态已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atscamp是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突变体库(约6000株系)中筛选获得的1株叶片宽大突变体。Tail-PCR分析该突变体为AT1G11180位点的插入,该基因位点编码1个分泌载体膜蛋白(SCAMP)。RT-PCR检测显示,该基因转录表达水平基本为零。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突变体叶片的宽度和叶面积极显著大于野生型植株(P<0.01),但是冠幅基本保持不变;同时atscamp突变体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绿素最大荧光、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显著增加(P<0.05);相应地,突变体植株蒸腾系数(Tr)、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增加(P<0.05)。拟南芥AT1G11180基因的时空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该基因仅在叶片中高表达,在其他器官中表达量很低;且随着植物发育成熟,该基因表达量逐渐增加。研究结果表明AtSCAMP基因在叶形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AtSCAMP基因 叶形 突变体
下载PDF
不同遗传背景对水稻sdr4突变体表型的影响
12
作者 夏云才 魏丕伟 +3 位作者 江青山 黄朵 李恒进 韩冬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8期159-163,共5页
SDR4基因是借助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方法克隆的调控水稻种子休眠的关键基因。种子休眠性状是由多基因调控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日本晴品种和宜香1B品种的SDR4基因,发现前者突变体完全无休眠,种子活力差;而后者突变体的... SDR4基因是借助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方法克隆的调控水稻种子休眠的关键基因。种子休眠性状是由多基因调控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日本晴品种和宜香1B品种的SDR4基因,发现前者突变体完全无休眠,种子活力差;而后者突变体的种子呈弱休眠,有一定比例的穗发芽,但未穗发芽的种子可耐受脱水干燥。此外,可以明显观察到宜香1B背景下sdr4突变体的胚胎体积增加、胚胎蛋白含量增多,为研究SDR4基因功能及其下游基因,甚至克隆SDR4互作基因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发芽 突变体 SDR4基因 sdr4突变体
下载PDF
大豆根茎过渡区弯曲突变体M_(rstz)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1
13
作者 苗龙 舒阔 +8 位作者 李娟 黄茹 王业杏 Soltani Muhammad YOUSOF 许竞好 吴传磊 李佳佳 王晓波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103,共13页
植物根茎过渡区(root-stem transition zone,RSTZ)将根和茎相互连接,其发育形态决定了大豆的地上部株型和抗倒伏潜力。本研究通过EMS诱变获得一个RSTZ弯曲或旋转的大豆突变体M_(rstz),其形态特征能够稳定遗传,是探究大豆茎秆发育规律的... 植物根茎过渡区(root-stem transition zone,RSTZ)将根和茎相互连接,其发育形态决定了大豆的地上部株型和抗倒伏潜力。本研究通过EMS诱变获得一个RSTZ弯曲或旋转的大豆突变体M_(rstz),其形态特征能够稳定遗传,是探究大豆茎秆发育规律的特异材料。将该突变体和栽培大豆中黄13杂交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对群体中直立和弯曲型后代的RSTZ进行解剖结构比较,发现弯曲型株系比直立型株系的维管形成层较宽、次生木质部细胞层数较多、细胞形状不规则,表明维管组织分化可能是导致RSTZ形态发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进一步对化学组分测定发现,木质素和粗纤维含量越高越不易弯曲。选取RIL群体中弯曲型和直立型2种极端株系进行BSA-Seq,采用SNP-index和InDel-index关联分析方法鉴定到调控RSTZ形态的关联区域Chr19:43030943~45849854,该区间共含有319个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注释信息和表达丰度分析筛选到7个候选基因,分别为Glyma.19G170200、Glyma.19G201500、Glyma.19G187800、Glyma.19G178200、Glyma.19G197000、Glyma.19G179100、Glyma.19G196900。其中,Glyma.19G187800、Glyma.19G178200和Glyma.19G196900在大豆驯化中潜在影响RSTZ形态建成。本研究为解析大豆RSTZ组织形成及其遗传基础提供了材料基础,并为挖掘调控大豆茎秆发育基因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茎过渡区 突变体 BSA-seq 候选基因
下载PDF
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ms20s2的表型鉴定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玉强 曹枭雄 +11 位作者 王婧 刘伊凡 王红武 李坤 刘小刚 黄长玲 李树强 刘小龙 张亚男 于飞荣 马庆 胡小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83,共13页
玉米突变体male-sterile 20s2(ms20s2)是在玉米自交系KWS49中发现的一个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ms20s2突变体花药细小且颜色偏浅,花药内未观察到花粉。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与野生型相比,9叶期突变体ms20s2的花药中未观察... 玉米突变体male-sterile 20s2(ms20s2)是在玉米自交系KWS49中发现的一个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ms20s2突变体花药细小且颜色偏浅,花药内未观察到花粉。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与野生型相比,9叶期突变体ms20s2的花药中未观察到正在减数分裂的花粉母细胞;抽雄后突变体花药壁外部角质层形成异常,内部未观察到乌式体结构。观察不同发育阶段花药的石蜡切片发现,在S6-S7时期,与野生型相比,ms20s2突变体花药部分中间层和绒毡层细胞发生异常分裂,导致花药壁萎缩,花粉母细胞无法正常进行减数分裂,最终造成花粉母细胞死亡,产生雄性不育表型。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ms20s2的雄性不育表型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玉米10K SNP芯片对F2定位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初步将该突变位点定位在玉米2号染色体长臂上6.21 Mb区段内。进一步精细定位将该区间缩小到了590 kb,区间包含一个已知的蛋白编码基因MS32(Zm00001eb106620)。对MS32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在突变体MS32基因4号外显子上发现了一段3166 bp的大片段插入,可能影响了MS32蛋白功能,造成ms20s2的花药发育异常和雄性不育的表型。等位测验结果表明,突变体ms20s2是雄性不育基因MS32的新等位突变体。组织表达分析发现该基因在玉米花药中特异表达,且仅在花药发育的S6和S7时期表达量较高,进一步验证了该基因在玉米花药绒毡层和中间层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突变体ms20s2 雄性不育 基因定位 表型分析
原文传递
纤花香茶菜EMS突变体库构建及ISSR与SSR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靖 赵双双 +4 位作者 古敬锋 萧晓吉 谢文波 詹若挺 刘军民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6,共10页
为筛选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纤花香茶菜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利用表型鉴定及ISSR和SSR双分子标记技术对典型表型变异植株进行分析,构建纤花香茶菜突变体库,为纤花香茶菜种质创新利用研究提供材料。结果表明,1.2%EMS处理7 h为纤花香... 为筛选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纤花香茶菜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利用表型鉴定及ISSR和SSR双分子标记技术对典型表型变异植株进行分析,构建纤花香茶菜突变体库,为纤花香茶菜种质创新利用研究提供材料。结果表明,1.2%EMS处理7 h为纤花香茶菜种子最佳诱变处理。利用EMS诱变处理3000粒纤花香茶菜种子,对得到的1262株成株期M 1代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共筛选出489株表型变异植株,变异频率为38.7%,表型变异性状包括高杆、矮杆、粗茎、细茎、分枝、多分枝、叶色深等。M 2代经表型鉴定初步筛选出4株性状优良的单株。ISSR分析结果表明,9条引物共扩增出72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54个,多态性比率为75.00%。22个表型变异植株和对照组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389~0.8472;SSR分析结果表明,13对SSR引物共扩增得到86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81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54个,多态性比率为62.79%。22个表型变异植株和对照组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05~0.8286。基于ISSR及SSR的聚类分析结果都表明,对照组基本上能与表型变异植株区分开,说明大部分诱变植株与对照组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花香茶菜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 突变体 分子标记
下载PDF
一种绿豆柱头外露突变体的转录组分析
16
作者 宋梦媛 郭中校 +9 位作者 苏禹霏 邓昆鹏 兰天娇 程钰鑫 包淑英 王桂芳 窦金光 姜泽锴 王明海 徐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7-968,共12页
柱头外露作为提高作物异交率、制种纯度和降低制种成本的优良性状,在杂交制种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绿豆是一种闭花授粉的作物,被报道的柱头外露突变体很少。通过对冀绿7号的化学诱变,发现了1个柱头外露突变体se2,为明确该突变体柱头外... 柱头外露作为提高作物异交率、制种纯度和降低制种成本的优良性状,在杂交制种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绿豆是一种闭花授粉的作物,被报道的柱头外露突变体很少。通过对冀绿7号的化学诱变,发现了1个柱头外露突变体se2,为明确该突变体柱头外露的分子机制,对该突变体及其野生型冀绿7号即将开放的花蕾进行了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根据差异倍数|log2(Fold Change)|≥1,P≤0.05的标准筛选,在se2中共得到572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其中262个DEGs上调,310个DEGs下调。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数据库中,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代谢和生物合成等生物过程,定位在质外体和细胞壁、细胞膜等区域,与结合、氧化还原等分子功能有关。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KEGG)数据库中,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传导、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等通路。功能注释发现许多有关细胞壁合成和代谢、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张、植物激素相关的基因,因此推测se2突变体中龙骨瓣的细胞分裂、细胞扩张以及植物激素信号传导过程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了柱头外露。本研究为今后探究绿豆柱头外露的分子机制以及该性状在绿豆杂种优势中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柱头外露 突变体 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水稻散生与部分雄性不育突变体lpms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17
作者 周慧 林祯芃 +5 位作者 常志远 周海平 王成豹 钟林平 徐秀如 马国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70-2280,共11页
水稻分蘖角度是构建理想株型的关键因素,雄性不育株系是杂交水稻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为进一步解析分蘖角度和花粉发育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农艺性状调查、育性检测、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比较野生型S40和经甲基磺酸乙酯(EMS)诱... 水稻分蘖角度是构建理想株型的关键因素,雄性不育株系是杂交水稻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为进一步解析分蘖角度和花粉发育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农艺性状调查、育性检测、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比较野生型S40和经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得到的散生雄性不育突变体lpms1(lazy and partially male sterile 1)的表型差异。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lpms1突变体的分蘖角度增大,育性降低,并伴随株高、粒长、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重要性状不同程度降低。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到lpms1的成熟花粉粒表面皱缩、空瘪,内容物不充实,花粉壁异常。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结果显示,lpms1突变会引起花粉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差异。遗传分析结果表明,lpms1是单基因隐性突变。利用株型紧凑材料与lpms1杂交构建F_(2)群体,结合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测序方法(BSA-seq)和图位克隆方法进行基因定位。最终,LPMS1基因定位于第5号染色体插入缺失(Indel)标记A3与A4之间298 kb的范围内,该区间有38个开放阅读框(ORFs),但无分蘖角度和花粉发育相关基因报道。LPMS1是新的分蘖角度和花粉发育基因,该基因突变会同时引起水稻分蘖角度增加、育性降低。本研究结果为水稻分蘖角度和花粉发育的调控机制研究以及水稻株型和育性改良种质的创制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突变体 分蘖角度 雄性不育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wrg20的鉴定与基因克隆
18
作者 何梦星 李志雯 +5 位作者 易琴琴 沈兰 张光恒 任德勇 钱前 张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3-1223,共11页
为探讨水稻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制,通过对粳稻日本晴进行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叶色白化突变体wrg20(white turn green 20),并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基因定位和功能分析。与野生型(WT)相比,该突变体于30℃培养时在三叶... 为探讨水稻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制,通过对粳稻日本晴进行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叶色白化突变体wrg20(white turn green 20),并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基因定位和功能分析。与野生型(WT)相比,该突变体于30℃培养时在三叶期之前完全白化,26℃时突变体白化叶片部分返绿。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将该突变体与籼稻93-11杂交,构建F2分离群体并进行基因定位,将该基因定位于2号染色体198 kb区间内,通过测序发现LOC_Os02g33610存在由G至A单碱基替换,导致编码的天冬氨酸转化为天冬酰胺,表明该基因可能为OsWRG20的候选基因,与先前所报道的调控叶绿体发育的基因GRY79为等位基因。对该基因进行结构和功能分析,表明OsWRG20可能是调控水稻苗期幼叶生长发育的重要基因。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叶绿体基因内含子剪接效率降低,由此推断OsWRG20可能通过调控叶绿体RNA的剪接,参与调控水稻苗期叶绿体的发育。本研究结果为苗期水稻叶绿体发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化突变体 OsWRG20 图位克隆 RNA剪接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辐照坛紫菜壳孢子制备色彩突变体的新途径
19
作者 陶伟丽 钟晨辉 +3 位作者 张鹏 郭辰涛 王铁杆 林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5-244,共10页
壳孢子萌发时期是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减数分裂发生的时期,壳孢子萌发形成的最初4个细胞呈线性排列,形成减数分裂四分体,且发生遗传重组的四分体细胞可以决定叶状体的发育模式和性状分离。因此,诱变产生色彩突变的嵌合叶状体相... 壳孢子萌发时期是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减数分裂发生的时期,壳孢子萌发形成的最初4个细胞呈线性排列,形成减数分裂四分体,且发生遗传重组的四分体细胞可以决定叶状体的发育模式和性状分离。因此,诱变产生色彩突变的嵌合叶状体相比诱变叶状体产生的点状色块,将更易于获得突变细胞。本研究为获得坛紫菜人工色彩嵌合突变体,使用不同剂量(50、100、200、300、400、500和600J/m^(2))的短波紫外线(UV-C,λ=254nm)辐照坛紫菜壳孢子,培养数天后,在壳孢子苗中出现了色彩突变的嵌合叶状体。结果显示,低剂量(50 J/m^(2))的辐射促进壳孢子萌发,而辐照剂量高于100 J/m^(2)则会抑制壳孢子萌发和分裂。辐照剂量在50~400J/m^(2)范围内,色彩突变体出现的频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辐照剂量分别为300和400J/m^(2)时,突变率分别达到15.22%和17.18%。其中,出现色彩突变的嵌合叶状体以2色块嵌合体和3色块嵌合体居多,4色块嵌合体最少,但辐照剂量增加至400 J/m^(2)以上时,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色彩突变体出现的频率反而下降,表明最适宜的诱变剂量为300或400 J/m^(2)。同时,短波紫外线辐照也使色彩突变嵌合体的长宽比下降,采用生物酶解法从色彩嵌合体中分离出了单色的体细胞萌发体。本研究为坛紫菜人工色彩突变体的制备和诱变育种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壳孢子 短波紫外线 色彩突变体 分离
下载PDF
基于BSA-seq的一个苗期黄化转绿突变体基因定位
20
作者 杜灿灿 曾生元 +10 位作者 景德道 胡庆峰 李闯 钱华飞 林添资 余波 孙立亭 周义文 杨军 韩华新 龚红兵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3-60,共8页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叶色突变往往制约水稻具有充足的源,研究叶色突变体对选育高光效品种以及进一步解析叶色调控的分子机制均具有重要意义。以育种中间材料苗期叶片黄化转绿突变体gry为对象,对其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叶色突变往往制约水稻具有充足的源,研究叶色突变体对选育高光效品种以及进一步解析叶色调控的分子机制均具有重要意义。以育种中间材料苗期叶片黄化转绿突变体gry为对象,对其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并对其突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基因定位。结果显示,该突变体3叶期前植株呈淡黄色至白色,4叶期变绿,除成熟期株高显著高于野生型以外,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均无显著差异。通过遗传分析确定该突变体的黄化转绿表型受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gry突变体与野生型的F_(2)群体构建混池,通过BSA-seq的ΔSNP-index和ED 2种算法进行基因定位,结果显示gry基因被定位在22.23~26.77 Mb区间内。在该区间内开发KASP标记对62个F_(2)黄化转绿单株进行验证与连锁分析,验证gry基因在21.18~25.30 Mb区间内。基于定位区间,结合基因注释数据库与水稻基因变异数据库推测候选基因为LOC_Os03g40020,测序表明该基因在第1768位发生单碱基T缺失,导致编码的氨基酸大量改变而产生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期黄化转绿突变体 BSA-seq ΔSNP-index算法 ED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