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反义人端粒酶RNA组分(hT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金亮 房殿春 +4 位作者 杨仕明 罗元辉 鲁荣 罗昆仑 刘为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491-493,共3页
目的构建正义和反义端粒酶 RNA 组分((human telomeraseRNA components,hT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 Mlu Ⅰ和 Sal Ⅰ从 pGRN83质粒上切下约579 bp 的hTR cDNA 片段,分别定向连入 pcl-neo 的 Mlu Ⅰ/Sal Ⅰ和Mlu Ⅰ/Xho Ⅰ酶切位点上,... 目的构建正义和反义端粒酶 RNA 组分((human telomeraseRNA components,hT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 Mlu Ⅰ和 Sal Ⅰ从 pGRN83质粒上切下约579 bp 的hTR cDNA 片段,分别定向连入 pcl-neo 的 Mlu Ⅰ/Sal Ⅰ和Mlu Ⅰ/Xho Ⅰ酶切位点上,即构建成了 hTR 的正反义表达载体,并经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结果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明,所构建的正反义 hTR 真核表达载体与设计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人端粒酶 RNA 的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正反义 hTR 基因转染对胃癌细胞端粒酶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rna组分 端粒酶 反义基因 胃癌
下载PDF
益气解毒颗粒对大鼠鼻咽癌变中端粒酶和端粒酶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唐发清 田道法 +4 位作者 陈朝晖 段朝军 吴尚辉 谌兵来 荆照政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益气解毒颗粒防治鼻咽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二亚硝基哌嗪 (DNP)诱导大鼠鼻咽癌动物模型 ,观察益气解毒颗粒对大鼠鼻咽癌变中病理形态改变以及端粒酶和端粒酶RNA表达的影响。定期分批处死大鼠 ,取鼻咽组织作病理学检...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益气解毒颗粒防治鼻咽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二亚硝基哌嗪 (DNP)诱导大鼠鼻咽癌动物模型 ,观察益气解毒颗粒对大鼠鼻咽癌变中病理形态改变以及端粒酶和端粒酶RNA表达的影响。定期分批处死大鼠 ,取鼻咽组织作病理学检测 ,用PCR -ELISA和NestedRT -PCR法检测大鼠鼻咽组织端粒酶的活性和端粒酶RNA的表达。结果 :灌服益气解毒颗粒大鼠鼻咽癌发癌率 0 (0 /5 ) ,明显低于盐水对照组 80 % (4/5 ) (包括原位癌和浸润癌 ) ;其端粒酶活性为 0 2 4± 0 11,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0 93± 0 2 3(P <0 .0 5 ) ;维甲酸组发病率为 0 (0 /5 ) ,端粒酶活性为 0 2 7± 0 13;各组端粒酶RNA均为阳性。维甲酸组大鼠于 2 15~ 30 8d间逐步死亡。结论 :益气解毒颗粒能阻断DNP诱导大鼠鼻咽癌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癌变 端粒酶 端粒酶rna 益气解毒颗粒 大鼠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正反义人端粒酶RNA组分(hTR)逆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丛笑 刘吉勇 +3 位作者 赵跃然 焦玉莲 马春燕 杨崇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1-51,共1页
端粒的功能是完成染色体末端的复制,防止染色体免遭融合、重组和降解,其长度的维持是细胞永生化及恶性转化的重要分子基础,而调控端粒长度的关键分子则是端粒酶.端粒酶的重新表达在细胞永生化及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端粒酶RNA(hTR)... 端粒的功能是完成染色体末端的复制,防止染色体免遭融合、重组和降解,其长度的维持是细胞永生化及恶性转化的重要分子基础,而调控端粒长度的关键分子则是端粒酶.端粒酶的重新表达在细胞永生化及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端粒酶RNA(hTR) 作为端粒酶的组成部分决定着端粒的重复序列并参与端粒酶的活化.本研究将反义端粒酶RNA基因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质粒载体PLXSN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LXSN-hTR,以期重组质粒表达反义端粒酶RNA,从复制、转录、及翻译三个水平发挥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端粒长度和端粒酶的活性,抑制或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为研究和探索基因治疗肿瘤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人端粒酶rna组分 真核表达载体 逆转录病毒 细胞永生化 分子基础 恶性转化 端粒长度 癌变过程 重复序列 染色体
下载PDF
大肠癌中端粒酶RN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许伟青 赵雁飞 +1 位作者 唐剑敏 郑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RNA(hTR)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以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2 6例大肠癌、18例大肠腺瘤、18例大肠息肉及 5例炎症病变中端粒酶hTR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Ki 67抗原的表达 ... 目的 :探讨端粒酶RNA(hTR)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以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2 6例大肠癌、18例大肠腺瘤、18例大肠息肉及 5例炎症病变中端粒酶hTR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Ki 67抗原的表达 ,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2 6例大肠癌hTR以强阳性表达为主 (2 1/2 6 ,80 8% ) ;18例大肠腺瘤hTR大部分呈弱阳性表达 (12 /18,66 7% ) ,少数呈强阳性 (5 /18,2 7 8% ) ;息肉、炎症hTR为弱表达。端粒酶hTR表达在大肠良、恶性病变中存在差异 (P <0 0 1) ,并且随肿瘤分化程度的下降、浸润深度的增加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hTR表达增强 (P <0 0 5 )。此外 ,在细胞增殖活跃区域 ,显示出高水平hTR的表达。结论 :在大肠肿瘤发生早期就有端粒酶hTR表达的上调 ,而且hTR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和转移等呈正相关。hTR表达也与细胞增殖活性相关。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hTR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rna 端粒 末端转移酶 原位杂交 大肠癌 HTR
下载PDF
人端粒酶RNA突变体酵母三杂交诱饵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曹莹 王卫国 +4 位作者 李琳 张慧敏 王广发 庞建新 吴曙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2-655,共4页
目的对人端粒酶RNA进行多位点的突变并构建该突变体的酵母三杂交诱饵质粒,且进行毒性检测。方法根据人端粒酶RNA(hTR)序列及突变位点设计引物,运用重叠延伸PCR法对hTR基因的第41位、第80位及第102位碱基进行T→A突变,将突变后的片段克隆... 目的对人端粒酶RNA进行多位点的突变并构建该突变体的酵母三杂交诱饵质粒,且进行毒性检测。方法根据人端粒酶RNA(hTR)序列及突变位点设计引物,运用重叠延伸PCR法对hTR基因的第41位、第80位及第102位碱基进行T→A突变,将突变后的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经测序正确后再亚克隆到酵母三杂交诱饵质粒PRH3'中,PCR及酶切鉴定。鉴定成功的重组诱饵质粒转化到酵母细胞L40ura3/pHyblex/ZeoMS2进行毒性检测。结果经过测序验证,该基因预期位点突变成功且其他序列未发生随机突变,重组诱饵质粒构建成功,转化酵母菌之后对宿主无毒性。结论成功构建了hTR突变体的重组质粒PRH3'-hTRm,可作为酵母三杂交系统中的"诱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rna 酵母三杂交 重叠延伸PCR 定点突变 诱饵质粒
下载PDF
端粒酶RNA及其催化亚单位基因hTRT在睑板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宁东 李彬 +2 位作者 孙宪丽 李辽青 陈长喜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RNA(hTR)及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hTRT在睑板腺癌中的表达意义。 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TR及hTRT在55例睑板腺癌、12例霰粒肿、4例睑板腺腺瘤中的表达;用EnVision法对Ki-67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结果用计算机图像自动... 目的 探讨端粒酶RNA(hTR)及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hTRT在睑板腺癌中的表达意义。 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TR及hTRT在55例睑板腺癌、12例霰粒肿、4例睑板腺腺瘤中的表达;用EnVision法对Ki-67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结果用计算机图像自动分析系统进行量化,把积分光密度值作为肿瘤增殖指数;用SAS统计软件包对影响睑板腺癌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病程长短、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合增殖指数,hTR、hTRT表达的半定量结果对影响睑板腺癌预后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结果 hTR在睑板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45%,hTRT的阳性表达为51.8%,hTR及hTRT在睑板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霰粒肿、睑板腺腺瘤(P<0.01)。hTR与睑板腺癌的分化有关(r=0.455,P<O.01);hTRT与肿瘤增殖指数Ki-67有关(r=0.410,P<0.01)。 结论 睑板腺癌变过程中,端粒酶RNA(hTR)及催化亚单位基因hTRT对端粒酶激活具有上调作用;hTR阳性表达与睑板腺癌的分化状态呈负相关,hTRT与睑板腺癌的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rna 睑板腺癌 端粒酶 基因表达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反义端粒酶RNA基因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裴庆山 刘吉勇 孙欣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研究反义人端粒酶RNA基因(human telomerase RNA,hTR)在裸鼠体内对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BALB/c裸鼠前肢腋窝皮下注射HepG2肝癌细胞构建移植瘤模型,以携反义hTR逆转录病毒质粒PLXSN-hTR-BamHⅠ瘤体内注射治疗(每次0.2 ml,共5... 目的:研究反义人端粒酶RNA基因(human telomerase RNA,hTR)在裸鼠体内对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BALB/c裸鼠前肢腋窝皮下注射HepG2肝癌细胞构建移植瘤模型,以携反义hTR逆转录病毒质粒PLXSN-hTR-BamHⅠ瘤体内注射治疗(每次0.2 ml,共5次),以注射正义hTR逆转录病毒质粒PLXSN-hTR-EcoRⅠ和生理盐水为对照,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瘤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的凋亡。结果:反义hTR治疗组肿瘤生长较正义hTR治疗组及生理盐水组明显减慢,反义hTR组抑瘤率为26.78%,明显高于正义hTR组的1.93%(P<0.01)。反义hTR治疗组较正义hTR治疗组及生理盐水组瘤组织坏死面积、肿瘤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反义hTR在裸鼠体内能够显著抑制肝癌移植瘤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端粒酶rna 肝癌移植瘤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L1壳蛋白和人端粒酶RNA基因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娟 李燕 +1 位作者 赵骏达 马俊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7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L1壳蛋白和人端粒酶RNA基因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627例,先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后行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同时行人乳头状...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L1壳蛋白和人端粒酶RNA基因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627例,先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后行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同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L1壳蛋白检测和人端粒酶RNA基因检测。分析不同病症间临床指标的变异情况。结果未见上皮病变或恶性改变(NILM)、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与不典型腺细胞(ASC-US)、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腺癌(AC),人乳头状瘤病毒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6%、42.9%、51.0%、80.6%、47.4%、5.9%、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93.770,P〈0.01),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LSIL达到最高点,在AC降至最低点;人端粒酶RNA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9.9%、36.3%、51.6%、94.7%、100.0%、10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79.564,P〈0.01),呈持续升高趋势,在SCC与AC达到最高点。依正常、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宫颈癌顺序,人乳头状瘤病毒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6%、46.1%、80.6%、53.3%、25.0%、3.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93.015,P〈0.01),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CINⅠ期达到最高点,在宫颈癌降至最低点;人端粒酶RNA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6.4%、51.6%、93.3%、100.0%、10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69.582,P〈0.01),呈持续升高趋势,在CINⅢ期达到最高点。结论人乳头状瘤病毒L1壳蛋白联合人端粒酶RNA基因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中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L1壳蛋白 端粒酶rna基因 宫颈癌
下载PDF
端粒酶RNA反义寡核苷酸对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莉萍 曹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22-624,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RNA的反义寡核苷酸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试验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观察反义寡核苷酸作用后K562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采用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用PCR-ELISA分析细胞...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RNA的反义寡核苷酸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试验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观察反义寡核苷酸作用后K562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采用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用PCR-ELISA分析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端粒酶RNA的反义寡核苷酸作用K562细胞后,细胞超微结构和细胞周期发生明显改变,端粒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结论:靶向于端粒酶RNA的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rna 反义寡核苷酸 白血病 细胞增殖 K562细胞 PCR-ELISA
下载PDF
端粒酶RNA的反义cDNA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伟 陈彦灵 童坦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7-452,共6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端粒酶RNA(hTR)的反义cDNA对乳腺癌MCF 7细胞凋亡可诱导性的影响 ,构建了能将外源基因整合至细胞基因组的整合型腺病毒载体vAd AAV ,并将hTR全长cDNA反向连接至此载体上 ,获得反义重组腺病毒vAdT AAV .vAd AAV和vAdT AAV... 为了进一步探讨端粒酶RNA(hTR)的反义cDNA对乳腺癌MCF 7细胞凋亡可诱导性的影响 ,构建了能将外源基因整合至细胞基因组的整合型腺病毒载体vAd AAV ,并将hTR全长cDNA反向连接至此载体上 ,获得反义重组腺病毒vAdT AAV .vAd AAV和vAdT AAV分别感染MCF 7细胞后 ,获得两个细胞株MCF 7 vAd AAV和MCF 7 vAdT AAV ,其中MCF 7 vAdT AAV细胞基因组内整合有hTR反义cDNA并能稳定表达 .利用生存曲线、细胞形态学观察、DNA片段分析和流式细胞分析来测定NaBu和无血清DMEM诱导后细胞凋亡的反应性 .通过生存曲线 ,发现NaBu诱导的MCF 7 vAdT AAV细胞比对照组MCF 7和MCF 7 vAd AAV细胞更早出现凋亡 .电镜下 ,NaBu或去血清诱导的MCF 7 vAdT AAV细胞更早出现凋亡形态学指标 .流式细胞分析和DNA片段凝胶电泳实验均显示MCF 7 vAdT AAV细胞对凋亡的抵抗力下降 .研究结果表明 ,端粒酶RNA的反义cDNA使乳腺癌M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rna 反义核酸技术 乳腺癌 癌细胞凋亡
下载PDF
端粒酶RNA反义基因对肝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礼吉 戴峰 +1 位作者 黄雯 安利佳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用RT-PCR的方法钓取端粒酶RNA基因的cDNA,并将其反向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上,构建hTR基因的反义表达质粒。将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肝癌SMMG-7721细胞中表达。结果表明hTR反义基因的表达有效地封闭或抑制肝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抑... 用RT-PCR的方法钓取端粒酶RNA基因的cDNA,并将其反向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上,构建hTR基因的反义表达质粒。将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肝癌SMMG-7721细胞中表达。结果表明hTR反义基因的表达有效地封闭或抑制肝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延长细胞的倍增时间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染 端粒酶rna 反义基因 肝癌细胞
下载PDF
鸡端粒酶RNA基因的克隆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梅竹 时东方 +3 位作者 潘风光 艾永兴 王秋悦 刘春明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5-868,共4页
本研究采用扩增条件优化的PCR扩增技术,以MDCC-MSB1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鸡端粒酶RNA(chicken telomerase RNA,chTR)全长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酶切鉴定和PCR鉴定后测定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鸡端粒酶RNA基因全长465bp... 本研究采用扩增条件优化的PCR扩增技术,以MDCC-MSB1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鸡端粒酶RNA(chicken telomerase RNA,chTR)全长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酶切鉴定和PCR鉴定后测定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鸡端粒酶RNA基因全长465bp,其中模板区的11个核苷(5'-CUAACC-CUAAU-3')合成端粒亚单位(TTAGGG)n。chTR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chTR在马立克氏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马立克氏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可能的序列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rna基因 基因克隆 Touch-down PCR
下载PDF
人子宫颈组织中端粒酶人端粒酶RNA组分基因表达和人端粒酶蛋白基因编码催化蛋白亚基mRNA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建明 周平 +2 位作者 吴俊辉 昝沁 许美权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9年第12期1081-1083,共3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人端粒酶RNA组分(hTR)基因表达、分布及其与人端粒酶蛋白基因编码催化蛋白亚基(hTERT)基因表达的关联性。方法对51例宫颈活检组织进行端粒酶hTR、hTERT基因原位杂交检测。结果51例组织中28例hTR原位杂交阳性,32例hTERT... 目的探讨端粒酶、人端粒酶RNA组分(hTR)基因表达、分布及其与人端粒酶蛋白基因编码催化蛋白亚基(hTERT)基因表达的关联性。方法对51例宫颈活检组织进行端粒酶hTR、hTERT基因原位杂交检测。结果51例组织中28例hTR原位杂交阳性,32例hTERT阳性,表达随着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在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鳞状上皮癌(SCC)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炎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hTR和hTERT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宫颈病变组织中,检测hTR基因表达情况可用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rna 端粒酶蛋白基因编码催化蛋白亚基 宫颈疾病 原位杂交
下载PDF
益气解毒片对鼻咽癌细胞端粒酶和端粒酶RNA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唐发清 田道法 +2 位作者 易红 谌兵来 吴尚辉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5-17,共3页
为研究益气解毒片对鼻咽癌细胞端粒酶和端粒酶 RNA的影响,先用 MTT法检测其杀伤鼻咽癌细胞(HNEI)的半抑制浓度(IC_(50)),再用10×IC_(50)、1×IC_(50)、0.5×IC_(50)作用 HNE1 ... 为研究益气解毒片对鼻咽癌细胞端粒酶和端粒酶 RNA的影响,先用 MTT法检测其杀伤鼻咽癌细胞(HNEI)的半抑制浓度(IC_(50)),再用10×IC_(50)、1×IC_(50)、0.5×IC_(50)作用 HNE1 12 h、24 h、48 h、72 h、96 h,然后检测HNE1端粒酶(Telomerase)活性和端粒酶RNA的表达。结果:10×IC_(50)作用 HNE1 24 h,端粒酶活性下降为阴性,同时端粒酶RNA的表达受到抑制;1×IC_(50)作用后,端粒酶活性稍有下调,但端粒酶RNA表达无明显改变;0.1×IC_(50)作用后,端粒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但低于白空对照组。这提示较高浓度益气解毒片在体外能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和端粒酶 RNA表达,可能通过对鼻咽癌细胞及其端粒酶的活性抑制而发挥抑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解毒片 端粒酶 端粒酶rna 鼻咽癌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不同食管病变中端粒酶活性与端粒酶RNA组分、端粒酶逆转录催化亚单位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蕾 温洪涛 +1 位作者 张云汉 李靖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食管病变中端粒酶活性 (TA)、端粒酶RNA组分 (hTR)及端粒酶逆转录催化亚单位 (hTERT)的表达 ,彼此间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TRAP 银染、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A、hTR及hTERT在 38例食管鳞癌组织、15例不典... 目的 探讨不同食管病变中端粒酶活性 (TA)、端粒酶RNA组分 (hTR)及端粒酶逆转录催化亚单位 (hTERT)的表达 ,彼此间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TRAP 银染、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A、hTR及hTERT在 38例食管鳞癌组织、15例不典型增生及 12例正常食管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鳞癌TA、hTR及hTER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4 2 1%( 32 /38)、71 0 5 %( 2 7/38)及 81 5 8%( 31/38) ,不典型增生组织中TA、hTR及hTER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0 0 0 %( 9/15 )、33 33%( 5 /15 )及 40 0 0 %( 6 /15 ) ,与正常组织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A与hTR及hTERT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P <0 0 5 )。TA、hTR及hTERT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 (P >0 0 5 )。结论 TA、hTR及hTERT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hTR及hTERT能够反应端粒酶活性 ,三者均为食管鳞癌恶性表型增高的标志 ;hTR及hTERT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病变 端粒酶 端粒酶rna组分 端粒酶逆转录催化亚单位 相关性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贲门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RNA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靖若 牛韵韵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 :检测贲门癌组织中端粒酶 (Telomerase)活性和端粒酶RNA (hTR)的表达 ,探讨其在贲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RAP -ELISA法、原位杂交的方法对 4 6例贲门癌、配对癌旁及 30例手术残断正常黏膜中端粒酶活性和hTR的表达进行... 目的 :检测贲门癌组织中端粒酶 (Telomerase)活性和端粒酶RNA (hTR)的表达 ,探讨其在贲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RAP -ELISA法、原位杂交的方法对 4 6例贲门癌、配对癌旁及 30例手术残断正常黏膜中端粒酶活性和hTR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4 6例贲门癌、癌旁及 3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和hTR表达率分别为 91.30 %和 82 .6 1% ;39.13%和 4 3.4 8% ;16 .6 7%和 13.33%。癌组织与癌旁及正常黏膜组织相比端粒酶阳性率及hTR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端粒酶平均吸光值癌组织为 1.89± 0 .4 1,癌旁及正常黏膜组织分别为 1.4 9± 0 .4 3,0 .5 4± 0 .4 5 ;hTR平均阳性细胞面积癌组织为 0 .31± 0 .10 ,癌旁及正常黏膜组织分别为 0 .2 0± 0 .13和 0 .0 6± 0 .11,2指标癌组织与癌旁及正常黏膜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及hTR的表达与贲门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端粒酶 端粒酶rna
下载PDF
乳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端粒酶RNA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孟圈 李靖若 李建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3-706,共4页
目的:分析乳癌组织中端粒酶(telomerase)活性和端粒酶mRNA(hTR)的表达。方法:采用PCR-TRAP-ELISA法对54例乳癌、配对癌旁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半定量检测,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TR的表达。结果: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 目的:分析乳癌组织中端粒酶(telomerase)活性和端粒酶mRNA(hTR)的表达。方法:采用PCR-TRAP-ELISA法对54例乳癌、配对癌旁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半定量检测,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TR的表达。结果: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hTR表达率高于癌旁及良性病变组织(P<0.01)。乳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结论:端粒酶激活与乳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 端粒酶 端粒酶rna
下载PDF
水稻端粒酶RNA模板基因序列鉴定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力媛 郑洁 +2 位作者 马登旭 马国兴 刘小川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90-594,共5页
利用水稻端粒酶对端粒序列的合成作用,对模板基因序列进行定点突变,构建了pCambia1301-T突变型、pCambia1301-Y野生型载体。经农杆菌介导,选用水稻不同品种和组织,探索候选序列的鉴定体系。结果显示,不同水稻品种诱导愈伤,差异显著,其... 利用水稻端粒酶对端粒序列的合成作用,对模板基因序列进行定点突变,构建了pCambia1301-T突变型、pCambia1301-Y野生型载体。经农杆菌介导,选用水稻不同品种和组织,探索候选序列的鉴定体系。结果显示,不同水稻品种诱导愈伤,差异显著,其中中花11号可快速诱导愈伤,比广陆矮4诱导时间缩短一半,用成熟胚和幼胚分别诱导愈伤,无明显差异;对突变型、野生型、正常组织进行基因组DNA端粒鉴定和端粒酶活性分析,发现突变型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这些均表明该鉴定体系完整、可靠,为端粒酶RNA模板基因序列的鉴定建立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端粒酶rna 模板序列鉴定技术 定点突变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L1及人端粒酶RNA基因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子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佩红 涂权梅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患者子宫颈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L1基因(L1)及人端粒酶RNA基因(h TERC)的表达情况。方法:自就诊于我院和温州医科大学二附院HPHPV阳性者中,选取90例宫颈组织正常者作为A组,选取90例宫颈上皮...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患者子宫颈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L1基因(L1)及人端粒酶RNA基因(h TERC)的表达情况。方法:自就诊于我院和温州医科大学二附院HPHPV阳性者中,选取90例宫颈组织正常者作为A组,选取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者作为B组,选取90例宫颈癌者作为C组,对比分析三组间L1及h TERC表达情况。结果:三组间L1位点中Cp G-1、Cp G-2及Cp G-3位点的甲基化水平间存在显著差异,均以C组水平最低,以A组水平最高(P<0.05)。三组间h TERC阳性表达率存在显著差异,C组阳性表达率为83.33%最高,A组阳性表达率为26.67%最低(P<0.05)。结论:在HP-HPV阳性者中,以宫颈癌者L1位点中Cp G-1、Cp G-2及Cp G-3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及h TERC阳性表达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L1基因 端粒酶rna基因 子宫颈脱落细胞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人端粒酶RNA组分基因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茜 卞美璐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1-14,F0004,共5页
目的:研究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端粒酶RNA组分(hTERC)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鳞状上皮细胞癌(S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行子宫颈癌筛查的138例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 目的:研究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端粒酶RNA组分(hTERC)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鳞状上皮细胞癌(S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行子宫颈癌筛查的138例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的检测,以组织病理学不同级别分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hTERC基因的表达。结果:病理学确诊为正常、CINⅠ、CINⅡ、CINⅢ及子宫颈癌例数分别为20、28、31、34、25例,宫颈脱落细胞hTERC基因的扩增在不同组织病理级别中存在差别:hTERC基因扩增随细胞学级别的升高而升高,随组织病理学级别的增加而升高。结论:hTERC基因的扩增与宫颈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级别密切相关,其扩增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检测hTERC基因的扩增,可为判断是否发展为宫颈高度病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rna组分基因 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