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4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75讲细说窦性心律的“快”与“慢”(一) 被引量:1
1
作者 薛松维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期16-17,共2页
窦性心律是人体唯一的正常持续性心律。通常情况下,它是维持心脏正常跳动的统治力量,它的“快”与“慢”关系重大,必须认真对待。在窦性心律范围,貌似正常的窦性频率内的“慢性心率增快”也具有潜在危害。
关键词 自律性 窦性心律 窦性心动过速 慢性心率增快
下载PDF
社区初诊心房颤动病人早期自发转为窦性心律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林儒峥 韩坤元 朱材忠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4期723-727,共5页
目的:分析社区初诊心房颤动病人早期自发转为窦性心律(SCV)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海口市3家社区门诊就诊并首次发现心房颤动的病人1 886例病人,分为SCV组(316例)和非SCV组(Non-SCV组,1 570例),分析社区初诊... 目的:分析社区初诊心房颤动病人早期自发转为窦性心律(SCV)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海口市3家社区门诊就诊并首次发现心房颤动的病人1 886例病人,分为SCV组(316例)和非SCV组(Non-SCV组,1 570例),分析社区初诊心房颤动病人早期SCV为窦性心律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OR=0.875,95%CI(0.775,0.988),P=0.031]、左心房容积指数<42 mL/m^(2)[OR=0.378,95%CI(0.233,0.613),P<0.001]、症状持续时间<24 h[OR=0.830,95%CI(0.743,0.928),P=0.001]、胸闷[OR=1.669,95%CI(1.101,2.528),P=0.016]、QTc[OR=1.866,95%CI(1.394,2.499),P<0.001]是心房颤动病人早期SC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社区门诊的初始观察中,近16.67%的入院病人出现了急性心房颤动的早期自发转变。SCV的心房颤动多数是以胸闷为首发症状、心房颤动持续时间短、体质指数低、左房大小正常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社区 窦性心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窦性心律心力衰竭患者脑卒中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孙瑶 杨志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6期528-531,550,共5页
即使不合并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心力衰竭(HF)患者发生脑卒中及其他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也会增加。目前指南推荐合并心房颤动的HF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物,然而预防性抗凝是否能使窦性心律HF患者获益尚不清楚。较早的随机试验指出华法林可降... 即使不合并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心力衰竭(HF)患者发生脑卒中及其他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也会增加。目前指南推荐合并心房颤动的HF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物,然而预防性抗凝是否能使窦性心律HF患者获益尚不清楚。较早的随机试验指出华法林可降低此类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该益处被高出血风险所抵消。然而这些试验包括了所有窦性心律HF患者,仍存在高脑卒中风险的患者亚群可能从抗凝治疗中获得临床净收益。现通过回顾和总结目前对窦性心律HF患者进行脑卒中风险分层的工具和方法,来识别可能从抗凝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亚群,权衡脑卒中和出血风险,考虑是否向患者推荐使用抗凝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窦性心律 脑卒中 CHA_(2)DS_(2)-VASc评分 口服抗凝药物
下载PDF
首次诊断心力衰竭的窦性心律患者血浆D-D、D-D/FIB变化特点及对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章雪平 卢青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677-680,共4页
目的分析首次诊断为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窦性心律患者住院期间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对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1-11月在作者医院首次诊断... 目的分析首次诊断为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窦性心律患者住院期间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对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1-11月在作者医院首次诊断为HF窦性心律的16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双下肢静脉血栓、左心房血栓、左心室血栓、肺栓塞等血栓事件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65)和无血栓组(n=100),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分析窦性心律HF患者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血栓组比较,血栓组患者的年龄大、住院时间长,D-D、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Ⅶ因子活性、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明显升高,D-D/FIB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D-D的临界值为455.5μg/L,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15(95%CI:0.638~0.792);FIB的临界值为3.045,AUC为0.92(95%CI:0.881~0.96)。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住院时间(OR=1.907,95%CI:1.324~2.746)、D-D水平(OR=1.024,95%CI:1.002~1.046)、D-D/FIB(OR=0.930,95%CI:0.866~0.998)是首次确诊为HF窦性心律住院患者形成血栓的影响因素。结论住院时间、D-D、D-D/FIB是评估首诊HF窦性心律患者形成血栓的预测因素,对动态观察、指导预防性抗凝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律 首次诊断 心力衰竭 D-二聚体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血栓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3例
5
作者 汪建兵 张建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010-1011,1014,共3页
心力衰竭(心衰)和心房颤动(房颤)是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两大心血管疾病[1],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和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经常共存,其互为因果且相互促进。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往往临床症状更重,预后不良^([1-3])。沙库巴曲/缬沙坦(SAC/V... 心力衰竭(心衰)和心房颤动(房颤)是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两大心血管疾病[1],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和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经常共存,其互为因果且相互促进。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往往临床症状更重,预后不良^([1-3])。沙库巴曲/缬沙坦(SAC/VAL)可防止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结合血管紧张素受体(AT1-R)并阻断脑钠肽的降解,减少心室纤维化,有效保留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机制 窦性心律 持续性心房颤动 预后不良 心血管疾病 慢性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受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窦性心律不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李俊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4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窦性心律不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80例窦性心律不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窦性心律不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80例窦性心律不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催眠药物、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 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 9)。结论:综合护理在窦性心律不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睡眠障碍,保证睡眠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窦性心律不齐 失眠 并发症
下载PDF
窦性心律不齐是心脏病吗
7
作者 沈水英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3年第5期56-56,共1页
很多人拿到心电图报告时,看到上面写着窦性心律、窦性心律不齐就慌了:这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得了心脏病?实际上,窦性心律就是正常心律。我们人类心脏大致可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几个部分,其中在右心房上有一个小结节,叫... 很多人拿到心电图报告时,看到上面写着窦性心律、窦性心律不齐就慌了:这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得了心脏病?实际上,窦性心律就是正常心律。我们人类心脏大致可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几个部分,其中在右心房上有一个小结节,叫做窦房结,它相当于心脏的“发动机”,可以自主而又有节律地发出电流。由窦房结发出的这股电激动沿着固定的、有顺序的通路传遍整个心脏,从而引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完成血液的供给工作。也就是说,窦房结发放一次电激动,心脏就完成一次跳动,所以心电图报告“窦性心律”代表你的基础心律是正常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率和心律不是一回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律不齐 电激动 右心房 心电图报告 小结节 正常心律 窦房结 左心房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窦性心律转复率的影响
8
作者 陈文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061-0064,共4页
探究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胺碘酮+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二〇二〇年一月至二〇二二年十二月收治的125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分组:将患者纳入Excel软件,包括Amiodarone组/metoprolol组,两组均六十三例,前者胺碘酮治疗,后者... 探究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胺碘酮+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二〇二〇年一月至二〇二二年十二月收治的125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分组:将患者纳入Excel软件,包括Amiodarone组/metoprolol组,两组均六十三例,前者胺碘酮治疗,后者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率血压、心功能、安全性、转复率、起效时间。结果 ①治疗效果:metoprolol组VSAmiodarone组=90.48%(57/63)VS 74.19%(46/62),metoprolol组>Amiodarone组(P<0.05);②心率及血压水平:治疗后,metoprolol组<Amiodarone组,(P<0.05);③心功能指标:治疗前,metoprolol组VS Amiodarone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metoprolol组VS Amiodarone组=(57.45±2.71)(%)VS(50.70±2.35)(%)、(90.24±3.34)(ml/s)VS(82.34±3.51)(ml/s)、(40.28±2.35)(mm)VS(50.39±3.36)(mm)、(35.34±3.58)(mm)VS(45.54±3.39)(mm),metoprolol组更优(P<0.05);④不良反应发生率:6.35%(4/63)VS 4.84%(3/62),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⑤转复率:metoprolol组VSAmiodarone组=88.89%(56/63)VS 67.74%(42/62),metoprolol组>Amiodarone组(P<0.05);⑥起效时间:(1.08±1.24)(h)VS(8.19±1.25)(h),metoprolol组<Amiodarone组(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在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美托洛尔 快速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 转复率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老年窦性心律不齐患者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刘厚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068-0070,共3页
分析胺碘酮治疗老年窦性心律不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8例老年窦性心律不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美托洛尔治疗,试验组联合使用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心功... 分析胺碘酮治疗老年窦性心律不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8例老年窦性心律不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美托洛尔治疗,试验组联合使用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心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室早、室速、QTc间期接近(P>0.05),治疗后各指标均明显减小,试验组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VESD、LVEDD、LVEF指标接近(P>0.05),治疗后LVESD和LVEDD减小、LVEF增大,试验组检测值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5.88%vs11.7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胺碘酮治疗老年窦性心律不齐的效果更好,能进一步改善心电图和心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律不齐 胺碘酮 心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耐久性体能训练对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茂先 毕春佑 +1 位作者 虞 棻 李效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5年第2期77-77,共1页
耐久性体能训练对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影响张茂先,毕春佑,虞 ,李效义(首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北京100054)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SA:RespiratorySinusArrhythmia)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对... 耐久性体能训练对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影响张茂先,毕春佑,虞 ,李效义(首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北京100054)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SA:RespiratorySinusArrhythmia)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对其变化规律,生理意义并不清楚。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能训练 窦性心律不齐 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冠心病伴缺血性J波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序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5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缺血性J波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2011年于我院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120例,其中冠心病伴缺血性J波者、冠心病非缺血性J波者及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各40例,均...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缺血性J波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2011年于我院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120例,其中冠心病伴缺血性J波者、冠心病非缺血性J波者及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各40例,均检出有室性早搏,计算窦性心律震荡初始(TO)及窦性心律震荡斜率(TS)等指标。结果冠心病伴缺血性J波组TO较无器质性心脏病组高(P<0.05),TS较无器质性心脏病组低(P<0.05);与冠心病非缺血性J波组比较,TO及TS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发生缺血性J波时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减弱,更易发生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 冠心病 缺血性J波 窦性心律
下载PDF
心电图解读 第3讲 窦性心律心电图及窦性心律失常
12
作者 刘元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4年第6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心电图 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失常 婴幼儿 儿童
下载PDF
特殊表现的窦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
13
作者 孙海燕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窦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分析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表现 传导异常
下载PDF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七讲 窦性心律失常
14
作者 薛松维 《中国乡村医药》 2011年第6期89-90,共2页
上一讲已讲过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有些人或在某一时间段虽然也是窦性心律,但属于窦性心律失常。其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速)、窦性心动过缓(窦缓)、窦性心律不齐(窦不齐)以及窦性静止(见第八讲)等。另外,本讲还将介绍近年... 上一讲已讲过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有些人或在某一时间段虽然也是窦性心律,但属于窦性心律失常。其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速)、窦性心动过缓(窦缓)、窦性心律不齐(窦不齐)以及窦性静止(见第八讲)等。另外,本讲还将介绍近年来关注的不良性窦性心动过速。最严重的窦性心律失常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第八讲专题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特征 临床实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静止
下载PDF
恢复窦性心律有助于提高和保证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俊 方丕华 +5 位作者 侯煜 李晓枫 侯翠红 马坚 浦介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在射频消融术(消融)中运用不同方式恢复窦性心律(窦律)的临床随访效果,探讨恢复窦律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以环肺静脉隔离为基础的消融治疗。其中5例患者接受2... 目的:通过分析在射频消融术(消融)中运用不同方式恢复窦性心律(窦律)的临床随访效果,探讨恢复窦律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以环肺静脉隔离为基础的消融治疗。其中5例患者接受2次消融后复发,2例患者接受3次消融。消融结束后房颤不能终止者应用药物复律和(或)体外直流电复律。术后3个月开始规律临床随访。房颤复发定义为随访期间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或)远程心电图检查发现房颤/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30s。结果:在69例次房颤消融术中,17例次(24.6%)通过消融直接恢复窦律,45例次(65。2%)应用药物复律和(或)电复律恢复窦律[手术结束时62例次(89.9%)恢复窦律],7例次(10.1%)未能恢复窦律。在平均28(4~56)个月的随访期消融治愈率为58.3%(35/60)。在69例次消融术中,消融直接恢复窦律患者与通过药物和(或)电复律恢复窦律患者随访期治疗成功率相似[52.9%(9/17)VS48.9%(22/45),P=0.78],随访恢复窦律者较未能恢复窦律者治疗成功率较高[50.0%(31/62)VS28.6%(2/7),P=0.4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消融直接恢复窦律并非持续性房颤消融手术的必要终点。但是,手术结束时通过药物和(或)电复律恢复窦律有助于提高和保证持续性房颤的消融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复发 窦性心律
下载PDF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德昭 李志民 +3 位作者 付贵琴 刘小华 曹海蓉 胡大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4期1138-114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窦性心律震荡现象(HeartRateTurbulence,简称HR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997年2月~2004年12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后2~3周内有室性早搏(室早)并且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或监... 目的回顾性分析窦性心律震荡现象(HeartRateTurbulence,简称HR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997年2月~2004年12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后2~3周内有室性早搏(室早)并且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或监护导联上能记录到室早前至少有3个正常的窦性心搏,室早后有连续20个以上窦性心搏的患者355例。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记录各组患者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尿酸升高、急性心肌梗死部位、采取的治疗措施、左室射血分数(均采用面积长轴法)、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用药(ACEI、Aspirin、Statin、β-Blockor等)以及HRT分类。结果355例患者平均随访(22.0±12.3)个月,死亡58例。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与HRT分类、低LVEF(≤55%)及高龄(≥65岁)显著相关(P<0.001)。结论窦性心律震荡现象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律震荡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RR-Lorenz心电散点图回顾分析窦性心律伴长RR间期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金义 邱妍妍 +2 位作者 陈琼 王庆义 王瑶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RR-Lorenz心电散点图(RR-LP)分析窦性心律伴长RR间期的优越性。方法: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选择窦性心律伴长RR间期患者308例,按造成长RR间期的机制不同分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63例(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组),反复发作的一过性窦性... 目的:探讨RR-Lorenz心电散点图(RR-LP)分析窦性心律伴长RR间期的优越性。方法: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选择窦性心律伴长RR间期患者308例,按造成长RR间期的机制不同分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63例(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组),反复发作的一过性窦性停搏16例(一过性窦性停搏组),反复发作的一过性二度Ⅱ型窦房阻滞14例(一过性二度Ⅱ型窦房阻滞组),反复发作的一过性二度房室阻滞47例(一过性二度房室阻滞组),反复发作的一过性房性早搏未下传28例(一过性房性早搏未下传组),房性早搏72例(房性早搏组),室性早搏68例(室性早搏组)。对308例患者动态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伴RR间期大于1500 ms的RR-LP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组RR-LP显示横、纵轴以1500 ms为原点形成特定的一分布区域图形,B线斜率1(45°)。②反复发生的一过性窦性停搏组、一过性二度Ⅱ型窦房阻滞组、一过性二度房室阻滞组、一过性房性早搏未下传组呈特殊的三分布区域;B线斜率、倾斜角分别为0.51±0.01、(23.04±0.50)°;0.6、27°;0.57±0.21、(25.69±9.59)°;0.50±0.01、(22.59±0.54)°。③早搏显示特殊四分布区域;房性早搏B线斜率0.38±0.12,倾斜角(17.06±5.22)°;室性早搏B线斜率0.07±0.05,倾斜角(3.02±2.39)°。结论:窦性心律伴不同机制形成的长RR间期RR-LP有特定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其在一个平面通过全部RR间期发现局部异常,为动态心电图反复发生短程长RR间期提供了一种辅助鉴别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散点图 B线斜率 窦性心律 长RR间期
下载PDF
窦性心律震荡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凤久 刘剑立 +3 位作者 刘雪虹 潘淑敏 滕玥 于海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窦性心律震荡 老年人 慢性心功能不全 预后 心电图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在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段文涛 史东 +2 位作者 王新夺 张朝霞 张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24-1925,共2页
目的探究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对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螺内酯,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心房... 目的探究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对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螺内酯,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心房内径、血压,根据是否复发等判断用药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后1、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左房内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左房内径、SBP、DBP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可有效维持持续性房颤转复后的窦性心律,疗效突出,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螺内酯 持续性房颤 窦性心律
下载PDF
腹式呼吸训练仪对心率及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作用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1
20
作者 张力军 杨雪琴 +1 位作者 吕沙里 李铀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5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研究腹式呼吸训练仪对心率及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RSA)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式呼吸训练仪 ,对 2 5例正常人进行 2 0min腹式呼吸训练 ,2 0例正常人安静休息胸式呼吸 2 0min作为对照。分析训练前后心率及呼吸性窦心律不齐 (RSA)的... 目的 研究腹式呼吸训练仪对心率及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RSA)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式呼吸训练仪 ,对 2 5例正常人进行 2 0min腹式呼吸训练 ,2 0例正常人安静休息胸式呼吸 2 0min作为对照。分析训练前后心率及呼吸性窦心律不齐 (RSA)的变化。结果 腹式呼吸训练组心率基线值为 73 11min- 1 ,训练Ⅰ期心率与基线值相比无明显降低 ,训练Ⅱ期心率较基线值明显下降 (71 0 9min- 1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对照组心率在平静休息后期略有下降 ,但与基线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腹式呼吸训练组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RSA)的基线值为 35 85ms,在训练Ⅰ期明显增大 (47 31ms) ,训练Ⅱ期RSA平均为 4 8 15ms,与基线值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而对照组RSA无明显变化。结论 腹式呼吸训练仪能改善机体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 ,可以应用于一些心身性疾病的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式呼吸训练 心率 窦性心律不齐 对照组 正常人 观察 休息 RSA 基线 平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