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赫兹辐射调控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动力学特征提取方法
1
作者 马少卿 龚士香 +2 位作者 路承彪 李小俚 李英伟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4,共10页
突触后电位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该信号的动力学分析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但目前传统的分析方法中多采用手工提取动力学特征值,分析数据量有限。针对此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动力学特征提取方法。在该方法... 突触后电位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该信号的动力学分析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但目前传统的分析方法中多采用手工提取动力学特征值,分析数据量有限。针对此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动力学特征提取方法。在该方法中,采用低通滤波器提取有效数据,降低了数据计算量和复杂性;采用中值滤波算法去除了信号中随机噪声、刺激伪迹,并校正基线漂移,利用曲线拟合提取了突触后电位信号波形斜率特征值,实现突触后电位信号变化趋势的可视化。该特征提取方法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一般在5%左右,幅度特征值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一般在3%左右。同时取95%的置信区间,降低波形的测量误差,使得有效数据正检率指标高达98%。结果表明该特征提取方法可提取信号中的有效数据,并能保证特征值提取的精度,减小了人工提取存在的误差。通过神经元响应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了太赫兹调控神经元突触传递的猜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突触传递 突触后电位 特征提取
下载PDF
CGRP对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影响
2
作者 杜幼梅 周方云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选取8~12日龄的新生SD大鼠制备离体脊髓横切片,运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进行MN生物电记录,在同侧腹外侧索(iVLF)和同侧背根(iDR)施加电刺激(单脉冲,0....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选取8~12日龄的新生SD大鼠制备离体脊髓横切片,运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进行MN生物电记录,在同侧腹外侧索(iVLF)和同侧背根(iDR)施加电刺激(单脉冲,0.1~0.2 ms,0.1 Hz,10~100 V)以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即iVLF-EPSP和iDR-EPSP。给予CGRP灌流,观察其对脊髓MN突触传递的影响。结果:①在7个稳定记录的MN,诱导出iVLF-EPSP并灌流1μmol/L CGRP 15 min,在其中的5个MN上观察到iVLF-EPSP的时程被缩短(P<0.05)。②在5个稳定记录的MN,诱导出iDR-EPSP并灌流1μmol/L CGRP 15 min,在其中的3个MN上观察到iDR-EPSP的曲线下面积被抑制(P<0.05)、上升时间被缩短(P<0.01)。③在2个稳定记录的MN中,诱导出iDR-EPSP并灌流1、5μmol/L CGRP各15 min,观察到iDR-EPSP幅度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6%、36%。结论:CGRP对部分脊髓MN的下行激活和外周传入突触传递可能存在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运动神经元 突触传递 脊髓
下载PDF
NE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外周传入突触传递及其表观受体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闯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NE)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外周传入所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及其表观受体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新生(8~14 d)SD大鼠脊髓横切片(400~500μm)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NE对MN细胞电生理特性及同...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NE)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外周传入所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及其表观受体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新生(8~14 d)SD大鼠脊髓横切片(400~500μm)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NE对MN细胞电生理特性及同侧背根(iDR)电刺激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iDR-EPSP)的影响,并通过表观受体动力学方法分析iDR-EPSPs的受体动力学。结果:在7个稳定记录的MN,累积灌流1、5和25μmol/L的NE各15 min,不仅均浓度依赖性诱导去极化反应,增大膜电阻和升高动作电位发放频率(I-F曲线上移)(均P<0.01),还降低iDR-EPSP幅度、曲线下面积、时程和衰减时间(P<0.05);在5μmol/L NE抑制iDR-EPSP的10个MN,其iDR-EPSPs的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显示,NE降低表观最大反应(V max)和表观结合速率常数(K 1)(均P<0.05),而增加表观平衡解离常数(K T)(P<0.05),及表观解离速率常数(K 2)可能存在增大趋势(P>0.05)。结论:在NE通过兴奋MN而抑制外周传入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调控中可能涉及降低突触后受体亲和力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脊髓 运动神经元 突触传递 表观受体动力学
下载PDF
多巴胺对脊髓运动神经元下行激活和外周传入突触传递的差异性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金蓉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多巴胺(DA)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下行激活和外周传入通路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SD大鼠(8~14日龄)制备脊髓横切片,对其MN进行细胞内记录,观察DA对电刺激同侧背根(iDR)、同侧腹外侧索... 目的:观察和比较多巴胺(DA)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下行激活和外周传入通路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SD大鼠(8~14日龄)制备脊髓横切片,对其MN进行细胞内记录,观察DA对电刺激同侧背根(iDR)、同侧腹外侧索(iVLF)在MN诱发的EPSP(iDR-EPSP、iVLF-EPSP)的影响。结果:①在17个稳定记录的MN,灌流6.25μmol/L DA 15 min,不仅增大MN膜电阻(P<0.01),还可减小动作电位(AP)幅度和超射(P<0.05)等。②在11个MN,灌流6.25μmol/L DA 15 min后同细胞iDR-EPSPs和iVLF-EPSPs的幅度、曲线下面积均减小并伴时程缩短(P<0.05)。③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显示,6.25μmol/L DA可减小iVLF-EPSPs的表观解离速率常数K 2和表观平衡解离常数K_(T)(P<0.05),但仅减小iDR-EPSPs表观结合速率常数K_(1)(P<0.05)。④给予6.25、25、100μmol/L DA累积灌流各15 min,DA可浓度依赖性(P<0.01)减小iVLF-EPSPs的幅度、曲线下面积、半幅时程和衰减时间(P<0.01),并同时减小同细胞iDR-EPSPs的幅度、时程和衰减时间(P<0.01)。且DA在同细胞对iVLF-EPSP的抑制作用比iDR-EPSP强(P<0.01)。结论:DA对MN外周传入和下行激活性兴奋性突触传递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下行激活通路的抑制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运动神经元 突触传递 多巴胺
下载PDF
经颅磁声电刺激下皮层钙信号及突触传递特性的仿真与实验分析
5
作者 赵清扬 张帅 +1 位作者 杜文静 徐亦豪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为了探究经颅磁声电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o-acoustic-electrical stimulation,TMAES)不同磁场强度和超声功率强度对工作记忆信息编码相关的皮层神经元钙信号及突触传递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搭建基于磁声电效应改进的皮层锥体神经元模... 为了探究经颅磁声电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o-acoustic-electrical stimulation,TMAES)不同磁场强度和超声功率强度对工作记忆信息编码相关的皮层神经元钙信号及突触传递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搭建基于磁声电效应改进的皮层锥体神经元模型,引入钙依赖神经递质释放的计算方法以计算TMAES引起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以EPSP作为评价指标来评估不同TMAES磁场强度和超声功率强度下突触传递的短时程可塑性.随后使用光纤光度检测技术实时记录TMAES下小鼠前额叶皮层神经集群的钙信号,以揭示TMAES下钙依赖神经信息传递机制.仿真结果表明:TMAES不同磁场强度和超声功率强度对突触后响应的大小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中,突触传递产生的短时程增强和抑制是由于TMAES下胞内钙浓度的变化引起的囊泡释放和囊泡耗竭.实验结论表明:TMAES对前额叶皮层神经元集群钙信号幅度和频率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TMAES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钙浓度进而影响突触间的信息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声电刺激 钙离子浓度 突触传递 短时程可塑性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下载PDF
吗啡通过突触前机制抑制视上核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晓斌 胡三觉 鞠躬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 研究吗啡对大鼠视上核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s)的影响 ,并对其突触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 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在电压钳状态下 ,记录吗啡对大鼠视上核神经元 EPSCs和 m EPSCs(m... 目的 研究吗啡对大鼠视上核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s)的影响 ,并对其突触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 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在电压钳状态下 ,记录吗啡对大鼠视上核神经元 EPSCs和 m EPSCs(miniature EPSCs)的影响 .结果  2 0 μm ol· L- 1的吗啡可分别使大鼠视上核神经元的 EPSCs的频率下降6 5 % ,幅度减少 44 % ,m EPSCs频率下降 45 % ,幅度减少1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上核 全细胞记录 吗啡 突触传递 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
下载PDF
思维导图在生理学教学设计中的合理应用——以突触传递教学为例
7
作者 何金玲 卢静 张晓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6期178-180,共3页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既抽象又具有强逻辑性的实验科学,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感觉无从下手,不知所措。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对于生理学的学习,就会变得迷茫,甚至逐渐失去兴趣。所以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去克服这...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既抽象又具有强逻辑性的实验科学,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感觉无从下手,不知所措。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对于生理学的学习,就会变得迷茫,甚至逐渐失去兴趣。所以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去克服这种疲倦心理,重新点燃对生理学的兴奋阈值,是作为生理学教师必须要战胜的难题。本文以突触传递教学为例,主要阐述思维导图在教学设计中的合理应用,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短时间内快速建立知识结构,理解课堂知识,增加学生对学习生理学的动力,并为生理学其他章节的教学设计提供借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思维导图 突触传递 教学设计
下载PDF
2 Hz电针诱导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传递长时程抑制 被引量:13
8
作者 邢国刚 刘风雨 +2 位作者 万有 姚磊 韩济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 :观察 2Hz电针对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传递长时程抑制 (long termdepression ,LTD)的诱导 ,以阐明电针治疗慢性神经病理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Sprague Dawley大鼠的腰 5 /腰 6 (L5 /L6 )脊神经紧结扎 ,造成神经病理... 目的 :观察 2Hz电针对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传递长时程抑制 (long termdepression ,LTD)的诱导 ,以阐明电针治疗慢性神经病理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Sprague Dawley大鼠的腰 5 /腰 6 (L5 /L6 )脊神经紧结扎 ,造成神经病理痛模型。采用电生理学技术记录脊髓背角C 纤维诱发场电位 ,作为 2Hz电针诱导LTD的指标。电针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HANS)输出 ,参数是 :频率 2Hz ,波宽 0 .6ms,强度 1、2、3mA各 10min递增 ,刺激时间 30min ;电针的正极接“三阴交”穴 ,负极接“足三里”穴。结果 :(1)在神经病理痛大鼠 ,2Hz电针作用于“三阴交”和“足三里”穴位 30min ,脊髓背角C 纤维诱发场电位的最大幅值 ,可由基础对照水平的 (10 0 .1±1.2 ) % ,降低到 (4 9.4± 0 .6 ) % ,并且在长达 3h的记录时间内均维持在此较低的水平 ,经非配对t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n =6 ) ,即 2Hz电针可以诱导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C 纤维诱发场电位产生显著的LTD ;(2 )静脉注射NMDA 受体阻断剂MK 80 1(0 .5mg·kg-1) ,或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 (1mg·kg-1) ,均可以阻止这种 2Hz电针诱导的LTD。结论 :2Hz电针 (HANS穴位电刺激 )可以诱导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伤害性感受的突触传递 ,产生NM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Hz电针 诱导 神经痛 脊髓 病理生理学 突触传递 神经元可塑性
下载PDF
吗啡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的作用及机制(英文)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云红 岳卫东 +1 位作者 杨雷 张树卓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4期774-775,共2页
目的:从离子通道角度研究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传递的作用,以探讨吗啡镇痛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神经元。采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吗啡对其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后电流及谷氨酸诱发电流的影响。结果:①吗啡... 目的:从离子通道角度研究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传递的作用,以探讨吗啡镇痛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神经元。采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吗啡对其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后电流及谷氨酸诱发电流的影响。结果:①吗啡可明显增强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加吗啡后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发放频率增加了207.8%(t=42.1828,P<0.01)。此作用可被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阻断;②吗啡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发放频率及谷氨酸诱发电流的幅度没有明显影响(t=0.962,t=0.791,P>0.05);③吗啡可明显抑制神经元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纳洛酮可拮抗吗啡作用(P<0.01)。结论:吗啡对海马神经元的兴奋作用不是由于吗啡直接作用于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突触传递过程,而是可能由于抑制了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间接产生的兴奋达到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大鼠 海马神经元 突触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和突触传递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黄景辉 洪桢 王殿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7-330,共4页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突触传递 相互作用 位置 调节作用
下载PDF
突触前α7烟碱受体对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调控(英文)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振伟 杨胜 +1 位作者 张永祥 刘传缋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1-735,共5页
采用盲法膜片钳技术观察突触前烟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nAChRs激动剂碘化二甲基苯基哌嗪(dimethylphenyl-piperazini-um iodide,DMPP)不能在... 采用盲法膜片钳技术观察突触前烟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nAChRs激动剂碘化二甲基苯基哌嗪(dimethylphenyl-piperazini-um iodide,DMPP)不能在CA1区锥体神经元上诱发出烟碱电流。DMPP对CA1区锥体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具有明显的增频和增幅作用,并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DMPP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mEPSC)具有增频作用,但不具有增幅作用。上述DMPP增强突触传递的作用不能被nAChRs拮抗剂美加明、六烃季铵和双氢-B-刺桐丁所阻断,但可被α-银环蛇毒素阻断。上述结果提示,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前nAChRs含有对α-银环蛇毒素敏感的α7亚单位,其激活可增强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突触前递质谷氨酸的释放,从而对兴奋性突触传递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碱受体 海马脑片 突触传递 谷氨酸 碘化二甲基苯基哌嗪
下载PDF
电针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卓欣 于海波 +2 位作者 王玲 皮敏 张家维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海马齿状回(DG)突触传递活动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 基础组和高频刺激(HFS)组,每组又分为假手术组(手术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阻断血流)、脑缺血模型组(丝线牵拉 法阻断双侧颈总动脉)... [目的]观察电针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海马齿状回(DG)突触传递活动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 基础组和高频刺激(HFS)组,每组又分为假手术组(手术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阻断血流)、脑缺血模型组(丝线牵拉 法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及针刺组(造模并加用电针治疗)。采用在体记录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的电生理学方法,观 察电针对海马齿状回基础突触活动的影响;高频刺激组动物均在造模后给予HFS诱发LTP,然后观察电针对HFS诱导海马 齿状回LTP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120min内群峰电位(PS)幅值无明显变化;模型组10min时PS幅值开始下降,与同 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后逐渐回升接近假手术组水平;针刺组在造模前、后分别给予电针刺 激,造模后10 min PS幅值未出现明显下降,随后逐渐上升,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 0.01)。在给予HFS诱导出LTP后,假手术组PS幅值显著增大,并维持3 h无明显减弱;模型组在HFS 30 min后诱发LTP; 针刺组在HFS后30min给予电针刺激,HFS后60min的PS幅值逐渐增高,其中HFS120min和180min的PS幅值与同时间点 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电针可增强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海马齿状回的基础突触传递活 动和HFS所诱导的LTP。这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针灸疗法 海马/针灸效应 突触传递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吗啡耐受与依赖对大鼠交感神经节快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萍 莫宁 于洪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06-1211,共6页
目的研究吗啡(Mor)耐受与依赖对大鼠交感神经节快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制备正常对照大鼠和Mor耐受与依赖大鼠的离体交感神经节——颈上神经节(SCG)标本,运用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技术研究Mor耐受与依赖对大鼠交感神经节快兴奋性... 目的研究吗啡(Mor)耐受与依赖对大鼠交感神经节快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制备正常对照大鼠和Mor耐受与依赖大鼠的离体交感神经节——颈上神经节(SCG)标本,运用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技术研究Mor耐受与依赖对大鼠交感神经节快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①Mor(0.1~1.0mmol·L^-1)能可逆性抑制正常对照组大鼠SCG细胞的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ast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or(0.5mmol·L^-1及1.0mmol·L^-1)对Mor耐受与依赖大鼠SCG细胞的f-EPSP的抑制效应明显降低;③对正常对照组大鼠SCG细胞f-EPSP无影响的纳洛酮(Nal,0.1mmol·L^-1)能增加Mor耐受与依赖大鼠SCG细胞的f-EPSP。④Mor耐受与依赖组大鼠和正常对照组和SCG细胞的膜电位(RMP)和膜电阻(Rm)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or耐受与依赖大鼠的交感神经节的快兴奋性突触传递形成了对Mor的耐受和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耐受 依赖 交感神经节 突触传递
下载PDF
synapsinⅠ参与(-)黄皮酰胺增强齿状回突触传递功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金凤 宁娜 +2 位作者 苑玉和 张均田 陈乃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0-584,共5页
目的观察synapsin Ⅰ在(-)黄皮酰胺促进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功能中的作用。方法用电生理方法观察(-)黄皮酰胺对基础突触传递功能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了(-)黄皮酰胺对synapsin Ⅰ磷酸化的时间、浓... 目的观察synapsin Ⅰ在(-)黄皮酰胺促进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功能中的作用。方法用电生理方法观察(-)黄皮酰胺对基础突触传递功能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了(-)黄皮酰胺对synapsin Ⅰ磷酸化的时间、浓度依赖关系,以及确定促进synapsin Ⅰ激活的上游蛋白激酶。结果在整体动物中,(-)黄皮酰胺可明显增加海马齿状回群峰电位,并且脑室给药5min即可促进海马synapsin Ⅰ磷酸化增强,15min时皮层synapsin Ⅰ磷酸化增强最明显。0.1、1、10mμol·L^-1(-)黄皮酰胺可浓度依赖性促进PC12细胞中synapsin Ⅰ激活,且10mμol·L^-1(-)黄皮酰胺在1~2min均可激活突触体和PCI2细胞中synapsin Ⅰ。PKA抑制剂H89可抑制(-)黄皮酰胺对synapsin Ⅰ的磷酸化。结论(-)黄皮酰胺通过PKA促进synapsin Ⅰ磷酸化而增强基础突触传递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酰胺 基础突触传递 SYNAPSIN PKA
下载PDF
腺苷A_1受体和NMDA受体在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活动中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丹参 任雷鸣 张力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目的 探讨腺苷A1受体阻断剂对海马齿状回 (DG)突触传递活动的影响及其与NMDA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在体记录麻醉大鼠LTP的电生理学方法 ,观察腺苷A1受体特异性阻断剂 8 环戊 1,3 二丙基黄嘌呤 (DPCPX)与NMDA受体激动剂、阻断剂在海马D... 目的 探讨腺苷A1受体阻断剂对海马齿状回 (DG)突触传递活动的影响及其与NMDA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在体记录麻醉大鼠LTP的电生理学方法 ,观察腺苷A1受体特异性阻断剂 8 环戊 1,3 二丙基黄嘌呤 (DPCPX)与NMDA受体激动剂、阻断剂在海马DG基础突触传递活动和高频刺激诱导的LTP中作用的相关性。结果 DPCPX(6mg·L- 1,5μL ,icv)或NMDA(0 2mg·L- 1,5μL ,icv)不影响大鼠海马DG突触传递活动 ,DPCPX对icvNMDA后高频刺激诱导已形成的LTP维持也无影响 ;预先给予DPCPX后则可显著增强NMDA的海马DG基础突触传递活动和LTP ;AP5(0 5mg·L- 1,5μL)阻断NMDA受体后对LTP的抑制作用不受DPCPX的影响 ,但预先给予DPCPX则可取消AP5 对LTP的抑制作用。结论 DPCPX不影响海马DG突触传递活动 ,但可影响NMDA受体的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A1受体 NMDA受体 海马 齿状回 突触传递活动
下载PDF
缺氧对谷氨酸能和GABA能突触传递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晶 杜永平 张月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1-375,共5页
突触传递在神经元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实缺氧引起的突触传递改变参与神经元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谷氨酸和Y-氨基丁酸(1-aminobutyricacid,GABA)分别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在维持突... 突触传递在神经元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实缺氧引起的突触传递改变参与神经元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谷氨酸和Y-氨基丁酸(1-aminobutyricacid,GABA)分别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在维持突触传递的兴奋/抑制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缺氧对谷氨酸能突触传递和GABA能突触传递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突触传递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依托咪酯对成年大鼠脊髓胶状质局部突触传递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震 罗层 +1 位作者 孙焱芫 陈军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3-418,共6页
应用盲插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成年大鼠脊髓薄片上观察依托咪酯(etomidate,ET)对脊髓胶状质局部突触传递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钳制电压为-70mV时,500μmol/L的ET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的持续时间、频率和幅度都无明显的作用... 应用盲插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成年大鼠脊髓薄片上观察依托咪酯(etomidate,ET)对脊髓胶状质局部突触传递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钳制电压为-70mV时,500μmol/L的ET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的持续时间、频率和幅度都无明显的作用。在钳制电压为0mV时,50μmol/L的ET使GABA能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的持续时间延长45.57±12.46%(P<0.05),但对其频率和幅度无影响。同样在钳制电压为0mV的情况下,50μmol/L的ET对甘氨酸能mIPSC的持续时间、频率及幅度均无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在成年大鼠的脊髓胶状质,ET主要通过延长GABA能mIPSC的持续时间,即延长受体通道的开放时间发挥作用,ET对于兴奋性的突触传递没有直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脊髓 胶状质 突触传递
下载PDF
海马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效应中的逆行信使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志安 罗东明 刘祚周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2-85,共4页
海马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现象的突触机制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其中特别是发展了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功能双向调控的概念,即观察了逆行信使的存在和作用,这对于理解和阐明学习、记忆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 海马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现象的突触机制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其中特别是发展了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功能双向调控的概念,即观察了逆行信使的存在和作用,这对于理解和阐明学习、记忆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重点介绍一氧化氮等所谓的逆行信使在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中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突触传递 长时程增强 逆行信使
下载PDF
束缚应激时锌对大鼠行为及海马突触传递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洪燕 程义勇 +3 位作者 马强 王冬兰 李树田 钱令嘉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1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 在应激情况下 ,观察微量元素锌对大鼠行为及海马突触传递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束缚应激模型 ,观察大鼠的旷场行为效应 ,用在体电生理法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效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接受应激的大鼠血浆糖皮... 目的 在应激情况下 ,观察微量元素锌对大鼠行为及海马突触传递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束缚应激模型 ,观察大鼠的旷场行为效应 ,用在体电生理法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效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接受应激的大鼠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明显升高 ;在旷场实验中的穿行格数明显增加 ;LTP诱发率降低 ,幅度减小 ,而应激同时补充锌的大鼠未出现上述异常变化。结论 在应激情况下摄入适量的锌可减轻应激损伤 ,改善脑功能 ,提示锌具有应激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行为 长时程增强 海马突触传递功能
下载PDF
成年斑胸草雀在体HVC-RA突触传递的电生理特性(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孟玮 王晓东 +1 位作者 肖鹏 李东风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2-236,共5页
鸣禽高级发声中枢(high vocal center,HVC)至弓状皮质栎核(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opallium,RA)的突触传递是鸣唱运动通路中的关键部分。本文运用在体场电位电生理记录的方法,研究了成年雄性斑胸草雀(Taeniopygia guttata)HVC-RA突... 鸣禽高级发声中枢(high vocal center,HVC)至弓状皮质栎核(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opallium,RA)的突触传递是鸣唱运动通路中的关键部分。本文运用在体场电位电生理记录的方法,研究了成年雄性斑胸草雀(Taeniopygia guttata)HVC-RA突触的电生理特性。实验结果显示,刺激HVC,在RA内所记录到的诱发场电位幅度较小。配对脉冲检测发现,HVC-RA突触传递具有明显的配对脉冲易化特性。当以强直刺激作用于HVC,RA内诱发场电位随即显著减小,并在15min内逐渐恢复,表明HVC-RA突触传递在强直刺激过后出现了短时抑制。该通路的突触传递特性可能与其在发声控制中的作用有关。以上的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发声运动过程中的突触可塑性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C-RA突触传递 电生理特性 斑胸草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