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道次可逆立-平轧制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南 邸洪双 梁冰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5,89,共4页
利用显示动力学方法和重启动方法,以现场实际轧制参数为基础,对5道次可逆立-平轧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厚件在轧制过程中容易产生双鼓变形,而薄件一般出现单鼓变形;立辊轧制可以有效地纠正双鼓变形,避免形成边部金属夹层;对角... 利用显示动力学方法和重启动方法,以现场实际轧制参数为基础,对5道次可逆立-平轧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厚件在轧制过程中容易产生双鼓变形,而薄件一般出现单鼓变形;立辊轧制可以有效地纠正双鼓变形,避免形成边部金属夹层;对角部节点进行跟踪发现角部的金属最终流动到板坯的上下表面;立轧具有一定的修复微小缺陷的作用,从而改善和提高了带钢的边部质量.该方法的应用为可逆轧制分析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可以为立-平轧制的各道次提供准确的轧制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启动方法 立-平轧制 数值模拟 有限元 鼓形
下载PDF
多道次立-平轧制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喻海良 刘相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5-88,共4页
结合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几何模型更新方法、隐式静力有限元方法对立-平辊轧制过程三道次三维热、力场进行了分析。通过模拟计算的结果,分析了各道次轧件在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及其原因,并给出了轧件等效应变的分布、各方向应力场... 结合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几何模型更新方法、隐式静力有限元方法对立-平辊轧制过程三道次三维热、力场进行了分析。通过模拟计算的结果,分析了各道次轧件在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及其原因,并给出了轧件等效应变的分布、各方向应力场的分布。研究结果可以用来分析轧制过程中轧件缺陷变形行为,同时为研究多道次轧制过程和复杂断面轧件轧后冷却过程变形行为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过程 多道次 耦合分析 几何模型更新方法 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立-平轧制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6
3
作者 董占斌 王雪松 +1 位作者 才春辉 刘永利 《中国冶金》 CAS 2015年第4期18-23,共6页
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平轧制过程的仿真模型,并对其轧制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立辊轧制,板坯的边缘上出现明显的鼓形,使板坯横断成为"狗骨状",板坯头尾部形成鱼尾形,造成头尾部宽度... 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平轧制过程的仿真模型,并对其轧制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立辊轧制,板坯的边缘上出现明显的鼓形,使板坯横断成为"狗骨状",板坯头尾部形成鱼尾形,造成头尾部宽度收缩。水平轧制能够减轻立轧板坯头部的失宽,但使板坯头尾部非均匀长度增加,使板坯尾部产生部分回展;同时水平轧制能够减轻尾部的鱼尾变形,但对头部鱼尾变形影响很小;立辊轧制对尾部回展没有影响,其随厚向压下量的改变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 立-平轧制 有限元 模拟研究
原文传递
多道次立-平辊轧制轧件角部金属流动状态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2
4
作者 喻海良 刘相华 李长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82-985,共4页
利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和几何模型更新方法对平立辊、内导角半径50 mm孔型辊8、0 mm孔型辊三种情况下,多道次立-平辊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三种立辊情况下,轧件角部金属的流动情况.得出在既定轧制规程下,采用平立辊时,轧件角部... 利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和几何模型更新方法对平立辊、内导角半径50 mm孔型辊8、0 mm孔型辊三种情况下,多道次立-平辊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三种立辊情况下,轧件角部金属的流动情况.得出在既定轧制规程下,采用平立辊时,轧件角部金属被翻边至轧件水平面上;采用孔型立辊时,轧件角部金属保留在轧件水平面与侧面的交线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过程 多道次 几何模型更新方法 有限元
下载PDF
多道次立-平辊轧制立辊孔型对轧件头尾形状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喻海良 刘相华 +3 位作者 赵宪明 司良英 牛海山 草场芳昭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30,共5页
利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和几何模型更新方法模拟了不同立辊孔型下多道次立-平辊轧制过程,对轧后各道次的轧件头尾形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平立辊轧制时,轧件影响深度比采用孔型立辊时小,且轧件尾部出现尖角,而采用孔型立辊时未... 利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和几何模型更新方法模拟了不同立辊孔型下多道次立-平辊轧制过程,对轧后各道次的轧件头尾形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平立辊轧制时,轧件影响深度比采用孔型立辊时小,且轧件尾部出现尖角,而采用孔型立辊时未出现;采用孔型辊时,孔型立辊底部导角大小对轧件头尾形状影响较小,且轧件伸长率比采用平立辊时大。同时,平立辊轧制过程头尾情况与用铅实验值吻合较好,说明了本次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 轧件头尾形状 有限元 几何模型更新方法
下载PDF
立辊孔型内倒角半径对轧件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喻海良 刘相华 李长生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51,共5页
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对立辊孔型内倒角半径R为30、50、801、10 mm 4种情况下多道次立-平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立辊孔型内倒角半径对轧件切头尾量、轧件稳定段轧件边部变形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既定条件下,第1道次立-平轧... 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对立辊孔型内倒角半径R为30、50、801、10 mm 4种情况下多道次立-平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立辊孔型内倒角半径对轧件切头尾量、轧件稳定段轧件边部变形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既定条件下,第1道次立-平轧制过程中,随内倒角半径的减小头尾不均匀区域长度减少,第2、3道次立-平轧制过程中,随内倒角半径的增加,头尾不均匀变形区域长度道次增加量减少;对比采用R为30 mm的孔型立辊和R为110 mm的孔型立辊轧后轧件的头尾不均匀长度,前者比后者少5.03%;轧件稳定段轧件变形程度随着孔型立辊内倒角半径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倒角半径 切头尾 立-平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