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粒酶、γ-干扰素、腺苷酸脱氨酶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诊断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作用分析
1
作者 由振华 黄锦宏 +3 位作者 赵云根 顾宇平 程易 凌春华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 评价端粒酶、γ-干扰素(IFN-γ)、腺苷酸脱氨酶(ADA)及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在诊断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40例早期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组)和4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肿瘤组),分别在治疗前抽取患者胸腔... 目的 评价端粒酶、γ-干扰素(IFN-γ)、腺苷酸脱氨酶(ADA)及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在诊断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40例早期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组)和4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肿瘤组),分别在治疗前抽取患者胸腔积液及空腹血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端粒酶的含量和IFN-γ的浓度,应用比色分析法检测ADA的活性,采用Elispot斑点计数检测T-SPOT.TB阳性率。结果 结核组和肿瘤组的端粒酶含量分别为(1.46±0.73)×10~(-3) nmol/L和(3.34±1.72)×10~(-3) nmol/L,结核组端粒酶含量低于肿瘤组(P<0.01);结核组和肿瘤组的IFN-γ含量分别为(137.44±38.93) U/L和(27.94±8.46) U/L,ADA含量分别为(68.42±9.58) U/L和(15.39±4.43) U/L,2组患者IFN-γ含量和AD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组IFN-γ浓度、ADA活性及T-SPOT.TB阳性率均高于肿瘤组(P<0.01)。联合应用端粒酶、IFN-γ、ADA及T-SPOT.TB 4个诊断指标的诊断试验鉴别诊断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为0.974,特异度为0.974。结论 联合应用端粒酶、IFN-γ、ADA及T-SPOT.TB 4个诊断指标的诊断试验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Γ-干扰素 腺苷酸脱氨酶 T细胞斑点试验 结核性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
下载PDF
血清lncRNA ATP1A1-AS1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对细胞增殖、凋亡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崔巍 周威 +1 位作者 刘智化 刘成栋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67-57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Na+/K+ATP酶A1亚基的反义RNA1(ATP1A1-AS1)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0月在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5例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 目的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Na+/K+ATP酶A1亚基的反义RNA1(ATP1A1-AS1)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0月在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5例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时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qRT-PCR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ATP1A1-AS1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TP1A1-AS1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体外培养胰腺癌细胞PANC-1,通过转染ATP1A1-AS1过表达载体上调PANC-1细胞中ATP1A1-AS1表达,MTT检测上调ATP1A1-AS1表达对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调ATP1A1-AS1表达对PANC-1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调ATP1A1-AS1表达对PANC-1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细胞增殖抗原Ki-67、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上调ATP1A1-AS1表达对PANC-1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胰腺癌患者血清中ATP1A1-AS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TP1A1-AS1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为83.08%,特异度为86.67%,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ATP1A1-AS1表达上调,PANC-1细胞增殖能力、端粒酶活性及细胞CyclinD1、Ki-67、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ATP1A1-AS1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可能是胰腺癌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上调ATP1A1-AS1表达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与调控CyclinD1、Ki-67、Bcl-2和Bax蛋白表达及抑制细胞端粒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ATP1A1-AS1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端粒酶活性
下载PDF
植物端粒DNA结合蛋白及端粒酶活性调控研究
3
作者 孙守江 马馼 +4 位作者 毛培胜 豆丽茹 贾志程 孙铭 王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06,共9页
植物衰老和种子劣变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农业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植物衰老会对农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牧草提前衰老也会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限制草产业的发展。由于种子劣变,全球每年约有25%的种子失去活力,导致巨额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 植物衰老和种子劣变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农业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植物衰老会对农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牧草提前衰老也会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限制草产业的发展。由于种子劣变,全球每年约有25%的种子失去活力,导致巨额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农业的健康发展。深入揭示植物衰老特性和调控机制,不仅对于阐明植物生态适应性及种群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延缓衰老技术和调控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在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中发现,染色体端粒与植物衰老以及种子活力密切相关。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序列,由端粒DNA和结合蛋白组成。端粒结合蛋白是一组与端粒DNA结合的蛋白质,主要是帮助稳定端粒结构并保护端粒免受DNA修复系统的干扰,其次还参与了基因表达、DNA复制和染色体结构调节等许多生物学过程。端粒酶由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和端粒酶RNA(TER)两个亚单位组成,端粒酶逆转录酶亚基参与线粒体功能以及相关基因表达调控,通过对端粒酶新功能的探索,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从而延缓植物的衰老进程,为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一条新的途径。近年来在植物中研究发现,端粒的动态变化与植物衰老存在相关性,植物端粒内稳态的维持机制仍存在许多问题,端粒长度以及端粒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植物衰老以及种子老化的关系尚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综述了端粒和端粒结合蛋白在植物生物学中的作用,重点论述了端粒和端粒结合蛋白调控端粒长度以及端粒酶活性的模式,为后续解析植物衰老以及种子劣变机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酶 端粒结合蛋白 植物衰老
下载PDF
端粒-端粒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吴志悦 薛晓帆 +2 位作者 曾景蓉 黄安琪(综述) 许二赫(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多以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作为生物标记物来辅助临床进行诊断。近年来,人们发现染色体末端的端粒能够作为衡量生物衰老程度的指标,并发现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可能作为评... 神经退行性疾病多以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作为生物标记物来辅助临床进行诊断。近年来,人们发现染色体末端的端粒能够作为衡量生物衰老程度的指标,并发现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可能作为评估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风险、疾病进展、不良预后的血液标记物,但目前相关国内外研究结果并不具有一致性。了解端粒相关生物标记物在年龄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是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现就端粒-端粒酶系统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介绍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以及潜在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酶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下载PDF
嗜热毛壳菌端粒酶的表达纯化及酶学特性分析
5
作者 尹虎 宋泽玉 奚绪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2-541,共10页
为进一步探究端粒酶的酶学特性,以嗜热毛壳菌(Chaetomium thermophilum, Thermo)端粒酶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得到4种不同长度的Thermo端粒酶蛋白,分别与体外转录得到的Thermo端粒酶RNA进行组装。通过端粒酶体外延... 为进一步探究端粒酶的酶学特性,以嗜热毛壳菌(Chaetomium thermophilum, Thermo)端粒酶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得到4种不同长度的Thermo端粒酶蛋白,分别与体外转录得到的Thermo端粒酶RNA进行组装。通过端粒酶体外延伸试验检测组装体的反转录活性,进一步分析影响其反转录活性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4种不同长度的Thermo端粒酶蛋白重组质粒经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诱导表达后均可得到相应的Thermo端粒酶蛋白,且纯度均在90%以上;体外孵育试验表明,在10 mmol/L HEPES-KOH(pH 8.0)、1 mmol/L MgCl2、100 mmol/L NaCl、3 mmol/L KCl、体积分数25%Glycerol、10units/μL Rnasin的条件下,端粒酶蛋白与RNA的摩尔浓度比达到1∶1及以上时,两者能有效复合;端粒酶体外延伸试验发现,结构完整的Thermo端粒酶组装体具有很强的反转录活性,可使18nt-DNA引物反复延伸。TEN结构域不完整并未减弱Thermo端粒酶组装体的反转录活性,说明其在反转录过程中未发挥显著作用。T-PK区或TWJ区缺失的组装体均不能使18nt-DNA引物发生延伸,表明RNA结构的完整性是端粒酶发挥反转录功能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端粒酶 蛋白表达纯化 RNA体外转录 反转录活性
下载PDF
端粒酶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石长安 张梦娜 +1 位作者 赵晓民 范宁娟 《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端粒是一段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的特殊结构。端粒酶可延长端粒,但在正常人体细胞内活性较低或无活性。大多数肿瘤细胞通过激活端粒酶活性,延伸端粒达到细胞无限增殖的可能。端粒酶的活性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端粒是一段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的特殊结构。端粒酶可延长端粒,但在正常人体细胞内活性较低或无活性。大多数肿瘤细胞通过激活端粒酶活性,延伸端粒达到细胞无限增殖的可能。端粒酶的活性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以近年来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为出发点,综述了其与端粒酶活性关系及端粒酶抑制剂的最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酶 肿瘤 癌症
下载PDF
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siRNA抑制兔早期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张翔翔 何娜 +1 位作者 何佳玲 吕志刚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观察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兔眼白内障术后早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40眼)纳入研究,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2组:右眼为靶向TERT基因siRNA重组腺病毒TERT-siRNA-Adv组(实验... 目的观察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兔眼白内障术后早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40眼)纳入研究,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2组:右眼为靶向TERT基因siRNA重组腺病毒TERT-siRNA-Adv组(实验组),左眼为阴性对照重组腺病毒Adv组(对照组),每组20眼;均实施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术,术后前房内分别注入0.1 mL滴度为10^(9) PFU/mL的TERT-siRNA-Adv和阴性对照腺病毒;术后第1天、1周、2周、4周观察眼压、角膜水肿、前房闪辉及后发性白内障(PCO)分级情况,术后4周对术眼各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及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后囊膜细胞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后囊膜混浊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术后早期存在轻度眼压升高以及眼前节炎症反应(角膜水肿、前房闪辉),但于术后1周恢复,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后囊膜细胞内α-SM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实验组后囊膜下少量成纤维细胞增殖,对照组后囊膜下多层成纤维细胞增殖,囊膜结构紊乱;2组角膜、虹膜各层组织细胞排列整齐,结构完整,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靶向TERT基因siRNA可有效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以及兔早期PCO的发生,且对眼前段各组织无明显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囊膜混浊 端粒酶逆转录酶 siRNA 角膜水肿 前房闪辉 晶状体上皮细胞
下载PDF
端粒酶TERT通过向线粒体转位抵抗胃癌细胞铁死亡的发生机制
8
作者 刘思琪 郝名英 +1 位作者 黄欣宇 耿鑫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究胃癌细胞铁死亡发生时,端粒酶TERT如何抵抗铁死亡的发生。方法:提取胃癌细胞BGC823的线粒体及细胞总蛋白,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10μmol/L erastin处理细胞后,铁死亡相关蛋白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及端粒酶蛋白T... 目的:探究胃癌细胞铁死亡发生时,端粒酶TERT如何抵抗铁死亡的发生。方法:提取胃癌细胞BGC823的线粒体及细胞总蛋白,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10μmol/L erastin处理细胞后,铁死亡相关蛋白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及端粒酶蛋白TERT表达量的变化以及线粒体中TERT含量变化;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TERT是否定位于线粒体;使用5μmol/L bosutinib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10μmol/L erastin处理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TERT与线粒体定位情况;通过活性氧簇(ROS)检测试剂盒、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Fe^(2+)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ROS、MDA、Fe^(2+)含量变化;通过CCK-8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增殖及迁移能力。结果: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GPX4(t=15.30,P<0.001)、SLC7A11(t=5.228,P<0.01)、TERT(t=3.682,P<0.05)水平明显降低,线粒体中TERT含量降低(t=6.736,P<0.001)。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TERT定位于线粒体,联合用药组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TERT更多的定位在细胞核。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相比,铁死亡指标ROS(t=4.109,P<0.05)、MDA(t=6.491,P<0.01)、Fe^(2+)(F=9.703,P<0.01)含量均升高,CCK-8(F=4.706,P<0.05)及划痕实验(t=4.631,P<0.05)结果显示细胞增殖、迁移能力进一步降低。结论:铁死亡发生时,TERT由细胞核向线粒体进行转位,使用bosutinib抑制TERT向线粒体转位后,铁死亡相关指标增强,抑制TERT转位可以增强铁死亡的发生,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胃癌 铁死亡 线粒体
下载PDF
端粒酶抑制因子X1过表达对人食管癌EC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倩 卢桂芳 +4 位作者 刘亚萍 和水祥 任牡丹 李雅睿 杨振威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8-31,38,共5页
目的探究端粒酶抑制因子X1(PinX1)对人食管癌EC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系EC1细胞株,并将其分为空白对照(NG)组(空白对照细胞)、pcDNA组(转染阴性对照质粒)、pcDNA-PinX1组(转染PinX1过表达质粒)、N-乙酰-L-半... 目的探究端粒酶抑制因子X1(PinX1)对人食管癌EC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系EC1细胞株,并将其分为空白对照(NG)组(空白对照细胞)、pcDNA组(转染阴性对照质粒)、pcDNA-PinX1组(转染PinX1过表达质粒)、N-乙酰-L-半胱氨酸(NAC)组(加入信号通路抑制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PinX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活性氧簇(ROS)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AMPK/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经成功转染细胞后,与NG组、pcDNA组比较,pcDNA-PinX1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ROS水平、p-AMPK/AMPK均升高,而p-STAT3/STAT3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cDNA-PinX1组比较,NAC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ROS水平、p-AMPK/AMPK均降低,p-STAT3/STAT3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inX1过表达可抑制人食管癌EC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通过促进ROS/AMPK/STAT3信号通路活化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抑制因子X1 人食管癌EC1细胞 活性氧簇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人端粒酶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滨 姜囡 +2 位作者 娄晓明 李婉萍 姜丽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表达量改变成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依据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检测人端粒酶RNA(hTR)、端粒酶协同蛋白(hTP1)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正常宫颈(NCE)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及宫颈浸润癌(... 目的探讨端粒酶表达量改变成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依据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检测人端粒酶RNA(hTR)、端粒酶协同蛋白(hTP1)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正常宫颈(NCE)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及宫颈浸润癌(I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组织类型中hTR及hTP1 mRNA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RT mRNA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组织与ICC组织不同分期hTERTmRNA阳性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TERT表达的检测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筛查、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宫颈肿瘤 端粒酶RNA 端粒酶协同蛋白 端粒酶逆转录酶
下载PDF
红景天苷通过上调端粒酶表达延缓小鼠脑衰老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光文 倪钦帅 +2 位作者 朱琳 乔兵 郭云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9期1750-1755,共6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衰老小鼠海马组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个月龄C57小鼠48只自然衰老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老年组、环黄芪醇组(20 mg/kg,阳性药物)、红景天苷低剂量组(25 mg/kg)、红景天苷高剂量组(50 mg/kg),每组各12只。另取...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衰老小鼠海马组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个月龄C57小鼠48只自然衰老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老年组、环黄芪醇组(20 mg/kg,阳性药物)、红景天苷低剂量组(25 mg/kg)、红景天苷高剂量组(50 mg/kg),每组各12只。另取2个月龄C57小鼠12只作为青年组。老年组和青年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其他组给予对应药物灌胃。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价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及其激活因子cMyc的表达水平,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水迷宫实验,老年组小鼠的逃逸潜伏期明显高于青年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跨过平台次数则明显少于青年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比较,红景天苷组和环黄芪醇治疗组小鼠可有效降低逃逸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跨过平台次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小鼠海马神经元数量较青年组小鼠显著减少,结构不清,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深染,Nissl小体分布不均;给予红景天苷和环黄芪醇后,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青年组小鼠比较,衰老小鼠海马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景天苷和环黄芪醇治疗后,衰老小鼠海马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青年小鼠比较,衰老小鼠海马组织中的TERT和p-cMyc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红景天苷和环黄芪醇处理的小鼠海马组织中TERT和cMyc的表达较衰老小鼠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以通过提高端粒酶活性而延缓小鼠海马组织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衰老 端粒酶 端粒酶逆转录酶 C57小鼠
下载PDF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肿瘤转录调控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平 郭鹏翔(综述) 骆横(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8-72,共5页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是调节端粒酶活性的核心及限速成分,在调节端粒长度、保持基因稳定、调控肿瘤细胞的生长发育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hTERT在肿瘤转录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是调节端粒酶活性的核心及限速成分,在调节端粒长度、保持基因稳定、调控肿瘤细胞的生长发育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hTERT在肿瘤转录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对hTERT的研究已成为端粒酶研究的热点问题。TERT启动子突变的关键因子GA结合蛋白A、新型hTERT转录调控因子及hTERT高甲基化肿瘤区的发现均可能提供新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将从启动子突变、转录调控因子及表观遗传修饰对hTERT的转录调控进行综述,旨在为hTERT相关研究和开发以hTERT为靶点的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端粒酶逆转录酶 启动子突变 转录调控因子 表观遗传修饰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CDC5L、DDX21及端粒酶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13
作者 刘云 高登鹏 +1 位作者 徐亚飞 许慧颖 《西部医学》 2023年第3期348-353,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中细胞分裂周期因子5(CDC5L)、DExD/H-box解旋酶(DDX21)及端粒酶(hTER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语言分析人类癌症基因组数据库中CRC癌和癌旁组织中CDC5L、DDX21及hTERT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检测CRC癌和癌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中细胞分裂周期因子5(CDC5L)、DExD/H-box解旋酶(DDX21)及端粒酶(hTER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语言分析人类癌症基因组数据库中CRC癌和癌旁组织中CDC5L、DDX21及hTERT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检测CRC癌和癌旁组织中CDC5L、DDX21及hTERT的蛋白表达。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CRC癌组织中CDC5L、DDX21及hTERT表达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癌组织中CDC5L、DDX21及hTERT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不同CDC5L、DDX21及hTERT表达患者生存预后的差异。结果相较于癌旁组织,CRC癌组织中CDC5L、DDX21及hTERT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RC癌组织中CDC5L、DDX21、hTERT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CDC5L与DDX2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_(s)=0.576,P<0.001);DDX21与hTERT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_(s)=0.521,P<0.001)。CDC5L与hTERT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_(s)=0.628,P<0.001)。不同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CRC癌组织中CDC5L、DDX21及hTERT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结果,CDC5L阳性表达组、DDX21阳性表达组、hTERT阳性表达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分别明显低于CDC5L阴性表达组、DDX21阴性表达组、hTERT阴性表达组(均P<0.05)。结论CRC癌组织中CDC5L、DDX21及hTERT表达上调,CDC5L、DDX21及hTERT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是新的评估CRC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细胞分裂周期因子5 DExD/H-box解旋酶 端粒酶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的临床及超声特征分析
14
作者 张宏 钱林学 +1 位作者 刘冬 邱兰燕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7期85-90,共6页
目的:探索与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相关的特征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超声特征。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52例术后诊断为PTC患者,依据术后分子学检测将其分为TERT组(19例,TERT启动子突变)和BRAF基因组(533例,单纯BRAF基因突变)... 目的:探索与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相关的特征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超声特征。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52例术后诊断为PTC患者,依据术后分子学检测将其分为TERT组(19例,TERT启动子突变)和BRAF基因组(533例,单纯BRAF基因突变)。根据术后病理确定淋巴结转移和脉管转移的情况,超声采集结节最大径线、结节数量、回声、边缘、成分、方位、微钙化及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等特征。比较两组TERT启动子和BRAF基因的突变率和淋巴结转移及脉管转移的发生率;将两组有差异的临床和超声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与TERT启动子突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5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5.39±12.39)岁,TERT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42±12.41)岁,高于BRAF基因组患者的平均年龄(44.96±12.1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8,P<0.05),TERT组中≥45岁的患者占比(78.9%)明显高于BRAF基因组(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31,P<0.05)。TERT组中有36.8%的患者发生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明显高于BRAF基因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985,P<0.05)。TERT组的结节最大径(2.50±1.88)cm明显大于BRAF基因组的结节最大径(1.02±0.6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6,P<0.05)。TERT组>1 cm的结节占比(78.9%)明显高于BRAF基因组(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655,P<0.05),TERT组中囊实性结节的占比(10.5%)明显高于BRAF基因组(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51,P<0.05)。TERT组中73.7%的患者结节距离被膜<2 mm,明显高于BRAF基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BRAF基因组,年龄≥45岁、结节最大径>1 cm和结节成分呈囊实性是与TERT启动子突变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95,OR=6.442,OR=7.929;P<0.05)。结论:在结节有垂直位、微钙化、边缘不规则等恶性征象的基础上,当患者年龄≥45岁、结节>1 cm和结节成分呈囊实性时应考虑存在TERT启动子突变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 BRAF基因突变 侵袭性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超声特征
下载PDF
端粒酶卡扎尔体蛋白1和PIN2/TERF1相互作用端粒酶抑制剂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杨海林 李炯 +5 位作者 吴慧 肖琪 何丽 李斓 周洪亮 王琦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2期1315-1318,共4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卡扎尔体蛋白1(TCAB1)和PIN2/TERF1相互作用端粒酶抑制剂1(PINX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和45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收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 目的 探讨端粒酶卡扎尔体蛋白1(TCAB1)和PIN2/TERF1相互作用端粒酶抑制剂1(PINX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和45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收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TCAB1和PINX1的表达情况。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TCAB1和PINX1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TCAB1和PINX1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TCAB1与PINX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TCAB1高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INX1高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为Ⅱ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INX1高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为Ⅲ级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TCAB1与PINX1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8,P=0.028)。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TCAB1高表达率较高,PINX1高表达率较低,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且PINX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端粒酶卡扎尔体蛋白1 PIN2/TERF1相互作用端粒酶抑制剂1
下载PDF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小发夹RNA质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凡果 史玉荣 +2 位作者 牛瑞芳 刘彤 只向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0期9357-9363,共7页
背景:端粒酶反转录酶是端粒酶的活性亚基,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RNA干扰技术作为一种基因沉默方法,具有高效、特异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病毒等研究领域。目的:构建针对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的小发夹RNA质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乳腺... 背景:端粒酶反转录酶是端粒酶的活性亚基,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RNA干扰技术作为一种基因沉默方法,具有高效、特异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病毒等研究领域。目的:构建针对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的小发夹RNA质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乳腺癌T47D细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Genbank中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mRNA序列为基础,设计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小干扰RNA序列,将其连接到具有G418抗性的质粒pBAsi-hU6-Neo(BamHⅠ/HindⅢ)中,应用基因测序加以验证,扩增提取质粒,以脂质体转染表达小发夹RNA的质粒到乳腺癌T47D细胞,抗生素G418筛选出转染成功的各组细胞。结果与结论:实验所构建的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的小发夹RNA质粒表达载体,经测序验证无误。将pBAsi-hU6-Neo重组质粒转染入T47D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了转染成功的细胞。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的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经TRAP-ELISA法检测实验组细胞端粒酶活性出现显著下降(P<0.01)。结果证实,实验成功构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的小发夹RNA质粒表达载体,实验所设计的小干扰RNA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表达,进而降低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端粒 端粒酶 端粒酶反转录酶 端粒酶活性 小干扰RNA RNA干扰 小发夹RNA 组织构建
下载PDF
端粒酶活性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陵 梁光萍 +7 位作者 汤旭东 余松涛 黎川 李宁 李长珠 王国珍 房殿春 杨仕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5-31,共7页
关键词 端粒酶 端粒 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活性的调控
下载PDF
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及其相关蛋白在骨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剑琳 丘钜世 傅宇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43-947,共5页
目的:研究骨肿瘤中端粒酶相关基因中,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umantelomerasecatalyticsubunit,hTERT)和人端粒酶相关蛋白(humantelomeraseassociatedprotein,TP1)两个重要成分的表达及对评估肿瘤良、恶性的意义。方法:提取50例手术切除骨... 目的:研究骨肿瘤中端粒酶相关基因中,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umantelomerasecatalyticsubunit,hTERT)和人端粒酶相关蛋白(humantelomeraseassociatedprotein,TP1)两个重要成分的表达及对评估肿瘤良、恶性的意义。方法:提取50例手术切除骨肿瘤组织、2种人成骨肉瘤细胞系Saos-2、OS732和原代培养人成骨细胞的总RNA。用一步RT-PCR方法检测hTERT和TP1mRNA的表达。结果:所有骨肿瘤标本及细胞系均检测到TP1的表达。hTERT在17例良性骨肿瘤、33例骨肉瘤、2种人成骨肉瘤细胞系和人成骨细胞的表达率分别为64.7%、57.6%、0%和0%。良、恶性骨肿瘤间hTERT表达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分化程度骨肉瘤间hTERT表达的差异也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一步RT-PCR是检测端粒酶亚单位的有效方法。hTERT和TP1表达水平的上调在骨肿瘤恶性进展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在骨肿瘤发展和维持中可能有替代性(ALT)机制导致细胞永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端粒酶相关蛋白 骨肿瘤
下载PDF
人乳腺癌中端粒酶结构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凤进 吴成举 +2 位作者 谢鑫 袁莹 阎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9-370,共2页
目的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人端粒酶RNA亚基(hTR)和预后指标包括肿瘤的大小、分级、结节状态和患者年龄间的联系。方法RT-PCR检测92例人乳腺恶性肿瘤和10例良性肿瘤的hTERT和hTR的表达。结果hTR和hTERT的表达分别为62例(67.4%)... 目的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人端粒酶RNA亚基(hTR)和预后指标包括肿瘤的大小、分级、结节状态和患者年龄间的联系。方法RT-PCR检测92例人乳腺恶性肿瘤和10例良性肿瘤的hTERT和hTR的表达。结果hTR和hTERT的表达分别为62例(67.4%)和76例(82.6%),与<40岁的人群比较,>40岁的人群hTR表达更显著,良性肿瘤中没有1例表达hTR,6例表达hTERT。hTR和hTERT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型呈显著相关,与肿瘤大小没有相关性,在76例hTERT阳性的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hTR表达阴性,在hTR阳性的患者中没有hTERT阴性。结论hTERT和hTR的表达同乳腺癌具有相关性;hTR比hTERT更能反映乳腺癌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端粒酶RNA亚基 端粒酶逆转录酶 乳腺癌
下载PDF
不同食管病变中端粒酶活性与端粒酶RNA组分、端粒酶逆转录催化亚单位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蕾 温洪涛 +1 位作者 张云汉 李靖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食管病变中端粒酶活性 (TA)、端粒酶RNA组分 (hTR)及端粒酶逆转录催化亚单位 (hTERT)的表达 ,彼此间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TRAP 银染、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A、hTR及hTERT在 38例食管鳞癌组织、15例不典... 目的 探讨不同食管病变中端粒酶活性 (TA)、端粒酶RNA组分 (hTR)及端粒酶逆转录催化亚单位 (hTERT)的表达 ,彼此间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TRAP 银染、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A、hTR及hTERT在 38例食管鳞癌组织、15例不典型增生及 12例正常食管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鳞癌TA、hTR及hTER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4 2 1%( 32 /38)、71 0 5 %( 2 7/38)及 81 5 8%( 31/38) ,不典型增生组织中TA、hTR及hTER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0 0 0 %( 9/15 )、33 33%( 5 /15 )及 40 0 0 %( 6 /15 ) ,与正常组织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A与hTR及hTERT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P <0 0 5 )。TA、hTR及hTERT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 (P >0 0 5 )。结论 TA、hTR及hTERT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hTR及hTERT能够反应端粒酶活性 ,三者均为食管鳞癌恶性表型增高的标志 ;hTR及hTERT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病变 端粒酶 端粒酶RNA组分 端粒酶逆转录催化亚单位 相关性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